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称谓和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辈之别还反映在长辈可以直呼晚辈名字,反之则不允许。
第二,长幼有序 可以从有关“长幼”的字的并列结构,如“父 子”、“母女”、“兄弟”、“姐妹”、“子孙”等 看出。
中国传统观念,以长子为重,只有长子才能继承 家业及祭祀祖先,家中兄弟之间有着明确的顺序, “伯、仲、叔、季”。
第三 ,亲疏有别 同辈亲属因父系母系亲疏,如伯(叔)—舅;堂 兄—表兄。 同辈亲属因直系旁系亲疏,如父—叔叔,子—侄、 甥。 一些区别词素通常来体现亲属间的亲疏远近关系, 如:堂、表、外。
一、“亲属称谓”的定义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 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 相互称呼的名称和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 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是人的社会身份在语言上 的一种表达,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 社会,一种文化最真实,最具体的反映。 称呼方式 频率很高 稳定性很强的基本词汇
三、亲属关系的分类及称谓
《尔雅· 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 族、母党、妻党和婚姻。 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 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 称谓和夫妻系称谓。
第一种
第一,从语体来分析,有书面语称谓和口语称谓两大类。 书面语称谓全国一致,口语称谓因方言不同有可能 不同。如父亲,北京话叫“爸爸”,上海话叫“爹 爹”(面称)、“爷”(叙称),广州话叫“老 豆”。
4、汉语亲属称谓形式中女性词语向“贬化”方向发展。 • 如“婆婆妈妈、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等; • 称呼妓女:“窑姐儿、咸水妹、花魁娘子”等; • 称呼某些男人:“娘娘腔”; • 一些脏话:奶奶的、他妈的、妈嘞个巴子”等。
四.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 日趋简单化;称为简化 。 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扩张 ,泛化为社会称谓语,称为泛化或拟亲属 称谓。

第三,从称呼对象来分析,有自称和他称之别。自称只 用于上辈对下辈说话时,所用称谓一般与下辈对上辈的 称谓相同。如父亲自称“爸爸”。
第四,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有尊称和谦称之分。旧时常 用,如尊称:令尊、令堂、令公子、令爱、令千金等; 谦称:贱内、拙夫、犬子、小儿等。当代仍常用的似乎 只有“千金”、“ 公子”两词。
称谓语发展的文化理据
1)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 今中国家庭规模在缩小,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核心家庭 成为家庭结构模式的主流。 2)价值观念的西化: 西方平等思想、个人主义的影响。以模糊、简单的称呼或直呼 其名,追求平等和谐的关系。 3)法律、婚姻制度的影响: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婚姻双方地位平等,反映在语言上就是
官化色彩的淡化、夫妻之间称呼平等化。
总结:
1、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复杂而庞大,与宗法制密切 相关;其分类方式繁杂,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以血 缘、婚姻为纽带;
2、语言反映了文化,文化又反作用语言。两者相互 影响。亲属称谓不只是一种相互的称呼,在社会文化 和家庭急剧演变的而今天更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种:
根据血缘关系还可以分为父系、母 系、妻系、夫系。
见下图。
高祖父
高祖母
姑太太 姑太爷
曾祖父 曾祖母
曾伯(叔)祖父 曾伯(叔)祖母
注 意 : 图 中 的 我 为 男 性
姑奶奶 姑爷爷
祖父 祖母
伯(叔)祖父 伯(叔)祖母
姑姑 姑父
父亲 母亲
伯(叔) 伯(叔)母
姑表兄(弟) 姑表嫂(弟媳)
姑表妹(妹夫) 姑表姐(妹)

父 系 称 谓 分 类
外孙 外孙媳妇
外孙女 外孙女婿
孙子 孙媳
孙女 孙女婿
曾孙 曾孙媳
曾孙女 曾孙女婿
玄孙 玄孙媳
玄孙女 玄孙女婿
母系称谓分类
妻系称谓分类
夫系称谓分类
女子称其配偶为夫,口语称为丈夫;
丈夫的父亲称公公,丈夫的母亲称婆婆,口语面称时 常随夫称呼; 丈夫的兄弟姐妹,自己未生子女时,随夫称呼,自己 生育子女后,则随子女称呼; 丈夫的其他亲属,一般也都是或随丈夫称呼之,或随 子女称呼之。
亲属与亲属关系:亲属是基于婚姻、血 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我国 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 、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 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 血亲,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 、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 。亲属不等于家庭成员,有亲属关系的 人可能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成 员并不绝对有亲属关系。
四、汉语亲属称谓与宗法制
汉语亲属称谓与传统宗法观念有很大关系。 下面从亲属称谓的特点看宗法观念: 第一,行辈之别 亲属称谓是分辈分的,辈分不同,称谓也不同。 中国现代的祖、孙、子、母、女、兄、弟、姊妹、 伯、叔、侄、甥、舅、姑、姨、岳、婿、夫、妻、 嫂、妇二十多个核心称谓,都是分辈分的。
这些核心称谓语可以分为: (l)主要用于长辈称谓:父、母、姑、舅、姨、祖 (2)表示夫妻关系称谓:夫、妻、妾 (3)主要用于平辈称谓:兄、弟、姊、妹、娣、姐 (4)主要用于晚辈称谓:子、孙、甥
堂:《北史·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
表:本义是指的衣服外面的那一面,而后才引申为 “里外”“外”。 外: “异姓,故言外。” 《尔雅·释亲》:“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 为外王母。”
第四,男尊女卑
封建宗法制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是 以男子为中心,妇女处于无权的附庸的地位。 女性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与男性是不平等的,这 点在亲属称谓上可以体现出来。
1、“男前女后”的组合排序 如“夫妻、子女、公婆、兄妹、父母、岳父岳 母、夫唱妇随”等等,这种先后顺序实际上就是一 种尊卑观念的体现。 2、同辈亲属称谓男性和女性的不对等 如:父辈的亲属称谓,男性的分别称伯、叔,区 分长幼,女性的则不分长幼笼统地称姑;伯、叔与 姑明显的不对等。
3、一些地区干脆直接用男性亲属称谓来称呼女性亲属。 如:用“伯”称母,“伯伯”称呼伯母。对女性称 谓的忽略,表现出女性是从属于男性而存在的,可以 看出女性地位的卑下。
2.现代社会拟亲属称谓可以称为亲属称谓的泛化,现代社会 拟亲属称谓习俗的几种常见情况: (1)邻里、同事, “刘大叔”、“王大婶”、“李大爷” 、 “刘叔”、“李姨”、“王哥”、 (2)朋友、同学, “哥们儿”、“姐们儿”、“爷们儿” (3)陌生人、浅识者, “叔叔”、“阿姨”、“大哥”、 “大姐”等; (4)俗称、美称,出租车司机被称为“的哥儿”,打工少 女被称为“打工妹”等 。
第五,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有常称和讳称之分。讳称是 出于民间忌讳心理,不用通常的称谓,而换用别的称谓 而造成的。例如浙江乐清温州话,对“母亲”的通常面 称是“阿妈”或“阿奶”,但有人却改成“阿婶”;父 亲通常面称“阿伯”,但有人改称“阿叔”。
第二种:
现代我国法律上亲属称谓:分为配 偶、血亲和妻亲三类。

—— 详析亲属称谓的分类及 宗法观念间的关系
•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 因素,一整套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主次 分明的不同称谓,清楚显示了汉民族传统 宗族、血缘、婚姻、家庭乃至社会的内部 结构与特点。

1
2 3 4 5
录:
“亲属称谓”的定义 亲属关系的分类及称谓
汉语亲属称谓与宗法制 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结论
第二,从听话对象分析,有面称、叙称之分。“面称” 又叫“直称”或“对称”,用于听话人和被称呼人 为同一个人时。“叙称”又叫“背称”或“旁称”, 用于被称呼人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个人时。 例如对丈夫的母亲,北京话面称是“妈”,叙称是 “婆婆”。在多数情况下,用叙称时,被称呼人不 在场。当要将第三者当面介绍给听话人时,也用叙 称。这样看来叙称这个术语比背称更确切。
(一)亲属称谓的简化
1)系别特征的简化。 表兄弟姐妹直接称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2)血缘特征的简化。
第一种倾向是姻亲向血亲靠拢,简化血缘特征。 把公公、岳父称为爸爸,婆婆、岳母叫妈妈。
第二种倾向是旁系血亲的称谓语在简化。 例如:表/堂兄弟姐妹直接称其为哥哥、姐姐、弟弟、 妹妹。 3)长幼序列的简化。 父亲的兄弟按照排行次序就有伯、仲、叔、季之分。 现代汉语里伯仲叔季的区分业已不再那么严格。 4)背称与面称趋于相同。 面称即面对面使用的直接称呼语,如当着自己的爷爷 爸爸你叫他们爷爷、爸爸等属于面称称谓语,而没有 当着他们的时候我们称为祖父、父等,这就是背称称 谓语。 5)官化色彩的淡化。 以前妻子往往叫丈夫 ,现在叫老公。
兄(弟) 嫂(弟媳)
我 媳妇
姐(妹) 姐夫(妹夫)
堂兄(弟) 堂嫂(弟媳)
堂姐(妹) 堂姐夫(妹夫)
姑表侄 姑表侄媳
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外甥 姑表外甥媳
侄子 侄媳
儿子 媳妇
外甥 外甥媳
堂侄 堂侄媳
堂外甥 堂外甥媳
姑表侄女 姑表侄女婿
姑表外甥女 姑表外甥女婿
侄女 侄女婿
女儿 女婿
外甥女 外甥女婿
堂侄女 堂侄女婿
堂外甥女 堂外甥女婿
血亲亲属关系见下图。
第三种: 根据亲属称谓分为血亲和姻亲。见下图。
血亲: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
外亲:又称女亲,指女系血亲相联系的亲属。 姻亲: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宗亲: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以得姓始祖为 主根的传承支系关系家族。
宗亲还可以分为直系和旁系,前者是指 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 ;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 ,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二)亲属称谓的泛化
1.传统社会中拟亲属称谓习俗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况: (1)干亲, “干爹、干儿子”或“本 家”的“叔、伯”; (2)结义, “桃园三结义” (3)师徒, “师徒如父子”“一日为 师,终生为父”; (4)官民, “父母官”、“大老爷” (5)主仆, “老爷”“、少爷”、“ 少奶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