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人教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国政关大家最权系高都:具权地力有方于独集权断一于身性中,和央随从,决意中策性央;到集权行于使皇军帝政财
中央集权:指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 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 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 切受制于中央。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4、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秦 郡县制
加强
汉初 郡国并行 巩固
武帝 推恩令
削弱 加强
趋势: 中央权
完 唐 节度使,发展

为藩镇割据
削弱
力不断 加强;
加强 宋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 设通判;中央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冗; 地方权 积贫积弱 力不断
新元

行省制

削弱
加强,重大变 革,省制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汉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1)积极意义: ①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 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 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③考试制度所体现的公正、公平、公开和选拔性的原则推 动了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今天人才选拔和考试制度的 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5张PPT)

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地方行政机 构不断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不断的削弱地方权利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 如果你想有所作为; 如果你想有份稳定的工作; 如果你想让家人过得更好; 如果你是个读书人…… 你会选择……
三、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汉朝——察举制
考察 举荐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汉书•武帝纪》
刘邦为什么要部分恢复分封制?
依靠同姓家族,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长 安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中央直接控制) (诸侯)国并行制度,以稳定天下。刘邦 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权利过大
七国之乱
汉景帝
景帝、武帝时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侯国
王国
实行推恩令
王国
汉武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设立刺史,在全国分设监察 区,监察地方官吏 。
材料一中可统治者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延揽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中统治者用什么来吸引读书人?
功名利禄
唐代科举科目包括明经、进士、算学、 医学等共10余科。宋以后科目逐渐减少, 明清时仅从儒家经典中命题,不允许发表 个人见解。文体严格规定为“八股文”。
宋朝以后科举制的变化造成什么影响?
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加强了君 主专制;禁锢了思想,使中国社会发展 缓慢。
隋朝
581年,北周外 戚杨坚称帝,国 号隋,定都长安。 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灭陈,统 一南北。隋炀帝 在位时,滥用民 力,引起农民起 义,618年,隋 灭亡。

隋朝统一时的疆域图
长安

长安
吐 蕃

隋末农民起义之际,李渊父子起兵 618年李渊称帝,即 唐高祖 国号唐,都长安。626年 李世民即位 即唐太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共20张PPT)

消极 方面
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 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 极的影响;
③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 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举制度形成及影响)。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制 ①王国问题的出现及影响
②王国问题的解决
平定七国之乱
颁布推恩令 (2)汉朝中后期地方行政区划转变 为州郡县三级
隋唐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
(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 (2)唐肃宗时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3)节度使设置与藩镇割据
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 时代
盛行于西周,是奴 隶社会的行政机构
几乎盛行于整个 封建时代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和中央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 郡县是地方行政 行省只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不 同
的关系
中央政府,权力地 位可以世袭
机构,郡守县令 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 由皇帝直接任免 责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
一些积极作用,但 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
作用 长期以来其分裂势 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
力不利于国家统一 用愈益明显
和社会安定
相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点 ③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帝
隋朝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6张PPT)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选官制度: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选官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
课堂练习
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
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
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 4、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1)措施: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宣政院直辖地
河山北东、、中直书 辖省 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 4、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1)措施: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A.对元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
2)影响: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御 史 大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2、唐朝:三省六部制
影响:
皇帝
A、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
加强了皇权; B、分工明确,提
中书省 门下省
(决策) (审议)
尚书省
(执行)
高了行政效率; C.多人议事,减
少决策失误;
六 部 D、为历朝所沿用, 对后世产生了深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远影响。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 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 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 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探究:

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2张PPT)(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2张PPT)(共32张PPT)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情调查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 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 “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谢谢
考情调查
(2019年江苏卷,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 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 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考情调查
(2019年江苏卷,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 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 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 (1)制度:九品中正制。 (2)影响: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
途,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 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3.隋唐时期: (1)制度: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 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 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科举制的评价: 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上、考试和做官联系起 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 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 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历史朝沿用,影响深远;
巩固训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 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 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讨论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现象出现的本质 是什么?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理解教材
概括下列问答中心信息?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
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
小,力量削弱。
练习1.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其目的是 A.确立“天下一家”的格局 B.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C.消灭异姓诸侯王和功臣 D.效法西周,广建诸侯
2.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
令” 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论述方面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2张)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2张)2

情景一
从汉至元,历代统治者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理顺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的?
1.西汉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
(1)西汉初郡县、封国并行制
①王国问题的出现及影响 ②王国问题的解决——— 平定七国之乱
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颁布“推 恩令”,削弱了诸侯王 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 加强。
汉武大帝
2.唐朝的藩镇割据
(2)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3)措施:汉武帝时期,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 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
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外朝”(执 行机构。)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 皇帝
(3)历代统治者通过调整地方行政制度,分散或削弱地方 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历代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从而达 到分散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5)历朝政治制度在继承前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有创新,
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学以致用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 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相权分散
清 设军机处
北宋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 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中书省)
后期相权 威胁皇权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情景三 从汉至元,官吏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呈现什么趋势?
名称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新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2张PPT)

新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2张PPT)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 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 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 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 同 点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 1.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 •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 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吏 部 户 部 尚书省 (执行命令) 礼 部 兵 部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刑 部 工 部
第 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史料链接: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 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 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 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 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 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 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展 宣政院辖地
加强 削弱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君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 存在。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盛行的时代 不 不同
• 评价科举制:
•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 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9张PPT)

汉 武 帝 刘 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 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1.西汉出现了王国问题,其历史原因是什么?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精讲】 (1)汉初改秦代单一的郡县制为郡国并行的双轨制。后来,诸侯
北宋 (路· 州· 县)
元 (省· 路· 府· 州· 县)
明清 (省· 道· 府· 州· 县)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政治制度 的演变特点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精讲】 (1)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 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 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 ,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 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 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
共性何在?
宋太祖赵匡胤与 其“黄袍加身” 处-河南开封 陈桥驿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影响何在?
“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 十年致太平。” ——周世宗柴荣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 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
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
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 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 、三司使等官职,进一
步削弱相权。
元朝
设立中书省,废除三省 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地方制度的演变
01
02
03
04
汉朝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唐朝
实行道州县制,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
宋朝
实行路州县制,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财政控制。
总结词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 权力的垄断。
详细描述
科举制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 官职。科举制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活力。
均田制
总结词
均田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详细描述
均田制规定男子18岁可获得土地90亩,女子减半。这些土地 为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均田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03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特点
君主专制的强化
汉朝
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察举制
察举制是汉朝选拔官员的重要 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 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 中央。
察举制注重德才兼备,选拔标 准包括品德、才能、功绩等多 个方面。
察举制的实施拓宽了官员选拔 的渠道,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 体素质。
02
隋唐的政治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汉朝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才德)
魏晋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依靠门第,
不注重才能
隋唐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能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 展?有何影响?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4.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继承并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B
5.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A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
6.唐朝和宋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 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 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 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B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自主探究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哪 些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
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人教必修1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人教必修1
时 期
名 称
标 准
汉朝
魏晋 南北朝
隋唐宋元
察举制
品行
九品 中正制
科举制
门第
才学
方式
自下 向上
自上 向下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代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
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
3.北宋分割地方权力
4.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制度文明之探索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 九卿 汉武帝 中朝:皇帝侍从、 尚书令 秘书任尚书令、侍 2、过程 决策 中朝 中,参与军国大事 侍中 决策。尚书令权力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 日显。 光武帝 尚书台 中枢
外朝
丞相为首 三公九卿 执行 组成。 执行
3、结
阁”,皇帝总揽大权 果: 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2、唐朝: 三省六部制
皇 三 中书省
(决策)
1、源流:
帝 省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 形成,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 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至 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议)
2、运作程序 3、影响
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 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 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 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发 展
宣政院辖地 革,省制开端
汉初
加强 削弱
材料一: 教材P13『学思之窗』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 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 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 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 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 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 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4、元朝: 行省制度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奴隶社会 盛行的时代不同 几乎整个 元朝 不 同 点
(西周) 封建时代
和中央政府关系 不同
中央政府下属 侯国相对独立, 行政机构,郡 权力地位世袭 守县令皇帝任 免
是中央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 行政长官直接 对中书省负责
唐玄宗 广设藩镇
节度使拥兵自重
安史 之乱
中央集权削弱
藩镇 割据
继 续 发 展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3、北宋: 探究三: 材料1
Hale Waihona Puke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 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 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①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②武将权力过大容易 危机皇权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 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3)利: (2)措施:①军事上:削夺兵权,削减节度使权力,守内虚外, 集权;②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 ⑵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 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③财政 济的恢复和发展。 面?有何特点? 上: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 特点:从军权入手 弊: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 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⑶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 (4)过分集权也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因此 中央集权应当适中,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使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⑷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无法发挥.

⑴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
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 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2、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
依据: 门第 影响: 世家大族控制了选拔途径,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隋唐兴起的科举制度
背景: 世家大族衰落 概况: 隋文帝-隋炀帝-唐宋元(详见教材P15) 依据: 考试成绩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 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3、北宋: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 (行政权)(军权) (财权) 相权一分为三)
度支、盐铁、户部
1、汉朝实行察举制度
目的: 搜罗人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概况:创立?依据? 汉武帝;品德和才能 影响: 选拔了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西汉的强盛
5.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 丞相相近的是( )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6.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职能在汉武帝时 演变成为( ) A.决策机构 B.监察机构 C.执行机构 D.军事机构
7、(200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 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8、(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 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 1)西周实行分封制 2)西汉设置刺史 3)唐朝实行三省制 4)宋朝设置参知政事
4、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趋势: 巩固 武帝 中央权 加强 力不断 完 唐 节度使,发展 削弱 善 加强; 为藩镇割据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 加强;但三冗; 地方权 加强 宋 力不断 官设通判;掌控赋税 积贫积弱 削弱 新 元 行省制,宣慰司, 加强,重大变
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为什 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终是
怎样解决的?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异同: 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度 ⑵原因: 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 ⑶影响: 出现王国问题,分裂割据 ⑷解决: 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⑸特点: ①“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②“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 (王国-诸侯王)并立
作用和影响不同
一定时期产生过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 积极作用;但长期 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以来其残余势力 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 破坏国家的统一 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和社会安定
相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点
1、两汉: 中外朝与尚书台 1、调整原因: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外朝: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秦 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的发展
从汉到元
从明到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的顶峰及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中央
君权
地方
中 央 集 权 君 主 专 制
相权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课标要求:
1.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2.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制度演变的特点。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汉武帝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3.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3)选官制度: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官吏的控 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Good bye! Good luck!
1、以(2006年天津题)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 “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 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思考: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这两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皇权与相权在以后 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的?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朝代 措 施 影 响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 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皇帝总揽大权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 相权反弹
宋代科举考试
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
科举考场 教育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座谈会在广东举行, 指出“恢复高考是社会公平的重建”。 ——《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日第1版
六 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 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探究四:⑴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
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
①都实行分权; 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 ③都有积极作用。 ⑵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
不同。 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2、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D、① ③
3.宋初和明初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的地方在于 A.废除了丞相 B.改变、分散了地方机构和权力 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D.文化专制 4. 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 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