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由于“基因”已融入了生命科学的各个 学科,各个学科的发展又加深和推进了对基因 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各门 学科都与遗传学形成了交叉学科,所以遗传学 研究的内容逐步被“蚕食”,遗传学固有的“ 边界”在消失。
7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遗传学趋于消亡。 恰恰相反,这标志着遗传学将进入新的发展 阶段,遗传学研究将被推向新的高峰,新一代遗 传学——基因学正在逐渐孕育形成。
2. 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
3.
19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一)、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
通过动植物的驯养和栽培使劳动人民对遗传现象有了 粗浅的认识。
各种考古学资料表明,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知道优 良动植物能够产生与之相似的优良后代的现象,并通过选 择和培育有用的动植物以用于各种生活目的。 公元前8000年到1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通过饲养瞪 羚作为食物,以后又用绵羊和山羊代替瞪羚并用来生产羊 奶。
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10
3. 遗传、变异与环境
环境改变可以引起变异 战国时期《考工记》就指出:“橘逾淮而北为枳”。 表明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可以 引起生物的性状改变
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
可遗传(heritable)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特性 不可遗传(non-heritable)变异:只在生物当代表现出来 而不能传递给后代的变异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响, 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体质由种质产生,是“被表达的”,不能遗传 种质在世代间连续,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一定 分子性质的物质(种质)在世代间传递实现的
32
4. 高尔顿:融合遗传假说
融合遗传认为:
双亲的遗传成分在子代中发生融合,而后表现
我们都知道,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 用决定了表型。
基因型(genotype):生物体全部基因(遗传 信息)的总和。 除由无性繁殖产生的个体外,不会见到基因 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 表型(phenotype):生物体上可见到的特征和 特性。 如形态、生理、行为、生态关系等。同样, 不会有表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 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
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 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
8
任务:
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并且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为
人类服务。
Fra Baidu bibliotek传与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
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及其表现规律 遗传的本质与内在规律
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遗传的本质),揭示遗传变
异的内在规律 指导生物遗传改良工作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改良(育种)实践
18
二、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一)、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二)、 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1. 拉马克:器官用进废退与获得性状遗传 2. 3. 4. 5. 达尔文:泛生假说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高尔顿:融合遗传假说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三)、 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1. 初创时期(1900-1910)

16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因决定的是生物学 上的人(Homo sapiensns),是生理和形态特 征上的你我他。 至于说这个人是伟人还是凡人,是好人还是坏 人,是在某个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还是芸芸 众生,则是基因型与社会环境、教育素养和个人的 勤奋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17
从这个意义上讲,决不是基因决定一切。因此, 笼统地肯定“基因决定一切”,或笼统地否定“ 基因决定一切”都是不够全面而失之偏颇的。
13
几点注意事项:
1、对一个个体来说,基因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是 恒定的,不受环境影响而改变。 2、表型在生命发育过程中不断改变,改变的方向 由环境所左右。基因型是固定的,并不意味着固 定的表型。 3、在实践中,基因型和表型这两个词常常是一个 比较局限的概念。我们经常描述某个局部的表型 ,如眼睛的颜色;或某一个别的基因型,如决定 眼睛颜色的基因型等。

25

由于他们都认为遗传是通过双亲进行的, 并受到位于不同单位中遗传信息的控制,这些 观点在遗传学系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 有突出的地位。因为任何一个学科的形成都不 是偶然的,都离不开前人为这一学科产生所作 出的大量先驱性工作。
26
18世纪(林奈、柯尔络特)
18世纪瑞典分类学家林奈建立了动物和植物的系统分类学,并创立了 双名法。但是,他认为物种是神创造的即所谓特创论,物种是固定不 变的。 宗教神学的统治使遗传知识带上了浓厚的神学、神秘主义色彩, 集中表现为生物物种神创论和不变论,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遗传学的 发展。 18世纪的德国植物育种学家科尔络特就是受林奈思想影响很深的 人之一。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杂交育种成功地培育出植物品 种的人。他曾清楚地观察到了性状分离现象,但由于他相信特创论和 物种不变论的思想,致使他对自己的研究结果产生了矛盾心理。
9
2.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变异和选择
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 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 ,变异逐代 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个人工
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
31
3.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新达尔文主义 在生物进化方面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在遗传上否 定获得性状遗传,魏斯曼是其首创者 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责 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14

基因型是内在根据,环境因子是外部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这始终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 因学也不例外。 现已知道,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大小相仿,都 在30亿对核苷酸左右,而且许多个基因的序列都 是相似的。

15

如人和黑猩猩相比,据估计核苷酸序列的差别 只有1.5%左右。正是基因序列的这1.5%的差别决定 了人之为人而非黑猩猩,黑猩猩之为黑猩猩而非人; 此外,每个人的基因组之间也有0.1%的核苷酸差 别,这也就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很可能,这 一丁点的差别就能够决定我之为我而非你。
21
但是,这些都仅仅是史前时期的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 的观察,或是在生产实践中利用一些遗传、变异性状对动 植物进行选择,或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并没有对生物 遗传和变异的机制进行严肃的研究。
22
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
希波克拉底 (器官生精、子亲相似)、亚里士多德(血液生精) 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及其追随者在生殖和遗传 现象以及人类的起源方面作了大量探索,使古希腊人对生命现象的认 识逐步从宗教的神秘色彩转向哲学的和原始科学的思维方面来。 希波克拉底学派认为,雄性精液首先在身体的各个器官中形成, 然后再通过血管运输到睾丸中。这种所谓的具有活性的体液(humor) 是遗传特征的载体,是从身体的各个器官采集而来的。如果体液带有 疾病,新生儿就表现出先天性缺陷。这种早期的思想就产生了后来由 达尔文(C.Darwin,1809-1882)正式提出的泛生说。
3
研究内容 遗传学正在从研究生物体形态、生理、行为特 征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逐步演变为研究基 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基因学——新一代的遗传学
4

“基因”是1909年由丹麦的遗传学家约翰逊 提出的一个术语,当时只是代表生物体某个性状 的一个抽象符号,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不断被赋 予新的科学内涵。 基因是一种化学分子,是遗传信息的物质载 体,传递着支配生命活动的指令,是构建生物体 蓝图中的一页,也是可以人工操作用于改造生命 属性的元件。 总之,所有生物的所有生命活动无不直接或 间接地在基因控制之下。
23

希波克拉底学派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双亲的 各种生理活动和智理活动都可以传递给子代,使 子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能力和特征。体液在亲体 内可以发生变化,所以子代可以遗传其双亲从环 境中获得的某些特征。 这一观点与19世纪法国学者拉马克提出的 获得性遗传假说的形成很有关。

24

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人类起源 和人体遗传作了比希波克拉底学派更广泛的分析,他是 泛生说形成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认为雄性的精液是从血 液形成的,而不是从各个器官形成的。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今天 看起来似乎很天真幼稚,但由于在当时还未发现精、卵 细胞,直到1827年卵细胞才被发现,因此这种对遗传现 象的解释在当时乃至以后几个世纪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根据是,子女的许多特性均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因此高尔顿及其学生毕尔生致力于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 研究亲代与子代间性状表现的关系 虽然融合遗传的基本观点并不正确,但是在这一基础上所


5

因此,凡是以生物体某一特定生命现象或 生命属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比如研究生物体的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生物化学,研究感觉、认 知、学习、记忆以及思维等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细胞的结构、分化、发育、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生 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在穷究这些生命现象的底 蕴和机制时,都会涉及基因,都可在基因这一层 次上寻找其原因。
30
2. 达尔文:泛生假说(hypothesis of pangensis)
达尔文在解释生物进化时也对生物的遗传、 变异机制进行了假设,并提出了泛生假说, 认为: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 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 表现 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观点,认 为生物性状变异都能够传递给后代
• 西汉的著名唯物主义者——王充(王阳明)在《论衡》中指出: 某些偶然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结论:考察遗传与变异应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
11

生物体发育的每一瞬间结果,都是它的基因 与当时所处环境的交互作用产物。 性状的产生既不单独由基因决定,也不单独 由环境决定,而是由两者交互作用决定的。

12

27
(二)、 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1.
2. 3. 4. 5.
拉马克:器官用进废退与获得性状遗传
达尔文:泛生假说 魏斯曼:种质连续论 高尔顿:融合遗传假说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
1. 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
拉马克认为:生物物种是 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
可变的;遗传变异遵循“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 ”规律
遗传假说
用进废退:生物变异的 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 改变 获得性状遗传:所有生
拉马克的主要研究领域
是生物物种进化,但对 生物进化的解释必然涉 及对性状遗传与变异现 象的解释
29
物变异(获得性状)都是
可遗传的,并在生物世 代间积累
用进废退理论:认为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 于用与不用。 获得性遗传:每一世代中由于用和不用而加强或 削弱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绪 论 Introduction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三、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 四、遗传学的应用 五、本章要点
1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遗传、变异和选择
3. 遗传、变异与环境
2
研究对象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0
在古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4000年就有记载人类 通过选择和饲养蜜蜂来生产蜂蜜的活动。 在植物的选育方面,在我国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 的遗址中还保存有阔卵圆形的粳稻谷壳,说明人类对植物 品种的选育具有更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的石刻上还记载了人们进 行植物杂交授粉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