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6篇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6篇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6篇(篇一)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5月份,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先后赴冠县、临清市及市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10多个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通过调研,委员们基本掌握了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机遇,不断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

我市坚持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重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免疫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传染病、重大疾病防控、慢性病防治成效显著。

(二)精神卫生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我市启动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网络管理系统,开展了重性精神病人普查活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家长课堂”等免费讲座、开展义诊活动。

同时与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栏目,普及心理、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收到较好效果。

(三)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整合资源,成立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对全市医疗急救实行了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医疗急救水平显著提高。

医疗急救资源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设急救中心(站)26所,配置急救指挥车1辆,院前急救车辆120辆,急救人员达到481人。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1. 背景介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

作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求全面、系统地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强化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以及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实地考察、文件资料收集和专家访谈来收集信息和意见。

4. 调研结果及分析(1)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不均衡。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存在着城乡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

(2)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在某些重大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加强机制建设和人员培养。

(3)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疫情和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协同工作能力、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以及强化应急资源储备和调度能力。

5. 建议与对策(1)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

(2)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3)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加强应急设施建设,提升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度能力。

6. 结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生的重大任务,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调研,我们明确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7. 经济发展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金支持。

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一、调研背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特进行了相关调研。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1.调研对象: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卫生监管部门、专家学者等。

2.调研方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三、调研结果1.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提供疫苗接种、疾病防控、卫生教育等服务。

并且,各级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展现出较强应急响应能力。

2.公共卫生机构在疾病监测与预防方面有所不足。

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公共卫生机构在疾病监测与预防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导致疫情监测不及时、准确度不高。

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有待提升。

3.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强。

调研发现,卫生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卫生质量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强。

对医疗机构的卫生条件、疫苗接种、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保障。

4.专家学者的参与和贡献不容忽视。

调研发现,专家学者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参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1.公共卫生机构应加强人员培养和技术引进,提高疫情监测与预防能力。

2.卫生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

3.加强专家学者队伍建设,优化专家学术服务体系,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五、结论与展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各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疫情监测与预防能力,加强监管和科研力量建设,不断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

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可行解决方案,为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采访:与相关政府部门、卫生专家、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面对面或电话采访,了解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

2. 调研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3.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政策法规,了解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法律法规支持的政策措施。

三、调研结果1.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

2. 人员配备:公共卫生人才储备不足,除部分大城市外,许多地方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3. 经费投入: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公共卫生投入在医疗卫生资源中占比较低。

4. 公众参与度:公众对公共卫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卫生知识普及和健康素养提高仍有待加强。

四、问题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不均衡,缺乏资金投入和有效管理导致的。

2. 人员配备不足问题主要是由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不足和吸引力不足,导致人员流失和难以吸引有才华的人才。

3. 经费投入不足问题主要是由于财政投入不够,公共卫生在预算分配中占比较低导致的。

4. 公众参与度低问题主要是由于卫生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不够,公众对卫生健康意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的。

五、解决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和扩大合作等方式逐步改善。

2. 人员配备:加强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才加入。

3. 经费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公共卫生在预算分配中的比例,并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绩效评估。

调研报告公共卫生

调研报告公共卫生

调研报告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公共卫生的概念与范畴公共卫生是通过组织社会力量,为公众提供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服务,以达到保障公众健康的目的。

其范畴广泛,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二、公共卫生的现状(一)环境卫生方面在许多城市和乡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垃圾处理设施逐渐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然而,仍有一些地区存在垃圾随意倾倒、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问题,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

(二)食品卫生方面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加强,食品抽检力度加大,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良好。

但在一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单位,仍存在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三)职业卫生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职业病的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些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到有害因素,如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等,容易患上职业病。

但部分企业对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防护措施不到位。

(四)学校卫生方面学校的卫生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健康教育逐渐纳入教学体系。

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教室通风不良、课桌椅不符合标准等问题,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五)传染病防控方面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传染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如新冠病毒等,给传染病防控带来了巨大压力。

(六)慢性病防治方面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慢性病防治工作在不断推进,但仍存在患者知晓率低、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

(七)妇幼保健方面妇幼保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妇幼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关于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解XX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特进行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收集居民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数据。

2.访谈记录:与相关机构以及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其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量化指标。

三、调研结果1.居民需求方面:(1)约80%的居民表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存在非常满意,认为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2)超过60%的居民希望增加一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慢性病管理、免费体检等。

(3)一部分居民反映对于互联网医疗有需求,希望能够提供线上咨询和预约挂号的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情况:(1)XX区目前共有XX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较好地覆盖居民的生活区域。

(2)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常见疾病的诊疗、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但在慢性病管理、老年健康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和护士人员不足,导致就诊排队时间较长。

3.存在问题和建议:(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进一步丰富,根据居民需求增加慢性病管理、老年健康等特色项目。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编制,增加医生和护士的数量,缩短就诊排队时间。

(3)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线上咨询和预约挂号服务,方便居民就医。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四、结论目前XX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一定的满意度,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编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丰富化,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公共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确保公众获得高质量卫生服务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调研分析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参考。

二、背景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全面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公共卫生服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对其进行全面了解。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计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份问卷调查数据,并走访了多个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

四、调研结果1. 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覆盖面广:经调查发现,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基本满足了全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存在服务不足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2. 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良好:调研显示,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设施良好,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卫生技术,为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卫生服务环境。

3.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提升:调查数据显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专业、精准的卫生服务。

4. 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尽管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调研发现,一些机构缺乏卫生服务标准化管理,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5. 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共享和管理不畅。

建议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6.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亟待完善:调研还发现,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七、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覆盖;2.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强标准化管理和监督;3. 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共享和管理水平;4.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时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议题安排,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阅。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把该项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日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规范,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较好地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市政府及卫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方便群众、保障服务的原则,在全市建成了1299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了反应快速灵敏、运行协调高效、保障严密有力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广大城乡居民就近可获得公平、方便、快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市政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先后投入2.4亿元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大。

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深化医联体建设等措施,县级医院、镇级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较好落实。

各级政府不断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健康教育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工作有序开展,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2016年我市代表全省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获得全国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二、存在问题(一)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不强。

一方面,个别单位和领导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将保障公民健康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摆在并重的位置,尤其在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卫生服务往往被忽视。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I. 前言A. 调研目的和意义B. 方法和范围II. 现状分析A.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现状B.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C. 政策法规及管理体系现状III. 建设提升A. 紧缺专业和领域攻关方案B. 卫生资源绩效提升举措C. 政策法规及管理体系升级方案IV. 结论与建议A. 关键问题总结B. 政策建议及优先实施方案V. 后记A. 调研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B. 可改进点和展望未来的建议C. 报告汇总准确性说明I. 前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

本次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为了保证调研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在进行本次调研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包括调研的主题和范围、调查问卷的设计、受访群体的选拔和介绍等。

我们先在会议中介绍了这次调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然后在协调调查对象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公共卫生设施的覆盖率、卫生资源的分配情况,以及公共卫生政策法规的政策落实情况等问题,并采用文件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调查方法,优化和补充信息。

调研的范围主要涉及了候补村和示范区,包括医院、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城市和农村的居民。

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料比对,得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并在第三章节中详细描述。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倾听了受访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和完善调研工作。

我们也对调研过程中的剩余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在以后的调研中进一步完善。

II. 现状分析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现状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在城市地区,公共卫生设施的规模和数量较大,但存在一个“城市病”,即设施过度集中、设备老化以及空间不合理等问题。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600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公共卫生现状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整个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中国也紧跟全球潮流,采取了大量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为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大力推行抗击病毒感染性疾病及慢性病防治工作,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加强医改和医疗保险工作,积极推进药品政策改革,正在取得显著成效。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现状为了把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最新情况,必须开展全面准确的调研。

本次调研针对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医疗机构建设。

统计当前医疗机构的配置情况,重点关注专业医院的建设情况,以及医疗机构的设备、药品和人员的配备状况;(2)健康教育工作。

调研健康教育工作的推广和宣传模式,以及开展的主题内容和推进效果;(3)慢性病管理工作。

调研慢性病防治的技术支持机制、诊疗服务水平、相关法律法规等;(4)疫情防控工作。

对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感染防控机制、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研发等进行调研。

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公共卫生体系,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医疗机构建设、健康教育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抗击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效能不够,医疗设备设施落后,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等。

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措施,改进健康教育机制,完善医疗设备和药品供给,加强医改和医疗保险工作,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只有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促进健康和防止疾病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基本任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为此,我们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以了解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为今后的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研内容1.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经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较为完备,但仍需要不断完善。

在城市地区,多数精神病院、传染病医院和肺结核病专科医院设施完备,但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点等的服务设施还需要加强。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和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2.卫生人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卫生人员。

在我国,卫生人员的数量和构成一直是制约卫生发展的重要问题。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卫生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医师和护士队伍逐步壮大。

但由于医疗保障制度和就业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我国的基层卫生人员缺口较大,这也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瓶颈之一。

因此,在今后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优化卫生人员的结构和配置,提升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3.服务内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范围很广,包括了预防传染病、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等方面。

经调查,我们认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覆盖率较高,但服务品质和效果有待提高。

例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加强营养、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完善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体系。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要提供更加细致的健康管理服务和个性化的医疗指导。

4.医疗保健制度医疗保健制度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实现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医保体系全覆盖。

关于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公共卫生是指在保障全民健康的前提下,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预防、治疗和管理。

在连续多年的发展中,公共卫生体系逐渐成为保障国家健康事业的基石,其建设工作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情况,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调研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监测体系建设情况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我区设置了完善的疾病监测管理系统,内部配备有各类检测设备、专业人员以及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对各类传染病、慢性病等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保障了公民的健康安全。

2. 疫苗和药品供应保障情况在疫苗和药品供应方面,我区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能够极大地保障公民的健康需求。

同时,我区还加大了药品和疫苗的质量监管力度,严格掌控不良药品和伪劣产品的流入,有效地保障公众健康。

3. 健康教育宣传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区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尝试,针对各个年龄段人群开展不同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从中传递健康知识和理念,满足广大民众对健康的追求和需求。

4. 救治体系完善情况在救治方面,我区建设了一批专业的医学机构,为广大公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政府也大力加强了救治水平的提升,保障了公民的健康权益。

三、调研结论与建议本次调研表明,我区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但与此同时,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1. 加大对健康宣传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公民对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

2. 优化公共卫生系统的结构和管理体制,提升对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 严格把控药品和疫苗的质量,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杜绝不良影响。

综合以上,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要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加快建设进程,为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引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国家整体卫生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总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

共访问了10个城市的公共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访谈了政府官员、卫生专家和公众代表,并向1000名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

三、现状分析1. 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广:在调研的城市中,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基本覆盖了城市和农村,涵盖了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健康检查等方面。

2. 卫生资源不平衡:城市卫生资源相对充足,而农村地区人员紧缺、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城乡卫生服务差距。

3. 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卫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责任划分不清、信息共享不畅、执法力度不够等。

4. 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卫生专业人员培养和流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四、问题分析1. 急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农村地区卫生服务设施滞后,人员不足,导致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相对较低。

2. 加强城乡卫生服务的对接和衔接: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的衔接机制,确保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水平能够与城市不断接轨。

3. 健全卫生管理体制: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卫生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

4. 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流动:设立医学人员培养基地,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减少流动人员流失。

五、对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增加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和人员配备。

2. 建立城乡卫生服务的衔接机制,推动城市卫生资源下沉,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培训和援助。

3. 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责任划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执法力度。

4. 完善医学人员培养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减少流动人员流失。

六、结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卫生部门、专业人员和公众共同努力。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根据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结果,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一、目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

2. 基层卫生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有所改善,人员配备也有所增加,但仍存在不足。

3. 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仍然难以获得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4. 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还有待提升,存在一些服务不规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1.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改善缓慢。

2. 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存在困难,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3. 基层卫生机构之间协同不够,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有待改善。

4.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动力机制,缺乏激励措施,影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 增加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和人员的培训和支持。

2.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建立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机制。

3.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建立与激励机制相匹配的考核评估机制。

4. 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和参与度,加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景展望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覆盖范围将更广,服务质量将得到提升。

3.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以上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和组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于某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为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加快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人大监督的实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202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先后深入到全市各县区,就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在调研前和调研期间,结合“四不两直”的要求,到部分乡镇和村进行了随机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成效(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得益于脱贫攻坚“基本医疗有保障”政策的实施,以及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加大对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截止2023年5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11人,其中执业医师335人占22.17%、执业助理医师230人占15.22%,注册护士536人占35.47%.药剂师(士)96人占6.35%.检验师(±)44人2.91%.医学影像技师(±)13人占0.86%,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02人占26.61%、大专853人占56.45%,较5年前分别提高9.2%和13.6%。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1050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有执业医师资格证12人占1.14%.有助理医师资格证106人占10.1%.有乡村医师资格证932人占88.76%;大专26人占2.48%、中专939人占89.43%、高中及以下85人占8.1%。

25岁以下20人占1.9%.25-34岁119人占11.33%.35-44岁294人占28%、45-54岁420人占40%、55-59岁111人占10.57%.60岁以上86人占8.19%。

乡村医生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师带徒”方式培训、“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现场教学及视频培训等广泛开展了业务培训,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关于我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蜀光、副主任宋先国、达建川、董黎明、梁军、康定源带领部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我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塔山中心卫生院、塔山镇槐树村卫生站、永明镇卫生院、永明镇易家坪村卫生站、观桥中心卫生院、观桥镇湘江村卫生站、乐安中心卫生院、乐安镇光华村卫生站、刘营中心卫生院、刘营镇菩堤村卫生站等单位,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县、乡镇人大代表23人,向芦溪、西平、新生、塔山、潼川、北坝等乡镇发出并收回调查问卷300份,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关于我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汇报。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把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先后下发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三台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成立了深化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听取汇报,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明确部门和镇乡职责;抓住灾后重建、拉动内需、标准化村级卫生站建设等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县69个医疗机构重建项目总投资3.9507亿元,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65个项目(其中投入使用57个),竣工率94.2%,完成投资额3.078亿元,新建标准化、公益性村级卫生站56个并已全部投入使用。

目前,全县建立起了以县卫生局为中枢,由县疾控中心牵头,以镇乡卫生院、村卫生站为支撑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县卫生局为枢纽,由县妇幼保健院牵头,以镇乡卫生院、村卫生站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起了以县卫生局为执法主体,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牵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的卫生执法监督网络体系;建立起了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医疗救治体系;建立起了以县健康教育所为龙头,4个健康教育示范点为枢纽,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研报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研报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研报告一、引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公众基本卫生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它涵盖了卫生教育、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方面,旨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评估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程度、满意度和改进建议进行了调查;实地访谈则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政策支持和服务覆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1. 知晓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服务内容和实施机构了解较少。

2. 满意度:绝大部分受访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表示满意,认为服务质量较高,但也有少部分受访者对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服务覆盖范围较窄和服务质量不稳定。

3. 政策支持:调研结果显示,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来推动项目的实施。

4. 服务覆盖:调研结果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市地区的服务覆盖相对较好,但在农村地区还存在一定的服务缺口,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覆盖范围。

四、问题分析1. 知晓程度不高:部分受访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宣传力度不够和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有关。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项目的认知度。

2. 服务质量不稳定:部分受访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由于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管理不到位。

建议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3. 农村地区服务缺口:调研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覆盖范围相对较窄,存在一定的服务缺口。

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五、改进建议1. 提高知晓率: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传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目前,以甲型H1N1流感暴发为标志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给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为促进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调查表等方式,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将“深化两好一满意,建设卫生强省”纳入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和实施《德州市健康百姓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市卫生疾控部门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基本建立起资源整合、覆盖城乡、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2005年以来,全市完成了市疾控中心和10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其中新建3处、扩建5处、改造2处,新增建筑面积19500M2,新增仪器设备投资1108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37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2006年、2007年分别完成了“360工程”29处、“1127工程”87处卫生院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和人才技术培养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确定的1000处建设,今年将完成近900所村卫生室建设。

全市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处,已建成87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万,覆盖率%,已为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已经基本落实,2008年争取省级社区服务专项资金万元,占全省的20%。

(三)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8年居全省上游。

稳步推进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六进”活动、落实相关政策。

开展了妇幼保健门诊和产科规范化建设,调整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体制,在全市实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全市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住院分娩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四)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健全,处置应急突发事件能力提高。

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编制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了多次演练。

建立起全市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实现了疾控机构纵横连通和市、县、乡三级信息互通。

2003年以来,我市成功保持了非典疫情零状态,防止了禽流感向人间传播,有效扼制了手足口病疫情,防止了较大的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有效控制了1例传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二代病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位居全省较低水平,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

二、全市公共卫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十分复杂,传染病谱不断改变。

甲型H1N1流感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肺结核病每年新发患者超过1 00万人,这些重大传染病对经济社会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破坏力。

另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病不断增多,职业病危害更为复杂。

应对这些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功能健全、机制完善的疾控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财政保障政策不到位,疾控机构建设和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政府对疾控机构的经费等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尤其在县级疾控机构更为突出。

一是本级财政拨款不足。

大部分县疾控机构虽然在政府编制上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但一直没落实到位。

目前,我市县级疾控机构年度本级财政拨款8505639元(人均8266元),仅占职工工资的32%,而且疾病防治业务经费几乎没有财政拨款,不足部分靠有偿服务和执法执收来弥补。

由于疾控部门把工作重点转向创收,而健康教育、消杀灭技术指导等业务工作无力正常开展,影响了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存在重大隐患。

二是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

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需县级财政承担的Ⅰ类疫苗经费至2008年才得到部分解决,全市实际累计拨款325万元,为财政应拨付疫苗经费的36%,其它业务经费和办公经费没有拨付到位。

三是疾控部门自身创收渠道断流。

随着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县级疾控中心(监督所)所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能调整,食品生产加工划归质监部门管理,食品经营流通划归工商部门管理,作为原疾控机构业务主要收入来源的食品卫生管理业务收入(占70%左右)基本丢失,仅市中心区疾控中心20 09年预计减收260万元(预计2010年将减收400万元)。

在防病收入方面,原来计划免疫的免费Ⅰ类疫苗由4个品种扩大到14种。

受这两个因素影响,多数县(市、区)疾控中心业务收入将锐减70%以上,工作运转受到很大制约。

(二)公共卫生检测能力与规定要求尚存差距。

县级疾控机构楼房建设虽然勉强完成,但地方配套资金多数没有到位,无钱购置新仪器,现有设备老化。

如德城区疾控中心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等常用的设备分别是1995年、1996年购置的,现在已基本淘汰。

对照国家标准,我市疾控中心的仪器配置率为75%,可以检测的项目仅占标准数的80%。

县级机构平均仪器配置率为30%左右,项目检测率仅为50%,有一半的检测项目不能实施。

以饮用水检测为例,由于缺少设备,对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监测指标,市疾控中心仅可以监测78项,县级的检测手段更为落后。

一旦发生诸如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难以保证迅速准确检测,给突发事件有效处置带来严重隐患。

(三)乡镇农村卫生防保机构力量薄弱。

一是投入少。

有的乡镇防保机构的房屋建设虽已完成,但有房缺设备、仪器老化的现象突出,检测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二是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

农村大多数人口最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乡镇卫生院,但政策扶持主要在房屋建设等硬件方面,对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投资较少或落不到实处,致使乡村防保人员参加培训少、收入待遇差。

三是乡镇卫生专业人才匮乏。

有的县乡镇卫生院仅有一名上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的副高级职称人员,而且是60多岁的返聘人员。

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的“三低”现象非常突出。

(四)“重治轻防”、“重医轻防”现象明显。

由于投入补偿机制缺陷形成的长期“营养不良”,多年来“重治轻防”中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

社会对疾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其工作的常态性,认为疾控机构只是处置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构。

疾控机构在经费保障、人才配备、科研力量、检测能力等方面与疾控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都有较大差距。

一般市民群众缺乏防病意识和科学知识,重医轻防的意识和现象比较明显,遇到疫情或疏于防范导致传染,或过度紧张造成恐慌。

(五)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公共卫生资源整合。

2003年行政区划后,形成了城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三区并列格局。

按照要求,疾病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原县级德州市)管理原则。

中央、省、市各级部门、单位和“三区”的疾病控制工作都由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由于行政和业务管理的不同归属,致使指挥失灵、不服从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

某些县存在妇幼保健站隶属人口计生部门而不归属卫生系统的问题,不利于加强系统协调管理,不利于整合卫生资源。

三、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共卫生发展的几点建议为推进我市公共卫生建设不断上新台阶,使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城乡安全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是一个当前投入、长久获益的“利民工程”,也是一个可以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医疗机构得到发展,党委政府赢得民心的“民心工程”。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民生,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积极发挥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上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保健需要,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公共卫生服务。

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安排,把公共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纳入对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之中,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督查,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统一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

计划、规划、人事、财政等部门,都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社会各方群策群力,协作与配合,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公共卫生建设的氛围。

(二)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由政府负责筹集,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抓民生工作的高度,加大对县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要向抓经济工作一样,重视疾控工作,并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第一,随着经济的增长,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入手,逐年增加财政直接拨款的比例,直至将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对诸如儿童计划免疫、重大疾病防治等专项工作经费应足额补偿到位,对完成诸如饮用水监测、健康教育、慢病预防等重大任务所必须的设备、经费,应保证落实。

第二,鉴于当前我市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乡级政府实际上已失去一级财政职能的实际,建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地方配套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或者市对县级给以配套补助。

对必须保障的免疫预防经费,实行市、县两级按比例筹集,市级专户管理,分级下拨至县、乡。

第三,根据地区人口结构、疾病发病等状况进行成本测算,尝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通过“花钱买服务”形式调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性。

第四,对疾控机构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探索实施项目管理模式,明确疾病防控机构须完成的任务量和花费资金,通过对政府投入进行绩效考核,确保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三)加大宣传力度,倡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增强群众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规范健康行为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预防卫生科普知识是最好的疫苗。

要运用多种形式,经常性编发宣传教育资料,特别要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以及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等卫生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创造条件做好干部群众的定期健康查体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未病治小病。

新闻宣传部门要通过在媒体设立专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卫生科普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