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ppt1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中国的区域差异---南方和北方》优质课件(共62张PPT)

湘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中国的区域差异---南方和北方》优质课件(共62张PPT)
国经家过大山力地推、进信河息流化,,需工要业化修协建同隧发道展,、实桥施梁精。准扩扶贫大政对策外,联为系大别;山缩区短农 产距品离加,工节业约发展时带间来;新带契动机。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阐2述020大/7/1别0 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2020/7/10
2020/7/10四大分区界线
地区 特征
地形
北方地区 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南方地区
以丘陵、低山、高原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
气候
河流 植被类型
资源 农业 工业
环境问题
2020/7/10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 岭,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l00—150千米,海拔多在1 000-3000米之间,主 峰太白峰海拔3 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 槽谷、角峰等。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2020/7/10
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丰富,集中 冬暖夏热;降水丰富,雨季时
在夏季
间长
河流
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冬季有结冰现象,含沙量大
冬季无结冰现象,含沙量小
植被类型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考试大纲 解读定位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2.理解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 异 3.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 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4.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不同区域 自然环 境、人 类活动 的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影响因 素 发展 基础 经 济 因 素
东部地带 中国近代工业的 发源地和近代 科学技术集中 的地区,发展 基础好
中、西部地带
发展基础较差
产业 结构
相对优越,第二、 第一产业比重相 三产业比重远 对较大,生产 大于第一产业, 力水平较低, 生产力水平较 经济发展相对 高 迟缓
距海较远,比较
区域可持续发展
•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 (1)东、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差异:东部地区对 低 外开放的程度高,开放的时间早,而中西部地 晚 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较 ,开放的时间较 。 • (2)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区 科学技术 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 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 竞争力 融入 ,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 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 。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一、东、中、西差异 • 1 .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 、 和对外 开放程度。 第三产业 • 2.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农业经济 • (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快 发达,中、西部 在国民经济中所 大 占的比重大。 小 • (2)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 低 ,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中、西部工业发展相对较 慢,工业产值在国 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区域发展差异PPT 演示文稿(1)

区域发展差异PPT 演示文稿(1)

2、气候差异 南方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北方 温带季风 气候 <0°C <800mm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0°C >800mm
3、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河流径流量 季节变化 含沙量 冰封期
南方 大 小 小 无
北方 小 大
大 有,自南向 北逐渐增长
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土地利 水田为主, 用类型 生产规模小 主要农 水稻、油菜等 作物 种植制 一年两熟、一 度 年三熟 北方 旱地为主, 生产规模大 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两 年三熟
气候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 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高 高

影响因素
发展 经 基础
中、西部地带
发展基础薄弱,20 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 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 趋势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 较大,乡镇企业不发 达,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交通线路较少,运 输条件较差
高一地理 Ⅲ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授课:王全胜
2007年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排行榜(前18) 1、东莞27025 2、深圳24870 3、温州24002 4、上海23623 5、广州22469 6、宁波22307 7、台州22245 8、北京21989 9、绍兴21714 10、杭州21689 11、厦门21290 12、苏州21260 13、佛山21234 14、无锡20898 15、中山20317 16、南京20317 17、湖州20046 18、珠海19856
东部地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 有较大的比重。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 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 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落后于 东 部 地 带 。 改进对策: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 整,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完整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99页 0191页 0326页 0446页 0489页 0661页 0723页 0758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全册课件【 完整版】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件(共69张PPT)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件(共69张PPT)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工业化,科技
措 施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阅读 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
• 思考以下问题: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 的摇篮?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 以及对应措施?
有利条件
➢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 然资源丰富
➢ 海陆交通便利 ➢ 工业基础雄厚 ➢ 农业发展潜力大。
②重点开发区域 ③限制开发区域 ④禁止开发区域
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以及统 筹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 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我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 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 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
进一步确定每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 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完善 开发政策,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 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 开发格局。
必备知识: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必备知识: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小,不能说明农业不发达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 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 较小,但农业发达。
01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低 ➢ 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以资源型
① 理清发展思路,多方探索,发展市场经济。
② 因地制宜,改善对外交通,发展特色产业。
③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④ 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业。
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猕猴桃、养殖家禽和稻花鱼;开发苗绣织锦;发 展苗寨旅游。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

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 提示:如饮食、建筑、交通、文化等
三、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 西两个自治区;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单击图片放大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总体特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 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发展水平 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1.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项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第三产业 农业经济 加工制造业和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 轻型 产业结构 相对发达,工业以 大的比重,西部工业以 为 轻重混合型 重型 或 产业为主 主,中部具有一定的 特征 过渡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和范围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CD) 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在西部大范围围垦,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加速开发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向东部输送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1.划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 高原
东南丘陵
1、地形差异
看图,说出南方和北方地 形的差异及主要地形区。
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分布。
南方与北方地区 (结合图册,)
1、华北地区概况
1、华北地区概况 主要包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海南岛地形及年降水量分布
(3)海南岛四季如春,气候宜 人,有海水、沙滩、热带雨林 等优质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 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岛 上交通设施完备,度假旅游的 接待能力强,还有国家政策支 持等优中势国条气件候类。型的分布
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拓展: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
1.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1)气候 温度带:暖温带为主 干湿地区: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缺水 (2)不利条件:
春旱,夏涝,水土流失,风沙,土壤盐碱化
2、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
松,直立性强,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 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 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价、归纳不同区域 的区域特征。 2、熟练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区域差异,理解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目标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将 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深入研究方向探讨
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与评价
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深入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与 实现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发展现状
01
02
03
农业基础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 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基 础较好。
工业发展
该地区工业发展较快,拥 有众多制造业企业和工业 园区。
交通枢纽
中部地区交通便利,拥有 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和 水路交通网络。
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自然资源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如煤炭、石油、天 然气、有色金属等。
引导资金要素流动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引导资金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支持欠发 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 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培育新兴产业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 新团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制度环境
03
制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包括产
权保护、市场准入、政府效率等方面。
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影响
01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使得不同区域
在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
02 03
区域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
1122
165
258654
总结:每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重点都不一样, 为了实现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发展,应采取 “协调发展”的战略。一是地区间的协调: 即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减少;二是 产业间的协调:各地区产业的发展应该优 势互补、合理分工,逐步形成合理的地区 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东部加快产业结构 升级,中部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西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国家急需资 源)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 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
极为不利
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 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
显优势
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社 城市化 会 水平 因 科技、 素 教育和
文化
对外开 放程度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中、西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间 较晚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外资吸收能力 较弱
较早 较高 较强
东部地带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时间上,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
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 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空间上,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
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2002年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的产业结构图
40.90%
10.66%
35.59%
17.90%
48.44% 甲
第一产业
46.51% 乙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较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
38.59%
19.23%
P132例1
42.18% 丙
2.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低 低 低
高 高

影响因素
经 发展 济 基础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交通 运输 状况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发展基础薄弱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 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 出现在沿海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
较大,乡镇企业不 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发达,生产力水平 较低,经济发展相
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
1.3区域发展差异
基本 要求
发展 要求
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 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掌握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方法。
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以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最为
说明
明显,建议着重分析。中部地区在地形、科技和教 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区域特征具有过渡性。
1
出 三 大 地 带 的 说 明 差 异
读 我 国 三 大 经 济 地 带 图


陕甘宁青新 川藏渝滇黔
Hale Waihona Puke 黑吉内晋豫 皖鄂湘赣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3.工业化差异 图为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 东部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
4、城市化差异
看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存 在差异?
东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 的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东部 城市密布高于中西部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较大的比重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业相对发达
工业结构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产业为主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1.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 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 各地经济的发展。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A
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图中实线 为地形等 高线,虚 线为潜水 面等高线 (单位: 米),
3. 集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 4.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结: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 流较少,社会经济 比较封闭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 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 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 和技术联系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三大地带科技文化水平
东部
科研机构 数量
2346
高等学校 数量
350
科学家工 程师人数
907437
中部
1936
266
378919
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 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 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
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 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 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
对迟缓
生产力水平较高
交通线路较少, 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其 地理 他 区位 因 素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较封闭的状态,缺少 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
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 件
民族 心理
国际 化程 度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 较保守,经济竞争 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较差
高考0距离P133 2题1、2问
划分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面积、人口占全国比重表:
面 积% 人 口%
东部 16 41.1
中部 27 35.7
西部 57 23.2
1、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人口比重规律:
从东部到西部,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济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
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考0距离P133 2题3问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 资源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