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构架

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构架
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构架

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构架

发表时间:2018-12-17T15:07:12.6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蒋长碧

[导读] 不管是新建路面还是使用中的路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缝隙出现。

湖南省公路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要求,阐述了路面内部积滞水的途径,针对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发表了一些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有效性,取得理想排水效果,使公路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得到保证。

关键词: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不管是新建路面还是使用中的路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缝隙出现。新建路面的缝隙以接缝为主,路面表面的雨水等地表水会顺着接缝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老旧道路因为使用时间过长,会出现有裂缝和松散等情况,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地下水会进入路面结构下部,导致路面出现滞水,另外,当道路两边有积水等情况时,水分也会顺着路面深入道路结构内部。路面结构中的自由水是路面损坏的一项主要原因,路面结构内存在的水分非常容易导致公路内部层面变形,降低混凝土强度材料,严重缩短路面使用寿命。另外,路面内部空隙中存在的自由水还可能在行车荷载等作用下产生非常大压力,导致沥青面层发生松散和剥落,对道路使用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和威胁,做好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和作用,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要求

首先,保证排水系统各设施的排水能力要超过路面内部渗水量,避免公路路面内部出现存水情况。为了实现对下游蓄水情况的有效避免,还需要保证下游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超过上游设施排水能力;其次,在路面结构内渗入水的渗流时间方面,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设计,一般区域需要控制在2-4h以内,冰冻区域控制在1h以内,同时将渗入水在路面结构的渗流路径长度控制在45-60m以内;最后,为了使排水设施的工作效率得到保证,还需要确保排水系统管道通畅,避免被路面所冲刷的杂质等堵塞,导致逐渐丧失排水能力。

2.路面内部积滞水的途径

公路路面积滞水的出现源头有雨水、地下水、路基两侧积滞水等,这些水分以不同方式进入路面结构内部,这些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时排除,将非常容易降低路面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承载力。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由一定厚度水泥混凝土板组成,这一材料有着热胀冷缩特点,为了避免水泥混凝土板受到温度等因素影响造成应力的增大,导致混凝土板出现拱胀和断裂等,需要在混凝土路面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的接缝,路面表面的水会顺着接缝进入路面结构内部。在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间存在空隙,水会顺着空隙等进入路面结构内部,受到行车荷载作用,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压力会导致沥青出现脱离,局部沥青丧失粘结力,最终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和坑洞等问题。

3.公路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3.1 边缘排水设计

在路面外侧位置,可以设置纵向集水沟和集水管,收集路面内部结构中所深入的水分,并将水分汇入带孔集水管,利用横向设置的排水管将水及时从路基中排除。纵向集水沟和集水管选择透水性材料,比如说多孔混凝土、开级配碎石、砾石集料等,这一设计方案在基层透水性相对较小的水泥混泥土路面有广泛应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排水效果。水泥混凝土面层在边缘等位置,受到温度以及湿度梯度等因素影响,会出现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翘曲变形等,导致底板面与地基顶面之间出现孔洞。路面内部深入的水分非常容易在这一位置积聚,受到重力荷载等作用,会形成错台等严重损坏。

边缘排水系统的设置,能够将面层-基层之间所积滞的水及时排除,尤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其本身排水性能不是很好,可以采取边缘排水设施方案,在不影响路面本身结构情况下使路面的排水性能得到提高和改善,保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在非冰冻区域,如果新建设施工的路面基层和垫层未出现透水等情况,为了降低施工开挖量,可适当降低集水沟深度,集水管中心需要控制在基层顶面以下。在冰冻区域,集水管需要布置在冰冻深度线以下。集水管、集水沟的纵向坡度与路线纵坡应保持一致,最低不能低于0.25%。顺着纵向集水管方向,还需要间隔一定位置设置横向出水管,实现对汇集水的有效排出,保持集水管上游端与横向通气管相互连接。在中间段位置,出水口可以选择单根出水管等布置方式,使用半径在30cm以上的弯管实现出水管端头以及集水管的有效连接。针对在水管和通气管埋设过程中所开挖的沟槽,使用低透水性材料回填。使用镀锌铁丝网或者格栅等罩住通气管和出水管外露部位,避免管道内部混入杂物。在出水口下方位置还需要铺设一定量混凝土防溅垫板等,避免出水口的水流对路基坡面以及周边植物造成冲刷。将出水口的水流尽量引至排水沟等位置。做好边缘排水设计使用效果的观测,在完成边缘排水系统设置后,将路基内水分横向移动至纵向排水沟,通过这一方式,降低路基湿度,提高其强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地表水流向路基结构中下渗的速度远远高于结构内层以及层面间渗流速率,同时有一定量的水还会被阻隔在路面结构内部。因此,边缘排水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有较长渗流时间,导致路面结构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对路面的强度和承载力造成严重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3.2 透水层排水设计

基层或者垫层材料如果具备有非常好的透水性,路面结构中所渗入的水分会先顺着竖向方向进入透水层,之后顺着横向方向进入集水沟和集水管等,最后从横向排水管排出在路基外。如果透水基层直接选择在面层下部设置,会很大程度上缩短自由水进入透水层的渗流路径,因为材料透水性高,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渗流速率,最终取得非常好的排水效果。这一设计方案可应用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建设中。将透水层修筑为全宽式,使路面中深入的水分顺着横向方向排除。这种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有一定的问题,路面内部结构排出的水流会对路基坡面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透水层外侧坡面孔隙容易被植物或者其他杂物堵塞,降低排水效果,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可以利用纵向集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选择水泥、沥青等作为透水材料,在透水基层厚度方面需要与基层的渗透性以及排放水量等因素相结合综合分析考虑,将其误差控制在7.5-15cm。如果行车道路布置为双向坡路拱,还需要在路面两侧都进行纵向集水沟的设置,将集水沟内侧边缘布置在行车道面层边缘位置。为了避免面层施工机械对集水管的破坏和影响以及集水沟沉降变形对路面的影响,可以将集水沟内侧边缘适当向外侧移一定距离,但移动距离需要控制在1m以内。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第三篇路基路面 一、设计依据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3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1-2008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169-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F40-2004;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034-2000; 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E42-2005; 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F80/1-2004; 10、《天府新区2015年第二批项目新兴28、新兴33、新兴34路初步设计》; 1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 12、《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技术导则之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导则》 (2014年试行版); 13、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 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F40-2004);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4-91); 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50092-96); 4、《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2008); 5、《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50642-2011); 三、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1、建议膨胀土边坡为永临结合性质,在坡脚或土石交界处应考虑隐形挡土墙、埋置式抗滑小桩等加固措施。 回复:本项目周边为工业区,后期将进行场平挖除处理,为避免工程浪费,现设计的所有边坡不采用永久性圬工加固措施。 2、软弱地基路段建议采取盲沟或强夯进行方案比较。 回复:本项目软土分布于地表局部段落,一般厚度为1~1.5m左右,个别段落最大厚度不超过2.5m,故仍采用清除换填处理。 3、核查地勘报告,路槽至地下水位高差不应小于1.5m,否则应加深盲沟排水。 回复:经核查地勘报告,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与地下常水位高差小于1.5m的地段路床换填砂卵石。 4、补充道路交通等级,核实车行道路面结构是否满足交通需求。 回复: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支路交通等级为轻、中交通,结合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及交通量分析,考虑今后重车的作用,三条道路的路面按中交通设计,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满足以上的导则要求。 四、设计范围 1、本文件为新兴28路、33路、34路施工图设计,设计里程范围新兴28路: 28K0+042.683~28K0+928.910;新兴33路:33K0+023.109~33K0+650.414;新兴34路:

道路排水系统规范

冯剑(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道路排水的内容,论证分析了路基排水、路面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等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路基路面 0 引言 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同时路面长期积水会浸润路基,降低路基土的强度,甚至造成路基整体破坏,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在设计城市道路时,为保证行车安全、改善城市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过早损坏,要求迅速及时地排除路面积水,同时城市道路排水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很多排水主干管均敷设在其下,为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还需及时排除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所以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雪水、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1 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道路排水设计一般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对于软土地基处理路段f如塑料排水板、预压等卜一般设置50cm 左右砂垫层,以加快排水。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路面水: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

典型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

H IGHWAY现代公路 河北省交通状况概述 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环绕京津两大城市,东临渤海,西临山西,南临河南,东南与山东毗邻,北与内蒙古接壤,东北与辽宁相接,既是首都北京与全国各地联系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经济区与关内各省、市、自治区相联系的走廊,更是晋煤外运和华北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其地理位置在政治、经济、国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汽车荷载重量的增大,对路面的整体强度、平整度特别是排水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刚度大等特点,因此在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层中广泛采用了半刚性基层。然而其不足之处是其性脆,抗变形能力差,在温度或湿度变化及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开裂,路基水毁情况较为普遍。 河北省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多雨。但就河北省境内而言其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如南部衡水地区、邯郸地区与北部的张家口地区气候有很大的差异。就同一地区而言,平原与山地的气候也有很大的差异,北京以南地区承德,西部太行山区张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有冻胀、翻浆、水毁、地震、秋雨季路基中的水分增加,春季升温快,翻浆时间短。软土分布广,路基强度低,筑路材料缺乏,夏秋水毁病害多,地震、泥石流、水毁、潜流路基强度高等是公路的主要病害。因此,在对河北省境内路面排水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气候因素对各区域路面排水的影响,确定河北省路面排水结构设计,减少水毁破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石家庄以南地 区的典型路面结构排水设计。 排水设计 随着高等级、重交通道路的不断 发展,为确保路面质量,延长其使用寿 命,实现安全、舒适、高速的目的,必 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路面排水措施。路面 水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在路表面就 会形成一层水垫层,降低路面的抗滑性 能,而且高速行驶车辆尾部产生的水雾 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影响高速行车安 全,故公路交通雨天事故率相当高。另 外,路面水还会通过路面裂隙、接缝或 面层空隙下渗至基层、底基层、土基, 导致路面过早破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严重者还会影响路基的强度与稳定。由 此可见,水毁是引起公路路面病害的主 要原因。 要解决路面排水问题,需做好两 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做好路面表面的 排水工作,使路表(包括中央分隔带) 范围的水尽快排出;另一方面要改进路 面结构,对路面材料、级配和构造进行 优化,必要时设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 施,使路面既具有防渗、防滑性能,又 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表面排水设计 漫流排水方式 在汇水量不大,路堤不高(即坡面 水流路径不长、流速不大),路线纵坡 不大(即合成坡度不大),坡面耐冲刷能 力强(坡面采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应 优先采用横向漫流分散排放的方式.。 在目前所建设的高等级公路中, 工程技术人员对路堤坡面均采用了防护 措施,但是,不同的坡面防护型式,工 程上常采用容许流速来表示坡面的耐冲 刷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横向漫 流分散排水的方式,但必须计算坡面流 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类型;也可根据 所采用的防护类型,确定坡面容许流 速,然后根据计算坡面流速决定是采用 漫流排水的方式还是集中排水的方式。 集中排水方式 当横向漫流的路面表面水在进入边 坡坡面时流速过大,有可能对路堤坡面进 行冲刷,或为适应该流速,须较大提高对 坡面防护工程的要求而不经济时,应采用 将路面表面水汇集在拦水带内,通过泄水 口和急流槽集中排放的方式。 设置拦水带,路面表面水便会汇 集在带内而形成积水。由于路面纵坡较 小或路面不平整,使积水时间较长时, 会使积水区域的路面长期处于水的浸泡 之中,从而使路面及土基长期处于饱和 状态,加速了该部分路面的水损;而当 积水量大时,过水断面内的水面会漫过 路肩,侵入行车道路面,从而影响到行 车的通畅和安全。因此,在设计降雨强 度下,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过水 断面内的水面只能覆盖路肩宽度,以保 证行车道无积水。为满足这一要求,设 计中应进行一系列的水文计算和水力计 算,使设计做到有理有据,保证高等级 公路汽车行驶的安全和高速。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是将渗入路面 结构内的自由水,先沿路面结构层的层 间空隙或某一透水层次横向流入由透水 性材料组成的纵向集水沟,并汇流入沟 典型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 文/郭彦勇 TRANSPOWORLD 2012No.21(Nov) 150

路面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路面排水系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合同段K0+000-K30+900的路面排水系统工程,由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超高段排水、路堑边沟排水组成。 1、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与目标 本合同段内主要工程内容包括K000+000~K30+900范围内的主线、互通匝道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沥青面层及路面排水等附属工程施工。 质量目标为分项工程一次检验合格率100%,标段交工验收质量评定为合格,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为优良。 2、路面排水工程内容 按照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路面排水分项工程包括以下子分项工程:①路面横向排水 路面横向排水包括连接超高段纵向排水沟雨水井中的Φ250PVC横向排水管和连接中央分隔带纵向盲沟内带孔纵向集水管的Φ100PVC横向排水管两种型式,Φ250PVC横向排水管主要排除超高段由超高一侧进入中央雨水井中的雨水,通过横向管将水排出路基以外,Φ100UPVC横向排水管主要排除由中央分隔带渗入中央带纵向盲沟中进入带孔纵向集水管的雨水,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出路基外。

②纵向排水盲沟 纵向排水盲沟是沿主线上整体式路基设置在中央分隔带路中线路基下的碎石渗水沟,通过设置在纵向盲沟内的Φ100带孔纵向集水管与横向PVC管的连通,将由盲沟内渗入到带孔纵向集水管中的雨水进入横向排水管,然后排出路基。 ③纵向排水沟 纵向排水沟是设置在主线超高地段超高一侧沿中央带路缘石边缘布设的钢筋砼排水沟,通过横坡和纵坡的作用,将路面雨水由横向进入钢筋砼纵向排水沟,通过纵坡进入设置在纵向排水沟下的钢筋砼雨水井,再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出路基以外。 ④雨水井 在主线超高段的超高一侧,为了排出进入到纵向排水沟的路面雨水,沿超高段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44米左右的距离,设置一道雨水井,使纵向排水沟的雨水通过纵坡将雨水汇集到雨水井中,再通过与雨水井连通的横向排水管将雨水排出路基外。 ⑤路堑边沟 路堑边沟是设置在路堑地段路基边缘的排水沟,主要作用是排除路堑地段的路面雨水和由横向排水管进入到路堑边沟的雨水。 ⑥急流槽

透水混凝土面层要求及排水设计

透水混凝土面层要求及排水设计 透水混凝土面层要求: 1 透水混凝土材料有系列彩色原材料和素色原材料,其造价不相同,同样厚度的彩色层造价高于素色层造价,因此,在设计中往往考虑造价因素,可分层设计,但面层的彩色层必须大于30mm,主要考虑面层色彩的整体质量、均匀性和耐久性,并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做到协调统一。 2 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与水泥混凝土类似,有强度等级区分。设计考虑到经济合理,可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及用途,采用相应不同等级的透水混凝土。 3 不同功能及用途的道路,各种路面的厚度设计可结合表3.1.4进行设计。根据诸多的施工案例,为确保路面整体质量,基层为全透水结构的人行道、步行街、园林小道,其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0,厚度应不小于60mm;基层为半透水结构和不透水结构时,其有一定的负载,透水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30,厚度分别不小于100m m和150mm。如基层采用厚度大于150mm的混凝土结构时,可适当减小透水混凝土面层厚度,但不应小于120mm。 4 透水混凝土性能与混凝土特性基本相似,设计透水混凝土面层时应参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7)要求设置纵向与横向伸缩缝。透水混凝土的热膨胀性比水泥混凝土大,因此建议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时设胀缝距离要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小些,约30~50米设一处。同时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其它构筑物的热膨胀性不一,所以要求与其它构筑物交界处均应设置胀缝。 5 透水混凝土面层缝的结构基本同普通混凝土面层,由于透水混凝土主要应用于轻型交通,同时属于少浆体材料,传力杆的握力不足,且易生锈,故不考虑设置传力杆。 透水混凝土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1 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排水,分表面排水和透水混凝土路面下的基层排水两种方式。透水混凝土路面表面排水的设计可参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有关道路地面排水规定。 2 根据透水混凝土路面有透水及贮水作用特性,当降雨强度超过渗透量及单位贮存量时,雨水会集聚,过量雨水会影响基层,所以基层结构设计,尤其全透水基层设计时中应考虑路面下的排水,防止雨季过量的雨水渗入基层。路面下的排水可设排水管、排水盲沟。设计的排水管、排水盲沟应与道路设计中的市政排水系统相连,排水管插入市政雨水管网,排水管可采用PVC管。铺设排水管必须考虑其铺设的位置,应不受力,不影响路面的耐用性。 全透水基层设计与市政重要交通道路相接处,为防止影响交通道路基层,应在相应部位设一定的防护隔离措施。 3 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可利用排水沟或雨水井,透水混凝土直接铺设至排水沟或雨水井。雨水通过透水混凝土直接排入雨水井中。就是将排水沟或雨水井与透水混凝土接触部分设置成透水结构,可不用砖砌,直接铺设透水混凝土来进行排水。

关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标准的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标准的思考1前言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是否合理安全,关系到能否及时迅速地排除路面降雨积水,保障道路通行安全,维持道路合理使用寿命。城市街道路面积水,会影响行人、车辆通行,造成交通堵塞;路面长期经常积水,还会影响路基,使道路遭受损坏,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拟从如何合理确定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入手,探讨提高道路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以减少城市暴雨灾害。 2 道路排水管网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根据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为: Q=ψ.q.F (1) 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L/S);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2)]; ψ——径流系数,按不同场地情况选用; F ——汇水面积(hm2)。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为: ( (2) 式中:t ——降雨历时(min),t=t0+mt2; P ——设计暴雨重现期(a);

A1、C、b、n ——参数,按各地不同暴雨强度公式采用。 F ——汇水面积(hm2) 由公式(1)、(2)可知,在设计城市(地区)以及道路周围地形情况确定以后,雨水流量与设计重现期P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3 国内外城市重现期采用情况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87版列举的国内部分城市设计重现期如表-1所示;2006年版列举的国内部分城市设计重现期采用情况如表-2。对比表-1、表-2可知,国内部分城市设计排水重现期目前采用的标准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提高。欧美地区一般采用重现期标准为10a,排水干管甚至达到100a。日本及新加坡等国重现期一般采用5a,必要时可提高到30~50a。香港地区设计重现期一般也为10a,干管采用200a。 国内部分城市采用的重现期(1987版规范列举)表-1

路基路面教案(7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 § 7-1 概述 一、排水的目的与要求 1、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源有两大类 地面水:包括---大气降水、海河湖水、水渠水库水 危害---冲刷路基使其失稳;渗入路基路面降低强度;在接缝、路肩处造成唧泥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 危害—轻者路基湿软、强度降低、承载力下降;重者冻胀、翻浆、边坡滑塌分为:路基排水(地面、地下),路面排水(表面、中央、内部) 2、排水任务:将路基范围内土基湿度降到一定限度内,保持路基常年干燥,确保强度和稳定性 3、排水要在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上重视 ⑴设计—排除、拦截地面水;隔断、疏干和降低地下水,引走 ⑵施工—校核排水系统设计,必要时补充修改;重视工程质量;施工现场设临时排水措施,保证正常 条件施工和质量 ⑶养护—对排水设施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正常使用,水流通畅。 4、路面内部排水很重要 路面排水—路表面、中央带、路面结构内部 排除接缝下渗水、路旁滞水侧渗水,内部排水系统要满足:设施泻水能力强;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内渗流时间、路径不能太长;设施要耐久 二、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因地制宜,配合农田水利,充分调查研究,保护自然环境,就地取材,排水设施良好 § 7-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一、地面排水设备 1、边沟 ⑴位置:路堑两侧;山坡路堤上方一侧;平坦地区矮路堤两侧 ⑵作用: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或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⑶断面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形。见p183图7-1 ⑷方向纵坡:平行路中线;与路线纵坡一致,最小坡度≥0.5%,长<500m 2、截水沟(又称天沟) ⑴位置:路堑边坡坡顶以上;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见p185图7-4、5、6 ⑵作用:拦截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边坡和坡角不受冲刷 ⑶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 深宽>0.5m。见p185图7-7

道路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道路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交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越来越重视道路的排水,去进一步解 决地表水与地下水对道路的破坏问题。 关键词:道路排水;地下水;地表水 Abstract: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ands that we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road drainage, to further address th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on the issue of road damage. Key words:road drainage;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路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同时,对于道路排水设计越来越重视,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公路排水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建国初期及其后20年,由 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建成的公路技术等级低,使用品质差,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设施,公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进入20世纪80年代,公路排水问题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在该时期出版的路基路面设计手册中,对公路排水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与计算,提出了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要求与规定;在施工手册中,对路基路面的排水施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阐明了各项排水设施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这些手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指导公路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工具,在公路设计与施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速 公路的飞速发展,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排水工程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1998年我国制定并发布了《公路排水设计规 范(JTJ018—97)》,它不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排水设施的设计要领,而且在路基路而排水的基础上,增加了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及公路构造物及下穿道路排水的内容,使公路排水工程更趋完善和合理。这里笔者就水对道路的作用及危害、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要求、道路排水设计的前景进行详述。 1水对道路的作用及危害 路基和路面结构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水是道路上常见的自然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道路的湿度从而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与行车安全,主要体现在地面水对地表的侵蚀与地下水对地基的破坏。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地面排水

第一节道路地面水的排除 第12.1.1条设计范围及原则如下: 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应按城市排水规划进行,并应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规定。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再进行设计。因修建道路引起两侧建筑物或街坊排水困难时,应在排水设计中解决。 二、城区道路排水一般采用管渠形式。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材料和道路类别选择。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偏沟、雨水口和连接管的布设,不包括排水干管设计。 三、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边沟、排水沟与涵洞等。设计流量可按当地的水文公式计算。 四、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应处理好与农田排灌的关系。 五、快速路的路面水应排泄迅速,以防止路面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 第12.1.2条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如下: 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见表12.1.2,重现期高于地区排水标准时,应增设必要的排水设施。 二、当郊区道路所在地区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或排水规划时,应按表12.1.2规定选用适当的重现期。 三、郊区道路为公路性质时,其排水标准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规定进行设计。 第12.1.3条道路路面雨水径流量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执行。 计算道路雨水口流量时,偏沟水深不宜大于缘石高度的2/3。 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

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多箅式雨水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冰冻地区应对雨水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雨水口可以串联。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六、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m,其位置应与检查井的位置协调,连接管与干管的夹角宜接近90°;斜交时连接管应布置成与干管的水流顺向。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第12.1.5条立体交叉范围地面水排除的原则如下: 一、对立体交叉桥下的地面水,宜采用自流排除。当不能自流排除,有条件修建蓄水池时,可采用调蓄排水。无调蓄条件时,应设泵站排水。

浅谈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施

浅谈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施 摘要:路面的许多病害,都与侵入路面结构内水的不良作用有关,因此,设置路面结沟内部排水系统,迅速排除内部积水,对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非常必要。 关键词: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设施 Abstract: the many diseases, and into the pavement structure the internal waters of the adverse effects, therefore, set up road “ditch internal d rainage system, internal water out quickly, to improve the use of pavement performance, improve its service life is very necessary. Keywords: pavement structure internal drainage 前言:路面的许多病害,如水泥混凝土的卿泥、错台和断裂以及沥青路面的松散、龟裂、坑槽等都与侵入路面结构内水的不良作用有关,降落到路面表面的水,不论采用何种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多少会有部分水通过路面接缝、裂缝、松散、坑槽、或面层孔隙下渗到路面结构内部中去。 1.一般原则和要求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不是所有等级公路都必须设置内部排水系统,只有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才宜设置。 1.1 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的湿润和多雨地区,路基由透水性差的细粒土(渗透系数不大于10-5cm/s)组成的高速公路、一级或重要的二级公路。 1.2 路基的侧有滞水、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 1.3 严重冰冻地区,路基为由粉性土组成的潮湿、过湿路段。 1.4 现有路面改建或改善工程,需排除积滞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分。 在进行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的设计时,通常从泄水能力、渗流时间、耐久性三方面来综合考虑、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真正起到迅速排水的作用。为此,路向结构内部排水系统的一般要求如下: (1)各项排水没施应只有足够的泄水能力,以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量。由于渗入量的估计和透水材料系数的测定精度较低,因此对设计泄水量通常采用两倍以上的安全系数,才能保证排水设施具有足够的泄水能力。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图集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图集 一、路面的基本结构 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二级

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B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道路工程排水管道设计总说明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千秋街道路改造工程,雨污水合流,排入下游管道,若下游管道未形成采取临时排放措施,雨污合流主管管径d800,长度为379m。 2.设计依据: (1)***排水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 (2)设计合同及其他有关资料; (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3月; 3.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4)《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图中尺寸单位: 高程及距离以米计,管径、井径以毫米计;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内径。 高程、坐标系统和里程桩号均与道路设计图相一致。 设计地面标高为道路中心标高,交叉口道路标高如与道路设计标高有出入,以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图为准。 5.平面位置:本设计道路红线宽度为9m,全部管线均为单边布置,详见管线排列图。 6.根据当地实际运行经验和业主要求,市政道路下雨、污水管径D≥d500。 7.管材: (1)雨、污水管道管径D≤d1200mm且管道覆土0.7m≤H≤7.0m时: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2)雨、污水管道管径D>d1200mm或管道覆土7.0m<H≤9.0m时:采用平口式钢筋混凝土管。 (3)当管道覆土H>9.0m时,由结构专业专项设计。 (4)管材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技术要求。 8.基础: (1)d300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混凝土(C25)满包,包封厚度不低于2倍管壁厚,且不得小于10cm。 预留过街雨水管处:雨水口连接管与预留过街雨水管分别独立设置。 (2)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D≤d1200mm且管道覆土0.7m≤H≤7.0m 时): 管道覆土0.7m≤H≤4.5m时,采用承插式Ⅱ级管,180°砂石基础,详04S516-11; 管道覆土4.5m<H≤7.0m时,采用承插式Ⅲ级管,180°砂石基础,详04S516-11;

公路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分析与设计

公路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分析与设计 ──董磊靳世富刘建国王永献李志强2006-12-13 摘要:由于降水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内部滞水是导致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公路试验段的研究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从而为路面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机理排水系统设计 水利工程中的交通工程,大多数采用高等级的水泥混凝土公路,其损坏主要是路基、路面的损坏,而水是促使路面过早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往往只把路基地表水的处理作为重点,忽视由于降水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内部滞水的排放,在没有设置有效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的情况下,这种内部滞水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是导致一部分高等级公路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机理 由于与生俱来的缺陷,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多接缝,降水会沿着接缝和板边缘下渗。另外,在地下水位高的路段,地下水会通过毛细渗透进入路面结构下部。据测算,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的自由水,当下基层材料渗透系数K≤10-5cm/s时,排除0.1m3自由水约需1d以上;而下基层材料的渗透系数K≤10-7cm/s时,排除时间可达数日之久。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水被封闭在“浴盆式”的路床内,形成路面结构内部积水。路面结构内部积水会浸湿各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土,使其强度下降、变形增加,从而降低路面结构的承载力。 在荷载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边缘处的挠度大于板中,而板角隅的挠度又大于板边缘。轴载重、作用次数多,土基或基层软弱时,板边缘和角隅下的基层或土基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分界处形成板底脱空,下渗的水积聚在脱空区内,当车轮行驶在后板上时,带有细料的水向前方喷射,而当车轮驶向前方板时,后方板出现脱空,前方板下的水向后方喷射,将水中细料冲积在后方板下的脱空区内,从而抬高板端,形成错台。 板边角是挠度的最不利荷位,在板底脱空的情况下,过大的挠度会使板角隅断裂,进一步发展即形成碎裂。因此在缺乏足够排水设施的路面结构中,渗入基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结构设计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6-29T11:47:23.8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作者:金智捷[导读] 众所周知,为居民提供日常用水的基本设施是市政排水管道,给排水系统是城市互动的重要命脉。 齐齐哈尔宏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众所周知,为居民提供日常用水的基本设施是市政排水管道,给排水系统是城市互动的重要命脉。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不仅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给排水系统的平稳运转以及给排水系统实际应用的经济适用性,因此,各大施工单位越来越重视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结构设计与相关施工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结构设计 1市政道路建设中安排好给排水管道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但城市道路排水等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地区的市民,尤其是有些地区存在台风、暴雨等灾害的气候因素,当降水量突然增大的时候,就会给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如果不能够根据城市特点进行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规划与施工就可能给城市带来内涝等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积水未能及时清排,部分城市街道路面、路肩等长时间被积水浸泡就会加快老化、造成腐蚀,对于城市道路的保养非常不利,严重的还会造成路基结构层损害、路面塌陷等现象的出现。而路面大量积水不能通过排水管道网络系统进行清排还会向下进行渗透,当地下渗水过多就会影响市政街道地下的结构。由于有些地区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会将综合管网与道路建设平行进行建设,市政道路结构上的损坏就会给综合管网的运行造成威胁,甚至会由于水分渗透影响电缆、光缆等结构的运行稳定性,给城市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必须对相应的给排水管道系统进行重点规划与设计,在施工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强化施工效率与质量。 2市政道路中给排水管道基本现状分析已被人们用来使用的市政给排水管道仍然存在很多规划和建设方面的问题,并且,一旦给排水管道存在问题,解决相关问题是并不不及时,这些现象已与城市排水管网设计发生一定的矛盾,因此,造成市政道路给排水规划存在很多困难,导致规划和市政排水管道结构设计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对市政规划的过程进行严格要求,并组织设计审查部门对设计进行审查,对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市政给排水管道结构设计 在对给水排水管道的结构进行具体设计实践时,我们需要涉及到一系列相关内容,对这些内容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管道设计的效果。下面将对所有具体项目进行进一步探讨与分析。 3.1基本结构形式的选择 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管道结构设计时,首先,应该做好管道结构形式的选择工作。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管道的具体功能,例如,用于给水还是用于排水、管道所处的实际工作环境、管道的口径大小与规定流量大小、管道的埋置深度以及周围的地质与水文、相关经济控制因素等等。管道结构形式主要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管、钢管、铸铁管、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混凝土管、砌体盖板涵、钢筋混凝土管等等。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通常在工程实践中,不同的管道工作环境会对应不同的管道类型,例如在非承压的管道中,常常会选择使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现浇混凝土箱涵、盖板涵等;而在承压的管道中,常常会应用到的管道类型为PVC、PE、玻璃钢管以及其他金属管道。另外,在应对一些较复杂的地质情况时,如管道布置于河渠、公路和铁路等特殊地段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管道进行选择,以确保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 3.2结构设计实践 在进行管道内部结构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既定的管道基本特征、预埋地层厚度、载荷指数、地表下层的水位情况以及管道的强度、刚度情况来展开管道结构设计,需要反复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与复核,进而得出管道的壁板厚度、质量等级等相关具体参数。作用在地下管道的荷载有恒载和活载。恒载包括结构自身重力、上层覆盖土的重力、结构物本身长度内水流的重力;活载有汽车荷载和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压力等。另外,在实际的工程中,会存在某些管道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才能达到既定的强度与刚度要求,针对此类管道,必须要在科学计算之后,确定具体的指标,进而采取相关加固措施。常用的加固措施主要包括采用钢筋混凝土包管等,这里需要注意到的是,在进行具体的加固操作时,必须要依据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加固方式与方法,切不可固守于某一种加固措施。 3.3敷设方式的选取分析 在进行管道敷设方式的选取时,同上述其它操作手段的选择一样,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与工程来进行选择,影响敷设方式选取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管道预埋的深度、地表以及地表之下可能存在的影响实际管道铺设的阻碍等。敷设方式也有较多的种类,如架空式、沟埋式、顶管等等。在具体的应用中,沟埋式较为普遍,其次为架空式,在特殊地段无法开挖施工时,通常采用顶管施工。不同的敷设方式对结构设计有较大影响,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计计算。 3.4抗浮稳定性设计 影响管道抗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实际工程区域水位高低,当敷设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时,管道抗浮稳定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进行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抗浮稳定进行相关计算,避免可能出现的浮管现象。 3.5抗震设计 管道的抗震设计可以从较多的层面上得到体现。例如,在选择管道的走向时,尽量避开抗震不利的场地、地基不稳区域以及可液化地基,由于管线服务区域的限制无法避开抗震不利场地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例如换填、砂石挤密桩、抛石挤淤等方法。另外,在对管道的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选取抗震性能较优越的材料,并辅以减小变形影响的构造措施。除此之外,在对地基与支墩等项目进行设计时,需要将抗震性能考虑在内,最大化地降低因震动而造成对管道功能的负面影响。 4市政给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质量把控要点

不容忽视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不容忽视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高等级公路交通量大、车辆轴载重、车速高,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往往只重视把地表水排到公路路界以外,而不重视排除由于降水而形成的路面结构内部滞水,在没有设置有效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的情况下,这种内部滞水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是导致我国一部分高等级公路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几个典型路段介绍 107国道武胜关至王家湾段19.5公里二级公路, 1991年建成热拌沥青碎石路面,交通量1000~1500次/日,设计使用年限10年,1994年大面积出现龟裂、唧浆、坑槽等损害。1995年改建成水泥砼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2003年出现大面积唧泥,脱空、断板、错台和破碎病害,现日交通量为2000~2500次/日。 316国道伏水桥至随应桥段,34公里二级公路,1993年建成热拌沥青碎石路面,1997年改造成水泥砼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2001年开始就出现较严重的水损害,随即对21%的板块进行了翻修处治,2002年对其中破损面积较大的8公里地段进行了1~2层水泥稳定粒料和沥青砼的加铺处治。 某市政部门2002年新建一条长15公里的外环公路,公路等级为二级,路面结构为9㎝的沥青砼+34㎝水泥稳定粒料基层+15㎝12%的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通车后经过一个雨季,就出现了开裂、唧浆、破碎和坑槽等损坏,通过取样试验和实地观察发现,沥青砼层实际孔隙率达到8%以上,密水性较差,而半刚性基层透水性又差,导致雨水滞留在沥青砼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出现早期水损坏。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水泥砼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20~30年,而实际使用 寿命只有10年左右,有一部分甚至更短;沥青砼路面(含热拌沥青碎石路面)设计使 用年限一般为10~15年,而实际使用寿命只有5~8年,还有极个别甚至第二年就出现大面积损坏。 二、试验路简介

路基常用的地下排水设施

第三节路基常用的地下排水设施 拦截,汇集,排除流向路基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地下排水设施:暗沟,渗沟与渗井 一、暗沟 (一)作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 (二)条件:1)路基范围内的泉眼 2)市区污水管或雨水管 (三)构造:洞式,管式 盖板周围用碎(砾)石做成反滤层,颗粒直径自上而下,由外及里,逐渐增大。 (四)纵坡:i≮1%,出口为边沟高出最高水位20cm 二、渗沟 (一)作用:汇集流向路基地下水 (二)构造:由排水层(石缝,管,洞),反滤层和封闭层所组成 封闭层:防止地面水的下渗(浆砌片石),土粒落入石料的空隙 反滤层:汇集水流,防止水层中的土粒堵塞排水层 大小均匀的砂石材料,分层填埋 (三)分类 1.填石渗沟(盲沟):流量不大,渗沟不长。纵坡一般采用5% 2.管式渗沟:适用地下引水较长的地段。纵坡一般不大于1% 3.洞式渗沟:流量较大,缺乏水管。有条件采用较大纵坡。 塑料管渗沟:带孔聚乙烯管,土工布组成 土工布:聚丙烯纤维,有一定厚度,柔软,而且具有力学强度。水分可通过土工布,土壤均被挡住。 三、渗井 (一)作用: 将地下水(或地表水)通过竖井,渗入地下排除 (二)使用条件: (1)路线高度与原地面相仿,排水困难,距地面有渗透性土层 (2)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立交桥下,路线为凹形竖曲线(同雨水井) (三)构造: 上部:井口(圆或方)集水结构 下部:填充由中心向四周由粗到细的砂砾石,排水排水结构 上层不透水层范围内填砂或砾石

下层透水层范围内填碎石或卵石 井壁和填充料之间设反滤层。 渗井离堤脚不小于10米,井顶四周(进口除外)用粘土筑堤围护,井顶加筑混凝土盖。缺:造价高,不轻易用 第四节路面排水设施构造与布置 主要包括:路面(路肩)表面、中央分隔带、路面内部、路基边坡坡面 一、路面表面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应遵循原则: (1)路面横坡排路面雨水 (2)边坡横向漫流排除路面表面水(路堤较矮,边坡坡面不易受冲刷) (3)路肩边缘设置拦水带(路堤较高,边坡坡面易受冲刷),高出路肩12cm,顶宽8----10cm。(4)拦水带过水断面的水面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高速,一级)或中心线(二级以下) 二、中央分隔带排水(高速,一级公路) 中央分隔带排水分三种类型: (1)宽度小于3米且表面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 采用两侧外倾横坡,排向两侧行车道(同路面横坡) 超高段在分隔带上侧边缘设置缘石或泻水口,拦截和排除上半幅路面的表面水。 (2)宽度大于3米且表面未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 通过内倾的横向坡度,汇集在分隔带中央的低洼处,通过纵坡排到泻水口 分隔带内水流流速或流量大,或低凹汇水区,设置隔栅式泻水口通过排水管排出 (3)表面未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的中央分隔带(表面种植绿化) 设纵向排水管渗沟 三、路面内部排水 排除滞留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分(接缝,裂隙,空隙,路基,路肩渗入) (一)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透水性填料集水沟,纵向排水管,横向出水管,土工织物 纵向排水管:PVC或PE塑料管(带孔口或槽口),通常与基底底面齐平,纵坡与路线纵坡相同。 透水填料底面和外侧围以反滤织物(土工布) (二)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 在面层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