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健康社区指导标准细则
健康社区(村)标准(试行)
健康社区(村)标准(试行)在城市,以居委会(社区)为单位建设健康社区。
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健康村。
一、健康管理(一)加强健康社区(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社区(村)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职责分工明确。
(二)健康社区(村)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广泛动员辖区居民参加建设活动。
(三)健康社区(村)建设每年有计划、有总结,档案资料管理规范。
二、健康环境(一)环境整洁,绿化美化硬化,车辆停放有序,无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排乱倒等现象。
(二)清扫保洁制度落实,主次干道、街巷、居民小区无明显垃圾。
河道、湖泊水体清洁,无漂浮物。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三)卫生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垃圾桶(箱)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清洁有盖。
公厕达三类标准,城市社区无旱厕。
(四)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水质定期监测。
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使用管理规范。
(五)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孳生地管理规范,毒饵站、防鼠、防蚊蝇防制设施完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六)饲养禽畜、宠物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禽畜、宠物排泄物不污染环境。
(七)辖区内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全面禁烟,有醒目规范的禁烟标识。
(八)有健康步道或健康广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完好。
(九)有固定的健康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宣传内容定期更换,每年不少于6期。
(十)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提供5种及以上可供群众免费取阅的健康宣传材料。
三、健康服务(一)每年开展2次及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干预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戒烟竞赛等。
(二)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每年组织宣传活动至少4次。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达标,有效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食品安全协管等职能。
(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辖区内至少有1支健身团队,定期开展健身活动。
(五)社区(村)内有健康指导员至少1人,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六)开展健康自助检测和技术指导。
健康街区建设评估标准
10
街区内无烟草售卖得10分;否则不得分。
6.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护健康宣传设施。
5
定期管理、维护设施,确保正常使用得5分;否则酌情减分。
活动开展
(30分)
1.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查看资料
10
每年至少更新1次得10分;否则不得分。
2.在街区开展群体性健康促进活动。
20
与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健康村镇、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在街区开展群体性健康促进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得20分;否则酌情减分。
2.长度不小于150米得5分;否则不得分。
3.健康宣传主题明确。
20
1.主题包括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内容,不少于5种15分;否则酌情减分;
2.内容科学严谨得5分;否则酌情减分。
4.街区健康特色突出。
10
区域健康特色突出,有不少于5个健康支持性环境得10分;否则酌情减分。
健康街区建设评估标准
(基础分100分,加分15分,合格标准:基础分85分)
项目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分值
评分标准
基本条件
1.位置便利,环境整洁,人员流动量大;
未达到基本条件任意一条的不予评估
2.成立健康街区建设领导小组,设有牵头部门;
3.有人负责健康宣传材料的更新,负责对区域内各类宣传设施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定期维护;
附加分
(15分)
1.区域内健康支持性环境数量多。
现场查看
查看资料
5
健康支持性环境大于10个加5分。
2.设有大型LED显示屏,免费滚动播放健康公益性视频。
5
《北京市“六型”社区指导标准细则》摘要
《北京市“六型”社区指导标准细则》摘要1、干净社区: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由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等3至9人组成,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完善。
社区内无乱贴乱画,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或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实行雨污分流。
垃圾日产日清,实行分类投放,集中收集运输处理,社区内无暴露垃圾。
此外,楼道内无杂物堆放,楼道亮灯率达90%以上。
社区内绿化率超30%,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引导居民文明遛宠物,及时清理宠物粪便。
居民对社区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0%以上。
2、规范社区:居委会班子至少1名大学生。
社区居委会成员和居民代表全部依法选举产生,居民参选范围扩大、参选率达到98%以上。
居民会议制度健全完善,社区居民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
社区居务公开制度规范,财务收支、管理使用情况每季度公开1次。
实行居民论坛、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民主参与形式,广泛开展民主实践活动,居民参与率达90%以上。
与80%以上的驻区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开放共享公益性设施、场地。
3、服务社区:社区服务站首问负责制,能够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等公共服务。
城市社区服务站每500户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1500户以下的配备3人;农村社区服务站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600户以下的配备2人。
社区至少有2个制度健全、活动经常的公益服务组织。
针对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等重点服务对象,每半年开展1次公益服务需求调查,建立重点服务对象服务台账。
每半年向社区居民公布1次社区公益服务项目。
每年至少开展2次主题鲜明的社区志愿或邻里互助等公益服务活动。
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社区居民人口的10%。
4、安全社区:社区技防设施覆盖率超80%,民警配备到位,设社区警务室。
居民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在80%以上,对社区治安满意率在90%以上。
每半年一次消防演练,组建社区志愿消防队,开展初起火灾扑救、消防安全巡查等工作。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20•【字号】•【施行日期】2024.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中医药局、市医管中心,各有关医疗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结合《关于印发〈北京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京卫医〔2023〕49号)要求和12345服务热线诉求情况,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3月20日北京市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结合《关于印发〈北京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京卫医〔2023〕49号)要求,制定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和“接诉即办”市民反映的医疗服务突出问题,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服务提升为目标,以“三医”联动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着力推进优化服务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就医体验。
二、重点任务(一)优化门急诊服务,提升就医体验1.优化预约挂号服务。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06.01.28•【字号】京卫妇社字[2006]2号•【施行日期】2006.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的通知根据《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与建设规划,提出了到2008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目标、设置标准、建设原则、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等具体要求。
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的通知京卫妇社字[2006]2号各区县卫生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各分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5]24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北京市卫生局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规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现印发你部门,请遵照执行。
附件:1.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2.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管理规范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二○○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与建设规划工作,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网络覆盖城乡、服务方便适宜、居民信任满意的首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现制定本规划。
北京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管理方案
北京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管理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时间坐姿、熬夜等等,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北京市决定设立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并制定管理方案。
二、目标:1.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增加市民的体育锻炼率,改善身体素质;3.降低患病率,减少医疗成本;4.构建健康社区,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三、指导员的选拔和培训:1.选拔标准:身体健康、有相关健康知识背景、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意识;2.培训内容:传授健康知识、沟通技巧、服务技能等;3.培训方式:组织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理论培训,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实操培训;4.培训周期:初级指导员为期2个月,高级指导员为期4个月。
四、指导员的职责:1.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开展健康讲座、健康知识普及活动;2.制定个人健康计划:根据市民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4.组织健康活动:组织市民进行户外运动、健身操、健步走等活动,提高市民的体育锻炼率;5.监测健康状况:定期组织体检,监测市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6.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位指导员服务的市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人的健康情况、生活习惯等信息。
五、指导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1.考核指标:根据指导员的工作情况、服务质量和市民满意度等,进行定期的考核;2.考核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市民反馈、调查问卷、工作记录等进行综合评定;3.激励措施:对考核优秀的指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如发放奖金、提供进修学习机会等。
六、宣传推广和社会参与:1.宣传推广:通过各类媒体、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2.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的工作,支持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
2024年健康社区实施方案
2024年健康社区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在当今社会,健康意识越来越普遍,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发展,本方案旨在创建一个健康社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方案内容1. 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具体措施包括举办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发放健康宣传册等。
此外,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等媒体渠道,定期播放健康知识相关内容,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
2. 健康体检每年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身体检查、生活习惯评估、健康风险评估等。
根据体检结果,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3. 健康咨询服务设立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方面的支持。
居民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咨询健康问题,获取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此外,还可以组织专家义诊,定期邀请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到社区进行健康咨询和服务。
4. 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各类健康促进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增强锻炼意识和乐于运动的习惯。
可以开展健康步行活动、健身操比赛、运动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健康家庭评选通过评选健康家庭,鼓励社区居民树立健康典范,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
评选标准可以包括家庭成员健康状况、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方面。
通过评选活动,激励更多的居民关注家庭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6. 健康饮食行动开展健康饮食宣传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可以组织健康饮食讲座、展示健康食品、发布健康食谱等。
同时,在社区内落地推广“健康餐桌”行动,鼓励居民选择健康的食材,合理搭配饮食,减少油脂和糖分摄入,健康饮食。
7. 健康环境改造加强社区环境的改善工作,提高居民生活的健康水平。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分区包片”指导安宁疗护发展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分区包片”指导安宁疗护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4.14•【字号】•【施行日期】2023.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分区包片”指导安宁疗护发展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相关医疗机构:为充分发挥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示范基地作用,市卫生健康委将通过“分区包片”的形式,指导各区及相关医疗机构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能力,加大服务供给,推动全市安宁疗护科学有序的发展。
具体通知如下:一、分工安排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首批市级安宁疗护示范基地将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分区包片”的形式,分别指导各区和开展安宁疗护的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一)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1.北京协和医院负责指导:东城区、朝阳区、丰台区、通州区、顺义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安宁疗护转型机构:海淀医院、通州老年病医院、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述各区拟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的医疗机构及规划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其他医疗机构。
2、.北京医院负责指导:西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大兴区、房山区、昌平区、门头沟区、延庆区;2022年安宁疗护转型机构:鼓楼中医院、第六医院、回民医院。
上述各区拟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的医疗机构及规划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其他医疗机构。
(二)市级安宁疗护示范基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负责指导: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负责指导:密云区、昌平区;北京老年医院负责指导:延庆区、怀柔区、平谷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负责指导:通州区、大兴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负责指导:西城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隆福医院负责指导:东城区、朝阳区;北京市海淀医院负责指导: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负责指导:顺义区。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3.22•【字号】•【施行日期】2021.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为统筹做好2021年全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本市卫生健康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新形势下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现将《2021年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3月22日2021年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将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推进政策执行、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品牌建设”为核心,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一、发挥基层优势,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一)完善发热筛查哨点运行管理继续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在完成234个社区卫生发热筛查哨点建设任务基础上,新建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发热诊室)。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的通知》,制定市级加强发热筛查哨点及发热诊室规范化管理的文件,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定期对各区进行督导,确保哨点平稳运行。
将发热筛查哨点充分融入诊疗流程,切实发挥哨点“探头”作用,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预警报告能力。
(二)落实落细社区疫情防控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落实社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四早”,执行好社区防控“筛查”任务,强化预防能力,及时排查风险点,筑牢社区防线。
对密切接触者、高风险人员、返(来)京人员、居家或集中隔离人员、治愈出院患者等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分类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个性化健康指导。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3.25•【字号】•【施行日期】2021.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疾控中心: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7〕16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生活技能,在总结2017-202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年)》,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各区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注重统筹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对活动实施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确保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取得实效。
二、各区要紧密结合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制定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好科学指导、组织实施及信息上报等工作。
三、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要根据工作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按照新修订的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标准做好人员培训和现场评估工作,并对各区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估。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3月25日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7〕16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深入开展,制定本方案。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7.24•【字号】西政办发〔2017〕15号•【施行日期】2017.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西政办发〔2017〕15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经第16次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7月24日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暨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根据《全国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爱卫办发〔2016〕4号)、《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区启动工作的通知》(京健促委字〔2016〕4号)精神,为做好我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全国健康城区试点工作,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的讲话内容为引领,围绕“健康西城”建设的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逐步完善健康促进长效机制,继续加强促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坚持运用可行干预措施,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促进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一)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形成“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长效机制。
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评价标准
健康促进区(健康城区)评价标准
1.区政府公开承诺开展试点,将健康促进区建设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预算。
2.建立健康促进区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多部门的工作网络和工作人员队伍,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作用,促进卫生计生工作在健康促进领域的整合融合。
3.制定当地健康促进区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
4.区政府和各部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梳理并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
5.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全面开展健康社区和健康家庭建设,鼓励辖区居民广泛参与。
6.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7.整体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等各项专项工作,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业开展健康素养推广活动,扩大项目覆盖面。
8.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播放健康视频、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指导等形式,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9.利用卫生主题日,多部门联合,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主题活。
健康社区标准
附件健康社区标准(试行)一、组织管理1.乡(镇)党委负领导责任,要将健康社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乡(镇)各部门和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负责人、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及居民等组成。
领导小组要组织社区建立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发动居民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征求并吸纳居民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督导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定期向区政府汇报建设工作情况。
2.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健康社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要明确乡(镇)各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任务,整合各条块工作,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要将健康社区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要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将健康社区建设纳入乡(镇)各部门及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定期考核。
3.社区成立由乡(镇)相关部门、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及居民组成的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健康社区建设工作。
4.社区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健康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健康社区建设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康社区建设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康社区建设档案;畅通健康社区建设建议和投诉平台,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妥善处理和反馈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健康环境(一)社区基础设施完备。
5.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布局合理、安全、维护良好、利用率高,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社区内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区居民开放。
推动单位和商业健身休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每千居民2.3名的标准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形成15分钟健身圈。
6.社区生活垃圾及时清运:使用密闭运输车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
7.社区公共厕所符合城市公厕规划且设施完好,清洁无异味。
8.社区污水排入市政地下管网,实行雨污分流;窨井盖齐备完好,排水管网等通畅。
9.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商业、医疗机构等场所和居民住宅消防设施齐全、完好,设有消防车通道,不得通过任何形式占用、堵塞、封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健康社区指导标准细则
(试行)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北京市健康社区指导标准细则
(试行)
一、社区居民健康理念科学
1、社区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设置宣传健康行为规范的公益广告或标牌,加强卫生知识、保健常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理念的宣传,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结合社区特色和人群特点,依托社会力量,邀请专家学者并积极挖掘社区资源,每年开展6次以上的健康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讲授健康饮食、科学健身知识,做到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受益面广。
3、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专家开展心理卫生健康服务、心理保健咨询和辅导,引导居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忧虑、困惑、压抑等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4、加强精神卫生科普宣传,让居民了解预防精神疾病常识,引导居民做到不歧视,不排斥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鼓励居民尊重、理解和帮助身边的精神疾病患者。
5、由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家庭保健员培训工作,鼓励建立以家庭保健员为主的健康志愿者队伍。
二、社区居民健康生活习惯良好
6、倡导社区居民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坚持1项以上体育健身活动,且达到体质测定良好标准,养成健康文明的体育锻炼习惯。
7、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保持心理平衡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生活有追求,对工作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参加社会活动,有热情,有活力。
8、社区居民了解各项生理健康指标,并通过转变生活行为方式实现基本生理健康目标。
三、社区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按照设置标准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
10、遵循居民自愿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为社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11、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与服务,指导居民对自身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管理,降低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流行率。
1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切实做好“双向转诊”工作,社区转诊预约成功率达到80%以上。
13、社区启动了“居民健康管理工程”,对超重肥胖、血压偏高、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指导。
14、做好传染病监控,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鼠疫、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可疑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率>90%,对登记肺结核病人访视率>90%,对肺结核病人及家属健康教育覆盖率>80%。
城市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5%,农村居民达到75%,流动人口达到80%。
15、做好免疫接种,儿童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
16、积极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妇女定期获得筛查服务。
17、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为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群免费提供流感疫苗接种,为本市60岁以上无保障老年人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四、社区体育设施多元化
18、完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加快新建居住区社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有社区公园与广场等空间资源,重点建设中小型、适用性强的社区健身设施和全民健身工程。
19、辖区内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应向社区居民开放,全年开放时间达150天以上。
20、加强全民健身场地与设施的日常维护、器械保养和设备更新工作,室内外健身活动场所设备完好,使用安全方便,利用率高。
21、社区将小型多样、居民喜爱的体育健身器材以健身大礼包的形式,进楼门、进庭院、进家庭。
五、社区体育活动多样化
22、在楼宇、庭院、胡同、家庭之间开展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各种趣味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使日常性体育活动达到多样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23、晨、晚练辅导站和民间社团组织、文体团队、健身俱乐部每周开展2次以上健身活动。
24、组织开展社区体育节、趣味运动会、民俗运动会、棋赛、秧歌、太极拳、健身球、全民健身路径比赛等传统性体育比赛活动。
25、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比例占50%
六、社区体育组织社会化
26、社区成立“社区全民健身协会”,由社区自治组织、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各类健身俱乐部共同组成,负责组织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
27、“社区全民健身协会”主要组织者有3名以上二级组织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1,有4支以上晨晚练辅导站和团队组织、俱乐部。
1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28、社区体育家庭2应占社区总户数的50%以上,并逐年增长。
七、社区健身服务科学化
29、建立社区体育宣传阵地,定期宣传体育法律、法规,文明观赛礼仪,科学健身方法和健身知识;展示社区居民健身风采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营造社区体育文化环境。
30、开展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为居民建立体质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国民体质测试率不低于30%(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除外),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5%,优秀率达25%。
31、社区每年参加2次以上体育骨干技能培训,每次培训在20人以上。
32、社区所属晨、晚练辅导站和团队、俱乐部要配备技能传授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低于社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5‰。
八、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健全规范
33、建立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34、社区公开计生事务,各种办证、审批等程序制板上墙。
2社区体育家庭指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体育健身器材,家庭内三分之二的人口常年坚持一项体育健身活动,每个家庭每季度进行两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或一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35、建立社区居委会下属的人口计生委员会,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组成。
建立计划生育例会制度,分析工作动态,解决有关问题,落实访视制度,居民小组长按要求定期走访各类重点人员。
36、为社区内育龄居民建立计划生育信息档案,及时掌握育龄群众婚、孕、育、节育、生殖保健等动态情况,实行微机化管理,及时准确为社区居民办证出具婚育情况证明。
37、积极推进计生工作居民自治,制定计生居民自治章程和自治公约,并报街办备案。
九、社区计生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优质便捷
38、协助区县人口计生部门组织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婚育健康服务包”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咨询指导服务。
39、建立和完善避孕药具发放和管理制度,向辖区内育龄群众免费提供避孕节育药具。
40、社区设置有计划生育宣传栏、阅报栏和免费宣传资料取阅箱,计划生育普及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41、依托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社区自主组织的宣传培训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