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青少年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所以,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性的教育共识,为了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为其成年以后直至终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对青少年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尽早发现,尽早矫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心理健康涵义

(一)健康

是每个人都渴求的,但并非人人对健康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局限于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后来,有人把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毫无疑问,这个定义也不够全面,没有关注到人的精神的、心理的健康。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健康观念的转变,绝大多数人越来越意识到,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生理的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之相应,健康的概念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心理的健康已成为“健康”概念和范畴中的必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

宗明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二)心理健康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除此定义表述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三)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这一词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经常遇到的概念,它和心理健康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卫生而言的,原意是维护和增

进心理健康,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与疾病。它除了指一门学科和一项服务工

作外,还专指人的心理健康及状态,简言之,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同义。维

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

手段,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如何维护、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措施及各

种活动。所以说,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实质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心理卫生思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是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却兴起于20 世纪初。非常耐人寻味的是,它的发起人和倡导者是曾患精神病的美国人比尔斯(C.Beers) ,比尔斯根据自己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亲身遭遇,以及公众对于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于1908 年,出版了著名的《一颗自我发现的心灵》。此书引起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大众的大力支持和强

烈反响,由此开始了一场由美国发轫,最后遍及全世界的心理卫生运动。1908 年,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一一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 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1948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 。中国的心理卫生运动在20 世纪30 年代开始起步,1936 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因抗日战争爆发,实际未开展工作而名存实亡。1985 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终于成立,该学会的成立对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以什么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当前,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学术界众说纷纭,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H.A.Maslow&Mittelman)关于心理

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能适度的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二)当前关于一般人包括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 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 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 —89 间为临界值;智商在70 以下,为智力低下。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