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川端康成《雪国》的悲与美

合集下载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一对男女的命运为主线,通过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生活在荒凉、孤独的雪国中所面临的悲哀之美。

《雪国》的悲哀之美体现在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中。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被大雪覆盖的偏远地区,那里的冰冷、寂寞和荒凉无比。

川端康成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人们与大自然的对峙和无可奈何。

尤其是雪,它既是美丽的象征,又是寂寞和孤独的代表。

小说中的男主角斎藤与美雪的爱情,就是在这片雪国中背负着无法拥抱、无法言喻的悲哀之美。

正因为没有得到彼此的温暖和关爱,他们的爱情才显得更加唯美而悲伤。

《雪国》的悲哀之美也体现在人物对命运的无力抗争上。

小说中的男主角斎藤虽然渴望摆脱孤独和寂寞,但他却陷入了与命运抗争的困境中。

他将自己的身体与青春都奉献给了一位匿名的女子美雪,但最终却无法得到她的真正的爱和回应。

他对美雪的痴迷和渴望是如此的真实和动人,却又如此的荒谬和无望。

这种无力的抗争使斎藤的爱情更加显得无奈和悲伤。

《雪国》的悲哀之美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上。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他们都有着矛盾的情感和欲望。

美雪是一个神秘而矛盾的女性形象,她既是冷漠无情的,又有着温柔和对斎藤的吸引力。

斎藤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对美雪的爱是自私而不可名状的,但又包含着对她无条件的付出。

小说中的这些矛盾与冲突,更加突显了人性的悲哀和脆弱。

《雪国》的悲哀之美还体现在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上。

小说中不仅探讨了斎藤和美雪的关系,也涉及到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生命在无尽的时间和空间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而死亡却是不可逃避的命运。

小说中所描绘的死亡场景,如斎藤去寺庙悼念父亲、雪崩中的美雪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死亡的陷入,使小说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悲哀之美。

《雪国》的悲哀之美通过描绘荒凉、孤独的雪国环境,人们对命运的无力抗争和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以一种唯美而深刻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雪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古老传统和自然景观的世界。

小说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悲哀的美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在本文中,我们将试论《雪国》中所展现的悲哀之美。

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写作手法展现了悲哀之美。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而是一种寓意深刻的哲学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雪国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内心的矛盾,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悲哀之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展现悲哀之美的关键。

主人公黑池龙藏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和孤独的人,他身上的种种痛苦和迷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困惑和无奈。

小说中的女主角加代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和矛盾的角色,她对龙藏的爱情和信仰也是表达了一种悲哀之美。

作者通过对雪国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美感。

雪国是一个充满着白雪和孤寂的地方,这种自然景观对人的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雪国的背景下,人的孤独和内心的矛盾被放大和展现出来,从而产生了一种悲哀之美。

小说中的情节和情感也是表现悲哀之美的关键。

小说中的人物围绕着爱情、信仰和道德展开了一系列的纠葛和矛盾,这些情感的碰撞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悲哀之美。

尤其是龙藏和加代之间的爱情,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幽怨和绝望。

通过对《雪国》中的悲哀之美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不仅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一种深刻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通过《雪国》,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怀,更能够体验到一种悲哀之美的真实存在。

这种悲哀之美,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正是因为这种悲哀之美的存在,使得《雪国》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以北国雪景为背景的小说。

小说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妙的写作技巧而蜚声文坛,被誉为日本战后文学的经典之一。

其中蕴含着悲哀之美,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表现出了一种悲伤而美丽的境界。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日本北国的一个小村庄,寒冷而荒凉。

主人公男主角是一个来自城市的青年,通过工作的关系来到这个偏远的村庄,与名叫晶子的年轻寡妇展开一段禁欲而执着的爱情。

晶子的丈夫是一名在田园里工作的老汉,已经对她失去了兴趣,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

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晶子和男主角的爱情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注定要以悲剧的结局而收场。

小说中对自然的描写无疑是一大特色,作者通过对雪景、寒冷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严寒的冬季,村庄被雪覆盖,炊烟袅袅,是一种冷峻中带着凄美的景象。

作者以如诗如画的笔触,将北国的雪景描绘得绘声绘色,如同用白色的调色板勾勒出一幅雪的乐章。

北国的雪是无情的,它冻结了万物,也凝固了人们的内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心灵也变得冰冷而麻木。

这样的自然环境无疑加深了故事中人物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悲哀之美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男主角和晶子的爱情故事上。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在《雪国》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男主角虽然是一个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但对晶子的痴情却是那样的强烈和执着。

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爱晶子,渴望得到她的回应,但最终却只是无法得到满足。

晶子则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女人,她渴望着一份真正的爱情,但无可奈何地被困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她对已经麻木的丈夫已经没有任何期盼,却又无法狠心抛弃这段婚姻。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心灵也变得麻木而冰冷。

男主角和晶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悲哀之美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那样的无助和苍凉,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

《雪国》中还有一些其他人物,比如晶子的丈夫等等,他们的形象也都是极富悲哀的。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

《雪国》中的孤独与美学川端康成的《雪国》,犹如一幅细腻而深邃的画卷,在展现日本北国风光的同时,更深入地刻画了人性中的孤独,以及蕴含其中的独特美学。

故事的主人公岛村,是一个来自东京的纨绔子弟,他的内心充满了空虚和迷茫。

岛村对西方舞蹈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想象和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和真正的热情。

这种对艺术的表面追求反映了他生活的虚无,他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真正的寄托,于是频繁前往雪国,试图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寻找某种慰藉。

然而,雪国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摆脱孤独,反而使其更加深陷其中。

驹子是《雪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身为艺伎,她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追求。

她努力练习三弦琴,认真记录日记,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然而,她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在那个冷漠的世界里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她的爱情也无法得到回应,这种无奈和无力感使她的孤独更加刻骨铭心。

叶子则是纯洁和美好的象征,但她同样被孤独所笼罩。

她默默地照顾着行男,却无法改变行男的命运。

她的声音优美而空灵,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然而在现实的雪国中,她的存在却显得如此孤独和脆弱。

在《雪国》中,孤独并非仅仅是个体的情感状态,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

雪国的寒冷和寂静,仿佛将人们与外界隔绝,放大了内心的孤独感。

人们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彼此相遇却难以真正理解和沟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挣扎。

这种孤独感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川端康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国的雪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既美丽又冰冷,仿佛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孤独。

而那寂静的群山、流淌的温泉,在宁静的表象下隐藏着无尽的寂寞。

然而,正是在这种孤独之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学。

孤独让人们更加敏锐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也让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驹子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孤独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

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现代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雪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恋爱故事,通过对主人公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物的描写,表现了日本社会的特点与人性的弱点。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通过作者的细致描写,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感受完全呈现给读者。

小说中所体现的悲哀之美,更是深刻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鸟取研究员”的人物。

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雪国的“异乡人”,在雪国生活了很多年,却对这个地方始终无法适应。

他的妻子在过去离开了他,他只得与一位名叫“思慕”的舞妓相依为命。

他在她面前流露出了自己的内心,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和对过去的悔恨。

思慕也对他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小说之所以被称为“悲哀之美”,是因为它所表达的主题十分沉重。

主人公与思慕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痛苦的缘分。

在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对主人公久居雪国的描写,表现了现代日本社会的冷漠和人们的孤独。

主人公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但是他却不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因为他所追求的不是五脏俱全、繁华富贵的生活,而是内心的自由和情感的陪伴。

思慕也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但是她却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

小说中的悲哀之美凸显在作者对雪国的描写上。

雪国是一个高寒的地方,冰冷的雪花和坚硬的山石令人感到无尽的孤独和冷漠。

在这个地方,主人公与思慕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两个陷入大雪中的人,在严寒中互相依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他们的爱情并没有明确的表达,但是他们之间的情感却深刻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同时,小说中所表现的悲哀之美还体现在人物的个性上。

主人公鸟取研究员是一个思想深沉、富有灵性的人物,思慕则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

他们之间的交流虽然并不多,但是他们的个性却深刻地在读者心中印象。

主人公在文化和人际交往上的孤独,思慕在生命的意义问题上的困扰,他们在这个雪国中的孤独与无助都揭示了人性的悲哀。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一个悲伤、孤独的世界,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苦难,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深沉的美。

小说以雪国为背景,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描述了主人公犬纵和他爱上的女人西方子之间的故事。

小说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也描绘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美。

《雪国》的悲哀之美体现在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描绘上。

小说中的主人公犬纵是一个贫穷的戏子,他在雪国的险恶环境中艰难生存,面对着生活的无情和命运的捉弄。

犬纵与西方子之间的感情如同是注定要破灭的,他们之间的爱情被社会的压制和生活的无奈所扼杀。

小说中对于生命的脆弱和无奈的描绘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无尽的悲伤,这种对生命的痛苦和无常的折磨,构成了小说的悲哀之美。

《雪国》的悲哀之美体现在对自然的描绘上。

雪国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雪覆盖了整个山村,使得这片土地变得荒凉而孤寂。

小说中对雪国环境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和力量。

冰雪覆盖的山峦和结冰的江河,构成了一幅苍凉、凄美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震撼。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的命运显得微不足道,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在自然的面前显得更加无力和渺小。

这种对自然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悲哀之美。

《雪国》的悲哀之美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上。

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和内心的挣扎。

比如狂子的父亲犬八,他一心想在山村引入邮路和电车,改变贫穷的乡村,但最终却功败垂成,沦为了丑闻的牺牲品。

这种对人性的剖析,揭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软弱和无奈,也呈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性悲哀之美。

《雪国》的悲哀之美还体现在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上。

小说中对生命的脆弱和无能为力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通过展现犬纵和西方子之间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

小说始终萦绕着死亡的阴影,追问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在悲伤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雪国》的美与悲

《雪国》的美与悲

《雪国》的美与悲摘要:川端康成是热心探求美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处处显示出对美的追求:美的景色,美的人物,以及美的行动——她们对爱情和艺术的不懈追求;川端康成又是擅长表现悲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的情调,结局往往具有悲剧色彩。

《雪国》中,驹子的现实美和叶子的空幻美正是在雪国美的背景上展示出来的,岛村的感伤情绪和驹子的内心痛苦充溢全篇,而结尾叶子的死更使小说增添悲凉气氛。

川端康成的绝妙之处又就在于他能很好的把美与悲结合,构成一种既美且悲的独特情调,总体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关键词:《雪国》美悲一、无处不在的美(一)自然美川端的作品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作为背景,《雪国》也不例外:“初春的一片新绿,秋季的萱草茂盛,冬天的皑皑白雪…”作者对雪国初夏、晚秋、初冬的季节转换,景物变化的描写等,都移入了人物的感情世界,以寄托岛村的哀愁,表现出驹子的现实和叶子的纯洁。

可以说,川端笔下的自然景物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它已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而是感化了的自然,它同人物的心理、思想感情水乳交融,最终融为一体。

这样无疑地凸显出了景物的美。

(二)人物美《雪国》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岛村、驹子和叶子。

通过对驹子和叶子的描写,川端向读者传达了女性无限的美。

1、善良的驹子《雪国》中的驹子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不仅漂亮,更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岛村看来,驹子很美,从她进来的那一瞬间,他就发出由衷的感叹:“没想到还有你这么美的人!”毫无疑问,岛村以一次见到驹子,就被她的没震撼。

可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她美的外表,而是她内在的善良,散发着诱人的美。

驹子虽然是一个三等艺妓,可这绝不是驹子的追求,她对生活有信心、有热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自己不幸的生活。

她很有毅力,虽然是一个艺妓,可她每天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读书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

这都可以看出驹子不是一个普通的艺妓,她的内心不是麻木虚无的,她有生活的追求,并为之不懈的努力着。

《雪国》之审美情境-美与悲哀

《雪国》之审美情境-美与悲哀

《雪国》之审美情境:美与悲哀摘要:《雪国》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评论家把它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抒情文学顶峰”,也有评论家批评它是“死亡的文学”,表现的是“颓废的美”,这说明川端康成创作的复杂性。

而笔者认为《雪国》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悲哀的美”,作者把“悲哀”与“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独特而细腻的笔触,最真实地传达出日本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营造出极具东方魅力的独特的审美情境。

关键词:雪国审美美悲哀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一书因其“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雪国》这部作品之所以能获此殊荣,并不在于其故事情节如何吸引人。

事实上《雪国》并无较多的情节,人物和故事相当的简单,主要描写了岛村三入雪国,及由此展开的岛村、驹子、叶子、行男四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与各自的命运变化。

《雪国》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所描写的那种“人生的悲哀”,生存意识与死亡意识能够打动读者的心,让人感到“悲哀的美”与“美的悲哀”,并且不得不承认它的确是真的,是善的。

川端康成有这样一种美学思想,认为美的极致是悲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和景色常常是与悲哀相连的。

《雪国》便是这种思想的代表。

无论是在塑造人物形象,还是景物描写都是即悲且美,即凄且艳的。

驹子是《雪国》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这位女性的命运正是“美与悲哀”的最好诠释和极致体现。

驹子是日本社会最下层妇女的代表。

她的身世很悲苦,出生在雪国的农村,家境贫寒,被人卖到东京当侍女,后被一个男人赎了出来,打算将来做个舞蹈师傅生活下去,可是一年半后,那个男人又死了。

无奈之下,驹子跟随三弦师傅学艺,有时也到宴会上表演助兴,最后迫于无奈当了艺妓。

艺妓的身份本来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是驹子却是“难以想象的洁净”。

不仅在于她外貌的娟秀“肤色恰似在白陶瓷上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

她虽算不上是个美人,但她比谁都洁净”,更在于她心地的纯洁,当了艺妓的驹子仍保留了许多穷苦人身上的美好品质。

《悲哀的美,美得悲哀》——读川端康成《雪国》有感(1500字).docx

《悲哀的美,美得悲哀》——读川端康成《雪国》有感(1500字).docx

《悲哀的美,美得悲哀》——读川端康成《雪国》有感第一次读川端康成,其实是《古都》。

第二本,才是这本蓝白相间的《雪国》。

听说,这才是这位大坂作家的代表作,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如此的盛名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谁知细读这本书,竟是如此的不忍卒读。

故事发生在常年下雪的日本小县中的一处客栈,由于雪景优美,这儿大部分都是招待旅客的客栈。

自然地,艺伎便必不可少。

于是,刚来到这里的旅客岛村便与一位被叫过来的艺妓交谈了起来。

在日复一日的谈话中,二人成了朋友,岛村也打听到艺妓的名字叫驹子。

可事情并非仅仅如此,在一个夜晚,陪酒的驹子喝过了头,疯疯癫癫地跑来找岛村——“约莫过了一个钟头,长廊上又响起了凌乱的脚步声,像是一路上跌跌撞撞走过来的。

‘岛村先生!岛村先生!’女子尖声喊道,‘啊,不见了,岛村先生!’”在雨夜下,驹子大声地宣泄,在酒精的作用下袒露起自己的喜欢的人,她将“岛村”二字写了无数遍。

自此,驹子与已有家室的岛村就这样在雪国一次又一次地幽会。

然而,二人终究不能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也终究不能结合在一起。

这,便可说是本书内容中最大的悲哀。

但最让我动容的是,是雪国的皑皑美景与驹子的强烈自尊和她对于“努力活着”的执着。

驹子从师学习,但师傅后来去世了,留下一个患病的儿子——行男。

驹子为了回报师傅,努力工作,常常给无法工作的他送钱,虽然曾与他定亲,但具有强烈自尊的驹子并不愿意,甚至在行男死时,她也坚持要留下来送岛村一程。

事后,她仍执着地说道:“我啊,才不给行男上坟呢。

”或许是因为职业并不光彩,驹子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十分敏感。

在岛村醉酒后胡乱说出一句“你是个好女人”后,驹子误解了他的意思,显出一种无法排解的悲哀——“‘你说嘛,你就是为了这常来的?你是在笑我,你还在笑我啊?’驹子涨红着脸,瞪眼盯住岛村责问。

她气的双肩直打颤,脸色倏地变成了铁青,眼泪簌簌地滚落下来。

‘真窝心,啊,真叫人窝心。

’驹子从被窝里翻滚出来,背着脸坐下。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雪国所困的男子对爱情和生命的追求,通过展现悲哀之美的主题,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小说以男主人公黑榜的视角展开,描写了他与从女主人公哥哥青野分手后的艳遇,被困在雪国的漫长冬夜中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小说通过黑榜对雪国的描写,将自然环境的冰雪之美与人性的孤寂痛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悲哀的氛围。

作者将雪覆盖的大地、漫天飘洒的雪花以及寒冷的氛围等自然景观与黑榜的内心感受相辅相成,使读者对黑榜的孤独与悲哀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雪国》通过描写黑榜与两个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让读者领略到了爱情的美,也透露出其中的悲哀。

黑榜与千代之间的情感由爱生恨,由痴心变为无望,他们的相遇与分离交织在一起,让人感慨万千。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黑榜对千代的眷恋与思念,以及他对不能与千代长久生活在一起的痛苦与遗憾,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中那种带有悲伤色彩的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展现出了悲哀之美。

黑榜一直在追逐真实、纯洁的爱情,但却陷入了迷茫和孤寂之中。

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活的疑问和迷茫,同时又有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他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痛苦,最终无法与千代长久相守。

黑榜的孤独和无奈,既是他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是整个世界的无常和悲哀的体现。

康成通过小说中的语言和叙事手法,将悲哀融入文本之中。

小说的语言简练又充满了哲思,作者通过描写黑榜的思绪与内心独白,将读者带入一种哲学思考的境地。

小说中使用了多种寓意隐喻的手法,例如雪花、幕、雪国等,更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悲哀氛围。

《雪国》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写,以及对孤独与爱情的反思,呈现出一幅充满悲哀之美的画面。

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让人们在阅读之后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爱情与命运的纠结。

这种悲哀的美让人深深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也让人对康成的艺术才华和对人性的理解赞叹不已。

雪国读后感经典版

雪国读后感经典版

雪国读后感经典版《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主题,以及对人性和孤独的描绘而闻名。

这部小说以雪国的人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人与命运的不可逃避的关系。

在小说中,主人公渡边刚之助是一个年轻而孤独的假面舞会观点者,他在雪国遇到了充满热情和温暖的女性石菖蒲,并被她深深地吸引。

尽管两人之间存在着身份、文化和社会隔阂,但刚之助坚信他们可以跨越这一切,并在一起生活。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不利,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告终。

小说的主题之一是“雪”。

“雪”被描绘成一个象征着冷漠和孤独的元素,在整个故事中贯穿始终。

作者通过雪来表达人与人的隔阂和无法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孤独感。

雪国的人们生活在一个严寒而困难的环境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日渐减少,最终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

这种孤独感和对他人的无知导致了他们的孤独和悲剧。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爱情”。

小说以爱情为中心,探讨了爱情的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无法实现的性质。

刚之助深深爱着石菖蒲,但他们之间存在太多的障碍,无法克服。

石菖蒲是一个矛盾的人物,既充满了热情和温暖,又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使得她无法完全投入爱情,而刚之助永远无法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这种无法理解和不可避免的痛苦使他们的爱情注定了悲剧。

《雪国》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

川端康成的文笔独特而优美,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性的细腻描绘。

他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小说的意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极富魅力和深度,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富有感染力,使读者深入思考人类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总之,川端康成的《雪国》是一部非常经典和深刻的小说。

它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主题,揭示了人与命运不可逃避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和无法实现的爱情。

通过对雪和爱情的描绘,作者引发了读者对人类存在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我相信,《雪国》会继续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为读者带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代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永子与热田之间的爱情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在孤独、无望和死亡面前所表现的各种反应。

作品中的悲剧性和美感既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

首先,《雪国》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它的悲哀之美,这种美不仅来自于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来自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的主人公永子、热田以及其他角色身上所表现的孤独、无望与死亡,创造了作品强烈的悲惨氛围。

小说中的山村,孤立在高山之中,长期被大雪覆盖,形成了一种阴沉、悲凉的气氛。

作者以其独有的笔触,将这种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这种美在于它的真实,即使我们不在雪国,也会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

其次,小说的结构也给了读者以悲哀之美的享受。

小说整个结构以“出发-分别-再会”为主线来安排,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生不断经历出发、分别、再会三种情况的规律。

小说主人公永子一直对于自己与热田的关系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最终两人相见时,却发现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在激情过后便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了。

这种对于时间和爱情的理解,给人以一种深刻的反思和警示。

人的生命短暂,感情也可能时光流逝而渐渐消失,如人在那漫长的暗夜中孤独的存在感会给读者以深深的感动。

最后,《雪国》中的语言艺术也为悲哀之美的凸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川端康成的语言有很多细腻、含蓄、而有力。

他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例如,作者将雪国塑造成一个谷底,山上落下的雪花犹如从天降临的花瓣,这种美感的表达能够让读者更好的感受到永子和热田的孤独、无望和死亡。

综上所述,小说《雪国》呈现了一种深重而真实的悲哀之美。

小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言艺术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

透过雪国,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领悟到人类在面对孤独与死亡时所展现出的各种情感。

川端康成的《雪国》读后感

川端康成的《雪国》读后感

《雪国》读后感当我翻开川端康成的《雪国》,仿佛走进了一个纯净而又悲伤的世界。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让我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雪国》中,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静、纯净的雪国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粹和真实,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我被这种美丽而静谧的世界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无尽的空灵和虚无。

故事的主人公岛村是一个有着深厚艺术修养的男子,他来到雪国与当地艺伎驹子相遇。

驹子的美丽、纯真和才华深深打动了岛村,而岛村也被驹子视为心灵相通的知己。

然而,岛村对驹子的感情却始终若即若离,因为他内心深处对这种爱情的不确定性和虚无感始终存在。

在岛村与驹子之间,我看到了爱情最真实而又最脆弱的一面。

他们的感情是那么的纯粹和真实,但却因为现实的无情而最终落空。

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美好,却又是那么的无奈。

这种无奈让我感到心痛,也让我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除了岛村和驹子之外,《雪国》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叶子这个角色,她的出现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神秘和悲哀。

她的离去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在阅读《雪国》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虚无和悲哀。

这部小说让我意识到,人生就像一场虚无的游戏,我们都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但是,最终我们都会意识到,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我们都无法摆脱生命中的虚无和悲哀。

此外,《雪国》还让我意识到了爱情的无常和无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自己心仪的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往往无法与他们在一起。

即使我们在一起了,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最终分开。

这种无常和无奈也是爱情的悲哀之处。

最后,我想说,《雪国》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虚无和悲哀,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小说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同时也应该学会面对人生的虚无和悲哀。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犬冢先生在雪国与女子荒原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悲哀之美。

《雪国》的悲哀之美体现在小说的环境描写中。

故事发生在北国的雪国,这里的冬季漫长而严寒,雪花不断地飘落,覆盖了一切。

这种严寒的环境,为小说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使人感到孤寂、寒冷和沉重。

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与女子的爱情被冰雪所掩埋,就像是一朵鲜花在严寒的冬天里,无法绽放,只能在心中默默怀想。

作者通过对北国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一种悲凉之美,使人们产生一种深沉的感受和思考。

小说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悲哀之美。

主人公犬冢先生是一个对爱情执着而又无法得到满足的人,他在雪国与女子荒原之间纠结不清,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女子荒原是一个神秘而又古怪的女子,她对犬冢先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感情,但又让他感到迷惑和无法捉摸。

这种对爱情的困惑和无法释怀,使得主人公的内心始终笼罩在一种悲哀的氛围之中。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种悲哀之美,使读者产生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思考。

《雪国》的语言和结构也体现了悲哀之美。

川端康成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国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使整个故事充满了一种悲美之感。

小说的结构安排也颇具悲哀之美,作者运用回忆、幻觉和独白等手法,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和感悟。

《雪国》的悲哀之美体现在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语言结构等方面,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让人产生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小说通过对爱情、生命和命运的探讨,呈现出一种悲美交融的境界,使人不禁为之动容,深思不已。

川端康成以他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悲哀之美,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雪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冰雪与孤寂的世界,以及主人公犬冈纯子与犬冈秋夫之间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邃的内涵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并被誉为悲哀之美的典范。

《雪国》的悲哀之美体现在小说所描绘的环境、人物以及故事情节中。

雪国的环境本身就充满了深沉的悲凉之美。

作者通过对雪国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幅寒冷孤寂的画面,从雪山到冰河,从村庄到寺庙,无不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生活在极度的贫困和孤独之中,他们的生活几乎被冻结在了时间的冰川之中。

这种环境所散发出的悲凉之美,让人不禁为其所折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蕴含着悲哀之美。

犬冈纯子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她孤独、坚强、执着地在雪国中生活着,对爱情和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

而犬冈秋夫则是一个悲情的符号,他身处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最终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笔下,不仅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而且也展现出了一种悲凉之美,让人们对人生的无常和坚韧不拔心生出一种深刻的感悟。

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悲哀之美的集中体现。

犬冈秋夫与犬冈纯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小说中最触动人心的部分。

他们之间的感情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最终化为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小说通过对这段爱情的描写,展现出了人生的苦难与悲伤,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悲哀之美,让人不由得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雪国》所展现的悲哀之美是一种独特而深远的美。

在作者的笔下,雪国的环境、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都深刻地体现出了一种悲伤、悲凉、悲壮的氛围,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这种悲哀之美不仅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而且还能够引发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可以说《雪国》所展现的悲哀之美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艺术,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我想引用一句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的名言来结束这篇文章:“积渡多年,没有划船的雄心。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雪国的景色和人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悲伤和孤独的世界,展现了悲哀之美的深刻内涵。

本文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探讨小说中所呈现出的悲伤与美的独特融合。

小说以雪国的景色为背景,营造了一种苍凉、萧瑟的氛围。

作者通过对雪国的描绘,将自然的荒凉与人们的孤独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悲哀之美。

在小说中,雪国的景色被描绘得如诗如画,其中不仅有白雪皑皑的山峰和冰冷的河流,还有无边无际的寂寞和孤独。

这种景色的营造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悲哀的美,体验到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思考与感悟。

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悲伤之美。

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岛和他所遇到的女子千代,以及其他次要角色们,都在千年孤寂的雪国里追逐一种无法企及的爱和理想。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爱的追求,但却又常常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使得小说中的悲伤与美得以完美融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小说中的情感交织也是悲哀之美的重要展现方式。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大岛和千代之间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一种悲伤与美的交汇。

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是甜蜜美好的,而是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两个人总是无法达成心灵的交融,却又无法割舍对对方的感情。

最终,他们走向了不同的命运,留下了一段永远无法解开的情感纠葛。

这种悲伤的爱情故事使得小说充满了戏剧性和美感,呈现出一种悲哀之美的绝妙意境。

小说中的语言艺术也是悲哀之美的突出表现。

川端康成以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表现手法,将悲伤与美的主题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富有内涵,能够深刻触动读者的内心。

他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细腻而富有张力的美感。

这种语言艺术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体味到悲哀之美的魅力,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和爱情的沉思和追问。

读《雪国》后感

读《雪国》后感

读完川端康成的《雪国》,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唯美的梦境,感受到了那种极致的美与悲哀。

这部小说中,岛村是一个研究舞蹈的学者,他三次前往雪国,与当地的艺伎驹子和叶子相遇。

驹子美丽、纯洁、善良,而叶子则神秘、超脱、冷漠。

岛村在雪国中度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与驹子相互倾心,但叶子却始终让他感到一种无法触及的美丽。

整个故事中,川端康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国的美丽景色和人物的情感纠葛。

那种悲哀与虚无的情绪弥漫在整部小说中,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悲哀。

尤其是结尾处叶子的离世,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此外,《雪国》中的意象描写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的开篇,到叶子在火中逝去的结尾,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读完《雪国》,我深感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物哀思想。

物哀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是川端康成文学思想的核心。

他通过描绘雪国的美丽与悲哀,表现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总之,《雪国》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让我感受到了极致的美与悲哀,也让我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

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小说以日本北国的雪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贫穷的村庄和其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揭示了生活的苦难和人性的脆弱,呈现了一种悲哀之美。

本文试论《雪国》的悲哀之美,探索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类命运和生命的意义。

小说以其独特的描写风格展现了北国的苍凉和凄美。

雪国是一个孤寂而贫瘠的地方,长期的冬季和厚重的积雪使得这片土地更加荒芜。

小说中,作者大量使用了冷色调和寂静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这种荒凉和孤寂的氛围与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艰辛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人类的脆弱和苦难。

小说开篇就以雪国车站的描写开端,车站淹没在积雪之中,孤寂而凄美。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得读者在一开始就对雪国的艰难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小说后续人物的命运增添了更多的悲痛和沉重感。

小说通过对人类内心的探索展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北国这片苍凉的土地上,他们的命运常常是无奈和苦难的。

小说中的主人公田口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在雪国结识了雪国的女郎千代,他们之间陷入了一段复杂的爱情。

由于彼此的误解和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田口在小说中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真谛,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挣扎和对生活的困惑。

他常常感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对自己的生存和爱情都感到困惑。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对生命的迷茫,使得田口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同时也使得小说的悲哀更加深刻。

川端康成的《雪国》通过对苍凉的北国、人类内心的探索、爱情与欲望的描写以及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悲哀的美。

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充满了无奈和苦楚,但正是这种苦难和挣扎,构成了小说深刻的悲哀之美。

正如《雪国》中所表现的那样,生命往往是无常而又脆弱的,但正是这种脆弱和无常,才使得生命更加珍贵和美丽。

这种悲哀的美,正是《雪国》最深沉的魅力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川端康成《雪国》的悲与美
作者:卢佳婷
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47期
摘要: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现代著名作家,生与死,爱与美在作家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本文将以悲剧意识为着眼点,选取代表作《雪国》,从川端康成悲剧美学的内涵、表现以及成因三个方面对川端康成进行研究,以此来展现川氏悲剧美学的现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悲美虚无《雪国》徒劳
作为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繼承并发展了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吸取了欧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生与死,爱与美在作家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以及个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都使得其成为本国文化的代表,其中悲美尤为显著。

本文以《雪国》为例,通过讲述纨绔子弟岛村、乡村艺妓驹子以及叶子和行男四人之间微妙关系,川端康成以自己独特的书写展现了其笔下且悲且美的文学世界。

川端康成一向重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没有独特的文章和文体,就成不了优秀的作家。

作家都有个性,其个性便在文章和文体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1]P207川端康成独特的文学风格就可以用悲而美来概括。

这种悲美首先体现在作者笔下的虚无意蕴。

人与生俱来的对悲苦的深切感知使得人类对悲观虚无有着不可名状的独特感知,且这种感知是因人而异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日本悲剧美学有了不同的深刻内涵。

他秉着空灵的姿态对待世界万物,早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将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镜中花”。

即禅宗所说的无中生有,虚无相声,这种空灵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思想紧密相连,带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

其次,这种悲而美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川端康成笔下女性形象的悲和美。

川端康成的小说侧重写女性的阴柔之美,《伊豆的舞女》着重凸显懵懂的少年对清纯爱情的向往,《雪国》刻画了少男少女不可抑制的情欲并侧面烘托出以对纯真女性的向往。

川端作品中的主角女性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在他笔下主要女性的形象几乎都是美的,但是她们的命运和结局几乎都是悲的。

川端康成别具一格的悲美风格具体表现在自然美,性灵美和物哀虚无之美这三个方面。

首先,书写自然之悲美;在川端的作品中满是对自然细腻柔美的描绘,对自然的描绘中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颜色变化和岁月的沧桑,这与他爱观察自然不无相关。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2]p200《雪国》篇章一开始便将人们带入到一个独具魅力的虚幻世界。

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山村,长长的隧道中断了与外在世界的联系,宛如世间的桃花源,这样隔绝的环境使雪国传统的习俗、美丽的风景得以保存下来。

这里人物的活动背景是北温泉村,是养蚕盛地,也是日本著名的雪亚麻起源地。

驹子、岛村、行男;叶子的爱情瓜葛就是在这大自然的美景中演示给读者的。

其次,书写性灵之悲美;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想主要表现的就是作为现实美之化身的驹子和叶子的美和悲。

驹子出身贫寒但心底善良,追求美好的生活,可是不幸为救行男沦为艺妓,从事被人玩弄的卑贱行业。

她总是拼命追求真正的爱情,但最终对岛村的一片真情也被岛村看成是一种徒劳的爱。

而叶子则满足了男主人公对女性的所有
幻想,文中多次提到她那优美而又悲戚的声音,像是只有在梦中才能出现似的。

她真心爱着行男,悉心照顾他的生活,可是行男最后还是离开人世了;岛村倾心于叶子的纯美,一直希望叶子能与他一起回东京,可就在叶子答应去东京的前一晚,她竟丧生于熊熊大火之中。

作者认为那场大火勾勒出一幅悲伤而又诗情画意的场面,在这种幻景的印衬中叶子美妙的死亡正是其人物形象最完美的结局。

最后,书写虚无之悲美;以自己对文学世界的独特理解,川端康成竭力塑造虚幻似的人物—驹子和叶子。

这两个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期待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而前者更满足了作者对一切现实和虚幻事物的幻想。

岛村常常用“徒劳”来评价驹子,她认真的生活态度,改变不了沦为艺妓的命运。

驹子对岛村的倾心,以现实的眼光来看真可谓是一场“徒劳”,但也是这个女子以切实的行动同命运抗争,她虚无而又热烈的追求与雪国冰凉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虚无是她悲和美的具体体现,这种虚无的美在于只顾自己爱别人、不图对方回报的“无偿的爱”,虚无的悲则在于到头来驹子只得落个一场空。

再谈川端康成笔下悲剧美学的创作过程和语境,川端悲剧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其自身经历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川端一生经历坎坷,两岁丧父之后失母,父母的逝去极大刺激了他年幼的心灵。

随后寄居舅舅家身边祖母和姐姐又相继离世,十岁时与其相依为命既聋又哑的祖父也不幸离他而去,孤儿经历和身边亲人的相继离去,使得他的整个人生都陷入了无法言明的忧郁、悲哀,死亡于他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感悟,“我自己太不幸了,天地间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3]p56 然而让人欣慰的是文字成为他情感的宣泄口。

此外,时代环境的影响也在其悲剧美学气质的形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战败投降这一历史上重要转折点对川端来说还是一个重要的打击。

正如他在日本战败后所说:“在今后的创作生涯里除了日本的物哀美以外,我一个字都不愿意再创作了”[4]p76,战败和亡国的思想深深地嵌入了川端康成的脑海中,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其创作满是悲哀气氛的在场同时又产生一种川式独特的美感。

总之,从悲美角度窥探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会发现作者的悲剧意识与时代特色紧密相关,他更多的是继承了日本民族物哀的美学传统,这种物哀精神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生涯,《雪国》所开创的悲与美相结合的文学特色继承了日本传统精神的精华,汇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学之美。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十卷集.[M].高慧勤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2).
[2]叶渭渠.雪国·古都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叶渭渠.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叶渭渠.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川端康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
作者简介
卢佳婷(1991-)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