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2016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基础第四章公共产品第五章公共选择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ac4befe2f60ddccdb38a076.png)
第一部份: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导论:一、公共经济学的不同对象二、人们对政府活动的不同态度三、经济学的研究方式:重点是实证分析方式和规范分析方式第一章:福利经济学基础第一节:市场与政府一、市场失灵的概念、表现及解决方式(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和政府经济活动的前提)二、政府活动的限度第二节:政府的职能三、政府的职能四、如何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理论理解和实践处置)第三节: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效率与公平五、经济效率的含义及实现条件六、收入分派公平的含义、衡量标准与对收入分派公平的不同理解七、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逻辑思路:政府为何活动----如何活动----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理论基础(活动效果的评价依据)第二部份:公共支出的理论和实践第二章:公共支出理论(一)政府活动的进程: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支出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
所以。
本章的理论围绕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展开,包括公共物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公共物品理论一、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二、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条件三、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条件四、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机制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对有效提供机制的质疑五、政府机制的特点与问题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民主制条件下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的问题六、政府失灵的概念、表现及解决方式第三节:外部性理论七、外部性的含义八、外部性的市场解决方式和政府解决方式注意科思定律及其运用逻辑思路:公共物品的特点----有效提供条件的异同-----理论上实现有效提供的机制----现实中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式。
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二)若是说前一章是从公共支出的理论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本章则偏重于运用角度对公共物品的现实分类、规模和结构进行理论说明。
第一节:公共支出分类一、经济性质角度的分类及其分析意义第二节:公共支出规模二、公共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及理论解释三、影响公共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第三节:公共支出结构四、判断公共支出结构是不是合理的标准及优化思路逻辑思路:分类依据----规模分析----结构分析(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第四章:公共支出实践偏重于对支出内容的介绍,按经济性质的分类,介绍我国公共支出的发展状况第一节:公共投资性支出一、公共投资的特点与标准二、公共投融资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三、公共投资对农业领域的支持第二节:公共消费性支出四、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文、科、卫支出的概念重点分析我国的行政费支出、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第三节:转移性支出五、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功能六、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优化逻辑思路:公共投资性支出----公共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平行关系)第三部份:公共收入部份第五章:公共收入的规模与结构分析对公共收入的分类、规模和结构的一般介绍第一节:公共收入分类一、公共收入的分类依据二、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治理办法第二节:公共收入规模分析三、公共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第三节:公共收入结构四、我国公共收入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逻辑思路:分类----规模----结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第六章: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形式,本章着重介绍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概念、作用与特征二、税收的分类及依据第二节:税收原则三、税收公平的具体原则及主体原则四、税生效率原则的含义和特点五、税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及处置第三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从公平角度的分析)六、税负转嫁的概念、特征、方式与影响七、税负转嫁的影响条件分析八、税收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第四节:税生效应(从微观效应角度的分析)八、税生效应的概念及理解九、税收对经济的影响(税收逾额负担的含义和图示)十、税生效应与税收中性的关系第五节:税收负担分析(偏重于从宏观角度的分析)十一、拉弗曲线及其经济含义第六节:最优课税理论十二、最优课税理论的含义十三、最优课税理论的假定前提和主要内容第七节:税收制度十四、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的概念十五、我国税制的大体组成十六、世界范围内的税制改革十七、运用最优课税和税制设计理论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分析逻辑思路:税收的基础性问题----税收的指导性原则----税收的经济效应和经济影响(对收入分派和经济效率的影响)----如何运用税收原则具体设计税收制度----我国税制制度的现实状况及如何完善(以我国为主,以世界为背景)。
第三章 财政学 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章 财政学 公共产品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8c38da6b0717fd5360cdc40.png)
• (3)利益集团的行为
• 利益集团通过支持政府官员和议员的竞选 活动而最终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
• 利益集团对竞选活动的影响主要依靠的是 利益集团的财力优势,如对竞选人提供政 治捐款等。
• 四、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的关系
– 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 共同的需要,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 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 公共产品是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生产
• 一、公共产品提供的一般分析:
– 从公共产品的特征进行分析。
• 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损失: • 1)搭便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 由于公共产品具 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人们也不会去购买。 • 2)公共产品的成本往往大大超过个人从公共产品中得到 的好处,这使得个人不愿购买公共产品。 • 3)个人的购买决策以他本人的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相等 为依据,而不考虑其他人从这个产品中的得益,因此即使 个人愿意购买公共产品,它的提供量会大大低于效率所要 求的提供量。
• (2)选民行为 •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在投票过程中, 往往不是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偏好,而是有 自己的策略选择,其行为方式有两种:一 是隐瞒偏好;二是策略性投票,即投票者 个人或联合体在投票时所做的有利于自己 的各种战略。 • 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的过程中,研 究公共选择者的行为就显得 (1)政党行为 (a) 执政党是为了再次当选而行动,在野党是为了 在选举中击败执政党夺取权力而行动。 (b) 政党的数目受选举规则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 面:一是多数制下,每个政党都会争取过半数选 票以确保当选;二是比例代表制下,同时允许有 多个代表,即由获票数最多的几位候选人当选, 在席位分配中,各参选政党的席位多少根据得票 的多少而定。可能会出现多数党联合组阁。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1980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3.png)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 史背景及过程 公共选择的理பைடு நூலகம்依据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方式与规则: 公共选择的方式 投票规则 投票原理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官僚经济理论 政府失灵与治理 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过程 二、公共选择的理论依据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经济人的假定”
第二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方式 (一)直接民主制 (二)间接民主制 二、投票规则 (一)一致同意规则 (二)多数同意规则 三、投票原理 (一)投票悖论 (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三)投票悖论的摆脱
第三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一、官僚经济理论 (一)官僚机构的特点 (二)官僚行为的特征 二、政府失灵与治理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四)“政府失灵”的纠正和防范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公共经济学 第三、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公共经济学 第三、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b44c71ba300a6c30c229f31.png)
(2)多数规则(简单多数制)——少数服从多数 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且价值连 城。他们决定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 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人进行表决,当且仅 当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 入大海喂鲨鱼。 如果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人进行表 决,当且仅当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 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以次类推。 优点:具有集体决策成本低,简单、易执行等优点。缺陷 是:“多数人强制少数人”使少数人应得的利益受损或减 少;造成社会资源两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选择的偏好顺序
第一种选择 投 票 者 A B C 3 1 2
第二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1
第二种选择 2 3 1
燃放 燃放 3次 1次 √ √ √ 2
第三种选择 1 2 3
第一轮 燃放 燃放 配对 1次 2次 投 票 者 A B C 1 √ √ 2 √
第三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4)互投赞成票(投票交易) 含义:书P81 多数规则下的合作行为。 如:甲、乙、丙三人对A、B两个议案进行投票表决。 议案 甲 A B 160 -40 净收益 乙 -60 150 丙 -55 -40 45 70 净收益总额
一般投票情况下,A议案甲赞同,乙、丙反对;B议 案乙赞同,甲、丙反对;A、B 两个议案均未获得通过。 如果甲乙达成“投票交易”,即:投A议案时乙也赞 同,投B议案时甲也赞同。按多数规则,则A、B 两个议 案均获得通过。
保安的数量
0
1
2
3
4
5
纵向加总的公共物品需求曲线
二、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
公共选择-财政学
![公共选择-财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888e3d74a417866fb84a8ea1.png)
8
公共选择
• 4.简单多数存在的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尼加拉
瓜外交政策为例。)
假定有三种政策可供选择: (1)declare war (2)support the Contra rebels (3)work toward friendly relations. 假定所有选民分三派: (1)Hawks 占选民的10% 45% 45%
3
公共选择
2.一致性规则的可行性
– 成本很高 – 每个人都企图掩盖自己的偏好,以使结果对自己有 利
4
公共选择
(二)多数票规则
1.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有些人不同意提案,因为提案 会使他们的状况变化,但提案却通过了,因此,他们的 状况变坏了。
Ur
•A
•Y •E •Z
•B
Up
5
公共选择
• 如果原始点是E点,现在政府提供公共品。如果 是一致性规则,则结果会在YZ之间; 如果采用 多数票规则,当富人占多数时,结果在 AY一段, 如果是穷人占多数,结果在ZB一段。
– 代议制取代直接全面投票对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反 映中位选民的偏好 – 两党制趋于稳定
17
公共选择
(二)公务员:尼斯卡 宁(Niskanen)模型
• 官僚们关注于官位的 特权、公共声誉、权 力和管制,这些与官 僚的预算规模大小呈 正相关。所以, 官僚 们的目标是追求预算 最大化。 • 导致无效率的庞大的 官僚机构。 • 官僚存在信息优势
(2)Pragmatists (3) Constitutionalists
9
公共选择
1st choice War 2nd choice Contra peace War 3rd choice peace War Contra % of voters 10 45 45
财政学_第四章公共选择
![财政学_第四章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9384bf133d4b14e852468d6.png)
可见,少数服从多数并不都是有效的
P69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投票悖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与投票人数和备选方案数有 关,投票人数越多或备选方案越多,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就越大。当三个人对三 个备选方案进行投票时,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只有5.7%,而当19个人对17个备 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票悖论的可能性就高达62.2%
投票悖论的成因
• 图4-2 •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个人的 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就会 存在投票均衡。 •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 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效用
乙
丙
甲 A B C 备选方案
图4-2 投票悖论的成因(乙为双峰偏好)
2.4 阿罗不可能定理
偏好加总问题
• 加总方法
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 • 一致同意 • 多数票——如简单多数票 (其缺陷后文分析)
政治均衡——政治市场的效率标准
• 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 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
2、财政决策机制 ——分析投票规则的缺陷
2.1 一致同意规则 2.2多数同意规则 2.3投票悖论 2.4阿罗不可能定理 2.5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2.1 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性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 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 票规则。
• 一致同意规则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 • 政治市场上的帕累托效率
林达尔均衡
• 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林达尔均衡的达成(上章P48图3-4)
李 四 的 份 h 1 额 ( 1-h)
规则3:90年后…...“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 之四,会议有效。”;其二是“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 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 —— 优点:一方面重新回到按实到人数计票的方法上来, 从而消除了规则2所产生的“缺席效应”的影响;另一 方面又提高了法定人数(4/5-1/2=3/10,即30%), 弥补了1982年的“双过半制”的不足,使当选者具有 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b15994acf84b9d528ea7a0b.png)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多峰偏好(Multi-pe aked Preferences)指的 是当个人偏离其最偏好 的议案之后,开始时其 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 沿着同一方向持续移动 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 逐渐上升。 图中,甲乙两位投 票者为单峰偏好。而丙 为双峰偏好。
六、中间投票人定理
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 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 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 的选民,即一半选民对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强,一半选 民的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弱。因此,当选民人数为偶数 时,可能会出现两位中间投票人。
二、官僚
三、利益集团
人们可以通过投票、选举等方式来满足自身在公共产品 和政治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集团、组织等来实现自身 的利益。通过组成利益集团,对包括选民、政治家和官僚 在内的政治过程施加相应的影响。 所谓“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是指具有共同利益 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由于现实社会中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一个人可以 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而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投票人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但是,如左图所示,三种投 票顺序下,三种方案都可能获胜 ,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投票顺序。 这就意味着,虽然个体的偏好一 致,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 一致结论。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一致同意原则与交易政 治观 一次性投票与两两比对 多轮投票下的多数票规则 经济人假设与个人主义
为什么会出现投票悖论?
财政学第03章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抉择理论
![财政学第03章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5de4e0376baf1ffd4fad6c.png)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6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三、公共抉择的方式
2021/4/1
▪ 在现代国家,公共抉择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民 主制;二是代议民主制。
▪ 所谓直接民主制(direct democracy),是指选民或投 票人自己直接进行投票,参与政治决策或集体决策的最 终抉择的一种公共抉择方式。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4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一、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
2021/4/1
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等相当于经济市场 中的消费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经济市场中的企 业(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中,人们通过货币来进 行交易。而在政治市场中,人们则通过相当于货币 的“选票”来进行交易。由于假定所有人的行为都 是理性与自利的,因而两个市场中有着类似的交易 结构和特征。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5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五、公共抉择的结果
2021/4/1
❖(四)中间投票者定理
▪ 所谓中间投票者(Median Voter),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 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 间状态。一般来说,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政府所 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达到这样的水平:他所承 担的税收份额与该种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恰好相 等。中间投票者定理可参见图4-7。
财政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
第二节 公共抉择理论
❖五、公共抉择的结果
2021/4/1
❖(一)阿罗不可能定理
▪ 阿罗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抉择和个人的价值》中以序 数的偏好关系为前提,将个人的价值标准加以总计去求 得社会的价值标准,经过逻辑分析,结果他证明,这类 总计的方法在逻辑上是不能存在的,他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 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 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 的。”这就是所谓的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cd65b1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a.png)
②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定:在一组社 会状态之间进行选择,只取决于每个人对 社会状态的偏好,与别的因素无关。
③帕累托最优假定:如果社会中所有的人都 认为X比Y好,社会顺序必定表示为 X比Y好。 如果至少有一个社会成员认为 X比Y好,而 别的社会成员认为 X与Y无差异,则社会顺 序必然为X比Y好。
•
甲:A> B> C
•
乙: C> A > B
•
丙: B> C> A
• 投票结果: A以甲、乙两票胜于B ;
•
B以 甲、丙两票胜于C;
•
C以乙、丙两票胜于A。
• 三个方案都有获胜的机会.
•
阿罗不可能定理由投票悖论演化而来,
它揭示了民主政治存在内在的弊端。它强
调无论在哪种规则之下,政府决策都是可
能产生偏差的。民众对政府提出的各种要
选放1次 选放2次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
•
经济学家一直都致力于消除循环投票悖论,
但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罗通过研究证明,满足一切
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
存在。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
阿罗认为,民主政治的公共选择必须遵守五
项伦理准则:
• ①个人理性假定:对于两种可供选择的社会状态 X、Y,任何人或者认为X比Y好,或者认为Y 比X 好,或者认为X与Y无差异,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如果某人认为X比Y好, Y又比Z好,则他一定认 为 X比Z好。
求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 为了解决投票悖论而对投票前提进行限 制表明.多数决策不一定能够引出正确的 决策,而民主政治不一定完美无缺。
• 现实生活中总是通过修正五条伦理中某 一条以避免出现“投票悖论”,从而实现公共 产品的偏好加总。
第四章 公共选择
![第四章 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1c6617c25c52cc58bd6bed4.png)
——回答“公共财政提供什 么样的公共产品”和“提 供多少公共产品”的问题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 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第四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财政决策是财政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即
“提供什么公共产品”和“提供多少公共
产品”。不同于家庭决策和企业决策,财
官僚的行为动机一般包括薪水、津贴、社会声 望、权力、影响力和轻松的工作负担等。为了 达到这些目标,政府官僚必然设法追求机构预 算的最大化和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
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两个基本问题
(1)每个人如何在政治市场上显示对政治决 策方案即公共产品的偏好。 (2)如何对偏好进行加总。
所谓偏好的“峰”是指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
有临近点都高的店定义为“峰”。如果投票人偏
离他最偏好的选择,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
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如果该投票人偏离他最偏好的选择,其效用是先
下降后上升,其偏好是双峰的。如果多次重复出
现这种情形,那么他的偏好是多峰的。
单峰偏好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 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不会出现循环胜出现象;如果所有
2.假设条件
两个基本的连贯性公理: (1)连续性公理 (2)传递性 五个条件 (1)个人理性 (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 (3)帕累托效率状态 (4)定义域的非约束性假设 (5)非个人独裁假定
3.意义
公共选择规则也会导致民主失效,因此多 数票原则的民主决策机制的合理性是有限 度的。
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突出的 贡献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财政学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08e61f512b160b4e767fcfd3.png)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政治家的行为和特征:
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
票人”接受的政策主张。 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 行公债来代替税收。 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 共支出的规模和范围。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早在18世纪末,美国就出现了全国啤酒制造商协会、
全国棉花生产商协会等利益集团。以后,英国、法国
等其他西方国家也相继出现类似的团体。19世纪中叶, 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西方各国,产业、行业、职业在工 业化过程中迅速分化,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政 府职能也随之扩大,由此引起人们对政府行为的普遍 关注,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起来。英国企业协会、 英国造船联合会、美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商会、法国 的制造商协会、日本的经济团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
一、一致同意规则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指 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 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决 制。 一致同意规则首次由威克塞尔和林达尔进行了系
统的描述:林达尔均衡。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
单峰偏好放松了阿罗定理的哪个条件?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解决的是什么时侯 五、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的问题 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 为“峰” 。 单峰:如果某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不论 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 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财政学3公共选择理论
![财政学3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4f90310964bcf84b9d57bb8.png)
第二节 公共选择机制
寻 租
寻租是官僚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
在分析日常政府机构及其官员中的行为产生的原因 方面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以这样说,寻租是既是 政府失灵的典型表现之一,也是政府低效率的重要 原因。从政治学上看,寻租是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 利而违反制度和法律的一种权力滥用行为;从经济 学上看,寻租则是一些人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谋求 经济租金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公共选择学派则 同时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寻租行为,认 为寻租是指利益集团为了追求一种高额的垄断利润 (租金)而进行的游说、行贿等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原因
2.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西方经济学
的研究重点从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转向对资源配 置与效率问题的研究。在这同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发生 了重大变革。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家大量地将数 学工具引入经济学,使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在给经济研究带 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经济学家过分注重指标分析和模型建立, 使经济学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脱离实际。一些不满经济学现 状的经济学者主张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以“经济人”假设为前 提,以分析“交易过程”为核心的方法论,并将这种方法论 延伸到对政治市场的分析。 公共选择原理的三大基本视角包括:选举机制失灵视角、政 府失灵视角和财政正义视角。
[点评]
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是建立民主社会的基本内容,政府作
为公共权力的集合体代表的是公众利益。现阶段各级政 府在财政决策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铺 张浪费、大搞形象工程等现象屡见不鲜。应当按照中央 的有关要求,在财政决策过程中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多听取公众的意见,广泛吸纳民意,使政府的决策更科 学、更合理,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对提 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也是大有益处的。 [讨论] 1、如何才能提高政府的财政决策水平,使其更好地为 公众服务? 2、如何评价财政决策中的听证会制度?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及政治过程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及政治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d5a548192e45361166f558.png)
Why ?
5位投票人的偏 好都为单峰偏好且 投票人数为奇数, 投票人V3偏好即为 最终多数票原则下 的公共选择结果。
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直接民主制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 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在直接民主制下,个人或 选民可以通过投票直接表明自己对特定财政决策的 偏好。
本节主要讨论直接民主制下的投票规则。
一、一致同意规则
投票规则主要有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所谓“ 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Rule),也称为“一致性 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 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 决制。
最喜欢 最讨厌
方案及得票数
4(51) 3(49)
1(44) 5(27)
财政 1(23) 5(26)
税务 5(19) 3(27)
2(10) 5(8) 3(4) 2(11) 1(6) 4(2)
3(8) 4(7) 2(2) 2(22) 4(8) 1(5)
投票者 偏好
方案4vs.5 方案1vs.4 方案4vs.2
投票人
总体来看,在财政1和2
班的投票中,方案四取得了
税务(票数) 财政(票数) 压倒性优势;但是,在税务
53 27
83 11 1和2班的投票中,则有可能
40 40
8 85 出现方案1和4分别获胜的“
70 10
86 8 投票悖论”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投票悖论?
有人认为,投票悖论的发生是由于投票人偏好的多峰性, 投票人偏好峰性的不同导致均衡或不均衡出现。
三、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并不都能产生稳定的均 衡结果。早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人孔 多塞和博尔塔就发现了这一情况。
《财政学》精品课件教案PPT 05 公共选择理论
![《财政学》精品课件教案PPT 05 公共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c95d15f7ec4afe04a1df62.png)
• 3.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 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是指个
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 中的一个议案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议案的偏 好程度都低于对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 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 度是递减的。
• 多峰偏好(multi-peaked preferences)指的是 当个人偏离其最偏好的议案之后,开始时其偏 好程度会下降,但当沿着同一方向持续移动下 去时,其偏好程度会逐渐上升。
• 三、官僚
• 政府的建立也就意味着官僚的建立,在此, 官僚是一个被人格化了机构,尽管它不是 微观具体的个体官员,但它同个体一样具 有动机和目标,其行为特征也会对社会经 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 四、寻租
• “租”与“租金”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概念, 它是指超过资源所有者的机会成本的报酬, 它既包括价格机制中自然产生的租,也包 括人为创造的租。我们所指的租及寻租指 的是后一种情况,即人为创造情况。
• 4.中间投票人定理
• 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 票规则下就必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 而且这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 好正好相等
• 5.投票交易
第四节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 租
• 一、政党与选民 • (一)选民行为特点 • 选民参加选举其直接的判断是算计成本和收益,
因为在参与过程中,其必然要耗费收集信息等 成本,只有将来收益大于目前的成本,他投票 才是合算的。 • 现实中会出现大量投票方面的“免费搭车者”, 因为他们认为选举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影响或 者认为自己的投票不可能对选举产生任何影响, 他们就没有足够动力去搜寻有关投票的信息并 据此投票,从而拒绝此类政治参与活动。
财政学04
![财政学04](https://img.taocdn.com/s3/m/366da47f7e21af45b307a847.png)
缺点
•公共选择的成本
成本 D+E
外部成本 E
D O
2016/11/18
K
投票人数
N
11
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
一种揭示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该模型试图找出民主社会中公共产品供给的合理水平,以及在不同 的人之间如何分摊公共物品的成本的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每 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按照自己获得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的大小分担公 共物品费用,那么社会公共物品就能得到有效供给。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概述 第二节 投票规则 第三节 决策主体行为分析
2016/11/18
1
第一节 公共选择概述
一、公共选择的概念
二、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比较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和特点 四、公共选择的难题
2
一、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的概念
一种与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是指理性的经 济人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 供给和产量的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臵的非市场 决策。 公共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政府能够按照大多数 社会成员的意愿来提供公共物品。
投票操纵(manipulation):投票的最终结果取决于 投票顺序
投票悖论的消除
20
2、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
假设前提 个人理性条件;
无限制领域条件; 帕累托条件; 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非独裁性。 结论:在上述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 在的。 启示:完善的公共选择机制是不存在的,不应高估民主的公 共选择过程的效率。
财政学2016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基础第四章公共产品第五章公共选择
![财政学2016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基础第四章公共产品第五章公共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07aee11eff9aef8941e0661.png)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基础
• 人民的福利就是政府的目标。一国 的物质进步和繁荣,只要能给全体 公民带来精神和物质福利,就是好 事。 --西奥多•罗斯福
反 腐 反 贪 进 行 到 底
电 影 《 黑 衣 人 》 造 型 : 誓 将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1.1 消费者均衡
均衡的实现条件:MRSXY=PX / PY MRSC—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n consumption消费 边际替代率
4.1.1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 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是指具有产权上的排他性 和消费时的竞争性的产品与劳务。 • 例如,一块蛋糕就是典型的私人产品: 某块蛋糕的拥有者能容易排除其它人对这块蛋糕的占用, 该块蛋糕的拥有者和其它人在这块蛋糕的消费上存在着竞 争关系。 • 由于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等特征,就可以依靠市 场机制解决其生产、提供问题——谁生产、提供就由谁获 益,谁购买就由谁占有和消费。
财政学
第四章 公共产品
第四章
公共产品
• • • •
4.1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 4.2纯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 4.3纯公共产品一般均衡模型 4.4准公共产品最佳供应分析
第四章
公共产品
• 公共产品理论是现代财政理论体系的一个灵魂性理论。 • 这是因为所有的财政学问题(公共经济学问题)都可以归 结为有关公共产品的四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如何决策? • 不仅公共支出是围绕着公共产品的供给展开的,而且公共 收入也是围绕着公共产品的成本费用负担展开的。 • 所以该理论也是全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基础
• 人民的福利就是政府的目标。一国 的物质进步和繁荣,只要能给全体 公民带来精神和物质福利,就是好 事。
--西奥多•罗斯福
反 腐 反 贪 进 行 到 底
电 影 《 黑 衣 人 》 造 型
:
誓
将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1.1 消费者均衡
均衡的实现条件:MRSXY=PX / PY MRSC—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n consumption消费
边际转换率:wy与xz的比率 就是苹果替代无花果叶的边 际转换率。
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产量 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MCa MC f
MRTaf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生产可变情况下的效率条件 公式(3.3)
公式(3.4)MRTaf MRSa亚f 当 MRSa夏f 娃
MCa MC f
MRSa亚f 当 MRSa夏f 娃
小结
• 福利经济学研究不同经济状况的合意性。
• 如果不使他人的境况变坏就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 这就实现了帕累托效率配置。帕累托效率要求,每个 人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帕累托 效率是经济学家判断经济是否有效运行的标准。
•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指出,在某些条件下,竞争 市场机制会产生帕累托效率结果。
第四节 借鉴福利经济学
• 其观点是高度个人主义的,强调人们的效用和如何使效 用最大化;
• 福利经济学将人们的偏好置于中心地位; • 其对结果的关心; • 福利经济学的重要优点在于其提供了评价公共政策的系
统框架 某项政府活动能产生合意的分配结果吗? 某项政府活动能提高效率吗? 某项政府活动能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吗?
它表明,在一个人的效用水平 既定时,另一个人的效用水平 达到最大。
社会福利函数:表达的是社会 福利和社会成员的福利之间的
关系。W F (U亚当,U夏娃)
第三节 公平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社会无差异曲线: •向下 •向右上方位移,表明社会福利 水平提高
第三节 公平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iii点既有效率又“公平” •i点是帕累托效率点 •与i点相比,ii点更加“公平” 的分配
完全竞争的市场,则市场竞争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
第三节 公平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问题:p5点与q点相比, 哪个配置“比较好”?
帕累托效率本身不足以对 各种资源配置进行排序。 相反,关于效用的分配 是否公平,需要明确的 价值判断。
第三节 公平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
效用可能性曲线:由契约 曲线推导出来。例如,UU曲 线。
Mca/ MCf正是边际转换率,因此,
MRTaf MCa MC f
因此,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是; MRSa亚f 当 MRSa夏f 娃 MRTaf
利用边际成本写出的帕累托效率要求;
Pa MCa
Pf
MC f
结论
• 上述条件在完全竞争市场是可以达到的。 •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如果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亚当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MRS
亚当 af
Pa Pf
夏娃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MRS
夏娃 af
Pa Pf
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
MRSa亚f 当 MRSa夏f 娃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至于生产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其产量定在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点上。 也就是说,Pa=MCa,Pf=MCf;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从g点开始,p点并不 是代表帕累托效率配 置的唯一的点。如图 3-4,在使亚当的资源 配置保持Ag上的同时, 使夏娃的无差异曲线 进一步向左下方位移。
这样出现了类似P1的 点。在P1点,要提高 夏娃的福利,惟一办 法是降低亚当的无差 异曲线。于是,根据 定义,P1也是帕累托 效率配置。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r
Eg
g h
O
O’ 夏娃
帕累托 p 效率配置
Ap
Ag
Ah
s
帕累托改进:对在 不使其他任何人的情况 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 情况变好的资源进行重新
配置。例如,从g点 移动到h点,从h点移动 到p点,都属于帕累托
改进
亚当
每年苹果
OB
在不伤害夏娃的情况下,亚当的福利还能进一步提高吗?只要使亚当的无差异曲 线进一步向右上方移动而夏娃仍停留在Eg上,这是可能的,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 亚当的无差异曲线与Eg相切为止,该切点是图3-3中的p点。p点所代表的配置是 帕累托效率。
边际替代率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1.2 埃奇沃斯盒状图
r
y
每
年
无
花
v
果u
叶
埃奇沃斯框图内
O’夏娃
的任意一点,表
示苹果和无花果
叶在亚当和夏娃
w
之间的某种配置。
s
O
x
亚当
每年苹果
埃奇沃斯框图的长度为Os,表示经济中现有的苹果数,Or表示无花 18
© copyrights by Minggao Shen 2003. CCER, Peking University.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从从Βιβλιοθήκη 点开始,我们考察 使亚当和夏娃的境况都 变好的重新配置情况。 例如,在P2点亚当的境 况比在g点更好(Ap2比 Ag更靠近右上方,夏娃 也是如此(Ep2比Eg更 靠近左下方)。
P2点就代表帕累托效率。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假定图3-6中的k 点是初始配置点, 可以找到P3和P4 这样的帕累托效 率点。
果叶的总数。在v点,亚当消费Ou量的无花果叶和Ox量的苹果, 夏娃消费O’y量的苹果和O’w量的无花果叶。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O’ 夏娃
每 年
E3E2
无
花
果
叶
O
亚当
E1
A1
每年苹果
A3 A2
亚当的无差异曲线用A表示,夏娃的无差异曲线用E表示。数越大的无差异曲 线,表明效用水平(幸福程度)越高。例如,亚当处在A3比处在A2和A1更幸 福,夏娃处在E3比处在E2和E1更幸福。一般而言,夏娃的效用随着其位置向 左下方移动而提高,亚当的效用随着其位置向右上方移动而提高。
契约曲线:所有 帕累托效率点的 轨迹。如图3-7的 mm线。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指的是一个 人愿意以一种商品 换取另一种商品额 外数量的比率,即 边际替代率 (MRS)。
帕累托要求所有消 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都相等:
MRSa亚f 当 MRSa夏f 娃
第一节 经济的效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苹果 的生产量既定的情况下所能 生产出来的无花果的最大数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