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的理论:
一.智力的结构说
1.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2.弗农(P.E.V ernon,1961)提出了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⑴吉尔福特(Guilford,1967):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智力因素理论。他认为每个智力因素可由操作、内容、结果这三个维度确定。
⑵吉尔福特(Guilford,1982):假设有思考、记忆、发散生产、聚合推理和评价这五种基本的操作。
二.智力的因素论
1.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C.Spearman,1927)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分别为普遍因素(G),特殊因素(S)。
2.群因素理论
瑟斯顿(L.L.Thurstone,1938)提出七种因素或基本心理能力:数字计算(N)、语句流畅(W)、语文理解(V)、联想和记忆(M)、一般推理(R)、空间知觉(S)、知觉速度(P)。
3.卡特尔的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Raymond Cattell,1963)提出了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理论。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四.智力的认知理论
1.加德纳多重智力理论
加德纳(1983)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维的,他提出了一个超IQ测验定义的理论。
加德纳(1986)将智力定义为:是个体能够解决问题或产生符合特定文化背景要求的一个或一组能力。
他提出了八种智力:逻辑——数学、言语、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
2.斯滕伯格智力三因素理论
斯滕伯格(R.J.Sternberg,1985,1988)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成分、经验、情境。
3.PASS模型
达斯(J.P.Das)提出了研究认知活动的PASS模型。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五.真正智力理论
Perkins( 1995) 提出了真正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有三个基本方面: 神经的, 经验的和反的。六.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
Ceci( 1996) 提出了一种生物生态学的智力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多种认知潜能, 背景和知识是个体表现差异的最基本原因。
七.智力的层次理论
Carroll( 1993) 和Horn( 1994) 提出智力层次理论, 认为在智力层次结构中, 位于上层的是更接近于一般能力的能力, 位于下层的是更接近于特殊能力的能力。Carroll( 1993) [ 7] 的智力层次模型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包括很多特殊能力; 第二层包括由多因素组成的能力,; 第三层是一般智力。
1.情绪智力
由加德纳提出,后来(Mayer&Salovey,1997;Mayer et al.,2000)将其定义为四个主要成分:⑴准确和适当的知觉、评价和表达感情的能力;⑵运用感情、促进思考的能力;⑶理解和分析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⑷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2.成功智力
斯滕伯格(R.J.Sternberg)( 1996) 提出了“成功智力”的概念,即适应、改造和选择环境来达到个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目标的能力。他认为其包括了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3.沙拉维(P.Salary)和梅约(J.Mayer)(1990)提出情感智力,用于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绪特征;戈尔曼(Goldman,1995)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他将其界定为五个方面:⑴自我觉知;⑵管理自己的情绪;⑶自我激励;⑷移情;⑸处理人际关系。
西方智力测验的发展
1.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1905 年, 是智力测验的萌芽和准备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对心理能力的测量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其中Galton、Catt le、Spearman 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2.从1905 年到本世纪中期, 是智力测验的诞生与发展时期, 这一时段内, 诞生了比奈——西蒙量表( 1905) 、斯——比量表( 1916) 和韦氏系列智力量表( 1939) 等一系列著名的智力测验及其修订版本; 产生了智龄( mental ag e) 、智商( intelligence quot ient , IQ) 、离差智商( dev iation IQ) 等智力的衡鉴指标; 发展了信度( reliability ) 、效度( v aliadity ) 、常模( norm) 、标准化( standardlize) 等一系列的测验编制与评价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团体智力测验得以迅速成长; 而同时期因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也对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它直接导致了智力的因素理论和多元性向测验的诞生, 并带来智力评价方式的变化。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 智力测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基本成熟, 在体系上也初具规模。智力测验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智力领域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进展。反过来, 智力理论与测验理论的进步同样会促进智力测验的发展。
3.本世纪60、70 年代到目前, 可以看作智力测验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作为智力测验理论来源的智力领域和测验领域, 都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譬如系统的智力认知理论的提出, 项目反应理论( IR T ) 的深入发展,概化理论( GT) 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CFA) 的提出和实践等等。特别是心理测量学与认知心理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取向, 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趋势。这些都正在对智力测验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地影响, 使它们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智力测验的新趋势。
如何看待智力测验结果
Herrnstein 和Murray( 1994) 合写的
Sternberg( 1995) 提出了疑问。首先,Herrnstein 和Murray 承认在他们调查的成功领域中, 只有约10% 的个体IQ 有变化。而其它90% 或更多的变化仍然没有得到解释。第二, Herrstein 和Murray 提到的一些结论可能是使用IQ 式测验的结果, 而不是智力本身的个别差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