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刘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刘清华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刘清华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实意义,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包括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渗透德育;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渗透德育;与课外教学有效结合,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写作教学语文学科在开展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管是学科内容还是整个学科的教学特点,都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在课堂中融入有效的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实意义(一)小学生发展的需要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和各种人际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生活,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发展自我[1]。
(二)语文学科教学的需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类学科和文学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小学语文学科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
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以此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科的长足发展。
(三)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德育是永恒的发展主题,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整个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这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良好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一)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最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
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传授着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而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也应该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
那么,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和实践,下面将就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探讨。
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文言文等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文学的魅力,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行为举止等来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善恶,领悟到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在解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品行、人生态度等,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道德情感。
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学习,更需要借助文学作品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学作品,如《孔雀东南飞》、《红楼梦》、《茶馆》等,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等拓展视野,领悟到更多的生活哲理和社会价值观念。
进一步来说,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的书写和阅读,更需要借助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文学作品朗诵比赛、语文作文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诚实守信、勇敢坚毅、忠诚爱国等道德品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文学经典朗读课、戏剧表演课、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情感。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领悟到美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感,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
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浅谈。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符合道德要求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而文学作品是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善恶、情节的对错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道德选择。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促使学生体验到善良、美好、真实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唱歌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美妙的文字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让他们在诗词歌赋中感受到美丽、纯真和真情实感。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情感的感受,通过分享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作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作品背后的道德思考,引导学生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中汲取道德力量。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和创作经历,其中蕴含着许多可贵的品质和道德品行。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作家的人生故事,如鲁迅的奋斗精神、巴金的拒绝虚伪和封建的决心等,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社会心态和社会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志愿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选取优秀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讲述作家的人生故事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
谈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是分不开的,对语文教师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
不少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今天,我想就自己在教学当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以为引玉之砖。
一、德育渗透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所谓“业精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品业兼优的形象。
很难想象,一个顶着五颜六色的头发,满口粗话的老师在课堂上大力宣扬思想品德教育会是一个怎样可笑的场面,即使他教的再认真,说得再天花乱坠,下面的学生也不会信服的。
因此,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前提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自身要有比较高的文化和思想修养,才可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教。
二、合理引导,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渗透点语文教材是富有情感的,它不同于其他的理科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体现了德育思想的内容:有历代圣贤忠贞爱国的故事,有高洁孤傲的文人坚守节操的典故,也有近代史上革命志士的事迹,更有对祖国壮丽山河歌颂的文字。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对于这样的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
例如教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时,就适时地点拨学生应该去学习司马迁的那种忍辱负重的精神,让学生真正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真正含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
在我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引导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母亲。
很多学生谈到自己平常只知道向母亲伸手要钱,有时候还会为一点小事朝母亲发火,从来没有去理解母亲的内心。
读了这篇文章,才意识到母亲是如此的伟大,才理解了史铁生为什么会在失去母亲之后如此的痛苦。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浅谈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浅谈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等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教育学
生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助人为乐、关心社会等良好品质。
通过学习
语言文字,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要有爱心和同情心等。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
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影响。
语文教育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
情操和修养。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
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要有礼貌和谦虚谨慎等。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
感和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可以全面培养学
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
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将德育工作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中。
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方面也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作为学校教育针对人的认知和评价教育,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毋庸置疑,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良好品德、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开展德育工作,经验和探索也一直在不断深入中。
一、教学内容应与道德相符合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与道德相符合。
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必经之路。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思辨能力等多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作用。
有了道德概念的参与,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而是涵盖了人文修养、情感塑造、价值观引领和人生指导的综合性教育。
比如,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诗中表达的道德观念,比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老去只因风雨,常怀千岁忧”,穿越千年历史,这首古诗仍是对“不惧艰难险阻,对命运的乐观态度”等道德价值观的阐述, 学生通过这些领悟能更好的体验到这些道德价值观的真谛。
这样的教育是有效的,可以提高学生道德获取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认同价值,当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到德育渗透的原则,力求从细节和触发点入手,让德育工作从多个维度展开,保证渗透落实。
二、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作为教育者的重要角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践行美德,才是德育渗透的核心所在。
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体验到教师的德行风范,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模范以及正确的德性取向。
例如,作为语文老师,在学生间不断传递优秀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感悟诗词、名篇、佳话等,评价学习的重要性,细节扣联系冥想等行为,让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坚定而深入的教导和实践,从而也深刻鼓舞我们的学生,培育他们的道德情操,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刘静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刘静“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这里,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
特别是处于21世纪的今天,更是任重而道远。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
“不断提高之原动力在于思想政治也”,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在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去充分体会五壮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学生为之感动时,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又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小弗郎土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那么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提出启发,教育学生爱国并不空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二、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当今的人类环境——地球,正在遭受着空前规模的破坏,现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集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来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例如,在研究《团结就是力量》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胜利。
然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惯于团结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研究语文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
现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这也容易滋生出一些个性强、自我为中心、娇纵任性等缺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例如,在研究《斑羚飞渡》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启发他们思考集体主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命只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
然而,一些中学生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甚至玩弄自己的生命。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XXX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研究《两小儿辩日》时,我们可以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责任感教育,让学生明白责任感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浅谈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浅谈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更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工作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工作进行浅谈。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
有情感寓意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并将其与自己
的情感相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爱心,使之具备一定的
道德情感。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遵循德育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
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品德和行为的讨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
授《红楼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悲喜离合,深入探讨人生的
价值观和人性的善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选取一些有社会关怀主题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
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授《范进中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公
平与正义,思考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
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 ,往往 十分重视议论和 抒情, 作 者通 过议论和抒情 , 抒发 自己的主观感受 , 对 人物 和事件作 出评 价 ,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 解和喜爱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课文 中的议论 和抒情 ,引导学生通过议 论和抒情 的语句去感受课 文表达 的思想感情 。 比如《 包身工》 的结尾 , 这段议 论 抒情 , 控诉 了野蛮残酷的包身工制度 , 并表达 了坚信 黑暗终将过去 , 黎明定会 到来 的思想感情。 通过此段 的分析 , 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 主旨的理解。
德育心语
支教学中德
一
孽
- 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既是 大纲 的 要求 , 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 如何在语文训练中 深化思想品德教育 ,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探 索 的课题 。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 , 浅谈几种方法 。
一
丽
字来反映现实 、 表达思想的。 只有细致地分析了作品 的语言 , 学 生才 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 。 但作品的 语言分析应该有选择 , 有重点 , 目的明确。 一般而言 , 应该抓住下列语言 ,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品评 。
这样去读作品 、 讲作 品,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读 懂作
品, 而且还 可 以帮 助学生读 “ 透” 作品 , 从 而受 到教 育。
( 三) 抓 住 议 论 抒 情 的 语 言
人们写 日记一般都会 劝 自己上进 向善 ,求真爱 美, 劝 自己助人改过 , 在 日记中针砭丑恶 , 赞扬美善 。 我要求学生持之 以恒写 日记。 写 日记 , 不仅使学生写 作能力逐步提高 了, 而且又是一次“ 道德长跑” , 学生 思想觉悟 、 道德认识也越来越高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要的是要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全面的人格修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品德。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德育渗透作为根本任务,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在教学内容上,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杜绝了“偏重课内,轻视课外”的传统教学观念,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品德发展。
教材内容方面需要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尊重他人,关心社会,有正义感,有责任感, 有自信心, 有好奇心, 有创新心。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师生情感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和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
其次就是以点带面,从课文的情感、故事、人物塑造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和关爱他人。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抒发的情感,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对课文中人物行为进行的评价等。
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课外家访、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领悟人生的真谛,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情感和品德修养的提升,做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言传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审辨是非,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
在身教方面,教师要注重示范,做一个正直、善良和有理想的榜样。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德育教育,理解德育的内涵,提高道德素质。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合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山东省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莱阳__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
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便于渗透德育。
语文的“语”是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文”是汉族文字,是文学。
“语文”这一概念本身就有极其鲜明的民族色彩,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感情。
汉字是最独特、最美丽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心筛选的,文质兼美,可以说是各类文体的典范。
每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涉及的人物、事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都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重点应该是美德教育,通过阅读、分析、写作等一系列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美”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从生动的事例中感悟人性美德的崇高,进而逐步沉淀为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美德教育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做法。
1.制订目标和计划认真钻研教材,从文本信息中寻找美德因素,明确美德教育目标,并制订美德教育计划。
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都不难找到美德教育目标,如:《背影》——孝敬父母;《信客》——诚实守信,严己宽人;《老王》——纯朴善良,知恩图报;《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求索创新;《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望岳》——立志勤学;《春望》——忧国忧民(爱国爱民)。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德育渗透是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语文课堂中,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下面将从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和案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明确德育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教师可以通过文本选择、阅读材料的引导、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本中的道德问题,并通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其次,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德育教材、德育案例、德育活动等多种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堂。
比如,在选择文本时可以重视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学作品,通过文本中的道德故事和道德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具体说明德育渗透的实施。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规范,让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守信用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在写作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撰写感恩的作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课堂讨论中,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公平正义、友爱互助等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明确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实施德育渗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让德育成为语文教学的心灵之旅——浅析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让德育成为语文教学的心灵之旅—浅析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刘 静(安徽省凤台县第四中学,安徽 淮南 232100)【摘要】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德育内容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中不能单一地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渗透德育内容,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爱国思想教育、科学思想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教育,通过教材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利用文中内容创设情境进行熏陶,对英雄形象进行分析,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渗透,均可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德育内容是寓于语文学科之中的,是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德育内容在语文学科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所体现出来的。
(一)德育内容是暗含在课文中的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并不是明显地存在于某一句或某一段话中,而是暗含在整篇课文之中。
只有通过学生阅读体会或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来。
有时同一德育内容可能包含在几篇课文之中,比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方面的德育内容,在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有所表现。
也有一篇课文中同时包含着不同的德育内容,比如《石壕吏》中既有作者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同时也有作者对统治阶级的愤恨。
各种德育内容包含在一起,其教育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因此,在上课时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语文学科中德育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德育知识在语文教材中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也没有系统性,而是无规律地分散到各篇课文之中的,因此,我们在上课时渗透德育内容应因课文而论。
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
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道德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德育的渗透要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入手,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注重语言文字的传授,更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家国情怀。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名人传记、民间故事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教学《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如仁爱、孝道等,从而引导学生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仁爱之种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德育的渗透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平台,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得与失,顺利与挫折。
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明白人生的世态炎凉、风云变幻,了解人生得失得失、名利空虚,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还可以通过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教材,让学生了解名人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德育的渗透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品质。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仁爱、诚信、勤劳、敬业等传统美德的意义,增强学生对这些美德的认同和信念。
将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分析
将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德修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分析将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一、注重内容选择,强调品德教育语文教学注重内容选择,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文学作品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过篇章分析和课文解读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品德内涵,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正气、正义、友情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选择一些反映社会现实,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注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对于渗透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从而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心灵世界。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展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正能量和鲜活性的教育案例,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三、注重评价方式,倡导品德评价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评价方式也是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评价他人时更加客观公正。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课外读书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水平。
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过程,而语文教学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以下是我谈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路。
通过精心选取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文学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主题的文学作品,如《红岩》、《草房子》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付出的意识。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赛文等活动,提醒学生要注重言行一致,学会推理、分析和判断,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一些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
适度的德育教育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弱势群体,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包含爱心和同情心的文章、视频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到帮助他人的活动中。
通过评讲经典名篇,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省。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现代散文等,通过评讲这些名篇,向学生讲述其中的道理和人物行为的道德取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通过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措施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成果。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首先,通过文学作品教育学生。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教学中选取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茶馆》等,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人生道理、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感和同情心。
其次,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品德的引导和塑造,通过自身的示范和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
另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主题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友情、亲情、爱国情怀等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刻感受到这些主题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心。
此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诗词赏析、散文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友爱、宽容等美好情感,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最后,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和奖惩。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惩,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品德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行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选材、言传身教、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以及评价和奖惩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浅谈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德育渗透刘春侠教育是一项事业,“教书育人”是教育的目的。
“教书”显而易见,就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
“育人”则是教育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上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一、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朗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非常容易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读课文时,在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慢慢就能理解文章。
教师讲完课文以后,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此时,是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课文,思想感情自然会非常到位。
老师再将感情升华,德育渗透自然水到渠成。
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就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再跟着学生一同学习课文,当讲完课文后,学生已经产生了很强烈的同情心。
此时,我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对小女孩的同情读课文,读完文章,我会问学生:“你的生活是怎样的?你是怎样过年的?”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发出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的共鸣。
如果讲完文章就直接做习题,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课文,感情的升华、德育的渗透不会深入学生心中,效果自然不明显。
二、在作者简介和社会背景介绍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往往要先介绍文章的作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爱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讲爱国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抓住作者简介和文章社会背景介绍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对学生熟悉的作家鲁迅,补充介绍他的弃医从文经历,让学生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
在学习《詹天佑》一课,让学生知道清朝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帝国主义的嘲笑,詹天佑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下不畏艰辛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龙口第一中学殷秀君龙口市北马完小孙文双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层次,培养健全的人格以求人类精神的完善,因此,对青少年加强品德教育便成为教育中的首要问题。
在这其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学科自古以来便是讲求“文道合一”的。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侧重点,既然“文”在前,那么“文”便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但紧随其后的“道”也是万万抛弃不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便要注意从“文”的学习的方方面面来对学生进行“道”的渗透。
一、通过阅读让学生去体味、领会文章的内涵,以求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因此,经过千百年来的文化沉淀而流传下来的文章自然皆是精品文章,而中国人对于情感的表达一向又是含蓄的,特别崇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因此,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去阅读、品味就成为理解这些精品文章内涵的一个重要途径。
1、诗歌。
诗歌这种文体一向为我国文人所钟爱,文人品质的表露在诗歌中随处可见,而诗歌的语言又是高度凝练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诗歌的反复朗读、背诵便十分必要,通过对这些高度凝练的语言的细细品味、领会,中国文人的高贵品质也会随之深植学生心中。
陆游的《书愤》中的爱国之心,岳飞在《满江红》中的报国之志,屈原在《涉江》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的清高,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孤傲,就这样随着学生对诗歌那高度凝练的语言的领悟而慢慢为他们所接受。
2、散文。
散文一向是文人愿意使用的一种文体,也是学生愿意欣赏的一种文体,因为散文的语言大多优美,如诗也如画。
因此,学生在对散文优美的语言的感受欣赏过程中,便会不自觉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从而对自己的道德品质加以熏陶。
如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时钟》,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性、珍贵性,从而让学生随着语言的起伏,海燕命运的变化而思潮起伏外,更让学生对海燕那种同暴风雨搏斗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无形当中坚定了学生的信念,增强了他们同困难斗争的勇气,从而克服自身的怯懦、意志力薄弱等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刘静
发表时间:2016-09-18T15:33:15.8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1期作者:刘静高惠珍
[导读]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这里,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
特别是处于21世纪的今天,更是任重而道远。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
“不断提高之原动力在于思想政治也”,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在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去充分体会五壮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学生为之感动时,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又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小弗郎土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那么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提出启发,教育学生爱国并不空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二、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当今的人类环境——地球,正在遭受着空前规模的破坏,现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而学校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
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
然后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恶果。
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呼声。
那么,我们生存的地球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
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生命生命》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却可以将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匆匆》时,我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
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
在学习《白蝴碟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碟,这是发自灵魂的爱。
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
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
四、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
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时,先让他们了解到一群斑羚被逼上悬崖,陷入了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
然后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需要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谈谈自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少不了这种精神。
五、渗透责任感教育
在人的素质中,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人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
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
而学校的教育又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这种不良的言行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如在学习《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意思一一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进而启发学生,那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