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简述
简述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
简述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成分,可以识别并结合病原体,从而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那么,抗体是如何产生的呢?以下将介绍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
1. 抗原刺激抗体的产生离不开抗原的存在。
抗原是指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例如病毒、细菌、真菌、肿瘤细胞等。
当这些抗原进入人体后,它们会被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吞噬并加工,然后将其结合到自身表面的MHC分子上,形成抗原肽复合物,并展示在细胞表面,等待被T细胞和B细胞识别。
2. T细胞的参与当T细胞遇到抗原肽复合物时,它们会进行识别和激活。
其中,CD4+T细胞能够识别MHC-II分子呈递的抗原肽复合物,并释放细胞因子,激活B细胞。
CD8+T细胞则能够识别MHC-I分子呈递的抗原肽复合物,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3. 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当CD4+T细胞激活后,它们会识别并结合B细胞表面的抗原肽复合物,从而激活B细胞。
被激活的B细胞会经历细胞增殖和分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是一种专门分泌抗体的细胞,它们可以合成和分泌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以抵御入侵的病原体。
记忆B细胞则可以长期存活,在再次遇到同样的抗原时迅速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4. 抗体的产生和作用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免疫蛋白质,可以结合到病原体表面的特定抗原上,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能够引起病原体的凝集、沉淀、中和和裂解,从而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此外,抗体还能够识别和结合人体自身组织上的异常抗原,例如癌细胞,从而对抗癌症。
总的来说,抗体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需要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协同作用。
通过了解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分子,具有识别和中和病原体的能力。
抗体的基本结构由四个亚单位组成,包括两个轻链和两个重链。
本文将以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为标题,详细介绍抗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1. 抗体的重链和轻链抗体的重链和轻链是由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多肽链。
在人类的抗体中,重链有五种亚型,分别为IgM、IgG、IgA、IgD和IgE,而轻链有两种亚型,分别为kappa和lambda。
重链和轻链通过二硫键相连形成抗体的骨架结构。
2. 抗体的结构域抗体的结构域是指抗体分子上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区域。
抗体的结构域包括可变区(variable region)和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可变区负责与抗原结合,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而恒定区则决定了抗体的功能和效应。
3. 抗体的可变区抗体的可变区由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其中包含了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
可变区的序列在不同的抗体中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这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基因重组和突变机制所致。
可变区的变异使得抗体能够识别多样性的抗原。
4. 抗体的恒定区抗体的恒定区在不同的抗体中表现出较低的变异性,这是由于恒定区的序列由基因家族所决定。
恒定区的序列决定了抗体的功能和效应,如中和病原体、激活免疫细胞和促进免疫效应等。
5. 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是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区域,也称为抗体的亲和位点。
抗原结合位点由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决定,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抗体通过与抗原结合来识别和中和病原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6. 抗体的异构型抗体的异构型是指抗体分子中恒定区的结构差异。
在不同的抗体亚型中,恒定区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抗体的功能和效应。
例如,IgM抗体在结构上较大,能够聚集形成多价抗体,增强其中和病原体的效果。
7. 抗体的二级结构抗体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
重链和轻链中的可变区和恒定区都具有这种二级结构。
这种特殊的二级结构使得抗体能够具有稳定的空间构象,并保持其与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简述抗体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抗体的结构和功能
抗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
武器,可以抵御各种病原体的攻击。
抗体分子的结构很特殊,它具有
多种不同的部分,包括重链、轻链、变异区和恒定区。
抗体的重链和轻链都是由多个氨基酸单元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
了抗体分子的骨架。
变异区是抗体分子的核心部分,它可以与病原体
上的抗原结合,从而识别并消灭病原体。
恒定区则是抗体的稳定部分,它可以帮助抗体分子在体内保持稳定。
抗体的主要功能就是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在免疫系统的启动阶段,当病原体进入人体之后,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就会识别并摧毁病
原体,同时激活B淋巴细胞制造抗体。
这些抗体将会精确地结合在病
原体的表面,形成一个“锁和钥”的配对,这个配对可以促进病原体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和消灭。
抗体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参与免疫反应。
它可以激活补体系统,
从而对病原体产生杀伤作用。
此外,抗体也可以介导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从而招募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到消灭病原体的过程中。
抗体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其结构独特的特性,抗体能够高度精准地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从而保障人体免疫系统
的正常工作。
因此,了解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对于我们了解人体
免疫系统的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研发更高效的药物和疫苗
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抗体的类型及功能
简述抗体的类型及功能引言:抗体是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抗体类型及其功能,以加深对抗体的了解。
一、IgM抗体IgM抗体是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通常在感染初期生成。
它是一种巨大的五聚体抗体,由五个单体抗体链组成。
IgM抗体在免疫系统的早期阶段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迅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从而触发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
此外,IgM抗体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病原体的消除。
二、IgG抗体IgG抗体是免疫系统中最常见的抗体类型,约占总抗体数量的75-80%。
它是一种二聚体抗体,由两个单体抗体链组成。
IgG抗体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中和病原体毒素、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消化、激活补体系统等。
此外,IgG抗体还可以穿过胎盘屏障,提供胎儿早期的免疫保护。
三、IgA抗体IgA抗体是存在于体液中的主要抗体类型,主要分布在黏膜表面和分泌物中。
它是一种二聚体抗体,由两个单体抗体链组成。
IgA抗体在黏膜表面起到重要作用,能够阻止病原体侵入黏膜组织,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此外,IgA抗体还能够中和病原体毒素,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四、IgE抗体IgE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类型,它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IgE抗体的产生通常与过敏原接触有关,如花粉、食物等。
一旦与过敏原结合,IgE抗体会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过敏症状的出现。
此外,IgE抗体还能够参与抗寄生虫免疫反应,通过激活嗜碱性粒细胞来消灭寄生虫。
五、IgD抗体IgD抗体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抗体类型,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它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的表面,并参与B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抗原识别。
研究表明,IgD抗体可能在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结论:抗体是人类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分子。
不同类型的抗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中和病原体毒素、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消化、激活补体系统等。
通过了解抗体的类型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简述抗体的免疫学功能
简述抗体的免疫学功能抗体是一种生物分子,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识别和结合病原体、异物或自身抗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学功能。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抗体的免疫学功能。
1. 识别和结合抗原抗体最基本的免疫学功能是识别和结合抗原。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与其相应的抗体。
抗体通过其可变区域与病原体表面的特定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此外,抗体也能与体内的自身抗原结合,从而防止自身免疫反应。
2. 促进病原体的清除抗体通过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促进其清除。
一方面,抗体可与病原体表面结合,从而直接中和病原体的毒性;另一方面,抗体也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反应。
例如,抗体可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激活细胞吞噬和破坏病原体的功能;抗体还可与NK细胞结合,从而激活其杀伤病原体的能力。
3. 介导ADCC抗体介导的细胞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功能。
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与NK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激活NK细胞的杀伤病原体能力。
此外,抗体也可以与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结合,从而介导ADCC。
4. 活化补体系统抗体还可以活化补体系统,从而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激活免疫球蛋白M(IgM)或IgG的经典途径,从而引发补体激活。
激活后的补体可直接破坏病原体,也可通过补体受体介导的机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5. 调节免疫反应抗体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
例如,IgM和IgG抗体可激活B细胞,从而促进其增殖和分化;一些抗体还可以与T细胞结合,从而影响其活化和功能等。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识别和结合抗原,促进病原体的清除,介导ADCC,活化补体系统和调节免疫反应,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学功能。
抗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机体的免疫反应机制,还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抗体具有重链和轻链组成,每个抗体分子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形成Y形状。
抗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恒定区则决定了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抗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区域:两个抗原结合部位,一个球部和一个棒部。
抗原结合部位位于抗体的顶端,并与抗原结合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抗原结合部位的可变区域由重链和轻链的V区域共同决定,具有高度多样性,可以识别并结合多种抗原。
抗体的球部由重链和轻链的C区域组成,决定了抗体的种类和亚类。
棒部由抗体的重链的C区域组成,可与机体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中和病原微生物、沉淀抗原、激活补体系统、识别和标记异物、调节免疫应答等。
抗体可以通过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结合来中和病原微生物,阻止其侵入机体细胞。
抗体还可以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复合物,促使病原微生物和抗原沉淀而不再对机体产生损害。
抗体还可以与补体系统相互作用,激活补体系统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此外,抗体还可以识别和标记异物,使其易于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
此外,抗体还可以调节免疫应答,通过与抗原结合来激活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还可以通过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来实现。
抗体的可变区域具有高度多样性,可以识别和结合多种抗原,因此可以用于特异性识别和治疗多种疾病。
抗体还可以通过亲和力成对的方式结合抗原,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增强抗体的结合力和生物学功能。
总之,抗体具有重链和轻链组成的Y形结构,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
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中和病原微生物、沉淀抗原、激活补体系统、识别和标记异物、调节免疫应答等。
抗体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使其成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
简述抗体的保存方法一、简介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能力。
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抗体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组化、免疫印记、免疫沉淀等实验中。
为了确保抗体的稳定性和长期保存,合理的保存方法至关重要。
二、抗体的保存条件1. 温度抗体的保存温度是决定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抗体应保存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可以有效地减缓抗体的降解速度。
对于一些特殊的抗体,如酶标抗体、荧光抗体等,应根据其特性选择适当的保存温度。
2. 冷冻液在保存抗体时,应使用含有保护剂的冷冻液,如甘油、明胶、牛血清白蛋白等。
这些保护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抗体的降解和损伤,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3. 分装为了避免多次冻融对抗体的影响,应将抗体分装成小份,每份只使用一次。
分装时应注意避免空气接触,以防止氧化和污染。
4. 储存容器抗体的储存容器应选择无毒、无味、耐低温和耐腐蚀的材质,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此外,储存容器应密封良好,以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影响抗体的稳定性。
5. 防光抗体对光敏感,容易受到光的照射而降解和失活。
因此,在保存抗体时,应将其存放在避光的环境中,如黑暗的冷冻箱或冷藏室。
三、抗体的保存期限抗体的保存期限取决于其质量和保存条件。
一般而言,抗体在-20℃下可以保存6个月至1年,而在更低的温度下,如-80℃,可以保存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抗体的保存期限并非一成不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制备工艺、纯度、稀释液、保存温度等。
四、抗体的解冻和使用1. 解冻在使用冷冻保存的抗体之前,应先将其缓慢解冻至室温。
为了避免抗体的损伤,解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的突变和震动。
2. 稀释抗体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
稀释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抗体的特性进行,一般常用的稀释液有PBS、BSA、TBST等。
3. 使用在实验中使用抗体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
避免抗体与其他试剂或物质的接触,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简述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简述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1. 抗体的结构概述1.1 抗体的基本形态抗体,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其实,它们也不过是一群非常聪明的“免疫小卫士”。
它们的外形看起来像个字母“Y”,两条“手臂”加上一条“杆子”,这个形象有点像古代神话里的神杖。
不过,这个“Y”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其实是抗体功能的关键所在。
每个抗体都有两个“手臂”,这两个手臂叫做“重链”和“轻链”,它们就像超级好搭档,一个负责抓捕敌人,另一个则负责汇报情况。
抗体的两条手臂末端有特殊的区域叫做“抗原结合部位”,就像每个警察都有一个专门的证件,抗体则有它们专属的“证书”,可以精准地识别并绑定到特定的入侵者身上。
这种“锁和钥匙”的关系,简直就是科学界的经典搭档。
1.2 抗体的结构细节抗体的“杆子”部分被称为“恒定区”,它的主要工作是支撑整个抗体的结构,稳定而牢固。
这个部分就像是抗体的“基石”,确保抗体不会像没有支撑的建筑一样崩溃。
而抗体的“手臂”部分则是“可变区”,这里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有所不同,让每个抗体都能独特地识别各种入侵者。
简直就是免疫系统的“特工”,随时准备迎接不同的挑战。
2. 抗体的功能2.1 抗体的识别与中和抗体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识别外来的入侵者,比如病毒和细菌。
想象一下,抗体就像是精明的侦探,专门在体内寻找那些不速之客。
一旦找到,抗体就会通过它们的“手臂”紧紧地抓住这些入侵者。
然后,它们会把这些入侵者“锁住”,或者把它们送去“接受审判”。
这个过程称为“中和”,就是把入侵者搞定的意思。
抗体可以帮助消灭病毒,阻止它们在体内繁殖,简直是“天降神兵”。
2.2 抗体的标记与清除除了直接中和,抗体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入侵者打上“标签”,让其他免疫细胞更容易找到它们。
抗体会在入侵者的表面附上标记,这样那些专业的“清理工”就能迅速识别并处理这些入侵者了。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坏人贴上了“通缉令”,让他们无处遁形。
免疫系统的“清理队”会迅速行动,确保体内环境干净利索。
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
它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抗体通过与抗原结合来发挥作用,抗原是一种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病原体的表面分子、细胞内产生的异常蛋白质或外源物质等。
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1.中和病原体:抗体可以通过与病原体的抗原结合,阻止其侵入宿主细胞并抑制其繁殖。
一旦病原体被抗体中和,它们就会失去侵入和感染细胞的能力,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2.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破坏: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巨噬细胞是一类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免疫细胞,它们通过与抗体结合的病原体来识别并摧毁它们,从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3.激活免疫系统:抗体通过与抗原结合,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和分子。
例如,抗体可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这些免疫细胞。
激活后的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进一步增强免疫反应,从而有效地清除病原体。
4.调节免疫反应:抗体可以通过与抗原结合来调节免疫反应的幅度和方向。
在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抗体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加速病原体的清除。
而在免疫应答的后期阶段,抗体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避免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5.传递免疫记忆:抗体可以通过与抗原结合来传递免疫记忆。
一旦机体接触到特定的抗原,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长期存留在机体内,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免疫系统可以迅速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从而更快速地清除病原体,避免再次感染。
抗体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
它们通过与抗原结合来中和病原体、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破坏、激活免疫系统、调节免疫反应以及传递免疫记忆。
这些功能的发挥不仅对于保护机体免受疾病侵害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研究和治疗许多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抗体的生物学功能,为免疫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简述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抗体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它们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异物等抗原物质,并参与清除、中和、调节和激活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抗体通过其可变区域与抗原的特定结构进行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特异性结合能力使得抗体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的抗原,从而对抗病原体的入侵。
抗体可以通过结合病原体或异物来中和它们的活性。
当抗体与病原体或异物结合后,可以阻止其进一步侵入机体细胞,或者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引发病原体的溶解和破坏。
这种中和作用是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抗体还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一方面,抗体可以通过结合抗原来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促进它们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杀伤。
另一方面,抗体也可以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抗体还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作用。
在体液免疫中,抗体通过与病原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和吞噬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
在细胞免疫中,抗体可以通过与抗原结合,识别并标记被感染的细胞,使其成为免疫系统的攻击目标。
抗体还具有其他生物学功能。
例如,抗体可以在胎儿和新生儿中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提供 pass pass pass 母体免疫保护,帮助婴儿建立起自身免疫能力。
同时,抗体还可以参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起来,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中和病原体或异物、调节免疫反应、协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抗体成为机体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维护机体健康和抵御病原体入侵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述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
简述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能力。
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抗原刺激阶段当机体遭受外来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
这时,免疫细胞会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的特定分子,这些分子就是抗原。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细胞表面分子、药物等。
二、抗体生成阶段在接触到抗原后,B淋巴细胞会被激活并开始产生抗体。
B细胞上有许多不同的受体,每个受体只能结合一个特定的抗原。
当一个B细胞与其受体所结合的特定抗原相遇时,它就会被激活并开始增殖和分化成大量的克隆细胞。
三、亲和力成熟阶段在大量克隆细胞中,只有那些能够更好地与特定抗原结合的B细胞才会得以存活和增殖。
这个过程称为亲和力成熟。
在这个阶段,B细胞会不断改变其抗体结构,以提高与抗原的亲和力。
四、抗体分泌阶段在亲和力成熟后,B细胞就会分化成两种类型的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 细胞。
浆细胞是一种能够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
它们合成并分泌出特定抗原的抗体,以中和或清除病原体。
记忆B细胞则可以长时间存活,并在再次遇到同一抗原时迅速产生大量特定抗体。
五、免疫记忆阶段当机体再次遭受同一种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就能够更快地反应并产生更多的特定抗体。
这是因为记忆B细胞已经存在于机体中,并能够迅速增殖和分化成大量浆细胞。
这个过程称为免疫记忆。
总之,抗体产生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刺激、抗体生成、亲和力成熟、抗体分泌和免疫记忆等多个阶段。
这些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构成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复杂调节网络。
简述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简述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你想了解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吗?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这个有趣的主题吧!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什么是抗体。
抗体,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身体里的“侦探”,专门识别和对付外来的坏家伙,比如病毒和细菌。
它们的结构就像个精巧的武器,有几个部分各司其职。
我们来分几个部分讲解一下。
1. 抗体的结构1.1 抗体的基本构造抗体的结构非常有趣。
想象一下,它们像一个Y字形的图标。
这Y字形的“手臂”就是抗体的两个“臂”,叫做“轻链”。
这两个臂在下端有一个地方特别神奇,叫做“抗原结合部位”。
它们就像是钥匙一样,专门找到并锁住“坏蛋”。
而Y字的“把手”部分,是叫做“重链”,它们负责和免疫系统里的其他部分合作,确保坏家伙被清除干净。
整个抗体的构造就像一把专门为捕捉坏蛋设计的高科技捕虫器。
1.2 抗体的种类抗体有很多种,通常分成几大类。
最常见的有IgG、IgM、IgA、IgE和IgD。
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别任务。
例如,IgG是我们身体的“主力军”,能在体内长期待着,守护我们免受各种侵害。
而IgM就像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警察,迅速反应。
IgA则是守护咱们的粘膜,比如口腔和肠道的“门卫”。
而IgE则主要对付过敏反应,比如花粉过敏。
IgD的任务还不太清楚,但也不闲着,它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
2. 抗体的功能2.1 识别和中和抗体的首要功能就是识别并中和外来物质。
当病毒或者细菌入侵体内,抗体们立刻行动起来。
它们会飞快地找到入侵者,然后“抱住”它们,像是给坏家伙打个紧箍咒,让它们动不了。
同时,抗体还会帮助招来其他免疫细胞,形成联合作战的局面,把这些坏家伙彻底干掉。
可以说,抗体就是咱们身体里的超级英雄,一直在守护着我们!2.2 免疫记忆另外,抗体还有一个特别牛的功能,那就是“免疫记忆”。
当抗体第一次对付完一个坏家伙后,它们会记住这次战斗的细节。
如果以后再遇到同样的敌人,它们能快速识别并处理。
这就像是有了一个完美的战斗计划,不用每次都从头来过。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主要功能是识别和结合外来物质,以便将其标记并引发免疫反应。
抗体的基本结构由四个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
本文将从整体结构、重链和轻链的组成以及可变区和恒定区的功能等方面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
抗体的整体结构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Fab区和Fc区。
Fab区是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两个可变区域(VH和VL)组成,分别位于重链和轻链的N端。
Fab区的可变区域能够与抗原结合,因此每个抗体能够结合特定的抗原。
Fc区则是抗体的结构稳定区域,由两条重链的C端组成,是抗体的效应部位,能够与免疫细胞或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引发免疫反应。
重链是抗体的一条多肽链,分为五个类别:IgM、IgG、IgA、IgD 和IgE。
每个类别的重链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分布。
重链的C端由恒定区组成,决定了抗体类别的特性。
重链的N端则由可变区组成,决定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重链可通过二硫键与轻链相连,共同形成抗体的整体结构。
轻链是抗体的另一条多肽链,分为两个类别:κ链和λ链。
轻链与重链相连的部分也包括恒定区和可变区。
轻链的可变区与重链的可变区共同形成抗原结合位点,决定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轻链的恒定区则决定了抗体的类别。
抗体的可变区是抗体结构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
可变区的序列和结构高度多样,能够与各种不同的抗原结合。
可变区的多样性是由基因重组和突变引起的,使得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结合各种外来物质。
而恒定区则决定了抗体的类别和功能,包括了促进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激活补体系统等功能。
抗体的基本结构由四个多肽链组成,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
重链和轻链通过二硫键相连,形成抗体的整体结构。
重链的C端决定了抗体的类别和功能,N端的可变区决定了抗体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轻链的恒定区决定了抗体的类别,可变区与重链的可变区共同形成抗原结合位点。
抗体的基本结构为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提供了基础,也为我们理解抗体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简答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球蛋白,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入侵机体的抗原,发挥重要的体液免疫作用。
抗体产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抗原的性质、数量、途径、佐剂、机体的状态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一、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初次应答是指机体初次接触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潜伏期长:指由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到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被检出之间的阶段,一般为5~7天,取决于抗原的性质、数量、途径等。
抗体浓度低: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或效价,一般为1:10~1:100。
半衰期短: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最先产生IgM:指血清中出现的第一类特异性抗体,其分子量大、亲和力低、互补结合位多,能够激活补体系统。
亲和力低: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巩固程度,反映了抗体与抗原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再次应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潜伏期短:指由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到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被检出之间的阶段,一般为1~3天,远远短于初次应答。
抗体浓度高: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或效价,一般为1:1000~1:10000,有时可比初次应答高10倍以上。
半衰期长: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为几个月到几年。
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指血清中出现的主要类别的特异性抗体,其分子量小、亲和力高、互补结合位少,能够穿过胎盘、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等。
亲和力高:指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巩固程度,反映了抗体与抗原表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再次应答是由于初次应答后形成了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迅速活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再次应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次抗原刺激的间隔时间长短:间隔短则应答弱,因为初次应答后存留的抗体可与再次刺激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被迅速清除;间隔太长则反应也弱,因为记忆细胞只有一定的寿命。
简述抗体的种类
简述抗体的种类:抗体分类:抗体分为天然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四类
(1)天然抗体,正常个体未经免疫而在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称为天然抗体。
典型的实例是ABO血型系统的天然抗体。
(2)多克隆抗体由多种抗原分子组成的、或是由多种决定簇组成的抗原可刺激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不同淋巴细胞,因此所产生的抗血清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
(3)单克隆抗体,是指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应用杂交瘤技术可获得几乎所有的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只要这种抗原能引起小鼠的抗体应答。
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高度的单一性和均一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短短几年内在许多不同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4)基因工程抗体,由于绝大多数单克隆抗体是鼠源的,临床重复给药时体内产生抗鼠抗体,使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
因此临床应用理想的单克隆抗体应是人源的,但人一人杂交瘤技术是目前未获得突破,即使研制成功,也还存在的人一人杂交瘤体外传代不稳定,抗体亲和力低及产量不高等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是研制基因工程抗体来代替鼠源单克隆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这一技术是在对工g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DNA重组技术相结合,然后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剪切、连接或修饰,甚至是在人工全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产生新型抗体,也称为第三代抗体。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简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抗体,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特殊蛋白质,主要作用是识别和中和体内外的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抗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抗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四个多肽链,分为两对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s)和重链(heavy chains)。
每条轻链和重链由一系列不同的氨基酸组成,通过二硫键链接在一起形成抗体的Y形结构。
轻链分为κ(kappa)和λ(lambda)两种类型,重链则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别:IgG、IgM、IgA、IgD和IgE。
抗体的Y形结构由两个抗原结合部位(Fab)和一个结构相同的晶体抗体组(Fc)组成。
Fab部分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区域,每个Fab部分都包含一个完整的轻链和一半的重链。
Fab与抗原结合后,可以阻止病原体进入机体细胞或标记其以便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消除。
Fc区域位于抗体的尾部,包含另一半的重链,不直接与抗原相互作用,但是可以与其他细胞或分子结合,介导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调理细胞介导的毒杀(ADCC)和补体激活。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和结合抗原:抗体可以通过它的Fab区域与抗原(比如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结合。
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由抗体的可变区决定。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阻止病原体进入机体细胞,中和病原体毒素或标记它们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
2.补体激活:抗体的Fc区域可以识别和结合补体蛋白,进而激活免疫系统中的补体级联反应。
补体激活可以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溶解,直接杀伤病原体或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
3.调理细胞介导的毒杀:抗体的Fc区域可以结合调理细胞上的Fc受体,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这种结合可以激活调理细胞,使其释放细胞毒性因子,直接杀伤抗原表达的细胞。
4.免疫记忆:抗体参与免疫系统的记忆反应。
当机体第一次暴露在特定抗原时,B淋巴细胞会产生和分泌相应的抗体。
简述抗体的四种功能
简述抗体的四种功能抗体是一种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具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分别是中和病原体、促进免疫细胞杀伤、激活免疫反应和调节免疫应答。
抗体的第一种功能是中和病原体。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抗体能够与其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阻止病原体侵入细胞,从而中和其毒性。
此外,抗体还可以通过与病原体结合,标记其为靶标,使其易于被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识别和清除。
抗体的第二种功能是促进免疫细胞杀伤。
当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到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上时,这些细胞就会被激活,并释放出细胞毒性物质,如细胞毒素和炎症介质,来杀伤病原体。
这种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过程被称为细胞毒性反应。
第三,抗体的第三种功能是激活免疫反应。
当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到免疫系统其他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时,这些细胞就会被激活,并释放出信号物质,如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这些信号物质可以招募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反应的效果。
抗体的第四种功能是调节免疫应答。
抗体可以与调节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具体来说,抗体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以及平衡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这种调节作用对于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抗体具有中和病原体、促进免疫细胞杀伤、激活免疫反应和调节免疫应答等四种重要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抗体成为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理解抗体的功能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应用抗体,开发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以提高人类的健康和抵抗力。
简述抗体的四种功能
简述抗体的四种功能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它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对于机体的免疫防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简述抗体的功能。
1. 特异性识别功能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识别和结合到体内外各种不同的抗原物质上。
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使得抗体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病原体、肿瘤细胞等,并将它们与正常组织区分开来。
通过与抗原的结合,抗体可以中和病原体毒性,阻止其进一步侵入和破坏机体细胞,从而起到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作用。
2. 中和功能抗体能够中和病原体的毒性,阻止其侵入和感染机体细胞。
一旦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会形成一个复合物,使病原体失去侵袭性。
这种中和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如阻止病原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破坏病原体的结构或功能等。
通过中和作用,抗体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病原体,阻止感染的扩散和加重。
3. 促进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抗体可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激活这些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杀伤功能。
例如,抗体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后,可以促使巨噬细胞对抗原结合的病原体进行吞噬和消化;抗体与NK细胞的Fc受体结合后,可以促使NK细胞释放毒素,杀伤抗原阳性的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抗体能够协助免疫细胞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4. 诱导免疫应答的调节功能抗体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与抗原结合,抗体可以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此外,抗体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更多的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通过这些调节作用,抗体能够调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确保机体对抗原的有效清除,并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
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中和、促进免疫细胞的杀伤和诱导免疫应答的调节等四种重要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抗体成为机体免疫防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研究和应用抗体,深入了解其功能和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免疫疫苗,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抗体简述
第一节抗体的概念与分类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抗体(antibody,Ab):是由抗原进入机体刺激B细胞分化增殖为浆细胞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免疫效应的含有糖基的球蛋白。
抗体分布于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及粘膜的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清内。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将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免疫球蛋白除分布于体液中之外,还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
现代免疫学认为,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是等同的概念;只是抗体侧重于其生物学活性的描述,而免疫球蛋白侧重强调其化学结构。
二、抗体的分类1、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两种类型:(1)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清、体液以及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
(2)膜型免疫球蛋白:位于B淋巴细胞的表面,即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是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
2、根据所对应的抗原分:3、根据有无抗原刺激分:4、根据与抗原反应的性质分:5、根据抗原性分:三、免疫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免疫球蛋白是多链糖蛋白,具有蛋白质的通性,对物理及化学因素敏感,不耐热,在60~70℃时即被破坏,能被多种蛋白水解酶裂解破坏,可在乙醇、三氯醋酸或中性盐类中沉淀。
因此,通常用50%饱和硫酸铵或硫酸钠从免疫血清中提取抗体。
第二节抗体的结构一、单体Porter等对血清IgG抗体的研究证明: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
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轻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肽链(重链)组成。
轻链与重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单体是构成所有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所有抗体的单体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即:两条糖基化重链(H)和两条非糖基化轻链(L);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二、轻链和重链1、轻链(light chain,L链)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为24kD,有两个由链内二硫键组成的环肽,L链可分为:Kappa(κ)与lambda (λ)2个亚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抗体的概念与分类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抗体(antibody,Ab):是由抗原进入机体刺激B细胞分化增殖为浆细胞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免疫效应的含有糖基的球蛋白。
抗体分布于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及粘膜的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清内。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将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免疫球蛋白除分布于体液中之外,还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
现代免疫学认为,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是等同的概念;只是抗体侧重于其生物学活性的描述,而免疫球蛋白侧重强调其化学结构。
二、抗体的分类1、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两种类型:(1)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血清、体液以及分泌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
(2)膜型免疫球蛋白:位于B淋巴细胞的表面,即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是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
2、根据所对应的抗原分:3、根据有无抗原刺激分:4、根据与抗原反应的性质分:5、根据抗原性分:三、免疫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免疫球蛋白是多链糖蛋白,具有蛋白质的通性,对物理及化学因素敏感,不耐热,在60~70℃时即被破坏,能被多种蛋白水解酶裂解破坏,可在乙醇、三氯醋酸或中性盐类中沉淀。
因此,通常用50%饱和硫酸铵或硫酸钠从免疫血清中提取抗体。
第二节抗体的结构一、单体Porter等对血清IgG抗体的研究证明: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
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轻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肽链(重链)组成。
轻链与重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单体是构成所有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所有抗体的单体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即:两条糖基化重链(H)和两条非糖基化轻链(L);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
二、轻链和重链1、轻链(light chain,L链)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为24kD,有两个由链内二硫键组成的环肽,L链可分为:Kappa(κ)与lambda (λ)2个亚型。
2、重链(heavy chain,H链)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5-75kD,含糖数量不同,4-5个链内二硫键,可分为5类,μ、γ、α、δ、ε链,不同的H链与L链(κ或λ)组成完整的Ig分子。
分别称为:IgM,IgG,IgA,IgD和IgE。
三、可变区和恒定区通过对H链或L链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其N-末端序列变化很大,称此区为可变区(V区);C-末端氨基酸则相对稳定,变化很小,称此区为恒定区(C区)。
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L链N端1/2处(VL)108-111个氨基酸残基,H链N端1/5-1/4处(VH)118个氨基酸残基,V区有一个肽环65-75个氨基酸残基。
可变区可分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和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VL的HVR在24-34,50-56,89-97氨基酸位置。
VH的HVR在31-35,50-56,95-102氨基酸位置。
分别称为VL和VH的HVR1,HVR2,HVR3。
高变区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置,称为决定簇互补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VL和VH的HVR1,HVR2,HVR3又分别称为CDR1,CDR2,CDR3,其中CDR3具有更高的高变程度,H链在与抗原结合中起重要的作用。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L链C端1/2处,105个氨基酸残基,H链C端3/4-4/5处,331-431个氨基酸残基。
在同一种属动物中是比较恒定的,是制备第二抗体进行标记的重要基础。
四、功能区链内二硫键折叠成球形区称为功能区(domain)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的顺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1、L链功能区:2个,(VL,CL各一个)2、H链功能区:IgG,IgA,IgD,4个(V区1个,C区3个),IgM,IgE,5个(V区1个,C区4个)3、功能区的β片层结构:抗体的L链和H链中V区或C区每个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反向平行的β片层结构。
4、功能区的作用:(1)VL和VH是抗原结合的部位。
(2)CL和CH1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3)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IgG借助CH2部分可通过胎盘(4)CH3或CH4具有结合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Fc段受体的功能,不同的抗体可与不同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
5、铰链区(1)铰链区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包括H链间二硫键,该区富含脯氨酸,不形成α-螺旋。
(2)当Ab与Ag结合时,铰链区发生扭曲,使Ab的2个抗原结合点更好地与2个抗原决定簇互补。
(3)由于CH2和CH3构型变化,显示出活化补体、结合组织细胞等生物学活性。
(4)含有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水解位点。
五、酶解片段1.木瓜蛋白酶的水解片段1959年Porter用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兔IgG分子,将IgG从绞链区二硫键的近N端侧切断,从而将免疫球蛋白裂解为三个片段,即2个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
每一个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antigen binding,Fab),含有一条完整的L链和H链近N 端侧的1/2。
每个Fab段结合抗原是单价的,即只能结合一个抗原决定簇。
因此不能连结成较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不出现凝集或沉淀现象。
Fab中的约1/2 H链部分称为Fd段,约含225个氨基酸残基,包括VH、CH1和部分绞链区。
Fc段在低温或低离子强度下可形成结晶,故称为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Fc段含有两条H链羧基端(C端)的一半,包含CH2和CH3两个功能区,它无抗体活性。
Ig在异种间免疫所具有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Fc段,同时Fc段还具有活化补体、亲细胞、通过胎盘和介导与细菌蛋白结合等生物学活性。
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960年Nisonoff等最早用胃蛋白酶水解兔IgG分子,可将IgG从绞链区重链间二硫键近C端切断,将其裂解为大小不等的两个片段。
大片段为1个Fab双体,以F(ab')2表示。
F(ab')2由一对L链和一对略大于Fd的H链(称为Fd')组成。
Fd'约含有235个氨基酸残基,包括VH、CH1和绞链区。
F(ab')2结合抗原为双价,可结合两个抗原决定簇,其结合抗原的亲合力要大于单价的Fab,与抗原结合后可出现凝集或沉淀现象。
由于F(ab')2保持了结合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又减少或避免了Fc段抗原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因而在生物制品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虽然F(ab')2在与抗原结合特性方面同完整的Ig分子一样,但由于缺乏Ig中的Fc部分,故不具备固定补体及与细胞膜表面Fc受体结合的功能。
小片段Fc可被胃蛋白酶继续水解为小分子多肽,以Fc'表示,不再具有任何生物学活性。
六、J链和分泌成分1、J链(joining chain)(1)存在于二聚体IgA和五聚体IgM中;化学本质为酸性糖蛋白,分子量约15ku,含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
(2)以二硫键连接到μ链或α链的羧基端的半胱氨酸,对抗体二聚体、五聚体的组成及在体内转运具有一定的作用。
2、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SC)(1)是二聚体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2)由上皮细胞合成,化学本质为糖蛋白,分子量约为75ku;(3)以共价形式结合到IgA分子,并一起被分泌到粘膜表面,又称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4)可抵抗外分泌液中的蛋白水解酶对二聚体IgA的降解。
第三节抗体的抗原性一、同种型同种型(isotype)是指同一种系所有正常个体都具有的Ig分子的抗原特异性标记。
即同种型抗原存在种属差异,在异种体内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
同种型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Ig的C区内,包括CH和CL,同种型包括Ig的H链的类、亚类和L链的型和亚型抗原。
1、Ig的类和亚类(classes and subclasses)(1)类:决定Ig不同类的抗原性差异存在于H链的恒定区(CH)。
根据CH抗原性的差异,即氨基酸组成、排列、空间构型、二硫键数目等的不同,将H链分为μ、γ、α、δ和ε链五类,与L链组成完整的Ig分子,分别为IgM、IgG、IgA、IgD和IgE。
(2)亚类:同一类Ig中,H链结构并非完全相同,其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的差异也必然反映出其抗原性的不同;亚类主要决定于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二硫键数目的差异。
人类IgG有4个亚类:IgG1、IgG2、IgG3和IgG4;IgM有2个亚类:IgM1和IgM2;IgA也有2个亚类:IgA1和IgA2。
2、免疫球蛋白的型和亚型(types and subtypes)(1)型:决定Ig型的抗原性差异决定于L链的恒定区(CL)的氨基酸组成、排列和空间构型的不同,分为κ和λ两型。
(2)亚型:按λ轻链恒定区(C2)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又可分为λ1,2,3,4四个亚型。
二、同种异型同种异型(allotype)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抗原性的不同,在同种异体间免疫可诱导免疫反应。
三、独特型独特型(idiotype)为每一种特异性抗体V区上的抗原特异性。
独特型的抗原决定簇称为独特位(idiotope),可在异种、同种异体以及自身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ic antibody)。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可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类抗体分子上抗原决定簇的分类第四节抗体的功能免疫球蛋白是血清中最主要的特异性的免疫分子,抗体的重要生物学活性由Fab段和Fc段分别执行,Fab段能特异地结合抗原,Fc 段可介导一系列生物效应,包括激活补体、亲细胞而导致吞噬、介导Ⅰ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等。
一、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抗体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就是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这种特异性结合抗原特性是由其V区的空间构型决定的。
抗体的抗原结合点由L链和H链超变区组成,与相应抗原上的表位互补,借助静电力、氢键以及范德华力等次级键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并受到pH、温度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不同的抗原可能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体可以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原发生反应,同一克隆的浆细胞产生的不同类别抗体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具有中和毒素、中和病毒、阻止细菌黏附以及特异性结合某些药物或侵入机体的其他异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