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形式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性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最经常的形式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尊重,潜能应得到充分发挥。
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了。
因此,当今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
1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开放、张扬个性等应是课堂主体性氛围的特点。
课堂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和谐的交流、开放式的思维、各种奇思异想、个性化的答案或一致的结论,总会令人惊喜,总会让课堂充满活力。
反之,限制太多,学生的自主性就不能发挥,课堂就会死气沉沉。
同时,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开放的民主教育观,有利于培养出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
2发展学生主动性,进行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从而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
主体教学的长远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富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活动的主人,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主体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应侧重于:2.1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强,就能使学生更清楚的面对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中发挥自己作用的自觉性就大,从而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就大,同时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也增高。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知识文库 第23期60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叶国明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存在着一个弊端,那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权利和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学能动、积极创造的本质特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体性,表现为缺乏鲜明的个性。
因此,实施主体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素质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方面。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是当前教学领域的践行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中更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呢? 1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由于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一些障碍:教师过分主导;教师忽视必要的引导;部分学生主体性膨胀;部分学生主体性被边缘化等。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统一的大纲、内容和管理的规范之下,只知道按既定的程序和要求办事,学生的主动性被压抑、埋没。
而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思考。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而且记忆更加深刻。
2 尽可能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
实施主体教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环境。
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实际操作时间,让他们独立探索、解决问题,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任务型教学模式:1、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此模式下,通过给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集体合作,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2、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任务设置不当可能导致学生理解偏差,或者因学生分工不明确而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二、讨论型教学模式:1、讨论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2、在该模式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集思广益,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和帮助,形成全面的思考和理解。
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也需要教师有较好的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免讨论过程偏离主题。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1、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模式。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能够直观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多媒体教学模式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2、这种模式也需要注意多媒体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避免过度依赖技术,降低学生的主动性。
四、交互式教学模式:1、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五、任务型教学模式:1、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际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写作、演讲、剧本创作等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教育2。
1806学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王"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力 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创设氛围主动参与文字训练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但 在导入新课这一课堂教学的起始环 节,有些教师却对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认识不足。
不少教师把导入新课 的功效局限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际操作时只注意发挥它由课间活动 导入到课堂教学的过渡作用,多以 教师的主体活动如朗读激情、实验 激趣、故事明理、悬念设奇等作为载 体。
这一 ,学生的学 多处于 动 节的 ,对学 活动的 多属于动的性质,待学生的学 情 温,学生的学内驱力逐步启动,正入积的,间要 不少的时间。
,要在课堂教学 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不导入新课时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 师生的 性、主动性 到的激发,学生的学 到一 的,师生 间的,课堂教学的生 环 。
一 教师 教观 课,课时时是这 导入新课 的师 学 ,有这 多师 课,的情有 师,把这的情 。
学生,情 学生 学把 己理变化的过程简单地说给师听听?生课了,有很多师坐在后课,我的心情很紧张。
后,老 师我,我的心情 地 。
师:谁在最后一句中用上《鸬鹚》这一课的一个词语?生:我的情地恢复了平。
师:(板书“恢复”)非常准确!你能说说“恢复”的意思吗?生是回到原的子。
师不根据“恢复”的意思,说说你的心情 经历 的变化过生:上课前,我的心情是 =的,上课后我的情变得不 ,现在又变 。
生:现在又恢复 。
师:说很好!这一课最后一句说“湖恢复,这句话你不推想一湖面经历 的变化过上述片断,教师把导入新课课前预 有机地结合起,针对有很多 师 课,学生 情有这一特定情,找到话题,引导学生展 言语际训练”,并巧妙地抓住了 “恢复”这一关键词,课始营造了一个小小的教学髙潮,为课堂教学创设 的,学生的主体地 到好的体现。
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
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努力以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自己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
通过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从而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心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装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以此一方面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内容摘要】随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呼唤要给学生“空间”和“自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看法:1、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学习自主性。
4、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可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才可能全面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而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想想、议议、辨辨、评评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事物和现象各个部分的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切真挚的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所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教师应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
即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用“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很独特”;“你很聪明”;“你的潜力很大,将来很有希望,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谢谢你的参与”之类的话予以鼓励,教师由衷地高兴加之欣赏的表情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主体性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主体性教学的定义、原则、实践策略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主体性教学的定义与原则1. 定义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2. 原则(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自主学习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合作学习原则: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4)探究学习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主体性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1)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摘要: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发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和多讨论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课堂活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是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新知,在操作中熟练技能,在操作中创生方法,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对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做了思考。
一、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却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进行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发展能力。
又如在学习“减法的速算法”时,学生观察三道等式后,经过讨论,最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它们的和”这个结论。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积极地讨论,自信地表达,使学生在主动投入的状态下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1、多种形式,引导朗读,体现学生主体。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朗读的方式比较多样,教学中老师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
如自读、放声读,老师范读,学生范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读,对话朗读,比较朗读等,改变单一的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丰富朗读形式,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师无论采用哪些朗读形式,都要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体现学生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探究思考题的科学设计,既要体现前后连贯原则,又要保持难度相对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思考题进行独立思考、讨论探究的时候,教师也不能成为教学双边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应该在小组之间进行点拨与启发,同时兼顾对小组中后进生的帮助,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笔者按照循序渐进和重点突出的原则,紧扣住教学重点设计了这样一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题:“(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课文用了什么写法?(2)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文章运用什么写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山?(3)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4)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笔者以这样一组贯穿全文、突出重点、紧扣关键,并且逐层深入的问题为提纲,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刺激了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完整word版)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业务学习资料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的作用",把学生视为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丢掉枷锁,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可以质疑。
如语文教学中,有的词不只一个义项,或不只一种用法,还有的词属于特殊用法。
如“到底”有多种义项,A:一竿子插到底。
B:这项改革到底成功了。
C:你跟他到底是什么关系?D:到底是年青人干劲大.如果教师直言告诉,把学生当做容器,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联系,领会其含义.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作用。
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性、冶性、锤志"。
浅谈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以然 。 :有理 数 加 法 的运 算 律 ” 学 中 , 如 “ 教 试 一 试 :1) 意选 择 两个 有 理 数 ( 少有 ( 任 至
一
推 导为 师生 共 同 探 求 , 解 题 给 学 生 看 为 变 指 导学 生 解 题 , 变学 生 当观 众 为 学 生 当演
个 是 负数 )分 别 填 入 下 列 口和 。 内 , , 并
第 ! 当
并没从根本上打 破, 直接影响课堂
教 学 的 质量 。因此
要转变观念, 建立
新 的教 学 理 念 , 使
号
学生真正成 为课
的 主 人 , 求 最 终 以
型 堂的主人和学习
实现 学 生 的全 面 发展 。 面 就谈 谈 本 人在 下 课 堂 教 学 中 突 出学 生 主体 的 具体 做 法 。 首 先 , 教 学 内容 的 引 入 上 , 合 学 在 结 生 的 实际 与 教 学 内 容 ,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生 从 活实例 出发 ,或者由已有知识 导 出新问
1 通 过 “ 一 试 ” “ 一做 ” “ 一 . 试 、做 、想
( 本 节 中主 要 进 行 了 哪 些变 形 ? 依 1) 据 分 别 是什 么7 ( ) 何 运 用 这 些 变 形 合 理 、 洁 地 2如 简
解 一 元 一次 方程 ?
想” 等方式提出问题 , 让学生 自主探索 , 经 历体 验和 感 受 , 解 知识 发 生 的过 程 和 问 了
f =2 0 0×2 % y— 00 0
{
习的兴趣 , 从而使学生在愉 快之中探索归 纳 出正确 的结 论 。
最 后 , 教 学 内容 的 小 结 上 , 过 提 在 通 问 、 空等 形 式 , 导学 生 概 括 已有 知 识 , 填 引
语文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通过转变教师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
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与智慧潜能,这样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思考提问,才能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只有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比如学习完老舍的《草原》老师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赞美草原的歌曲有哪些吗?诗呢?散文呢?想不想画一幅画呢?想不想多多了解大草原呢?那就自己去探讨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他们课下收集了有关草原的歌曲《草原夜色美》《情恋草原》等,还收集了南北朝民歌《敕勒歌》,韩愈的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有同学还画了有关草原主题的手抄报。
课上同学们自己交流心得和收获,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向美丽的大草原。
三、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
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教师用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画面,促使学生自主体验角色,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找到情感共鸣点,让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教学中应当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在图声并茂的环境下得到合作、探究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王维的古诗《枫桥夜泊》的时候,让学生在家提前预习,通过看课文注解、查找资料,粗略明白诗意及单个词的意思(体现自主学习),然后课堂上设计问题:请你找出这首诗中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景物,分别用三角、圆圈、椭圆形画出来并交流诗意。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好处(最新)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烈;学法愈主动,愈灵活,并富于创造性,学习效果也就愈佳。
但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不是自发产生的,而主要是由教师培养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研究,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很少有提出疑问或异议的。
长此下去,学生不敢想,不敢说,只会随声附和,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从自我做起,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激励的话语不断地传送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愉快、轻松的学习。
对学生理解不正确的地方用婉转的语言指出,特别是不讽刺、挖苦后进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产生兴趣,发展个性。
二、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需要在学习中,学生只有自觉自愿地渴求知识才能主动地探索求知。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当教学任务成为师生共同的愿望时,学生将会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愉快感,在学习中将会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导入、提问、评价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任务需要。
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描述一下看到大海的景色,在学生发言后,我说:“你们所说的都是海面上的景色,那么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你想知道吗?”学生们个个迫不及待地说:“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潜水员一起到海底去游览一番。
”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去学习课文,将会感到学习的快乐,所学的知识也就会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里。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 师对于教材 中出现的问题要 趁热打 的认知和能力水平 , 情感 、 态度 、 值观 , 问题 , 价 设 最后学生带着 问题听课 , 教师根据 小 铁 , 因势利导 , 及时抛 出答 案 , 导学 生从 引 计适合学生 的教学 目标 ,根据教学 内容设 组 反馈 的共 性问题做重 点的讲评 ,使得 精 “ 答案是 什 么” 向“ 走 为什 么是 这答 案 ” 查 , 计巧妙地导入 , 激发学生兴趣 。可运用故事 讲精练 和教学 目的针对 性得到更好 的落 实 式 、 画式 、 曲或语言描 述情境等多种方 与保证 。这样 , 漫 歌 学生 通过 自主学 习 , 同讨 共 式创设情境 , 把政治课 抽象 的理论具体 化 、 论 解决 问题 ,在不知不 觉中不断获得学 习 生活化 、 实用化 , 使学生 时时感受到真实 的 方法和能力。 学习场景 ,始 终 以浓厚 的兴趣投入学 习情 境中。
一
、
的求知欲
1 0一 5
意见 中有 正确的部分 ,应该及时肯 定并接 坚实的基础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信 阳市五 中
这样就会逐渐形成 民主 的气氛 。 教师要发挥 自己的主导性善 于驾 驭学 纳 ,
一
一
四、 实验创设 了理论密切联 系实际的学 实验不仅 活化 了学生学 到 的生物 知识
,
是研究生 物现象 和生命 活动规 律的一 疑问 , 以引导学生的学习 。探究教学不是 习过 程 用
门科 学。《 新课标 》 出, 生不仅要掌握基 先将 结论直接告诉 学生 ,而是让学 生通过 指 学
教师应该 对学生如何学 好本堂课 内容
在传授 书本知识的 同时 ,要 根据所学 知识 的 内容联 系具体实 际 ,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 实践 , 关心 国内外 大事 , 学会运用所学 知识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及实践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及实践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及实践什么是学生主体原则?这要分两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认识什么是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第二层面,即学生主体原则。
这是关于教育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教育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以“粉笔+黑板”灌输理论的教定方式。
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引导启发式、讨论式、范例式、项目式、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等。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原则:(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体性原则的主体性原则-基本问题一方面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主体与客体分离的基础上的,但是这就决定了两者的统一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从主体性原则中发展出来一种浮夸虚妄的人类中心说。
所以,20世纪的西方哲学以消解这种主体性原则为己任,继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的口号之后,亦有“主体死了”乃至“人死了”的呼声。
主体性的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伦理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问题,因而是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主体性原则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是人对世界(包括对自身)的实践改造原则,是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来把握物的尺度的原则,是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主体地位对改造世界所具意义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语 文教 师 更难 因为 语 文教 学 工 作 的 境界 和 品位 的 高 低 . 接 直
影 响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审 美 观 念 在 二 十 年 的语 文 教学 实 践 中 , 者认 为 要 搞好 语 文 教 学 . 做 到 以 下几 点 : 笔 应
位 教 师 在 讲 解 “ 形 统 计 图” . 学 生 的 日常 生 活 出发 . 扇 时 从 利
用 学生 生 日分蛋 糕 的 已有 经 验 . 学 生 理 解 了 自己分 得 的蛋 糕 使
从 事 数 学 活 动 的机 会 . 示 其 才 能 . 助 他 们 自主探 索 . 展 帮 主动 参
四 晤 璁 鼬 学 围 见 腮 觋
韩建忠 ( 赞皇 中学 , 北 河
俗 话 说 : 人 难 , 名 人难 , 一 名 好 教 师 难 , 一 名 好 的 做 做 做 做
赞皇
0 13 ) 5 2 0
帮 助学 生 解 决 提 出 的问 题 . 过 多 鼓 励 . 表 扬 . 养 学 生 的语 通 多 培
据 新课 标 的 内容 . 合 学 生 的 知识 结 构 等 情 况 进 行 设 计 . 对 结 针 课 本 内容 和新 课 标理 念 , 积极 创 设 问 题 情境 、 出 疑 问 、 置 问 提 设
题 障碍 。 学 生感 到新 奇 、 秘 , 使 神 由此 来 刺 激 学 生 的 兴 趣 , 到 达 学生能“ 积极 参 与 、 动 创造 、 主 群体 交流 、 层发 展 ” 目的 。 如 深 的
教 学 研 究
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做法
李 朝 红 ( 安 市 北 安 庄 乡 中 学 , 北 武 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形式
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让创意和思考融入课堂:采用主体性教学形式,促进新学习。
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即教师将学习内容层层讲解的过程,是控制学习进程
的重要指标。
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形式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它一面强调老师以咨询者、指导者、辅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以学生
为主体,另一面强调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发挥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点特点: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参与性特别强,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的
交流,进行可以自主思考的课堂活动,老师给予指导和磨练,使学生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能力建构,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不断调整和提升
教师在学生主体性课堂中,需要不断调整和提升课堂教学策略,让学
生能够更多的接受新知识,调整教学策略时,老师还要合理的鼓励学
生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状态。
三、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情况
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强调老师穿梭在学生之间,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正确处理,让学生有能力去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
四、强调重点
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合理安排练习,重要的
知识点要以反复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把某一特定领域的重要知识掌握
到位。
五、让学生做出总结
在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一定的任务,老师可
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总结和认识知识能力,让
他们主动去探究以及发现新知识。
总之,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累积学习经验,提升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