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送伤员18例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后送伤员18例救治
【摘要】回顾分析汶川“5.12地震”伤后6~13天送入我院的18例伤员的临床资料。1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5例后送前作了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7例行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共11处,所有患者康复顺利,8例已痊愈出院。
【关键词】地震;创伤;感染;外固定
我科自2008年5月18日~5月26日收治汶川地震伤员共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13~80岁,平均45.1岁。致伤原因均为重物压砸。单一骨折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多发伤12例。11例合并有不同部位的肢体骨折,骨盆骨折2例,脊柱骨折3例;合并胸腹等其它部位损伤6例,其中肋骨骨折并血气胸6例次,肺挫伤4例次,肺内血肿1例次,脾内血肿2例次,脾包膜下血肿1例次,肾挫伤和肾包膜下血肿各1例次。3例入院时仍有典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
2 治疗情况 18例均行感染创面的清创处理,2例细菌培养为梭状芽孢杆菌生长,因无典型临床症状,在隔离状况下给予甲硝唑和广谱抗生素治疗。1例转入前行截肢术后因残端感染予以部分敞开清创引流,3例行小腿骨筋膜室扩大切开减压及坏死组织清除、其中1例予以负压引流装置(VSD)封闭引流。2例因中到大量血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和穿刺抽吸,1例因脾包膜下血肿住院,2周后血肿继续扩大有极
大破裂可能行脾切除术,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1例次,骨盆和肢体外固定支架治疗4例次。
3 结果 2例伤口创面感染者经隔离和常规治疗后痊愈,1例VSD封闭引流者,因感染高热而去除VSD并每日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使创面痊愈。其余手术和非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其中1例脊柱减压内固定术后,下肢感觉和肌力明显恢复,现8例已痊愈出院。
讨论
强烈地震所致损伤为高能量损伤,以多发伤多见[1],但现场因人员和技术条件所限往往有漏诊发生,故对地震伤员,后方医院在诊断中不可满足于现场急救人员对某单一部位损伤的诊断。本组18例中12例为多发伤,而入我院前多发伤诊断仅5例。
本组肢体和骨盆脊柱骨折居多,应与胸腹严重损伤多死于现场或救援到来之前有关,故对于大型灾害的后续救治,应以肢体骨折和创面感染为主,后期头、胸、腹手术的机会已很小。本组仅1例因脾包膜下血肿住院2周后血肿继续扩大,极有破裂可能,不得已行脾切除术,其余胸腹部损伤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多数同行均认可抢救-诊断-治疗的模式[2],对威胁生命较小的损伤有所忽视,而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从而造成后送伤员较多伤后并发症发生。本组所有伤员均发生创口感染即为一证。对震后数十小时或数天才获救的患者,在肢体毁损而组织损伤界限不能明确判断的情况下,笔者主张开放性截肢,本组1例闭合截肢需部分敞开残端引流再缝合即为很好的说明。
文献报道外固定支架可显著减轻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再出血,并有利于创面的清理,同时也为后期转运及之后的确定性手术提供方便,部分病例外固定支架还可作为最终的治疗[3]。本组仅1例于院前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可能与本组例数较少有关,但应引起重视。
我科对伤后来院较早的开放性损伤患者创面予以VSD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但对经较长时间的压砸患者来说,组织坏死已形成,在需要不断清除大量坏死组织的情况下,这种需要5天左右才打开的装置,不但不利于坏死组织的及时清除,还可能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条件。本组1例因使用VSD出现高热,于使用后3天撤除并反复清创引流而痊愈。
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物质之中,创伤时污染此菌的可能性极大,但感染的概率很小[4],许多创伤创面分泌物在特定厌氧环境下培养,阳性率并非少见。笔者认为,不应就此判断为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而应以临床表现为重要的诊断依据。本组2例培养为梭状芽孢杆菌生长,但并无相应的临床症状,经常规治疗后痊愈。
【参考文献】
1]王正国,高劲谋,王爱民,等.灾难和事故的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6-337.
[2]唐莆斌,浦金辉,张壁,等.地震伤员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10.
[3]王秋根,张科林.现代外固定支架治疗学[M].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2007.57-64.
[4]张连阳,姚元章,高劲谋,等.简明创伤救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45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