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意义
农村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意义发布时间:2021-12-17T05:20:00.822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5期作者:宋元元[导读]青岛市即墨区创智实验学校山东青岛266200环境是青少年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变化,乡土文化对农村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家乡未来的建设者,只有对家乡发展历史、自然条件、人口特点、文化习俗等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在广大农村,学校和家庭由于经费、时间、观念等原因,不能充分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满足中、小学生的真正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现、挖掘、利用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
笔者认为,农村学校乡土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课程有利于《纲要》精神在农村学校的贯彻落实。
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这个重要载体才能实现最大的效应。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完整的教学系统、教育场所及师资结构。
农村学校可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系统深刻得了解乡土文化。
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在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学校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在第三部分又再次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育创作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校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的运用”,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课程是符合《纲要》精神的。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理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
学生只有对家乡产生浓厚的热爱,才能真正爱国。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 高学习效果。
04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 运用实践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2 3
引入乡土文化
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丰 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加深对本土文化的 认识。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 的开发与运用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乡土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
开发策略 •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
运用实践
目录
•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教学中的 价值与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乡土资源概述
乡土资源的定义
乡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自 然、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和社会资源等。
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挖掘农业 资源,如农作物、农具、农业生 产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
知识和技能。
文化资源
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如民俗、 传说、历史等,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乡土情感
。
结合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知识目标
结合课程目标,设计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 技能的教学活动。
能力目标
培养家国情怀
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培养 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 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 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 。
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利用乡土资源,乡村小学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 践、劳动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县铁桥镇中心小学谭夏瑜摘要: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
故而,我们应当注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证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词: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新科学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只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寸之地”,而大自然才是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可以说大自然是“没有围墙的课堂”,而农村大自然又有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使其成为“自然之源”成为学生探究的最佳场所。
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土壤岩石等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
农村的田野、山林、茶园、竹林、都是小学生探究的操练场,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广阔的渠道。
例如: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参加农村新建和改造活动,参观和访问种植、养殖场等。
农村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探究学生与实践亲密结合起来。
所以说,只要充分利用开发和利用好了农村科学教育资源,山里的孩子也能成为科学的传奇人才。
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注重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从文字的,主要包括科学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络及其配备的资料,学校内的各种建筑、走廊、操场等的环境布置,树木花草、喷池园林、气象或环境观测点、生物角、科技景点等等,还包括诸如教师、教育管理者,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
如何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如何开发学校存在的隐性资源,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开发和利用学校文字资源农村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充和更新科技类图书、光盘、音像资料,通过播放、录制科技教育频道上的节目扩展学校的科学课程资源。
浅谈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合理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是高中新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由于阅读书报时间少,头脑中的生物素材不足,再加上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一些抽象的生物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而教材为了兼顾不同地域的学生,提供的部分资料离学生的实际很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模糊,不能和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课程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乡土资源,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获得直接体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1、利用乡土资源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通化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野生山葡萄资源,以此作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通化葡萄酒享誉国内外,学习细胞呼吸时带领学生参观通化市葡萄酒厂的“世界第一大地下贮酒窖”,并了解葡萄酒的生产流程,学生在参观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疑问:制酒用的主要菌种是什么?制酒原理是什么?如何获得菌种?既然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为什么发酵池是开口的?为什么每天导两次?为什么发酵池中的发酵为第一次发酵?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贮存为第二次发酵?冰葡萄酒与葡萄酒在工艺上有何区别?它为什么沾杯?葡萄酒有什么营养价值?冰葡萄酒、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有什么区别?谁的营养价值更高?等等。
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更加鲜活生动,也学到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选修教材《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腐乳的制作”这一课题在实际操作时因北方气候干燥,不适合毛霉生长,实验成功率很低,采取了很多措施结果仍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发我们当地利用米曲霉为主的微生物经发酵酿制豆酱这一乡土资源来丰富学生对微生物发酵的认识。
东北盛产优质大豆适宜制酱,有些家庭(尤其是农村)还保持家酿大酱的习惯,引导学生向家长学习其制作工艺,并查阅相关书籍,将整个工艺流程记录整理,根据流程统筹时间,进行操作。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PPT课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 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提示语
·为方便使用本课件,可在课后 下载使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 修改调整
For the convenience of using this courseware, you can download it after class and use PowerPoint software to modify and adjust it
【下篇】:实施与成效
二、成效:课题研究取得的经验
(三)几点经验 1、我们觉得开发前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评估非常重要。
2、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开 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3、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全方位的精诚合作。
4、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只有在认真分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后, 设计具体细化的目标,并依据课程目标编制方案,这样的开发程序才符 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上篇】:缘起与启动
二、缘起: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求。 2、对我校办学特色、科研传统的继承。 3、崇明岛和中兴镇孕育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上篇】:缘起与启动
三、规划:课题研究目标的定位 ● 构建以农村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体 系,促进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 ● 探索农村乡土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 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1、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校本课程 开发的效率、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 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 发实用性的校本课程,并形成系列,形成自己的乡 土教材。 3、如何形成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
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农村学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随着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开始意识到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乡土资源是指当地的土地、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制度建设等资源,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础。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农村学校应该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呢?以下是一些策略供农村学校参考。
一、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农村学校应该深入挖掘乡土资源,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优秀人物等,进行田野调查和调研。
通过走访当地老师、村民、艺术家等,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学校可以开展“乡土资源开发”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社区领袖等开展讲座和交流,推动学校对乡土资源的深入挖掘。
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农村学校应该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工作。
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选择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学校可以邀请外部专家或资源单位的支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三、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农村学校应该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在计划中可以包括课程主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容。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符合乡土资源特点和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四、加强课程融合和跨学科教学农村学校可以加强校本课程和传统学科的融合,通过多学科交叉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乡土资源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还可以把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积极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农村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校本课程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讲授、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乡土地理课程 资源开发 利用 的问题 及对策
邢 佼琳 张胜 前 张 朋朋
摘 要 :乡土 地理 是高 中地 理教 学 内容 的重要 组 成 兴趣 。然而 ,大 部分 教师对 乡土地 理课程 资源 的开发意 部 分 ,可 以帮助 学生 认识 学校 所 在地 区 的地理 环境 ,
在 调查 石家 庄市 乡土 地理 课程 资源 开 发 内容 时,
只有 1 6 . 7 %的教 师选 择开 发 自然 地 理,更 多 的教 师选 地理课程资源在利用过程 中, . 大 多数学校没有统一 的乡
择 的是 开发人 文地 理 。在 高 中地 理教 材 中, 自然 地 理 土地理教材 ,在结合 乡土地理 知识 的时候 ,教师没有统 重 点和难 点很 多 ,对 学生 的思 维建 构和 理解 能力 有 很 高 的要求 ,并且石 家 庄具有 地跨 两个 地 貌单 元 的 自然 开 发的重点 ,要 自然和人文地理并重 。
石 家庄 市 乡土地 理 实践教 学基 地很 多:河 北 省博
g u a n l z g u a n c h a . c o m
管理观察 ・ 总第 5 3 5 期
教 育观 察
物馆、河北省科技馆 、石家庄市气象局等等,但被成 为 组 ,由当地地理教研 员负责 , 成 员由地理骨干地理组成 ,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基地 的确很少 ,教育行政部门和 学校 形成联合开发 ,多效共享 的良性开发机制。 要和相关部 门联系,加强乡土地理实践教学基 地建设 , 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 乡土地理教学 。 二、石家庄市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 .石家庄市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对策
强化 教 师培训 ,增 强开发 意识 ,提 高开发 能 力。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概况学校在县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结题后,没有停步,为了继续深化和挖掘本土资源,在科研部的支持下,申报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7年7月正式批准为上海市教育学会项目,2008年1月5日又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题仪式。
2009年3月24日又接受了中期检查,2010年10月29日开展了一次“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县级展示与研讨。
本学期,又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深化研究》。
二、缘起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求。
新课程关注“全人”的发展,实现课程功能向生活回归。
随着课程权力的下放,校本开发思想的引进,使得学校、老师利用地方优势开发课程成为可能。
所以说,开发基于乡土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应答。
2、对我校办学特色、科研传统的继承。
长期以来,我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宗旨,有了“鸟文化教育”、“黄海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综合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等经验。
3、崇明岛和中兴镇孕育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校所处的崇明东部地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崇明民风民俗独特:“崇明山歌”“灶花”就是其中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艺术。
随着时代发展,崇明岛正在蒸蒸日上。
这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启动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的传统和自身的优势,课题组分三步进行启动:首先是学习培训,转变观念。
上至校长,下至教师,人人参与学习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培训的目标,理解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其次是需要评估,寻找依据。
组织由学生、教师、家长、村领导、居委会为代表的座谈会,让他们提出学校教育的意见和看法,提出了如何搜集本土资源,如何进行本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第三步是讨论研究,确定方案。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9707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2001年全国新课改以来,课程改革热潮一丈高过一丈,而课程资源的认识、了解、开发和利用也是伴随着进行的,因此,教育界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工作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对于乡土课程的开发工作还是研究甚少,尤其是对农村乡土课程开发的研究更是欠缺,因此,本文针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了一个简要的研究,希望能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深入研究做一个参考。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由于个人思想、理念不同,因而教育界人士对乡土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黄浩森(2009)认为:乡土课程资源是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
宋林飞(20xx年阶层,缺乏年轻有活力、有热情的教师,这部分中年阶层的教师由于还要兼顾家庭的事务,往往抽不开身去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这就使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举步维艰。
即使已经进行课程资源研究和开发的,其研究成果总的来说还是肤浅的,缺乏深入的探究。
四、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一)加强培养教师、领导的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领导者对它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且要把这种认识上升到一种坚定的意识的高度。
教师和领导是这项开发工作的关键人物,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了解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明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在价值,从而把这种认识发展为一种行动的信念和意识。
因此,当地要尽可能多地举行一些关于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会议和培训,让领导者们明确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学校领导举办具有特色的学校;让教师明确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认识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认识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开发。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本文将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乡土文化资源的特点乡土文化是指乡村地区固有的文化遗产,包括乡村传统民俗、风土人情、艺术文化等。
乡土文化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承性强: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自古以来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 地域性强:乡土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地方特性,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 多样性:乡土文化资源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传统乡村节庆、民间舞蹈、民俗民间艺术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4. 教育性强:乡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 丰富课程内容: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2.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鹅卵石画进校园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鹅卵石画进校园内容提要:开发美术课程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留心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知道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师生共同发现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创造美术课程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素材,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本身的教育意义,又可以创造性地赋予其他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挥创造性,让生态教育素材走进美术课堂。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鹅卵石画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受到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氛围和美术师资的匮乏与浪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小学美术几乎是一片空白,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强,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仅仅局限于美术教材、一些简单的教具、学具、挂图、教学PPT等,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化,老师在课堂上死板说教,学生也只是简单地画画和完成书本后的课后作业,所有文化资源的利用仅仅拘泥于课本内容。
教学中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丧失了创新和探知的能力。
美术课堂呈现出一幅这样的景象:学生的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相像力丰富、求知欲强,他们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而后仅仅是完成教材作业,草草作完一幅画来收场。
绘画、想象、创作等方面的开展能力在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得以发挥。
但是怎样让孩子喜欢上美术课,如何让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力”在课堂中发挥到极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美术的真正快乐呢?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建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
而支撑美术课程的物质资源也不应该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变化、更新和发现挖掘好的乡土资源有效地利用到我们的美术课堂。
因此我们学校艺体教研组教师便充分利用各种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到美术教学中,美术组主研鹅卵石画,让鹅卵石走进校园,进入美术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达到开发学生的智慧的目的。
利用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利用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摘要:和其它传统的科目相比,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课程的参与。
对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而言,如何有效的利用农村乡土资源进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利用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充分的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不断构建较为丰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键词: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高度综合以及高度实践的课程,是新世纪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生活背景以及生活感受当中的问题思考和解决,强调课程的生活性,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立足于农村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更加丰富的符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目标需求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使得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利用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一)有利于丰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当中的活动课大多数都只体现在书本之上,而在书本之上体现出来的综合实践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凸显不出实践特点。
而通过利用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结合,在农村乡土资源当中开发有利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资源,就能够很好地将课程当中的内容和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并摆脱小学综合实践教材当中资源的缺陷和相关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实践机会更多[1]。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切实地进行实践小学生刚刚接受生活和学习,还有着较强的可塑性,而这种可塑性,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遵循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自然成长的规律,在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天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保障学生的个性化不受到约束。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农村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资源,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针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开发方法、利用方式以及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也从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呼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农村乡土教育,助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概念、类型、特点、方法、实践案例、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往往忽视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导致了农村学生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缺乏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乡土课程资源,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农村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民间传统、乡土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资源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情怀和文化内涵,是农村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家乡的重要途径。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能够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解析,探讨其类型及特点,介绍开发方法和利用方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最终,总结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增加教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深入挖掘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
导论导论(一)研究的缘由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三级课程管理在我国的实行,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促进学校建立学校课程的作用日趋凸显出来。
课程改革给农村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学校所处的自然资源丰富,乡土文化气息浓郁,是农村学校所独有的教育资源,然而在农村学校长期忽略了这种教育资源。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更多的关注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所处的教育资源。
1.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量据国家统计局编印的《中国统计摘要(2009)》公布的人口基本情况,2009年底农业人口已经达到7.1亿占我国总人数的53.4%。
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教育水平很低,文盲和半文盲并存。
农民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观念落后,教育效益低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热爱农村也缺乏建设农村的责任感、激情和真正本领。
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且基数庞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学校的分布也较为分散,区域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国家和地方对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的基础条件较差,农村教师素质不高,学历达标率很低,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单一。
农村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2.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我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广大的农村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的加快,许多的乡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逐渐丧失了它原来所具有的生命力,许多的乡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我国的很多的乡土文化的消失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这种现象好像熟视无睹。
相当多的乡土文化遗存(包括物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摧毁、被遗忘的绝境。
不少学者和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专家学者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传统古村落的考证、测绘和抢救性保护中,并且呼吁人们保护乡土文化。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农村乡土课程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内涵,包括传统技艺、乡土风情等内容。
接着探讨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专家访谈等途径进行挖掘和整理。
然后介绍了利用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具体应用与效果。
最后讨论了农村乡土课程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指出其在传承乡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结指出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该注重挖掘更多乡土资源,并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内涵、方式、方法、案例分析、乡村振兴、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包括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乡村特产等。
这些资源不仅有利于弘扬乡土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深入挖掘和利用农村乡土课程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接触和了解本土文化、传统技艺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文化传承问题,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传统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乡土文化的教育力量,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促进学生对乡村历史、传统文化和乡土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二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教育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四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凝聚农村群众凝心聚力,促进乡村社区建设和文明乡风建设。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以兴安县第三小学为例
随笔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以兴安县第三小学为例张丽荣摘要:在课程改革创新探索的道路上,如何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始终是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反思的重要课题。
长征突破湘江红色文化这一乡土资源,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引导我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乡土红色资源;校本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一、充分挖掘乡土红色文化资源我们结合学校把长征途中的地点、事件、人物定为我校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其具体内涵如下:“信念”: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家国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
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
“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
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坚强”:以不畏艰险、艰苦创业为主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
让学生懂得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磨难使人成才。
“奋斗”:以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只争朝夕为主线,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斗志。
让学生懂得懒惰一事无成,拼搏成就人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活动为载体,合作探究1.广泛开展“十八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十八个一”即:每周黑板上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每月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学期每名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师生红歌赛(或大型文艺汇演);每学期一次全校师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每学期一次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每学期上一堂红色教育课,进行“红色”英模事迹宣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励志教育;每学期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每月(或每学期)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每月学唱一首红色歌谣;课前一支红色歌曲;班级每学期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举办手抄报比赛;结合课间活动,每天一段红色舞蹈、健美操,每位学生崇拜一位革命人物;在校园固定位置开辟“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扫墓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远足活动。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拓”与融合,通过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地理知识不再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促进学生从乡土地理中多角度、多层次对课程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认知、了解和掌握,促发学生良好学习意识与态度的“迸发”,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与记忆,促进学生地理专业水平的全面“攀升”,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育”和发展。
对此,本文将围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引言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深入了解祖国文化,促进学生文化涵养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课程。
同时,高中地理课程包含着宇宙、海陆空、自然景观、地域文化等多种类型的知识,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教师要重视地理课程的教学,挖掘多样、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启蒙”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启发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地域的良好学科“习惯”,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齐步发展。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一)以乡土地理创设知识情境乡土地理教学是落实和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更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成长”与日益成熟,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打破“古老”的教学形式,开创更多样、丰富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积极的作用,在教育体系的变革历程中,信息技术更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结构”。
教师要改革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单一的传播方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地理知识更加生动、灵活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主题课件,以乡土地理资源为知识“背景”,将乡土自然环境的不同面貌运用到其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更加真实、清晰的观察到乡土地理自然资源、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憧憬、兴致与好奇心。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劳动教育与乡土资源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爱家乡,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家乡人民的淳朴民风民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劳动教育融入乡土资源,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上提高认知度,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努力成为一个知乡情、爱劳动、爱生活、爱家人的智慧型好少年,在劳动的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劳动硕果与喜悦。
一、从家乡特产中挖掘素材在我们的家乡比较出名的特产有:大姜、茶叶、牡蛎,特别是牡蛎全国闻名。
劳动教育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乳山三宝相联系,融入它们的特色开发接地气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牡蛎实践基地,了解牡蛎的繁殖过程以及它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有兴趣去研究,去发现,去探索的,在劳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致,这样不仅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还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创造了很多的宝贵财富。
大姜,是我们周围许多乡镇农村长期种植的植物,我们的劳动人民在种植与收获的岁月里,积累了很多种植经验,同时也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大家的生活过的越来越美好。
利用这一乡土资源,让学生走到田野地头,亲自体验一回大姜的种植过程,记录大姜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收获后的喜悦。
走进茶园,让学生看一看,学一学采茶的技巧,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步骤,懂得品茶也是一门艺术。
二、从地方特色中获取素材在我们的家乡地方性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大喜饼”。
巧借“大喜饼”的“名气”,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学校的班级种植园,在播种的季节里,带领学生走进种植园,亲自动手种植麦子,在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过程中,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时让学生们在收获之后进行麦子的晾晒,磨面等程序,懂得在经过一系列的工序之后,然后再进行了烹饪操作过程,才能吃上美味可口的“大喜饼”,制作“大喜饼”的一道道工序也可以让学生在劳动课上进行尝试,或者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一起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概况
学校在县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结题后,没有停步,为了继续深化和挖掘本土资源,在科研部的支持下,申报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7年7月正式批准为上海市教育学会项目,2008年1月5日又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开题仪式。
2009年3月24日又接受了中期检查,2010年10月29日开展了一次“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县级展示与研讨。
本学期,又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深化研究》。
二、缘起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求。
新课程关注“全人”的发展,实现课程功能向生活回归。
随着课程权力的下放,校本开发思想的引进,使得学校、老师利用地方优势开发课程成为可能。
所以说,开发基于乡土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应答。
2、对我校办学特色、科研传统的继承。
长期以来,我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宗旨,有了“鸟文化教育”、“黄海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综合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等经验。
3、崇明岛和中兴镇孕育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校所处的崇明东部地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崇明民风民俗独特:“崇明山歌”“灶花”就是其中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艺术。
随着时代发展,崇明岛正在蒸蒸日上。
这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启动
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的传统和自身的优势,课题组分三步进行启动:
首先是学习培训,转变观念。
上至校长,下至教师,人人参与学习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培训的目标,理解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其次是需要评估,寻找依据。
组织由学生、教师、家长、村领导、居委会为代表的座谈会,让他们提出学校教育的意见和看法,提出了如何搜集本土资源,如何进行本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第三步是讨论研究,确定方案。
课题组成员会聚一堂,针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结合学校现有的环境、条件、设施等客观实际,对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进行论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应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借助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推进。
从这一理念指导为前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家乡,体验自己熟悉的事物。
四、研究效果
课题研究以“农村乡土资源”为载体,以“搭建校本课程”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的目的。
该课题自立项以来,我们按计划进行了扎实而有效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生共塑与文化探源的结合。
1、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发展,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
2、教师也在课程实施中成长
本课题的研究也推动了教师的全面成长。
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协作研
究能力,增强了教师的自主专业知识发展意识。
在实施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进取心强、专业素养强的教师骨干队伍,他们的科研能力与日俱增。
3、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由于我校走在县同类学校前列,被主管部门列为“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十佳模范学校”、“黄海生态区环境保护教育示范学校”,连续六年被教育局考核为优秀奖;获05——06年崇明县文明单位称号。
4、形成了一批具有教育价值的物化成果
教师论文集,学生论文集,专题网页、活动光盘、活动版面等,都成为宝贵的研究成果。
五、存在的问题与理性的思考
课题研究不能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课题实施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和师生的投入。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要加强引导和组织,同时相关的考核评价一定要跟上,以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地方建设的需要为目标开设好校本课程,以课题研究促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在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我们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欣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思考:
1、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还欠深入。
由于课程实施时间不长,本课题的研究尚属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关于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还处于表层阶段。
至于如何深层次地把握地方资源特质,还有待于在开发机制的构建上进一步下工夫。
2、对乡土课程资源价值的利用还不够充分。
如何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与组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目标,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性,是今后课题研究的方向之一。
如何把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生发展、校本课程建设真正联系起来等问题也有待深入研究。
3、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但目前评价仍是综合实践活动最薄弱的环节。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自我参照性评价”,所以它没有一套理想的固定标准和准则作为普遍的参照点。
自我参照性评价究竟参照自己的哪些方面来进行,人们并未对此达成共识。
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以何种方式进入学生档案,在评价后采取怎样的激励措施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类问题仍在探索之中。
4、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指导能力方面,我们都感到了自己的欠缺与不足。
虽然多数教师都自觉在课余时间阅读书刊杂志,不断充电完善自己,但总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我们迫切的希望通过便捷有力的师资培训,帮助教师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