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去括号》教案

《去括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3.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其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该如何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

1.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思考怎么算比较简便?

(1)-9+(26+9)(2)17-(17+68)

2.找出下列各多项式的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1)3a-2b2-2a+b2(2)3a-2b2-(2a+b2)

3.第2(2)小题能直接合并同类项吗?那怎么办?(引出课题:去括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题一:周三下午,校图书馆内起初有a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

(请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图书馆内共有多少位同学.

(2)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吗?

(3)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均表示同一个量.)

a+(b+c)=a+b+c①

2.问题二: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

(1)试用两种方式写出图书馆内还剩下的同学数.

(2)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关系?(这两个式子的值相等吗?为什么?)

a-(b+c)=a-b-c②

3.请学生思考,举出生活中与①和②相类似的问题.

三、观察交流、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①、②两个等式,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围绕以下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回答、弄清.)

(1)观察①、②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这两个等式,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括号(即括号去掉了))

(2)去括号是否就是直接把括号去掉就可以?

(3)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正负号有什么变化?

(4)括号内各项的正负号发生改变取决于什么?

(5)去括号的规律分几种情况归纳?

(6)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归纳出来.

2.多媒体演示,归纳法则

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到去括号法则(板书):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四、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1.去括号:(请同学们对照法则来完成)

(1)a+(b-c);(2)a-(b-c);

(3)a+(-b+c);(4)a-(-b-c);

(5)a-(b-c-d);(6)a-3(b-c).

2.让学生参与讨论a-3(b-c)的括号怎样去?

(1)比较a-3(b-c)和a-(b-c)去括号的异同点.

同:括号内各项相同,括号前有“-”号.

异:a-3(b-c)括号前有数字“3”,a-(b-c)括号前应是数字“1”省略不写.

(2)板演

a-(b-c)a-3(b-c)

=a-1×b-1×(-c)=a-3×b-3×(-c)

=a-b+c.=a-3b+3c.

(3)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题的去括号,实际上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乘法分配律)

揭示本质: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理解去括号的法则.

强调:“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过程中要注意积的符号的确定和积的系数最易出错.”3.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x-y-z)+(x-y+z)-(x-y-z)

(2)(a²+2ab+b²)-(a²-2ab+b²)

(3)2(x-2)+3(1-2x)

(4)3(2x²-y²)-2(3y²-2x²)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师生共评,小结:若有括号时,要合并同类项,必须先要去括号.

4.思维训练:根据去括号法则,在横线上添上“+”或“-”:

(1)a(-b+c)=a-b+c;

(2)a(b+c)=a-b-c;

(3)(a-b)(-c-d)=-a+b+c+d.

四、课堂小结、提升新知

1.今天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法则?

2.在去括号时你觉得应该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内化新知

必做题:教材P107第1、3题.

选做题:多项式a-[b-(c+d)]去括号有几种解法?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教案

第2课时去括号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重点) 2.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还记得用火柴棒像如图那样搭x个正方形时,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吗? 方法1:第一个正方形用四根,以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火柴棒就增加三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________根. 方法2: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四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余的根数,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________根. 方法3: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一根火柴棒加3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搭x个正方形共需____________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去括号 下列去括号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改正. (1)+(-a-b)=a-b; (2)5x-(2x-1)-xy=5x-2x+1+xy; (3)3xy-2(xy-y)=3xy-2xy-2y; (4)(a+b)-3(2a-3b)=a+b-6a+3b. 解析:先判断括号外面的符号,再根据去括号法则选用适当的方法去括号. 解:(1)错误,括号外面是“+”号,括号内不变号,应该是:+(-a-b)=-a-b; (2)错误,-xy没在括号内,不应变号,应该是:5x-(2x-1)-xy=5x-2x+1-xy; (3)错误,括号外是“-”号,括号内应该变号,应该是:3xy-2(xy-y)=3xy-2xy+2y; (4)错误,有乘法的分配律使用错误,应该是:(a+b)-3(2a-3b)=a+b-6a+9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去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时,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先把括号前的数字与括号里各项相乘,再运用括号前是“+”,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设计 苏达权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去括号”法则。 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领悟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模型。 1、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含有括号的方程化归成已经熟悉的方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数学的人文色彩。 重点:列方程、解方程。 难点:正确利用“去括号”变形。 一、设置情境 1.去括号:2(x 2y-2),-3(3x-y 1), -(4a 3b-5c) 2.解方程: (1)x 15=2x-10 (2) 4x 7=2x-1 (3)1-7x 1=21 (4)6x-0.5 =12-x (强调每一步要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知 活动1:展示问题(小黑板) 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老师提出,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此题怎样解,老师巡视之后,若发现学生中有会解的,请同学板演并指出每个式子的意义,若没有,则作如下提示: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那么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_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 __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____度。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得方程为:6x 6(x-2000)=150000 列出方程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求出x值? 师生共同完成第一步,并强调去括号要注意的问题 6x 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 6x-12000=150000 移项: 6x 6x=150000 12000 合并: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教案 新人教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题: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括号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它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节课的教材所具有的特点是所涉及到的方法和性质比较多,并且都是以题目的形式给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暴露学生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中“整式的加减”的第二课时已经接触并掌握了去括号法则,故本节课只是去括号法则运用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延伸,针对学生而言,本节课的掌握并不难。再者,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还较低,学生爱表现、有较强的好胜心理等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课 时教学目标1、了解去括号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 2、准确而熟练的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重点准确而熟练的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难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提炼课 题 探究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法 学法 指导 探究思考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一、知识回顾:一、复习回顾: 1、解方程 9-3x=-5x+5 2、去括号 回顾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去括 号的法则 复习旧知识,为 本节课的学习打 基础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去括号》教案

《去括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3.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其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该如何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 1.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思考怎么算比较简便? (1)-9+(26+9)(2)17-(17+68) 2.找出下列各多项式的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1)3a-2b2-2a+b2(2)3a-2b2-(2a+b2) 3.第2(2)小题能直接合并同类项吗?那怎么办?(引出课题:去括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题一:周三下午,校图书馆内起初有a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 (请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图书馆内共有多少位同学. (2)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吗? (3)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相等吗?为什么?(相等.均表示同一个量.) a+(b+c)=a+b+c① 2.问题二: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 (1)试用两种方式写出图书馆内还剩下的同学数. (2)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关系?(这两个式子的值相等吗?为什么?) a-(b+c)=a-b-c② 3.请学生思考,举出生活中与①和②相类似的问题.

三、观察交流、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①、②两个等式,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围绕以下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回答、弄清.) (1)观察①、②两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这两个等式,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括号(即括号去掉了)) (2)去括号是否就是直接把括号去掉就可以? (3)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正负号有什么变化? (4)括号内各项的正负号发生改变取决于什么? (5)去括号的规律分几种情况归纳? (6)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归纳出来. 2.多媒体演示,归纳法则 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到去括号法则(板书):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四、理解应用、巩固新知 1.去括号:(请同学们对照法则来完成) (1)a+(b-c);(2)a-(b-c); (3)a+(-b+c);(4)a-(-b-c); (5)a-(b-c-d);(6)a-3(b-c). 2.让学生参与讨论a-3(b-c)的括号怎样去? (1)比较a-3(b-c)和a-(b-c)去括号的异同点. 同:括号内各项相同,括号前有“-”号. 异:a-3(b-c)括号前有数字“3”,a-(b-c)括号前应是数字“1”省略不写. (2)板演 a-(b-c)a-3(b-c) =a-1×b-1×(-c)=a-3×b-3×(-c) =a-b+c.=a-3b+3c. (3)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题的去括号,实际上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乘法分配律)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去括号》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 课题2.2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正确的去括号并化简整式.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复习: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法则 2.你还记得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ac 3.板书:化简 -(+5)= +(+5)= -(-7)= +(-7)= 4.计算 (1)12×(16 - 23 ) (2)-12×(14 -13 ) 注意项数和各项的符号,探索规律。引出这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整式的加减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情景导入: 小聪带了a元钱去商店购物,花了b元买文具盒,c元买铅笔,他剩下的钱可以表示为什么样的代数式? 解答:表示形式一:a-(b+c)表示形式二:a-b-c 提问:左右两个式子相等吗?理由是什么? a-(b+c)=a-b-c 观察分析两种表达形式有什么特点,做出总结。 想一想根据分配律,你能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吗? (1) +(-a+c)= (2) -(-a-c) = 观察两组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分析:+(-a+c)可以看作+1×(-a+c) - (- a-c)可以看作-1×(-a-c). -a-c=(-a)+(-c)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 [板书]解:+(- a+c)解: - (- a-c) =+1×(-a+c) =(-1)x(-a-c) =1×(-a)+1×c =(-1)x(-a)+(-1)x (-c) =-a+c = a+c 观察这两组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1)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2)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用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相同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相反 )。 归纳: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不变; 括号前是“ -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都改变。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去括号》冀教版

《去括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历去括号法则的形成过程,理解去括号的意义. 2.掌握去括号法则,能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运算,培养运算能力. 3.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 - ”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法则. 导入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分别是100 km/h和120 km/h.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 h,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u 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u - 0.5)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 km,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 - 0.5)km,因此,这段铁路全长(单位:km)为100u+120(u - 0.5).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的路程差(单位:km)为100u - 120(u - 0.5).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探讨,引入去括号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下面的继续学习做了铺垫.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1 试着做做 师:我们知道:a+(b+c)=a+b+c.我们分别取a,b,c的值为2,3,4,先计算第一组、第二组代数式的值. 第一组 第二组 思考:去掉括号后,各组代数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各组代数式的值相等. 师:我们再计算第三组、第四组代数式的值. 第三组 第四组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去括号》参考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3.5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3.探索和寻求去括号的法则与合理解释,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 4.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只有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才能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后,原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教学难点:利用运算律去括号。 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1.你还记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时,小彬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吗? 在这些图形中,上面的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x根火柴,竖直方向用了(x+1)根火柴棒,共用了[x+x+(x+1)]根火柴棒。 2.大家来试一试看,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计算火柴根数。 下面是小颖和小刚的做法: 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数,得到的代数式是4 x-(x-1)。 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3根火柴棒加1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

正方形就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共需(3 x+1)根。 3.引导学生思考 以上几种计算火柴根数的办法,所得结果一样吗?鼓励学生猜想,并利用运算律去括号,比较运算结果。 4+3(x-1)= 4+3x-3=3x+1 4 x-(x-1)=4 x-x+1=3x+1 (学生进行小结,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二、构思生活场景,体会去括号法则 问题:小聪带了10元钱去商店购物,花了a元买文具盒,b元买铅笔,他剩下的钱可以表示为什么样的代数式?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发现:10-(a+b)=10-a-b 三、探索练习,验证新知 指导学生学习: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1)13+(7-5)= 13+7-5= (2)13-(7-5)= 13-7+5= (3)9a+(6 a-a)= 9 a+6 a-a = (4)9 a-(6 a-a)= 9 a-6 a+a = 提问:1.上述4题的解法中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区别在哪里? 2.我们是怎么得到多项式去括号的方法的?引导学生回答“是从数的去括号方法得到的”,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叫“类比”。 3.第(1)小题与第(2)小题的去括号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去括号法则”。 四、合作交流,探究总结 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a+(b-c)= a+b-c a-(b-c)= a-b+c 为了便于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整式的去括号法则. 2.内容解析 整式的去括号法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本节课类比数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怎样去掉括号,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式子中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学习将为学习整式加减的运算做好铺垫,使得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式通性”的数学研究方法.

(2)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并能进行整式的化简.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使学生明白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由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准确地化简例2中的4道小题,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去括号时,有时不能做到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经常没有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出现漏乘的现象.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括号中符号的处理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本节课先通过三个问题引出列出三个等量关系。由等式关系先初步了解去括号运算.然后从章引言的问题引入的,这个问题是根据时间和速度来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

第2课时去括号 选―力三三4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 经过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盟"hl.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u—0.5) 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lOOukm,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 (u- 0.5) km,因此,这段铁路全长(单位:km)是 100u+120 (u-0. 5)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u-120 (u-0. 5)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lOOu+120 (u-0. 5) =100u+120u+120X (-0.5) =220u—60; lOOu-120 (u—0.5) =100u—120u—120X (—0.5) --20u+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 (u-0. 5) =+120u-60 ③ -120 (u-0. 5)二一120u+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说明】上一栏目中问题,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归纳结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 (x-3)与一(x-3)可以分别看作1与一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 (x-3) =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一x+3 (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每一项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儿项.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化简下列各式:(教材第66页例4) (1)8a+2b+ (5a-b); (2)(5a—3b) —3 (a' — 2b). 【教学说明】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一3 (/—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km/h,水流速度是akm/h.(教材第67页例5) (1)2h后两船相距多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3去括号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整式加减运算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最基本的运算,它是今后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及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去括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整式运算和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由于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因此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可以类比乘法分配律来学习去括号法则.用关于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式子进行化简,充分体现了“数式通性”及由数到式、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的数学思想. 二、生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和整式加减中的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掌握运算的法则和运算律.会找同类项并合并之.但在运算的过程中常常因粗心或对加法和乘法的混淆导致计算准确率不高.同时运算时还未养成“先定符合,再算绝对值”的解题习惯,常常会出现跳步或多余步骤.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去括号法则; 2.应用去括号法则和合并同类项对整式进行化简. 教学难点:1.括号前负数的去括号法则; 2.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 1.知识目标: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去括号法则;理解去括号就是乘法分配律在整式运 算中的运用;掌握去括号法则,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 知识分解和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 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四、教学策略设 思路:1.通过观察、探究、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周围熟悉的素材,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再通过分析整合归纳得出新知,最后正确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余,在教学中通过层层的铺垫过渡,逐步地渗透 “数式通性”及由数到式、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的数学思想. 策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启发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学习.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学设计

《2.2 去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去括号的意义; (2)会去括号,并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的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正确性。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有系数时,注意括号中各项都要与系数相乘。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合并同类项,而且在小学就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进行简便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但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式的运算不太熟悉。本节课要让学生明白,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 中仍然成立,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充分体会“数式通性”,引导他们每一个运算步骤都要有依据,为后面学习 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地位和作用) “去括号”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是中学知识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单项式、多 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整式的 化简和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 方程等后续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是以后分解因式、 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 环节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这个知识点存在一 个思维的转换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去括号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与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分下面几个环节: (一)微课教学,以旧探新 【微课教学】 (1)背景知识:把下列各式化简:①)5 - (- (- +②)6(2)去括号的基本类型讲解:①)2 - -x +x②)8 (- (+(3)去括号法则归纳: 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法则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 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师生活动:教师点播时长约5分钟的微课学习视频,让学 生自主学习去括号法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设计

课题: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1)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解此类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去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程资源: 学习过程: 一、忆旧(知识回顾)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1)32-2x=28-6x 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把方程化成___________的形式◆去括号的法则: 括号外的因数是________,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______与原来的________相同;

括号外的因数是________,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_____与原来的符号_________. 二、迎新(问题导入) ◆学生阅读课本96页“问题” 想一想: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 填一填: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___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_______度。可得方程___________ (注意单位的统一). 议一议:如何使方程6x+6(x-2000)=150000向 x = a的形式转化? 解:去括号,得 6x+ 6x-12000=150000 移项,得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得 12x=162000 系数化为1,得 x=13500 总一总:解带有括号的方程的步骤: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提示:括号外面因数是负数 ..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三、典例精讲 例1 解方程: 3x-7(x-1)=3-2(x+3) 解: 去括号,得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北师大版 总课时:8课时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去括号法则. 2.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让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双方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和观念. 二、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正确地去括号. 三、教学难点: 当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探索式相结合.:引导——发现——尝试——成功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火柴一盒:第一张:搭正方形的方法(记作§3.5 A) 第二张:去括号法则(记作§3.5 B) 第三张:例1(记作§3.5 B) 六、教学过程: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时,怎样计算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根数吗?拿出准备好的火柴,自己搭一下,然后再按如下做法搭.(出示投影片§3.5 A) (1) 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那么 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 (2) 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根数,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x-(x-1)]根. (3)

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3根火柴棒加1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搭x个正方形共需(3x+1)根. 既然代数式4+3(x-1)能变形为:3x+1,那代数式4x-(x-1)能否也变形为3x+1呢?大家讨论一下.:这时我们又看到两个等式:4+3(x-1)=3x+1,4x-(x-1)=3x+1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等式,从左边到右边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3+7-5=20-5=15, 13-(7-5)=13-2=1 , 13-7+5=6+5=11 所以:13+(7-5)=13+7-5 , 13-(7-5)=13-7+5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下面我们来看一例题来熟悉去括号法则(出示投影片§3.5 B) [例1]去括号,合并同类项:(1)4a-(a-3b) (2)a+(5a-3b)-(a-2b) (3)3(2xy-y)-2xy (1)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2)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它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 (3)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4)若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该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符号错误. (5)当括号里的第一项是省略“+”号的正数时,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后要补上原先省略的“+”号.Ⅲ.课堂练习:课本P110随堂练习;习题3.6 3 1.去括号,合并同类项.:(1)8x-(-3x-5) (2)(3x-1)-(2-5x) (3)(-4y+3)-(-5y-2) (4)3x+1-2(4-x) 解:(1)8x-(-3x-5)=8x+3x+5=11x+5 (2)(3x-1)-(2-5x)=3x-1-2+5x=8x-3 (3)(-4y+3)-(-5y-2)=-4y+3+5y+2=y+5 (4)3x+1-2(4-x)=3x+1-8+2x=5x-7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3-3 课时1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课时1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含有括号的方程去括号的方法及步骤. (2)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逐步渗透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在建立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含有括号的方程,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 多媒体课件 情境1:你还记得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去括号:(1)2(x+8);(2)-3(3x+4);(3)-(7y-5). 让学生回忆第二章的去括号法则,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解答. 情境2: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但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出的方程也会较复杂,如何解较复杂的方

程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出示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 000 kW·h,全年用电15万k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是多少? 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 教师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探索列方程的思路.在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分析: 1.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2.如果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 kW·h,那么怎样表示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上半年共用电量和下半年共用电量. 3.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怎样解所列的方程. 师生共同探究,题中的相等关系是 上半年用电量( kW·h)+下半年用电量(kW·h)=150 000.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 kW·h,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 000)kW·h,上半年共用电6x kW·h,下半年共用电[6(x-2 000)]kW·h. 列出方程为6x+6(x-2 000)=150 000. 去括号,得6x+6x-12 000=150 000. 移项,得6x+6x=150 000+12 000. 合并同类项,得12x=162 000. 系数化为1,得x=13 500. 因此,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13 500 kW·h. 教师提问:此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学生讨论后得出:设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用电x kW·h,则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x+2 000)kW·h. 列出方程为6(x+2 000)+6x=150 000.

七年级数学上册《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2)--去括号》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2)--去括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未知”转化为“已 知”的过程,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括号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研究在解方程时如何去括号,并从中体会转化思想;通过解方程的方法、 步骤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不要求 写出检验步骤)的良好习惯,体验求知的成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 心。 教学重点:灵活掌握和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去括号。(①不漏乘括号外的因数②注意括号外为负因数时,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去括号:①X-(X-4) ②8-2(X-7) ③4(X + 0.5) 2.解方程:①X + 4= 2—X ② 3X = 8 +2(X-7)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自主完成解题。 3.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让小颖带了20元钱到超市去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找回了3元,已知1听可乐比1听果奶多0.5元。你知道1听果奶多少钱吗?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 + 0.5)+X = 20-3 从简单到复杂,巩固所学的解方程知识为去括号做铺垫,并让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教师板书) ①移项②合并同类项③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二、探索新知 由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你能完成复习引入中题2的②题和题3吗? ② 3X = 8 +2(X-7) ③4(X + 0. 5)+X = 20-3 根据“旧”知识,学生会作如下解答: 解:去括号,得3X = 8 +2X-14 移项得 3X - 2X = 8 -14 合并同类项,得X = - 6 解:去括号,得 4X+2 +X=17 移项得 4X+X =17 – 2 合并同类项,得5x = 15 两边同除以5得 X= 3 [师] 两方程与前两节课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生] 以前学过的方程没有括号,而这两题出现了括号。 [师] 能否把括号化掉? [生] 按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前的系数分配进括号内的每一项,就可以去掉括号。 [师] 去括号,应注意什么呢? [生]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先把括号外的因数分配进去,再考虑是否变号(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于是,解方程的基本程序又多了一步“去括号” 教师添上“去括号”这一步骤,补充出解一元一次方面的基本程序。 三、体验成功 出示例4解方程– 2(X – 1)= 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

去括号 【学习目标】 1. 理解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通过观察、猜想、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培 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去括号法则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利用10分钟精读一遍教材P65下――P67上,用红色笔进行勾画重难点; 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解答预习案中的问题;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栏内,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2.利用25分钟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用红笔做 好标记。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 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点,保持卷面整洁,独立完成,不能讨论。带★题目选作。 预习案 【预习自学】 1.你记得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2×(1∕6 + 2 ∕3)= ←(注意项数) -12×(1∕4 + 1∕3)=← (注意各项的符号) 3.用类比方法计算下列各式: (1)2( X + 8 )=←(注意项数) (2)-3( 3X + 4 )=← (注意各项的符号) (3)-7(7Y-5)=← (注意各项的符号) 4.通过上面的3个例子,你能够发现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吗?项数吗?你明 白它们变化依据呢? 5.去括号:(1)+ ( X + 3 )= (2)-( X - 3 )=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整式化简 例4 化简下列各式: (1)8a + 2b + ( 5a – b ) (2) ( 5a - 3b ) – 3 ( a² - 2b ) 小结: 【例5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km∕h,水流速度是a km∕h, (1) 2 h 后两船相距多远? (2) 2 h 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小结: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化简: (1)-5a + (3a – 2) – (3a –7) (2) 1∕3(9Y–3) + 2(Y+1) (2) (2X–3Y) + (5X +4Y) (4)(8a-7b)-(4a-5b) ★ 3.能力提升(你能行)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优质课教案_0

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的方法,并能解此类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新问题(如何去括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 解题准确性,尤其是括号前是负因数。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列方程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错在哪里。 2、解方程 3、解方程的步骤。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一: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提问: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 让学生自主分析列出式子。(设出未知量、找出各个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列出式子)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度,则下半年没月平均用电-2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度,下半年共用电6(-2000)度。 由已知可得式子:6+6(-2000)=150000 提问:这和我们以前讲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我们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怎样使这个方程向=a 的形式转化呢? 老师引导学生,这是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去括号才能解决。 (二)新课讲解 (1)引导学生回忆在第二章讲到的去括号的方法: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呼号与原来的符号一样;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强调:括号前面没有写出数字时表示的是系数为1,系数的正负取决于系数前面的加减号。 按照这个方法,先让学生解方程,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按步骤解答: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从例子中总结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根据步骤做例题1:3-7(-1)=3-2(+3)做完后对照课本的做法,要求学生做的和例子一样。然后做课本97页练习中的题目。 x x x x x x x ↓↓↓↓x x x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