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陶行知知行合一感想

读陶行知知行合一感想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所思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学合一,我一直认为是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到统一,即教学“合二为一”,其实不然。

暑期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才知道自己的认识十分肤浅,有失偏颇,没有真正领会陶行知老先生“教学合一”的精髓。

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教学合一”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陶老先生认为“教学合一”不仅是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还要把老师的教和老师自己的学融合到一起。

为什么老师要做到教学合一,陶老先生认为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这一点对于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来说深有体会。

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孩子们去读、去记,那么就是把活泼的孩子当成了书架子。

当然如果老师只是教学生,只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了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永远是被动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自己学习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这样的老师都不能算是好老师。

作为一名好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小学低段,识字是主要教学任务,老师不能只教学生认得书本上的生字,而要以“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交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

如预习的时候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做生字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加一加”、“减一减”的游戏识记生字,也可以自创儿歌游戏识字;利用生活经验来提高识字能力,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养成随时识字的好习惯。

这样学生通过有意识记到无意识记,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生字,慢慢地孩子们的词汇量越来越大,他的阅读量也随之越来越大,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通过六年的积累,掌握运用所学词语。

这样会学习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口笔头表达能力都会提高,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文章,都能较为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内涵,更能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之我见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之我见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之我见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对于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教育与行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将其
应用到实践中。

首先,教学做合一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
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亲身体验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成果,增强自信心,提高
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做合一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运用
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解决方案,这需要他们动手实践、思考问题、调整方法,从而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能力和思维方式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未
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教学做合一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不同学
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操作。

这种跨学科的实践过程可以促进学科之
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任务。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通过将教育与行动相结合,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而提高
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与做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从接触这一理念以来,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内涵1.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2. 教学做合一的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以实践为基础。

教学做合一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使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

(3)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共同参与实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教学做合一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1. 改革教学方法(1)注重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倡导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2. 改善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关爱学生。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做合一对我个人的启示1. 转变教育观念教学做合一使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自身素质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育素养。

因此,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对教改的贡献已经变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正向影响着整个教育系统。

通过陶行知的学说,我认为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如何使教学更富效益。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提到了两个词,一个是“教学”,一个是“做合一”。

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是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

而做合一,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精神和行为的统一以达到最佳效果。

可以说,“教学做合一”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念、方法、行为的统一,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教学。

教学的质量显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教学做合一”的重点是教师。

教师的掌控能力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理清自己的讲课思路,才能使教学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掌握和吸收。

对于学生他们需要去努力理解和掌握老师的意图,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此外,“做合一”的理念还包括了行为和言行一致。

教育并不是一件工作,而是一项职业。

教师的形象和行为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形象,这包括了穿着、谈吐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

教师自己的形象可以影响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影响到他们在学习时的态度。

陶行知还提到,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情怀和对学生的关爱。

教育情怀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缺乏这种情感,那么就很难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观点,其中包括有关教师性格、行为习惯、教育理念等各种方面的问题。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需要教育行业人员共同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教学做合一”成为了更加重要、更加必要的一项工作,以协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陶行知教学合一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学合一心得体会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对后世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合一”的理念,更是成为了我国教育界广泛推崇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其“教学合一”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陶行知教学合一心得体会的总结。

一、陶行知教学合一理念的内涵陶行知认为,教学合一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探讨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3. 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

4.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应共同评价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教学合一理念的价值1.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合一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合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增强师生互动。

教学合一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合一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提高自身素质。

三、陶行知教学合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1. 课前准备。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 课堂实施。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

3. 课后反思。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第1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善教、教学生学什么?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向自己发问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师随时进行自我鞭策的一种方式,我想陶行知老先生的文章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纵观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大力倡导创造的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其鲜明的特色,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起点和归宿。

尤其是陶老的“教学做合一”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的成功其实真的很简单,先生之最大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教学中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学生倾注一种“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的关爱,竭尽全力将他们平稳送到理想的彼岸。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这样一种优势,在音乐的殿堂中,与学生在歌声中共同探求生活的真谛,在比赛的激烈角逐中共同释放着生活中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哭也生活,笑也生活。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爱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对待他们,每次训练都真实地感觉到自己与学生越来越贴近的距离,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中逐渐融化为一,教师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向学生导之以行,或示范,或表演,或激励,或促进,每一个言传身教;每一次手眼身法步的指导中无不浸透着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音符的碰撞间产生了音乐教学所特有的审美情趣的升华和艺术人生的体验。

看着那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

用一种音乐教师所特有的方式去爱他们,唯如此,心与心的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唯如此,师与生的互动才能碰撞出火花,用最真的人生哲理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品味生活;用最美的艺术形式教学生学会做人、学做高雅之人!第2篇: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选编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一、教学做合一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求真名言,相信没有一名教师会不知道是谁说的。

他就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

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陶行之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的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一〕《陶行知文集》读后感捧读《陶行知文集》,总能感到似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有感

“学陶著,写心得”征文“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立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 ,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老先生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老先生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理论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和学的结合,学和用的结合,教育和消费劳动的结合,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实际操作才能。

它还启发我们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应该是行动、观察、看书、讨论和考虑.陶行知先生的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开展,培养全面开展的创新型人才。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和、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老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承受学习外,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老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经历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4篇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4篇

Only those who respect themselves are more courageous to shrink themselves.(页眉可删)《教学合一》读书心得4篇《教学合一》读书心得1开始拜读陶老先生的教育理论著作,总觉得教育家就是教育家,他的理论真有一定高深,初读的理解不是甚深。

一点心理体会感悟也是很不够精准。

但是我还是想把一些读书体会付诸于笔尖。

陶老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列举了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这不正是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追求的新目标吗。

陶先生的深邃的教育思想让人叹服!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以学定教”的思想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现在的课堂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学生学会发言、倾听、归纳总结、进步。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难道不会提高?回头想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前我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领着学生走,他们可以少走些弯路。

但是恰恰是这样做,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我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毫无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

等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不会思辨,考试时老师没讲过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读后感读完陶行知先生的关于“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的论述,我就像是在教育的迷雾里突然被点亮了一盏超亮的灯。

首先得说说这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它就像是一道新奇的教育菜谱。

以前传统的教科书啊,感觉就像是那种按照固定菜单做出来的套餐,老师就照着这个套餐喂给学生,学生也只能乖乖地咽下去,不管合不合口味。

但陶行知先生这个理念下的教科书可不一样,它是那种可以让大家一起参与创作的美食盛宴。

在这种理念里,“做”就像是食材准备。

学生不再是干巴巴地等着知识被送到嘴边,而是要自己动手去寻找知识的“食材”。

比如说学习植物知识,不是只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而是真正走到花园里,去观察、触摸那些花花草草,这就是“做”的开始。

这可比只对着书本上的插图想象有意思多啦,就像吃新鲜水果肯定比吃水果罐头带劲一样。

那“教”呢?就像是大厨在旁边指导做菜。

老师不再是那个只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演讲家,而是像个在厨房指导小厨师的大师傅。

当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就适时地给点小窍门、小建议。

比如说学生在花园里搞不清某种植物的花期,老师不是直接说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这个过程中的指导就是“教”。

“学”就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品尝到的美味。

他们在“做”和接受“教”的过程里,真正地把知识消化吸收了。

这就好比自己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那种满足感和对食材(知识)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种教科书让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不再是那种死板的、让人犯困的东西。

我还觉得这样的教科书有一种魔力,它能让课堂变得像一个热闹的集市。

每个学生都像是一个小商人或者小顾客,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有的在寻找知识的宝藏(做),有的在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大家都在这个过程里收获满满(学)。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特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就像集市里每个摊位卖的东西都不一样,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里也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学习路径。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内涵“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3.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的应用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语文课时,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播放视频、组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

4. 强化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5. 拓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优秀3篇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优秀3篇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优秀3篇《教学合一》读书心得篇一陶行知先生学贯中西并开垦了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这活着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关注,先生被誉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可谓当之无愧!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所讨论和试验的教育问题实在是还有其意义和价值的,为我们的教学改革点亮一盏明灯。

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一文中说:“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同学学;二、教的法子必需依据学的法子;三、先生不仅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同学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本身的学问联络。

先生讲“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同学学,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先生负引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同学负学习的责任。

”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负责学的责任,让他们意识到本身必需要负学的责任。

小同学没有升学压力,大部分同学又对学习没有爱好,倘若再不依据同学的情况,一味的填鸭式的教,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同学睡觉、谈论也就不稀奇了。

俗话说的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同学虽然对理论学习缺乏爱好,但是动手本领普遍较强,可以把课本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学问转化为实在的教学情境,不努力探求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学问,重在激发同学学的愿望。

先生讲“做先生的,应当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学问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

”这正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同学不觉得枯燥,老师本身也就厌烦了,这一点在一些老老师身上更是反应明显。

因此老师要关注本身所学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更新本身的学问,时常讨论学问,找到新理论,不仅对同学有利,对老师本人也是一件畅快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老师,要以先生的理论为引导,以同学为主体,尽本身的微薄之力,为学校教学改革做贡献。

《教学合一》读书心得篇二本周在家学习了陶行之先生的教学佳作《教学合一》一文,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为了能使低班级小伙伴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聪慧,越学越爱学,然而去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

学习陶行知“行知合一”体会(5篇)

学习陶行知“行知合一”体会(5篇)

学习陶行知“行知合一”体会(5篇)第一篇:学习陶行知“行知合一”体会“行”、“知”合一的教育潮流记忆中我最早知道谁是陶行知,是在步入大学校门时,迎面屹立在眼前的陶行知像,问身边迎接我们的学长,才知道的。

之后接触陶行知及事迹,对其有了一定了解,是在我读大一的时候。

当时,为了参加学校元旦文艺汇演,而由自己所在的人文学院编排的一部话剧——《陶行知故事》,我在其中扮演了陶行知的一个学生——华栋。

话剧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是各位耳熟能详的《三颗糖的故事》,这里就不累赘了;第二部分,陶行知来到了华栋的家里,发现华栋和他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状况,进而慢慢走近了华栋的内心世界,也让其他同学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同学,华栋不为人知的一面;第三部分,我们很多同学在求是学校门口举行“元旦文艺汇演”活动时,陶行知被伪军强行带走问话的场景。

此幕中,表现了陶行知与学生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也表现了陶行知自身崇高的爱国情怀。

而此时,我的身份又转变了。

现在的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了有关陶行知的一些书籍后,我发现,陶行知,远远不是我之前了解到的那样只是关心学生,热爱国家,他的思想与理念让我顿时产生自惭形秽的感受。

虽然我进入教师队伍才不到2年的时间,但自己心中仍然存在着当初在未进入或者准备进入此行业的设想:我想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能敞开心扉的交流,能在课上好好教与学,课下好好玩与乐,让他们在学校里能快乐健康向上的学习。

直到如今,我班里教室墙上仍然挂着KT板,上面写着“亲爱的你们,我需要你们快乐地成长,快乐地学习与生活”,这正是我对学生的期望,我不要求他们的成绩多么的优秀,他们的表现多么的成功,他们的想法多么的新奇,我只希望他们在这人生珍贵的三年里,是快乐的,然后再做事情。

当然,这快乐不是虚假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而是真正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学习而获取的真正的快乐。

可是,事情总不是那么随人愿的,班级里的问题很明显,师生之间的关系好像并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样,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也并不是我希望的那样:学习不主动且容易放弃,对于老师的话,也是由着自己的心情选择性的听或不听,手机等问题时而出现……自己也曾问过自己,是自己做的很不够吗,还是和他们的沟通出了问题,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总之,有时候自己也会有随意的念头,有想放弃的冲动。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感

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感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一本极富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育著作。

作者在书中强调教学与做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旨在引导教师们寻找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本书中,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了“做合一”的内涵和意义。

他认为,教学的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上,而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他提出了“做”和“学”两者相辅相成的理念,强调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陶行知先生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阐述了他对于“教学做合一”的见解。

他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验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知识的内涵。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希望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纸面知识。

陶行知先生还强调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读完《教学做合一》,我深深被其中的理念所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将会积极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创造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篇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哎呀,说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我这心里可真是有不少想法呢!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教育界的一大“宝藏”理论。

你想想,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这得多牛啊!以前我总觉得教育就是在教室里,老师讲,我们听,然后做题考试。

可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的机会。

比如说,我帮妈妈做饭,这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切菜,怎么掌握火候,这不就是一种教育吗?“教学做合一”也让我深思。

也许我们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不去实践,那有啥用呢?就像我学了数学的公式,但是在实际买东西的时候不会算账,那不是白学了吗?我觉得这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看别人游,听教练讲技巧,自己不下水试试,永远也学不会。

不过呢,我又在想,这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啊!学校和老师能真正做到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吗?家长们能理解这种教育方式,不只是盯着成绩吗?可能很难吧。

但反过来一想,要是大家都努力去做,那得多棒啊!总之,陶行知先生的这个理论让我又兴奋又有点担心,兴奋的是它真的很有道理,担心的是实施起来的困难。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尝试的,你们说呢?篇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嘿,朋友!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这可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开始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能有这么神奇?”但仔细琢磨琢磨,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教育的机会。

比如说我上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里的老人打扫卫生,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团队合作,这可比在书本上学到的“关爱”两个字深刻多了!“教学做合一”,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

以前我总是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结果一到用的时候就傻眼了。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自己不上去练,永远也掌握不了平衡。

这理论不就是告诉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在做中去学,去巩固吗?不过,我也有点疑惑。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

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

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这学期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

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

读陶行之的《教学合一》有感

读陶行之的《教学合一》有感

读陶行之的《教学合一》有感陶行之的《教学合一》是一篇极富启发性的教育论文,其主要观点是“教学合一”。

教学合一,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贯彻起来,使得教学既能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又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学习。

通过阅读,我深感到教学合一的重要性。

教学合一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采取单向、被动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只是简单地讲授内容,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难以积极参与学习,而且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教学合一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能积极地参与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而且也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合一还意味着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较少注重方法的培养。

不少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无法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教学合一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合一也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如果老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讲解、讨论、解决问题等,使得学生多角度地获取知识。

教学合一的实践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较高的精神素质,这些都是实现教学合一的必备条件。

教学合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是因为教学合一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探究和创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做合一老师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老师心得体会

一、引言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教学、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内涵1.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教师的学习对象。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2. 做中学:做中学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3. 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德育为先:德育为先是指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一课时,我设计了实验、讨论、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2.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一课时,我通过提问、讨论、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3.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英语口语》时,我不仅关注其口语表达能力,还关注其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4.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物理实验》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求真名言,相信没有一名教师会不知道是谁说的。

他就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
识。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

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陶行之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的互
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