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原理期末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整理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学科。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批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的整理:一、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文学批评的定义: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 主观批评和客观批评:主观批评强调个人情感和观点,客观批评注重客观事实和作品的内在规律。

- 方法:文学批评的方法包括描写分析、主题分析、人物分析、语言分析等。

二、文学批评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文学批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文学批评,加深对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 增进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学批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培养团队意识。

三、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内容: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 观点: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和评价。

-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明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批评观点。

- 逻辑结构:批评文章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主题句和扩展论述。

- 观点支持:提供具体的事例、引用恰当的描写、对比或对话等方式支持批评观点。

四、文学批评的常见类型- 文字级批评: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句子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 情感级批评:从情感角度出发,评价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 美学级批评:从美学角度出发,评价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效果。

- 社会级批评:从社会角度出发,评价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反映。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文学批评)的整理。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

最新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名词解释P18 1、“三不朽”:语出《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表明先秦时代统治阶级对于言辞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言词很重要,可以使人不朽,但其地位在德行和功业之下。

这种认识,常为后世文学批评用来作为讨论文学的地位。

P44 2、物感说:出自荀子《乐记》,物:即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在内,它是一切思想意识和精神艺术赖以产生的基础和根源。

第一章:先秦1、“思无邪”说:孔子提出的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

《论语·为政》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从艺术方面看,此批评标准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应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P23 2、“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

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

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

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

3、“辞达”、“文质”说:这是孔子在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所作的阐述。

《论语·卫灵公》曰:“子曰:辞达而已矣。

”《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理论基础,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P34 4、“以意逆志”: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

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

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

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期末复习重点~~~~

“三表法”:(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4)此说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历史局限。

得意忘言:《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

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类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的认识实践。

“得意忘言”对文艺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得意忘言”对文艺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

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的文学观识记:“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谈学诗的重要性时提出“兴观群怨”说。

即诗有启发感染的作用。

诗有认识社会,了解政治得失的作用。

诗在社会生活中有交流感情的作用,诗有讽刺和批评不良的作用。

“文质彬彬”:出自《论语。

雍也》。

孔子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视。

孔子认为就一个人来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引申到文学作品也是同样。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 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c)。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 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d )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b ) 。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C )。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 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b)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b ) 。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C.《诗品序》 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 (b) 。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 )A.陈子昂 B.殷璠 C.刘禹锡 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 b)。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 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 ( d ) 。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文学批评原理期末整理

文学批评原理期末整理

一 社会-历史批评1 定义:社会历史批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2发展:(1)萌芽期:以古希腊的柏拉图为代表,特征是以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作为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2)发展期:维科,对古希腊社会的研究成果来研究荷马史诗及其作者,从而开创了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来研究文学作品的批评原则和方法。

史达尔夫人“我打算考察宗教、风俗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反过来也考察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标志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基本形成。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提出制约和影响文学发生发展的“三因素”即种族、环境、时代,并在《艺术哲学》中论证了其对文学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

(3)成熟期:以俄国19世纪三大民主主义批评家即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批评成果为标志,简要概括为对三性的强调:思想性,以能否反映和体现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作为衡量文学作品思想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要求文学作品必须有益于人民群众去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并从中受到教育;真实性,强调再现生活现象与揭示生活本质的统一,反对纯客观地、自然主义的描写生活现象;典型性,把典型性作为评价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尺度,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统一。

3 文学观:a 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如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 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学是“经国之大业”;c 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丹纳的《艺术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受种族、环境、时代的支配,都应该到这些因素中寻找最终的根源,社会历史显然是三大因素的基本内容;d 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

文学批评期末复习题

文学批评期末复习题

结合古代文学各种体裁的批评理论,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没有“文学批评”一词,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半是从西方文学批评中引进来的。

中国的文学批评,滥觞于《诗经》时代,而成熟于魏晋六朝。

与西方的文学批评相比较,中国的文学批评再现的是中国五千年民族文化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历史积淀。

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一批评家对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西方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一样,从古希腊开始,就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同时转化为商品生产。

文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罗马时代开始就进入了市场,形成了作家与批评家为主体的文学职业阶层。

中国受重农抑商民族意识的影响,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只是士大夫仕宦以外聊以娱人娱己的风雅余事而已。

从第一个开始独立创作的诗人屈原开始,文学家就没有以文学创作为终身职业的。

批评家也没有以文学批评为终身职业的。

中国的文学批评家大多兼作家、仕宦、批评家于一身。

批评家们本身就是诗人、作家,既富有理性思考,又有具有创作体验。

其文学批评的最大特色,就是批评与创作紧密相关,理论批评与实际批评相结合,往往注重自我创作经验的总结。

比如陆机、刘勰、钟嵘等人,他们本身就是很有名望的文学家,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

像陆机本身就是西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与潘岳并称为“潘江陆海。

”他有自己的创作实践,并将这种在自身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创作经验写成文章,即《文赋》。

他在文中说“每自属文,尤见其情”,可见他的文学评论来自于自身的创作体验的总结。

第二体式的多样化和范围的宽广化。

西方的文学批评体式,大多是逻辑严密的理论巨著,长于理性思辨,善于严密的逻辑推理。

文学批评体式比较单一。

中国的则不同,中国文学批评明显的具有多样化的特色。

既有刘勰《文心雕龙》这种“体大周虑”的文学理论批评巨著,又有钟嵘《诗品》这种专门品诗论诗之作;既有《毛诗序》这种题序跋记,又有《诗式》、《诗格》这种唐人诗格、诗式之作;既有《与元九书》、《答李翊书》这种书信体论诗谈文之作,又有《词论》、《花间集序》等单篇评论文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体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填空题1、《尚书·尧典》是中国古代文论最早记录(萌芽)。

2、这里提出诗言志,概括了诗歌抒情达意基本特点,如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里所说,它是我国历代诗论“开山纲领”。

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共20篇。

4、儒家与墨家在先秦时期并称“显学”。

5、墨子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非乐》篇中。

6、《乐论》一篇集中反映了荀子文艺思想。

7、中国古代第一篇诗序《毛诗论》。

8、王逸《楚辞章句》是今存最早《楚辞》注本。

9、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文论专篇开始。

10、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个完整而系统文论著述;开启了以骈文作文论传统;最早提出了灵感,首创之功。

11、刘勰《文心雕龙》共50篇,刘勰可谓中国古代最杰出文论家,其《文心雕龙》可谓最杰出文论专著。

12、钟嵘《诗品》首次确立五言诗之正宗地位,成为我国古代论诗专著。

13、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

14、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文学批评形式。

15、皎然正是我国诗歌意境说奠基人。

16、严羽《沧浪诗话》“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17、初唐:陈子昂《修竹篇序》文学复古;中唐:韩愈,古文运动,元白,《与元九书》,新乐府运动。

18、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19、《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文学批评形式。

《戏为六绝句》这六首绝句中心是讨论诗歌遗产学习和继承问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一、孔子文艺思想1、文艺与道德修养关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兴于诗:“兴,起也。

言修身必先学诗。

”人道德修养要从感性、具体榜样学起,而《诗经》中就提供了许多这样典范。

立于礼:在礼基础上修身、立身。

礼是贯穿“仁”原则精神一系列礼节仪式规定。

它可以区别上下贵贱,明确等级秩序,使不同等级人有与自己地位相当言论行动。

成于乐:通过音乐熏染来改造自己情性,改造自己内心世界,从本能触发守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文学批评理论整理笔记归纳.doc

文学批评理论整理笔记归纳.doc

文学批评理论整理笔记1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起也。

言修身当先学诗。

学礼可以立身;人性的完善依靠音乐的熏陶2思无邪指诗经的内容具有雅正的特点。

无邪即是归于正,提倡中和之美,内容与文学语言都应该委婉曲折,不能过于激烈过于只露。

3兴观群怨兴:审美作用诗歌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兴奋,感情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观: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观客观内容,也观诗人的主观意图。

群:团结作用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对不仁的现象通过诗歌加以揭发。

4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关于意的理解两种,一是作品之意,一是读者之意。

从孟子的思想体系和诗的状况来看,应是后者。

5知人论世孟子认为为了做到以意逆志,就必须要知人论世,即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6 心斋坐忘:“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的《人间世》,即废止人地感觉、知觉器官的作用,使自己无知无欲,绝思绝虑,进入空明静寂的心理状态。

坐忘在《大宗师》中“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就是使人忘记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7“得意忘言”《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启发人们的想象联想,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经验过的某种认识和印象的回忆,联系和形成与多丰富复杂的思维和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要从有限的语言文字中,领会无线的“言外之意”,所以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要沿着它所比喻、象征、暗示的方面,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补充丰富它,以获得比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广阔的多的内容。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c)。

A.和而不流B.引譬连类C.感发志意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d)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b)。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C)。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b)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b)。

A.《文心雕龙•体性》B.《典论・论文》C.《诗品序》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b)。

A.庄子B.钟嵘C.孟子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A.陈子昂B.殷璠C.刘禹锡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b)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d)。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A.读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13、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文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不背会死系列

文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不背会死系列

期末不背会死系列第六章文学本质基本概念1.文学本质:也称文学性质,是文学作为文学的那种内在规定性,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从它的客体和表现对象来看,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文学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2.审美特征:3.语符化:即语言符号化,文学创作就是对主体的审美意识进行语言符号的转换,使之成为文学作品的过程和结果,文学的语符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动态的角度,文学活动过程就是主题审美意识的的语符化显现过程;静态的角度,文学作品就是语符化了的主题审美意识。

4.文学特征:文学具有形象性,以形象的方式反映生活,追求形神统一;审美性,作家将生活感受审美化,作品形式与内容统一,创造审美价值,读者通过审美感知活得审美愉悦;情感性,借形象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想象性,作家以艺术想象的创造方式构成作品的特性。

5.文学形象:是作家根据艺术规律创作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真实、可感的生活图画或情景,在叙事性作品以人为主,在抒情性作品中是一种艺术情景,广义指作品中描绘的所有的有形物体构成的画面,狭义则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文学形象追求形神统一,贵在神似。

6.文学想象:就是文学家以艺术想象,的创造方式构成作品的特性,他的主要形式有联想、推测、幻想、意识流、潜意识等,文学想象对创造文学作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尔基就曾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没有想像就没有艺术创造,也就没有艺术作品。

7.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它专指文学。

文学是主题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它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能够更加巧妙地塑造艺术形象,更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因而被称为是语言艺术,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塑造形象地间接性和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

辨析题费尔巴哈认为,艺术家不能做艺术的主子,只能做艺术的奴隶;歌德说,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达·芬奇说,艺术家不能做自然的孙子,只能做自然的儿子;郭沫若说,艺术家既不能做自然的儿子,更不能做自然的儿子,而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复旦大学羊列荣《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复习提纲(附参考答案)解析

复旦大学羊列荣《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复习提纲(附参考答案)解析

文学批评史复习:一、基本常识:(1)重要观点的提出者。

(2)重要著作或文论的作者。

(3)原文及其出处:《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情。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

”《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诗大序》:“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扬雄《法言·问神》:“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

”王逸《楚辞章句序》:“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文心雕龙·原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文心雕龙·神思》:“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文心雕龙·声律》:“吐纳律呂,唇吻而已。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

”钟嵘《诗品序》:“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钟嵘《诗品序》:“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李白《古风》其一:“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李白《经乱离后天思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文学批评原理复习整理

文学批评原理复习整理

文学批评原理更习整理第一部分:绪论1 .什么是文学现象?定义:文学现象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文学的所有现象。

二、文学现象的主体文学现象有: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的人,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研究文学作品的人。

三、文学现象的功能文学现象是认识研究文学的基础。

我们的认识总是从现象出发,以达到本质为目标2 .丹纳的三因素说:种族,环境,时代丹纳沿着赫尔德,斯达尔夫人的方向,继续讨论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英国文学史》的序言中,丹纳明确提出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

3 .三个总体:社会生活,文学思潮,作家的全部作品4 .车别杜指的是:车:车尔尼雪夫斯基别:别林斯基杜:杜勃罗留波夫他们明显的超越了丹纳,他们所运用的社会一一历史批评方法有三大特征:以思想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5 .法国斯达尔夫人:1800年,斯达尔夫人发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

6 .戈德曼的发生论,结构主义法国文艺理论家吕西安•戈德曼倡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社会学流派中重要的一支。

其理论特色表现在:在价值立场上,它融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在方法论上,它坚持文本结构分析和社会历史结构分析相结合、理解和解释相统一的原则,从而既克服了形式主义批评的“非历史化”,又克服了社会-历史分析的“泛文本化”倾向。

简而言之,戈德曼文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科学和人文、历史和审美之间的辩证综合。

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的这种特质,正好与当代文论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吻合。

因此,它可以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乃至文艺学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和道路。

7 .布迪厄,文学场115“文学场唧”文学生产场"(theFiieldofliteraryproduction),是人类学、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1932-2002)将结构和历史视野辩证统一起来的一种文学观,是他医治形式主义文学观放逐历史和行动者,以及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学观遗弃文学自主性的一剂良药。

文学批评原理期末重点

文学批评原理期末重点

文学批评原理期末重点(共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亦称为“文学批评学术”或“文学批评学”“文学批评”从狭义上说主要指文学批评实践,其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学”是对文学批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对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的系统把握,是研究文学批评自身规律的科学,它要对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加以规范,对这些概念和范畴进行溯源探流,辨析疑义和参互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网络和理论框架,给文学批评实践以科学的指导。

文化学批评方法:是用宏观整体的眼光,既把文学当作人类的或民族的文化系统中的组成因素来考察,又对文学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因素作全面的整体的考察,进而分析作家和读者的文化背景及作品的文化内涵,揭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文化构成、阐释文化意义的批评方法。

简单地说,文化学批评方法就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考察文学现象,综合研究文学的文化性质的批评方法。

精神分析批评方法:又叫心理批评,或心理分析。

它是在吸取现代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学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所包含的心理现象、对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一种批评方法。

文体学批评方法:文体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它最关心文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增强对于文学文本的分析、批评能力。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又称社会批评或社会学派文学批评,在西方它被视为五种主要的批评模式之一,是人类文学批评史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方法体系它是通过研究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来研究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真实性的批评方法。

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印象主义批评方法:又称印象派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它是指批评家根据审美直觉思维,专注于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表现批评家面对批评对象时所窥见和感受到的瞬间的和直觉的印象的一种批评方法。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一、先秦美刺说:《诗大序》的概念,通过创作诗歌对政治情况和任务进行赞美和讽刺的观念。

诗言志:把诗歌看作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发露。

【今文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晋。

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P14)兴观群怨(P16):出自孔子,意在论述《诗》的社会效用。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以意逆志(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

说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去分析作品的内容。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知人论世(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

要求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言养气(P22):出自孟子。

“知言”是指辨别言辞的能力。

“养气”是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工夫。

人们的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提高了,就自然会加强辨别言辞实质的能力。

老、庄思想:1、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①主张自然的生活态度;②追求真淳人格、反对虚伪矫饰的精神;③表现对于人生忧患的悲哀之情;④主张寡欲、去欲,把多欲视为带来忧患的原因。

2、崇尚自然无为。

3、意之所随不可言传,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4、虚静、心斋、坐忘。

心思澄明,不被外物所乱,要虚静忘却一切,连自己的存在也忘却的程度。

5、浪漫风格的表述。

文学理论 期末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 期末复习整理

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不同,但又是互相联系、渗透、作用的。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四要素):一、世界——文艺摹仿说,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易·系词》“观物取象”,荆浩“画者画也,读度物象而取其真”,叶燮《原诗》“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浪漫主义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文学批评上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高扬文学“天才”。

三、作品——形式主义中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形式的价值即“文学性”和“特异性”,并提出“陌生化”概念。

结构主义则注重文学作品的本体价值,兰塞姆以此提出“文学本体论”。

四、读者——文学作品是显示世界的“镜子”,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主体对象化,同时对象主体化。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

文学活动论(人类学)①人的生活活动自由和自觉,自由: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

自觉: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便以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②对象化,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反映论(哲学):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但其核心是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定义: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山东工商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工商学院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工商学院2020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试题 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特别提醒:1、所有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2、每份答卷上均须准确填写函授站、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一单选题 (共32题,总分值32分 )1.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1 分)A. 理性思维活动B. 形象思维活动C. 想象心理活动D. 情感感受活动2. 代表19世纪现实主义批评最高成就的是(1 分)A. 别林斯基的著作B.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C. 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D. 费尔巴哈的著作3. 在新批评中,布鲁克斯用“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歪曲”来定义(1 分)A. 含混B. 反讽C. 悖论D. 张力4.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1 分)A. 欣赏B. 阅读C. 判断D. 批判5. 南北朝时期,将诗歌风格与诗人精神个性结合起来评诗的是(1 分)A. 钟嵘《诗品》B. 江淹《杂体诗序》C. 陆机《文赋》D. 《文心雕龙明诗》6. 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所以文学批评具有(1 分)A. 审美性B. 思辨性C. 实证性D. 历史性7. 在作家的研究上,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强调(1 分)A. 职业习惯对作家的影响B. 时代环境对作家的作用C. 作家情绪对写作的干扰D. 自然气候对写作的影响8. 新批评强调在批评中要进行(1 分)A. 结构分析B. 语义分析C. 填补空白D. 联系现实9. 狭义的“文化批评”的前驱者当推(1 分)A. 葛兰西和本雅明B. 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C. 福柯和罗兰·巴特D.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10. 形式主义的什克洛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小说时提出(1 分)A. 文学性概念B. 陌生化概念C. 非个性论D. 诗性语言11. 别林斯基的批评文章《智慧的痛苦》属于(1 分)A. 论著体评论B. 随笔体评论C. 对话体评论D. 序跋体评论12. 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的实现是通过(1 分)A. 对作家的帮助B. 对读者的提高C. 对文本意义的阐释D.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3. 被视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开端和源头的是(1 分)A. 俄国形式主义B. 新批评C. 结构主义D. 解构主义14. 在现代心理学史上提出所谓“意识流”主张的是(1 分)A. 冯特B. 詹姆斯C. 弗洛伊德D. 荣格15. 与文学作品的政治、道德评价不同,审美价值判断的第一个层面是(1 分)A. 社会政治判断B. 道德判断C. 传递美感D. 理智判断16. 图像化的深层实质是信息表达和接受上的(1 分)A. 理性化B. 理论化C. 感觉化D. 条理化17. 把文学批评看成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的是(1 分)A. 黑格尔B. 别林斯基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杜勃罗留波夫18. 与文学创作比较,文学批评文章的结构更讲究(1 分)A. 随意性B. 变化C. 规格D. 章法19. 从本质上讲,文学批评是一种(1 分)A. 科学研究活动B. 艺术审美活动C. 创作实践活动D. 社会交际活动20. 文学批评整体说来属于逻辑思维,但包含了不可缺少的(1 分)A. 抽象思维成分B. 艺术构思成分C. 艺术虚构成分D. 艺术思维成分21. 第一次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研究文学的是(1 分)A. 维柯B. 斯达尔夫人C. 丹纳D. 赫尔德22. 结构主义批评发端于(1 分)A. 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学B. 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C. 胡塞尔的现象学D. 伽达默尔的阐释学23. 在文本理论中,具有诗性功能的文学语言表现为(1 分)A. 透明的标签B. 处于从属地位的媒介C. 对普通语言的有组织的违反D. 交流的语境24. 叔本华主张审美直觉,他强调(1 分)A. 绵延B. 世界是我的表象C. 借拉辛来谈论我自己D. 瞬间感觉25.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1 分)A. 阐释功能B. 意识形态功能C. 哲学功能D. 审美功能26. 文学批评准备工作的第一项是(1 分)A. 研读B. 选题C. 立意D. 运思27. 文学批评思维的实证性强调的是(1 分)A. 科学抽象B. 客观事实C. 审美愉悦D. 纯粹思维28.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表现为(1 分)A. 文学批评内部的相互运动B. 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C. 文学内部的相互运动D. 文学理论内部的相互运动29. 在魏晋南北朝,把“味”视为把握诗歌特质的独特途径的是(1 分)A. 曹丕B. 陆机C. 刘勰D. 钟嵘30.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1 分)A. 文学文本B. 潜意识C. 读者D. 作者31. 新批评的威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的一个观点是(1 分)A. 期待视野B. 意图谬误C. 历史距离D. 历史文本32. 我国古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诗乐评论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1 分)A. 孔子评《韶》B. 季札评周乐C. 孟子评乐D. 荀子论乐二多选题 (共8题,总分值8分 )33.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叙事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有二,即(1 分)A. 分解情节B. 抽象集合C. 非聚焦型D. 内聚焦型E. 同叙述者34. 下列概念中属于新批评提出的有(1 分)A. 张力B. 细读法C. 内聚焦D. 隐喻E. 互文35. 心理批评的主要形态有(1 分)A. 传记批评B. 文本批评C. 原型批评D. 文体批评E.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36. 荣格继弗洛伊德之后提出的理论有(1 分)A. 无意识B. 集体无意识C. 欲望升华D. 原始意象E. 原型37. 中国古代心理批评的两次高潮出现在(1 分)A. 先秦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时期D. 唐宋时期E. 明清时期38.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是(1 分)A. 情感体验B. 获取印象C. 入乎其中D. 整合感受E. 抒情描写39. 受分析哲学影响的文学批评一般具有两个共同特征,即(1 分)A. 从历史观点出发B. 以语言为研究对象C. 强调读者的地位D. 推崇分析方法E. 注重心理分析40. 论著体的文学批评文章的特点是(1 分)A. 逻辑严密B. 短小精悍C. 论据充分D. 论点明确E. 卓约轻灵三简答题 (共8题,总分值8分 )41. 简述《文心雕龙》中“文之枢纽”各篇的理论内涵及相互联系。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

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

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一.先秦(1)古代经传1.《周易》:“言有物”(内容),“言有序”(形式)。

2.*《诗经》:①美刺说:美是赞美,刺是讽刺,当时的人认识到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

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②言志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

出处:《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乐、舞三位一体。

③“断章取义”方法:当时人们赋诗言志的时候,往往不管原诗的内容,只取其某一点的相同或类似。

3.《左传》《国语》:④献诗讽谏说:臣子献诗劝导君上,当时人们把诗看作改进政治的手段。

⑤观志观风说:出处《左传》《国语》。

实际是与诗言志说和美刺说紧密相连的,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对前两种学说的解释。

观志就是通过诗歌观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观风就是通过诗歌观察民风民情。

⑥季札观乐: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表现的文艺观:吴公子季札在鲁国听乐观风,他能从诗乐中听出各国民情风俗和周政的盛衰,(《周南》、《召南》)。

他提倡“中和之美”,这种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逐渐发展成儒家诗乐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⑦三不朽: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还提出三不朽的说法。

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国),其次有立功(立边功和武功),其次有立言(著书立说,指文化学术类的),以其为不朽。

4.《礼记·乐记》:⑧“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出自《礼记·乐记》,先秦时代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认识:诗是人民思想感情的抒发,通过诗歌可以宣导民情,补察时政,对统治者起箴规劝谏的作用。

(二)儒家1.*孔子的文学观: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内称“仁”,在外重视“礼”。

内仁外礼,是孔子思想的全貌。

仁是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或同情心,礼是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礼”还要“乐”来配合。

文学批评导引常见问题解答(大学期末复习试题)

文学批评导引常见问题解答(大学期末复习试题)

文学批评导引常见问题解答(大学期末复习试题)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本章常见问题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主要区别文学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则更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应用学科。

2.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1)出入有度的情感距离。

在评论文学作品这种审美形式时,评论家也需要体验、感悟、想象,也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流露。

但同时它也需要心理距离,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

而这种情感距离与其他人文科学中所持的客观态度是不一样的。

(2)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

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现象。

第二,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到的认识,而不是某种共识,它对研究对象的发现、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发现和评价。

换句话说,它融入了自我的因素,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风格。

(3)强烈的形式感。

这里的形式是与素材相对应的。

文学评论也关注作品的素材,但它更关注作品的形式。

因为作品的形式集中地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更能引起读者的愉悦。

这是文学批评与其他人文科学不同之处。

3.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文学批评要求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

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

在文学批评的全过程中,既要把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性质,又要融合艺术思维的若干成分,形成跨越、沟通、结合两种思维的文学批评思维。

4.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批评的理论化,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1.简述刘勰提出的批评的“六观”。

一观位体,即对作品从主题思想到表现形式作总的观察,包括体裁的选择;二观置辞,分析作品的语言技巧;三观通变,分析作家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继承和创新;四观奇正,分析作品在表现方法上的恰当与否;五观事义,考察作家在引经据典上的处理;六观宫商,分析作品的音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历史批评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侧重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2发展:(1)萌芽期:以古希腊的柏拉图为代表,特征是以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作为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2)发展期:维科,对古希腊社会的研究成果来研究荷马史诗及其作者,从而开创了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来研究文学作品的批评原则和方法。

史达尔夫人“我打算考察宗教、风俗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反过来也考察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标志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基本形成。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提出制约和影响文学发生发展的“三因素”即种族、环境、时代,并在《艺术哲学》中论证了其对文学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

(3)成熟期:以俄国19世纪三大民主主义批评家即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批评成果为标志,简要概括为对三性的强调:思想性,以能否反映和体现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作为衡量文学作品思想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要求文学作品必须有益于人民群众去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并从中受到教育;真实性,强调再现生活现象与揭示生活本质的统一,反对纯客观地、自然主义的描写生活现象;典型性,把典型性作为评价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的重要尺度,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统一。

3文学观:a 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如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 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学是“经国之大业”;c 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丹纳的《艺术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受种族、环境、时代的支配,都应该到这些因素中寻找最终的根源,社会历史显然是三大因素的基本内容;d 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

4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真实性: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它考察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乃至作品的细节的真实性的问题等等。

倾向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但文学中再现的社会生活经过了作家头脑的创造,因而有一个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的问题,这就是文学的倾向性,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应该是真实的,同时对它的理解应该是正确的,即具有正确的倾向性。

社会效果: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从而维护和破坏某种意识形态。

5基本操作: a 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如《诗经》这类的抒情兼叙事的诗歌,人们发现其中所谓的“风雅比兴”之说;b 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列夫托尔斯泰作品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心理描写;c 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例如“安史之乱”与杜甫的“三吏”“三别”,政治风云对作家的创作都具有直接影响。

同时,社会历史批评也注意到作家生活的艺术环境及文学思潮的作用。

6基本特征:a注重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联系,着力考察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它对社会、历史所发生的影响;b注重作家与其所生活,创作的时代环境的关系,并以此为背景去分析和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根据作家所处的时代状况和政治环境;根据作家的亲身经历;根据作家的人生态度、政治观点、伦理观点、哲学观点和宗教意识等;根据作家的创作自白和文学见解去解释其作品)c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7评价: a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b 试图到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社会历史内容产生许多弊端;c 相对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作品太多的社会功用,从而使文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自主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6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论证:a 文学与社会:韦勒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萨那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b 评论对象和评论者:特别适合分析和评论现实主义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批评家易于选择和接受,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宣泄他对社会的关切和焦虑,抒发他对真诚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四心理学批评立足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和包含的心理现象已经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2研究对象:作家创作的心理活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读者的心理活动3、精神分析批评:是在维也纳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上创立的,以文学作品的精神、心理轨迹作为分析对象,进行批评的一种批评方法。

上个世纪20年代形式,三四十年代流行于欧洲,是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的主要流派之一。

3 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a 无意识与性本能------与“理性的成见”和“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的两个命题无意识: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指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

表现方式:口误、笑话、动作倒错。

作用:对研究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b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人的各种本能的总和,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呗压抑的无意识倾向,遵循“欢乐原则”;自我,外部的社会秩序规范要求在个体人格中的投影,在本我与现实间起调节作用,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道义方面的要求,努力达到的是完美,受“道德原则”支配。

c 梦的解析:梦所表现的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所以它必须采取伪装的形式,主要通过四种伪装手段:(1)凝缩。

将丰富的梦的思想、数种潜在的含义集中显示为一个意象;(2)置换。

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方式,将比较疏远和没有关系的事物代替梦的无意识中心内容,或者将中心转移;(3)具象。

将梦的含义表现为视觉形象,因为梦中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来思维的。

(4)二度加工。

初醒时将梦中杂乱的情形组成较为连贯的情节,填充它的空白,消除它的矛盾,用相加连续和可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4 弗洛伊德与精神批评a 作家与白日梦:文学就是白日梦:(1)文学与梦的心理学实质是一样的。

(2)文学与梦的工作方式是相似的。

(3)解释文学作品与释梦的方式也极为相似。

b 俄底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俄狄甫斯是古希腊时期的著名神话人物,由于命运的安排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自己的生身母亲为妻。

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的“俄狄甫斯”阶段,即儿童的性欲对象指向他的母亲,而仇恨其父亲,俄狄甫斯情结就是这一阶段的这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而形成的一种情结。

c 分享说:即作家把自己的无意识欲望投射到文学作品中,而读者也把他的无意识欲望投射到他所欣赏的作品中,于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无意识活动,在读者身上引起了类似的活动,读者从中得到了满足和享受。

5 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a 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精神分析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对影响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心理作了细微的阐发。

注重对作家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它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生活的记载。

作家内心深处的冲突尤其是童年生活中性冲动的幻想和挫折构成了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了解作家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的基础上,精神分析要求反观作家的作品,以揭示这些文本中暗藏的意义或深层的内容。

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

b 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的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关系c 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d 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理论中最大胆也最引起争议的概念,也是容格理论的核心部分,指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的集体体验。

它的内容是原型或原始意象。

原型批评——指主要指向是寻觅发现后世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原始神话即原型的痕迹的一种文学批评。

代表人物有容格、弗莱等。

e 关注读者的阅读反映——读者与文本的关系是一种本我幻想和自我防御的关系。

关注读者在阅读中的幻想和快感。

霍兰德:文学反映动力学6 评价:a 将文学批评的视野引入人类的深层心理,使人们注意到作家的无意识心态,作品里所体现或暗示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读者的欲望和快感,开拓了文学批评的领域。

b 对20世纪文学批评的影响和渗透c 局限:对文学活动中性的搜寻和解释,“对于美简直是最最没有发言权的”,对文学的审美作用缺乏认识,长于分析短于判断。

五文化学批评1 定义: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文学现象、综合研究文学的文化性质的批评方法,是在文化人类学的启发和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关注的是文学文化意义。

2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原始文化》(1871)克罗伯和科拉克洪对“文化”的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借助符号的运用得意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播(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3 文化的特点:(1)以符号为基础,文化靠符号来体现,并靠符号来保存和传递,不同文化之间往往有不同的象征符号;(2)社会群体共有,文化具有超个体的性质,文化表现为某一群体一整套共有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3)继承性和变异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在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人类文化异常稳定,表现为一种累积和延续,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又富有弹性,它必须适应改变了的环境。

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推陈出新,发展上升。

4 文化学批评的基本特征:(1)注重文学的整体联系,在考察文学时,必须同时考虑人类社会的其他方面和层析,在文化的综合网络中研究文学以及文学与群体人类其他行为之间的联系。

不仅要求全面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等方面的关系,而且还要求对文学作历史的综合追溯;(2)展开文学的文化比较,文学总是属于一定群体的,而这一群体是相对另一群体而言的。

5 具体运用:a 探寻文学现象中特定民族的文化心理:作家心理、人物心理。

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分析,分辨出积极或消极的因素,以推动文学乃至民族的革新。

b 揭示文学现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精神特征和自然景观上。

文化学批评将着眼于分析文学现象中的地域风俗及其所展示的文化意蕴。

c 发掘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和仪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