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必修二历史电子版

合集下载

2022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2022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3 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二宏大的历史性转折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生疏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叙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生疏改革与社会进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拓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进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教材整理1工作重点的转移1.会议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坚决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

①转变同生产力进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②转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进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③确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等。

④实行对外开放。

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宏大转折。

(2)开头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教材整理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缘由①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宽敞农夫的生产乐观性受到压抑。

②农业生产进展缓慢,农夫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措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责任制。

(3)过程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夫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一、晚清军阀政治1、明清时期国家极度腐朽:《乾隆朝颁布的《康乾盛世元年宪法》已不再能够保证统治的的稳定;财政状况恶化,大量的授官禄豪以及赋税收入的减少;内乱频繁,“知县政治”等系统性改革毫无出现。

2、军阀政治的形成:以清廷为中心,以军阀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联合竞争的政治模式,成为明清时期政治格局的猖獗变型。

清朝统治者利用吸取南洋、西藏和满洲地区各族势力的经验,与汉口、新疆等其他外籍势力形成了军阀政治。

3、军阀政治的态势:晚清的变局军阀的政治运动,极大的受到欧洲国家的影响。

晚清时期有三种军阀政治:一是主宰军阀;二是长期军阀;三是诸侯军阀。

4、军阀政治的结果:晚清军阀政治短期之内,维护了清朝的统治,改善了深受内乱困扰的晚清边疆地区。

但是在长远看来,晚清的军阀政治加剧了政治的混乱,甚至助长了清朝的衰亡。

二、辛亥革命1、装腔作势的政治问题:晚清时期,极度腐朽的朝廷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日益肆虐,国家政策固步自封,陷入了政治僵化和经济衰落的���境中。

随着社会动荡不安,抗清思想和革命机遇也越来越多。

2、辛亥革命新阶级的涌现:晚清时期,崭露头角的革命新阶级,成为当时政治和文化革命的最强大的力量,它们的前辈们是受过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的,以科学的洞视思想与文化形式追求着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3、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孕育民主、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爆发,也是中国民族复兴的开始,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与政治形式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辛亥革命的结果: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近代封建统治的社会政治秩序,成功地建立起以共和为名义的“新政府”,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建立的革命政府,也奠定了走向民主的新历史。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结构合理,回转灵活,轻便省力,耕作平稳、深浅一致,
适宜水田耕作。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时期
原始社 会
1、耕作方式的变化 生产工具 木、石、骨、蚌器
耒耜
商周
青铜农具出现,耒耜为主
春秋 战国
铁器、牛耕出现
西汉
发明犁壁、耦犁,牛耕推广 赵过发明耧车(播种工具)

曲辕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阅读教材 请你总结课本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
上古: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 (王景)
地方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西域)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生产关系变革)
(一)商周时期 集体耕作 (二)春秋时期 个体农耕
自耕农经济出现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也叫自耕农经济,他们拥有部分土地,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 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业 始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

作,立日历,辨水泉甘苦。
神 农
——《竹书纪年·前篇》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
黄河流域
半炭坡化遗粟址、菜籽 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 距今约6000年
「五
谷 丰 登」

(2)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男耕女织,分工简单 ③自给自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此生产经营方式的形成条件?(4分) (1)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土地私有制形成 (3)明智的统治者为保证财源而采取重农政策 (4)水利事业的兴修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教学课件: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二教学课件: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基础过关】 一、赫鲁晓夫改革
考点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背 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集体化 景 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措 (1)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

农 业
购制; (2)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
权;
(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工 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但缺乏 果 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模式。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 积极性。 ③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
【重难点深化】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含义
方式 所有制 分配原则 经济运行机制
作用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 要在经济领域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
价值规律。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食物分配制。
评 价
(1)对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保 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2)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
利益,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
【网络构建】
【基础过关】
考点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 景
(1)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
(2)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
战胜敌人。
措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 施 借给国家。
【解析】在全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时候,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 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他 们支援战争主要靠向贩粮者征税,说明 当地政府看到了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 的弊端,所以改变了策略,故选C项; “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 饥民”说明当时粮食短缺的问题还是存 在的,需要靠征税手段缓解,排除A项;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废除自由贸易才是经济活动的常 态,排除B项;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是在1921年开始的,当时国内战争已经 结束,与题干中的“国内战争时期”不 符,排除D项。

《历史必修二》课件

《历史必修二》课件
《历史必修二》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历史必修二》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世界 古代文明与社会变革、欧洲中世纪风云变幻、14-16世纪的文化繁荣与科技革 命,以及17-19世纪欧洲的政治革命和新思潮。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
夏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迄今为 止最早的朝代之一。
周朝
汉朝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统一王朝, 出现了丝绸之路和文化繁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欧洲中世纪风云变幻
1
十字军东征
2
在中世纪,欧洲人进行了多次的东征,
以推进基督教信仰和扩张势力。
3
黑死病爆发
14世纪,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疫情, 导致了人口的锐减以及社会剧烈变革。
文艺复兴
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重视人文主义 和知识的新思潮,注重个人能力和创造 力的发展。
1. 波士顿茶叶事件 2. 独立宣言的起草和签署 3. 约克镇战役的胜利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 宣布人民的平等和民主权利, 并对欧洲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 人民的要求与不满 • 巴士底狱的袭击事件 • 大革命决议的颁布
14-16世纪的文化繁荣与科技革命
1 文化繁荣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化艺术得到蓬勃发 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
2 印刷术发明
1450年,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纪元。
3 哥伦布的航海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为欧洲的航海和探险开辟了新的道路。
以分封制和周礼著称的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 个时期。
商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王朝,出现了青铜 器和甲骨文。

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

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学习建议】●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学过的相关内容,认识政治经济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这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来的命题。

而在此前,希腊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动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也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泰勒斯的命题是错误的,但是,他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022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2 3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Word版含解析

2022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2 3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Word版含解析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重点:(1)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

(2)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

(3)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的目的。

2.难点:(1)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材整理1在夹缝中求生存1.根本缘由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进展起来的。

2.外国列强的压迫(1)接受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挡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

(2)利用特权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帝国主义的侵华战斗,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抗战成功后,美货汹涌而至,民族工业受到严峻排挤和打击。

3.封建势力的严峻束缚(1)甲午战斗以前,民族工业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

(2)各级政府接受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企业,极大地加重了其负担。

4.国民政府的阻碍(1)国民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严峻阻碍了民族工业的进展。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

教材整理2在斗争中求进展1.斗争缘由(1)民族工业的进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气的壮大。

(2)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3)维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2.主要事例(1)1928年济南惨案后:全国反日会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2)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3)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乐观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

(4)长城抗战爆发后: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3.斗争特点(1)革命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影响其进展和生存。

(2)妥协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肯定的依靠关系。

必修二历史ppt课件

必修二历史ppt课件

近代历史教训: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战争的教训
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启示。
VS
和平的抉择
探讨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国际合作和 外交斗争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现代历史教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的冲突
全球化进程
分析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推动因素和影响, 探讨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利弊。
逆全球化思潮
研究逆全球化思潮的起源、表现和影响,探 讨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当代历史教训
全球性挑战
分析当前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新冠疫情 、经济不平等等的起源、影响和应对措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讨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模式, 促进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析全球化对于经济增长、科 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 极作用,并举例说明。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探讨全球化对于国家主权、民 族认同、环境等方面的冲击, 并举例说明。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提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和 建议,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
可持续发展等。
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
国际恐怖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阐述国际恐怖主义的背景、原因和演 变过程,重点分析恐怖主义的危害和 影响。
详细描述
古罗马文明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统治着地中海地区。它的建筑风格如罗马竞技场、罗马万神庙等 ,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此外,罗马法律制度也是该文明的杰出成就之一,为后世法律体系奠定了基 础。
中世纪欧洲
总结词
黑暗而动荡的时期,但也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萌芽。
详细描述
中世纪欧洲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然而,这个时期也孕 育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萌芽,如基督教文化、封建制度等,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17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17张)

16 文 明 的 交 流
经贸和交流
➢ 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流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 亚欧大陆和东西两端。两大强国通过丝 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 大秦。 ➢ 罗马商人不断东来。 ➢ 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
洛阳。 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 贸易。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476年,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西罗马帝 国灭亡。
1453年,在奥斯曼帝国的打击下,君士坦 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14 文 明 的 交 流
技术
(1)西亚的农耕技术传到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2)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艺术 (1)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 (2)埃及的人像雕刻影响希腊的雕刻艺术;
6 古代文明的扩展——古希腊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古希腊人以移民的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 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 的城邦国家。
7 古代世界的帝国——波斯帝国
学习聚焦 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等亲国共起,帝国的统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
1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要求: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 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2
文明扩展的方式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
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 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 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这幅图是1世纪意大利庞贝城壁 画,反映的是伊苏斯战役的情景。

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部编版

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部编版

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部编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 开辟新航路
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8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 罗斯福新政
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2022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2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2022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师用书:专题2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进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进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1.重点:(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缘由和表现。

(2)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

(3)民国后期民族工业进展逆境的缘由。

2.难点: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进展的曲折性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教材整理1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缘由(1)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进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忱。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进展实业的法令。

④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总体概况①各种进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2)具体部门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②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其次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进展。

④重工业有肯定的增长。

3.特点(1)地域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工业结构:其进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进展水平①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旧超过民族资本。

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确定优势。

4.结果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课中思考]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提示】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一些资本家和地主投资的近代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获利较少,远远不如地租和其他封建剥削赚取的利润大。

教材整理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进展1.缘由(1)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①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舞进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021—2022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34张)

2021—2022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34张)
革命的世界地位。
土地
殖民掠夺
殖民地
珍妮机
改良蒸汽机 大机器工业
美国
工业 工业城市
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 封建束缚
拓展市场
原料产地
蒸汽机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工厂
生产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1—2022历史人教版 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
革命课件(34张)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 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 的基本史实,探讨 2.运用多种史观分析理解第一次工业 其对资本主义世界 革命的影响。 市场发展的影响。 3.从近代化角度全面认识第一次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必修二历史电子版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影响农业发展因素:农作品的引进创新、生产工具革新(东汉出现一牛挽犁,隋唐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发展(东周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耕耙糖技术)、耕作制度改善(汉朝一年一熟,宋朝一年两至三熟)、水利工程建设(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农业灌溉(三国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制度与政策(重农抑商)、耕地面积扩大及人口增长
2.古代农民生产主要目的:满足基本生活、缴纳赋税
3.封建小农经济特点及其影响:封闭性、分散性,易致山头主义、宗派主义
4.封建小农经济与封建集权制度关系:封建小农经济是封建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集权制度则保护封建小农经济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古代手工业内容: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中国铜铁制造技术发展: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汉朝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4.瓷器发展: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烧成青瓷,北朝出现白瓷,唐朝出现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青花瓷,明朝时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5.宋朝五大名窑:定窑(河北曲阳,以白瓷为主,瓷釉洁白莹润)汝窑(河南宝丰,以天青色为主,青中带蓝,主要烧制宫廷用瓷)哥窑(浙江龙泉,以青瓷为
主,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官窑(河南开封,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釉色以青为主,淡白次之)钧窑(河南禹州,青中带红)
6.丝织品发展:商朝已有织机,可织出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清朝时细密的缎成为丝织品代表
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