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笔记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f3170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4.png)
西方文论史的笔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笔记框架:
古代文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和诗学理论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观点和理论。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诗艺》以及他对诗歌的看法。
中世纪文论
基督教会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圣经文学批评的出现。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中世纪哲学家的文学和艺术观点。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思潮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和理论。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和美学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看法和理论。
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各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恩格斯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文学的影响及他们的文学观点。
当代文论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对文学的影响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罗兰·巴特、雅克·德里达、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等当代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观点和理论。
在整理笔记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时期的文论进行更详细的划分和整理,例如在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中,可以进一步分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更具体的时期,并分别列出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某些时期或流派的文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https://img.taocdn.com/s3/m/9d739681e2bd960591c67749.png)
【理式】在柏拉图心中,万事万物有一个本源,这个本源就是理式。
类似于中国的“道”,它体现着万物之为万物的本质。
柏拉图继承前人神性观,认为理式最初起源于神,由神创造出各类事物的共相,就是理式。
【四因说】亚里士多德把宇宙万物的成因归结为四种(以文学艺术为例)1、质料因:自然和人生2、形式因:作品的形式3、动力因:艺术家(亚里士多德强调动力因是艺术的根本成因)4、目的因:艺术品的完成【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要指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复活或再生,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的人文学科,如修辞学,哲学,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来取代神学。
它实际上是托古创新,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
代表人物有拉伯雷,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先驱们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主张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具有反神权,反专制的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近代人类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权力意志】尼采认为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都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
后者不是来自上帝或其他物质和精神实体,而来自人的生命本身。
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
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作是生命的愿望、意志。
但他不同意叔本华把生命意志归结为追求生存的意志,而认为生命的本质并非追求生存。
因为不处于生存之中者不能有愿望,而处于生存之中者所追求的不再是生存,而是发挥其生命力。
他由此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
【本雅明“灵韵”说】1、灵韵代表艺术作品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
最完美的复制品也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本真性。
原作的本真性是唯一不可复制的东西,可以不受技术的可复制性的制约。
(舞台表演对比拍电影)2、灵韵指的是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一种距离感。
正是这种距离感,产生了艺术作品的灵韵。
艺术品的两种价值:膜拜价值(距离感,神秘感,敬畏感),展览价值。
西方文论史简述(一二三章)
![西方文论史简述(一二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c677e213169a4517723a347.png)
西方文论史简述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
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不能使观众产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异,往往真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
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简明西方文论史
![简明西方文论史](https://img.taocdn.com/s3/m/07dbdf08a76e58fafab0033c.png)
基督教的新生,首先表现在教义的精致化,即把原始基督教改造成
为拉丁基
督教这一工作主要是由拉丁会神学家或教会博士,如圣安布罗
斯(339--397)、圣哲罗姆(347--420)、圣奥古斯丁(354--430)等人完 成。其次,是教会的等级化。再次,是教皇的神化。最后,是基督教对异
族的同化。
在思想、文化、教育、知识等领域,基督教也是一家独断:拉丁语是西 罗马规定的官方语言;教育被教会垄断,其目的是培养僧侣教士,最早是从 寺院开始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是在反对诺斯替教的斗争中产生的。
四、普罗提诺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 (205--270),他出生于埃及,受教育 于亚历山大的希腊哲学家安莫纽(175-242)。曾随罗马远征军到过波斯,后 20年在罗马讲学以终。
普罗提诺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柏拉图哲学思想 的变种。普罗提诺反对古希腊以来关于美在和谐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美不是一种关系,不论这种关系是和谐还是比例、对 称;美是一种性质,不是物质的性质而是精神、灵魂的性质。 比如,对物质美的观照,不是通过回忆和灵感,而是通过视听
1艺术的本质:模仿说 2 悲剧的成因:过失说 3 悲剧的灵魂:动作说
4 悲剧的公用:陶冶说
第二章
古罗马:继承和衰落
一、贺拉斯和《诗艺》 贺拉斯(65B.C.---8),是从罗马共和转入罗马帝国时期的 抒情诗人和讽刺诗人,原是一获释奴隶的儿子,曾作为共和派军员参
加过内战。
贺拉斯在文论上的著作是《诗艺》,这原是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 的一封信,因是讨论文学创作的,1世纪后被昆提里安改为〈诗艺〉, 它直接取材于亚历山大学者托勒密的〈诗艺〉,就是经验之谈。 贺拉斯在〈诗艺〉中,把“艺”把写诗的技巧放在首要地 位,但在这方面,罗马没有多少可供继承的遗产, 在高度发达的希腊文化面前,罗马人总有一种自卑感,正如塞内加所 说:他们对我们显得如此伟大,因为我们自己是如此渺小。贺拉斯的 折衷主义在《诗艺》中多所表现。比如在内容和形式上,在天才和技 巧问题上,在艺术的功用,即教益或快乐的问题上,他既重教益,又 重快乐,第一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
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
![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b3a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5.png)
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教案标题: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西方文论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西方文论史中的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3. 培养学生对于文论史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大纲:第一课:导入与概述1. 导入:通过引入一段有关文论的名言或者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文论史的兴趣。
2. 概述:简要介绍西方文论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本教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第二课:古希腊文论1. 文论史的起源:介绍古希腊文论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和波斯特的诗学理论。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古希腊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三课: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1. 文论史的转折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论与古希腊文论的联系与区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蒙田的论文集《随笔》和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四课:启蒙时代的文论1. 文论史的发展趋势:介绍启蒙时代文论与前两个时期的联系与区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休谟的经验论和康德的审美判断。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启蒙时代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五课:现代文论1. 文论史的多样性:介绍现代文论的多元发展和理论派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论等。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现代文论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六课:总结与评价1. 总结:回顾西方文论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理论派别。
2. 评价: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对于不同文论派别进行评价和比较。
3. 思考与展望:引导学生思考文论史的意义和对于自身学习和研究的启示。
教案评估与反馈:1. 课堂讨论与互动: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2d7b90cbb68a98271fefa37.png)
迷狂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2、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3、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灵感说: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
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神助,灵启,陶醉,迷狂;其二,语义学上的解释:“神灵附体”,“神灵感受”,“热情磅礴”;其三,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
柏拉图对灵感说的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一,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神灵评附”(《伊安》);其二,灵感的表现:“诗性的迷狂”对立“迷狂∕灵感”与“理智”,否定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斐德若》);其三,灵感的获得过程:“灵魂回忆说”,对真善美世界的回忆(《斐德若》)。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
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与本人作为爱诗之人的矛盾;价值:其一,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场,区别理智与情感;其二,看出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其三,得出文艺创作的过程是由现实美向理想美的追求过程,形象创造过程。
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流溢说古罗马普罗提诺用以解释万物从某个先验本原产生的学说。
他认为万物从“太一”、”理智”、“灵魂”三种原初原理派生,从始点到终点存在着一个流溢过程。
太一是一切事物而不是万物中的一种,万物都有其来源,因为它们都可以回溯到它们的源头。
太一是充盈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不具有任何东西,也不需要任何东西,由于它是充溢的。
由它流溢出来的东西便形成了别的实体。
第一种原初原理即第二重流溢,表现为理智或理智形式。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https://img.taocdn.com/s3/m/e5b245fecfc789eb162dc882.png)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修订版)是在1994年出版的《西方文论史》基础上修订完成的,是一部自古希腊至当代的西方文论的全史。
《西方文论史》由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后现代文论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西方自古希腊至当代重要文艺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和西方文论的整个发展历程。
《西方文论史》全书共分1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古希腊、
德国古典时期、唯意志论、俄苏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文论是"文学理论"的简称,主要包括对文学规律的总结,对具体作品的评判,对文学新潮的倡导,推动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它涉及文学与社会的产系、文学作品的内部规律、文学作品创作与鉴赏的基本方法、主体创作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心态等方面的研究。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076b2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d.png)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惟独“理式”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管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管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者“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顾,这种回顾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采,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顾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https://img.taocdn.com/s3/m/a9e5d5d5d5bbfd0a7956733c.png)
‚古风时代‛的文化繁荣
1、神话 (1)希腊神话主要有两大类型:神的传说和英雄故事神的传说主要集中 在赫西 阿德的《神谱》中,英雄故事则主要荷马史诗中 (2)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赫拉克利斯与地狱守门犬
2、希腊宗教
(1) 希腊宗教的类型:希腊宗教是泛化神教:奥林帕斯教(多神教):
(2)希腊宗教的性质:希腊宗教是一种世俗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宗教
(3)没有一个庞大的僧侣阶层,各个城邦都建有神庙,但只依靠为数不多 的男女祭司进行管理。
3、早期自然哲学
(1)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产生的文化渊源:
希腊神话的影响
古代近东文化的影响 2)主要哲学流派: ①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 ②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
③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
(1)政治组织上:军事民主制和英雄时代 氏族部落的社会组织。
父系氏族阶段。
氏族、胞组、部落和部落联盟。 军事首领(巴赛勒斯)、 长老议事会和部落大会。
(2)经济上:古代城市文明消失
(3)文化上:线形文字B的消失
(三)‚古风时代‛的希腊文化
‚古风时代‛的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1、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已完全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数以百 计的奴隶制城邦
政治上:把居民分为四等,依照等级服兵役,纳税和享有权利,有利于富商、 平民和手工业者参政结束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3、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制的逐步完善。 内容:A 废除原有四个血缘部落 改选执政官 E 创立‚贝壳放逐性‛ 意义:使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国逐步趋于完善 4、伯利克利立法:民主制的完善 B 建立‚500人会‛。 D 创设‚十将军‛制。
3、人本主义哲学的代表 (1)智者派:普罗塔哥拉他 ‚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文论史.doc
![西方文论史.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24f26058fafab069dc024d.png)
《西方文论史》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理式: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式或译为“理念、观念、理型、模式”等,是柏拉图构想的一个境界,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是实体,思想中的理式世界永恒不变,绝对存在,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他的摹本。
净化:Catharsis 或者Catharsis,净化,又译“卡塔西斯”,后来弗洛伊德所谓的“宣泄”也是用这个词。
卡塔西斯、宣泄、净化或陶冶,本指医学术语,指放血或用泻药治病。
“净化”起初是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
“净化”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悲剧中的“净化”,既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也是要排除“怜悯和恐惧”,最终求得新的和谐。
过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过失说”,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的,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
”但是“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恶德败行,而是因为‘错误’(过失)。
”具体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比如俄狄浦斯;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比如美狄亚。
即无意的“失误”和故意选择的“罪过”。
或然率和必然率: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
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诗学》所说的“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
相对而言,“已经发生的事情”多半只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然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才更具普遍性。
所以亚里士多德相信“诗偏重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重于叙述个别”;即使诗人选用历史题材,也会从中挖掘“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成其为诗人或者“创造者”。
亚里士多德由此从“摹仿”得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结论: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理,而且“诗歌比历史更真实”。
合式:“合式”的概念可以导源于苏格拉底对两种“和谐”的区分。
第一种是一般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是客观的和谐;第二种才是针对一个具体对象及其特定功用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具体的美的对象,是主观的和谐。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78bb8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0.png)
现代主义文论的 影响:对后世文 学创作和批评产 生了深远影响
04
西方文论的演变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论
主要观点:反对现代主义时 期的理性主义和客观性,强 调个体经验和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 60年代至80年代
代表人物:约翰·巴斯、托 马斯·库恩、米歇尔·福柯等
主要作品:《后现代主义与 文化理论》、《科学革命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西方文论提供了多种研究方法和 理论框架,如结构主义、后结构 主义、解构主义等,这些方法被 广泛应用于文化研究领域。
西方文论对文化研究的影响还体 现在对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研究上, 如对文学、艺术、电影、音乐等 领域的研究。
对跨学科研究的影响
文学理论与哲学、 心理学、社会学 等学科的交叉融 合
05
西方文论的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观念、方法和技巧等 方面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等 方面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传播和接受等方面的影 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影 响。
拜伦等
主要观点:反 对古典主义时 期的理性和规 则,强调艺术 的自由和创新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了文学艺 术的多元化和 发展,对现代 文论产生了深
远影响
现实主义时期的文论
现实主义文学 的特点:真实、 客观、关注社
会现实
现实主义文论 的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福 楼拜、托尔斯
泰等
现实主义文论 的主要观点: 强调文学的真 实性,反对浪 漫主义的幻想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9a7da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2.png)
西方文论史名词解释西方文论史是对西方文论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西方文论史中的重要名词解释:1. 古希腊文论: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开端,它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社会。
古希腊文论家主要关注文学和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形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论理论,如“模因派”和“三一原则”。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时期,时间跨越了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推崇,这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的文论思潮,它强调规则、秩序和对古典文学的模仿。
古典主义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影响了许多文学作品。
4.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时古典主义的反对者。
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并赞美自然、热爱自由和追求原创性。
浪漫主义对西方文论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鼓励了创造力和个人独立性的发展。
5.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文论理论,它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内部关系的重要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而是由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系统决定的。
6.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的文论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没有中心”和“没有固定的真理”,鼓励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文学创作。
7. 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中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批判和探讨。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作者的地位,倡导女性权益和平等的发展。
西方文论史的各个时期和理论都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论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了解这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西方文论的发展和变迁。
西方文论史教程
![西方文论史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74212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5.png)
西方文论史教程西方文论史教程一、古希腊文论1、古希腊文论早期历史:古希腊文身文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其影响蔓延到罗马时代,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西格玛之作,及罗马意识形态家赫拉克勒斯等主要文学作家和诗人概述。
2、古希腊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古希腊文论涉及到了诸如心理学、比较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神话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主要讨论包括历史和文学运用、文体、表达美学,以及传统文化收藏、文学创作、文学形态学等古希腊文论话题。
二、中世纪文论1、中世纪文论的发展历史:中世纪文学的发展始于公元451年,结束于1453年,中世纪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佛本斯学说,神学与撰写礼节书,以及玛丽安娜文学读本等许多著作。
2、中世纪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中世纪文论涉及到了诸如教会历史、宗教文学、宗教礼仪等多个领域。
传统文学作品的收集,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流派、文体、表达美学与写作技巧进行探究,以及对宗教神性的崇拜,等话题也在中世纪文论中有所涉及。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论1、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的发展历史: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从14世纪到17世纪,瓦萨洛尼、道格拉斯、费尔南多、拉米等艺术家不断开拓文艺复兴时期文论的新领域。
2、文艺复兴时期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在研究诸如哲学、历史、文学、绘画等多个学科领域,具体讨论内容涉及宗教艺术创作,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流派、文体、表达美学等话题。
四、近代文论1、近代文论的发展历史:近代文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此时正如此时英国和法国那样,开始受到近代经济、政治活动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近代文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近代文论旨在探讨西方文学的修辞法、文学艺术价值观以及时局文学趋势的发展等问题,具体讨论包括文学行为的审美价值、文体样式的变化、文学及其艺术性成分的分析等。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https://img.taocdn.com/s3/m/dae1549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3.png)
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史讲述了从古希腊时期至19世纪初,对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学巨匠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作品。
西方文论史将他们的作品进行浓缩,即用简洁的语言述说整部作品的内容,同时又保留了原著中特别精彩的对话或者情节。
西方文论史进一步思索和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的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学和思想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西方文论史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歌德、席勒、黑格尔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并最终发展出西方文艺思潮的当代面貌,这些理论学者的文艺理论著作属于全人类,是人类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论史是以西方文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代表某一时期的主要文艺思想,引领当时主流思潮,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方文论史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观念及其不同形态,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更深入地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批判了前人的经验性的定义法,第一次在科学的意义上建立了西方范畴学上的定义方法。
他从定义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逻辑学说开创了西方两千多年的西方理性精神。
他为诗所下的定义,也正是以科学理性精神为基础,从而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诗学”,作为哲学思想的一门。
这正是诗学思想的出发点。
根据这个出发点,他把诗学研究的对象,如悲剧、史诗等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
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方法是从生物学中带来的分类方法和有机整体观念。
所谓生物学分类方法,是把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属,一是种差。
“属是一些不同种的事物的本质范畴的称谓。
”如动物这个属,包括人、牛、马许多不同的种,一属有多种。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https://img.taocdn.com/s3/m/cbe60c84e53a580217fcfe04.png)
西方文论史一、西方文论史的性质与学科西方文论史是一门理论课程,属于文艺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属于历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包括五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册文学史文学理论史的分支:中国古代文论史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二、历史著作是史料与观念的统一一部历史,是某种观念统帅的史料。
对于一部历史来说,占有史料固然重要,但统帅史料的观念也很重要。
如果统帅的观念是错误的或是片面的,它就可能舍去与这种观念相对立的史料,或者即使选用也会做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优秀的历史著作,是详实的史料和进步科学的观念的统一。
当然,要达到这两者的统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由于历史著作都是从某种观念出发对史料的选用、剪裁、解释、评价,因此任何一部历史都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能当做绝对真理。
三、西方文论的三种形式:西方文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文学理论,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都包含的文学理论。
其中有些哲学家、美学家还专门撰写了文艺理论,如亚里斯多德写了《诗学》、尼采写了《悲剧的诞生》。
第二种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论他们的文学见解,比如贺拉斯写《诗艺》、雨果写《<克伦威尔>序言》。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像圣·伯夫、德·桑克蒂斯、韦勒克那样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的文艺理论著作。
这三种文学理论各有特点:使人作家的文学理论著述是他们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对当时的创作影响比较直接;哲学美学家的文学理论是他们则的哲学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较抽象晦涩,但它依托一定的哲学思想,因而往往影响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的论著往往是对前两种文艺理论的归纳、挖掘,使文学理论更加系统、更有深度。
四、西方文论的分期:古代文论: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直觉主义、象征主义、现代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从结构主义到结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及性别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
西方文论史第一章重点概述
![西方文论史第一章重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7cceec552d380eb63946d7b.png)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主要思想:(1)基本哲学观念: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
(2)美是和谐的统一(3)两个宇宙的:“大宇宙”(天体)和“小宇宙”(人),两者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2、赫拉克利特基本思想:(1)“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自然是由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最大元素是火。
(2)艺术摹仿自然论(3)美是一种“和谐统一”,“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
侧重于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调内在的和谐。
3、德谟克利特基本思想:(1)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2)文艺摹仿自然,不是重复的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的启发下根据人的需要,进行创造。
①文艺和美的对象的研究:文艺真实、对象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②作家艺术家主观条件的研究:重视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和语言。
③文艺作品社会效果的研究:“快乐”说。
(对读者“有利”就会使他“快乐”,“有害”就会使他“不适”。
4、苏格拉底主要思想:(1)神学目的论(2)“艺术摹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3)“功用”说。
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目的,如果某一事物能实现使用者的“目的”,就既是善的又是美的。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1)“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这种本体是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事物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最高的神的化身。
(2)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史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一(性质(一)西方文论与西方文论史地域之分经济之分文化意义之分:指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体系。
西方文化传统,指以古希腊、罗马文化源头并以基督教为普遍的宗教信仰。
西方文论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论遗产;西方文论史就是西方的人文学者关于文学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反思史。
特点:哲学美学、诗学(二)反思内容1.文学创作的本质规律:也就是文学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构建的一个主要线索和中心支柱。
(1)摹仿论柏拉图的“镜子说”柏拉图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不依存于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
抛弃了柏拉图虚幻的理式概念,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肯定了艺术摹仿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
同时他也抛弃了“摹仿自然”的“自然”意义含混的一面,直截了当地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狄德罗的摹仿说狄德罗的文艺观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摹仿说,承认艺术时对自然的摹仿,但在阐释上不乏新意。
他认为,作为艺术摹仿对象的“自然”,应该包括物质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因此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艺术摹仿的对象。
歌德的摹仿说歌德的美学观点和文艺思想受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最深。
A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歌德把自然看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并遵循着一定规律运动的整体。
他认为对艺术家所提出的最高的要求是:遵守自然、研究自然摹仿自然,创造出一种毕肖自然的作品。
他认为艺术家只有认识和掌握自然事物的规律,才能活得创造的自由,显出大师的本领。
但摹仿自然并不等于再现自然,他必然超越自然,创造出“第二自然”。
B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C歌德的文学理想:创造“显出特征的整体”。
D关于风格摹仿论的理论体系中产生了关于人物、性格、典型以及艺术各种类型的理论。
(2)表现论柏拉图的迷狂灵感说;康德的天才说;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区别:考查的角度不一样;审美的标准不一样(3)形式论——本体论完全割裂文学与现实世界以及文学与艺术家的联系,也否定了文学与作家的联系。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形式论起源于康德的观点。
形式论关注形式……2.文学作品的构成形态:文体学3.文学欣赏的规律与过程:接受学、欣赏论。
4.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后现代文艺理论。
5.文学的起源和发展规律A奠定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源头。
B停滞期:中世纪,宗教压制了理性。
C复兴期: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时期 D发展期: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
E转折期:20世纪文艺理论,由创作论向批评论转化。
第一章古希腊时期的文艺理论第一节概况一古希腊文论的产生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到公元4—3世纪进入高峰期。
文化背景:1 宗教的促进作用文论的源头:哲学坚实的基础:文学作品2.繁荣的文学创作3.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斐尼斯、波斯和埃及等各民族二(主要文论简介(一)毕达哥拉斯学派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他认为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和谐即宇宙秩序。
(二)赫拉克利特:唯物主义辩证世界的本源和规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唯物主义),处于不断的变化斗争当中(辩证发展),美是对自然中由于变化斗争所产生的和谐的模仿。
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
(三)德谟克利特他是西方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原子唯物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无论是实用技术还是美的技术,都是摹仿自然现象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苏格拉底古希腊文艺理论由萌芽向鼎盛时期过渡的关键人物。
首先,关于美的本质:美在效用其次,关于艺术的创作:1应该以人的生活为摹仿对象。
丰富并发展了当时普遍流行的“摹仿说”,认为艺术应该以人的生活为摹仿对象,并认为“摹仿”不等于“抄袭”。
2.艺术中的人物需要神形兼备,要选择表现人物的细节(艺术典型):艺术创作的灵感问题,艺术不是真实的描摹自然。
而是在自然形体中选择出一些要素,去构成一个美的整体。
开创了人本主义的先河。
三、历史地位古希腊文艺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很多观点都对以后西方文论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是现代文论的雏形。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文学本质论“摹仿说”——客观唯心主义1.理式与理式世界两个世界:一个是感觉世界,是由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事物组成——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非真实体;一个是理式世界,是通过理智才能领悟的一般概念组成——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式。
2.摹仿说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摹仿主体:艺术家——贬低摹仿方式:简单的临摹、通过灵感进行摹仿创作动力:灵感说创作状态:迷狂说创作的可能:回忆说文学功用论寓教于乐——极端功利主义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一、亚里士多德及其科学方法论1.实体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倾向;2.四因说他认为事物的形成是四种原因的作用:原料因(内容)、形成因(形式)、动力因(创造因)、和目的因(最后因)。
一一生著作丰厚其中专门研究文艺理论的有《诗学》和《修辞学》诗=文学诗学=文艺学1 艺术的本质:人生的摹仿2艺术的分类(1-3章)艺术:媒介不同——颜色/姿态/声音和语言/姿态/节奏/对象不同——悲剧比一般人好、悲剧比一般人坏方式不同——叙述、自述、动作的3.艺术的起源和发展(1-5章)起源:人的摹仿本能人对摹仿的作品感到快感二、悲剧论(6-22)1.悲剧的定义和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形象和歌曲)(6章)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悲剧的情节:强调情节的有机整体性3.悲剧的人物:过失说4.悲剧的效果:净化说5.悲剧的风格:修辞和语言风格(22章)三(史诗论(23、24、26章)1.史诗的情节与悲剧相同2.史诗的表现方式应尽量少用自己的身份说话3.史诗与悲剧的比较悲剧胜过史诗四《诗学》的理论贡献1.摹仿说艺术是对事物创造性的摹仿,反映事物和世界内在逻辑和普遍规律。
诗歌和历史的比较(书本31页)2悲剧论定义、对象、媒介、方式功能——引起怜悯和恐惧悲剧的情节——在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上,情节重于性格。
A悲剧摹仿的不是孤立的人,不是人的性格,而是人的行动、生活等。
这些是情节的构成部分。
B剧中的人的性格必须通过剧情的发展表现出来C悲剧赖以惊心动魄的主要因素——“突转”和“发现”是情节的成分。
因此情节是悲剧的灵魂。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悲剧的情节必须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情节安排方面的典范是《荷马史诗》其中表现大家族内部亲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是最理想的悲剧冲突。
非亲属费仇敌之间一(仇敌之间悲剧情节结构:突转、发现、苦难、又称悲剧情节三部曲。
苦难指发现以后所出现的毁灭或痛苦的行为。
悲剧人物1出生贵族、品性善良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向逆境,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向顺境第三,不应写一个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错误”在希腊悲剧中有两种典型:A道德选择的错:明知故犯如《美狄亚》B判断不明确:不知而犯如《俄狄浦斯王》3后果:由顺境转入逆境悲剧功能卡塔西斯说——净化说悲剧人物要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从而使人们的这种感情得到卡塔西斯。
——升华“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该受难的人头上,并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的头上。
——看见“恐惧”——想象卡塔西斯:净化、陶冶。
(书本39页)文艺功用论:寓教于乐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城邦的公民应该获得幸福这种幸福要通过1.文艺具有教育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养理智德行2.文艺具有净化作用,通过形成习惯,培养伦理德行3.文艺能够提供精神享受,即“快乐”或“快感”,使人在紧张的劳动后得到安静和休息。
亚里士多德文学功用观的进步之处在于一方面他指出了文艺的休闲功能,它使人获得审美享受,从而肯定了审美享受的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去贬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