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 101,2009
第25卷
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
Vol 125(总217期)
To t a l No 1217
收稿日期:2008—12—14
作者简介曹锦飞(6—),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杨双燕(—),女,江西上饶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
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探讨
曹锦飞 杨双燕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本文从运动队的组织形式、运动训练过程的模式、运动队的管理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训练管理模式的特色。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运动队的组建及管理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运动训练;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 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1—0095—03
国家“体教结合”战略的出台,为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普通高校的竞技体育有了长足
的进步,推动了高校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而高职院校由于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课余训练,如果全部按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模式来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不通的。目前,我院已组建了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运动队,近几年来,田径运动队曾获得江苏省大运会乙组团体第三、南京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和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和女子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足球队获得乙组第三,篮球队获得乙组第一,健美操队获得省全民健身操第七名等好名次,为学院争得了很多的荣誉,同时也为运动队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高职院训练管理模式的特色。本文旨在总结经验,为高职院校运动队的组建及管理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运动队的组织形式
(一)运动员的选拔工作。运动队的组建工作是整个课余训练的前提和关键点,而一个运动员选材的好坏是训练管理工作的重点,学院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选拔运动员:一是查看新生入学时的档案:在新生还未入学之前,体育部教练和各系部取得联系,看新生档案上是否有注明是体育特长生的,然后把体育特长生统一登记归类,开学后动员其参加院运动训练队,作为院队的试训队员。二是对新
生的选拔: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二周,全院举行一周的身体素质测试,如选拔田径运动员的测试项目为:男生:1000米,50米。女生:800米,50米。挑选出一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作为院训练的试训队员,同时,也为每年的冬季长跑选拔运动员,一般选3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试训队员。三是从秋季运动会中选拔:学校在每年的10月底召开秋季运动会,这时是选拔院队运动员的最佳时机,比赛结束后,教练组把运动会的成绩统计整理,对于每个项目前六名的运动员进行登记,作为试训队员。四是从各社团比赛和各运动项目俱乐部中选拔:学校有很多体育社团和各运动专项俱乐部,每年十一月份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比赛,如:新生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能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体育苗子作为院队的试训队员。五是体育部各个训练队贴出海报召集具有喜欢体育运动的、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作为训练队的试训队员。
(二)训练方式。院运动队分为重点运动队和非重点运动队两种。非重点运动队一般在本年或本学期有比赛任务时才会组织运动员训练,但每周会参加2-3次各俱乐部或社团的活动。而院重点运动队则要保证全年不间断的训练,如:我院的田径队,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就开始训练,并保证每周4-5次的训练时间。课余运动训练时间为下午第7.8节课,平时一周集中训练5次,赛前一个月要进行
5
:194:1974:9
每天都集中的训练。为了避免训练时间同体育选课的冲突,体育部规定,院队运动员可以不参加平时的体育课,但给学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训练水平,保证了训练质量。
二、运动训练过程的模式
(一)运动队的初建期:在这个期间,主要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成绩、发展潜力等,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解和测试,以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现状,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确定训练指标和要达到的目标。如:训练管理目标化:由于高职院校的运动员和其他高校运动员的生源不一样,我们的运动员起点低、基础差,绝大多数没有训练经历和比赛经验,在目标的制定上要适合运动员的特点,如果目标制定的太高,容易让运动员有畏难情绪,但如果目标太低,又容易导致运动员给自己的定位不准,因此,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动态的目标管理模式,如果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调整训练的目标,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朝着切实可行、正确的方向进行,促使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达到最佳化。
(二)制定训练计划:在每年开学初,教练组都要上交本学年和本学期的训练计划,一般包括:开学初期-期中-年终训练计划三部分。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对运动员现状诊断所掌握的信息,以及高校竞赛的任务和我院场地器材情况、课程开设情况来制定的。
(三)确定训练指标: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确定身体、技术、战术训练的各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努力完成,才可能实现训练的最终目标。如:每年南京市要举行高校长跑比赛,田径队负责长跑比赛的教练员就要把每个运动员专项各阶段的训练成绩以及专项运动成绩等指标确定下来。
(四)实施计划: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训练计划的完成,指标的达到,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计划的实施去落实。教练员每天要把训练完成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每周要对训练的情况加以分析,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运动员。每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做个总结,然后对下月的计划会做相应的调整。
(五)检查评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性测试,以评定实施计划的训练实际效果,如:院足球队的队员在比赛前一个月左右,会组织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足球队比赛,找出训练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及时的解决,以逐步向训练目标靠近,最终实现训练目标。
三、运动队的管理
(一)运动员的管理
11制定严明的制度,促进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体育部制定了《运动员训练管理规章制度》、《运动员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运动员的出勤情况由各训练队的教练员负责登记与体育教研室主任监督来共同完成。制度规定运动员每周要保证三次的训练,不能无故旷、缺训练课,如遇系部或班级有事,则要持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签字请假条,否则,视为无故旷训,停发训练费。同时,为了提高运动员们训练的积极性,采取了每月按时发放训练费、帮助学生解决洗澡等问题。每次参加完比赛后,学院对比赛获取名次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如:在学生评优方面,优秀运动员有相应的加分。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学生运动员。在学生毕业时,优先推荐院队的运动员就业。实践证明,制定的《运动员竞赛奖励办法》对运动员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1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比一般同学要承受更多的身心压力。因此,教练员们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就经常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挫折。给他们介绍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成功前经历过的各种坎坷和挫折,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失败其实也是人生的一个必修课。又如篮球队在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学会合作,学会相互接受、相互包容,打造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
31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高职院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技能性的工作,他们的实习课程比较多,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学生运动员参加课余训练后,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冲击。为了使训练和学习两不误,体育部常年狠抓学生的学习风气,并经常和任课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有学习方面的困难,体育部都积极和系部老师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多年来,我们坚持文化、训练、思想品德一起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念,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以下是我院学生运动员近五年来在校获得的荣誉。从年,有人荣获国家励志奖。有人次获得国
6
02-0721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