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重点内容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s0
lim f (t) lim sF (s)
t 0
s
零点与极点:
例:G(s) K (s 1) (s 2)( s 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1)比例环节: y(t) kx(t) k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传递函数
(2)一阶惯性(滞后)环节:T dy y kx dt
G2
y x2 G1 x1
R
X 1
X1
X 2
X2
Y
1/s
1/s
G1 H1
X 2
求解 (1)方块图变换 (2)方块图转为信号流图-梅逊公式求解 (3)利用梅逊公式对方块图求解
(1)方块图化简
G2
R
X 1
X1
X 2
X2
Y
1/s
1/s
G1 H1
R
X1
X 2
Y
1/s 1+G2s
1/s
G1 H1
R
Y 1 G1s G2s R s(s H 1 G2H1s)
Y
1/s 1+G2s
1/s
G1
H1
1 G2s
(2)转为信号流图-梅逊公式求解
G2
R
X 1
X1
X 2
X2
Y
1/s
1/s
G1
H1
G2
R
1 X 1 1/s X1 1 X 2 1/s X 2 1
Y
G1
-H1
3条前向通路: P1 1 / s2 , P2 G2 / s, P3 G1 / s
2条回路: L1 H1 / s, L2 G2H1
(2)根轨迹分析方法
(3)频率特性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
系统
方块图
信号流图
反拉氏变换
微分方程(组)
传递函数
拉氏变换
系统时间响应y(t)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利用物理、化学定律建立机理模型 实验方法获取数学模型(典型信号的输出响应)
▪ 一阶系统 ▪二阶系统(欠阻尼): 测试单位阶跃响应的指标
* 为重点
一、一阶系统的动态响应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G(s) Y (s) K X (s) Ts 1
单位阶跃响应: y(t) L1[Y (s)] K(1 et /T )
1、t=T时,系统从0上升到稳态值的63.2% 2、在t=0处曲线切线的斜率等于1/T 3、ts=4T,(Δ=2%),ts=3T,(Δ=5%) 4、y(∞)=K(对标准传递函数)
y()
(3) 衰减比n: 在过渡过程曲线上,同方向上相邻两个波峰值
之比。
2
n B e 12 B
(4) 调节时间ts: 被控变量进入稳态值土5%或土2%的范围内
3
所经历的时间。 ts n 3T ( 5%)
4 ts n 4T ( 2%)
三、以阶跃响应曲线形式表示的质量指标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
k Ts 1
(3)一阶超前-滞后环节:T
dy dt
y
k[Td
dx dt
x]
k(Td s 1) Ts 1
(4)二阶环节:
a
d2y dt 2
b dy dt
cy
kx
k as2 bs c
(5)积分环节:
y
1 F
xdt
1 Fs
1
dx
(6)PID环节:
y kc ( x Ti
xdt Td
) dt
kc
四、高阶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
1、在S平面上,距离虚轴比较近,且周围没有其它的零极点。 2、与其它闭环极点距虚轴的距离之比在5倍以上。
G(
s
)H(
s)
K(T1s 1 )( T2s 1 )(Tms 1 ) sN (T1' s 1 )( T2s 1 )(Tn' s 1 )
esr
lim
s0
1
s G(s)H(s)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概论
定值控制系统:输入是扰动f。 随动控制系统:输入是给定r。
Y (s) G1(s) F (s)
Y (s) G2(s) R(s)
区别在于给定值的形式。
e = x-z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描述系统动态模型的几种形式及相互转换 (1)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 (3)方块图和信号流图 3、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及简单对象的数学模型
复习(学习)注意事项
• 抓重点,善于总结重点
– 知识分层次
• 必须掌握的(重点) • 必须理解的 • 需要了解的
• 求甚解(基本概念)
– 理解的才能记住,不能只停留在浅层记忆中
• 稳定性问题 • 系统稳定性如何定义的? • 决定系统稳定性的根本? • 是极点,与零点无关,为什么?
• 会综合、全面理解每个知识点
N 1 G2 H1 G1G2 H 2
N
-H2 G1
G2
-H1 1
1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Y G1G2 R G1G2H2 N 1 G2 H1 G1G2 H2
例2 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已知初始条件全部为零。
画出系统的方块图,并求解Y(s)/R(s)。
x1 x 2
R H1 x 2 G2 x1 x1
* 为重点
一、基本概念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各变量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动态过程与静态过程:
(1)动态响应( 动态特性) 从初始状态→终止状态 (2)静态响应( 静态特性) t →∞, y(∞)Δ=2%。Δ=5%(ts)
3、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根据描述系统方程的形式划分的。 线性系统的方程是输入和输出量x、y及它们各阶导数的线性 形式。
注意:画图的规范性:方块-传递函数-变量(拉氏 变换式)-有向线段(箭头)-符号
三、方块图 基本连接形式: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串联:串联环节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
2、并联:并联环节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之和。
3、反馈
负反馈: W (s) Y (s) G(s)
R( s)
表2 给定信号输入下的给定稳态误差esr
0 型系统 1 型系统 2 型系统
阶跃输入r(t)=1
1 K 1 Kp=K
0
Kp=∞
0
Kp=∞
斜坡输入r(t)=t 抛物线输入r(t)=1/2t2
∞
Kv=0
∞
1 K
Kv=K
∞
0
Kv=∞
1 K
Ka=0 Ka=0 Ka=K
Kp — 稳态位置偏差系数 Kv — 稳态速度偏差系数 Ka — 稳态加速度偏差系数
等幅振荡 发散振荡
三、以阶跃响应曲线形式表示的质量指标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
1、动态指标
G(s)
Y (s) X (s)
s2
2 n
2n
n2
时域分析方法
(1) 峰值时间tp:过渡过程曲线达到第一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tp
n
1 2
(2)
超调量
y(t p )
y() 100%
,
e
12 100%
• 稳态误差:增加积分器提高系统的“型”和稳态精度
• 根轨迹:增加积分器,把根轨迹向右拉,降低稳定性 • 积分器性质的两个方面:
增加稳态精度 降低稳定性 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积分器,能提高稳态精度
• 解题(工作)不能只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 • 首先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再求稳态精度 • 相似问题是应用终值定理
线性系统的性质:可叠加性和均匀性(齐次性)。 本学期研究的主要是线性定常系统。
4、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两种方法: (1)机理分析法:(2)实验辨识法:
二、传递函数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定义:初始条件为零 的线性定常系统: 输出的拉普拉斯
变换与输入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基本性质:
(2)相加、分支点需要跨越方块时,需要做相应变换,两者 交换规律找正好相反。
(3)交换后,利用串、并、反馈规律计算。
四、信号流图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信号流图是一种表示系统各参数关系的一种图解法, 利用梅逊公式,很容易求出系统的等效传递函数。
梅逊公式
总增益:
1
P
k
Pk k ,
▪ 单位脉冲响应g(t) → 系统传递函数 ▪ 系统的频率特性 → 系统传递函数
分析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求解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 –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 劳斯稳定判据 –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 根轨迹分析方法 –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开环零极点) 奈魁斯特稳定判据 –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稳定裕度分析法 –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y(t) 斜率=1/T y(t)=1-exp(-t/T)
1
0.632
63.2%
0
T 2T 3T 4T 5T t
二、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
G(s)
Y (s) X (s)
s2
2 n
2n
n2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ωn:无阻尼自然频率,ζ:阻尼系数(阻尼比)。
阻尼情况 ζ值
根的情况
终值定理 lim y(t) lim sY (s)
t
s0
lime(t) lim sE(s)
t
s0
必须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应用!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内容:
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
(1)微分方程 — 基础
(2)传递函数
最常用的
(3)方块图和信号流图
3、控制系统的三大分析方法
(1)时域分析方法
(1
1 Ti s
Td
s)
(7)纯滞后环节: y(t) x(t )
e s
(8)带有纯滞后的一阶环节:
T dy(t ) y(t ) Kx(t) dt
K e s Ts 1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三、方块图 方块图:
应用函数方块描述信号在控制系统中传输过程的 图解表示法。
根的数值
单位阶跃响应
欠阻尼 0<ζ<1
一对共轭复根
s1,2 n jd d n 1 2
有阻尼自然频率
衰减振荡
临界阻尼 ζ=1
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s1,2 n
单调
过阻尼
ζ>1
两个不等的负实根 s1,2 n n 2 1
单调上升
无阻尼 ζ=0 负阻尼 ζ<0
一对共轭纯虚根 根具有正实部
s1,2 jn
E(s) X(s) Z(s)
X(s) 1 G(s)H(s)
G(s): 前 向 通 道 传 递 函 数 , H(s): 反 馈 通 道 传 递 函 数 , G(s)H(s):开环传递函数 1+ G(s)H(s)=0:闭环特征方程。 单位反馈系统:W (s) G(s)
1 G(s)
正反馈: W (s) G(s)
例1 某系统如图所示,求当R, N同时作用时输出Y的表达式。
R
G1
G2
Y
H1 H2
N
R
1
G1
G2
1Y
解(1)求Y/R,设N=0。
-H1
-H2
1
1
N
Y
G1G2
R 1 G2 H1 G1G2 H 2
R
G1
G2
Y
R1
G1
G2
1Y
H1
H2 N
-H1
-H2
1
1
(2)求Y/N,设R=0。
1 N
Y
G1G2 H 2
1 G(s)H(s)
E(s) X(s) Z(s)
三、方块图
方块图的等效变换规则: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在无函数方块的支路上,相同性质的点可以交换,不 同性质的点不可交换
2、相加点后移,乘G;相加点前移加除G。 3、分支点后移,除G;分支点前移,乘G。
注意:
(1)尽量利用相同性质的点可以交换这一点,避免不同性质 的点交换。
五、劳斯稳定判据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Y R
1 s2
1
H1 s
G2 s
G1 s
G2 H1
1 G2s G1S s(s H1 G2H1s)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1、一阶惯性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T、K的物理意义。 2*、标准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ζ和ωn、ωd 的物理意义。 3、高阶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 4* 、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过程的质量指标,ts,tp,σ,n 5 * 、劳斯稳定判据 6 * 、控制系统稳态误差 7、常规PID调节器的控制规律(调节器的形式和作用的定性分析)
第一章 概论
基本概念:
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1、控制系统的组成 2、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及反馈控制 3、定值控制与随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1、系统分析: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系统设计:根据要求的性能指标设计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稳定性 • 准确性:稳态误差小 • 快速性:动态响应快,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
微分定理(初始条件为零),
L [df (t)] sF (s), dt
L
[d
2f dt
(t )]
2
s2F
( s ),
积分定理(初始条件为零), L[
f
(t )dt ]
1 s
F(s)
位移(滞后)定理 L[ f (t )] esF (s)
终值定理 初值定理
lim f (t) lim sF (s)
时域分析方法
2、静态指标 (注意一定要先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先决条件))
稳态误差或余差
E(s)
1
R(s)
1 G(s)H(s)
注意误差和稳态误差的两种定义,e(t)=x(t)-y(t), e(t)=x(t)-z(t)
(1) 利用终值定理 lime(t) lim sE(s)
t
s0
(2) 利用系统的型和稳态偏差系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