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财务会计分析

合集下载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在进行交易时,不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而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方式在商业领域中非常常见,例如企业之间的资产转让、资源共享等。

在会计的世界里,如何准确地记录和处理这种交易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师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式。

1.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企业将自己的一项资产与他人的另一项资产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协调利用。

这种交换可以是同一类型的资产之间的交换,例如土地和土地之间的交换;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资产之间的交换,例如土地和设备之间的交换。

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需要考虑到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市场交易中,合意的、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知情交易所形成的价格。

企业需要根据公允价值对交易涉及的资产进行准确估值,并记录在账面上。

2.会计处理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交换收益法和交换成本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1交换收益法交换收益法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以公允价值较可靠的一方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交换收益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获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支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即产生交换收益。

交换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交换收益=获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交换收益应当在企业的利润表上体现,并分期按遗留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利润表。

这样可以确保交换收益得到恰当的会计处理,反映了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2.2交换成本法交换成本法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以支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交换成本的方法。

交换成本是指企业支付或承担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直接支付现金、发行股份等方式支付的资产。

交换成本的确定需要对相关交易进行详细的评估和估值。

交换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交换成本=支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获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交换成本应当在企业的利润表上体现,并根据交换涉及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分期摊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注册税务师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章讲义1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注册税务师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章讲义15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章讲义1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0.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1.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所谓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资金及将来对应一笔固定的或可确定的货币资金量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所谓非货币性资产,是指在将来不对应一笔固定的货币资金量的资产。

如: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等。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所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资产。

也可以将其称为以物易物。

4.有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当补价占整个交易额的比重小于25%时,该交易仍被定性为非货币性交易。

否则,应被定性为货币性资产交换。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收补价方的判断标准:补价额÷收到补价方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25%支付补价方的判断标准:补价额÷(支付补价方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支付的补价)<25%【要点提示】如何界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本节的重点。

经典例题-1【2010年多选题】下列各项非关联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以账面价值300万元的应收账款换入公允价值为280万元的设备,并收到补价20万元B.以账面价值为200万元的准备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换入账面价值为260万元的存货,并支付补价60万元C.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专利权,并收到补价100万元D.以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的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换入账面价值400万元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并支付补价40万元E.以公允价值为300万元的设备换入公允价值为350万元的房屋,并支付补价50万元[答疑编号6312100801]『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选项A,应收款项属于货币性资产,该项交易属于货币性交易;选项B,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货币性资产,该项交换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C,补价比例=100/320=31.25%,高于25%,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及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及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及账务处理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对本准则适用范围内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姐里。

本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速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I本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确认时点和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时点,即换入资产应当在换入资产符合资产定义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换出资产应当在换出资产满足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

本准则规定酢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峥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否则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其中,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时,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同时,本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需要满足的条件。

本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巧口换出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作出了规定还对涉及补价、同时换入或换出多项资产等蹴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二、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未M介\ 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舶勺资产,如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确认换入资产成本及损益 编制会计分录
高级财务会计
换入资 产成本=换出资产 公允价值源自+支付的 补价
+
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损益

换出资产 公允价值

换出资产 账面价值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的核算
收到补价
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到补价时, 要按下列公式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 确认的损益:
换入资 产成本

换出资产 公允价值
高级财务会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补价的核算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不具备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的核算
支付补价 收到补价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补价的核算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换入资产的
换入存货成本= 换出存货公允价值+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 增值税进项税额
企业换入多种资产,要按每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占全部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之和的比例确定每项换入 资产的入账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换入 资产成本
=( 换 公出 允资 价产 值+
应 相支 关付 税的 费)×∑(
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每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
入账价值通常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成本计算 基础。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 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处理
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 间的差额确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应 当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

财务会计第13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财务会计第13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财务会计》
第13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学习目标: 掌握两种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 会计处理; 熟悉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 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具有商业实质和不具 有商业实质的判断; 了解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 理。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概述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一)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1 、货币性资产 : 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 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 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券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 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 权投资等。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 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 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例如: (1)以一批存货换入一项设备(前者能够在较 短时间变现); (2)以其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国库券换入一幢 房屋以备出租; (3)某企业以其商标权换入另一企业刚开发的 一项专利技术,商标权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比 较均衡,专利技术预计开始阶段产生的未来现 金流量明显少于后期。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
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 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的长期股权投资,虽然专利权与长期股权投资 的公允价值相同,但对企业而言,换入该项长 期股权投资使该企业对被投资方由重大影响变 为控制关系,从而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即预 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换出的专利权有较大差 异;另一企业换入的专利权能够解决生产中的 技术难题,从而对该企业的特定价值即预计未 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换出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明 显差异,因而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1、货币性交易:一般的商品销售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PT课件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PT课件

.
16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库存商品换入库存商品
【例3】A公司决定以账面价值为9000元、公允价值为 10000元的甲产品,换入B公司账面价值为11000元,公允 价值为10000元的乙原材料,A公司支付运费乙材料运费 300元,B公司支付甲产品运费200元。A、B两公司均未对 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值税率均为17%,收到后仍作为存 货使用。
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 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 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 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 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货币资产以外的资产为 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
长期股权投资等。
.
6
非货币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 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 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照《企业会 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 转相应的成本。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换出 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 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 可靠。
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
.
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计量方法
以公允价值计量:
支付补价方: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不涉及补价则无)

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解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解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务解析【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具体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背景介绍入手,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及其特点,详细解析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了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因素,并分析了税收影响。

通过实务案例分析,结合最新的会计规定,为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何规范操作提供了参考。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水平,推动企业会计实践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引言,背景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影响因素分析,税收影响,结论。

1. 引言1.1 引言《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规范,其出台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产生了重要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实务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规定与处理方法。

本文旨在从背景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影响因素分析和税收影响等方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实务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准则。

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内容的深入剖析与讨论,本文旨在为企业会计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与报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规范企业会计处理行为,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质量。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带来了一些会计处理上的挑战。

由于交易双方所交换的资产在价值、性质上可能存在差异,如何正确反映这种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颁布,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会计处理规范,有助于规范企业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维护了财务会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ASBE 7)是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则,它规定了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的会计处理和报告要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通过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来获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或服务的行为。

ASBE 7强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被确认。

这些条件包括:1)交换是以交换双方之间公允的市场价值为基础进行的;2)交换涉及的资产或服务能够被可靠地估计;3)交换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根据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初始确认。

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确定,就应当使用交换涉及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确认依据。

准则还规定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续计量的原则。

交换获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原有资产在交换时的账面价值则应当被调整为其公允价值。

这样可以确保交换后的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其真实价值。

此外,ASBE 7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具体规定。

例如,如果交换涉及现金流量的调整、交换涉及多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到具有金融要素的资产等,准则提供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报告要求。

最后,ASBE 7还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充分的披露。

这些披露应当包括交换涉及的资产、交换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交换交易的商业实质、交换后续计量的基础等信息,以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充分的了解。

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获取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构筑物等长期资产为主要目的的交易行为。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即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2)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同时考虑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如果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地计量,则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的是以非货币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比如以固定资产或服务等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非常常见的。

随着经济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在不断变化,这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相关的会计处理。

1. 时间背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是伴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

在早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对简单,主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识别和会计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不断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2. 会计准则的变化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推进和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相应地进行了修改。

在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成本及其计量》(IFRS 1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改和完善。

3. 经济环境变化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股权、债券、商品、服务等形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这也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1. 公允价值计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3号(IFRS 1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时,交易双方在相互熟悉、自愿行为和没有施加重大压力的情况下,可获得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格。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来确定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

而且,企业在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上的风险和流动性。

2. 计算交换差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通常会存在交换差异。

交换差异是指实际交换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在进行业务交易时,通过交换非货币性资产,而不是直接用货币进行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记录和报告这些交易。

本文将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资产交换的确认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首先需要确认交换是否满足资产交换的条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的规定,交换双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交换双方互相将资产所有权转让给对方;2. 交换双方对所转让的资产可明确确定公允价值;3. 交换所涉及的交易是相互独立的。

确认交换满足以上条件后,企业可以开始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二、资产交换的计量在确认资产交换满足条件后,企业需要对交换的资产进行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的规定,计量应当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即交换双方对资产的估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对该资产的交换价格。

在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确定,可以使用交易价格进行计量;2. 如果交易价格不能可靠地确定,可以使用资产的净现值进行计量;3. 如果无法确定资产的净现值,可以使用资产成本进行计量。

三、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在确认资产交换满足条件并计量完成后,企业需要根据交换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分录示例:1. 如果交换是以资产全价换取资产,而且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地确定,会计分录如下:借:已交换资产贷:资产全价2. 如果交换是以资产转让换取资产,而且交易价格可以可靠地确定,会计分录如下:借:已交换资产贷:资产转出3. 如果交换涉及现金支付或收取,并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分录如下:借:已交换资产贷:资产全价贷:现金四、资产交换的报告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后,企业需要对交换进行报告。

报告的方式可以使用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在报告资产交换时,需要说明交换涉及的具体资产、交换价格、公允价值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全面理解交易的情况。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简称“准则7号”)是由财政部财政会计司颁布的会计准则。

其目的是规范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在交易中以非货币形式获得或交换相应的资产,如固定资产、股权等。

本文将深入解析准则7号的相关内容,以及分析其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

准则7号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准则7号的颁布是基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和加强行政监督的决定》的精神,以及我国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

准则7号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标准和方式;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核算;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后续计量方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标准和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标准和方式是准则7号的重点内容。

准则7号明确指出,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交换中涉及的资产能够被可靠地估价;2.交换的成本能够被可靠地确定。

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将资产和费用的成本结合起来,计入企业的账面金额。

另外,准则7号还强调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确认方式。

如当存在多个非货币性资产被同时交换时,企业应该将交换中涉及所有资产的净现值计入交换成本中,确定账面金额。

当交换涉及到现金、现金等价物等的收付时,应以公允价值作为衡量基准,计入交换成本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核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核算是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准则7号中,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应按照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是指企业在购买或交换资产时,其会计记录的成本应该等于所支付的现金和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之和。

换句话说,企业应该以交换成本为基础,计算所获得资产的账面成本。

具体而言,企业在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时,应当将交换中涉及的所有资产的公允价值计入到成本中。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所获得的资产的实际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后续计量方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企业需要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计量。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十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十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4、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处理示例
例: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 司小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9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账面 价值为25万元,假定两辆车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 量,A公司按照两者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6万元的现 金(不考虑相关税费)
A公司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现金 借:固定资产——小汽车 现金 贷: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5(19+6) 19 6 19(25-6) 6 25
B公司
(四)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计量与处理

1、适用情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虽具有 商业实质但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的情况。

2、计量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无 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损益是否确认与是否收到补价无关
3、处理(略)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交换损 益的确定

具有商业实质性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且换 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 计量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换入资 产的成本(以出计入) 不发生补价时:

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计量换入资产的价值 支付补价方: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

发生补价 时: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 会计处理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存活 的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 售成本。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 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 收益。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旳估计将来 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 产和换出资产旳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旳。
➢(三)关注是否是关联方关系
【例题·判断题】在非货币性资产互换中, 假如换入资产旳将来现金流量在风险、金额、 时间方面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虽然换入或 换出资产旳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也应将 该交易认定为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旳, 应该以换出资产旳公允价值作为拟定换入资产成本 旳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白换入资产旳公允价值愈 加可靠旳除外。
▪ 1.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旳拟定
▪ (1)不涉及补价旳情况
▪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 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旳增值 税进项税额+支付旳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旳 相关税费
【答案】√
➢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据以判断非货币 资产互换具有商业实质旳有( )。
➢ A.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将来现金流量旳风险、金额相 同,时间不同
➢ B.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将来现金流量旳时间、金额相 同,风险不同
➢ C.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将来现金流量旳风险、时间 相同,金额不同
➢ D.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旳估计将来现金流量现值不 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旳公允价值相比 具有主要性
乙企业旳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以库存商品换入其他资产,应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缴纳增 值税。
换出钢材旳增值税销项税额=1 404 000×17%=238 680(元)
换入设备旳增值税进项税额=1 404 000×17%=238 680(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1 40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38 68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论文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论文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越来越多,为企业生产经营、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操作利润等问题。

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的探讨不仅是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容,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围和分类来看,企业会计准则的每一条规则几乎都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由此可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资产交换》,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存在较大的变化,对会计处理及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目的作了说明,并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

第三部分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第四部分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关键词:商业实质;公允价值;会计核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non-monetary assets, more and mor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celerate cash flow provides a new way, but it also brought a business using non-monetary assets to operating profits and other issues . Non-monetary assets from the definition, scope and classification point of view,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involved in almost every rule to the non-monetary assets exchanged. Thus criteria for non-monetary assets exchanged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whole country. February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7 - non-monetary asset exchange", January 1, 2007 into effect. New guidelines for non-monetary assets, compared with the old criteria there is a big change i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and its results to a certain exten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the article ideas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are described and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non-monetary assets,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the theory of exchange of research result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exchange of non-monetary assets of China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exchange of non-monetary assets accounting. The fourthsection describes the exchange of non-monetary assets compared the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Keywords: Commercial real; Fair value; Accounting; Non-monetary asset exchang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 国外研究现状 (2)1.2.1 国研究现状 (2)1.2.2 国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的基本容和方法 (5)第2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 (8)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含义及特点 (8)2.1.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8)2.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点 (8)2.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的认定 (8)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原则 (9)2.3.1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 (10)2.3.2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 (10)2.4 本章小结 (11)第3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2)3.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12)3.1.1 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3)3.1.2 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4)3.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 (16)3.2 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20)3.2.1 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0)3.2.2 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21)3.2.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 (23)3.3 本章小结 (25)第4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26)4.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问题 (26)4.2 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及其存在问题 (27)4.2.1 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 (28)4.2.2 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存在问题及建议 (28)4.3 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及其与关联方关系问题 (30)4.3.1 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问题 (30)4.3.2 商业实质与关联方关系 (31)4.3.3 关联方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 (32)4.4 本章小结 (35)结论 (35)参考文献 (37)致 (3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随着经济、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公司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发生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是一笔现金与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一直是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更是对公司会计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会计准则的统一化。

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普及,国内的会计准则逐步向IFRS相近的方向进行调整,这种趋势也在影响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

例如,IFRS 3规定,在商业合并时,公司应根据公允价值确定收购成本,而不是采用账面价值来计算,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商业合并的真实价值。

这一规定也逐渐被国内的会计准则所接受,并被应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中。

第二,会计准则的详细化。

在国内的会计准则中,没有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做出详细的规定。

因此,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公司常常采用经验判断的方式来处理这类交换业务。

但是,在IFRS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更为具体,例如,IFRS 5规定,公司处置资产或处置部门所得到的回报超过其账面价值时,应认为是盈余,而不是资产减值损失。

这种规定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得会计处理更为规范和标准化。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根据IFRS的规定,应根据公允价值计量交换成本。

如果无法信赖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公司应采用其他方法计算交换成本。

具体操作时,期初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并在期初设定公允价值作为对后续交易的基准。

当发生交换时,应根据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计算交换成本。

特别是,如果交换中涉及现金支付,则应将现金支付额作为交换成本的一部分,并将剩余差异作为资产的账面价值。

交换成本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应通过账面记录来反映。

总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中级财务会计》第九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财务会计》第九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17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三)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时涉及多项资产,与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样,涉 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企业也应当首先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 基础和损益确认原则,再计算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 成本时,则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本例中,该项资产交换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例属于以长期 股权投资交换无形资产,由于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无法可靠计量,因此,弘拓公司和 友谊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均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不确认损益。
15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成部分予以列示。
2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当视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处理,换
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应当视同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处理,换出资产公允价
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11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判断条件
认定某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 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2.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 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 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处理的思考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处理的思考
财税经贸 2 0 1 3年 1 O期 ( 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处理的思考
曹思 颖
( 西安 外事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7 )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越发 频繁 .为企业发展提供 了新的契机 ,但 与此 同时,也 出现 了一 系列公 司通过非货 币 性 资产 交换来操作 利润等问题 。非货 币性 资产交换贯穿于财务会计的各个环节 , 对我 国的经济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0 0 6 年 2月,财政部 出台了新非货 币资产交换准则 。 2 0 0 7 年开始
逐步完善 的过程 中,国内生产资料市场 、产 权 市场尚未建立 、 健全 ,因此 ,自 新 准则 出 台以来 ,许多问题 引起 了我们的高度 , 本 文 简要 分析 了新 《 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 》 准则 实 施后在会计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 问题 做 出了相对详细的建议。
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时 , 某些企业利用信 息的非对 称性 和存在 的关联方 关系对 关联
施行 。新 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和 旧准则之 间存在很 大的变化 ,从 而引起 了人们对会计 处理 的关注。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 ;商业实质 ;利 润操纵 ;公 允价值
随着市场 经济 的发展 和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尤其是二十世纪 以来 ,全球 经济趋 于一 体化 , 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已成为社会
念, 又是一个难点 。交易双方用于交换的资 产的预计 未来现 金流量 是否不 同是新 准则 判断商业实质的的主要考虑 因素 。 如果未来 现金流量的时问、金额和风 险中有一个是不
元存货作 为对永安公司的捐赠 。于是 , 永安 公 司便 实现 了利润和资产结构 的优化。 虽 然 ,新准则规定 , 企业在关注是否具有商业 实质的 同时 , 还应该注意交易各方之间是否 存在关联方关系 , 但是 。这里 只要求企业关 注关联方关系 , 却为明确规定关联方交易是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以非货币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即通过资产互换来实现财务活动。

本文将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资产交换的特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点在于,企业通过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来获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非通过货币支付。

这种交换方式常见于企业合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情况下。

相比较于货币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存在以下特点:1. 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企业必须确定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换和清楚交换条件下,交易双方会同意的资产交换价格。

通过确定公允价值,可以准确反映资产的交换成本和价值。

2. 资产交换的互补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常常涉及到互补性的资产。

互补性资产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资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

通过资产交换,企业可以获得更加完整和有利的资产组合。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第五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资产交换公允价值确定方可确认交易当交换双方能够公允确定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交换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时,企业可以确认交易。

在确认交易时,企业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会计处理:(1)将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分别按照其公允价值计量,并以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计量基础;(2)确认交易差额,即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之间的差额。

如果交易差额为正值,将其纳入其他综合收益,如果交易差额为负值,则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2. 资产交换公允价值无法确定时的会计处理当交换公允价值无法确定时,企业可能无法确认交易。

此时,会计准则规定了以下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1)资产交换差额能够靠其他可靠的市场价格确定当交换差额能够靠其他可靠的市场价格确定时,企业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处理:首先,将交换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然后,将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计量基础。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正确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正确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正确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引言会计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帮助企业准确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有效的决策制定。

在实际操作中,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正确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操作技能。

二、基本概念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以非货币性资产,例如股权、固定资产或其他实物资产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通常不涉及现金流动。

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需要根据准确的会计操作步骤进行处理。

2. 会计操作技能会计操作技能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会计知识和方法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的能力。

正确的会计操作技能是保证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步骤正确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识别资产交换首先,企业需要识别并确认是否存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通过与交易对方进行沟通,了解交换的资产种类和价值。

2. 确定资产价值在确定资产交换时,企业需要准确估计或评估交换资产的价值。

可以依据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结果确定资产价值。

3. 决定资产入账根据会计准则,企业需要决定将交换获得的资产以何种方式入账,例如股权形式的资产可以按股权法进行处理,固定资产可以按照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进行处理。

4. 处理差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换双方可能会存在差额。

企业需要根据差异的性质和原因决定如何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资产减值准备、交换差异确认等。

5. 财务报告披露最后,企业需要在财务报告中准确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信息。

包括交换资产的种类、价值、处理方式和差异处理等。

四、案例分析以某公司与另一公司进行股权调整为例,假设公司A将其持有的B 公司股权与C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交换。

根据上述步骤,公司A需要首先识别资产交换,确认该交换存在。

然后,对交换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确定其价值。

根据会计准则,公司A需要考虑以股权法对股权进行处理,以公允价值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前几天与大家分享后今天继续与大家分享,今天我们来探讨下非货币资产交换的问题,投资性当地产作为非货币性资产,有其会计核算上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今天就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会计税务处理问题进行剖析,我们今天采用案例方式进行剖析。

案例1:A公司和B公司不具有关联关系,A公司2014年1月1日将自己持有的固定资产核算的房屋用于出租,由于该房屋所在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可以取得公允价值,因此该按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核算,出租当月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已提折旧200万,该房产2009年12月31日购入,使用年限为20年,假设无残值,出租当月房地产公允价值为1200万,2014年年末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为1300万;2015年1月1日A公司以该投资性房地产和货币资金200万作为对价,从B公司取得C公司100%股权,完成对C公司的非同一控制下控制,取得C公司股权当日C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

站在A公司角度,分析如下:2014年会计分录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1200累计折旧200贷:固定资产1000其他综合收益400借:投资性房地产1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37.5(150*25%)其他综合收益100(4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37.5(550*25%)2014年会计处理及企业所得税分析:会计处理上,2014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1300万,计税基础为1000-200-1000/20=750万元,会计税务差异为1300-750=550万元,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由于差异部分400万元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应确认其他综合收益,剩余差异部分确认所得税费用。

税务处理上,本年税务上应确认折旧费用为1000/20=50万,应在当期企业所得税前纳税调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在企业所得税前应纳税调减,合计在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前纳税调减150万元。

2015年会计分录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1500贷:其他业务收入1300银行存款200借:其他业务成本800其他综合收益4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贷:投资性房地产130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37.5贷:其他综合收益100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37.52015年会计处理及企业所得税分析:会计处理上,A公司以投资性房地产和银行存款换入B公司持有的C公司股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200/(1300+200)=13.33%,低于25%,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件,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换出资产和补价的公允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为1500万元,并且按照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应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同样为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两种方式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不存在差异。

税务处理上,由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对价全部为非股权支付,不符合特殊性税务重组条件,因此换入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1300+200=1500万元,会计税务不存在差异,本期将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其他业务成本,结转后其他业务成本为800万元,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转回,本期换出投资性房地产税务上应确认损益为1300-750=550万元,会计确认损益为1300-800-100=400万,当期差异为550-400=150万,税法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在2015年我们认为首先应将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会计税务差异150万元纳税调增,然后将税务上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分五年扣除,本期纳税调减550/5*4=440万元,合计应纳税调减440-150=290万。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影响其会计处理的原则,取得股权投资是否为同一控制下其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现在再分享一个案例,其中存在的会计处理的争议与企业所得税的调整与大家作下探讨。

案例2:A公司和B公司不具有关联关系,A公司和B公司均为酒店行业,A公司2014年1月1日将自己持有的固定资产核算的房屋用于向B公司增资,由于该房屋所在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可以取得公允价值,投资当日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已提折旧200万,该房产2009年12月31日购入,使用年限为20年,假设无残值,投资当日房地产公允价值为1400万,为了扩大地区影响力和获取B公司的酒店品牌,A公司以该房产和银行存款100万元对B公司增资,B公司2014年账面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为50万(主要为货币性资产),增资后B公司的股权结构为,A公司股权比例为96%,原股东股权比例为4%,A公司完成对B公司的非同一控制下控制,站在A公司角度,分析如下:2014年会计分录如下: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900累计折旧200贷:固定资产1000银行存款1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0(600*25%)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50按照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1500累计折旧200贷:固定资产1000营业外收入600银行存款1002014年会计处理及企业所得税分析:会计处理上,本人第一种观点:首先,A公司以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换入B公司股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100/(1300+100)=7.14%,低于25%,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件,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其次,由于换入资产C公司股权主要是其投入的固定资产,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在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不存在显著不同,因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为1300+100=1400万。

会计处理上,本人第二种观点,本次构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支付的对价公允价值,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支付的补价,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为1400+100=1500万。

两种会计处理下希望与大家做个探讨,包括其他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也会存在该问题。

企业所得税处理上,本人第一种观点:会计上按照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由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对价全部为非股权支付,税务上不符合特殊性税务重组条件,换入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补价800+100=900万元,税务上入账价值为1400+100=15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1500-900=600万,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600*25%=150万;本期换出固定资产税务上应确认损益为1400-800=600万元,会计确认损益为0万,当期资产转让所得会计税务差异为600-0=600万;而且根据税法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在2015年我们认为首先应将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会计税务差异600万元纳税调增,然后将税务上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分五年扣除,本期纳税调减600/5*4=480万元,合计应纳税调减600-480=120万。

企业所得税处理上,本人第二种观点:A和B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关系,会计上按照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处理,由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对价全部为非股权支付,税务上不符合特殊性税务重组条件,非同一控制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补价1400+100=1500万元,税务上计税基础为1400+100=1500万元;本期换出投资性房地产税务上应确认损益为1400-800=600万元,会计确认损益为1400-800=600万,当期资产转让所得会计税务差异为600-600=0万;税法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将税务上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分五年扣除,本期企业所得税前纳税调减600/5*4=480万元。

案例3:甲公司和乙公司同受同一方最终控制,2014年1月1日,甲公司持有A公司100%股权,乙公司持有B公司100%股权,甲公司持有A公司股权的投资成本为7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0万),为2010年全资投资设立,乙公司持有B公司股权投资成本为85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00万),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8500万,为2009年全资投资设立,2014年甲公司以A公司股权和外加补价2000万换入乙公司持有的B公司股权,站在甲公司角度,分析如下: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9000贷: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7000投资收益1000银行存款1000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50[(9000-80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按照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8500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7000银行存款1000资本公积500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25[(8500-80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2014年会计处理及企业所得税分析:会计处理上,本人第一种观点:首先,甲公司以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和银行存款换入乙公司持有B公司股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1000/(8000+1000)=11.11%,低于25%,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件,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其次,由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为不同企业股权,一般认为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在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因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补价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为8000+1000=9000万。

会计处理上,本人第二种观点,本次构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该股权投资的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8500万确定,即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为8500万,支付的对价部分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和银行存款的账面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初始入账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两种会计处理下希望与大家做个探讨,希望大家可以留言提供建议,不吝赐教。

企业所得税处理上,本人第一种观点:甲公司将持有A公司股权换入乙公司持有B公司股权,完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甲公司完成对B公司控股合并,股权支付比例=8000/(8000+1000)=88.89%,大于75%,符合特殊性税务重组条件(假设其他条件均符合),应该按照特殊性税务重组处理,取得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的计税基础为换出资产的计税基础,为7000+1000=8000万,非股权支付比例为1000/(1000+8000)=11.11%,非股权部分税务上应确认损益[(8000+1000)-(7000+1000)]*11.11%=111.1万,账面确认损益1000万,应在当期企业所得税前纳税调减1000-111.1=888.9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