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c48c01e0de80d4d8d05a4fbb.png)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蔗糖,酒精,甲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等.3)易错点: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O2、SO2等虽溶于水能导电,但导电实质是H2CO3和H2SO3,不属于电解质,H2CO3和H2SO3则是电解质.混合物不是电解质2、注意事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CO2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⑥水时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B.NH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液态Cl2不导电,所以Cl2是非电解质D.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所以BaSO4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典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硫酸B.铜C.酒精D.蔗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注意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部分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点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3b36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3.png)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分类,它们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有一些相同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点。
第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物质的组成上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它可以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而非电解质则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它不会分解成离子。
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第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溶解性上也有相似之处。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溶解在溶剂中。
对于电解质来说,它可以通过溶解在溶液中形成离子,从而产生导电性。
而对于非电解质来说,虽然它不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但它仍然可以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溶解在溶剂中。
第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可以参与化学反应。
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它们都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可以通过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各种化学反应,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而非电解质虽然不能形成离子,但它仍然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溶解、溶液的沉淀等。
第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物质的性质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自发的化学变化。
此外,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也都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虽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物理性质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物质的基本性质,都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物质的组成、溶解性、参与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它们作为物质的两种基本分类,共同构成了化学世界的基础。
尽管它们有一些不同之处,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化学体系。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进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54f0a94a9e3143323868933b.png)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选择题1.关于电解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B.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C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D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导电所需的离子由原物质本身电离出来的化合物 2.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 .悬浊液B .乳浊液 3. 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 .豆浆B .牛奶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 .胶粒直径小于 1nm C .胶粒作布朗运动5.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A .胶体粒子直径在 1- 100nm 之间 C .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6.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A .电泳B .电解C .凝聚D .渗析二、选择题(有 1-2 个答案)7.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A. NaHSO 4B. Cu (OH )2C.O 2D. HCl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 .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 .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D .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9.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 .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 .在 FeCl 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C .胶体D .溶液)C .蔗糖溶液D .烟、云)B .胶粒带正电荷 D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B .胶体粒子带电荷D .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10.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
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A .渗析B .电泳C .凝聚D .丁达尔现象纳米科技是 21 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人们会利用纳米级( 1-100nm,1nm=10-9m ) 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9a03e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e.png)
知识点 2 电解质的电离与溶液的导电性
【例题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B.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 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解析:NaCl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 和Cl-,而不是电流的作用,A错误;NaCl是电解质,但晶体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晶体不导电,B错误;HCl液态时不导电,但溶 于水能电离出H+和Cl-,故C正确;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的浓度和 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而非离子数目,D错误。 答案:C
CO2和SO2的水溶液均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提示:不是。电解质必须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 离的化合物,而CO2和SO2的水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 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和H2SO3,所以CO2和SO2是非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质量守恒:“ ”两边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并不拆开。 4.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价数等于形成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同理,元素或原子团的负价数等于形成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
点拨电解质的电离与是否有外加电流没有关系,电解质电离的外 部条件是将电解质溶于水或者将电解质熔化。
知识点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题 3】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OH B.NaOH
电解质分类
![电解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2b52b919e3143323868932e.png)
(1)液态 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融的 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熔融的单质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而言的。
(2)一般说来,化合物中的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
(3)判断一个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通常分两步:第一,该物质是否是化合物(若属于化合物则进行第二步);第二,是 否是化合物中的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中的某一类。
1
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 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
弱酸 HClO、H2CO3、H2SO3、H3PO4、H2S、HF、CH3COOH、 H2SiO3 等
弱碱 NH3·H2O(唯一可溶性弱碱)、Mg(OH)2、Al(OH)3、Fe(OH)2、 Fe(OH)3、Cu(OH)2、Zn(OH)2、Be(OH)2 等。
水
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此不能说一个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只能说一个化合物不是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酸 HCl、H2SO4、HNO3、HClO4、HBr、HI
强碱 NaOH、KOH、Ca(OH)2、Ba(OH)2 盐 金属阳离子或 NH4+与酸根或酸式酸根形成的化合物
电解质
![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cdac642ebcd126fff7050b2a.png)
酸碱盐的电离教学目的:1、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会判断区分常见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导电过程的实质,会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注意:1、研究对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本身:必须是自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反应的生成物。
如SO2、SO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都不是电解质,因为在溶液中真正起到导电作用的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2SO3、H2SO4,而不是它们自己本身。
3、电离条件:溶于水或熔融状态,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可。
Na2O为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虽然也是它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导电,但其在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Na2O是电解质。
4、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
强碱和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酸在固态或熔融态时,都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能导电。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B. SO2C. NH3D.NaClE.NaOHF.HClG.酒精解析:A为单质,BC是溶于水后形成H2SO3和NH3·H2O能电离出离子。
答案:D、E、F。
例2:1、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吗?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电解质中一定有阴阳离子吗?2、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吗?3、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吗?4、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CO(NH2)2、浓硫酸、食盐水、氯化银、硫酸钡、蔗糖溶液、液态KNO3、SO3、铜、碳酸钙、液氨例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Na2OB.SO3C.CuD.NaCl溶液[解析] Na2O为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条件下能导电,为电解质,故A正确;SO3为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条件下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是SO3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4导电,故SO3为非电解质,B不正确;Cu是单质,NaCl溶液为混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D都不正确。
第4讲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
![第4讲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bee8191fbcd126fff7050ba1.png)
第四讲物质的分类、胶体、电解质(一)知识要点: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分类:2、化合物分类:3、化学反应分类:盐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3)化学反应分类:方法较多:可根据反应无前后多少、可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别、可根据化合价、可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反应等。
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别: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置换反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6、碱+盐——新碱+新盐7、盐+盐——新盐+新盐’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相分散介质实例气液泡沫液液酒、醋、煤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固液糖水,粘土在水中形成悬浊液气固木炭、砖块液固湿砖块、珍珠固固合金、有色玻璃气气空气、爆鸣气液气云、雾固气烟、尘1、分散质、分散剂是相对还是绝对的?举例说明2、根据分散系定义可知:分散系一定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是否一定是液体?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同学之间交流。
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请根据你熟悉的化学物质之间化学反应制一张交叉分类表。
(参考: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二)习题训练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铅笔不含铅 B.水银不含银 C.白金不是金D.火碱不是碱3.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烧碱、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1所示4.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7026c69f84868762caaed572.png)
不是,电解质不可以是单质,必须是化合物。
问题2. NaCl溶液、 NaOH溶液能导电, 那么它们是电解质吗?
不是,电解质不是混合物,必须是化合物。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纯净物
问题3.液态HCl不导电,所以说HCl不 是电解质,对吗? HCl的水溶液导电, HCl是电解质
问题4.CaCO3,BaSO4,AgCl的水溶液几 乎不能导电,所以它们都不是电解质吗?
盐:凡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 (或NH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
物。
1.你能写出K2CO3;Mg(NO3)2; FeCl3; NH4Cl 的电离方程式吗?
2.请写出NaHCO3 、 NaHSO4的 电离方程式。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Al2(SO4)3===Al +3SO4
2- B.Na2CO3===Na2 +CO3
P2O5、酒精、蔗糖、CH4等。
问题6.蔗糖溶液不导电,所以说蔗糖 溶液是非电解质,对吗?
不对,蔗糖溶液是混合物,而非电解质必须 是化合物。
问题7.氧气不能导电,那么它是非电解质吗?
不是,氧气是单质,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必须也是化合物!纯净物
归纳: 1.必须是“化合物”。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1)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 或 熔融状态 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等是电解 质 如:H2SO4 Ca(OH)2 CaCO3 NH3· H2O CaO H2O
Fe(OH)3
问题1. 金属铜、碳棒都能导电,是 否为电解质?
化学物质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化学物质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c11ca3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d.png)
化学物质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化学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可以被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而非电解质则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本文将对这两类化学物质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通过电解而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一般来说,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和盐。
1. 酸酸是一类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OH-),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常见的酸包括盐酸、硫酸和醋酸等。
2. 碱碱是一类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分子(H2O),从而使溶液呈碱性。
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铵等。
3. 盐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离子性质。
在水溶液中,盐会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会分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常见的盐包括氯化钠、硫酸钠和磷酸铵等。
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这类物质的分子结构不会在溶液中发生电离反应,并且不会释放出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葡萄糖、蔗糖和乙醇等有机化合物。
对于非电解质溶液,即使溶解了很多物质,也不会导电,因为其中的分子没有电离成离子。
这与电解质溶液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会促使电流在溶液中传递。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区别在溶液中,该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主要取决于其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的强度。
对于电解质来说,其分子内部的化学键较弱,容易发生离子化反应,形成离子;而对于非电解质来说,其分子内部的化学键较强,不易发生电离反应。
除了在溶液中的不同行为外,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还在其他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在物理性质方面,电解质溶液具有电导性,而非电解质溶液则没有电导性。
在融点和沸点方面,电解质通常具有较高的融点和沸点,而非电解质则通常具有较低的融点和沸点。
总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物质的重要分类。
电解质概念及其分类
![电解质概念及其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1c126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6.png)
练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 电解质。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 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 是电解质。 E.BaSO4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 电解质。
练习:
3.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液态SO3 液态醋酸 ④汞 ⑤CuSO4·5H2O ⑥蔗糖 H2SO4 ⑧熔融态Na2SO4 ⑨水 ⑩氨水 ①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_④__⑦__⑧__⑨__⑩___
(5)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无必然联系。溶 液的导电性强弱主要与溶液中 离子浓度大小 有关。
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离子的化合物 是电解质。 B.凡在水溶液里或受热熔化状态下都不 能导电的物质都叫非电解质。 C.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D.某物质若不是电解质,就一定是非电 解质。
一般来说,酸、碱、盐都是电解质,Na2O、 CaO、Al2O3等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也是电解质。
什么是酸和碱?
大多数酸、碱、盐都是强电解质,在水溶 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他们在溶液中发生 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如:NaCl = Na+ + Cl-
HCl = H+ + ClHNO3 = H+ + NO3-
接上页:
像醋酸、硫酸等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不导电, 因为其在液态时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 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而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是因为其在水分子作用下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离子。水是一种特殊的电解质,虽然由分子组 成,但可发生微弱的电离产生H3O+和OH-,所以 也能导电。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5ddaa5d1c1c708a1284a44c6.png)
一、基础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HCl、NaOH、K2SO4。
分类:酸、碱、盐、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蔗糖、酒精。
分类:绝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aCl、HCl。
分类:强酸、强碱、盐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醋酸、氨水、水。
分类:弱酸、弱碱、水注意事项:(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非单质,混合物;(物质分类?)(2)电解质导电的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有的是前者,有的是后者,二取其一;(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属于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弱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BaSO4、AgCl,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强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能力: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
不导电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一般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熔化时(即液体)不导电,据此(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可以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②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总浓度和所带的电荷数。
导电性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
5、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的作用下解离成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分类: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称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称为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以及酸根的称为盐6、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实质: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改变/减少。
二、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的实质: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组不能大量共存。
一色:常见有颜色的离子: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存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b35fa4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4.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进行归纳整理。
一、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粒子会分散并带有电荷。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部分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乙酸(CH3COOH)、甲酸(HCOOH)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但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弱。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大部分为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会形成带电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蔗糖(C12H22O11)、醇类等。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下面将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不同特点给出几种区分方法:1. 导电性区分法:将待测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够导电。
若能导电,则为电解质,若不能导电,则为非电解质。
2. pH值区分法: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来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通常会呈酸性或碱性,其pH值小于7或大于7;而非电解质溶液通常呈中性,其pH值接近于7。
3. 溶解度区分法:某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而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划分:1. 水(H2O):无机物,非电解质。
2. 盐酸(HCl):无机酸,强电解质。
3. 乙醇(C2H5OH):有机物,非电解质。
4. 醋酸(CH3COOH):有机酸,弱电解质。
5. 蔗糖(C12H22O11):有机物,非电解质。
电解质及其电离
![电解质及其电离](https://img.taocdn.com/s3/m/73b86d46a5e9856a561260ed.png)
电解质及其电离(一)电解质及分类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类依据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3.电解质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比较(1)金属导电是由于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
温度升高,金属阳离子振动幅度增大,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阻力增大,金属导电性减弱。
(2)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
但温度升高时,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大,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会增强;但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变。
(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及其条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离子化合物的电离条件: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共价化合物的电离条件:水溶液中。
2.电离方程式书写(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
如Na2SO4:Na2SO4===2Na++SO2-4;HClO:HClO H++ClO-。
(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出。
如H2CO3:H2CO3H++HCO-3,HCO-3H++CO2-3;Fe(OH)3:Fe(OH)3Fe3++3OH-。
(3)酸式盐的电离如NaHSO4溶液中:NaHSO4===Na++H++SO2-4;NaHCO3溶液中:NaHCO3===Na++HCO-3,HCO-3H++CO2-3;NaHSO4熔化:NaHSO4===Na++HSO-4。
(4)两性氢氧化物[Al(OH)3]的电离Al3++3OH-碱式Al(OH)3酸式H++AlO-2+H2O。
[注意]电离方程式要遵循电荷守恒规律,即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
[细练过关]题点(一)电解质有关概念的理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l2、SO2、NH3的水溶液均导电,故Cl2、SO2、NH3均为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845da2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5.png)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由于其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流的传播。
与之相对的是非电解质,它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分类、应用和实验方法。
一、电解质1.1 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它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如HCl,NaOH等,它们的分子或离子数与原时完全相同,能够导致非常好的电导率。
弱电解质在水中只部分离解,比如CH3COOH,NH4OH等,只有部分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导率下降。
1.2 分类电解质可以按照离子或分子的种类进行分类。
按照离子的种类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按照分子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无机电解质包括了化合物、酸和碱等物质,如NaCl、H2SO4、NaOH。
有机电解质则包括了能引起电离的有机化合物,如CH3COOH、C6H5NH3Cl等。
1.3 应用电解质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中,电解质溶液在化学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沉积、电析和电解等,电解质还广泛应用于涂料、纸张、储能器、蓄电池、电解质电容器、电镀等领域。
二、非电解质2.1 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也就是不会发生电离。
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在水或其他溶液中的分子是无电离的,因此溶液不能导电。
2.2 分类非电解质可以按照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分类,溶解度大的为易溶性非电解质,如甘油和乙醇等,溶解度小的为难溶性非电解质,如石蜡和氧化锌等。
2.3 应用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甘油、氯化钾盐水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水溶液。
此外,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比如溶液中的氧气和萘,就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物质。
三、实验方法确定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可以借助实验来进行。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cef3d22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3.png)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专项训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准确理解,归纳如下: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酒精、蔗糖等。
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或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3PO4碱:NaOH、NH3·H2O盐:NaCl、BaSO4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水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部分有机物:C2H5OH、C12H22O11(1(2)SO2、NH3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H2SO3、NH3·H2O电离出来的,故SO2、NH3不是电解质。
HCl、H2SO4等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自身电离出来的,故它们是电解质。
酸、碱、盐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3)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Al2O3等,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因为它们自身能电离出离子,Al2O3(熔) 2 Al3+ + 3O2-,是电解质。
(4)难容物(如CaCO3等)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
(5)酒精、蔗糖等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不一定导电。
强碱和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够导电。
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也不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
(7)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课件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fca4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4.png)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
非电解质
不能产生离子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溶解性
电解质
可溶于水和其他极性溶剂
非电解质
通常溶于非极性溶剂
电解质的导电性
1 电解质溶液能导电
2 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因为离子在溶液中能自由移动,带电荷的 离子能够传导电流。
因为非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离子可以传导电 流。
2 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迅速分解成离子,并导 电。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生成离子,如 强酸和强碱;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部分离 解生成离子,如弱酸和弱碱。
非电解质的特点与分类
1 不能产生离子Biblioteka 2 分为有机和无机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溶解时不会产生离子,不导电。
有机非电解质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如脂肪、糖类和醇类;无机非电解质是其 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水和二氧化碳。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解质应用
用于制作电池、电解过程和水处理。
非电解质应用
用于食物加工、药物制备和化妆品生产。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的特点与分类,非电解 质的特点与分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是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化合物,如盐类和酸碱物质;非电解质是不 能产生离子的化合物,如脂肪、糖类和醇类物质。
电解质的特点与分类
1 离子形成能力强
第1讲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义(教师版)
![第1讲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b242b2b7360b4c2e3f64f0.png)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本质区别溶于水或熔融时,自身能电离溶于水和熔融时,自身不能电离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NH 3等33来的,而是H 2SO 4、NH 3·H 2O 电离出的,而且它们在熔融时也不导电,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思考】有关定义需要注意的问题:A .金属单质是不是电解质?B .NaCl 溶液可以导电,所以NaCl 溶液是电解质?C .CO 2水溶液可以导电,CO 2是不是电解质?D .电解质一定可溶?E .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会导电?F .有机化合物都不是电解质吗?<答案>A 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针对化合物来分类的。
BNaCl 溶液是混合物。
C 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
CO 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电离出了离子。
D BaSO 4、AgCl 等盐虽然不可溶,但在熔融状态下1.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识精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E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任一条件下导电即可。
F有机物中的一些酸和盐是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总结】三、电离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导电的内因,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因条件——溶于水或熔融态。
(1)我们把这种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①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A. 符合客观事实。
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数必须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https://img.taocdn.com/s3/m/472b08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8.png)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这两种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行为,对于我们理解化学与生活中的现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性质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解质的定义与性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具体来说,电解质是由带电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其分子会分解成离子,并形成带电的离子云。
这些离子可以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导致了溶液的导电性。
电解质可进一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而弱电解质只有少量分子电离,产生少量的离子。
强电解质的溶液导电性强,而弱电解质的溶液导电性较弱。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与性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无法导电的物质。
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的分子在溶解过程中不会分解成离子,也没有带电粒子的形成。
因此,非电解质的溶液不会导电。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许多有机化合物,如糖类、酒精、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等。
这些物质的分子都是非常稳定的,并且在溶解过程中不会发生离子化反应。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生活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溶液是电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
例如,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促进电子在电池中的流动,产生电能。
此外,电解质溶液还用于电解制备金属、电镀、电解电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2. 非电解质的应用:非电解质在溶剂、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水为溶剂的非电解质溶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解过程。
此外,非电解质还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总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两种重要的物质类型。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云,具有导电性强的特点;非电解质则无法在溶液中产生离子,导致溶液无法导电。
这两类物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2、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无答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2、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b64d4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9.png)
高中化学复习要点基本理论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胶体一、胶体的性质1、区别其它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定义):分散质粒径1-100nm。
2、鉴别胶体最简单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3、电泳:Fe(OH)3胶体,Al(OH)3胶体带正电;硅酸胶体,土壤胶体带负电。
、应用:电泳电镀就是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微粒均匀的沉积在镀件之上。
4、聚沉:加热;加电解质;加电性相反的胶体【例题】向Fe(OH)3胶体中逐渐加入稀H2SO4的现象:先聚沉,后沉淀消失形成淡黄色溶液。
解释:硫酸是电解质,使胶体聚沉,过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铁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
5、提纯胶体最好的方法:渗析半透膜:牛皮纸、羊皮纸、鸡蛋壳膜、胶棉薄膜、动物肠衣、玻璃纸应用: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海水淡化二、常见的胶体气溶胶:烟、云、雾液溶胶: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血液、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肥皂水、豆浆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三、与胶体性质相关的现象1、三角洲的形成(聚沉)2、FeCl3止血(聚沉)3、卤水点豆腐(聚沉)4、不同牌子的墨水不能混用(聚沉)5、高压除尘(电泳)6、土壤的保肥作用7、水泥的硬化8、净水(表面积大)【巩固练习】(1)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H2SO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白色胶体氢氧化铝可用于吸附色素(3)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4)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5) 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6)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7)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8)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道(9)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10)用明矾净水;(11)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四、胶体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整个体系呈现均匀的红褐色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强碱、盐),强极性
共价化合物非极性共价化合物、弱极性共价化合物、大多数有机物
能否直接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直接能电离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直接导电
通电时的现象溶于水或熔融时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时不能导电实例H2SO4、HF、CaO等SO3、NH3、CH4等
⑶.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同点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电离方程式用“”
水溶液中微
粒存在形式
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
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
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NaCl、BaSO4等。
强酸:H2SO4、HCl、HClO4等。
强碱:Ba(OH)2、Ca(OH)2等。
弱酸:H2C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Cu(OH)2等。
极少数盐。
一、选择题
1.关于电解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B.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导电所需的离子由原物质本身电离出来的化合物
2.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
3.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豆浆 B.牛奶C.蔗糖溶液D.烟、云、雾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5.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6.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A.电泳B.电解C.凝聚D.渗析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
7.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A. NaHSO4
B. Cu(OH)2
C.O2
D. HCl
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9.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10.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
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A.渗析B.电泳C.凝聚D.丁达尔现象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微粒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解答11、12两题。
11.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12.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13.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D.颜色都呈红褐色
14.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没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变蓝
15.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B.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mL到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三、填空题
16.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
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
可用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
可用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的方法。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
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和的方法除去。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的方法。
胶体粒子往往通过吸附可以带有电荷,一般非金属氧化物胶体带负电荷,如土壤胶体,
金属氧化物带正电荷,如氧化铁、氢氧化铁等。
请解答17,18题:
17.如果下列化肥中的含氮量是相同的,那么在作物的吸收效果最差的是。
①碳酸氢铵②硝酸铵③硫酸铵④氯化铵
18.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方法可以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为10-9~10-7m,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正极聚
集,负极聚集,理由是。
19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右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⑥的后面.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4)呼吸面具中用⑧作为O2来源的反应原理为:.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和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20有下列10种物质:
①水;②空气;③二氧化碳;④次氯酸;⑤熟石灰;⑥胆矾(CuSO4·5H2O);⑦氢氧化铁胶体;⑧硫酸钠;⑨硫酸铵;⑩铁。
请将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在所属类别的横线上: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从电离的角度分类,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21.下列10种物质: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氢氧化钙
⑦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⑧Fe(OH)3胶体⑨碳酸氢钙[Ca(HCO3)2] ⑩钢铁
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填序号)
22.下列物质:⑴Na⑵ Br2⑶Na2O ⑷NO2 ⑸CO2⑹ SO3⑺NH3 ⑻H2S ⑼HCl ⑽ H2SO4⑾Ba(OH)2⑿NaCl ⒀蔗糖⒁NaCl溶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 2.D 3.C 4.B 5.A 6.D
二、选择题7.B 8.CD 9.C 10.C 11.B 12.AC 13.C 15.B 16.D
三、填空题
17.(每空2分)⑴过滤⑵渗析⑶蒸馏⑷过滤、蒸发⑸加热分解
18.②
19.陶土;氧化铁;因为在胶体中,陶土和氧化铁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带负电荷的陶土向电源正极移动,而带正电荷的氧化铁则向负极移动。
19解析:(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法和树状分类法,由图可知为树状分类法.
(2)酸可填写H2S、H2SO4、HNO3、H2CO3中的一种,碱可填写KOH、NaOH中的一
种,盐可填写K2SO4、K2CO3、NH4NO3等中的一种.
(3)CO2是酸性氧化物,可和碱NaOH反应生成Na2CO3.
(4)Na2O2和H2O、CO2反应都能产生O2.
(5)Ca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答案:(1)树状分类法(2)②H2SO4③NaOH
⑥K2CO3(合理即可)
(3)2NaOH+CO2===Na2CO3+H2O
(4)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5)CaCO3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为CO2
18、①②①③⑩④⑤⑥⑧⑨③
21
混合物:②⑧⑩氧化物:①④碱:⑥盐:⑦⑨22.⑶⑻(9)(10)(11)(12);(4)(5)(6)(7)(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