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理论与现实关怀:《政治学原理》教学三步曲探析

合集下载

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

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

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摘要:《政治学原理》课程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对课程的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依据教学创新的实践与对学生的评价的调查,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采用多元互动课堂、引导式讨论、多层次案例库、经典原著导读和设立本科生导师等方式,并按照教学资源将其合理组合运用。

关键词:本科教学;政治学原理;教学改进方法《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类和行政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培育政治学兴趣、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的目的与重要功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要求的知识传导和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感知间的差异往往让这些目的难以达到,甚至产生使学生远离政治学的负面影响。

一、《政治学原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会涉及到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因该课程大都开设在大一学年,这些概念和理论相对于大一的本科生来讲,显得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例如,主权、政治、国家、权力等概念均是对人类政治社会中某些共同特征的归纳,在现实中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的对应物,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就容易感到空洞,兴趣寥寥[1]。

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民主理论、国家理论等所要解决的问题距离学生所亲身感知的现实又过于遥远,这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二)政治学经典原著在阅读上的困难阅读经典是学科入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如果适当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将会让学生更快走入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但政治学中的经典原著大都苦涩难懂,例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是《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都不是大一学生能够轻松读懂的著作,让学生阅读原著经典,可能不会有助于对课程的学习,反而使学生远离该学科。

(三)进行讨论式授课上的困难如果在授课中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引入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采用讨论课的一个前提是学生已对所讨论的问题和所涉及的知识有所掌握,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学生一方面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讨论失去控制。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教学目标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政治学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基础。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论;- 掌握政治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其研究范畴、内容和重点;- 培养政治分析和政治判断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具体内容和学时安排如下:模块一:政治学基础知识(8学时)1. 政治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作家模块二: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12学时)1. 国家与政权的基本概念2. 各类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3. 政府组织与行政管理的原理和实践模块三:政治行为与选举制度(10学时)1. 政治行为与政治社会化2.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化3. 选举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模块四:政治经济学与公共管理(12学时)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及其理论分析2. 公共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3.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模块五: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10学时)1.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2. 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秩序3.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模块六:政治伦理与公民道德(8学时)1. 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公民道德与社会责任3. 政治伦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等。

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包括考试、小组项目、学术论文等。

旨在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参考教材与资源1. 参考教材- 《政治学导论》作者:约瑟夫·洛普兹- 《政治框架与政策分析》作者:当·德·加斯佩里- 《政治经济学》作者:罗伯特·O·基恩- 《国际政治学》作者:保罗·R·沃特金斯- 《政治伦理学》作者:迈克尔·J·桑德尔斯2. 学习资源- 相关学术期刊、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的论文和报告- 政治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以上为《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政治学的定义和范围,包括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如国家、政府、权力、民主等,并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3. 理解政治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进行政治现象的解读。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评估政治问题。

三、课程内容1. 政治学的定义和范围- 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国家与政府- 政治权力与权威-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民主与专制3. 政治学的核心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 政治权力的现实主义解释- 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自由主义与民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理解4.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 通过讲授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的基本认识。

-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2.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政治问题的理解和观点。

-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具体的政治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

4. 作业和论文-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六、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作业和论文- 作业和论文的内容和质量- 学生对政治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考试- 考察学生对政治学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考察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七、参考书目1. Heywood, Andrew. Politics. Palgrave Macmillan, 2017.2. Easton, 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3. Dahl, Robert A.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八、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框架,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政治学原理》上课提纲

《政治学原理》上课提纲

《政治学原理》上课提纲一对课程的几点说明《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上要求给学生以理论指导,要引导学生把政治学原理的学习同政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通过系统的、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地把握政治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我国以及国外的某些政治问题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议政、参政和执政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教材:《政治学原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专科段非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补修课程。

该课程选用《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燕继荣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为主教材。

二、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进行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

时间120分钟。

二各章节重点内容导论:对政治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了解政治学以及进行政治研究的意义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二、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三、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四、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五、关于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了解: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学的定位;理解:中国传统政治观、西方诸种政治观、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研究的途径、政治研究的方法;掌握:政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一节政治及政治观一、政治的含义(一)一般的解释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1)中国的例子: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则天下当治。

(2)西方的例子: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国家开放大学《 政治学原理 》课程常见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 政治学原理 》课程常见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课程常见问题“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是什么?答案:(1)从研究对象上讲,个人被视为是真正实在、真正应当关心的对象;(2)在价值观念上,相对主义盛行;(3)在研究方法上,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成为主要方法;(4)在研究内容上,人们对以前的政治理论如社会契约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等问题进行普遍反思。

“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的理论贡献是什么?答案:进入20世纪,当代西方政治学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1)政治理论方向,在17、18、19世纪西方政治理论延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案,如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等。

这些理论和方案,力图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社会政治现象做出新的解释,从而引起了政治理论研究方法和体系的多样性;(2)当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它要求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如投票行为、集体决策行为等)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政治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强调科学的定量分析;坚持以经验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原则,主张对政治生活进行价值中立的客观描述和经验研究。

从6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政治学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出现了与政治理论研究汇合的趋向,并主张放弃价值中立,回归现实政治,进行政策分析等等。

一一般来说国家元首的职权有哪些?答案:(1)公布法律;(2)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3)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4)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

(5)有些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三三次民主化浪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答案:(1)在政治背景方面:第一次,取代绝对君主制和贵族制统治第二次,取代法西斯统治、殖民地统治或个人军事独裁统治第三次,取代一党制、军人政体或个人专制统治(2)在内因外因关系方面第一次,西方文化和专制实践的自然演化第二次,通过外部压力和非殖民化实现第三次,内部民主条件发育成熟的自然结果,证明民主价值超越文化界限,得到世界认同(3)在民主化方式方面第一次,暴力革命第二次,军事战争第三次,妥协、选举:非暴力的和平转变两两党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1)在政治体系中,尽管也有着一些小党存在,但是,只有两个主要的政党真正拥有选举和立法的有效实力,具有赢得政府权力的现实可能性;(2)以选举为基础,两党中赢得选举的政党(多数党)一般可以单独执政,而另一个在选举中失败的政党(少数党)则成为反对党;(3)政府权力在两党之间轮流交替,二者都可以通过选举上台,一方执政,另一方就成为在野政府。

“政治学原理”多元互动教学探析

“政治学原理”多元互动教学探析

“政治学原理”多元互动教学探析作者:高富锋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05期摘要:《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针对这一课程的特性,以及大一新生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尝试引入多元互动教学,可以较好地引领大一新生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适应,为《政治学原理》课程搭建教学资源库,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转变考核方式,突破课堂限制,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课下、线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政治学原理多元互动教学《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也是其他专业课的先修课。

鉴于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政治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形成独立的政治思考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升其专业素养奠定牢固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政治学原理》这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尝试引入多元互动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都是有益的探索。

一、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现阶段关于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如下。

1.教学活动是多元的交往沟通和动态的交互影响过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多元的交往沟通和动态的交互影响过程。

如施斌(2004)提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在开放教育环境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多元的交往沟通和动态的交互影响过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员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

张荆红(2007)认为,这一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的多元交往沟通和动态交互影响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的三部曲

高中政治教学的三部曲

高中政治教学的三部曲作者:常江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年第08期[摘要] 高中政治教师要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学”这三个方面来优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明晰学习政治知识的意义,了解各种政治知识背后的理论,懂得如何才能学好政治知识。

[关键词] 高中政治;政治教学;学习水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学”这三个角度来学习政治,就能够让学生学好政治知识。

一、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学政治作为公民,学生必须了解国家、政府的治理行为,然后起到帮助政府、监督政治、优化国家治理的作用。

学生只有学会理解政治理论,了解如何贯彻政治理想,才能够优化自己的生活。

以引导学生学习“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课为例: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看到我国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建设楼房,到处是塔吊林立,到处是货轮密布。

视频中的画面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如何理解以上现象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中了解,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果学生要探讨如何治理的问题,就要用政治概念来探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活的关联,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

教师要通过翔实的案例,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政治事件。

学生必须学好政治知识,帮助国家和政府做好治理工作,运用政治知识优化自己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了解政治理论是什么学生在学习政治时,经常出现混淆政治概念的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政治概念,便不能明白自己正在探讨什么问题。

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自己正在探讨的问题所对应的政治概念。

如课本上强调“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自信……”什么是文化自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概念。

教师的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了解了这个政治概念,才能够去探讨与其有关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之处,比如我国的中医文化等;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我国当前的桥梁修建技术为世界顶尖水平。

《政治学原理》课程功能

《政治学原理》课程功能

《政治学原理》课程功能
《政治学原理》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以下功能:
1.认识、把握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思想基础: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理
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掌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各方面知识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政治
学原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政治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政治思
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政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4.理解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通过对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的介绍和分
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运作方式,理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作机制,以及政治决策的过程和影响。

5.了解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这门课程还涵盖了国际政治和经济方面
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际政治和经济因素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总之,《政治学原理》课程是学习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学原理教学法探析

政治学原理教学法探析

Vol.9No.122012年12月第9卷第1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ec.2012除了合理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法也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在以往政治学原理的教学研究中,许多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教学法。

下面先对这些教学法进行梳理、评析,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自己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法的思考。

一、政治学原理教学法研究综述近年来,相对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学界大致提出了七种新的政治学原理教学法。

一是“读写议”教学法。

“读写议”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读书、写作、讨论相结合一种教学方法。

胡国利、王秀芬认为这种教学法可以改变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拓展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1]二是生态教学法。

郭淑清、范丽娟认为教学要注意课堂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平衡,也就是说,要使学生的学习与政治社会动态相连,达至教与学、学与用之和谐。

[2]三是多元互动教学法。

张荆红认为教师、学生、课件等多元教学要素互动,可以更好地挖掘有限的教学资源,引起教与学的共振,实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愿景。

[3]高丽、张凤艳、李见恩认为通过联系学生自身、社会现实、国家大事、国际政治等进行教学,能使政治学原理的教学更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4]四是研究式教学法。

贺先志认为选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式、模拟式、实践教学式、问题诊断式等研究式教学方法,可促进教学相长,建成精品课堂,保障学生成才。

[5]五是PBL 教学方法。

邹卫中认为PBL 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 ,PBL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讨论式授课,相较传统教学法,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以案例教学法推进政治学原理教学

以案例教学法推进政治学原理教学

以案例教学法推进政治学原理教学作者:郑旭涛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3期摘要:政治学原理与现实关系密切。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政治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中使用案例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本概念;学习兴趣;教学效果1 政治学原理课程简介政治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

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这个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和入门课程。

政治学原理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基础课或选修课之一。

许多高校都开设政治学原理或政治学导论等课程。

政治学原理涉及政治、国家、政治权力、政体、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单一制、国家机构、政党、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民族、国际政治等诸多的基本概念。

政治学原理中有一些概念(如正当性、国家的本质)比较抽象。

有一些基本概念则与现实关系密切。

政治学原理涉及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发展等领域。

政治学原理这门课程的知识点非常繁多,与许多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密切相关。

政治学原理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

任课教师如果单纯按照教材内容教学,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让学生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

2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现状近几年来,许多高校教师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升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也不例外。

例如,国内一些学者主张在政治学原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不少学者都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将政治学原理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

总体而言,学界普遍认为政治学原理的课程教学应该紧密地结合现实。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可以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政治学原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笔者从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中筛选出大量的与本课程相关的事例,并撰写成适合学生阅读的案例材料。

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三部曲

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三部曲

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三部曲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三部曲问题、理论与现实关怀:《政治学原理》教学三步曲探析文章认为讲好《政治学原理》这门课,既要注重教学方法,也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安排。

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实践经验,建构了问题、理论和现实关怀三步曲教学模式,即教学从问题开始;理论的讲述是在做减法——消除学生的疑惑;一、政治教学价值观是推进“三步曲”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前提二、“三步曲”教学模式的框架设计(一)教学从“问题”开始英国著名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科学从问题开始”,他认为问题是“背景知识中固有的预期与其所提出的观察或某种假说等新发现之间的冲突”.问题来源于疑问、疑难、困惑,凡是令人怀疑的、难断是否的、难以理解的都是提出了问题。

美国哲学家图尔敏把问题定义为解释的理想与目前能力的差距,即“科学问题=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也就是说问题与人们的欲求或者是渴望连接在一起,这种欲求会激起人们认识、了解、掌握某一事物的强大驱动力。

(二)理论的`讲述是在做减法——消除学生的疑惑图尔敏的“科学问题=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产生问题,是因为人们受到既有能力的制约。

那么,提高自身能力是进一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行理论积累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掌握的理论知识越扎实,对问题的思考和把握就越准确和深入,因此可以这样说,学习理论就是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做图尔敏的这个减法。

对于教师而言,在理论讲述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1.要把书本上的理论进行系统的讲述,避免理论的碎片化。

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初学的大学生而言,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是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的重要一环,也是他们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问题,而随意肢解理论,该讲的理论因为学生不感兴趣而不讲,不该多讲的因为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大谈特谈,这不是一个教师的责任。

《政治学原理》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前三章重点内容讲解

《政治学原理》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前三章重点内容讲解

《政治学原理》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前三章重点内容讲解一、课程特点本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和分析论述是建立在对于政治的社会本质——利益和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所以利益和利益关系分析方法贯穿了全部课程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认为,这门政治学是从利益和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展开对于政治和政治现象分析的,因此,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分析是全部理论内容的起点和主线,因此,学生应该牢牢把握这一主线,来理解课程的其他内容。

2、课程按照层层展开的逻辑构成的。

首先我们解析了政治的基本含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把政治理解为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然后,我们介绍了政治发展的过程。

在第三章中,我们展开了对于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状态的分析,由此说明了利益关系的基本内容是公共利益和利益矛盾,这一章的分析构成了全部政治学原理的基石。

从这一章的分析中,我们沿着由公共利益和利益矛盾这两个方面引出的两条逻辑主线,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展开了层层分析。

在政治关系本质内容层面上,我们分析了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政治权力可以看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的首要体现,而公民的政治权利则基本上是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与公共利益以及相互利益矛盾的法律和政治要求的体现,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第三章的内容。

第四、五是从组织和制度的层面上对于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进行的分析,其中国家是典型的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政治团体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典型体现。

政党则根据情况不同而不同,其中执政党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非执政党则是公民权利的体现。

第六、七章的内容是从行为的层面上对于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展开的分析,其中治理是政治权力的典型行为,而政治参与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典型行为。

第八章对于政治的文化层次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任何政治都是在发展变化的,第九章主要论述了政治发展问题。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课程代码030302101349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64/4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政治学原理”课程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开设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学生接受学术训练、培养专业思维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同时初步涉及对西方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够在比较当中解读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培养从专业角度思考政治问题的能力。

This cours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ther cours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It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academic training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hinking.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should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categories and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especiall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t politics.At the same time,students should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ssues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 comparison with which,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interpret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phenomen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think about political issues from a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1-2.设计思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扩大课程延伸性,拓展学生课程外学习时间”为教学理念,为学生设立“掌握《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形成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和其它人文社科类书籍的意识;尝试用专业知识分析政治现象和看待社会问题”的学习目标。

政治学原理教案

政治学原理教案

政治学原理教案《政治学原理》教案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课程学时:80学时周学时:5学时授课对象:05政治学与行政学第1-3教学周/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第1-6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正确区分政治与政治学。

2、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3、明确学习政治学的意义,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课程重点与难点:政治的涵义,政治与政治学的区别,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授课内容:§1、政治(political)(7学时)政治的起源、政治的涵义§2、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5学时)政治学的涵义、政治学的发展沿革、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解,提问学生,师生共同参与作业及思考试题:1、什么是政治?2、近代政治学的发展沿革?考核方式:课堂提问第3-5教学周/第二节利益(第7-10 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

2、熟练掌握利益的分类及各种利益的区别。

3、了解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课程重点与难点: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含义,各种利益的区别授课内容:§1、利益的基本问题(4学时)利益的含义、特点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公共利益(4学时)公共利益的含义、公共利益的界定因素、公共利益的主体分析、公共利益共同利益的区别§3、国家利益(4学时)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利益的特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老师讲解为主作业及思考试题: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作用。

考核方式:课堂讨论第6-7教学周/第三节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第11-14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2、熟练掌握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与联系授课内容:§1、权力与权利(3学时)权力的基本问题;权利的基本问题;权力与权利的区别联系§2、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3学时)政治权力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利的基本问题;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区别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理论与现实关怀:《政治学原理》教学
三步曲探析
问题、理论与现实关怀:《政治学原理》教学三步曲探析
文章认为讲好《政治学原理》这门课,既要注重教学方法,也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安排。

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实践经验,建构了问题、理论和现实关怀三步曲教学模式,即教学从问题开始;理论的讲述是在做减法——消除学生的疑惑;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30-0262-02
《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和行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如何教好这门课,国内同行从不同层面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分析,本文从问题、理论和现实关怀三个层面安排教学内容和推进教学过程,我暂时把它叫做《政治学原理》教学“三步曲”.
一、政治教学价值观是推进“三步曲”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前提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意识形态性比较强的学科,他担负着建设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

在《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以
及权力观。

也只有把握这个根本,才不至于使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出现一些低俗甚至是违背政治原则的一些话语,三尺讲台有纪律,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

所谓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而教学价值观是指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即教学活动应该满足教学主体的哪些需要。

相应地,政治教学价值观就是政治教学活动和政治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即政治教学活动能满足政治教学主体哪些需要。

很明显,政治教学价值观关系到社会、教师、学生对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取向,关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教师而言,教学价值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秉承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即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影响学生。

《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圣人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作为教师,当然不是圣人,但是担负的功能是一样的,即教育感化我们的下一代。

问题是教师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感化学生。

政治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这就要求教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思考我国的政治现实,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二、“三步曲”教学模式的框架设计
教学价值观对政治学原理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点。

教的目的是“化”,如果教而不“化”,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哪怕课堂气氛再好,学生只是作为一个玩笑,左耳听,右耳出,收不到实际效果。

“润物细无声”是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斯马特在1881年有一段精彩的讲话:“我相信美国学校的教室是这样一个地方:美妙的变化将在这里发生。

通过教室,各个地方、说各种语言、具有各种宗教信仰与政治信念的孩子,都通过微妙精细的同化过程,从异己的陌生人被转化为举世无双的、最伟大、最好的政治组织的合意的成员”.我们的课堂要成为这样一种课堂,我们的教室要成为这样一个教室,这需要我们的教师一方面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找到实现这一目的的契合点。

现以《政治学原理》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为例:(一)教学从“问题”开始
英国著名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科学从问题开始”,他认为问题是“背景知识中固有的预期与其所提出的观察或某种假说等新发现之间的冲突”.问题来源于疑问、疑难、困惑,凡是令人怀疑的、难断是否的、难以理解的都是提出了问题。

美国哲学家图尔敏把问题定义为解释的理想与目前能力的差距,即“科学问题=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也就是说问题与人们的欲求或者是渴望
连接在一起,这种欲求会激起人们认识、了解、掌握某一事物的强大驱动力。

学习也应该从“问题”开始。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一种本能冲动和强烈的渴求,这种冲动发自内心,而不是一种外力的强加。

譬如在讲述国家与阶级这一章中,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政治课的学习以及对各种爱国主义教育耳濡目染,已经形成了对国家的初步认识,如果采取传统的平铺直叙式的教学方式,即第一个问题国家的起源,第二个问题国家的本质和职能,第三个问题国家的消亡。

认真的学生可能会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接受下来,而不会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作为一种指导自己行动的价值体系融合进自己生命体中,这是一种“学”的境界,而不是一种“化”的境界。

“化”是来自于内心的一种“省”、“悟”,这种“省”、“悟”来源于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这是一种大彻大悟,它是心中矛盾和纠结的一种释放,是对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框架的一种扬弃,这种“省”与“悟”的动力基础是“问题的提出”.在国家与阶级这一章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如战国时,齐国、楚国这些国家与今天的国家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把祖国比喻成母亲?等等,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要求提出能够抓住冲击学生既有知识背景的问题,将学生导入课堂之中。

当然,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多样,通过一段短片、一个故事、一个历史或现实事件等等。

我在讲述国家与阶级这一章
中,就引用了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之《说国家》中回忆的一段话:“我十年以前,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

就是发奋有为,也不过是念念文章,想骗几层功名,光耀门楣罢了。

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

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通过这段话问学生,为什么陈独秀说他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陈独秀年轻时候觉得国家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今天,你们觉得国家与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国家。

同学们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找个同学谈一谈。

(二)理论的讲述是在做减法——消除学生的疑惑
图尔敏的“科学问题=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产生问题,是因为人们受到既有能力的制约。

那么,提高自身能力是进一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行理论积累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掌握的理论知识越扎实,对问题的思考和把握就越准确和深入,因此可以这样说,学习理论就是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做图尔敏的这个减法。

对于教师而言,在理论讲述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
1.要把书本上的理论进行系统的讲述,避免理论的碎片化。

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初学的大学生而言,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是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的重要一环,也是他们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问题,而随意肢解理论,该讲的理论因为学生不感兴趣而不讲,不该多讲的因为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大谈特谈,这不是一个教师的责任。

如在讲述国家与阶级这一章时,教师一定要把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及国家的消亡以体系化的形式清楚地讲解给学生。

2.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围绕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去讲述,以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

如上面我们举的关于陈独秀对国家认知的例子,在讲述中,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去引导:为什么陈独秀说他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难道是因为陈独秀的个人智力问题吗?这显然不是,陈独秀作为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引领者、开拓者,他不知道国家为何东西应该另有原因。

那么,这时候作为教师就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类型,特别是有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这些方面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革命后的产物,它是与主权密切联系的概念。

在中国自秦至清人们只知有“天下”,不知有国家,绝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祖祖辈辈所经验的“天下”就是整个世界。

利玛窦曾说:中国人认为他们的辽阔领土的范围实际上是与宇宙的边缘接壤的。

虽略含讽刺,但却抓住了“天下”的实质。

因此,列文森所说:“中国
近代思想史的大部分时间中,可以说是一个使‘天下’变为‘国家’的过程。

”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述,就可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有了更加清楚和全面的认识。

同样,根据陈独秀不知国家为何物的疑惑,教师可以把国家的本质这个问题向学生讲解清楚。

总之,我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答疑,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为学生做减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对现实的关怀是在做加法——“化”育人生
解决问题并不是《政治学原理》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通过《政治学原理》教学实践,让学生养成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政治观、民族观、宗教观、权力观,这是政治学原理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