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圣咏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里高利圣咏艺术与它的影响范围
内容摘要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代表的早期基督教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西方音乐的重要源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对格里高利圣咏的建立、修饰、扩展而展开的。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原因,在音乐历史长河中,经历了长期、复杂变化的过程。本文主要论述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格里高利圣咏西方音乐罗马天主教教会礼仪歌曲
1 格里高利圣咏背景简介
1.1 格里高利圣咏的概念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罗马天主教做弥撒时所用的音乐,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它是西方教会单声圣歌的主要传统,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罗马天主教宗教音乐。主要是在第9世纪和第10世纪,法兰克人到达西欧和中欧期间发展起来,后来继续有所增加和编写。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利圣咏》。基督教从最初就认识到音乐对信仰的作用,到认识到音乐在宗教礼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个过程形成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加洛林王朝当权者的重视下,罗马教会的圣咏统称为《格里高
[1]利圣咏》。
1.2 格里高利圣咏的历史
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在罗马形成两个教会音乐发展中心,一个是罗马城,在那里建立的第一所教会唱歌学校(传说是格里高利所建),专门为礼拜仪式培养咏唱圣咏的歌手(算是较早的专业音乐学校),而另一个中心就是米兰,主教安布罗斯从东
方教会借鉴,在礼拜仪式中加入以应答方式咏唱诗篇的形式,并亲自编写赞美诗,从而在米兰形成了以他命名的“安布罗斯圣咏”;莫扎拉比克圣咏流行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凯尔特圣咏流行于爱尔兰、苏格兰及英国北部。后来丕平登基为法兰克国王后(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高卢圣咏被禁止,强迫推行罗马礼仪和圣咏,他的继位儿子查理大帝,更进一步在政治上扩张,使得各地都实行罗马礼拜仪式传统,从而在约8、9世纪左右,形成了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地区礼仪因素的统一的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格里高利圣咏。时至今日,格里高利圣咏在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程中仍然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2 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
2.1 格里高利圣咏和教会关系
格里高利圣咏是基督宗教西方教会(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著名圣咏,由罗马天主教教宗格里高利一世整理及编辑而成,罗马天主教译为“格里高利圣咏”,与米兰圣咏、西班牙圣咏及英国圣咏齐名,无论罗马天主教抑或新教都受其影响,特别是前者。
2.2 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原因
2.2.1 基督教的迅速发展
公元四世纪以来,基督教从地下走向公开,很快在各地广泛传播,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也要求从原始状态步入完善和规范。不同地区的基督教会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礼拜方式和圣咏音乐。这一时期流行的圣咏主要有这样几个:罗马的古罗马圣咏,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西班牙、葡萄牙一带流行的莫扎拉比克圣咏,爱尔兰、苏格兰及英国北部一带的凯尔特圣咏,以及流行于今法国、比利时一带的高卢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约8、9世纪,它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
2.2.2 格里高利一世的贡献
公元6世纪末,格里高利一世任罗马教皇(590-604在位),他也被称为中世纪教皇之父。为了使基督教的礼拜典仪规范和统一,格里高利一世制订统一的教会礼仪,整顿教会歌唱学校,并积极参与推广新的圣咏,另外,他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曲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咏”),共收集整理了
[2]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利圣咏”。
2.3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来自与它的功能,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欲,有节制,因而圣咏也呈现出朴素风格,歌词为拉丁文,大部分为圣经内容,音乐要服从歌词,因而旋律为无伴奏、无固定节拍,平稳进行的单声部音乐,即兴式的,而且是纯男声。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格里高利圣咏服务于宗教礼拜,一般为无伴奏的纯人声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无明显的节拍特征,建立在教会调式基础上。它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干扰为前提。
(2)歌唱方式大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
(3)礼拜仪式中的咏唱分为两类:一是诵经祈祷,这是一种半念半唱的朗诵形式,旋律平淡;二是礼拜歌曲,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圣咏歌曲,它旋律性强,风格肃穆神圣,按照圣咏与歌词的搭配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四大类:?音节式(syllabic style):一字对一音,音域一般较窄;?圣咏式(psalmodic style):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音团式或纽姆式(neumatic style):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中常使用的方式,旋律比音节式流动;?花唱式(melismatic):一字对多个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alleluia)中。
2.4 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
格里高利圣咏确立了其在宗教仪式中的主导地位之后,并不代表教会音乐家
们就满足于单声部的格里高利圣咏,而是使格里高利圣咏的原初形态向着更加丰富和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横向与纵向。 2.4.1横向的发展
横向的发展主要是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
料,其主要形式有: 附加段(sequence):是指在原有圣咏的基础上附加新的段落,或者是在其间插入新的内容。它可以附加新的音乐材料或者附加新的歌词,也可以两者同时附加。继叙咏(trope):开始运用时是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加歌词,后逐渐脱离哈利路亚成为独立的形式。
2.4.2纵向的发展
一些僧侣们不满足于格里高利圣咏的单声部织体,他们曾尝试着在圣咏的上
方或下方加一个八度、五度或者四度的声部。这就把格里高利圣咏由原先的单声部织体变成了复调织体。关于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鉴于篇幅,笔者不在这里详加论述,只做大致梳理: 奥尔加农(Organum):公元9世纪时,教会音乐家将格里高利圣咏作为定旋律,在它的上方或下方依附一条平行4度、5度或8度的旋律与它作对应,这种形式也是最早有书面记载的复调音乐。它有三种形式:平行的、反向或斜向的、华丽的奥尔加农。迪斯康特(Discantus):是12世纪或13世纪时产生的复调音乐。对各声部运用音对音的对位织体,采用节奏模式,
[3]使乐句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结构特征。
3 格里高利圣咏的影响与意义
3.1 格里高利圣咏的影响
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专业音乐历史的源头,它不仅仅具有宗教文化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