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去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课文;本文故事插图形象生动,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利用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主题为“养成好习惯”,以故事题材为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抓住故事中的有效信息,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故事的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在《小猴子下山》教学中要求老师要利用插图、动作演示等方法引动学生理解动词的意思;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的原因做简单推断。基于此,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积累又()又()类型的词语,正确书写“非”“常”两个字。教学难点设定为通过借助插图、通过动作演示等方式引导理解“掰、扛”等动词。

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孩子初具备阅读简单故事的能力,对于情节发展较容易掌握,而对于书中的情感价值方面的作用则难以把握,应该将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体会动词的准确性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对文中小猴子的理解,分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朗读,随文识字,游戏识字,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感知课文等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字词,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3、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生字;读准多音字“结”;能正确书写非、常两个生字。

4、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能够通过动作演示正确理解“掰、扔、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正确书写“非”“常”两个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掰、扔、摘、扛、捧、抱、追”等动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

教师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角就是他!(板书:小猴子)顺势讲解“猴”字;

2、师:“小猴子的家住在山上,可是时间一长,山上也不好玩了,小猴子就想下山去玩一玩”(板书:下山)我们今天就一起跟小猴子下山去看看吧!齐读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这个故事可有趣啦!老师先跟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大家认真听。

1、师范读:多媒体出示插图

老师读的怎么样,你们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呢?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注意预习时圈划的生字。

老师看见小朋友们读的非常认真,有一位小朋友也想跟你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3、听录音读:边听边小声跟读

这个小朋友读的真好听,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的比她更好,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4、师生配合读

5、分组分段读

6、指名读

7、师问:听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知道小猴子下山都去过哪些地方了吗?请你在书上快速的圈出来

生汇报,师相机贴图(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

7、师:小猴子去了这么多地方,看到了这么多东西,结果呢?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多媒体出示:最后一句话,全班齐读。

过渡:这么多好吃的,小猴子什么都没得到,下山以后,它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一起跟着小猴子的脚步到故事里看看

三、反复诵读.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掰、扛。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插图)咦,!小猴子这是走到哪里了?

1、指名读

2、教多音字“结”(第一声“结果”果树结果;第二声“结果”事情结局)。

3、师:小猴子看见什么?

生汇报,师相机贴纸又大又多

4、师:小猴子做了什么?你能找到吗?(师相机贴纸:掰、扛)

顺势讲解“掰”(会意字,两手一分)

5、图示“掰”(粉笔演示“掰”)“扛”

学习:掰、掰老师、掰开粉笔扛、扛着、小猴子扛着玉米。

过渡:像这样子的动词后面的故事里还有很多,我们一边读故事,一边找找。第二自然段: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桃树下,在这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插图)桃子看起来怎么样?

生汇报:又大又红,师相机贴纸

3、动词“扔”“摘”随文正音师相机贴纸。

第三自然段:接下来我们一起到西瓜地里看看吧

1、出示第一句(小猴子是怎么把桃子拿过来的?)

2、指名汇报动词师相机贴纸“捧”(齐做“捧书”动作)

3、师:咦!大家发现没有,小猴子看到的东西都是怎么样的呢?

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图片)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师相机贴纸)

师:你们能用又()又()的词语说一说这些东西吗?

出示:粽子又()又()

苹果又()又()

4、小猴接下来做了什么?(指名读第二句)

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第四自然段:这个西瓜最后回到山上了吗?我们一起看看他回家路上发生了什么

1、指名读

2、师:三心二意的小猴子看见兔子就……

生汇报;出示第二句

3、生汇报动词“抱”“追”(正音“追”是翘舌音)

哦……原来是出现了一只小兔子。

第五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整段齐读

师:这一路走来小猴子去过了很多地方,也看到了很多东西,可是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回了家,我们可不能像小猴子一样。今天我们跟着小猴子下了山,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小朋友们有没有获得知识的果实。

五、巩固识字

过渡:我们在这节课里不仅读懂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还学到了许多动词,你们都会读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