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d
1 5
(|0.03|%+|0.01|%+|-0.15|%+|0.17|%+|-0.08|%)
= 0.09%
d
r
0 . 09 % 38 . 01 %
×100% = 0.24%
河北农大化学系 臧晓欢
S
( 0 . 03 %)
2
( 0 . 01 %)
2
( 0 . 15 %) 5 1
河北农大化学系 臧晓欢
三、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某种固定的因素 造成的误差。 随机误差 (Random error)—不定的因素造成的 误差
过失(Gross error, mistake)
河北农大化学系 臧晓欢
1.系统误差
某些固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特点:a.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单向性 b.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重复出现;重现性 c.大小正负可以测定; 可测性 d.用适当方法进行校正或加以消除。 (1)方法误差(Method error)——分析方法本身 不够完善 (反应不完全、终点不一致) 例: 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河北农大化学系 臧晓欢
例3-2 测定某亚铁盐中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04, 38.02, 37.86, 38.18, 37.93。计算平均值、平均偏差、相 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极差。 解:
x 1 5
(38.04+38.02+37.86+38.18+37.93)%=38.01% d1=38.04%-38.01% = 0.03%; ……. d5=37.93%-38.01% =-0.08%;
分 析 化 学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二)已知样本标准偏差(s) 对于有限次测定,须根据t分布进行统计处理 1. 使用单次测定值
μ = x t p,f s
2. 使用样本平均值
μ = x t p,f s x = x t p,f
t值可通过p90表4-3查得
s n
t分布的意义 真值虽然不知,但可以通过由有限次
测定值计算出一个范围,它将以一定的置
x-μ u= σ
y = Φ(u) = 1 e 2π
u2 2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特点】曲线的形状与µ 和σ的大小无关。
三、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包围的总面积,
表示来自同一总体的全部测定值或随机误差在上
述区间出现的概率总和为100%。
+
-
1 + Φ(u)du = e du = 1 2π -
正态分布曲线
(二)正态分布曲线的讨论
1.测定值的正态分布(x分布)
(1)x = μ时,其概率密度最大,曲线以x=μ
这一点的垂线为对称轴分布。 (2)精密度不同的两组测定值的正态分布曲 线,σ 值较小的相应的曲线陡峭,σ 值较大的曲 线较平坦。(☆)
(3)µ 和σ是正态分布的基本参数,一旦µ和
σ确定后,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就确了,这
二、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测定次数无限增加,其测定值服从正态分布 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1 y = f(x) = e σ 2π (x-μ)2 2σ 2
σ-总体标准偏差,µ -总体平均值,在无系统 误差存在时,µ 就是真值T。y为测定次数无限时,
测定值xi出现的概率密度。 以x横坐标,y纵坐标 作图,得测定值的正态分布曲线。
分析化学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_OK
分类
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 环境的变化因素、主
误差、主观误差
观的变化因素等
性质
重现性、单向性(或周 服从概率统计规律、
期性)、可测性
不可测性
影响
准确度
精密度
消除或减 小的方法
校正
增加测定的次数 12
系统误差的校正
• 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 • 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校正(外检) • 仪器系统误差——对照实验校正 • 试剂系统误差——空白实验校正
误差
10
• 随机误差: • 由某些不固定偶然原因造成,使测定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大小、正负不定,难以
找到原因,无法测量。 • 特点: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每次测定结果无规律性,多次测量符合统计规律。 • 过失、错误误差
11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比较
项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 固定因素,有时不存在 不定因素,总是存在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r表示
Er =E/xT = x - xT /xT×100%
2
相对误差反映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以真值为标准
真值: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真值是
未知的、客观存在的量。在特定情况下认为 是已知的:
理论真值(如化合物的理论组成)(如,NaCl中Cl的 含量) 计量学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的长度、质 量、物质的量单位等等) 相对真值(如高一级精度的测量值相对于低一级精 度的测量值)(例如,标准样品的标准值)
6 15.99 34 0.172
7 16.02 55 0.278
8 16.06 40 0.202
9 16.09 20 0.101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关键词: 误 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公 差
偏
差
准 确 度
精 密 度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课程学习要点
1、理解真值、中位数、极差、偏差的含义。
2、掌握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产生、特点及消除方法。
3、理解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八、系统误差 可测误差 1、产生:因某种确定的因素所引起,使结 果有偏高或偏低的趋势。 2、特点: ①重现性: ②单向性: ③可测性: 3、分类: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从产生的原因上可分为 : 方法误差 仪器误差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 操作误差 主观误差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十一 误差的传递
分析结果通常是经过一系列测量步骤之后获得的,其 中每一步骤的测量误差都会反映到分析结果中去。 设测定值为A,B,C, 其绝对误差为EA,EB,EC, 相对误差为EA/A, EB/B, EC/C, 标准偏差分别为SA、SB、SC, 分析结果R: 绝对误差为ER, 相对误差为ER/R, 标准偏差为SR.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7.下列情况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降低精密度) (1)标定HCl溶液时,使用的基准物Na2CO3中含少量 NaHCO3 。 (2)在差减法称量中第一次称量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3)把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立即稀释至标线 。 (4)配标准溶液时,容量瓶内溶液未摇匀。 (5)平行测定中用移液管取溶液时,未用移取液洗移 液管。 ( ) (6)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 ( )
03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03
5、在计算式中,常数、e的数值及乘除因子如 2 、1/2等有
效数字,可认为无限制,根据需要,要几位就写几位。 分析化学
例
NaOH
w CaCO 3 =
CaCO3 2HCl CaCl 2 H2CO3 HCl(过量)
H2O+CO2
1 0.1000 25.00 0.1000 24.10 M ( CaCO3 ) 2 3 ms 10
◇台秤(称至0.1g): 4.0g(2), 0.2g(1)
V ☆滴定管(量至0.01mL):26.32mL(4), 3.97mL(3) ☆容量瓶:100.0mL(4),250.0mL (4)
☆移液管:25.00mL(4);
☆量筒(量至1mL或0.1mL):25mL(2), 4.0mL(2) 分析化学
随机误差 a. 加减法
R=mA+nB-pC
b. 乘除法 R=mA×nB/pC c. 指数运算 R=mAn
sR2=m2sA2+n2sB2+p2sC2
sR2/R2=sA2/A2+sB2/B2+sC2/C2 sR/R=nsA/A sR=0.434msA/A 分析化学
d. 对数运算
R=mlgA
B. Li2CO3试样中,
T 0.042%,
x 0.044%
Ea x T 0.002%
A.
Er Er
Ea T Ea T
100% -0.06 / 62.38 0.1% 100% 0.002 / 0.042 5%
分析化学
B.
2. 精密度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一 般用偏差表示。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解读
平均偏差
例4:有两组测定值 甲组:2.9 2.9 3.0 3.1 3.1
乙组:2.8 解:甲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
3.0
3.0
3.2
平均值=3.0 平均偏差=0.08
乙组:
平均值=3.0 平均偏差=0.08
5)标准偏差:又称均方根偏差,当测定次数趋于无限 多时,称为总体标准偏差,用σ 表示。
总体标准差:
d
i 1
n
xi x n
4)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d 相对平均偏差 % 100% x
x
i 1
n
i
x 100%
nx
说明:平均偏差不计正负号.
缺点:小偏差的测定总是占多数,大偏差的测定总
是占少数,按总的测定次数去求平均偏差所得的结
果偏小,大偏差得不到充分的反映。
标准参考物质:指某些具有确定含量的组分,在实际
样品定量测定中用作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直接或间接 的参照标准的一类物质。 经公认的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予证书的 具有很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含量测量的准确度至少高于实际测量3倍
例1:用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的质量各为1.6380g和0.1637g, 假定两者的真实质量分别为1.6381g和0.1638g,求两者称量的 绝对误差 和相对误差。 解:两者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用 d表示
1)绝对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用 d表示。 各单次测定的偏差相 加,其和为零。
∑ di = 0
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dr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b:如何确定滴定体积消耗?(滴定的相对误差
小于0.1% )
0~10ml; 20~30ml; 40~50ml
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可称准至±0.1mg
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
一般常量分析中,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以平均相 对偏差来衡量,要求小于0.3%;准确度以相对误差 来表示,要求小于0.3%。
误差传递,每一个测定步骤应控制相对误差更小 如,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
使用计算器作连续运算时,过程中可不必对每一步 的计算结果进行修约,但要注意根据准确度要求,正确 保留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
四、有效数字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 正确地记录数据 2. 正确地选取用量和适当的仪器 3. 正确表示分析结果
问题: 分析煤中含硫量时,称样量为3.5g,甲、乙 两人各测2次,甲报结果为0.042%和0.041%,乙报结 果为0.04201%和0.04199%,谁报的结果合理?
5. 大多数情况下,表示误差或偏差时,结果取一位 有效数字,最多取两位有效数字。
6. 对于组分含量>10%的,一般要求分析结果保留4 位有效数字;对于组分含量1%~10%的,一般要求分析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对于组分含量<1%的,一般要 求分析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7. 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每个数据可 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再修约。
3)pH,lgK等对数值 有效数字的位数仅取决于小数部分数字(尾数)的位数。
4)不是测量得到的倍数、比率、原子量、化合价、 π、e等可看作无限多位有效数字。
5)不能因为变换单位而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应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之后,舍弃多余数字的 过程称为数字修约
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误差⑴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测量值是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绝对误差的单位与测量值相同,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量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量结果偏低。
⑵相对误差响度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相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
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分,反应的是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因此绝对误差相同的条件下,待测组分含量越高,相对误差越小;反之相对误差越大。
⑶真值真值是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值。
严格的说任何物质中各组分的真实含量是不知道的,用测量方法是得不到真值的。
在分析化学中常将以下的作为真值①理论真值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②计算学约定真值国际剂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等;③相对真值人们设法采用各种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用最精密的仪器,经过不同的实验室、不同人员进行平行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确定出各组分相对准确的含量,此值称为标准值,一般用标注值代表该物质中各组分的真实含量。
2、偏差偏差是指测量值与各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中位数与平均值相比优点是受离群数据影响较小,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数据)。
偏差有正有负,还有一些偏差可能为零。
如果将单次测定的偏差相加,其和为零或接近于零。
平均偏差是指单次测定偏差绝对值的平均数,代表一组测量数据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没有正负号。
因此,它最能表示一组数据的重现性。
在一般分析工作中平行测定的次数不多时,常用平均偏差表示分析结果精密度。
相对平均偏差是平均偏差在各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112--=∑=nxxsnii,相对标准偏差(RSD,rs)又称变异系数,是指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标准偏差通过平方运算能将较大的偏差更显著的表现出来,因此标准偏差能更好的反映测定值的精密度,实际工作中,都用RSD表示分析结果精密度。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2.计量学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的长度、质量、 物质的量单位等)由标准参考物质证书上给出的数值或有 经验的人用可靠方法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确认消除系统误 差;
3.相对真值,认定精度高一个数量级的测量值作为低一级 精度的测量值的真值,这种真值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如科 学实验中使用的标准试样及管理试样中组分的含量等)。
随机误差的传递
1.加减法
Y k k a A kb B k c C s k s k s k s
2 Y 2 2 a A 2 2 b B 2 2 c C
2.乘除法
3.指数关系
Y m An
2 2 sY s 2 A n Y2 A2
4.对数关系
Y m lg A
AB Y m C 2 2 2 2 sY s A sB sC 2 2 2 2 Y A B C
滴定剂体积应为20~30mL
Er 0.1% 1%
0.02 mL 0.02 mL
称样质量应大于0.2g
E 0.2 mg 0.2 mg
Er 0.1% 1%
例3:测定含铁样品中w(Fe), 比较结果的准确度。
A. 铁矿中,
xT 62.38%, x 62.32% Ea x xT 0.06%
示 : 1000 (1.0×103 ,1.00×103,1.000 ×103 )。
零的具体作用: *在1.0008中,“0” 是有效数字; *在0.0382中,“0”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 *在0.0040中,前面3个“0”不是有效数字, 后面一个“0”是有效数字。 *在3600中,一般看成是4位有效数字,但它可能是 2位或3位有效数字,分别写3.6×103,3.60×103或 3.600×103较好。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只允许一次修约,不能分次修约。
0.57
0.5749
× 0.575
0.58
2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注意:加减和乘除运算都是先修约数字再进行计算
1、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 根据是该数的绝对误差最大。 例:
50.1 + 1.45
0.5812
±0.1
±0.01 ±0.0001 (绝对误差)
(3)单位改变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4)pH、 pM 、 logK 等对数值取决于小数位数。如 pH=11.20 两位有效数字
(5)指数形式 [H+]=6.3×10-12 mol/L 两位有效数字
(6)自然数和常数可看成具有无限多位数(因不是测量得到,如倍数、分数关系)
m ◇分析天平(称至0.1mg): 12.8228g (6) , 0.0600g (3) ◇千分之一天平(称至0.001g): 0.235g (3) ◇1%天平(称至0.01g): 4.03g (3), 0.23g (2) ◇台秤(称至0.1g): 4.0g (2), 0.2g (1)
➢多次测量统计处理,遵从“正态分布”规律。 ➢ 随机误差无法避免。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使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波动,其方向 、大小不固定,从而决定精密度的 好坏。
(4) 随机误差减免方法: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算术平均值。
17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 = 各位确定数字 + 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x-m 随机误差
测量值的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测量值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体现了随机误差的概率统计规律
分析化学第3章
下列计算结果应包含几位有效数字: (1)213.64+4.402+0.3244 5位 (2)pH=4.32的c(H+)
2位
(3) 0.1000
(25.00 1.52) 246.47 1.000 1000
4位
(4)
0 . 1010 ( 25 . 00 18 . 80 ) 1000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 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1)对照实验: 用标准试样或标准方法来检验所选
用的分析方法是否可靠。
2)空白实验: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试样的分
析步骤和条件进行测定,求出空白值。
3)校准仪器 4)方法校正:选用公认的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
进行比较,找出校正数据。或加样回收,以检验是 否存在方法误差。
100 %, 或 RE
x
100 %
相对误差亦有正、负
例:用分析天平称量两个试样,测定值分 别是0.1990g和1.1990g,假定真实值分别是 0.1991g和1.1991g。求E、RE。 -0.0001,-0.0001,-0.05%,-0.008%
说明:相对误差更能反映测定的准确度。 注:1)测高含量组分,RE可小
比色法
40.20% ±2.0%×40.20%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2.1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 1)定义:指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2)构成: 全部准确数字+最后一位估计的可疑数字 如滴定管读数23.45mL,23.4是准确 的,而第四位5可能是4也可能是6,虽然 是可疑的,但又是有效的。
3.2.2 有效数字的修约 1)修约(rounding)规则 表述一:四舍六入五留双 表述二:四舍六入、过五进位、恰五留 双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0.08
0.06
y
0.04
0.02
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x
(1)离散特性:各数据是分散的,波动的
σ: 总体标准偏差
σ =
(x i − µ )2 ∑
i =1
n
n
µ
(2)集中趋势:有向某个值集中的趋势
µ: 总体平均值
1 n lim ∑ x = µ n→∞ n i =1
i
δ: 总体平均偏差 δ =
i=1
∑ xi − µ
n
n
δ = 0.797 σ≈0.80σ
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 − ( x − µ ) 2 / 2σ 2 y = f ( x) = e σ 2π
其中,y 表示概率密度 x 表示测量值 μ表示总体平均值 σ为总体标准偏差
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总和
P=∫
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
可疑数据取舍
F 检验
t 检验
3.6 回归分析法
3.6.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
禁止分次修约 0.57 0.5749
×
0.5750.58源自运算时可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进行
3.2.3 运算规则 1. 加减法: 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不小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 大的数。 (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一致) 0.112+12.1+0.3214=12.5 2. 乘除法: 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与各因数中相对误差最大 的数相适应 (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致) 0.0121×25.66×1.0578=0.328432
ER=mEA+nEB-pEC ER/R=EA/A+EB/B-EC/C ER/R=nEA/A ER=0.434mEA/A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结论: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精密度差, 结论: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精密度差, 说明分析结果不可靠, 说明分析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衡量准确 度的前提。 度的前提。
允许误差) 公 差(允许误差)
生产部门对分析结果允许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公差的确定: 公差的确定: 1、根据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 、 2、根据试样的组成和待组分的含量高低 、
E X − XT RE = × 100 % = × 100 % XT XT
相对误差没有单位
测得纯NaCl中Cl的含量为 的含量为60.52%,而理论 例题 测得纯 中 的含量为 , 值为60.66%,求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值为 ,求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E = 60.52% − 60.66% = −0.14%
d =
di = × 100 % x
i
∑
n
d n
i =1
=
∑
n
i=1
xi − x n
.
•相对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 相对平均偏差 n
d R d = × 100 % = x (∑ xi − x ) n
i =1
x
× 100 %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 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Sx =
∑
i =1
n
( xi − x ) 2 n −1
=
∑
i =1
n
1 n x i2 − ( ∑ x i ) 2 n i =1 n −1
•相对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
第0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R m lg A
),则为
SA S R 0.434m A
例:P47
.34.
(三) 极值误差 1. 加减法是各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累加
R=A+mB-C
ER max EA m EB EC
.35.
2.乘除法是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累加
A B A B R 和 R m C C
准确度 校正 精密度 增加测定的次数
.24.
3.1.10 误差的传递
分析结果通常是经过一系列测量步骤之后获得的,其中每 一步骤的测量误差都会反映到分析结果中去。 设测定值为A,B,C, 其绝对误差为EA,EB,EC, 相对误差为EA/A, EB/B, EC/C, 标准偏差分别为SA、SB、SC, 分析结果R: 绝对误差为ER, 相对误差为ER/R, 标准偏差为SR.
RR R
max
EC EA EB A B C
.36.
3.2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量筒
容量瓶
容量仪器
烧杯
锥形瓶 .37.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记录的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要正确地反映测 量的精确程度。
3.2.1 有效数字:
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表示量的同时反映测量 准确程度。
.26.
(一) 系统误差的传递 1.加减法 若R为A,B,C 三个测量值相减的结果 R=A+mB-C
则绝对误差E是各测量步骤结果绝对误差的系 数的代数和。
ER=EA+mEB-EC
.27.
2.乘除法
相对系统误差是各测量步骤相对误差的代数和
R是A,B,C 三个测量值的结果
A B A B R 和 R m C C
第3章3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举例5 举例5
用原子吸收法和示波极谱法测定猪肝标样 中的锌的质量分数( g/g),结果如下: 中的锌的质量分数(µg/g),结果如下: 原子吸收法 示波极谱法 X1=146 X2=138 s1=7 s2=12 n1=5 n2=6 试问这两个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置信度 试问这两个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置信度 90%) 已知F 已知F0.05,4,5=5.19, F0.05,5,4=6.26, t0.10,9=1.83
举例6 举例6 氯化钡试样用重量法测定钡的质 量分数w ,三次结果为:56.10、 量分数w(Ba),三次结果为:56.10、 56.15、56.09%;用络合滴定法测钡, 56.15、56.09%;用络合滴定法测钡, 三次结果为56.01、55.96、55.89%。 三次结果为56.01、55.96、55.89%。 问95%显著水平时滴定法结果是否 95%显著水平时滴定法结果是否 明显偏低? (单边F0.95,2.2=19.00;) 单边F =19.00; (双边t0.05,4=2.78, t0.10,4=2.13) 双边t
如要判断这二组数据的平均值是否有 差异(或方法是否有差异) 差异(或方法是否有差异) 则: 先求得两组数据的合并标准偏差 S=[(X1i-X1)2+(X2i-X2)2/(n1-1)( n2-1)]1/2 然后再用63-64页 检验法对两组平均质的比较. 然后再用63-64页t检验法对两组平均质的比较. t=| t=|X1-X2|(n1n2/n1+n2)1/2/S 在一定置信度时,查出表t 在一定置信度时,查出表ta,f (总自由度f=n1+n2-2),若t计< ta,f,说明两组数 总自由度f=n 2),若 据的平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两组 平均值之间存在着系统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思考题1.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和联系?答:区别:准确度与真实值相联系,描述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程度,准确度高,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
精密度描述分析数据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好,表示分析数据之间彼此接近良好。
联系: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但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即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低,说明所测结果不可靠,当然其准确度也就不高;如果一组数据的精密度很差,虽然由于测定次数多可能使正负偏差相抵消,但已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a.天平零点稍有变动;b.过滤时出现透滤现象没有及时发现;c.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d.标准试样保存不当,失去部分结晶水;e.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f.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g.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h.砝码腐蚀;i.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的水分;j.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k.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a. 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b.c. 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d. 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对照实验。
e. 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f. 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空白实验。
g. 会引起方法误差,是系统误差,用其它方法做对照实验。
h.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法码。
i.会引起操作误差,应重新测定,注意防止试样吸湿。
j.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对照实验。
k. 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标准天平校正。
3.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0.007, 7.026, pH=5.36, 6.00×10-5, 1000, 91.40, p K a=9.26 答:有效数字的位数分别是:0.007——1位;7.026——4位;pH=5.36——2位;6.00×10-5——3位;1000——有效数字位数不确定;91.40——4位;p K a=9.26——2位。
5.某人以示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含量时,称取此药物0.0350g ,最后计算其主成分含量为97.26%。
问该结果是否合理?为什么?答: 该结果不合理。
因为试样质量只有3位有效数字,而结果却报出4位有效数字,结果的第3位数字已是可疑数字。
最后计算此药物的质量分数应改为97.3%。
8.用加热法驱除水分以测定CaSO 41/2H 2O 中结晶水的含量。
称取试样0.2000g ,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
试问分析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答:通过计算可知,0.2000g 试样中含水0.0124g ,只能取3位有效数字,故结果应以3位有效数字报出。
习 题1. 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1)19.469+1.537-0.0386+2.54(2) 3.6×0.0323×20.59×2.12345(3) 45.00(24.00 1.32)0.12451.00001000⨯-⨯⨯(4) pH=0.06,求[H +]=?解:a. 原式=19.47+1.54-0.04+2.54=23.51 b. 原式=3.6×0.032×2.1×101×2.1=5.1c. 原式=45.00(24.00 1.32)0.124545.0022.680.12450.12711.00001000 1.00001000⨯-⨯⨯⨯==⨯⨯d. [H +]=10-0.06=0.87( mol/L )2. 返滴定法测定试样中某组分含量,按下式计算122()5100%x x c V V M mω-=⨯已知1(25.000.02)V mL =±,2(5.000.02)V mL =±,(0.20000.0002)m g =±,求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
解:在加减运算中,结果的极差是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设V =V 1-V 2,V 的极值误差(0.020.02)0.04V E mL mL =+=,12(25.00 5.00)20.00V V V mL mL =-=-=。
在乘除运算中,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是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所以运算结果x ω的极值相对误差为max0.040.00020.3%20.000.2000xV m xE E E V m ωω=+=+=3. 设某痕量组分按下式计算分析结果:A Cx m-=,A 为测量值,C 为空白值,m 为试样质量。
已知s A =s C =0.1,s m =0.001,A =8.0,C =1.0,m =1.0,求s x 。
解:222222222()422222220.10.10.001 4.0910()()(8.0 1.0) 1.0A C x m A C m s s s s s s x A C m A C m --++=+=+=+=⨯--- 且8.0 1.07.01.0x -==故0.14x s ==4. 测定某试样的含氮量,六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为20.48%,20.55%,20.58%,20.60%,20.53%,20.50%。
解:平均值20.54%6ixx ==∑中位值 20.53%20.55%20.54%2m x +==全距 max min 20.60%20.48%0.12%R x x =-=-=平均偏差610.04%6ii dd ===∑标准偏差0.05%s ==标准相对偏差100%0.2%r ss x=⨯= b .已知20.45%μ=,则绝对误差为20.54%20.45%0.09%E x μ=-=-= 相对误差为100%0.4%r EE x=⨯=5. 反复称量一个质量为 1.0000g 的物体,若标准偏差为0.4mg ,那么测得值为1.0000 1.0008g 的概率为多少? 解:由0.4mg σ=, 1.0000g μ= 故有1.0000 1.0000 1.0008 1.00000.00040.0004u --≤≤即02u ≤≤ 查表得 P=47.73%6. 按正态分布x 落在区间(μ-1.0σ,μ+0.5σ)的概率是多少? 解:0.34130.19150.532853.28%P =+==7. 要使在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不超过±s ,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几次? 解:x x t s x t nμ=±⋅=± 查表可知:0.05,5 2.57t =,0.05,6 2.45t =,故: f =5 1.04916n ==> f =60.92617n ==< 故至少就平行测定5次。
8.若采用已经确定标准偏差(σ)为0.041%的分析氯化物的方法,重复三次测定某含氯试样,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为21.46%,计算: a .90%置信水平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b .95%置信水平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a.当置信度为90%时,u =1.46,则21.46%0.04%x nμ=±=± b. 当置信度为95%时,u =1.96,则21.46%0.05%x nμ==±9. 测定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六次测定结果分别为30.48%,30.42%,30.59%,30.51%,30.56%,30.49%,计算置信水平95%时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61130.48%30.42%30.59%30.51%30.56%30.49%30.51%6i i x x n =+++++===∑0.06% s==置信度为95%时,0.05,52.57t=:,30.51% 2.5730.51%0.06%fx tαμ=±=±=±10.设分析某铁矿中Fe的质量分数时,所得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已知测定的结果平均值x为52.43%,标准偏差σ为0.06%,试证明下列结论:重复测定20次,有19次测定结果落在52.32%至52.54%范围。
解:52.43%,0.06%xσ==1152.32%52.43%1.80.06x xuσ--===2252.55%52.43%2.00.06x xuσ--===查表得, 1.8u=时,面积为0.4641; 2.0u=时,面积为0.4773,则总面积为:(0.46410.4773)100%94.14%+⨯=∴2094.14%19⨯≈次。
11. 下列两组实验数据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置信度90%)?A:9.56,9.49,9.62,9.51,9.58,9.63B:9.33,9.51,9.49,9.51,9.56,9.40解:a.6119.57iix xn===∑5.71%s==,故2432.610s-=⨯b.6119.47iix xn===∑8.51%s==,故2472.410s-=⨯所以242472.4102.221 5.0532.610basF Fs--⨯===<=⨯表12. 铁矿石标准试样中铁质量分数的标准值为54.46%,某分析人员分析四次,平均值为54.26%,标准偏差为0.05%,问在置信度为95%时,分析结果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解:属单边问题,00138584.,t t .===>=故存在系统误差,作出这一结论的概率为99%。
13. 用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对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如下: X s n 方法1 15.34% 0.10% 11 方法2 15.43% 0.12% 11a .置信度为90%时,两组数据的标准偏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b .在置信度分别为90%,95%及99%时,两组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解:(a)2210.0010s =, 2220.0012s = 22211.442.97s F F s ==<=表所以两组数据的标准偏差无显著性差异。
(b)由2210i d s ∑=得,20.01i d ∑=, 220.012d ∑= ∴0.0332 3.32%s ==== ∴0.063t === 查表得:当置信度为90%时,0.10,20t =1.72>0.063 查表得:当置信度为95%时,0.05,20t =2.09>0.063 查表得:当置信度为99%时,0.01,20t =2.84>0.063 所以两组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4. 某分析人员提出一个测定氯的方法,他分析了一个标准试样得到下面数据:4次测定结果平均值为16.72%,标准偏差为0.80%,标准试样的值16.62%,问置信水平为95%时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异是否显著?对新方法作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