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规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作措施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措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具有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为了达到高效、有效地展开实验教学工作的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措施。
本文将从师资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和质量评价五个方面,提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作措施。
一、师资建设方面:1.加强教师培训:应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教学方法和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
2.营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对实验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实验教学内容建设方面:1.完善实验教学大纲:结合专业发展和需求,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大纲,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保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衔接。
2.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项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全面提高。
三、实验教学管理方面:1.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验教学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
2.加强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实验室设施的维修和设备的更新,保证实验教学环境的安全性。
四、实验教学环境建设方面:1.优化实验室设施:增加实验室的投入,改善实验室设备和设施,提高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提升教学效果。
2.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明确实验室使用规则,建立实验室预约制度,保障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质量评价方面:1.制定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并制定评价方法,对实验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
2.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以上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的一些措施。
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水产养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水产养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规范有序地做好教学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教学实验室开放的原则和意义1.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本科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实行实验室开放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3.实验室开放工作应贯彻“面向全校、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条件和形式1.本规定所指的实验室开放,是指学校正式建制的各类教学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对本校本科学生的开放。
实验室开放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时间的业余性:开放对学生应是业余的、课外的。
把课内的实验内容移到业余时间去作,不列入实验室开放范围。
(2)内容的课外性:开放实验项目的内容必须属教学计划外,是对教学计划内必做实验的延续和提高,或是对全校学生的科普知识训练和能力培养。
2.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分为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1)设计性实验: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联系相应的指导教师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实验活动。
(2)综合性实验:实验室拟定开放实验项目,此类开放项目包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具有一定科普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和针对本学院或本专业学生开设的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项目经学校审核后网上发布供学生选择。
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研究性实验:主要是面向本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作措施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措施
1.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确保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并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3.制定具体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4.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展示科学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并提供满足教学需求的资源。
5.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6.加强与相关学科和行业的合作,开展实验教学的实践应用和创新研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7.开设示范性实验课程和实验教学研讨班,提供优质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促进实验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8.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和监督,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9.开展实验教学的宣传和推广,增强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度,提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影响力和声誉。
10.定期组织实验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分享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推动实验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规章制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规章制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师生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示范中心是为提供优质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建立的专门实验基地。
第三条示范中心从事教学活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有关规定以及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示范中心设立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环境建设的决策,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示范中心的教学管理委员会由示范中心主任和相关教学人员组成,主任由学校指定。
第六条示范中心设立教学督导团队,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条示范中心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规范,确保教学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二章师资第八条示范中心配备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师,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九条示范中心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第十条示范中心建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励,并对教学不合格的教师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十一条示范中心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十二条示范中心应合理配置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所需的各项条件。
第十三条示范中心应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并建立设备管理台账。
第十四条示范中心建立实验室借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的使用和借用程序。
第十五条示范中心应做好实验安全工作,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督和事故预防。
第四章学生管理第十六条示范中心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注册、考勤和成绩管理。
第十七条示范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并提供学术帮助和指导。
第十八条示范中心开展学生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十九条示范中心建立学生奖励制度,对学术成果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并提供奖学金等资助。
第五章其他第二十条示范中心的规章制度由教学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备案。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实验教学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严格管理。
第三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工作。
第四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应坚持科学管理,注重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第五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应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实验教学中心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中心办公室一名主任助理。
主任和副主任由学校领导任命。
第七条实验教学中心设有教学管理、实验技术、实验设备、安全管理等部门,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专职人员,中心办公室设有综合管理、后勤管理、宣传工作等职能。
第八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中心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工作,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负责中心日常行政工作。
第九条实验教学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由教学中心主任、教学管理部门主任、各学科实验教师代表等组成,学术委员会是教学科研决策机构。
第三章部门职责第十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实验课程的安排和管理,学生实验教学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第十一条实验技术部门负责学校实验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十二条实验设备部门负责实验设备的采购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设施的管理,实验设备的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十三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学校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工作。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四条实验教学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实验技术管理制度、实验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五条实验教学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绩效考核、培训发展等,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共享,提高实验室综合能力和整体效益,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特制定管理办法。
第二章建设目标第二条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校内分期分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三条加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建设高水平、基于网络平台的,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各具特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
第四条通过示范中心建设,推进我校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与整合,推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推进实验室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第三章建设内容第五条以实验中心立项建设的方式,依据建设、评估验收标准进行建设。
第六条通过建设,在同类高校、同类学科中争创一流,形成特色,并在以下几方面达到要求:(一)在观念上,具有先进的、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导向,形成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中,落实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二)在机制上,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整合的实验室良性运行机制。
依据学校和学科特点,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理顺教学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管理,形成服务多学科、多课程的实验室运行机制,推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
(三)在教学上,构建结构优化、各具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学科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
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且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各类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
实验课程符合学科特点并具有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
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广泛。
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确保实验设备的安全与完好,特制定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实验教学中心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2. 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各实验室,实验室设实验室主任一名,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验教学管理1. 实验教学中心应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
2. 实验教学中心应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制定实验教学方案,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等。
3. 实验教学中心应根据实验教学方案,准备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药品等,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4. 实验教学中心应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
5. 实验教学中心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
6. 实验教学中心应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实验设备的安全与完好。
7. 实验教学中心应定期组织实验教学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验室管理1.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购置日期、使用情况等。
2.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材料、实验药品档案,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购置日期、使用情况等。
3.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实验设备的安全与完好。
4.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设备报废制度,对报废的实验设备进行登记和处理。
5.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材料、实验药品采购制度,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6.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设备使用制度,对实验设备的使用进行登记和管理。
7.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借用制度,对借用实验设备进行登记和管理。
五、实验安全管理1. 实验教学中心应建立健全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安全应急预案等。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是为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一种重要科研机构。
其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对于保障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领导体制建设、科研团队构建、资源配置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谈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管理模式。
首先,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领导体制建设是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
该中心应当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由一位专门负责的主任或院长来领导中心的日常运营和决策,并配备具备较强科研背景和管理经验的副主任或副院长共同协助管理工作。
此外,还需要建立科研创新委员会或专家顾问团队,负责评估和指导科研任务的开展,确保科研方向的准确性和科研工作的高质量。
同时,还应建立与其他相关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关系,取得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其次,科研团队构建是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和取得优异成果的关键。
在人员选择上,要注意择优录用具有博士学位和丰富科研经验的优秀研究人员,特别是那些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此外,还应着力培养年轻的科研骨干,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丰富的科研资源,激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科研工作。
第三,资源配置是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验室所需的科研设备和仪器是开展高质量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因此,应注重投入资源,争取获得最新最先进的科研设备。
同时,还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产业界的合作,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发条件。
此外,还需合理组织和分配科研项目,并建立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成果转化是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科研成果应积极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和经济效益。
为此,应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推广的渠道和平台。
同时,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收益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其科研创新的热情和潜力。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3aa5d87cd184254a353501.png)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Practice and ponder of construction for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Chen Zhaoxia, Wang Tia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 ChinaAbstract: The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regarding the impetus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e deepened experiment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romotion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conformity and sharing, strengthens the students expert ability,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ake th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lant production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e explo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establishment interdisciplines special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pattern, forms for the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service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s, the promotion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proposed that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construction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measure.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management system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促进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要加强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培训、交流和合作,增强示范辐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
建设过程中应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不断推进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政策,积极组织和支持本地区、本部门高等学校与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体系的示范辐射作用。
具体名单物理类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类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生物类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物理类清华大学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山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类武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东北大学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力学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同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医学类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教学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类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东南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中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吉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云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武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长春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力学类清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天津大学力学工程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河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类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东南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桂林工学院基础地质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与疫病防制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青岛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山东大学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嘉兴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实验中心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贵州财经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传媒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四川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重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青海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教学实验中心复旦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海南大学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大连海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中心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藏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机电液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建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重庆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类桂林工学院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石家庄经济学院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类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遵义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安徽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广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兰州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类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辽宁大学法学教学综合实训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传媒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艺术类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乐队教学实训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工程实训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

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一、引言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
二、中心组织结构为了有效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实验教学中心设有主任和各级实验室负责人,主任负责中心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各个实验室的具体工作。
此外,中心还应设立一个专门的教学委员会,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决策和监督实验教学的进行。
三、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设备是实验教学中心的重要资源,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首先,学校应购置符合实验教学需要的设备,并制定设备购置审批流程。
其次,学校应建立设备借用制度,确保设备的合理利用,并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最后,学校还应建立设备报废和更新制度,定期检查设备的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更新。
四、实验教学场地管理实验教学场地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学校应建立一个科学管理的制度来确保实验场地的正常运行。
首先,学校应制定实验场地的使用规则和预约制度,确保每个实验课程都能得到相应的场地支持。
其次,学校还应建立实验场地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和教师在实验中的安全。
最后,学校应定期对实验场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场地设施的完好性。
五、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学校应建立实验教学评估制度,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意见。
同时,学校应建立实验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和保存实验教学的相关资料。
最后,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创新,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六、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师资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首先,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水产养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工作条例【模板】

水产养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工作条例一、总则第一条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例之一。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提高办学效益 ,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隶属于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教学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校、院 ( 系 ) 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三条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作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优先保证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实验和技术研究工作,把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为工作重点: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生产试验与学术研究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实验室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的原则;坚持勤俭办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
要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第五条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重视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参加实验室工作,制定配套政策与措施,努力建立一支技术熟练、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热心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队伍。
二、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资队伍第六条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力量。
要高度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
第七条实验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各类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要各司其职,钻研业务,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第八条实验室主任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教学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强。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

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背景与目标: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是国家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设立的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建设目标包括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推进产学研结合及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
管理架构与组织形式: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实行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管理架构。
学校负责宏观指导和监督,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中心负责人由学校任命,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教学与科研管理: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承担着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心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中心还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教师。
中心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中心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经费与设备管理: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经费来源包括学校投入、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等。
中心实行预算管理,确保经费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中心的实验设备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
质量监控与评估: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对中心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中心改进工作和争取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
中心还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确保示范中心的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持续改进与发展:根据质量监控与评估结果,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中心鼓励成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提升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中心还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自身发展。
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全管理细则

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全管理细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保证,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心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基地,为了确保中心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须加强中心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实验室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条中心是实验室的管理部门,负责技术安全制度的制定,同时负责中心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第三条中心主任、副主任作为技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中心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落实。
第四条中心成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小组,每周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一次,对实验教学课进行抽查,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实验室,及时通报,需要整改督促立即整改,并对问题整改进行复查。
再不合格者,中心将按相应管理规定处理。
第五条实验室出现事故,当事人为第一责任人、实验室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实验室主任为第三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的主任助理为第四责任人、实验中心主任为第五责任人。
第六条中心每年新学期开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消防安全演练,要求新生和全体教师必须参加,并且必须达到每个人都会使用灭火器和防火毯等消防设施。
第二章人员安全责任管理第七条学生安全责任1.提高自我防范、保护能力,增强防火、防盗、防骗、防毒、防意外伤害意识。
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操作规定和安全制度及条例。
3.禁止在实验室打架斗殴、聚众起哄等干扰他人正常实验的违法违纪行为。
4.未经过老师批准,不准把实验室有腐蚀性或有毒药品带出危害他人,私自带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5.学生必须接受中心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环保与习惯教育课,并通过考核才能进入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中心)管理规定

教学实验室(中心)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教学实验室(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保障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教学实验室(中心)的设置与建设第二条教学实验室(中心)设置要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验室(中心)体系的结构要求,要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新要求、新标准,从满足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
第三条教学实验室(中心)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饱满的实验教学任务。
(二)具有符合开展实验教学要求的房屋、设施及环境。
(三)具有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所需的必要仪器设备。
(四)具有完成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五)具有科学的实验教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文件。
第四条教学实验室(中心)的设置、合并、调整与撤销必须由院(系)教授委员会进行论证和通过,填写《教学实验室(中心)新建、调整、撤销备案表》,由院(系)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报实验室管理处备案。
第五条教学实验室(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要依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
要坚持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第六条院(系)在教学实验室(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验收等程序进行管理,确保教学实验室(中心)建成后能够及时和高质量地开展相关实验。
实验室(中心)的建设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筹资的办法,鼓励院(系)通过校际联合、与国内外的有关企业、单位共同筹建实验室(中心)。
第三章管理部门及职责第七条教学实验室(中心)工作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管理为主的体制。
第八条实验室管理处是学校教学实验室(中心)建设的职能机构,教务处是实验教学运行管理的职能机构,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是实验教学运行管理的考核机构。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规定.doc

3、
使用5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须经培训后方可使用;5万元以下仪器设备首次使用须在专任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4、
学生使用大型仪器须指导教师签字;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根据预约时间先后进行排队。
大型仪器配备的计算机,只能用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得用于其它活动,一经发现,停止其使用大型仪器的资格。
5、
使用者经同意可使用仪器,使用前一律先进行登记,使用后记载使用时间。
6、
使用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违反操作规程、未经许可动
用仪器,造成仪器损坏照价赔偿,造成事故由使用者负责,造成人身伤害一律自行负责。
7、
凡使用有毒、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及放射性物质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并告知管理人员;使用后清除到专门的指定地点。
8、
实验完毕,认真清除废物、废液,打扫卫生;关好水、电、气
,
防止事故发生。
9、
节约实验药品,节约用水、用电;注意实验安全。
本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物品未经许可不准带出实验室。
10、
本实验室开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6:00。
节、假日不开放。
如节、假日特别急需,经实验室主任、学院分管实验室院长同意,方可使用。
11、
除本科实验教学外,其它人员使用药品照价收费;部分仪器实行有偿服务。
有偿服务按有偿服务指南执行。
节、假日按双倍收取服务费。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作措施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措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为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设立的。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一系列的工作措施。
首先,要加强配备和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这包括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实验室仪器和材料等,并进行定期的设备更新和维护。
对于实验室的环境要求,要保持干净整洁,并按照安全规定进行管理和维护。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同时,要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监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因此,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此外,要加强与相关学科教师的合作。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仅要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实验教学,还要为其他学科提供实验教学的支持和服务。
因此,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教学体验。
最后,要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验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科研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作措施包括加强配备和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相关学科教师的合作以及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AA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

AA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基地,具有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和提供实验教学示范的作用。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章建设目标第三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1.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2.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3.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4.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5.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6.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章建设内容第四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内容:1.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先进。
注重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
2.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先进。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式、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机构先进。
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政策、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学术水平高,教学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的实验教学队伍。
4.仪器设备配置和安全环境条件先进。
实验室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设计人性化,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规定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加强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12月3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规范和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是教育部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建设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平台。
第三条示范中心主要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紧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探索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以高水平实验教学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第四条示范中心实行“教学为主、开放共享、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引领,科教一体,产教融合。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教育部是示范中心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制定示范中心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编制发展规划,发布立项指南。
(二)制定示范中心管理办法,指导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三)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开展示范中心遴选、立项建设,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检查结果,提出调整或撤销名单。
(四)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组建示范中心协作组织,推动示范中心开展国内外交流。
第六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本区域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政策和规划。
(二)做好本区域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立项建设、评估和检查工作。
(三)指导本区域示范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组织、监管区域内示范中心的对外交流合作。
第七条高等学校是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主体,其主要职责是:(一)将示范中心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在重点改革推进,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自主选题研究等年度计划中对示范中心给予重点支持;提供人力资源、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
(二)组织示范中心的申报、论证,定期做好自评自查工作。
(三)审议并确定示范中心名称、发展规划和目标、组织结构等重大事项的调整,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教育部备案。
(四)制定示范中心运行管理的实施细则,负责日常监督管理,组织示范中心年度考核。
(五)聘任示范中心主任,组建教学队伍和管理团队。
第三章立项与遴选第八条教育部根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示范中心建设整体布局,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不定期发布立项指南,组织开展示范中心的立项建设。
第九条示范中心立项申请的基本条件:(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验教学体系完备,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特色鲜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成效显着,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有承担国家和地方教学改革的能力;具备开放共享的条件,能够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二)拥有一支由高水平教授负责,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校内外师资顺畅流动,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年龄、职称、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
(三)具有充足实验教学条件,人员与场所相对集中;具备优良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近4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四)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五)示范中心申请立项时,应已经使用申报名称运行4年以上,同时获得省级示范中心称号2年以上,符合教育部立项指南发布的建设要求和申请条件等。
第十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示范中心立项指南,符合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高等学校按规定格式填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申请书》。
高等学校应确保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并签署配套经费及条件保障等意见,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教育部。
第十一条教育部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根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申请书》等材料对申报单位进行遴选,择优立项,向高等学校批复遴选结果,并抄送其主管部门。
第四章运行与管理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重视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成立由校级领导牵头,教务、人事、财务、学科、实验室等管理部门参加的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条件保障、日常监督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协调解决示范中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三条示范中心实行高等学校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示范中心主任负责示范中心的全面工作。
示范中心主任由高等学校公开招聘和聘任,报主管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备案。
示范中心主任是高等学校聘任的全职教学科研人员,应为本领域高水平教授,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十四条示范中心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其职责是审议示范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实验教学体系、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重大对外开放交流活动、年度报告等。
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委员由高等学校聘任。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一般应由非示范中心所在高等学校人员担任。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由5-7位校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其中示范中心所在高等学校人员不超过1/3。
鼓励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
1位专家至多同时担任3个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委员每届任期5年,一般连任不超过2届,原则上连续2次不出席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应予以更换。
第十五条示范中心人员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
固定人员应是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包括教学、技术和管理人员。
流动人员包括校内兼职人员、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
示范中心要保持适当的规模,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等学校、相关行业企业等人才。
第十六条示范中心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教学计划;注重利用先进教学理念、前沿技术等推动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不断有计划更新实验项目和内容,注重将科学前沿成果和行业产业先进技术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优势,确保综合性实验项目和创新创业类实验项目的适当比例;合理调节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比例。
第十七条示范中心应注重教学研究,组织团队系统开展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估等研究;独立或联合国内外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承担国家、区域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开展跨学科实验教学项目研究;开展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更新改造,开展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
第十八条示范中心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仪器设备的功能完好、使用充分、及时更新;强化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实验教学人员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加强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在示范中心期间完成的教材、着作、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学术性成果均应标注示范中心名称。
第十九条示范中心应充分开放运行,在满足本单位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所有的教学资源均应面向社会开放运行;应设立公众开放日,面向社会开展科学知识传播和服务。
第二十条示范中心应积极推进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统一的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管理平台,持续提高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校企、校所、校校合作开发网络化、虚拟化教学资源。
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学校信息化工作统筹管理,保证安全运行。
第二十一条示范中心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校际访问学者和对外培训制度,设立开放课题,积极承担国内高等学校(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实验室人才培训和培养任务;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和资源建设;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竞赛、成果展示与培训活动,与国内外各类实验室机构和团队开展稳定的实质性合作。
第五章考核与调整第二十二条示范中心必须编制年度报告,内容应包括示范中心基本数据、示范辐射和改革建设的主要工作与成效等,并在示范中心网站公布。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以年度报告为基础,每年组织对示范中心的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报告一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示范中心进行定期评估,定期评估周期为5年。
定期评估结果分为合格、整改、不合格三类,对评估结果为整改的示范中心要求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教育部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评估结果,对示范中心进行动态调整。
对评估结果为不合格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示范中心不再列入示范中心序列。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示范中心统一命名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英文名称为NationalDemonstrationCenterforExperimental(XXX)Education(××University)。
如: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大学),NationalDemonstrationCenterforExperimentalChemistryEducation (PekingUniversity).第二十七条在示范中心运行管理中,凡是属于国家涉密范围的相关情形和内容,均应按照相关保密法规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