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分析

合集下载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句法分析(Syntax Parsing)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的目标是对一段自然语言文本进行分析,以识别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义,进而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提供基础支持。

本文将介绍句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句子结构以及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一、句法分析概述句法分析研究句子的句法结构,旨在建立句子的树形结构,并刻画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分析句子的成分和关系,为后续的语义分析和文本理解提供有力支撑。

在句法分析中,最常用的是树形表示法,即句法树。

句法树以树的形式展示句子的组织结构,根节点表示整个句子,而叶子节点表示每个单词。

通过句法树,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判断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等。

二、句子结构分析句子结构是句法分析的基础。

在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句子的不同成分及其功能。

常见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

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句子结构。

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的主要词,谓语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受到动作影响的对象。

例如:“小明吃苹果。

”中,“小明”为主语,“吃”为谓语,“苹果”为宾语。

2.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指没有宾语的句子结构。

该结构中只有主语和谓语。

例如:“他睡觉。

”中,“他”为主语,“睡觉”为谓语。

3.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或从句组成的句子结构。

它们之间没有主从关系,通常使用连词来连接。

例如:“我喜欢音乐,她喜欢绘画。

”中,“我喜欢音乐”和“她喜欢绘画”分别是两个并列的结构。

三、语法分析方法为了实现句法分析,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语法分析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是最早被提出的方法之一。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时间 施事 处所
与事 动作 数量 受事
第四,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之 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分为一对多和 多对一两种关系。
一对多:句法关系
①看医生 ②写文章 ③写毛笔 ④吃米饭 ⑤吃食堂 ⑥排电影票 ⑦打双打 ⑧起五更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述宾
语义关系 动作行为 + 施事 动作行为 + 结果 动作行为 + 工具 动作行为 + 受事 动作行为 + 处所 动作行为 + 目的 动作行为 + 方式 动作行为 + 时间
如: 我 吃 饱了。 “饱”不是指向动语“吃” ,而是指向主 语“我”;
1、补语的语义上可以指向多 种句法成分,它可以指向主语、 谓语动词、宾语,还可以指向 其他成分。
①我吃饱了。
②老王喝酒喝醉了。
③ 他穿好衣服出门去了。 ④ 这个问题我一定记得牢牢的。
⑤我们已经打扫干净教室了。 ⑥ 他摔断了腿。 ⑦ 她把鞋跟穿掉了。
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造成歧义。
比较: ① 他在火车上写字。
② 他在黑板上写字。
(2)、有些句子的歧义运用语义指向来解释 则比较方便。
③ 三个人就抬起了五百斤。
④ 外语就考了八十分。 ⑤他每月才挣二百来块钱。
⑥ 三个人才抬起五百斤。
(3)、有些歧义现象,可以从定语的语义指 向上去理解。 ① 三位学生家长
各家经常提到的主要语义关系。
1. 施事:句子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生 者或状态的主体。 2. 受事:句子中动词动作行为、运动、变化 等的承受者。 3. 与事: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 表示给予、索取、服务类的动词常带与事。 如: 他(施事)给 我(与事)一本书(受事)。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第六讲 语义指向分析
❖ 两位大学的教授 ❖ 两所大学的教授 ❖ 两个大学的教授
❖ 3、谓语:
❖ 我很好 ❖ 你身体怎样?“去年很好,今年又不太好”。
❖ 4、副词
❖ 小王走了吗?他己经去广州了 ❖ 现在我们到哪了?己经到南京了
❖ 面包,我吃得够多了,己经吃了五个了。
❖ 己经去了 ❖ 己经南京了 ❖ 己经五个了
❖ 五、两个实例:
❖ 语义指向是相关关系。 ❖ 语义所指是相同关系。代词或空语类。生
成语法背景。
❖ 三、语义指向产生背景:
❖ 语义指向分析是汉语语法自身研究,基于语法 结构关系与句语义结构关系不一致复杂情况而 建立的方法。80年代。
❖ 受过,格语法,配价语法,论元结构理论,启 发。
❖ 汉语的特点:
❖ 1、相同语法结构形式不同语义关系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语义指向:主要分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 致的关系,找出句法成分与某一句法成分之间 的语义关系。
❖ 狭义语义指向:即上 ❖ 广义语义指向:狭义+语义所指
❖ 语义所指: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及空语类与 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 老王决不同意他去 ❖ 老王我己经问过他了 ❖ “反正这孩子跟自己无关。”老王这么想。 ❖ 老王决定自己干。 ❖ 老王认为,张三害了自己。 ❖ 我打算(PRO)去北京。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一致。
❖ 吃面包/吃食堂/吃火锅/吃老本/吃快餐 ❖ 动宾 动受 动处所 动工具 动凭借 动方式 ❖ 王冕死了父亲/公园跑了一头狗熊/我家飞了一只鸟。
❖ 以上例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不一致
❖ 老王喜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 老王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2、解释某些句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第五章 句法结构分析

第五章  句法结构分析

• 两个直接成分能否组合,有时还会跟二 者之间的选择性(即搭配习惯)有关。 那位人民代表的衣服
那件人民代表的衣服
③意义原则 被切分后的直接成分不但各自成结构 体,也能互相组合,而且组合后产生的 意义要跟原语段意义相一致,即不歪曲 或改变该语段的原有意义。 年轻的军官的子女(都上了大学) A B 大红|花 大红花 大|红花
他在床上躺着→他躺在床上 ?水在沟里流着→水流在沟里
在纸上写字→字写在纸上 ?在盆里捞汤丸→汤丸捞在盆里
2.平行性原则 根据某一变换式把许多符合该变换式的实例分 行排列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整齐的矩阵。 变换式1: N1+V+C+N2→N1+把+N2+V+C A.我写好了报告→A′我把报告写好了 B.他戴好了帽子→B′他把帽子戴好了 C.他穿破了袜子→C′他把袜子穿破了 D.小王打碎了玻璃→D′小王把玻璃打碎了 E.老李喝完了酒→E′老李把酒喝完了 F.他收拾完了行李→F′他把行李收拾完了
• • • • • •
走进了教室 熬红了眼睛 吃坏了肚子 他不是坏人 中国队把日本队打败了 他死了一条小狗
2.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 层次分析法优点: ①能鲜明地揭示、反映一个语段内部的组 合层次。 ②有一贯性。一个语段切分出其直接成分, 一般二分。 ③层次分析法能更细致地描写语法规则, 更多更好地说明汉语的语法事实。
“所谓高层次上的关系指的是与整个句子 的语法意义直接相关联的,因此是比较 重要的语义关系,所谓低层次的关系是 指与整个句子的语法意义不直接关联, 因此是低层次的语义关系。”(朱德熙)
变换式的平行性原则是检验变换实例是否 可靠的一个鉴别标准。思考下列两个变 式: 变换式3: N+在+NP+V着→N+V+在+NP ①衣服在阳台上晾着→衣服晾在阳台上 ②毛巾在绳子上搭着→毛巾搭在绳子上 ③他在沙发上坐着→他坐在沙发上 ④老张在床上躺着→老张躺在沙发上 ⑤宋华在桌上趴着→宋华趴在桌上 ⑥?小李在马背上跳着→小李跳在马背上

第八节__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语义角色

第八节__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语义角色

• • • • • • •
2.状语的语义指向 (1)后指中心语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2)前指主语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
(4)前指介词“把”的宾语 我把论文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 她把衣服一条一条地撕碎了。 3.定语的语义指向 (1)后指中心语 黄黄喜欢吃肉鲜汁美的妙鲜包。 人们一般喜欢纯棉的衬衫。
• • • • • • • •
(二)语义指向的类型 1.补语的语义指向 (1)前指动词 我写完了作业。 昨夜睡晚了。 (2)前指主语 嗓子喊哑了。 我坐累了。
• • • • • • •
(3)后指宾语 我们踢坏了一只足球。 小李跑丢了一只鞋。 我们喝光了啤酒。 (4)前指“把”的宾语 他把孩子骂哭了。 老李把手机摔坏了。
• 砍疼了(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 “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 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 “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这 是一个歧义结构。) • 砍坏了(补语“坏”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 “砍”的受事,如“别把桌子砍坏了”; 有时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 砍坏了”。这是一个歧义结构。)
• 吃面条 吃大碗 吃食堂 吃包月 吃红利
• 2.同一个名词,与不同的谓词搭也可 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 买毛衣 织毛衣
二、语义指向
• • • • • (一)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 1.语义指向 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砍快了 砍疼了 砍坏了
• 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指向“砍” 的受事,如“树砍光了”。) •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指向“砍” 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指向“砍” 的工具,如“这把刀砍钝了”。) • 砍快了(补语“快”在语义上指向“砍” 这一动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点儿 砍”。)

句子结构语义分析

句子结构语义分析
即名词性词语担任的语义角色。种类有:
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 “被(叫、让、给)”引进。如:
小牛在吃草。/他打碎了杯子。 2)受事:动作行为承受者,也可用“把”引
进。如: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他拿走了书。 3)系事:连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这人成了一个画家。
名词性词语担任的语义角色
“买”或“一件”或“毛衣”。)
四、语义特征
(一)词语搭配和语义特征
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 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如:“着”表 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具有这种语义特征的词 才能与之搭配,“唱着、亮着”等。
(二)句式构成和语义特征
句式构成也有语义特征限制问题。如: “…了”句式中前面的部分具有推移性,即
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我去二楼。/陈笑雨去师大。 9、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如: 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星期五。
名词性词语担任的语义角色
10、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如: 刘玲考大学。/他在筹备展览会。 11、原因:可用介词“因为”引进。如: 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他爷爷正在养病。 12、材料:用介词“用”引进。如: 地板涂了一层油漆。/他在给青菜浇水。 13、致使:可用“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14、对象:可用“对(向)”引进。如: 她在教育孩子。/感谢领导。
4、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
1)领属关系:我们的学校 2)处属关系:天上的云彩/室外的温度 3)时属关系:当时的情况/过去的事情 4)从属关系:厂长的秘书/同学的妈妈 5)隶属关系:兔子的尾巴 6)含属关系:蔬菜的味道/妹妹的脾气 7)质料关系:老虎皮的坐垫 8)来源关系:中国的留学生/四川的榨菜 9)种属关系:一等奖的奖励/四化的目标 10)相关关系:李先生的消息/爱情的传说 11)类属关系:金黄色的麦浪/人工的心脏 12)比喻关系:历史的车轮

句法结构分析

句法结构分析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证大中学高一语文组编制人:张金鑫审核人:秦海兵2011-09-22句法结构成分分析(一)主语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

例如:A.他吃了西瓜。

(施事)B.西瓜被他吃掉了。

(受事)(二)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例如:A,会议开始了(动词作谓语)B,主席作报告(动宾结构作谓语)(三)宾语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待.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 A,他读英语。

(受事) B,我家里来了客人。

(施事) C,他写毛笔。

(工具) D,我住四楼。

(处所) E,发明计算机。

(结果)(四)补语补语是谓词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结果补语还有可能式,其肯定式为:动词+得+补语,否定式为:动词+不+补语.其中的"得"和"不"表示有没有能力实现动作的结果.例如:听得清楚听不清楚喝得醉喝不醉写得完写不完看得懂看不懂(五)定语定语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偏项(也叫修饰语),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与定语相对的成分叫中心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A.(暖和)的阳光照着(平静)的湖水。

(形容词作定语)B.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数量词作定语)C.(今天)的报纸看过吗?(名词作定语)D.(我们)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B.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打研究生 考研究生 住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语 义格类型。 玻璃 玻璃戒指——语义格:质料 玻璃工人——语义格:职业 玻璃商店——语义格:行业 玻璃丝袜——语义格:比喻
(2)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 他有辆自行车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很别致。 他有个女儿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 很骄傲。 他有辆自行车 很别致。 他有个女儿 很骄傲。
三、语义特征 (一)什么是语义特征 所谓语义特征,就是指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 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例: 吃 + 饭/水果/面条/糖 * 吃 + 水/汤/啤酒/饮料 喝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汤/啤酒/饮料 吃:[+动作,+对象为固体,+容器,+使事物消失,……] 喝:[+动作,+对象为液体,+/-容器,+使事物消失,……]
二、语义指向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 的联系。 ①他香喷喷地吃了碗饭。 ②他吃了碗香喷喷的饭。

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已阅】

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已阅】

句法结构分析⽅法【已阅】学习要点:熟练掌握三种句法结构分析⽅法,并应⽤于具体句⼦的分析。

掌握三种层次分析⽅法。

⼀、句法结构分析的⽅法 句法结构分析,也叫句法分析。

对句法结构进⾏分析的⽅法有: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

(⼀)句⼦成分分析法句⼦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中通⽤的分析句⼦的⽅法,也叫中⼼词分析法。

由于句⼦与词组在结构上基本⼀致,因⽽句⼦成分分析法实际上也是句法成分分析法。

分析时要求⼀举找出整个结构的两个中⼼词──名词中⼼词和动词中⼼词,以作为该结构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

其分析⼿续是:先看清整个结构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再看充任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谓语后⾯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最后指出附加在主、宾之前,谓语前后的所有附加成分。

例如对“这些⼯⼈⽴刻造好了⼀座桥”这⼀结构该作这样三步分析:A、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B、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 ^^C、(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三步分析==== ─ ^^或:这些⼯⼈⽴刻造好了⼀座桥()===[ ] ─<>()^^(===表⽰主语,──表⽰谓语,^^^表⽰宾语,()表⽰定语,[ ]表⽰状语,< >表⽰补语)这种分析⽅法的优点是句法结构中各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有提纲挈领的作⽤。

同时这种⽅法也有很⼤的局限性:忽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把六⼤句法成分放在同⼀个平⾯来分析;抽出的“主⼲”(中⼼词)往往不能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例如“错误思想必须清除”,其主⼲“思想清除”⽆法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思想”与“清除”并不直接进⾏组合,⽽是“错误”先与“思想”组合成“错误思想”,“必须”先与“清除”组合成“必须清除”,然后由“错误思想”与“必须清除”组合成⼀个⼤的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语义特征)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语义特征)

01.
喝:水 酒 可乐 果 汁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喝石头 *喝桌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喝汽油 *喝油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可食] +[液体]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喝馒头 *喝排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暗杀:特务头目 暗杀青蛙 暗杀米饭
[+人] 暗杀蚂蚁
(二)句式构成和语义特征
词语的组合受到语义特征 的限制,某些句式也受到 语义特征的制约,即同一 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 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具 有共同的语义特征。
A组可以变换 为:
05
B组则不可以 如此变换:
02
名词性词语+ 动词+在+处 所词语
06
戏唱在台上
03
主席团坐在台 上
04
毯子盖在身上
07
雨下在外头
B组句子可以变换为: 处所词语+正在+动词+着+名词性词语 台上正在唱着戏 外头正在下着雨 A组则不可以如此变换: 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身上正在盖着毯子
能够进入“NP了”句式 的NP具有[+推移性]语义 特征,即NP表示主观或 客观序列中的一个点。
01
02
03
教授了,别像以前那 么拼命了。
局长了,你的权利就 更大了。
都三十多岁了,做事 怎么还这么不成熟!
04
05
06
你都孩子他爸了,时 间过得太快了!
昆山了,上海马上就 到了。
13号了,端午节马 上就到了。
01
老师了,别像以前 那么拼命了。
03
年龄了,做事怎么 还这么不成熟!
05 饭碗了

第十章语义特征分析

第十章语义特征分析

第十章语义特征分析一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正如层次分析的局限性促使变换分析的出现一样,变换分析的局限性也促使了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出现及其运用。

如第九章结束时所述,变换分析能够分化歧义句式,但是不能解释句式造成歧义的原因;变换分析能够分化狭义同构而语义有别的句法结构,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会有区别。

即是说,变换分析只能证实歧义结构和语义有别的狭义同构,但是却不能给以解释。

这正是变换分析的局限。

就实质而言,变换分析仍然是一种形式分析。

因为变换是语义相同的句法结构之间在形式上的联系,变换是一种无形的形式因素。

所以,要对句法结构语义上的区别进行解释,就必须深入到语义层面寻找解释的因素。

要讨论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句法结构的构成:分析句法结构构成的目的,是要排除与语义区别无关的因素,找出影响并决定狭义同构但语义有别的因素,并从中找出主要因素。

句法结构的构成可表示如下:成分+语序+层次+(语调)=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上面这个公式表示:一定的成分,按照一定的语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具有一定层次、结构成分之间具有一定关系(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成分序列。

成分、语序、层次、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句法结构。

语调也是句法结构的构成因素之一,但语调一般不影响句法结构的结构性质(不影响结构关系、结构层次),而与表达有关,所以在语法分析时,如无特殊的需要,一般较少考虑。

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仍然可以有别,这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明。

以前面举出的例子为例:a.台上坐着主席团b.台上唱着梆于戏通过分析句法结构的构成,再对照狭义同构的条件:①整体功能相同;②包含的词类相同;③语序相同;④构造层次相同(同模);⑤语法结构关系相同。

我们可以发现,例子中的两个例句,其中语序、层次是相同的,结构成分的词类也是相同的,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也是相同的。

排除了这些因素,那么剩下的只有两个因素:①成分的次类及其语义特点;②由成分的语义特点所决定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7(语义)

现代汉语·语法·7(语义)

二、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6 • (二)语义关系的类别 • 1.施事 • 指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如: • ⑴小孩儿玩皮球。 • ⑵山坡上长满了青草。 • ⑶钱包被小偷偷走了。
二、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7
• 2.受事 • 行为动作的承受者。如: • ⑴穿衣服。 • ⑵看了两本书。 • ⑶把苹果吃掉了。
二、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8 • 3.系事 • 指系动词联接的对象,系动词指: “是”或“成”“变成”。如: • ⑴这是个陷阱。 • ⑵这里成了鸟的乐园。 • ⑶长安街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五、语义特征5
• 例如语气词“了”表示的是“原来 不这样,现在这样”,即书上所说 的[+推移性],所以与它组合的 词语就必须有[+推移性]的意义。 • ⑴阴天了。(原来不是阴天,现在 阴天了。而且,阴天由晴天转变而 成。)
五、语义特征6
• ⑵星期三了。(原来不是星期三,现 在是,而且星期三由前面的时间发展 而来。) • ⑶大学生了。(原来不是大学生,现 在是了,大学生由小学生、中学生发 展而来。) • ⑷(问:到哪儿了)广州了。
三、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4 • 3.时属关系 • 人或事物的时间属性,如: • ⑴春天的故事 • ⑵新时代的青年 • ⑶陈年老酒
三、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5 • 4.从属关系 • 5.隶属关系 • 6.含属关系 • 这几部分都与“领属关系”不好区 别。
三、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6
• 7.质料关系 • 定语表示的是中心语的质料,如: • ⑴红木家具 • ⑵劣质产品 • ⑶优秀学生
一、语义关系2
例如: a 小王 • 语法: 主语 • 语义: 施事
拿走了 钢笔。 + 述语 + 宾语 + 动作 + 受事
一、语义关系3
•b 狼 把 小羊 • 语法:主语+ 状语 • 语义:施事+把+受事 吃了。 + 述语 + 动作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精选)共25页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精选)共25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精 选)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现代汉语通论》ppt 语法章 第八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通论》ppt 语法章 第八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四、语义特征
(三)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1】有些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子却有不同的变换式,对
这种现象可以从语义特征上加以解释。例如:
A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B
台上唱着戏 →*戏唱在台上 →台上正在唱着戏
原因:A组(坐):【+静态附着】【-动态进行】 B组(唱):【-静态附着】【+动态进行】
【4】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例如: 我 把 王群 满意地 打发 走 了。 ↑_____| 师傅们 把 水泥行条和楼板 纵横交错地 堆放 在 一起。 ↑_____________|
3.定语的语义指向
【1】后指中心语。例如: 他 昨天 买了 件 羊皮 大衣。 |____↑
【2】前指主语。例如: 他 做了 一个 惬意 的 梦。例如: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句法指向)
妈妈 高兴地 点点头。
↑_______|
(语义指向)
三、语义指向
(二)语义指向的类型
1.补语的语义指向
【1】前指动词。例如: 你 砍 快 了,慢Fra bibliotek点! ↑___|
【2】前指主语。例如: 我 砍 累 了。 ↑______|
我 看 完 了《红楼梦》。 ↑___|
我 学 会 了 滑雪。 ↑______|
起来的关系。
施事
受事
敲打
工具
……
例:他 用手 敲打 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2.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1
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 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挖野草 (动作—受事)
挖地道 (动作—结果)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了。
23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义特征分析着眼于分 析概括同一句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同一关键位置上的 词(总是属于某类实词中的一个小类)所共有的语义 特征,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式之所以独具某 些特点、之所以能足以将该句式跟与之同构的句式加 以分化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同形句式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可靠 的语法、语义依据。
*他偷给敌人一分情报。 *他要给小王一些白药。
他刻了一个图章给小王。
*他刻给小王一个图章。
他画了一副山水画给小张。 *他画给小王一副山水画。
(4)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还有助于揭示某些同形歧义结构 产生歧义的原因。
例:
A组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B组 台上演着戏。 教室里上着课。 *戏演在台上。 *课上在教室里。 C组(歧义句) 台上正在演戏。 教室里正在上课。 *门口正在站人。
他 用手 敲打 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二)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二者分属不同层面。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对应不是固定的。
(1)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 挖野草 挖地道 (动作—受事) (动作—结果)
(2)不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相同的语义关系 例: 跑来了一头牛。 一头牛跑来了。 (动作—施事) (施事—动作)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实例(1)和例 (2)分别代表了 两种不同的句式,即“NPL+V+着+NP”是一个多义 的格式。那么,造成这一句式多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变换分析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用语义特 征分析来解释。
[A]: [C]: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 病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儿 —— 画儿挂在墙上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石头上刻着字 —— 字刻在石头上 [B]: [D]: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烟囱里冒着黑烟——烟囱里正在冒黑烟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11.原因——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避风头 休产假 12.材料——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 地板铺了瓷砖。 柜子做木板。 13.致使——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
繁荣市场
美的风扇,风凉世界。
14.对象——动作的对象 这件事他有他的看法。 他对我说了许多大道理。
注意事宜:
(1)动词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 同决定的。
(3)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揭示出造成狭义同构句 不同变换式的原因。
例: A组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
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
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
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 B组 他偷了一份情报给敌人。 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他还给小张一万元。
他交给学校五千元。
她圆圆地划了一个圈。
他昨天走的。
(后指宾语)
(后指中心语)
(3)定语的语义指向
他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前指主语) 他上了一个晚上的网。 (前指述语)
我倒了一满杯米酒。
(后指中心语)
(三)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1)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某些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 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中,“王冕死了父亲。”的主干被 认为是“王冕+死”,显然,这是不符合句子的本意的。 为什么有些句子如“那篇文章写了三天”的主干却能被 认为是“文章+写(了)” 呢?

1.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他吃了。 小平被邻居打了。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是“NPL+V+着+NP”句式, 而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NPL+V+着+NP NP+V+在+ NPL
而:
台上演着梆子戏——×梆子戏演在台上
因为“NPL+V+着+NP”这个格式里的动词不同, 它 们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具有“附着”义的动词才 可以 做如是变换。
如果我们把[A]式里的动词记为Va,把[B]式里的动 词记为Vb,这两类动词的差别就在于: Va【+附着】 Vb【-附着】 正因为Va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所以[A]式可 以变换为 [C] 式; Vb 不具有这种语义特征,所以 [B] 式 不可以变换为[C]式。 由于引进了语义特征的观念,把动词按语义特征分 为更小的类,就有可能将[A] [B]两式从格式上进行分 化: [A] NPL + Va + 着 + NP [B] NPL + Vb + 着 + NP 这样的分析就是语义特征分析。
关于“NP+了”格式
现代汉语里存在着这样一种名词性词语“ NP” 带上 “了”的句式,即: NP了 如:大学生了 团长了 六十岁的人了 春天了 大姑娘了 老夫老妻了 但并不是所有名词性词语都能进入这一格式: 桌子了 钢笔了 电灯了 饭碗了 香烟了 为什么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
能进入“NP了”句式中的名词性词语从意义上看都 具有推移性。团长:班长——排长——团长;小学生— —中学生——大学生。这一类名词性词语可以描写为: NP【+推移性】 具备【+推移性】语义特征的名词就能进入“ NP 了 ”句式。“桌子、电灯、香烟、钢笔、饭碗、儿子” 等不具备【+推移性】语义特征,所以不能进入。 有些名词本无推移性,但在特定语境中可临时带上推 移性,因而也就可以进入这一格式。如:
这可以由下面两点得到证明:
A.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 语义关系。例:
考学生
考语文
考笔试
考一百分 考大学
B.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 语义关系。例: 打研究生 住研究生 考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 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 语义格类型。 玻璃 玻璃戒指——语义格:质料 玻璃商店——语义格:行业 玻璃工人——语义格:职业 玻璃丝袜——语义格:比喻
仔细研究会发现,[A]式里的动词“坐、站、躺、写、 挂、贴、刻”等虽然各自表示的具体意思不同,但都含 有共同的语义成分,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 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 一点或几点。 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刻:用小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 花纹、文字或痕迹。 而[B]式里的动词“演、敲、下、跳、上、冒、干、 炒”等,都不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 许多复杂情况。 (1) 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相同的词类序列能构成的不同句法 结构
“V+N”格式
学习园地 学习机会 学习年龄 学习汉语 学习外国 学习文件
(2)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格式的句子有些有歧义现象,有 些却没有歧义。
鸡不吃了。 他不吃了。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二)语义指向的类型

关于语义指向的类型,重点要掌握补语、定语和状语的 语义指向。 (1)补语的语义指向
例:
他砍快了。 (指向动词)
他砍累了。 (指向主语) 他砍光了树。 (指向动词宾语) 他把刀砍钝了。 (指向介词宾语)
(2)状语的语义指向
老宋神采奕奕地站在那里。 (前指主语) 他把婶婶痛哭流涕地气跑了。(前指介词“把”的宾语)
(三)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别 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叫做格关系。在 这种格关系中,名词性词语充当了一定的语义格的角色 (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因此, 分析名词的语义格其实也就是分析了动词和名词性词语 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格有:
2.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分析的内容
句法层次分析
形式分析
句法关系分析
句型分析
句法结构分析 语义关系分析 语义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
一、语义角色
(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 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实施动作者
例:
承受动作者
敲打 工具 时间 地点
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 有了上面的描写,就有助于说明下列表达上的差异: 光的速度
* 火的速度
大火/小火 * 大光/小光
(2)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也有助于说明句式对词语的 选择关系。 “NP了”
大小孩了!
大学生了! 秋天了! 教授了! 老夫老妻了!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可以进入这样的格式呢? NP具有[+推移性]应该是该句式成立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