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课件(非常全面)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7730d75a8102d276a22ff0.png)
第11页/共25页
六、煤矿测量安全生产标准化(一)
(一)基础工作
控制系统:1.测量控制系统健全,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要求; 2.及时延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和采区控制导线
测量重点:1.贯通、开掘、放线变更、停掘停采线、过断层、冲击地压带、突出区域、过 空间距离小于巷高或巷宽4倍的相邻巷道等重点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
2.现场作业人员掌握本岗位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规范操作,无“三违”行为;
3.作业前对照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卡进行安全确认
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矿井、煤与
(二)组织保障与装备
瓦斯突出矿井和大型矿井设立独立的地测 部门、地测副总工程师和分管矿长(地质
组织保障:矿井按规定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部门,配备相关人员 灾害防治与测量主题专业、中级职称及以
制度建设: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预测预报、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善矿,安针全对规性程强》,等便法于规考要核求。建制立度。应隐遵蔽照致灾《地煤
2.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
质因素普查制度应包括井上下各制度;
普查内容及操作和考核内容。
4.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5.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落实到位; ——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健全,运行正常。
第3页/共25页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 ——未配备地质测量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和配备专门探放水作业队伍、
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的。
2.煤矿防治水 ——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 ——在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 ——未按规定留设或者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 ——有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 ——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未实施停产撤人的。 3.煤矿防治冲击地压 • ——首次发生过冲击地压动力现象,半年内没有完成冲击地压危险性鉴定的; •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 • ——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或采取的防治措施没有消除冲击地压危险仍组织生产
六、煤矿测量安全生产标准化(一)
(一)基础工作
控制系统:1.测量控制系统健全,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要求; 2.及时延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和采区控制导线
测量重点:1.贯通、开掘、放线变更、停掘停采线、过断层、冲击地压带、突出区域、过 空间距离小于巷高或巷宽4倍的相邻巷道等重点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
2.现场作业人员掌握本岗位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规范操作,无“三违”行为;
3.作业前对照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卡进行安全确认
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矿井、煤与
(二)组织保障与装备
瓦斯突出矿井和大型矿井设立独立的地测 部门、地测副总工程师和分管矿长(地质
组织保障:矿井按规定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部门,配备相关人员 灾害防治与测量主题专业、中级职称及以
制度建设: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预测预报、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善矿,安针全对规性程强》,等便法于规考要核求。建制立度。应隐遵蔽照致灾《地煤
2.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
质因素普查制度应包括井上下各制度;
普查内容及操作和考核内容。
4.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5.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落实到位; ——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健全,运行正常。
第3页/共25页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重大事故隐患判定
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 ——未配备地质测量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和配备专门探放水作业队伍、
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的。
2.煤矿防治水 ——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 ——在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 ——未按规定留设或者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 ——有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 ——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未实施停产撤人的。 3.煤矿防治冲击地压 • ——首次发生过冲击地压动力现象,半年内没有完成冲击地压危险性鉴定的; •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 • ——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或采取的防治措施没有消除冲击地压危险仍组织生产
群测群防ppt课件
![群测群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2b1883f78a6529657d535d.png)
• 一般有“群测群防、土洋结合”、“群测群防、群专结合” 等具体方针政策。
一、群测群防背景
• 群测群防这个概念在上世纪60、70年代提出、发展,是 针对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地震工作方针和只有中央、省 级地震工作队伍提出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多路探索解决地震测报问题。在80年代被认为“不切 实际地夸大土仪器、土手段和群测群防的作用,其结果 造成了地震队伍思想的混乱,既不能通过实践提高群众 队伍的积极性,又影响了专业队伍作用的发挥”。具有 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已趋于减弱、消 失。
• 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 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起源于陕西省平利县八仙镇,群众自发 组织、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制定具体的预警方式,开创 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先河。
一、群测群防背景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江西省开展宣传和培训,对已调查发 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胁区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有 组织、有计划地探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运 行模式,制定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建立地质灾害预警 预报体系,并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密切结合。之后,逐渐 在全国地质灾害防御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进。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水利部山洪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何秉顺
一、群测群防背景 二、组织指挥机构 三、责任制度落实 四、防灾预案编制 五、宣传培训演练 六、简易监测预警 七、宣传标志实例
一、群测群防背景
一、群测群防背景
• 群测群防:概括起来就是“群体预测、群体预防”,发动 广大群众共同预防与监测、预警,主要用于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监测、预警防御方面,形成较为 严密的群体监测预警体系。
一、群测群防背景
• 群测群防这个概念在上世纪60、70年代提出、发展,是 针对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地震工作方针和只有中央、省 级地震工作队伍提出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多路探索解决地震测报问题。在80年代被认为“不切 实际地夸大土仪器、土手段和群测群防的作用,其结果 造成了地震队伍思想的混乱,既不能通过实践提高群众 队伍的积极性,又影响了专业队伍作用的发挥”。具有 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已趋于减弱、消 失。
• 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 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起源于陕西省平利县八仙镇,群众自发 组织、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制定具体的预警方式,开创 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先河。
一、群测群防背景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江西省开展宣传和培训,对已调查发 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胁区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有 组织、有计划地探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运 行模式,制定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建立地质灾害预警 预报体系,并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密切结合。之后,逐渐 在全国地质灾害防御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进。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水利部山洪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何秉顺
一、群测群防背景 二、组织指挥机构 三、责任制度落实 四、防灾预案编制 五、宣传培训演练 六、简易监测预警 七、宣传标志实例
一、群测群防背景
一、群测群防背景
• 群测群防:概括起来就是“群体预测、群体预防”,发动 广大群众共同预防与监测、预警,主要用于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监测、预警防御方面,形成较为 严密的群体监测预警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简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5386a759eef8c75fbfb3e9.png)
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 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 生物措施
2.2 地质灾害类型—崩塌
灾害 类型
人为诱发因素
灾害发生时的前兆
应对措施
✓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 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拟定并实施应对措施,迅速
转移危险区的居民、密切注视
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 灾情的变化趋势
值班 电话
值班 电话
持卡单位或个人:
联系电话:
日
期:
日
期:
(此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负责单位和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
表8
户主 姓名 家庭 住址
姓名
家庭 成员 情况
家庭 人数
性别 年龄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房屋 类别
灾害基本情况
灾害类型
灾害规模
姓名
性别 年龄
灾害体与本住
2.3 地质灾害类型—泥石流
灾害 类型
人为诱发因素
泥 石 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 流 渣、采石、滥伐乱垦
应对措施
✓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 ✓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抢险 救灾 ✓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迅速转移危 险区的居民 ✓密切注意泥石流可能对水库、公路、 铁路、发电厂等重要工程设施造成 的破坏 ✓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 测,掌握灾情的变化趋势,并作出 决策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 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 施
害
类型及
基
其规模
本
诱发
情
因素
况
威胁
对象
监测
负责人
监
测
监测的
预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 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 生物措施
2.2 地质灾害类型—崩塌
灾害 类型
人为诱发因素
灾害发生时的前兆
应对措施
✓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 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拟定并实施应对措施,迅速
转移危险区的居民、密切注视
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 灾情的变化趋势
值班 电话
值班 电话
持卡单位或个人:
联系电话:
日
期:
日
期:
(此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负责单位和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印制
表8
户主 姓名 家庭 住址
姓名
家庭 成员 情况
家庭 人数
性别 年龄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房屋 类别
灾害基本情况
灾害类型
灾害规模
姓名
性别 年龄
灾害体与本住
2.3 地质灾害类型—泥石流
灾害 类型
人为诱发因素
泥 石 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 流 渣、采石、滥伐乱垦
应对措施
✓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 ✓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抢险 救灾 ✓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迅速转移危 险区的居民 ✓密切注意泥石流可能对水库、公路、 铁路、发电厂等重要工程设施造成 的破坏 ✓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 测,掌握灾情的变化趋势,并作出 决策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 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 施
害
类型及
基
其规模
本
诱发
情
因素
况
威胁
对象
监测
负责人
监
测
监测的
预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PPT43页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PPT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d0bd77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d.png)
或有明显位移迹象,裂缝发育,后缘壁 和明显位移迹象,
后缘有裂缝发育。 上有不明显变形迹 原有的裂缝已被充
象。
填。
10
(2)崩塌 ①崩塌概念
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 、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 现象。根据运动形式,崩塌包括 倾倒、坠落、垮塌等类型。根据 岩土体成分,可分为岩崩和土崩 两大类。
2021/9/27
龙源村石新建组店门口 汪斌等不稳定斜坡
14
潜在滑坡: 可能发生的滑坡,指已有微量的变
形,但尚未发生明显整体位移的斜坡, 属不稳定斜坡中的一类。
滑坡: 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指斜坡上岩
土体沿着一个或数个贯通的软弱面(带) 发生顺坡剪切滑移的现象,他可能已经 处于稳定状态,形成稳定斜坡,也有可 能在外力作用下继续滑动,形成不稳定 斜坡(潜在滑坡)类型中的滑坡。
2021/9/27
竹棵村切坡建房崩塌
猴坑山顶茶园
13
潜在滑坡、滑坡与不稳定斜坡的区别:
学术界对潜在不稳定斜坡还没有权威定义。可以理解为处于临界 状态即将失稳的斜坡。不稳定斜坡与滑坡最大的区别在于:滑坡有明显 的滑动面,不稳定斜坡则不一定有。 不稳定斜坡:
是指经过对斜坡形态及地质结构分析评价划为稳定性等级较差(欠 稳定)但尚无变形迹象的斜坡。不能确定其可能失稳的方式,在地震、 暴雨、坡脚卸载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滑坡、错落、表层溜坍、崩塌 或者坡面泥石流等现象的斜坡。
易发生泥石流的沟谷大多具有以下地形特征: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 坡陡峻、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沟谷中游山谷狭窄,沟谷纵 坡降较大,束流特征明显;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有利于固体物质停积。
c、沟内能迅速汇集大量水源 流水是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的沟谷、有溃坝危险 的水库或塘坝的下游沟谷、季节性冰雪大量消融区的沟谷,可以在短时间 内产生大量流水,在沟道中汇集成湍急水流,易诱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dccf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3.png)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 和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预警发布与响应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 度,将预警划分为不同级别,如 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预警发布途径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 公众号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确保 相关部门和民众能够及时获取信息。
成功案例介绍
介绍国内外成功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案例,包括工 程设计、施工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
地面塌陷防治工程案例
地面塌陷灾害概述
01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
落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防治工程措施
02
针对地面塌陷灾害,采取的防治工程措施包括灌浆、注浆、地
下水控制等,以防止地面塌陷的发生。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地质灾害概述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定义
地质灾害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地 质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 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现象。
特点
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影响 范围广,破坏力强,防治难度大 。
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
象。
崩塌
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和其 他外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 、滚动、堆积在坡脚的现象。
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 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
应急响应措施
在接到预警信息后,相关部门应迅 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 抢险救援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与防治优秀PPT文档
![地质灾害与防治优秀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64b51a52b160b4e767fcff8.png)
• (2)社会因素 建(2)设对工正程在过发后展壤,中未入的采崩渗取塌水,量土一保般时持以,措避施绕即为主产,生或以地隧道表通径过。流与土壤冲刷。
第气中土 排四候度壤导章 因 沙 性沟素漠质 工地化程•:: 质雨土植 地 ①灾水壤3害人 森 不是性被 形 地、与停土质强口 林 合防因 因 形淤壤包水度治场侵括增管理素素高沙工蚀土土漠长理的程的壤度化::主的保植地快不开的要渗动透被形,善荒持影力性具对压,和,、响当抗有土力遭垦,降蚀雨性保壤大受殖水量和护 侵, 人超抗土过冲地 蚀导 为流土性壤。面 的致 的失入、 影对 严渗多量减 响重植发时,少 表破被生即水 现产坏的在生土 在严地地表流 以重形径流失 下破不与的 三坏高土壤作个的冲刷用方低。。面丘:陵
建设工程过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岩(土)体内存在滑动面,且当滑动面(由岩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与
斜坡倾向一致时最易发生滑坡。
3、形成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呈整体缓慢下滑的现象。
蓄水工程
(二)滑坡
•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呈整体缓慢下滑的
现象。
------图
• 2、形成过程
• 3滑、坡防常出治现: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节,地下含水量 大内排,存、使在岩滑减(动土、面)体,挡重且量当增滑加动,面加(大由滑岩动层力层。面岩、(片土理)体
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 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与斜坡倾向一致时最 易发生滑坡。
(4)植物治及沙措建台施设:地营工地造固程区沙过林、后营造,防未沙林采带、取封水沙育土草,保保护持植措被 施
第气中土 排四候度壤导章 因 沙 性沟素漠质 工地化程•:: 质雨土植 地 ①灾水壤3害人 森 不是性被 形 地、与停土质强口 林 合防因 因 形淤壤包水度治场侵括增管理素素高沙工蚀土土漠长理的程的壤度化::主的保植地快不开的要渗动透被形,善荒持影力性具对压,和,、响当抗有土力遭垦,降蚀雨性保壤大受殖水量和护 侵, 人超抗土过冲地 蚀导 为流土性壤。面 的致 的失入、 影对 严渗多量减 响重植发时,少 表破被生即水 现产坏的在生土 在严地地表流 以重形径流失 下破不与的 三坏高土壤作个的冲刷用方低。。面丘:陵
建设工程过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岩(土)体内存在滑动面,且当滑动面(由岩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与
斜坡倾向一致时最易发生滑坡。
3、形成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呈整体缓慢下滑的现象。
蓄水工程
(二)滑坡
•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呈整体缓慢下滑的
现象。
------图
• 2、形成过程
• 3滑、坡防常出治现: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节,地下含水量 大内排,存、使在岩滑减(动土、面)体,挡重且量当增滑加动,面加(大由滑岩动层力层。面岩、(片土理)体
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 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与斜坡倾向一致时最 易发生滑坡。
(4)植物治及沙措建台施设:地营工地造固程区沙过林、后营造,防未沙林采带、取封水沙育土草,保保护持植措被 施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53b8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0.png)
非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应急救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 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宣传教育
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正常
秩序。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分类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动 特征,可分为黄土滑坡、粘性 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滑坡概述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河谷等地区。由于地形、地质 、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某地区 ,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量大、植被破坏等原因,滑坡事件频繁发生。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演练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演练 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 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提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查询、预警信息 发布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滑坡事件分析
某地区崩塌事件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讲稿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讲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f773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5.png)
照片14崩塌体节理发育情况 照片16崩塌易发区
照片15崩塌体正面 照片17 崩落块石
照片18 绵竹三星岩崩塌
该崩塌的形成主要系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气候条件等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危岩区地形坡度达70~80°、构造裂隙及卸荷 裂隙发育、裂隙面结合构成不利于斜坡稳定的组合等地质构造因素是崩 塌形成的内在因素及主导因素,区内降水丰富、季节温差变化大等气象 因素及地处强烈地震影响区(基本烈度Ⅶ度)等则是崩塌发生的主要诱 发因素。
1、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 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2、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 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 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6 .地面沉降: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7. 地裂缝: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典型滑坡素描
滑坡洼地
坡壁
滑坡周界
滑 滑坡台阶
基岩
滑
坡
体
滑动面
滑坡裂隙
滑坡鼓丘 滑舌
2010年7月25日,仁寿县遭受特大暴雨,全县多 处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其中一处位于S106线仁寿 县—眉山段,黑龙滩社区辖区范围内,具体情况如 下:
1000-100
100-10
<10
崩塌
体积(104m3)
>100
100-10
10-1
<1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9eeedf0740be1e640e9a78.png)
1990
1990年-2006年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数
1573
1230
1160
1029
1080 962
864 788
868 850 691
432
682
382 300
1992
1994
1996 最新编1辑99p8pt
2000
2002
2004 2 2006
但是,在这可喜的成绩背后, 仍含有令人不安的数字,因地灾造 成的人员伤亡中,农村占到了总数 的80%以上,已成为今后地质灾害 减灾防灾的重点。
46
场地选择不当,切坡不合理,未 加支护,房屋未建好已成危房
最新编辑ppt
47
斜坡前沿切坡建房,支护不合理,已发生滑坡
最新编辑ppt
48
在滑坡后部随意排放渣石弃土,使滑坡稳定 性明显降低,危及下方居民安全
对岩土工程活动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是不能堆砌在乡镇上方 的斜坡地段。当废弃土石量较大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弃土场。最好的办法是把废弃土石从 环境负担变为可用资源,在整地、造田、最修新路编辑等p需pt 要填土的工程中加以充分利用。49
34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边坡未加支护,垃圾随意堆放 最新编辑ppt 沟中,存在滑坡泥石流3隐5 患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在台风等多发区,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植茂密的竹
林或高大乔木最新,编辑“pp树t 大招风”.
36
5、怎样预防地质灾害?
5.1 工程建设前先评估 5.2 规划选址应注意的事项 5.3 滑坡体作为建设用地需要注意的问题 5.4 泥石流堆积区作为建设用地必须注意
最新编辑ppt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ff1e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总结词
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预防和治 理泥石流灾害。
02
排导工程
在泥石流沟谷下游设置排导沟、挡水 坝等设施,引导泥石流顺畅流出。
01
03
拦挡工程
在泥石流沟谷上游设置拦挡坝、拦挡 墙等设施,阻挡泥石流的源头物质。
预警系统
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 警泥石流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05
04
拦挡措施是通过在泥石 流沟口设置拦挡结构, 如拦渣坝、拦石坝等, 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
排导措施是通过在泥石 流下游设置排导槽或排 导沟,将泥石流引向指 定的排泄地点。
生物措施是通过植树造 林、种草等手段,增加 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 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 流的发生。
崩塌防治工程原理
01
02
03
04
05
削坡减载
通过削减滑坡的下滑 力,降低其下滑速度, 是治理滑坡最基本的 方法。
设置抗滑桩
在滑坡的滑动带或滑 动体上设置抗滑桩, 提高滑体的稳定性。
排水措施
通过设置排水沟、排 水井等设施,降低地 下水位,减少水对滑 坡稳定性的影响。
支挡工程
通过设置挡土墙、抗 滑挡墙等支挡结构, 阻挡滑体的运动。
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
设置支撑结构
在崩塌体的关键部位设置支撑结构,提高 其稳定性。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措施
回灌地下水
控制地下水开采
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 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
通过回灌地下水的方式,增加地 下水的补给量,提高地层的稳定 性。
土地治理
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等措施, 改善地面的地形条件。
总结词
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预防 和治理地面沉降灾害。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非常全面)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非常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514d1474376baf1ffc4fadcb.png)
.
榔水公路岩崩1500m3 2007年12月10日凌晨零
时29分,长阳榔水公路1公 里+300米处突发岩崩,导 致这条318国道的绕行交通 干线中断10余小时。
.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滑坡是指在山坡 岩体或土体顺斜 坡向下滑动的现 象。一般由降雨 、河流冲刷、地 震、融雪等自然 因素引起,或在 斜坡前缘切坡、 后缘弃土加载、 采矿等人为工程
活动引发。
.
顺层滑坡
.
秭归新滩滑坡前集镇影像
新滩古镇居民457 户,居民13. 71人。
秭归新滩滑坡后影像
1985年6月12日凌晨,约60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处直冲 下来,新滩古镇顷刻之间被倾覆消失。300万立方米土石冲 入长江,掀起36米高的涌浪,江水向上回流13公里,下游27 公里仍有1米浪高,致使13艘机动船、64艘木船沉没或损坏 ,船工死亡10人、伤8人。幸运的是,在大滑坡发生前的11 小 时,及时发出预警,经过当地政府及时宣传动员,有效地组
左侧滑壁
.
千将坪滑坡
.
典型地质灾害--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2004年9月5日,万州区铁峰乡普降大雨,日降水 量超过200mm,诱发体积700万方滑坡,纵长约 1237m,平均宽约400m,最大滑移距离约260m,摧 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滑坡摧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
滑坡变形主要类型
地表裂缝
地坪裂缝
墙体裂缝
浅表坍滑
.
田坎或挡墙外鼓
典型地质灾害---泥石流
泥石流: 由于
降水发生在沟 谷或山坡上的 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 固体物质的特 殊洪流。 按流
榔水公路岩崩1500m3 2007年12月10日凌晨零
时29分,长阳榔水公路1公 里+300米处突发岩崩,导 致这条318国道的绕行交通 干线中断10余小时。
.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滑坡是指在山坡 岩体或土体顺斜 坡向下滑动的现 象。一般由降雨 、河流冲刷、地 震、融雪等自然 因素引起,或在 斜坡前缘切坡、 后缘弃土加载、 采矿等人为工程
活动引发。
.
顺层滑坡
.
秭归新滩滑坡前集镇影像
新滩古镇居民457 户,居民13. 71人。
秭归新滩滑坡后影像
1985年6月12日凌晨,约60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处直冲 下来,新滩古镇顷刻之间被倾覆消失。300万立方米土石冲 入长江,掀起36米高的涌浪,江水向上回流13公里,下游27 公里仍有1米浪高,致使13艘机动船、64艘木船沉没或损坏 ,船工死亡10人、伤8人。幸运的是,在大滑坡发生前的11 小 时,及时发出预警,经过当地政府及时宣传动员,有效地组
左侧滑壁
.
千将坪滑坡
.
典型地质灾害--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2004年9月5日,万州区铁峰乡普降大雨,日降水 量超过200mm,诱发体积700万方滑坡,纵长约 1237m,平均宽约400m,最大滑移距离约260m,摧 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滑坡摧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
滑坡变形主要类型
地表裂缝
地坪裂缝
墙体裂缝
浅表坍滑
.
田坎或挡墙外鼓
典型地质灾害---泥石流
泥石流: 由于
降水发生在沟 谷或山坡上的 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 固体物质的特 殊洪流。 按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2004年9月5日,万州区铁峰乡普降大雨,日降水 量超过200mm,诱发体积700万方滑坡,纵长约 1237m,平均宽约400m,最大滑移距离约260m,摧 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滑坡摧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典型地质灾害---崩塌
气浪方向 崩塌:陡坡上被垂向裂缝分割的岩土体, 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 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 为崩塌。
崩塌示意图
盐池河岩崩
变形前
变形后
1980年6月3日凌晨,盐池河磷 矿区发生灾难性山体崩塌,崩 塌山体的体积约100万方,崩塌 体覆盖面积南北长560米,东西 宽400米,崩坍堆积物摧毁及埋 没该矿整个工业广场及民用建 筑物,死亡284人。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聂邦亮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2017年10月21日
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二、群测群防体系 三、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成功案例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 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 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 关的灾害。
(四)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
地面裂缝监测点布置
按裂缝的长度划分三种类型:小于10m,10m-50m,大于50m。 小于10m的裂缝布置1处监测点; 10m-50m的裂缝布置2处监测点,间距5-20m;大于50m的裂缝 监测点布置间距为15-30m。地面裂缝监测标桩采用截面 10cm×10cm,长150cm的木桩,或者直径为10cm的圆木桩。测桩 位置距裂缝50cm左右,桩顶用水泥钉确定测定位置。埋设采用夯 入法。 大于50米的断续裂缝,每一缝段均应至少设一处监测点。 裂缝密集带的监测标桩应设在密集带两则边界裂缝的外侧,距裂 缝1-2米处。
埋桩法 埋钉法 上漆法 贴片法
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 的裂缝经常进行测量,是避 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方法。
监测区监测方法
对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周期性地面调 查、巡视为主。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群测群防职责,
落实责任,协同工作,保 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正常运行。
建立组织体系 明确各级职责 落实责任机制 建立各项制度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各级职责
监测组的职责:
(1)编制隐患点(区)防灾预案 (2)协助填写“两卡”,建立两卡档案 (3)承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4)督促村级监测组开展隐患点的日常监测 (5)协助上级工作 (6)汇总上报资料 (7)完成年度工作总结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各级职责
监测员的职责: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排查巡查重点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 (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段)
确定隐患点(监测点)
高陡边坡的坡肩及坡脚地带; 自然坡度大于25度的斜坡及坡脚; 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地带; 江、河岸坡的坡肩地段。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方法确定是关键
监测点监测方法
该滑坡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由于监测发 现险情及时预警,及时组织撤离,未发生人员伤亡。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摧毁教学楼后墙,堆积在教室内。
巴东老县城坡面泥石流
巴东老县城坡面泥石流
1991年8月6日巴 东老县城遭受特 大暴雨袭击,24 小时降雨达 182mm,导致县 城南部的金子山 北坡山洪暴发, 发生特大泥石流 灾害,波及大半 个县城,损失惨 重
)确定群测群防监测点(区)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三)选定群众监测员 (四)群测群防监测方法、监测内容 (五)群测群防监测员基本技能 (六)编制预案发放“两卡” (七)实施监测防灾避险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排查巡查是手段 方法确定是关键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县市调查是基础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监测组
明确监测责任人
建
立
组
织
体
监测点
系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责任
领导小组的责任:(1)确定群测群防点
(2)制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 (3)组织检查 (4)组织培训和宣传 (5)组织指导日常监测和巡 查 (6)组织专业人员核实险情 (7)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信息 (8)组织指导年度工作总结
活动引发。
顺层滑坡
秭归新滩滑坡前集镇影像
新滩古镇居民457 户,居民1371人。
秭归新滩滑坡后影像
1985年6月12日凌晨,约60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处直冲 下来,新滩古镇顷刻之间被倾覆消失。300万立方米土石冲 入长江,掀起36米高的涌浪,江水向上回流13公里,下游27 公里仍有1米浪高,致使13艘机动船、64艘木船沉没或损坏 ,船工死亡10人、伤8人。幸运的是,在大滑坡发生前的11 小 时,及时发出预警,经过当地政府及时宣传动员,有效地组 织了全镇居民457 户,居民1371 人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1)参与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2)负责隐患点的日常监测,数据上报 (3)上报险情 (4)配合自救和互救工作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落实责任机制
落实责任制
相应责任人在工作明白卡和 避险明白卡中要明确。
保持通讯联系畅通至关重要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建立各项制度
★ 监测和“检查”制度 ★ 值班制度
2007年11月20日,巴东县野三关 镇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口发生岩 质边坡崩塌事故,岩崩体方量约 3000 m3。
一辆从上海赶来,即将 到利川家门口的大客, 35条鲜活的生命……
巴东县沿渡河镇链子岩崩塌
变形前
2015年12月11日凌晨1时,巴 东县沿渡河镇石板坪村一组链 子岩,S282省道(双神旅游公 路)公路内侧人工高切坡部位 产生2万立方米崩塌, 12-13日 零星小规模掉块时有发生,崩 塌方量约100立方米,14日下 午再次产生约0.3万立方米崩 塌。 该崩塌造成S282省道交通中断 ,影响21个村1.9万人的交通出 行,13个村电力、通讯中断, 未有人员伤亡。
2008年5月13日,五峰县长乐坪镇 大湾村4组产生地面塌陷。 塌陷坑深度10-15m,最深达 20m,(原因: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 产生的岩溶塌陷)。
典型地质灾害---地面塌陷
松宜矿区130km2面积内发育有300处地面塌陷。
典型地质灾害---地裂缝
链子崖危岩体裂缝
地裂缝
夷陵区樟村坪镇 磷矿开采引起的 山体开裂
秭归县千将坪滑坡
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凌晨,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水位由 高程100m上升到135m期间,发生规模为2400多万方特大型滑 坡,据统计, 5人死亡,19人失踪。房屋倒塌、厂房摧毁、交通 中断,青干河被滑坡体堵塞。
后缘滑壁倾角约35°
左侧滑壁
千将坪滑坡
典型地质灾害--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应会在灾害点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 四 应 应会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 会 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做出初步判断;
应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
(三)选定监测员
掌握监测方法
监测点简易监测方法 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 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雨量预警计
监测区监测方法 地面巡查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点左 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 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 难,失踪302人。损毁 房屋307户、5508间。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堆积物淹没的校区
2008年4月19日下午5点 30分,受连日暴雨影响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 发生2万立方米山体滑坡 并形成泥石流。直接危 及高阳镇中心小学一栋 五层1650平方米的教学 楼及910名师生的安全, 同时严重威胁甘家坡37 户17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评估到位 预案到位 巡查到位 宣传到位 人员到位
中国特色的防灾体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
(1)确定监测点(区) (2)建立防灾责任制 (3)选定监测员 (4)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 (5)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 (6)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
在哪干? 谁来干?
(三)选定监测员
具备的基本技能
---具备的技能
能够掌握监测方法 能够分析监测数据 能够识别灾害前兆 能够开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基本常识
幸运来自事前的准备
(三)选定监测员
应知灾害点具体地点、灾害规模;
四 应
应知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
知 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
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
滑坡变形主要类型
地表裂缝
地坪裂缝
墙体裂缝
浅表坍滑
田坎或挡墙外鼓
典型地质灾害---泥石流
泥石流: 由于 降水发生在沟 谷或山坡上的 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 固体物质的特 殊洪流。 按流 域的沟谷地貌 形态分为沟谷 型泥石流和坡 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 示意图
坡 面 型 泥 石 流
示 意 图
典型地质灾害---地面沉降
二、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适合我 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搬迁避让
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
工程治理
群测群防
监测预警
专业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中国特色的防灾体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是在地方行政管理和专业部门技术指导下 ,由驻地干部和群众组建的群众性监测与 防灾体系,主要用简易的监测方法对崩塌 、滑坡、泥石流、库岸等的地面变形进行 监测和巡视调查记录,全面监测地质灾害 和避险防灾。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2004年9月5日,万州区铁峰乡普降大雨,日降水 量超过200mm,诱发体积700万方滑坡,纵长约 1237m,平均宽约400m,最大滑移距离约260m,摧 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滑坡摧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典型地质灾害---崩塌
气浪方向 崩塌:陡坡上被垂向裂缝分割的岩土体, 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 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 为崩塌。
崩塌示意图
盐池河岩崩
变形前
变形后
1980年6月3日凌晨,盐池河磷 矿区发生灾难性山体崩塌,崩 塌山体的体积约100万方,崩塌 体覆盖面积南北长560米,东西 宽400米,崩坍堆积物摧毁及埋 没该矿整个工业广场及民用建 筑物,死亡284人。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聂邦亮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2017年10月21日
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二、群测群防体系 三、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成功案例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 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 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 关的灾害。
(四)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
地面裂缝监测点布置
按裂缝的长度划分三种类型:小于10m,10m-50m,大于50m。 小于10m的裂缝布置1处监测点; 10m-50m的裂缝布置2处监测点,间距5-20m;大于50m的裂缝 监测点布置间距为15-30m。地面裂缝监测标桩采用截面 10cm×10cm,长150cm的木桩,或者直径为10cm的圆木桩。测桩 位置距裂缝50cm左右,桩顶用水泥钉确定测定位置。埋设采用夯 入法。 大于50米的断续裂缝,每一缝段均应至少设一处监测点。 裂缝密集带的监测标桩应设在密集带两则边界裂缝的外侧,距裂 缝1-2米处。
埋桩法 埋钉法 上漆法 贴片法
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 的裂缝经常进行测量,是避 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方法。
监测区监测方法
对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周期性地面调 查、巡视为主。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群测群防职责,
落实责任,协同工作,保 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正常运行。
建立组织体系 明确各级职责 落实责任机制 建立各项制度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各级职责
监测组的职责:
(1)编制隐患点(区)防灾预案 (2)协助填写“两卡”,建立两卡档案 (3)承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4)督促村级监测组开展隐患点的日常监测 (5)协助上级工作 (6)汇总上报资料 (7)完成年度工作总结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各级职责
监测员的职责: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排查巡查重点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 (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段)
确定隐患点(监测点)
高陡边坡的坡肩及坡脚地带; 自然坡度大于25度的斜坡及坡脚; 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地带; 江、河岸坡的坡肩地段。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方法确定是关键
监测点监测方法
该滑坡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由于监测发 现险情及时预警,及时组织撤离,未发生人员伤亡。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摧毁教学楼后墙,堆积在教室内。
巴东老县城坡面泥石流
巴东老县城坡面泥石流
1991年8月6日巴 东老县城遭受特 大暴雨袭击,24 小时降雨达 182mm,导致县 城南部的金子山 北坡山洪暴发, 发生特大泥石流 灾害,波及大半 个县城,损失惨 重
)确定群测群防监测点(区)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三)选定群众监测员 (四)群测群防监测方法、监测内容 (五)群测群防监测员基本技能 (六)编制预案发放“两卡” (七)实施监测防灾避险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排查巡查是手段 方法确定是关键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县市调查是基础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监测组
明确监测责任人
建
立
组
织
体
监测点
系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责任
领导小组的责任:(1)确定群测群防点
(2)制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 (3)组织检查 (4)组织培训和宣传 (5)组织指导日常监测和巡 查 (6)组织专业人员核实险情 (7)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信息 (8)组织指导年度工作总结
活动引发。
顺层滑坡
秭归新滩滑坡前集镇影像
新滩古镇居民457 户,居民1371人。
秭归新滩滑坡后影像
1985年6月12日凌晨,约60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处直冲 下来,新滩古镇顷刻之间被倾覆消失。300万立方米土石冲 入长江,掀起36米高的涌浪,江水向上回流13公里,下游27 公里仍有1米浪高,致使13艘机动船、64艘木船沉没或损坏 ,船工死亡10人、伤8人。幸运的是,在大滑坡发生前的11 小 时,及时发出预警,经过当地政府及时宣传动员,有效地组 织了全镇居民457 户,居民1371 人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1)参与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2)负责隐患点的日常监测,数据上报 (3)上报险情 (4)配合自救和互救工作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落实责任机制
落实责任制
相应责任人在工作明白卡和 避险明白卡中要明确。
保持通讯联系畅通至关重要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建立各项制度
★ 监测和“检查”制度 ★ 值班制度
2007年11月20日,巴东县野三关 镇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口发生岩 质边坡崩塌事故,岩崩体方量约 3000 m3。
一辆从上海赶来,即将 到利川家门口的大客, 35条鲜活的生命……
巴东县沿渡河镇链子岩崩塌
变形前
2015年12月11日凌晨1时,巴 东县沿渡河镇石板坪村一组链 子岩,S282省道(双神旅游公 路)公路内侧人工高切坡部位 产生2万立方米崩塌, 12-13日 零星小规模掉块时有发生,崩 塌方量约100立方米,14日下 午再次产生约0.3万立方米崩 塌。 该崩塌造成S282省道交通中断 ,影响21个村1.9万人的交通出 行,13个村电力、通讯中断, 未有人员伤亡。
2008年5月13日,五峰县长乐坪镇 大湾村4组产生地面塌陷。 塌陷坑深度10-15m,最深达 20m,(原因: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 产生的岩溶塌陷)。
典型地质灾害---地面塌陷
松宜矿区130km2面积内发育有300处地面塌陷。
典型地质灾害---地裂缝
链子崖危岩体裂缝
地裂缝
夷陵区樟村坪镇 磷矿开采引起的 山体开裂
秭归县千将坪滑坡
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凌晨,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水位由 高程100m上升到135m期间,发生规模为2400多万方特大型滑 坡,据统计, 5人死亡,19人失踪。房屋倒塌、厂房摧毁、交通 中断,青干河被滑坡体堵塞。
后缘滑壁倾角约35°
左侧滑壁
千将坪滑坡
典型地质灾害--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应会在灾害点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 四 应 应会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 会 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做出初步判断;
应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
(三)选定监测员
掌握监测方法
监测点简易监测方法 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 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雨量预警计
监测区监测方法 地面巡查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点左 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 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 难,失踪302人。损毁 房屋307户、5508间。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堆积物淹没的校区
2008年4月19日下午5点 30分,受连日暴雨影响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 发生2万立方米山体滑坡 并形成泥石流。直接危 及高阳镇中心小学一栋 五层1650平方米的教学 楼及910名师生的安全, 同时严重威胁甘家坡37 户17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评估到位 预案到位 巡查到位 宣传到位 人员到位
中国特色的防灾体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
(1)确定监测点(区) (2)建立防灾责任制 (3)选定监测员 (4)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 (5)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 (6)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
在哪干? 谁来干?
(三)选定监测员
具备的基本技能
---具备的技能
能够掌握监测方法 能够分析监测数据 能够识别灾害前兆 能够开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基本常识
幸运来自事前的准备
(三)选定监测员
应知灾害点具体地点、灾害规模;
四 应
应知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
知 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
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
滑坡变形主要类型
地表裂缝
地坪裂缝
墙体裂缝
浅表坍滑
田坎或挡墙外鼓
典型地质灾害---泥石流
泥石流: 由于 降水发生在沟 谷或山坡上的 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 固体物质的特 殊洪流。 按流 域的沟谷地貌 形态分为沟谷 型泥石流和坡 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 示意图
坡 面 型 泥 石 流
示 意 图
典型地质灾害---地面沉降
二、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适合我 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搬迁避让
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
工程治理
群测群防
监测预警
专业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中国特色的防灾体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是在地方行政管理和专业部门技术指导下 ,由驻地干部和群众组建的群众性监测与 防灾体系,主要用简易的监测方法对崩塌 、滑坡、泥石流、库岸等的地面变形进行 监测和巡视调查记录,全面监测地质灾害 和避险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