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信息化手段方案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信息化手段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a4c93bd15abe23492f4d02.png)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信息化手段方案1建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内容(1)响应招标文件要求,项目公司及标段项目部配备专业的信息化工程师负责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维护和使用。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以业主的信息化系统为基础,配置相应的设备,执行业主的信息化管理办法,接受业主组织的信息化考核。
(2)配备符合业主信息化平台技术规格接口要求的规定地点、规定数量以上的各种工地现场监测监控采集、存储、处理、转发等功能设备,达到项目公司对标段、工地现场的一级监管。
并与业主信息化平台服务器系统接轨,实现业主对工程工地的二级监管。
(3)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投资控制、计划统计、验工计价、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设计管理、分包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接口管理、档案资料、现场监控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模块。
建立统一的信息编码,并与业主信息化管理系统一致。
实施及维护(1)为了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信息集中和高效处理,结合项目公司管理的特点,项目公司将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信息化工作。
成立专门信息小组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运行、培训、维护、考核、验收方面工作。
设专职信息化工程师3名,以及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综合协调管理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工程师各一名,在业主统一安排下,全程参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实施、运行、培训、维护、考核、验收等方面工作。
(2)设专人巡视负责日常维护维修、供电、环控保养和安全警示。
保证现场设备、线路的日常保管及供电、环控保养,负责设备因人为损坏的更新赔偿,保证专网专用、不作他用接入。
(3)标段项目部配备一名专职信息化工程师,负责标段相关系统的运行维护、协调沟通、设施保管,配备若干信息录入员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资料(文档资料、照片、视频)录入。
(4)项目公司及标段项目部在办公地点设置办公局域网,各工点及作业面安装视频监控器,并按照业务需求选择相应带宽不低于4M的网络线路接入互联网,通过虚拟专用网关(VPN)与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中心联接。
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9a6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5.png)
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一、项目目标和背景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背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需要建设一个集数据管理、信息查询、路况监控、事故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建设内容和步骤1.数据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并通过建立数据接口和信息标准,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机构的数据交互与共享。
2.信息查询服务:提供全面的交通运输信息查询服务,包括路况查询、货物追踪、车辆监控等,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3.事故预警系统:建立事故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事故预警功能,及时发现交通事故的可能发生并进行预警提示,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4.电子运单系统:建立电子运单系统,实现运单数字化、在线生成、自助打印等功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单错误率。
5.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建立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调度分配、路径规划等功能,提高车辆调度效率。
6.交通运输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交通运输数据分析系统,对交通运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设过程和时间安排1.初步准备阶段:明确项目目标和建设内容,启动项目组织架构,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2.系统设计阶段:针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需求分析,并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选择,确定系统开发和实施的技术路线。
3.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系统开发、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系统部署和上线阶段: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器上,并进行全面测试和运行环境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5. 运维和优化阶段:定期对系统进行运维和维护,及时修复系统bug和安全漏洞,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31b9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5.png)
02
平台建设目标
提高交通效率
实时监控交通流量,提前预警拥堵情况 提供最优出行路线规划,减少行驶时间 实时更新公共交通信息,方便市民出行 促进绿色出行,减少环境污染
提升出行服务质量
实时路况信息: 提供准确的实时 路况信息,帮助 用户规划最佳出 行路线
公共交通信息: 提供全面的公共 交通信息,包括 公交、地铁、出 租车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 输和信息交互
定位技术:实时定位车辆位置, 提供导航和路线规划服务
平台安全保障技术
数据加密:采用先 进的加密技术,确 保数据传输的安全 性
身份认证:通过用 户身份认证,确保 只有授权用户才能 访问平台
访问控制:设置不 同的访问权限,确 保只有授权用户才 能访问相应的数据 和功能
数据来源:交 通信息、用户 行为、车辆状
态等
数据处理:清 洗、去噪、集
成、转换等
数据分析:统 计分析、趋势 分析、关联分
析等
数据挖掘:分 类、聚类、预
测、推荐等
04
平台技术架构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在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平台中的应用场景
云计算的定义和特点
云计算技术在智能交通信息 服务平台中的具体实现
智能导航:提供 智能导航服务, 根据用户习惯和 实时路况推荐最 佳路线
出行规划:提供 出行规划服务, 帮助用户提前规 划出行时间和路 线,避免拥堵和 延误
保障交通安全
实时监控:对交通状况进行实 时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提 前预警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交通信息, 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f19e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1.png)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
智慧交通枢纽的必要性
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事故风险。
提高出行安全
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满足市民需求
03
资金保障
智慧交通枢纽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金保障,如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
智慧交通枢纽的可行性
创新管理模式
研究结论与亮点
计划继续完善交通枢纽信息化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完善信息化系统
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智能交通模式推广至更多城市和地区。
推广智能交通
下一步将深化数据分析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实现更精细化的交通管理。
深化数据分析应用
下一步工作与计划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全面智能化
预计在未来10年内,智慧交通枢纽将实现全面智能化,包括车辆、行人、道路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
优化资源配置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优化交通枢纽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01
02
03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和计算,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
云端存储与计算
云平台具有弹性扩展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各种需求。
弹性扩展与灵活性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高可用性和安全性的保障,确保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稳定运行。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提高交通枢纽的安全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增强安全保障
由于技术更新迅速和系统复杂性增加,可能会出现技术上的困难和挑战。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培训和知识储备,及时跟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风险
交通枢纽涉及大量旅客信息和敏感数据,存在数据泄露和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7790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7.png)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交通运输行业也不例外,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一、背景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交通运输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传统的交通运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引进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打造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减少拥堵问题,提高运输安全性。
2. 意义: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改善交通安全,提升城市形象。
三、主要内容1.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在主要干道和交叉口布置智能交通信号灯,通过优化信号配时来减少交通拥堵。
- 建设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车辆信息,提供实时路况和导航服务。
- 引入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车牌识别等技术实现车辆自动停放和泊车。
2. 推动公共交通信息化:- 建立实时公交车辆定位系统,提供公交车实时位置和到站时间查询服务。
- 引入电子票务系统,实现电子公交卡支付和乘车刷卡。
- 开发乘客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和统计乘客出行信息,优化公交线路规划。
3. 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提供货物追踪和配送服务。
- 开展物流信息共享,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
- 推动物流电子化管理,实现订单、运单等电子化操作,提高物流效率。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与任务。
2. 技术选型: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
3. 建设实施:按照计划,逐步建设各项信息化系统和设施。
4. 测试运行:对已建设完成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
5. 运维管理:建立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团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预期效果1. 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出行效率明显提高。
2. 公共交通服务更加便捷,乘客满意度提高。
3. 物流运输效率明显提升,物流成本下降。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e4aa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9.png)
数据的实时交换和共享。
设备控制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交通设 备,如通过远程控制调整交通信号 灯的时长,或者控制公共交通车辆 的出发和到达时间。
设备监测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交通设备 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或异常 情况,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和提高交 通效率。
水平。
智能化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人力 成本,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营效
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数据加密和安全认证等措 施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03
关键技术分析
大数据技术
01
数据整合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需要从各种来源获取大量数据,包括交通
流量、车速、道路状况、公共交通使用情况等。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将
云计算技术
数据存储
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大规模、高 可靠性的数据存储服务,用于存 储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产生的各种数据。
数据分析
云计算技术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 分析,包括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等技术,从而支持智能决策和预
测。
数据安全
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完善的数据 安全保障,包括数据加密、访问 控制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方案概述
方案总体架构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体架 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和 应用层四个部分。
应用层包括各类智慧交通应用,如智能 调度、智能安全、智能服务等,满足不 同业务需求。
平台层包括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平台 和大数据平台,提供算法模型训练、数 据挖掘分析和应用开发部署等功能。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等 设备,为整个系统提供基础硬件支持。
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0bf4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c.png)
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An Overview of the Overall Solu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Traffic Center
随着交通的发展,智能路况管理系统成为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驱动力,智慧交通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是智能路况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本文介绍了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智慧交通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1、智慧交通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支持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以及及时向用户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2、针对不同用户,需要构建多维度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实现智慧运营的要求。
3、需要构建可扩展的信息架构,支持大数据处理、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管理的要求。
1、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实现以车辆和三维道路模型为基础的路况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加工和分析,实现智慧交通的核心任务。
2、采用数据技术,实现信息的可视化,支持路况预测,并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推送与服务。
3、采用智能分析技术,对交通信息的实时可视化,并采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8b2d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b.png)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1. 引言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各种交通工具,便捷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交通服务。
为了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信息化平台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案。
2. 方案设计2.1 目标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交通枢纽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和预警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和使用交通服务2.2 功能需求基于以上目标,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通过安装传感设备和摄像头对交通枢纽各个区域进行监控,并提供实时画面和数据。
2.交通流量统计:利用交通枢纽各个通道的传感设备,收集车辆通行数据,实现交通流量的准确统计。
3.交通管理:提供交通灯和道路的远程控制,实现对交通流量的调控。
4.系统连接: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调度系统、停车系统等)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信息互通。
5.客户服务:提供公众查询功能,包括交通信息查询、路线规划和实时预警等服务。
2.3 技术支持为了实现以上功能,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需要依赖以下技术支持:•传感技术:通过安装传感设备,实现对交通流量、车辆状态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测。
•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存储和处理大量的交通数据,并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交通管理和预警的决策支持。
•通讯技术:利用高速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交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3. 方案实施3.1 系统架构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的系统架构如下:系统架构图系统架构图•前端:通过Web界面和手机App向用户提供查询和使用交通服务的功能。
•后端:包括传感设备、服务器集群和数据库,负责交通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
•中间件:提供交通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实现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无缝连接。
交通信息化建设推进方案
![交通信息化建设推进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175e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9.png)
交通信息化建设推进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优化出行体验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交通领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以下推进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一)背景当前,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交通信息化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化处理,能够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目标1、提升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
2、提高交通安全管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
3、优化公众出行服务,提供准确、及时的交通信息,方便市民出行。
4、促进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完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对交通传感器、监控设备、通信网络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实现对道路、车辆、行人等交通要素的全面感知和数据采集。
2、推进交通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二)开发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1、建立交通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实时掌握道路交通状况,为交通疏导和信号灯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开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停车位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引导,缓解停车难问题。
(三)加强交通安全信息化建设1、建设交通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安全隐患。
2、推广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建立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化平台,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四)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1、开发多样化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如手机 APP、网站等,为公众提供实时路况、公交信息、出行规划等服务。
2、加强与地图导航软件的合作,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推送和更新。
3、设立交通信息咨询热线和服务窗口,为市民提供人工咨询和帮助。
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4793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9.png)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借助智能化监控系统和预警机制,及 时发现交通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率。
实现节能减排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优化交 通信号灯配时,实现交通流量的合理 分配,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公共交通查询、 停车服务等便民服务,提升市民出行 体验。
总体架构设计
数据采集层
03
交通运行状态监测
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流量、 车速、拥堵情况等,为交 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交通气象监测
监测交通沿线的气象信息 ,如温度、湿度、风速、 雨量等,为交通安全和运 输效率提供保障。
交通设施监测
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 监测,及时发现设施故障 和隐患,确保交通设施的 正常运行。
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建立专业维护团队
组建专业的维护团队,负责平台日常维护、功能优化及故障 排除等工作。
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设立技术支持热线或在线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
平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 预防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
定期对平台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隐 患并及时处理。
VS
详细描述
为确保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的数 据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 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此外,还需要建 立容灾备份机制,确保在发生灾难时,数 据能够迅速恢复。同时,应制定严格的数 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意 外情况发生。
04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交通运行监测系统
01
02
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 方案
汇报人: 日期: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一)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8e3b8e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1.png)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满足公众对高效、便捷、安全的出行需求,同时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案。
二、工作原理该系统基于物联网(IoT)技术,通过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等实时收集交通枢纽内的客流、车流、设备运行等数据,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预测,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系统还集成了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自动化决策和智能控制。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技术要求和数据安全标准。
2.系统设计:设计系统的架构、界面、数据处理流程等。
3.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4.系统开发:组建开发团队,进行系统开发。
5.测试与调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上线运行: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进行长期维护。
四、适用范围该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交通枢纽,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公交站等。
同时,该系统也适用于其他类似的公共交通场所,如大型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
五、创新要点1.采用了最新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交通枢纽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2.首次将客流、车流、设备运行等多维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运营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
3.创新性地实现了自动化决策和智能控制,提高了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六、预期效果1.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通过自动化决策和智能控制,可以显著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
2.提高旅客满意度:通过提供更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可以提高旅客的满意度。
3.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降低交通枢纽的运营成本。
4.提高决策效率:通过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5.提高安全性: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可以提高交通枢纽的安全性。
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cd89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a.png)
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是指为了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优化道路资源利用、提升出行体验,而制定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首先,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高效便捷的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交通设备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流量、车辆密度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收集。
同时,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其次,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服务方式。
除了传统的交通广播、电子路牌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手机App、互联网平台等新兴媒体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实时的交通信息。
通过这些渠道能够及时提醒驾驶员交通拥堵、事故等状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
再者,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需要与城市交通规划有效对接,全面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和交通组织。
通过引入交通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交通信号灯、路口等设施的智能调节和优化。
同时,可结合智能导航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车流密度和道路状况,提前规划出行路线,减少拥堵。
最后,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还应注重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
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总而言之,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准实施,才能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人类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和环保。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枢纽信息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02c0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8.png)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设计合适的解决方案,包括架构设计、功能设计等。
实施运维
将解决方案部署到交通枢纽现场,并对其进行运行维护和持续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开发
按照设计方案,开发相应的系统和应用,并对其进行测试和优化。
解决方案的技术支持
03
03
云计算网络
构建高速、可靠、安全的网络连接,以支持远程访问、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
机器学习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提高交通枢纽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自然语言处理
对人类语言进行识别、理解、翻译等处理,实现人与机器的智能交互。
计算机视觉
通过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交通枢纽的监控、预警、调度等智能化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
设备连接与控制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种设备的智能连接和远程控制,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信息发布
提升交通服务质量
根据出行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交通服务,如预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提高出行者的满意度。
定制服务
建立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出行者对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交通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
服务评价
减少尾气排放
优化交通枢纽的布局和设计,减少交通运行中的噪音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车载设备和GPS技术对公交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了解车辆位置、行驶轨迹、客流量等信息,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公交调度优化
根据实时客流信息和车辆位置数据,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能够优化公交车辆调度,合理安排班次和停靠站点时间,提高公交出行便利性和乘客满意度。
信息推送与出行规划
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公交站牌等渠道向公众推送实时公交信息和出行建议,帮助乘客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和时间,提高公共交通出行体验。
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c11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6.png)
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设计理念 (3)2.1 设计原则 (3)2.2 设计理念 (4)第三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需求分析 (4)3.1 功能需求 (4)3.1.1 物流管理功能 (4)3.1.2 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 (4)3.1.3 系统管理与维护功能 (5)3.2 功能需求 (5)3.2.1 响应时间 (5)3.2.2 并发能力 (5)3.2.3 数据处理能力 (5)3.2.4 系统稳定性 (5)3.3 用户需求 (5)3.3.1 操作简便性 (5)3.3.2 数据安全性 (5)3.3.3 系统兼容性 (5)3.3.4 跨平台应用 (6)3.3.5 定制化服务 (6)第四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6)4.1 系统架构 (6)4.2 技术选型 (7)第五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7)5.1 货物追踪模块 (7)5.2 订单管理模块 (8)5.3 数据分析模块 (8)第六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数据管理 (9)6.1 数据库设计 (9)6.1.1 设计原则 (9)6.1.2 数据库结构设计 (9)6.1.3 数据库索引设计 (9)6.2 数据安全与备份 (10)6.2.1 数据安全策略 (10)6.2.2 数据备份策略 (10)第七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网络安全 (10)7.1 网络安全策略 (10)7.1.1 安全策略概述 (10)7.1.2 安全策略原则 (10)7.1.3 安全策略内容 (11)7.2 安全防护措施 (11)7.2.1 访问控制 (11)7.2.2 数据安全 (11)7.2.3 网络安全 (11)7.2.4 应用安全 (11)7.2.5 安全管理 (11)第八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运维管理 (12)8.1 系统运维 (12)8.2 用户服务与支持 (12)第九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项目实施与推进 (13)9.1 项目实施计划 (13)9.1.1 实施目标 (13)9.1.2 实施步骤 (13)9.1.3 时间安排 (13)9.2 项目推进策略 (14)9.2.1 组织保障 (14)9.2.2 技术保障 (14)9.2.3 资金保障 (14)9.2.4 协同推进 (14)9.2.5 培训与宣传 (14)9.2.6 监测与评估 (14)第十章:铁路交通物流信息化平台效果评估与优化 (14)10.1 效果评估指标 (14)10.2 优化策略与建议 (15)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交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大量的货物运输任务。
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b653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1.png)
由于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需要的技术人才较为稀缺,因此可能会出现人才流失的风险,从而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
对外合作管理不当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可能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如果合作管理不当,可能会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管理风险
随着市场的变化,智慧交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可能会对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软件设计
平台开发将主要采用Java和Python编程语言,其中Java负责后端服务开发,Python负责数据处理和算法模型开发。
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平台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便于维护和扩展。
操作系统
编程语言
软件架构
数据库设计
要点三
数据库类型
考虑到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性能,选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和NoSQL数据库MongoDB作为平台的数据库。
成本控制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
经济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
07
结论与展望
提升公众出行体验
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项目成果总结
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平台建设后,对于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对所有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模块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邀请用户进行验收测试,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确保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交通局加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局加强信息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47bd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a.png)
交通局加强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出行需求也不断增长。
如何更好地进行交通管理和服务,提高出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已成为城市交通领域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交通局正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交通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交通领域,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优化出行体验,促进交通事故的减少。
同时,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作为建设“未来城市”的关键手段,打造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1. 交通数据共享与互通。
通过整合交通大数据和多源数据,实现交通数据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视化程度。
建设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为交通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和实时的数据支持。
2. 交通智能化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建设交通智能化系统。
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等设施的协同作用,实现交通流量控制、实时监控等功能。
同时,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人机交互系统等方式,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和服务质量。
3. 交通安全保障系统。
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安全保障系统,通过引入高精度摄像头、测速仪、车辆追踪器等设备,提高交通安全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提高交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三、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交通局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1.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对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起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 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
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统一交通数据的格式和接口,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质量。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保护用户隐私和权益。
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与优化方案
![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与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9490b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a.png)
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与优化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建设目标 (2)第二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现状分析 (3)2.1 现状概述 (3)2.2 存在问题 (3)第三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4)3.1 建设原则 (4)3.2 总体架构 (4)第四章:关键技术与应用 (5)4.1 关键技术 (5)4.1.1 云计算技术 (5)4.1.2 大数据技术 (5)4.1.3 物联网技术 (5)4.1.4 人工智能技术 (6)4.2 技术应用 (6)4.2.1 云计算技术应用 (6)4.2.2 大数据技术应用 (6)4.2.3 物联网技术应用 (6)4.2.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6)第五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功能设计 (7)5.1 功能模块划分 (7)5.2 功能模块描述 (7)第六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安全与风险管理 (8)6.1 安全保障措施 (8)6.1.1 物理安全 (8)6.1.2 数据安全 (8)6.1.3 网络安全 (8)6.1.4 系统安全 (9)6.2 风险管理策略 (9)6.2.1 风险识别 (9)6.2.2 风险评估 (9)6.2.3 风险应对 (9)第七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实施与推进策略 (9)7.1 实施步骤 (9)7.1.1 项目立项与规划 (9)7.1.2 设计与开发 (10)7.1.3 测试与验收 (10)7.1.4 运维与维护 (10)7.2 推进策略 (10)7.2.1 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 (10)7.2.2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10)7.2.3 宣传推广与用户培训 (11)7.2.4 资金保障与监督管理 (11)第八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运行维护与优化 (11)8.1 运行维护管理 (11)8.2 优化策略 (12)第九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效果评价与监测 (12)9.1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2)9.2 监测方法与手段 (13)第十章:铁路交通信息化平台未来发展展望 (13)10.1 发展趋势 (13)10.2 发展方向 (13)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地位日益凸显。
{信息化方案}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化方案}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f8be9cf84b9d529ea7a1c.png)
(信息化方案)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2建设目标1.2.1总体目标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和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表当下:(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
1.2.2业务目标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情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且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3)加强对首均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实现统壹、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情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之上;90%之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于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1.2 建设目标1.2.1总体目标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表现在:(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
1.2.2业务目标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通过及时、准确的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有效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
公众信息服务资源的采集率和共享率均达到80%以上;公众满意率大幅提高。
(4)公交运营调度智能、高效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和场站实时监控,实现公交线路、车辆的实时、智能调度,并为公交场站、站台的出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公交到站时刻等乘客信息服务。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对西安市西北域新城建设及西安市交通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支撑,是信息惠民的重要体现,是西安市交通委实行西安市智能交通建设一盘棋的重大举措,其将为西安市新城交通枢纽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性作用,为建设发展西北西北域交通枢纽提供了保证。
1.3 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涉及域内的国道、高速公路及市级道的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流量监测设备的建设,并在交通局建设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指挥中心。
在一期工程中,交通运输视频监控摄像点位共有6处,交通流量监测点位为7处;交通枢纽指挥中心面积为平米;数据中心机房为平米。
以交通局办公楼为主要建设地点,另外在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国道及市级道的关键点位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
具体建设地点如下表所示:建设内容一览表1.4 建设周期本期项目建设周期:11个月。
1.5 项目投资经初步测算项目投资,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为------万元人民币,全部建设资金拟申请政府投资解决。
2 交通枢纽现状与需求分析2.1 交通枢纽现状分析2.1.1交通枢纽现状目前,的交通枢纽在交通拥堵、公交换乘、信息获取以及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西北西南大通道交通拥堵,存在严重的交通“瓶颈”,百姓出行时耗长、效率低地处西安市西南大门,京石高速和G107共同组成的西安市西南大通道,承担着西安市与河北、山西等西南诸省公路客、货运输的责任,其交通压力巨大、拥堵严重,且已经在杜家坎收费站形成严重的“瓶颈”。
同时,肩负着分担西安市中心城人口压力的职责,与中心城之间的潮汐流现象明显,通勤交通进一步加剧西南大通道的交通拥堵。
(2)区内公交与中心城公交之间缺乏合理接驳,公交换乘不便、准点率较低、信息服务匮乏,公交服务质量不高目前,共有公交线路62条,其中,中心城至的公交放射线17条,主要由西北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区内公交线路42条,将由新成立的西北凯捷风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统一运营;跨区县公交线路3条。
内的公交线路与中心城公交放射线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合理接驳,部分线路存在重叠和相互竞争的情况,尚未做到统筹兼顾、平衡运力,未能构建“零换乘”公共交通体系。
(3)区内交通压力增大,百姓出行不便,获取信息服务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物流基地、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内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将稳步增长,且是京郊著名的旅游胜地,西北猿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十渡等众多旅游景点将在周末和节假日引来大量的旅游客流。
在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百姓对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交通设施容量相对有限,更加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出行信息服务和出行信息引导手段。
(4)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处置能力较差近年来,随着客、货运运量运力的进一步增长,交通更加繁忙,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在自然灾害、道路安全事故等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的整体应急处置能力不高,应急响应时间较长,突发事件危害性可能通过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
(4)交通管理部门应急处置能力相对较弱交通应急反应处置能力相对较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应急处置各业务环节均缺乏现代化技术手段支持,应急反应时间较长,决策水平较差。
突出表现在应急缺乏统一的接警手段,百姓报警难;路网运行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对事件信息的掌握和预警困难;应急资源管理仍使用台帐管理模式,管理部门无法掌握最新的应急资源分布和技术状态情况,资源调度时还要依靠电话确认资源情况,十分不便;应急决策、调度主要依靠经验,缺乏辅助支持,应急处置风险较大,效果不好;交通应急多部门协同作业能力较差,如目前公路抢险等由公路分局负责,而运输物资调配、交通战备等由交通局负责,独立制定应急策略,信息不能共享,较难配合。
2.1.2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的交通信息化方面还属空白,与西安市城区的智能交通建设现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域内的公共交通调度仍然是传统模式,在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指挥方面还没有进行建设,公交车辆的科学、合理运营、安全监控、信息服务及应急指挥等方面目前在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空白;(2)长途汽车厂站的交通信息服务方面还没有实现向公众提供运营信息及售票信息;(3)在客运站的安全管理方面,目前缺乏科学的监控手段,给安全防范,案件排查等带来诸多不便。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存在主要问题综上所述,西安市西南交通的现状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问题:(1)西南大通道交通压力大,潮汐现象明显,通勤压力巨大;(2)交通信息资源零散,亟待整合和统一管理;(3)在基础设施有限的条件下,缺乏有效的出行信息服务和出行信息引导手段;(4)区域内公交运营尚未配备运营调度系统,区内公交与中心城公共交通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合理接驳;(5)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的建设,对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6)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处置能力较差。
2.2.2 建设必要性传统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城镇交通需求,特别是在城镇路网持续超负荷运行而又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状态下,任何交通矛盾、管理工作中的细微不足都将被交通流量的高饱和度迅速放大,极有可能引发大范围交通拥堵甚至导致交通瞬时瘫痪。
科技是交通管理的根本出路。
在现有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基础上,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科学交通管理的系统性、集成度,扩展科技手段应用覆盖范围,形成规模效益,是充分挖掘道路资源,科学调控交通流量,缓和车路矛盾,提高城市路网交通运行效率和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能力,增强城市交通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技术保障。
中国政府已明确,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的两个基本战略。
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城市交通建设从单纯依赖设施容量扩张的粗放型模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以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交通模式转变。
同时,交通安全的改善,交通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有利于实现城市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别是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
因此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对于处在社会经济驱动和资源环境制约双重压力下的西北交通运输来说,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旨在通过开展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整合与应用,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水平,为形成西安市域快速通勤系统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
2.3 项目需求分析2.3.1 服务对象分析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的服务对象分为8类群体,如下:(1)西安市交通委管理人员(领导层);(2)西安市交通委业务人员;(3)交通局管理人员(领导层);(4)交通局执法人员;(5)政府各委办局相关人员;(6)运输企业管理人员;(7)交通运输司乘人员;(8)公众(乘客)。
服务对象分析表如下所示:2.3.2 应用需求分析(1)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公共出行信息服务。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主要是面向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的信息资源,为不同出行方式、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交通信息服务。
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提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的对象主要有两大类,即:货主和货运企业。
对于货主而言,所关注的信息包括:货物运输经营业务、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的资质、信用等信息,以保障货物的安全、避免货物丢失等风险,保障货物运输的准时、高效;货运线路信息等。
而对于货运企业而言,最关注的信息是货源信息,特别是回程配货信息等。
货主和货运企业所需的上述信息中,一部分属于公共信息,一部分属于商业信息。
因此,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满足的是货主、货运企业对公共信息的需求,以保障物流行业竞争的公平性,故本工程提供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将以货物运输经营业务、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的资质、信用等公共信息为主。
(2)交通运营组织的需求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交通运营组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调度的需求,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乘客信息服务的需求。
能够对公交场站、站台的乘客以及公交车上的乘客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公交车到站时刻等信息服务,以便于公交出行者合理的安排出行时间,从而缩短出行时耗、提高出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