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应力及其原理(2016

合集下载

第4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第4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
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重力应力场,重力应力场是 各种应力场中惟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地壳中任一点的自 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它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 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 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 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地应力的成因
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
分清楚的问题。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 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 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 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 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 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 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为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 成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
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均在周围地层中产生相 应的应力场,其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 熔融状态的岩浆处于静水压力状态,对其周围施加的是各 个方向相等的均匀压力,但是炽热的岩浆侵入后即逐渐冷 凝收缩,并从接触界面处逐渐向内部发展。不同的热膨胀 系数及热力学过程会使侵入岩浆自身及其周围岩体应力产 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2 地应力分布的若干规律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
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 场,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着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的, 因而它是个非稳定的应力场 地应力在空间上的变化,从小范围来看,其变化是很明显的, 从某一点到相距数十米外的另一点,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 可能是不同的,但就某个地区整体而言,地应力的变化是不 大的。如我国的华北地区,地应力场的主导方向为北西到近 于东西的主压应力

地应力_精品文档

地应力_精品文档

地应力什么是地应力?地应力(Geostress)指的是地球内部的应力状态。

地应力影响着地下岩石的变形和破裂,对地下工程和地震活动有重要影响。

地应力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地应力的成因地应力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变形和岩石的物理性质。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应力形成的基础。

地壳运动引起了岩石的变形和应力的积累。

常见的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

这些地壳运动导致了应力在岩石体内的传递和积累,形成了地应力。

地质构造变形地质构造变形是地应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地球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构造,如断裂带、褶皱带、剪切带等。

这些构造的形成和变形会导致地应力的分布和变化。

地质构造变形的程度和方式对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对地应力的形成和传递也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参数决定了岩石的应力特性。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为了研究地应力,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地应力测量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岩石力学试验岩石力学试验是直接测定地应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岩石样品在不同应力下的变形情况,可以推断出地应力的分布和大小。

这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地应力测量方法,但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

岩石应力释放法岩石应力释放法是通过测量岩石体内的应力释放情况来推断地应力的方法。

通过测量岩石样品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可以推算出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种方法适用于室内实验和野外观测。

地震测井法地震测井法使用地震波测量地下的地应力。

通过检测地震波在岩石体内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变化,可以推断出地应力的分布和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深部地应力的研究。

地应力的应用地应力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地应力应用的几个方面: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地应力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4、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4、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p
4.3高应力区特征-11
p
1、高应力区判别准则和高地应力现象
①高应力判别准则 高应力为一相对概念,埋深大不一定存在高应力问题,埋 深小可能存在高应力问题。当围岩内部最大应力与围岩强 度比值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称为高应力,即:
Rb 围岩强度比 = σ max
极高地应力 法国隧道协会 <2 <4 >2 <2 高地应力 2-4 4-7 4-6 2-4 一般地应力 >4 >7 >6 >4
4.4地应力测量方法-21
p
1、地应力测量基本原理
①地应力的种类 岩体中的应力可分为原始应力和二次应力。岩体中一点的 三维应力状态可以用 (σ x , σ y , σ z ,τ xy ,τ yz ,τ zx ) 来表示,坐标系可 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 ②地应力测量方法 开挖硐室后,进入硐室测量; 在地表或硐室表面打洞进行测量; 直接测量法:测量值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进行转换。 间接测量法:测量某些物理量通过间接物理计算。
4.1地应力成因组成及影响因素-1
p
1、地应力基本概念
存在于岩体中的未受扰动的自然应力,或称原岩应力。工 程进行后应力受到影响而产生二次分布,重新分布后的应 力为二次应力或诱导应力。
p
2、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①地应力成因 1878年瑞典地质学家海姆提出静水压力概念; 1926年前苏联学者金尼克修正了海姆静水压力公式,提 出侧压力与正压力的关系为:
4.3高应力区特征-14
p
2、岩爆及其防治措施
①概述 围岩处于高应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岩片飞射抛散,以及洞壁 片状剥落等现象。我国岩爆事故在煤矿及水电工程中都有 发生,特别是矿井工程中岩爆现象突出。 岩爆现象机理复杂,至今人们仍未形成统一认识。 ②岩爆类型、性质及特点 根据现场调查的岩爆特征,将其分为:破裂松脱型、爆裂 弹射型、爆炸抛射型。 破裂松脱型:围岩成块状、板状、鳞片状,弹射距离短, 岩壁上形成破裂坑。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PPT精品文档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PPT精品文档
3
❖在20世纪50年代,瑞典人哈斯特(Hast)采用应力解 除法和压磁变形计在现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应力测量。 1958年首次公布了他于1952-1953年在瑞典拉伊斯瓦 尔(Laiswall)铅矿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四个矿区的地 应力测量结果,首次测得近地表地层中的水平应力高 于垂直应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3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
3.1 概 述
3.1.1 地应力概念
a 地层未受到扰动时,存 在于地层内各点的应力称为 原岩应力,或称为原始应力, 或称为初始地应力(in situ stress)。它是地下工程围 岩变形、破坏、支护结构受 力的根本渊源。
1
b 当地层被开挖 后,存在于开挖空间 周围岩体中重新分布 的应力称为次生应力, 也叫诱发应力 (induced stress)。
而主要在0.25~0.43之间。
11
3.2.2 构造应力
1 古构造应力:是地质史上由于构造运动残 留于岩体内部的应力,也称为构造残余应力。
2 新构造运动应力是现今正在形成某种构造 体系和构造型式的应力,也是导致当今地震和 最新地壳变形的应力。
3 封闭应力是在各种地质因素长期作用下 残存于结构内部的应力。
❖地应力实测工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 1962~1964年在三峡平善坝坝址获得了岩体表面应力 测量成果。
❖1964年,在陈宗基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武汉
岩土力学研究所在湖北大冶铁矿进行了国内首次应力
解除测量,测量深度为80m。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66年开展了地应力对地震预报的研究,并在河北 省隆尧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应力观测台站,
2
3.1.2 地应力研究国内外情况
1 国外发展情况

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基础之地应力介绍ppt

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基础之地应力介绍ppt

➢ 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 布状况,对地基内部的附加 应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21
第四章 地基中的应力
§4-2基底压力
➢ 基底压力一般呈非线性分布。
➢ 柱下单独基础、墙下条形基础等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呈马 鞍形分布。
➢ 根据弹性理论中圣维南原理,在基础底面下一定深度所引 起的地基附加应力与基底荷载分布形态无关,只与其合力的大小 与作用点位置有关。
若是条形基础,F,G取 单位长度基底面积计 算(长度方向取1m长)
p F G A
G一般取20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10kN/m3。
23
第四章 地基中的应力
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F+G
e e b
l
§4-2基底压力
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Leabharlann 力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上 的力矩
M=(F+G)∙e
pmax F G M
2h2
在地下水位以下 如埋藏有不透水层 (例如完整的岩层或 坚硬粘土层等),由 于不透水层中不存在 水的浮力,所以不透 水层顶面及层面以下 的自重应力应按上覆 土层的水土总重计算。
1 h1 + 2h2 + 3h3
h4 4、4
不透水层
4
上: 1 h1 + 2h2 + 3h3 +4h4
下: 1 h1 + 2h2 + 3h3 +4h4
pmin=0
25
第四章 地基中的应力
一、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4-2基底压力
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 在工程实用中,对于具有一定刚度以及尺寸较小的柱下单 独基础、墙下条形基础等扩展基础,其基底压力当作近似直线分 布,按材料力学公式进行简化计算。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广义上也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它包括由地热﹑重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应力。

地应力是各种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此外地应力状态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2、地应力的成因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浸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其中,构造应力场和自重应力场为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地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的一次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也经过多次的叠加、牵引和改造,另外,地应力场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地应力成因之一:地幔热对流(图1、图2)地应力成因之一:板块边界受压(图3)地应力成因之一:岩浆浸入(图4)3、地应力的影响因素地壳深层岩体地应力分布复杂多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应力的多来源性和多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由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和剥蚀决定。

1)岩体自重的影响岩体应力的大小等于其上覆岩体自重,研究表明:在地球深部的岩体的地应力分布基本一致。

但在初始地应力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岩体初始应力场的形成因素众多,剥蚀作用难以合理考虑,在常规的反演分析中,通常只考虑岩体自重和地质构造运动2)地形地貌和剥蚀作用对地应力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地应力的影响是复杂的,剥蚀作用对地应力也有显著的影响,剥蚀前,岩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剥蚀后,垂直应力降低较多,但有一部分来不及释放,仍保留一部分应力数量,而水平应力却释放很少,基本上保留为原来的应力数量,这就导致了岩体内部存在着比现有地层厚度所引起的自重应力还要大很多的应力数值。

第4章 地应力

第4章 地应力



2 地形地貌和剥蚀作用的影响

地形地貌的影响复杂 俄罗斯某河谷地区左右岸地应力完全不同, 而且从河谷斜坡表面到山体内部分为应力降低带、 应力升高带和应力平衡带 剥蚀作用的影响显著 由于剥蚀前存在一定数量的铅垂应力和水平 应力,在剥蚀后来不及释放,造成实际应力比现 有地层厚度引起的自重应力要大很多
4 水对地应力的影响
岩体中水的存在形成孔隙水压力,与岩石骨架 承受的应力共同组成岩体的的地应力。 三峡深孔压力测量结果表明孔隙压力大体相当 于静水压力。
5 温度对地应力的影响

温度对地应力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地温梯度
σt = HαβE
岩体温度应力为静水压力场,温度应力随着 深度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时,温度应力为铅垂 自重应力的1/9左右。 岩体局部受温度影响 岩体局部冷热不均,产生收缩和膨胀,导致 岩体内部产生应力。
4.4.1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技术
水压致裂法是非套钻孔应力解除测量法, 是迄今深部地应力测量最有效的手段。优点: 测量深度很深,可达5km以上 不需要岩石弹性参数参与计算 岩壁受力范围广

现有地质勘探钻孔,无需套钻解除和精密仪 器,测试周期短
1、水压致裂法的基本原理
水压致裂法是利用一对可膨胀的橡胶分隔器,在预 定测量深度上下分隔一段钻孔,然后泵入液体对这 段钻孔施压直至压裂,根据压裂参数计算地应力。 测量原理建立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理论基础 上,以三个假设条件为前提: 围岩是线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体 围岩为多孔介质时,注入的液体按达西定律在岩石 孔隙中流动
(2)钻孔孔壁应变测量法 常用的钻孔孔壁应变计有两种: 一般的钻孔三向应变计 将测量元件电阻丝直接粘在钻孔壁上。 对被测岩体完整性要求高,测量成功率低。 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 将测量元件电阻丝应变片粘在预制的环氧树脂薄筒 上,再浇注一层薄的环氧树脂层制成的应变计。 操作方便,适应性好,测量成功率高。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地应力是指地壳内部的应力状态,即地表以下的岩石或土层受到的压力和张力合力。

地应力是地球自身重力和地壳活动引起的应力的综合体现,是岩石破坏和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测量地应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构造和地壳活动的状态,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地应力的测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度应力测量原理:深度应力测量是通过矿井、钻孔等地下工程设施进入地下,利用沉重的底板或放置在孔内的量力器来测定地层的垂直压力。

由于加油马达电机下的摩擦力和液流阻力在减小,切油泵的产流量随之增大,也就造成了地面泥齿泵的排泥量急剧下降,再乘以岩石的稳定振荡应力以及摩擦力,就可以得到单位面积处的挠度。

测量结果可用于判断地层的稳定性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2.水平应力测量原理:水平应力测量主要使用部分应变计来测定地下岩石或土壤的水平应力。

部分应变计是一种能够测定岩石应力变化的仪器,通过装置在地下对象上的应变计测量岩石应力的各向异性。

根据测得的变形数据,可以计算出岩石中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应力分量。

3.地震波测量原理:地震波测量是通过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传播速度变化来推算地下岩石或土壤的应力状态。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能量衰减的规律,可以反演出地下岩石或土壤的应力状态。

4.岩石应力试验原理:岩石应力试验是通过应用压力加载设备施加不同的应力条件,然后记录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从而推算岩石的应力状态。

常用的岩石应力试验方法包括岩心压实试验、真三轴压缩试验等。

总结起来,地应力的测量原理主要有深度应力测量原理、水平应力测量原理、地震波测量原理和岩石应力试验原理。

这些原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地应力的参数,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构造和地壳活动的状态,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章 地应力计算

4章 地应力计算

4.5 地应力计算模式
1.以单轴应变为基础的最大和最小地应力 金尼克公式
σH =σh =
µ
1− µ
σv
马特威耳-凯利 等人计算式
µ (σ v − Pp ) σ H − Pp = σ h − Pp = 1− µ
2.考虑有效应力系数的最大和最小地应力
µ (σ v −αPp ) + σt σ H − αPp = σ h − αPp = 1− µ
4.4 地应力分布规律和我国的分区特点 一、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
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2.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2.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垂直应力 随深度线 性增加。 平均密度 约为 27KN/m3
4.4 地应力分布规律和我国的分区特点
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3.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4.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4.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且趋近于1 且趋近于1
4.2 原地应力应力状态及应力张量 一、原地应力的基本构成
上覆岩层压力
σ v = ∫ ρb g (h)dh
0
H
构造应力
σ x = ωx ×σ v σ y = ωy ×σ v
温度产生的附加应力
σ
2 x、 v
1+ µ = 2G ⋅ α ⋅ (T − T0 ) 1 − 2µ
4.2 原地应力应力状态及应力张量 二、地下岩石某点的应力状态和应力张量的分解
4.3地应力测量技术 4.3地应力测量技术

地应力测量的方法及原理

地应力测量的方法及原理

地应力测量的方法及原理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地应力测量这档子事儿!你知道吗,这地应力就像是大地的“情绪”呢!那怎么才能知道大地的“情绪”是啥样呢?这就得靠各种测量方法啦。

先来说说水压致裂法吧。

这就好比给大地来个特殊的“按摩”,通过向钻孔里注入高压水,让岩石产生裂缝,然后就能根据压力啥的推算出地应力啦。

你说神奇不神奇?就好像我们能从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去猜他心里在想啥一样。

还有应力解除法,这就像是给大地“松松绑”。

先在岩石上安装各种测量仪器,然后把周围的岩石一点点去掉,这时候测量仪器的数据就会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就能知道地应力啦。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我们去掉身上的一些束缚后,会感觉轻松很多,而这种轻松的状态是可以被察觉到的。

那空心包体应变计法呢,就像是给大地戴上了一个特殊的“手环”,可以时刻监测它的“情绪波动”。

通过这个“手环”收集的数据,就能知道地应力的具体情况啦。

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用处。

它们就像是探索大地秘密的钥匙,能让我们更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你想想,如果我们不了解地应力,那在进行一些工程建设的时候,会不会就像闭着眼睛走路一样,容易出问题呀?所以说,地应力测量可太重要啦!就好比盖房子,如果不知道地下的情况,房子盖起来可能就不牢固,说不定哪天就出问题了呢。

而有了地应力测量,我们就能提前做好准备,让一切都稳稳当当的。

而且呀,这些测量方法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得专业的人来操作呢!他们就像是大地的“医生”,通过各种手段来诊断大地的“健康状况”。

咱再回过头来想想,这大地的“情绪”还真是复杂呢,要想准确测量出来可不容易。

但人类的智慧就是这么厉害,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来应对。

所以说呀,地应力测量这事儿,真的是既有趣又重要呢!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它可是关系到很多大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呢!你说是不是?。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之地应力.ppt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之地应力.ppt

板壳法预测地应力场横向分布计算实例
图 4-39 最大地应力方位分布等值线图
井眼周围地层应力状态
井眼周围地层应力状态
意义?
井壁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泥浆密度窗 口的确定基础
出砂预测研究的基础
……
井眼周围地层应力状态
假设条件: 地层均质各向同性 线形弹性,小变形 轴向——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
and 1 > 2 > 3
Hole inclination parameters
y
Effective stresses:
1’ = 1 - p
2’ = 2 - p
3’ = 3 - p p = pore pressure
z
2
1 x
Principal stresses
p 3
Coordinates parallel to earth’s surface
hmin
HMAX >> v > hmin
第二节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垂直主应力的求取:
垂直地应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的(岩石的重量); 在任意深度,垂直地应力等于上覆岩层压力:
v = gz (密度×重力加速度×深度) 通常垂直地应力通过对密度测井数据积分获得; 在海上钻井要包含泥线以上海水产生的压力;
H
T
E
E
1 H 1 h
h
T
E
E
1 h 1 H
地应力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模式
H 水 平 构 造 应 力
地应力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模式
不同深度地层的分层地应力计算模式:
h1 V P P P P1 E H 1 E h
H 1 V P P P P 1 E H 1 E h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

地应力及其测量原理地应力是指地壳内部受到的力的情况,是地壳变形和破裂的重要因素。

地应力的测量原理主要有古应力法、浅层应力法、深部应力法和孔隙压力法等。

古应力法是通过分析岩石中保存的古代应力信息,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

岩石中保存的古代应力信息主要有构造岩浆岩的变形特征、断层的形态及断层面上的应力痕迹等。

通过对这些古代应力信息的研究,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浅层应力法是通过测量地表上的地壳应变,进而推导出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

测量地壳应变的方法主要有测量地表沉降、测量地表水位变化和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等。

通过测量这些地表变化的参数,可以计算出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

深部应力法是通过对地下岩层应力的直接测量,来了解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

深部应力测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测量地区应力差和测量钻井中的岩层应力等。

测量地区应力差的方法是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差异来推导地壳内应力的分布,从而计算出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

测量钻井中的岩层应力则是通过在钻井过程中使用测力器测量地下岩层的应力情况。

孔隙压力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体中的孔隙压力来推导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

孔隙压力是指地下岩体内孔隙中的水或气体的压力,可以通过测量地下水位、测量浅孔压力和测量深孔压力等方法来获得。

通过计算这些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可以推导出地下岩层的应力状态。

总的来说,地应力的测量主要有古应力法、浅层应力法、深部应力法和孔隙压力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通过综合运用来获得地下岩层应力状态的全面信息。

地应力的测量对于地下工程的设计和地震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岩石力学ppt课件第4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岩石力学ppt课件第4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向时,采用本方法较为方便。
(2)基本原理:在与所测应力σ1
垂直方向上开应力解除槽,槽上下 附近周围应力得到部分解除,重新 分布。若把槽看作一条缝,根据 H.N穆斯海里什维理论,则槽中垂 线OA上的应力状态为:
1x
21
4 42 1 ( 2 1)3
2
1y 1
2021/8/17
6
3 4 3 2 ( 2 1)3
(2) 主应力方向定得不准,适用于完整脆性岩体二维地应力测量(P145蔡)
2 声发射法
(1)测试原理
弹性材波料,在从受而到发外出荷声载响作,用称发为生破坏声时。发,1射9其50内年部,贮德存国的人应凯变泽能(J快.速Ka释ise放r)产发生现 多晶金属的应力从其历史最高水平释放后,再重新加载,当应力未达到先前 最则声发大 大射应 量的力 产转值 生折时声点,发称很射为少,有这声 一发 现射 象,产叫该生做点,对而应当的应应。力力从达即很到为少和材凯产超料泽生凯过先点声泽历前发效史受射应最到到高的大水最量平大产后应生,力。
扁千斤顶法、水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均属直接测 量法。
间接测量法: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 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然后通过已知的换算公式 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因此,在计算应力时,必须首先确定岩体 的某些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所测物理量和应力的相互关系。
套孔应力解除法和其他的应力或应变解除方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等都是 常用的间接测量法,其中套孔应力解除法应用最为普遍且发展较为成熟。
v H
h v 1 H
其中,λ为侧压系数
1
υ-上覆岩层泊松比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指出:“在构造应
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 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地应力知识

地应力知识

地应力知识简介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随着水利水电、矿山、交通与城建等边坡、洞室及深基坑等事故的明显增加从而使人们对地应力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与重视,所以,地应力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地应力的成因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

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是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以中国大陆板块为例,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

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包括发生变形,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

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并可以上下对流和蠕动。

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在亚洲形成由孟加拉湾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的最低重力槽。

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也称为重力场)重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唯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均在周围底层中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其过程也是相当复杂。

熔融状态的岩浆处于静水压力状态,对其周围施加的是各个方向相等均匀压力,但是热的岩浆侵入后逐渐冷凝收缩,并从接触面界面逐渐向内部发展,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力学过程会使侵入岩浆自身及其周围岩体应力产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是一种局部应力场。

地应力计算公式讲解

地应力计算公式讲解

地应力计算公式讲解地应力是指地层中各点所受到的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应力大小。

地应力的计算公式是建立在岩石力学和地震学原理的基础之上的,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1.应力平衡原理地应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应力平衡原理。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处于静止或等速运动状态的岩石体,处处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个点所受到的应力的合力向下且等于岩石体的重力,在垂直与地表方向上可以表达为:σz = ρgh其中,σz为垂直方向的应力(垂直地应力),ρ为岩石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该点的深度。

2.各向同性应力例如,当地层处于横向应力均匀的状态时,且无水平主动构造应力的作用,即沿所有方向都具有相同的应力大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各向同性应力模型来计算地应力。

根据椭球体的主应力理论,可以得出:σr=aσθ=aσz=a其中,σr、σθ、σz分别表示径向向外、周向和垂直地应力,而a为岩石内部的等效应力。

3.强度理论强度理论是地应力计算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它是建立在岩石强度与应变的关系上的。

岩石强度表示岩石承受外界加剧条件下的稳定性。

在计算地应力时,根据岩石强度的大小可以推导出不同的地应力情况。

例如,当岩石强度为σc时,岩石处于临界平衡的边缘,此时垂直地应力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σc=σz当岩石强度小于σc时,岩石发生塑性变形,此时垂直地应力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σz=σc+μhρg其中,σc为岩石强度,μ为岩石的内摩擦系数,h为深度,ρ为岩石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以上是地应力计算公式的基本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地应力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与地层形态、地震活动、构造应力等因素都有关系,因此,仅凭公式无法完全准确地计算出地应力。

为得到更精确的计算结果,需要结合地质勘探、地形测量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地应力测量方法PPT课件

地应力测量方法PPT课件

4.2.3 水压致裂法
P
3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原理
Ps 2
Pr 3 2 1 P0
由以上两式求σ1和σ2就无须 知道岩石的抗拉强度。因此, 由水压致裂法测量原岩应力 将不涉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而完全由测量和记录的 压力值来决定。
4.2.3 水压致裂法
1)打钻孔到准备测量应力的部位,井将 钻孔中待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起来,钻 孔直径与所选用的封隔器的直径相一致。 封隔器一般是充压膨胀式的,充压可用 液体,也可用气体。
裂压力 ④Ps0-关泵后压力表上保持的压力,称为关闭压力。如围岩渗
透性大,该压力将逐渐衰减 ⑤Pb0-停泵后重新开泵将裂缝压开的压力,称为开启压力
4.2.3 水压致裂法
水压致裂测量结果只能确定垂直于钻孔平面内的最大主应力 和最小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从原理上讲,它是一种二维应 力测量方法。
水压致裂法认为初始开裂发生在钻孔壁切向应力最小的部位, 亦即平行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这是基于岩石为连续、均质和各 向同性的假设。水压致裂法较为适用于完整的脆性岩石中。
4.3.1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一、应力解除法
(一)基本原理
地下某点的岩体处于三向 压缩状态,如用人为的方法 解除其应力,必然发生弹性 恢复,测定其恢复的应变, 利用弹性力学公式则可算出 岩体初始应力。
破坏联系,解除应力; 弹性恢复,测出变形;
x
x x
, y
y y
,z
z z
根据变形,转求应力。
4.3.1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4.3.1 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应变花种类
为计算方便,常把三个应变片布置成如图所示的 形式。 即:等角应变花、直角应变花

第四章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_岩石力学

第四章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_岩石力学

H
0.8 ~ 1.2
v 27H MPa
实测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15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3.平均水平应力随深度而增加 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16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K
平均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
K
1500 0.5 H
K
100 0 .3 H
• 研究高地应力本身就是岩石力学的基本任务。 • 岩体的本构关系、破坏准则以及岩体中应力传播规律都要受到地 应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 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我国中西部的开发,尤其是水电工程建 设,在高地应力地区出现特殊的地压现象,给岩体工程稳定问题
提出了新课题。
28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4.3.1 高地应力判别准则和高地应力现象
22
雅山形成示意图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23
地形三级阶梯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24
第4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我国可分为三类基本反映构造应力场状态的地区: ( 1 )强烈构造应力区:包括台湾、西藏、新疆、甘肃、 青海、云南、宁夏、四川西部等; ( 2 )中等构造应力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关中地区、 山东、辽宁南部、吉林延吉地区、安徽中部、福建、广东沿海 地区及广西等; ( 3 )弱构造应力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 南、贵州、四川东部、黑龙江、吉林及内蒙的大部分。 同一类地区,其构造应力仍是不均匀分布,与小的地质 构造运动(地壳变形)有关,有的地段强、有的地段弱。
h
在斜坡附近,应力方向发生偏转
地形对初应力的影响: 山峰处地应力低 沟谷处地应力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zE 0.03105 104 zMPa 0.003zMPa
z--深度/m。 温度应力是同深度的垂直应力的1/9,并呈静水压力状态。
• (6)地表剥蚀产生的应力场 •
地壳上升部分岩体因为风化、侵蚀和雨水冲刷搬运而产生
剥蚀作用,由于岩体内的颗粒结构的变化和应力松弛赶不上 这种变化,导致岩体内仍然存在着比由地层厚度所引起的自
σy还同时与岩体弹性常数E、μ有关; (d)结构面影响岩体自重应力分布。
• 4.4. 地应力的成因
• 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至今也不是十分清楚。 • 近 30 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的形成主要 与地球的各种运动过程密切相关。
• 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 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球非均匀扩容等。

因此,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 主要原因, 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可能通过
数学计算或模型分析的方法来获得,要了解
一个地区的地应力状态,唯一的方法就是进 行地应力测量。
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1)岩体的自重应力 在均匀岩体中,深度为z处的岩体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z H
在半无限体中任一微元体上的正应 力均为主应力,且有
• 2)金尼克假设 • 1926年,原苏联学者金尼克修正了海姆的静水压力假设, • 他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盖岩层的重量, • 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其值应为
乘以一个修正系数。
H
• 2)金尼克假设
• 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假定岩体是均匀的、连续的弹性介质 体,得出水平应力总归小于铅垂应力的结论),
• 例如:对于矿山来说,只有掌握了具体工程区域 的地应力条件,才能合理确定矿山总体布置,确 定巷道和采场的最佳断面形状、断面尺寸等。
• 在确定巷道和采场走向时,也应考虑地应力的状
态,最理想的走向是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 当然,在实际工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需要和其 它影响因素。
• 综上所述,地应力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如下:

• •
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重力应力场,应力,它是地壳中所有各点 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 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 不均和水压梯度等,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的变化。
x y

1
z z
xy yz zx 0
对于均质成层岩体:
z i hi
i 1
n
n x y n z 1 n
h
i 1
n
i i
对于各向异性体,例如薄层状沉积岩:
z i hi
i 1
断裂带:残留较大构造应力。如云南鲁布革电 站工程中岩体最大主应力与断层走向近似垂直, 积聚于上盘岩体中。 地壳表面剥蚀:垂直应力减少,近地表处, σH >σV
此外,地震活跃地区,初始应力大小和方向还 随时间而变化。
4.2 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 通过理论、地质调查和大量的地应力测量资料的分 析与研究,已初步认识到浅部地壳应力分布的一些 基本规律: • (1)地应力是个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 间和空间的函数。
• 1)海姆假设:
• 假设地应力是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 个方向上均相等,并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盖岩层的重量,即: • 式中: —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 重; —覆盖岩层的深度。 —覆盖岩层的容
h v H
v
H
h

• 海姆认为:
• (1)原岩应力各向等压,即静水压力状态。 • (2)上覆岩体的重量,历经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由 于材料的蠕变性及地下水平方向的约束条件,导致 水平应力最终与铅重应力相均衡。 • 这一法则,仍被许多岩石力学家在认识深部地应力 状态时所接受。
• 次生应力:受开挖、手动影响,在影响范围以内的原岩应力 平衡状态被破坏后的应力称为次生应力或诱发应力。
• 应力重分布:原岩应力到次生应力的转换过程。
4.2 地应力概论
• 一、 地应力 地应力分为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 自重应力:由上覆岩体的自重所引起的应力; 构造应力:地层中由于过去地质构造运动产生和现在正在活 动与变化的应力,地质作用残存的应力。
小结
地应力分布理论: 1)海姆假设:(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静 h v H 水压力假设)
海姆假说:在岩体深处的初始垂直应力与其上覆岩体的重 量成正比,而水平应力大致与垂直应力相等。
2)金尼克假设:(弹性力学假设)
1 修正了海姆的静水压力假设,认为地壳中垂直应力等于上 覆岩层重量,而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

图 4-2 是霍克( E.Hoek )和布朗( E.T.Brown ) 总结出来的世界各国值随深度H的变化规律。
2)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
v H
垂直应力 随深度线性 增加。平均 容重约为 27KN/m3
h
v
H ,


H
v 为上覆岩层的柏松比。
• 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 20 年代指出“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 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 分量”。
• 50年代,哈斯特在测试地应力时也发现地壳上部的最大
主应力几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而且最大水平应 力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
x y,
x y 0
xy yz zx 0
根据虎克定律:
1 x y ( x ( y z ) E
得:
0
x y

1
z z
其中λ为岩体静止侧压力系数。
在均匀岩体中,岩体的自重初始应力状态 为: z H
• 这样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地应力是静水压应力的理论和垂
直应力为主的观点。
c 地应力分布理论:
3)李四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
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 直应力分量。
4)哈斯特:地应力测量发现存在于地壳上部的最
大主应力几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从根本上动 摇了地应力是静水压力的理论和以垂直应力为主的观 点。 5)近期研究: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 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 影响最大。当前的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造运 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
垂直应力:
H
G

—平均容重,KN/m3
H—总深度(m)
图 岩体自重垂直应力
•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 • 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过程,由于不同的 热膨胀系数及热力学过程等,均会在周围地层中产生相 应的应力场,但它是一种局部应力场。
岩浆倾入挤压、 冷凝收缩和成岩,均 在周围地层产生相应 的应力场。 与上述三种应力场 不同,由岩浆侵入引 起的应力场是一种局 部应力场。
• (5)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
• • 地层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一般的温度梯度 为每百米3℃。 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地层中不同深度不同的膨胀,从
而引起地层中的局部压应力产生。
随埋深增加,地温增高,岩体性质改变产生附加应力。
3 C / 100m 岩体的体膨胀系 一般地温梯度: 4MPa; -5 数: ,岩体弹模 E=10 10 地温梯度引起的温度应力约为:
•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 化等也可以引起相应的应力场。下面就几种主要成因进行分 述:
• (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
• 中国大陆板块受到外部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两板块的挤压,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还受 到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
我国大陆板块发 生变形,产生水 平压应力场,其 主应力迹线如图 4-1所示。
n
x y
x
E //
//
y
E //

z
E
0
x y
则有 :
E // x y z 1 // E
岩体自重应力的特点:
(a)水平应力σx、σy小于垂直应力σz ;
(b) σx、σy、σz均为压应力;
(c) σz只与岩体容重和深度有关,而 σx、
重应力还要大得多的水平应力。
因此,在某些地区,大的水平应力除了与构造应 力有关,还和地表剥蚀有关。
区域初始应力场有一致性,而区域内局部地点的 初始应力又有很大差别,主要是由地质因素造成的。
孤立山体:岩体自重起主导作用,σV > σH 陡峭河谷:底部出现应力集中,最大主应力与河谷 轴近似垂直。如二滩水电站处于河谷地段的应力集 中范围达500m,深度250m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 不等压应力场。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着时 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因而它是一个非稳定的应力场,

• •
从小范围来看,它在空间上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
但就某个地区整体而言,其变化并不大。 在某些地震活跃地区,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随 时间的变化是很明显的。 地震前,应力处于累积阶段,应力值不断升高,
岩体力学
2016/11/17
1
第四章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学习指导:
Ø 主要介绍岩石的初始应力概念,包括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初始应力的量测方法及原理,扁千斤顶法和应力解除法等。 重 点
• 岩体的初始应力概念
• 岩体初始应力的测量方法
• 4 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 4.1概述 • 4.1.1 基本概念 • 地应力:系指天然环境下地壳岩土体内某一点所固有的应力 状态,即未受人工开挖扰动的应力,称为地应力或原岩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