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的临床指征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血培养的八大指征

血培养的八大指征

血培养的八大指征
血培养是通过培养静脉、动脉或冲洗液中的细菌和真菌来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检测方法。

在临床诊断工作中, 血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直接检测出感染源, 有助于及时给患者治疗。

但是, 血培养具有技术难度大、工作量大、时间长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血培养的指征。

1.发热
发热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因此具有发热的患者是血培养的指征之一。

2.并发细菌性感染的高危因素
患有一些疾病或因素,如血液病、器官移植、外伤、手术后、紧急插管、全身性免疫缺陷等,容易导致细菌性感染,因此也是血培养的指征之一。

3.怀疑感染灶
疑似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病例,如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都是血培养的指征。

4.治疗反应不良
临床上有些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这时候需要通过血培养来确定病原体,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5.感染病原体未知
对于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种类不清楚的情况,需要进行血培养,以确定病原体种类,以加强治疗。

6.患者病情严重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突发性感染性休克、高热、全身败血症等都需要进行血培养。

7.预防性血培养
对于在手术、医疗器械使用等操作之前进行预防性血培养,可以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出现,也是血培养的一种指征。

8.观察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次血培养,以观察治疗效果,判断感染是否已经得到控制,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综上所述, 掌握血培养的指征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各个领域都有应用。

医护人员应了解血培养的八大指征, 以便在诊疗过程中减少病情恶化, 加强治疗效果,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血培养ppt课件

血培养ppt课件
17
问题四:标本应隔多久采集
1.菌血症:几分钟之内采集2-3套血培养。
2. 感染性心内膜炎 (1) 建议在经验用药前 30 分钟内 在不同部位采集
2-3 套外周静脉血培养标本。 如果 24 小时内 3 套血 培养标本均为阴性,建议再采集 3 套血培养标本送 检。 (2) 怀疑左心心内膜炎时,采集动脉血提高血培养 阳性率。
25
药敏试验中,测试抗菌药物的品种 是如何选定的?
抗菌药有近200种,药敏试验中没必要也不可能 包括每种抗菌药。所测试的抗菌药纸片的种类是根 据各类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及临床可能选用的药 物而确定的,同类药物通常只选择1-2个代表品种。 CLSI对各种细菌的药敏试验中宜测试的药物品种进 行了推荐,如测定葡萄球菌属的药敏试验应包括苯 唑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 恶唑(SMZ-TMP) 和万古霉素;此外可根据情况增 加其他品种如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 平和呋喃妥因等。

30
为什么药敏试验敏感,用在体内无 效果
由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关系以及病人体质关系 不同,药敏结果可能体外敏感,体内无效。也有可 能体外耐药,体内敏感。
但是如果体外耐药,体内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31
关于多重耐药的问题
根据院感要求,报B-内酰胺酶(大肠、肺克、奇异、 产酸克雷伯)
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 杆菌。
19
(2) 不保留导管:在外周静脉采集 2 套血培养标 本。同时,通过无菌操作剪取已拔出的导管尖端 5cm,放到带红色尿杯里,送到检验科。或在血平板 上交叉滚动 4 次进行送检。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 养培养出同种同源细菌,且导管尖端血平皿的菌落 计数超过 15CFU 有意义。

血培养(医院检验科培训课件)

血培养(医院检验科培训课件)

血培养的临床实 践欠规范!!
影响血培养的关健点
• 采血的时机 • 采血的次数 • 采血量 • 培养瓶的选择
怀疑血流感染,何时采 血最佳?
Chills 寒战
Blood Cultures 血培养
Temp 体温
BACTEREMIA
LEVEL 菌血症的水平
0
30
60
Time (min)
采血时机:抗生素应用之前、寒战或发热时
22
血培养污染
所有的结果都应向临床医生报告,包括可能的污染菌,但不做药 敏试验,在报告单上应有恰当的提示,如痤疮丙酸杆菌(皮肤共 生菌)
血培养发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生长,可能是复数菌菌血症,常 见于衰弱的患者,也可能是污染所致
发生厌氧菌菌血症时可能有多种病原菌感染,如肠道的严重创伤 或手术,可发生严重的暴发性菌血症,此时可有一种或多种厌氧 菌与一种或多种需氧菌在血中同时存在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方 案 》 2012年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疗机构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不低于50%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 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活动方案》2013年
一套
二套
三套
一般菌血症
65%
80%
96%
• Cockrill 2004年报告:163位病人,血培养仪
感染性心内膜炎
90%
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
采采集集11套套无无法法判判 断断是是病病原原菌菌还还 是是污污染染菌菌。。
阳性套数 采集套数 临床意义 污染可能 无法确认

血培养操作指南

血培养操作指南

山东省立医院血培养操作指南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得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 临床上应该进行急症处理,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血培养就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接种到培养瓶中,用以发现、识别引起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得病原微生物,就是诊断菌血症与真菌血症得基本而重要得方法。

血培养结果对感染性疾病得诊断、治疗与预后都有极为重要得临床意义。

1、标本得采集与运送1、1 血培养得临床指征(须100%送检率):1、1、1发热(≥38℃)或低温(≤36 ℃)伴下列一项:A 寒战;B 肺炎;C 留置导管超过5天;D 白细胞>1、8万/mm3;;E 感染性心内膜炎;F 收缩压低于90mmHg;G 无其她原因可以解释得感染;H PCT或CRP升高;1、1、2发热≥39、5 ℃注意事项:1、怀疑脑膜炎患者应同时进行血培养;2、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与脑脊液培养。

3、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得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得标本采集时机: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得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得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与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得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得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得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在采集血培养后得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得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与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

血培养医学课件

血培养医学课件

发展趋势
未来血培养技术将更加注重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通过改进培养基和检测方法,提高病原体检出率和降低假阳性率。
研究方向
针对不同病原体,研究其对不同培养基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制定更加科学的血培养方案;同时,研究新型的血培养技术,如免疫磁珠富集、纳米技术等,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血培养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血培养的局限性
血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样、运输、培养方法、检测时间等,因此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假阳性或假阴性。
血培养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在血流感染患者中,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一般为40%-60%,不同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不同。
血培养阳性患者检出率
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病情、采样时间、培养方法等。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血培养试剂和耗材。
使用方法
采血针和注射器的使用需进行消毒处理,采血过程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器内的血液应注入血培养瓶中,同时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
血培养试剂及耗材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04
血培养操作流程及规范
血培养操作流程及规范概述
血培养操作流程包括标本采集、运输、检测、鉴定和报告等环节。
规范的血培养操作流程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
血培养是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测并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处理规范
通常选择患者高热、寒战时采集,不同部位感染的采集时间有区别
标本采集时间
标本采集部位
标本采集量
标本处理
通常从患者静脉采集,一般不采集骨髓
根据不同感染类型需要采集不同量的血液,一般为1~5ml
临床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与预防

《血培养》PPT课件

《血培养》PPT课件

抗生素之前采集血培养
应用抗生素后的血培养
应当在抗生素达到谷浓度时留取血培养:
未经过深入研究 缺乏临床实用性

吸附抗生素的血培养瓶
吸附抗生素的血培养瓶
血培养:皮肤消毒减少污染
没有明确证据提示应使用何种消毒剂能减少
假阳性结果 使用皮肤消毒包装及含有乙醇的消毒剂可能 有帮助
采集血培养的方法
cfu/ml
血培养:采血量
结论:
大部分医务人员不了解血培养推荐的最佳采
血量
血培养:培训的重要性
干预前 干预后 采血量ml(范围) 1.75(0.0-20.1) 2.12(0.2-20.6)
采血量足够
491/1067(46%)
186/291(63.9%)
送检正确
378/491(77.0%)
鉴别菌血症患者
发热是重要的临床指标:


BT≥38.5℃;低体温,白细胞增加,低血压,意识 障碍 警惕体温正常的菌血症 鉴别引起体温升高的其他疾病
内科危重患者更为复杂
内容
鉴别菌血症患者
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识别致病菌与污染菌
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血液屏障:
细菌数量少 间歇性菌血症 血液成分中的杀菌机制
大肠杆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肠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草绿色链球菌 阴沟肠杆菌
99.3
12.4 100 69.9 96.4 100 90 38 100
0
81.9 0 16.1 1.8 0 0 49.3 0
0.7
5.8 0 14 1.8 0 10 12.7 0
如何鉴别真正的致病菌和污染菌

临床用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临床用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免疫功能
血液中含有白细胞、抗体等免 疫成分,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维持体温稳定
血液通过调节血管舒缩和汗液 分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临床用血分类
01
02
03
全血
全血是指包含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全 部血液成分的血液。
成分血
成分血是指根据需要将全 血分离成各种成分,如红 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05
临床用血管理与质量控制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01
包括用血申请流程、审批权限、用血标准、输血指征等,确保
用血过程规范、科学。
严格执行用血管理制度
0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定期评估与完善制度
03
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
包括血液入库、储存、发放、使用等 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和安 全。
根据检查结果,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 评估,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持续 改进。
检查方法
采用多种手段,如抽检、定期检查、 监控录像等,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准 确。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与处理
报告制度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 护人员及时上报临床用血不良事
输血操作规范
输血前准备
确保输血器具清洁、无菌,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输血操作
按照规定的输血操作流程进行输血,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严密观察患者反 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观察反应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包括生命体征、输血部位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 不良反应。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03常见类型标本病原体检测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03常见类型标本病原体检测
做好标记。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不保留导管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
端,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采血后在2h内送到检验科,立即放入血液培养仪,自动培养 并实时检测。如不能及时运送,则室温保存,不要放冰箱, 以免嗜血杆菌、奈瑟菌、链球菌冻死。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6% 8%
9%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近平滑念珠菌
腐生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产酸克雷伯菌
血液标本分离菌株种类及构成嗜 液水 化比气 沙单 雷%胞 菌菌
无乳链球菌
二、尿液标本病原菌检验
目的和意义
检测泌尿系统感染; 一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菌落计数和药敏; 离心后对沉渣涂片检查,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 也可用于淋球菌培养和涂片检查。
为细菌提供生长中心,提高生长 速度,提高检出率,一个BACTEC 血培养瓶的树脂作用表面积=5个 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厌氧瓶,提高兼性厌氧菌检出率 帽子和标签纸左上方为黄色, “Standard Anaerobic/F”, 血液量3-10ml,8-10ml最佳, 不仅用于厌氧菌培养,由于营
养丰富,还可以大大提高兼性 厌氧菌的检出率; 穿刺液或中段尿等厌氧菌培养 也可用厌氧血培养瓶。
厌氧瓶提高血培养阳性率20%以上
7072份标本,同时需氧瓶和厌氧瓶血培养; 640份阳性,阳性率9%; 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阳性,352份,占55%; 仅需氧瓶阳性,而厌氧瓶阴性,166份,占26%; 如仅用单瓶需氧瓶,阳性合计,518份,占81%; 仅厌氧瓶阳性,而需氧瓶阴性,122份,占19%; 所以强调每次采血“双瓶”(需氧瓶和厌氧瓶)。
为避免皮肤污染,采集时须严格消毒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精品文档]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精品文档]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出现暗红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的标本采集时机: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的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婴幼儿患者,需要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

所谓“双瓶双侧”,是指从一个部位采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另一套培养瓶。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20200722174844)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20200722174844)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患者岀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A38 C)或低温(W 36 C),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 X 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X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岀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岀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岀现暗红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分压<32mmHg ;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 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的标本采集时机: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 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的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 至5 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婴幼儿患者,需要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

所谓“双瓶双侧”,是指从一个部位采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另一套培养瓶。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个血培养[2]研究表明[3],只做1 套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岀率仅为65%,两套血培养为80%,三套血培养为96%。

血培养的八大指征

血培养的八大指征

血培养的八大指征血液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正确地执行血培养程序并准确解读结果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以下是血培养的八大指征。

1. 发热发热是血液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

在此背景下,血液培养是必要的。

此外,在手术后和严重外伤或创伤后必须进行血液培养。

2. 寒战或寒冷感寒战或寒冷感是感染的早期症状之一,也是血液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

在没有明显其他感染症状的情况下,也应该进行血液培养。

3. 心跳加速心跳加速也是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

在此背景下,血液培养是必要的。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肺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经常发生于感染患者中,特别是细菌性感染。

此时进行血液培养是必要的。

5. 脓肿或败血症脓肿或败血症是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同样需要进行血液培养以便确定有关微生物的信息。

6.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或手术后有发热的症状时,需要进行血液培养以排除感染。

7. 体外循环术后在进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热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进行血液培养。

8. 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如果患者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需要进行血液培养以排除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

综上所述,血培养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对于病人的治疗至关重要。

上述八大指征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血液培养的相关知识,并仔细执行好血液培养程序。

血培养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血培养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为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感染
关于儿童血培养:
➢类似于成人,应在24小时内采2-3次血培养
➢不同于成人血培养,由于厌氧菌感染极少发生在儿 童患者,因此建议只需采用需氧瓶。厌氧培养只考 虑针对特殊的高危群体,包括分娩过程中延迟破膜 的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绒膜炎、慢性口腔或鼻 窦感染、蜂窝组织炎(特别是肛周及骶骨)、腹部 感染体征、咬伤、破伤风、脓毒性静脉炎、接受类 固醇治疗的儿童。
提问与回答

培养瓶未使用时,是否需要冷藏或冷冻? 答案:不需冷藏,更不能冷冻。保存在15-25℃的室温
即可,温度过低会导致对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
❖ 加入标本后的培养瓶未能及时送到检验科, 是否需要冷藏或放入35 ℃的温箱 ?
答案:保存在室温即可,不能冷藏也不能放入35 ℃的温箱 。 过夜不会对检测造成影响,但仍需尽快送检。冷藏可能导致 对温度敏感的耐瑟氏菌等死亡。温箱会导致细菌进入生长对 数期,从而错过检测的最佳时期。
护士们,您知道您有多重要!
1、对医生而言,血培养检测能否 指导其诊断及治疗。 2、微生物实验室能否成功地得到 正确的标本。 3、患者能否有机会调整用药,正 确治疗。
四、血培养的采集:无菌 操作
❖ 血培养对无菌操作的要求比注射、采集生化、 凝血等其它标本要高。
❖ 所以要最先采集血培养标本。
❖ 污染率的指标是 < 3%
❖ 1、血培养采血建议从外周静脉采,不建议采动脉血,为 什么? ——对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但动脉穿刺危险性较大
❖ 2、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为 什么? ——污染菌或定植菌的可能性较大,除非怀疑CRBSI
❖ 3、如果需要从导管处取血,初段血或导管内的补液是否 需要弃去?为什么? ——不能弃去,以便于判断污染菌、定植菌或病原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出现暗红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的标本采集时机:
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的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
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婴幼儿患者,需要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

所谓“双瓶双侧”,是指从一个部位采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另一套培养瓶。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个血培养[2]
研究表明[3],只做1套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仅为65%,两套血培养为80%,三套血培养为96%。

单瓶或单套血培养不仅检出率不高,而且难以区分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很难做出临床解释,应该坚决予以废除。

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后的2至5天内,血液中的细菌不会立即清除。

一般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可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疗效,无需复查血培养或者连续监测血培养。

但有两个例外:一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对于其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是否被清除,连续血培养可被用于评
估和指导治疗;二是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对其阳性血培养的48至96小时追踪可以很好地预测复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症[5]。

1.1.4 血培养的采血量:
要求: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20~30ml, 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l。

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应少于患儿总血容量的1%,每瓶不少于2ml。

对于采用成品血培养瓶的实验室,必须按照血培养瓶生产厂家的建议,采集足够的血液标本。

说明:血培养采血量是影响病原菌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可变因素[3,4,6,7]。

一般情况下,成人菌血症患者外周血中细菌浓度为1~10CFU/ml,成人血培养采血量在2~30ml之间时,病原菌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正比例增长[3,4,7]。

儿童患者同样有数据表明检出率与血培养的采血量成正相关[8],但由于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一般约为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浓度的10倍,血培养标本量无需等同于成人。

但是,儿童也可能发生低水平的菌血症,血培养采血量要根据患儿的血容量和年龄确定。

1.1.5 血液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的分配
要求: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的组合。

当采血量不够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剩余标本再接种入厌氧瓶。

说明:采用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的血培养组合与采用2个需氧瓶的组合相比,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9]。

真菌和严格的需氧菌(如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几乎全部只能从需氧瓶中分离到。

1.2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1.2.1 皮肤消毒与防止血培养污染
要求:使用碘伏、碘酊、次氯酸或洗必泰作为血培养的皮肤消毒剂,碘酊的作用时间不能少于30秒,碘伏的作用时间则需要1.5~2分钟。

说明:碘酊与洗必泰的效果大体相当。

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但是没有过敏反应,因此在静脉穿刺完成后不必擦去,但不能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皮肤的消毒。

对年龄小于2个月的新生儿,需使用70%的异丙基乙醇进行皮肤消毒。

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1.2.2 标本采集部位
要求: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双瓶双侧”采血培养。

必要时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说明:不建议采集动脉血,其诊断价值不高,且增加了抽血污染的机会。

尽量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培养,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10,11,12]。

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参见3.4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2.3 减少血培养污染的注意事项
要求: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0%异丙醇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严格按照1.2.1所述皮肤消毒方法操作,并等待足够消毒时间。

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待穿刺部位,除非带有无菌手套。

不推荐采血后更换注射器针头接种血培养瓶,采用真空采血装置能降低污染率。

说明:无论采用何种采血方法,血培养可接受的污染率通常是≤3%[13]。

研究表明,经过专门培训的熟练抽血者采集血培养的污染率为3%,而未经培训的住院医生和护士污染率则达11%。

因此对临床护士就血培养标本采集进行专门的、严格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3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要求: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

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需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说明:血培养瓶在接种前、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否则会导致某些病原微生物死亡。

接种后的培养瓶最好立即送到实验室,最迟不能超过2小时。

自动化连续监测系统虽有允许延迟上机监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还是应该尽量减少延迟上机时间,否则可能导致检测时间延长甚至假阴性结果。

1.4 血培养标本的拒收标准、
遇到下列血培养标本应拒收并且要求重新采集标本:
1.血培养瓶上贴的标签错误或未贴标签。

2.血培养瓶渗漏、破裂或明显污染。

3.血液凝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