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4节 变阻器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4节变阻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兴趣。

2.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在实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调光台灯、带调音旋钮的收音机实物等。

情境创设: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和带调音旋钮的收音机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问题)

①这种台灯与其他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③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下面对变阻器原理的探究。

结论:调光台灯可以用调节旋钮调节台灯的亮度,它的原理是用一个可以连续改变阻值的电阻(调节旋钮)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达到连续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收音机的调音旋钮中也是应用了这种电阻,这种电阻(电位器)实际上是一种变阻器。

知识点1

探究实验:探究变阻器的原理

提出问题:

灯泡亮度的变化是通过电流的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实验探究:

学生会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他的想法。教师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实验小组,启发学生设计出以下三种类型的实验方案:

方案1(改变导体的材料):如图16-4-2所示,在A、B间分别接入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如铜丝和铅笔芯(长度、粗细相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2(改变横截面积):如图16-4-2所示,在A、B间改变导线横截面积(分别接入长度相同的1根笔芯与2根笔芯),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3(改变长度):在A、B间(有鳄鱼夹)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

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教学说明: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进行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交流评价:

让完成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小组相互交流,并归纳筛选出这样一个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较方便地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调光台灯,实质上是通过改变导体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台灯亮度的。

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点2

认识学生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学生实验用滑动变阻器相关内容,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用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②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③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④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演示归纳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改变电阻必须是金属

横杆和电阻线上各接上一个接线柱。演示观察,接AC或AD效果是相同的,同理接BC或BD是相同效果。进一步分析讨论接AC或AD时,当滑片P向右移时由于滑片离A点越来越远,接入电阻线的长度在增加,电阻就变大,电流变小;同理向左移时,由于接入电阻线长度变小,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如下图)

通过上述实验操作、分析,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已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知识总结:①电阻丝上能接触滑片的地方,绝缘漆已被刮去。刮去的目的是为了使滑片能和所接触的电阻丝之间通过电流;②下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③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④移动滑片时,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的情况有四种:A和C、A和D、B和C、B和D。若接AC或AD时,滑片向B移动电阻就变大;若接BC或BD时,滑片向A移动电阻就变大。若接AB时,电阻器的全部电阻接入电路,此时接入的电阻最大;若接CD时,只是把金属棒接入电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几乎为零。

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可总结为:1.改变电阻、四种接法、两种效果;2.不变电阻、两种接法、两种效果。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教师介绍使用规则:

①首先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弄清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③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知识点3

实验: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1)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的亮度。

提出问题:

①要使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小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要使小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16-4-5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订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小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可向学生介绍以下口诀: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2)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

学生小组活动:阅读课本“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的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本中要求的2个实验。

a.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注意电源的选择和电压表、电流表接线柱的选择)。

b.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什么位置。

c.在移动滑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知识点4

变阻器的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变阻器的应用”有关内容,说一说,(1)变阻器都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2)除了机械式电位器(电阻器),还有数字电位器,数字电位器有什么优点,常应用在哪些地方?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评价与补充。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其使用规则如下:

①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③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提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的理解,达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

类型一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例1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自身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从而实现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滑动变阻器是依靠改变什么因素来改变自身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的(B)

A.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B.电阻丝的长度

C.电阻丝的材料

D.电阻丝的温度

解析: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所以选项B正确。

类型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例2在下列四个图中,当滑片P左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D)

解析:A项中当滑片P左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不符合题意;B项中当滑片P左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不符合题意;C项中当滑片P左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不变,所以不符合题意;D项中当滑片P左移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符合题意。故选D。

类型三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3如图16-4-8是汽车、摩托车油量表(实际上就是电流表)原理示意图,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则(A)

A.向油箱里加油时,油量表示数变大

B.燃油消耗下降时,油量表示数变大

C.燃油全部耗尽时,油量表将被烧坏

D.油箱加油过满时,油量表将被烧坏

解析:向油箱里加油时,浮标上浮,滑片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油量表示数变大,A正确;燃油消耗下降时,浮标下浮,滑片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油量表示数变小,B错误;燃油全部耗尽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电流最小,油量表示数最小,C错误;油箱加油过满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电路中电流最大,油量表示数最大,但由于保护电阻的存在,不至于烧坏油量表,故D错误。故选

A。

点拨:灵活运用滑动变阻器原理实现油量监控是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应用物理是我们研究物理的最终目的。

1.收音机、复读机等上的“音量V olume”旋钮,能够控制声音的响度。它的实质是一个(C)

A.电流表

B.电压表

C.变阻器

D.开关

解析:收音机、复读机等上的“音量V olume”旋钮,能够控制声音的响度,它的实质是一个滑动变阻器。故选C。

2.关于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串联

B.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是可以任意连接的

C.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不但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还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D.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绝缘漆与滑片相接触的部分被刮掉了

3.如图16-4-9所示,是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几种方案,你认为可能达到目的方案是(C)

解析:A选项中,灯泡被导线短路,灯泡不亮,滑动变阻器不能调节灯泡的亮度;B选项中,滑动变阻器接入下半段,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下半段与保护电阻组成的支路是并联的,滑动变阻器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C选项中,滑动变阻器和灯泡是串联的,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能改变灯泡的亮度;D选项中,灯泡和滑动变阻器都被导线短路,灯泡不能发光,滑动变阻器更不能调节灯泡的亮度。

4.如图16-4-10所示的电位器实质是一种滑动变阻器,它是靠改变连入电路

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值的。

解析:电位器是由一个电阻体和一个滑动系统组成,基本上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当滑片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电阻值。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4节变阻器教案

第4节变阻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 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具准备】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或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从列举生活中需要改变音量或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如:演示旋转收音机音量旋钮可以改变音量、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可以改变灯的亮度)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演示)【进行新课】 知识点1 电阻箱 师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大小的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 表示,一般有两种电阻箱:旋钮式和插孔式.

(1)旋钮式: ①使用方法: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调节四个旋钮就能得到0~9999Ω之间的任意整数电阻值. ②读数方法:将各旋钮对应的小三角指的数字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如图所示是一电阻箱的实物图,该图的示数为3×1000Ω+6×100Ω+0×10Ω+8×1Ω=3608Ω. (2)插孔式: ①使用方法:插孔式电阻箱的盖上有一排铜块,铜块间有插孔,孔里插有铜塞,插孔下相邻的两个铜块间有电阻线相连.当铜塞插在孔里,就把相邻的两个铜块连在一起,电流就从铜块上通过.当铜塞拔出时,电流通过插孔下面的电阻线,拔出的铜塞越多,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 ②读数方法:每个插孔下的电阻线的电阻值都标在插孔旁边.只要把未插入铜塞的插孔旁的数值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如图所示,将20Ω和50Ω上方的铜塞拔出,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就是20Ω+50Ω=70Ω.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知识点2 滑动变阻器 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师请大家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台上的仪器(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的问题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4变阻器-教案

连接电路(2min) S:改变电池节数 S:更换不同材料电阻丝,改变电阻 S:串联定值电阻 S: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

经过一圈一圈的电阻丝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上网、练习,整节课让我感觉内容紧凑、师生互动氛围浓,学生探究欲望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这节课的构思、教法及不足反思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一种仪器要讲清楚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难,关键是怎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由认识到使用?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前我用大家常见的调光台灯和调音收音机来引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合作用所给的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改变电压和改变电阻都能够改变灯泡的亮度,为了继续探究引出课题“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由于学生对变阻器不熟悉,所以我发了一些变阻器让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上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这样学生对比实物发现挂掉了绝缘层,很快就能发现问题,比光看书回答问题效果好得多。通过自主学习回答问题这个环节强化学生对新的教学元件的认识。随后我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原理全部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表格自己探究。在电路比较完全的情况下,放手发动学生,就是学生连接错误也有自己更正的机会,况且学生连接错误时我可以拍视频用于评估交流,总结经验。这样就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在疑问中进步并且从问题中总结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以及原理,本堂课最成功之处是分析实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找出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以及原理和注意事项。随后我让学生利用仿真实验软件连接电路来总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随后再次展示课前的调光台灯,学生很快发现台灯两端电压没变,旋钮式一个滑动变阻器,它靠改变电阻来改变亮度。接着展示电位器的结构原理,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生活中电位器的应用,可以调光、调声、调温、调速应用很广泛。最后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现场测评,随机点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不足之处:在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时,只展示了2组数据,应该多展示几组数据,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而且应该利用白板让学生熟悉一上一下接法并标出电流流过哪段电阻丝,同上接线柱灯泡很亮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相当于导线,同下接线柱相当于定值电阻。课后练习时点评的学生试卷也有些少,由于时间关系只随机抽取了一组点评。

变阻器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变阻器》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音响和台灯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调节音量和亮度的呢? 想想做做 沿铅笔芯移动导线夹,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你认为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教师演示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小灯泡的亮度随着夹子在铅笔芯上移动发生连续的变化,接入电路的笔芯越短,电阻越小,小灯泡越亮。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新知相授 一、变阻器 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可以逐渐地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够显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电阻箱 能够准确表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但不能连续改变电阻值。 电位器

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 注意: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在接入电路中时,闭合开关之前,都应调节到最大阻值。 二、滑动变阻器 1.工作原理 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1)实物图: (2)结构示意图: 3.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教师结合PPT动画进行讲解各个零件)

其中,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应串联在电路中,接入两个接线柱,AB 中一个,CD 中一个,即要“一上一下”。 下面展示的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四种连接方法: 接下来大家完成如图所示,电路中一根导线已经与滑动变阻器的B端连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要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另一根导线应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填“A”“C”或“D”)端连接;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_________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P移到________端,此时电路中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4节 变阻器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4节变阻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兴趣。 2.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在实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调光台灯、带调音旋钮的收音机实物等。 情境创设: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和带调音旋钮的收音机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问题) ①这种台灯与其他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③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下面对变阻器原理的探究。 结论:调光台灯可以用调节旋钮调节台灯的亮度,它的原理是用一个可以连续改变阻值的电阻(调节旋钮)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达到连续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收音机的调音旋钮中也是应用了这种电阻,这种电阻(电位器)实际上是一种变阻器。 知识点1 探究实验:探究变阻器的原理 提出问题: 灯泡亮度的变化是通过电流的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实验探究: 学生会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他的想法。教师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实验小组,启发学生设计出以下三种类型的实验方案: 方案1(改变导体的材料):如图16-4-2所示,在A、B间分别接入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如铜丝和铅笔芯(长度、粗细相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2(改变横截面积):如图16-4-2所示,在A、B间改变导线横截面积(分别接入长度相同的1根笔芯与2根笔芯),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3(改变长度):在A、B间(有鳄鱼夹)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4 变阻器教案

《变阻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如何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中的电流。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由于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变化的,而课本一下子就提到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装置,对初二学生来说,在变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点较高,学生难于接受。根据学生以上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四、教材分析

《变阻器》这节课是八年级人教版第六单元电压的第四课,是电阻部分及整个电学部分的重点内容,虽然在学习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方面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影响电阻大小因素中的长度影响”这个已知知识引人并突破,会化解难点。而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重在演示和引导,让学生在探索的直观现象中化解难点,轻松掌握。最后通过“设计用滑动变阻器影响小灯泡的亮暗”的实验,复习、巩固这节知识,提升运用能力。 五、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结归纳—练习提升”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注重细化重难点知识,使学生轻松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有关知识。达到老师教的明白清晰,学生学的清晰明白。 1、首先,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影响电阻大小因素中的长度影响这个已知知识引人新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进而归纳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体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 2、从学生刚获得的“滑动变阻器就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原理继续引入,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实际滑动演示,得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中的“一上一下”接法。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册《16.4变阻器》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6章第4节 学校责任人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 材分析 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变阻器知道其构造和工作原理,有助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又为今后电学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过程 方法 在探究滑动变阻器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突破重难 点的设想 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情境一: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使声音忽大忽小。 情境二:出示调光台灯,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 提问:你体会出什么变化? 接着问:调音按钮和调光按钮里面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实现音量和亮度的改变的? 二、合作探究 1、演示实验: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连续变化 师:刚才的实验是怎样改变电流大小的? 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师:其实这里的铅笔芯就可以看成一个简易的变阻器。但这样的变阻器是不是很实用、很完美,要克服以上不足,你认为该选什么样仔细看、听、 想 认真观察 根据观 察到的情况 作出回答 通过情境 创设,把要研 究的问题生动 地展现在学生 的面前,使学 生感到惊奇, 产生疑问,激 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 力。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16.4 变阻器教案

变阻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常用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实验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可调台灯、电位器、铅笔芯、灯座、小灯泡、3V电源、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1、这种台灯与其它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3、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1、变阻器原理的学习 (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变化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2)实验探究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3)交流评价 让学生动手完成并在小组相互交流,归纳筛选出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我们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2、认识变阻器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投影: (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3、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提出问题(投影)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④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⑤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2)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3)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总结: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三)课堂小结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物理全册《变阻器》 教案 (高效课堂) 2022年 新人教版

变阻器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过程与 方法 在探究滑动变阻器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 2、通过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提高把知识转化成技术的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认真的态度。 重点重点:认识变阻器,知道变阻器的原理和构造,会正确连入电路。 难点难点:会正确将变阻器连入电路,知道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关键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假设干条,滑动变阻器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假设干条,电阻箱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滑 动变阻器一个。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知识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有关 知识,知道了导体中有一种阻碍电流的性 质,我们把它叫做电阻。如果在某个简单电路中,接有一个小灯泡,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呢?学生答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 你好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仔细观察〔课本68页想想做做〕实验, 思考问题: 〔1〕灯泡的亮度为什么变化? 〔2〕灯泡变亮时铅笔芯连入长度怎样变? 〔3〕电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 〔4〕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怎样改变?〔小组 讨论〕 2、看课本68页结合实物认识变阻器,学 习变阻器的原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完 成以下问题: 〔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 为什么要刮去? 〔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 是零? 3、结合实物小组合作认识变阻器的构造, 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学会画滑 阅读提纲,思考、讨论、 猜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变阻器》教学设计 李锦权

课题16.4 变阻器执教者李锦权 授课班级初三(4)班授课 时间 2016 年 10月10日 第7周,星期一,第3 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作用。 2、懂得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3、懂得分析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是如何改变电路电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铭牌含义。 2、经历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的实验,对变阻器获得比较全面的认知体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难点 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懂得分析滑动变阻器如何改变电流 教具演示 (教师) 干电池3节,开关1个,小灯泡1个,铅笔芯、铜丝、铁丝、镍鉻合金 丝各1条,导线若干。 学生 干电池3节,开关1个,小灯泡1个,铅笔芯、铜丝、铁丝、镍鉻合金 丝各1条,导线若干。 主要教学过程注解 一、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 1、在我们生活中,英语考试用的录音机的音量大小可以通过旋钮调 节,家里用的台灯的亮度也能够通过旋钮调节,课室里的风扇也能 够通过调速器调节转动的快慢。为什么这些旋钮能够起到调节作 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巧设悬念,引入新课学习 通过以生活 中的现象入 手,引起学 生的共鸣, 另外,学生 解答不了, 引起认知需 要,激发学 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设计二、新课学习 1.理解变阻器的概念 (1)教师:在同学们桌面上有电池、开关、小灯泡、铅笔芯、铜丝、 镍铬合金丝、导线等材料,请同学们动手动脑组合电路,使小灯泡 发光,并且灯泡亮度可以不断调节。 【学生实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器材组合电路。 (2)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交流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让部分组的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作品,并且 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作品是如何操作,从而改变灯泡亮度的? ②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出相应的回答。 (3)教师分析学生的电路作品,作出相应的讲解说明。 教师: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因为铅笔芯是导体,电流从正极出 发,经过铅笔芯MN段,流经小灯泡,当M向左移动,接入电路的铅 笔芯长度变短,接入电路电阻变小,电流变大,因而灯泡变亮。 教师要强调“铅笔芯长度”与“接入电路的铅笔芯长度”的区别。 学生思考,理解并回答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变阻器的概念。 2、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定义、原理、结构 (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 ①滑动变阻器的概念: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可以改变的仪器。 ②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 电阻的大小。 ③材料选取:选择电阻较大的材料制作。 ④构造特点:将电阻丝绕在绝缘体上。 (2)认识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通过实验, 学生设计实 验,控制灯 泡亮度,就 更加理解变 阻器的工作 原理,同时, 也能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 趣。 结合图片分 析,让学生 更好理解知 识。 (A ) (B )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4节变阻器 微课

《变阻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画出其电路符号及结构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发现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电阻改变在电路中的作用的理解,感知优选法简化问题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由“变阻器”和“变阻器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变阻器是电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电路元件,广泛用于各种电路中。在学习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之后,由于电路的需求,就出现了如何改变电阻的问题。本节在前面学习过电流、电压及电阻后再研究变阻器,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较多,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发现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较为方便,变阻器是如何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即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时,需要掌握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由于滑动变阻器结构较复杂,接线柱较多,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出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如何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等。虽然学生对连接电路已经比较熟悉,但按要求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按要求正确连接变阻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重点:知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按要求正确连接变阻器。 三、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改变灯泡亮度,可以改变电源或改变电阻,结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提出改变电阻的方法,但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比较方便。根据此实验引入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电路符号等。通过实验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后面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作实验操作上的铺垫。通过介绍实际中的变阻器的应用,加强社会、物理与科技的应用,如普通用电器用到的电位器,以及较先进的数字电位器等,这些不同的电位器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它们的作用都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路两端的电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符号,结构示意图。 (2)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科学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会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三.教学方法 学案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电学线路板,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源,导线若干,开关。学生: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铅笔芯。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2分钟) 教师利用实验表演魔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同学们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二)学(引导学生自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约20分钟) 请同学阅读课文,参照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以下问题. 自学提纲: 1.思考: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变阻器? 2.动手实验并思考:铅笔芯是如何改变灯泡亮度的? 3.观察滑动变阻器构造,滑动变阻器铭牌所标___?____A是什么意思? 4.观察滑动变阻器构造,猜一猜 滑动变阻器如何改变灯泡亮度的,它和铅笔芯改变灯泡亮度的原理是否相同?变阻器的哪些接线柱连入电路不可以改变电路电阻?哪些接线柱连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电阻? 5.实验探究 (1)设计电路图 (2)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验证猜想, (3)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困生,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状况. 讨论交流:安排学生讨论交流自学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互学,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期间教师需要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从而为下阶段教师的教作准备. (三)教(教师解难答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约15分钟) 在学生自学,同学间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学的重点知识进行精讲.并采用演示,提问,播放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加深同学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针对教学目标继续巩固强化)(约5分钟) 1.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_____来逐渐改变电阻的,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_______,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接入电路中的情况,当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第4节 变阻器5

第4节 变阻器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控制部分电路两 备课笔记

变阻器 备课笔记 课外拓展: 电阻箱 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大小的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 表示,一般有两 种电阻箱:旋钮式和插孔式. 旋钮式 ①使用方法: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调节四个旋钮就能得到0~9999Ω之间的任意整数电阻值. ②读数方法:将各旋钮对应的小三角指的数字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如图所示是一电阻箱的实物图,该图的示数为3×1000Ω+6×100Ω+0×10Ω+8×1Ω=3608Ω. 插孔式 ①使用方法:插孔式电阻箱的盖上有一排铜块,铜块间有插孔,孔里插有铜塞,插孔下相邻的两个铜块间有电阻线相连.当铜塞插在孔里,就把相邻的两个铜块连在一起,电流就从铜块上通过. 当铜塞拔出时,电流通过插孔下面的电阻线,拔出的铜塞越多,连入电路的

备课笔记 电阻越大. ②读数方法:每个插 孔下的电阻线的电阻值 都标在插孔旁边.只要把 未插入铜塞的插孔旁的 数值加在一起,就是接入 电路的电阻值.如图所示, 将20Ω和50Ω上方的铜 塞拔出,其连入电路中的 电阻值就是 20Ω+50Ω=70Ω. 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上、下各接入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变阻器的应用 备课笔记 小组讨论: 1.滑动变阻器使用前为什么要将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端?原理为何? 2.一般来讲滑动变阻器都是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将滑动变阻器并联在电路中会有什么影响?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特别提醒: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主要异同点

备课笔记 由题图可知,称重表串联在电路中,因此称重表其实是一个电流表,A 错;当车辆越重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随着夹子在铅笔芯上移动,小灯泡的亮度会发生连续变化,接入电路中的 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小灯泡越亮;反之,接入电路中的铅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学案 第16章第4节《变阻器》 (含答案)

第4节变阻器 【学习目标】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3、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概括和应用力。 【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 【学习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预习检测】 1、导体对_________阻碍作用叫作_________;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_________;电阻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共同探究】 1、情境体验 (1)打开台灯,旋动旋钮,观察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2)用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简单的电路,思考:在电压一定时,思考:如何改变小灯泡的高度? 归纳总结:在电压一定时,要改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以改变导体的________。 2、自主学习 (1)变阻器:能的元件 (2)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_________来改变电阻的大小的。 (2)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3)符号:。 (4)铭牌:“20Ω、1.5A”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思考:a、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思考有几种接法?

b、在下面画出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亮度的实验电路图。 所选接线柱用笔标出所选接线柱 滑片向左滑连入电路 中的符号 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灯的亮度变化 A、D A、C B、D B、C A、B C、D

变阻器(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4节变阻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画出它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学习重点】知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按要求正确连接变阻器。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 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来改变电阻。 (2)分类:常见的变阻器有、和。 2. 滑动变阻器 (1)主要构造:滑动变阻器是用绕在绝缘管上制成的。 (2)电路图符号: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3)铭牌所物理量的意义:例如某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字样,其中“100Ω”表 示,“”表示。 (4)作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起到的作用。 (5)使用方法: ①应从电阻丝两端的两个接线柱和金属棒的两个接线柱各选一联在电路中,即“一上一下”; ②为了保护电路,在通电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合作探究】 探究一、变阻器 1. 实验探究: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实验】把铅笔芯、小电灯、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沿铅笔芯移动导线夹,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铅笔芯 实验现象:随着夹子在铅笔芯上移动,小灯泡的亮度发生连续变化,接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电

阻越,小灯泡越。 【归纳】实验结论:改变接入电路的导体的长度,可以改变。 2. 变阻器 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是和电阻箱。 3. 滑动变阻器 【观察实物或图片并回答】 (1)构造: 滑动变阻器有缠绕在绝缘管上的,外面涂有,它的两端连接在两个AB上;支架上方有个比较粗的金属杆,电阻很,金属杆两端有CD;金属杆与电阻线通过相连。 (2)原理: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的。 如图所示,滑片移动时与线圈相接触的部位上的绝缘层已经刮掉,电阻丝与滑片相连。滑片移到不同位置时,AC或BC两个接线柱间电阻丝的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结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接线柱,P表示滑片。元件符号如图所示。 (4)铭牌上各物理量的意义: 例如,一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A”,其中“20Ω”表示;“1A”表示。 4. 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 【想一想】滑动变阻器共有ABCD四个接线柱,如果只选其中的两个接入电路M、N两点间,有几种连接方法? 【归纳】有种连接方法,分别是:。 结构示意图变阻器符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