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孔子对我国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十分了解!那么你想知道有关孔子的一些成语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吧!成语故事1、自强不息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他的言行、教诲被后人广泛传颂,并且在中国的成语中留下了许多与他相关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吧。
1. 孔子见鲁襄公。
孔子见鲁襄公,襄公问礼。
孔子对他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君子之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有风度、有修养的人。
2. 孔子见鲁哀公。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子帅以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 孔子见卫灵公。
孔子见卫灵公,灵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在附人。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政在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身边的人。
4. 孔子见柳下惠。
孔子见柳下惠,惠问学。
孔子对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巧言令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虚伪的言辞和表面的美好。
5. 孔子见颜渊。
孔子见颜渊,渊问学。
孔子对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成语,用来形容人生各个阶段的成就和境界。
6. 孔子见子路。
孔子见子路,路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周急不继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不会因为急迫而失去风度和品行。
7. 孔子见子贡。
孔子见子贡,贡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应该努力成就美好的品德和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也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有:以貌取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不耻下问、温故知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丧家之犬、道不拾遗、名正言顺、不舍昼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当仁不让、成人之美、三思而行、察言观色、后生可畏、乐以忘忧、杀鸡焉用牛刀等等。
杀鸡焉用牛刀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位叫子游的学生,非常赞同孔子所提倡的礼乐之道。
后来,他终于从政,到武城这个地方当了一名县令。
他并不因为武城是一座小城就嫌弃它,而是在这里教老百姓弹琴唱歌,让他们接受礼乐的熏陶。
后来,孔子带领众弟子们游说诸侯,路过武城,听到城中传来一派弹琴唱歌之声,就笑起来,说道:“杀鸡怎能用牛刀呢?”他的意思是说:武城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而礼乐却是治国的大道。
用礼乐大道来对小地方进行治理,就好像是用宰牛的刀去杀死一只鸡一样,实在小题大做。
子游听说老师来到武城,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老师和同学们。
有一位同学向他转述了孔子对他的评价。
子游觉得老师的话欠考虑,就对孔子说:“以前您教导过我们,统治老百姓的人接受了礼乐大道,就知道怎样爱护百姓。
而老百姓学会了礼乐大道,就会变得恭顺听话,容易被官府驱使。
我觉得老师的教导,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武城这个小城难道就不适用?”听了子游的一番话,孔子一下子醒悟过来,对自己轻易发表议论感到后悔。
于是他对随行的众弟子们说道:“子游的这番话理直辞正,你们一定要把它牢牢记在心上啊。
我刚才所说的‘杀鸡焉用牛刀’,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
”以貌取人的故事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长得很丑,宰予长得很英俊。
孔子对他俩的态度截然不同。
子羽因为长得很难看,所以孔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对他的印象就很不好。
孔子心中想:“这个人长得像个丑八怪,一定没有什么才气。
”因此,他对子羽的态度十分冷淡,后来子羽只好退学,回去自已钻研学问。
而宰予因为长得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加上他口才好,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是“饮水思源”。
相传,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鲁国做官,受到百姓的尊敬。
子贡感到自己的成就来自于孔子的教诲,于
是写信向孔子述说自己的成就,并问孔子,“我在这里受到百姓的
尊敬,这都是您的教诲使然。
我应该怎样回报您呢?”孔子回信给
子贡,“你在那里能受到百姓的尊敬,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使然。
不要忘记饮水思源。
”子贡明白了,他的成就离不开孔子的教诲,
所以他要感恩师恩,饮水思源。
第二个成语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传,有一天,孔子
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老师,您说人要有远大理想,可是我总觉得
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难做到。
”孔子对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就一定能够实现自
己的理想。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鼓起勇气,努力学习,最终成为
了一名杰出的学者。
第三个成语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相传,孔子
的学生曾子问孔子,“老师,您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告诉他,“人们常常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但更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只有了解了别人,才能更好地与人
相处,做到知人善任。
”。
通过这些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孔子的思想,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
常生活中,不忘饮水思源,脚踏实地,了解他人,做一个有智慧、
有情怀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为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
以下是一些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 有教无类:孔子提倡教育应该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等差别,对所有人都应该一视同仁。
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的平等性和普遍性。
2. 见贤思齐:孔子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要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这个成语强调了向优秀的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3. 不耻下问:孔子非常注重学习和求知,他提倡不耻下问,即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可耻的。
这个成语强调了虚心学习和勇于请教的态度。
4. 温故知新:孔子认为学习不仅要掌握新知识,还要经常回顾已学过的内容,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这个成语强调了复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5. 学而不厌: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学习和教育,他提倡对学习保持热爱和持续追求的态度。
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的持久性和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
这些成语故事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成语故事
孔子成语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在孔子的言行举止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劝诫教育的意义,也反映了孔子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走在路上,看到一只猴子。
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觉得这只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弟子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子像人,有的说猴子像狗,还有的说猴子像猫。
孔子笑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因人而异,要尊重别人的观点,不要轻易去批判和否定。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曾经说过,“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使人不断地进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它们。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告诉他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懂得怜悯和宽容。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善意。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朋友子路从远方来看他,孔子非常高兴,对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5.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他说,“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结果,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出必果。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几个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孔子有关的成语和故事
孔子有关的成语和故事1. 因材施教:孔子非常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育呢!就好像一棵大树有不同的枝桠,孔子能找到适合每根枝桠成长的方向。
子路勇敢,孔子就教导他要沉稳;冉有做事退缩,孔子就鼓励他要勇敢向前。
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也得因材施教么!2. 有教无类:哇塞,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不管是富裕的还是贫穷的,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他都愿意教呢!这就好比阳光普照大地,不会因为谁而区别对待呀。
现在咱们不也提倡教育要公平嘛!3.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多有道理呀!你看,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呀。
跟朋友一起玩,说不定他的某个优点就能让我们学到好多呢,就像在知识的宝藏里挖呀挖呀挖。
4. 温故而知新:哎呀呀,孔子告诉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呢!想想看,就像一件宝贝,每次拿出来看都能发现新的闪光点。
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总能有新的领悟么!5. 学而不厌:孔子自己就是学而不厌的典范呀!他一生都在追求知识,从不停歇。
咱不也得这样嘛,对学习永远充满热情,像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在知识的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
6. 诲人不倦:孔子教导学生那可是诲人不倦呀!他总是那么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
老师不也应该这样嘛,对学生要有耐心,就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
7. 见贤思齐:孔子说见贤思齐,看到优秀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齐呀。
这就像看到一座高高的山峰,我们努力想要攀登上去呢。
我们看到优秀的榜样,不也会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么!8. 不耻下问:嘿,孔子还主张不耻下问呢!不论对方身份高低,都可以向他请教。
这就好比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我们进步的机会呀。
无论是谁,只要他有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就得敢问呀!我觉得孔子的这些成语和故事真的太有意义啦,能教会我们好多做人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呢!它们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呀!。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是“饮水思源”。
相传,孔子曾经在鲁国游学时,遇到了一个老人。
老人问孔子,“你为什么要学习?”孔子回答说,“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老人又问,“你的德行是从哪里来的?”孔子想了想,然后说,“我的德行是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
”老人点点头,对孔子说,“那你应该知道,饮水思源,你要感恩你的老师,因为他是你学问的根源。
”孔子听了老人的话,深有感触,从此更加尊敬师长,饮水思源成为了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第二个成语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
“学习是一次长途旅行,但是这个旅行必须从我们的脚下开始。
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个成语是“养正之风”。
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一个人要想成
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就要养成正直的品格,做到言行一致。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行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修养才能形成的,要养成正直的品格,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第四个成语是“不耻下问”。
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一个人要想学
到更多的知识,就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请教。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要因为自己的骄傲而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以上就是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理念,
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成为有德行的人。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成语一,饮水思源。
相传,孔子的弟子子贡问他什么是最重要的道理,孔子回答说,“饮水思源。
”这句话的意思是饮用水时要想到水的来源,比喻做事要念念不忘自己的根本,不忘自己的出身和来历。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牢记自己的根本,要知道自己的来历和历史,要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根源。
成语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任何一次行动都要从脚下开始。
孔子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努力开始的,只有脚踏实地,踏实前行,才能取得成功。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要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
成语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了就要不断地温习,这样不也快乐吗?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温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成语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与他人交往,一定会有可以向他人学习的地方。
孔子告诉我们,与他人交往要虚心学习,不要自负和自大,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成语五,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成语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告诉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人,要善于沟通和交流,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和利益。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人,要善于体谅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总的来说,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理,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参考,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领悟这些成语故事,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中,成为更好的人。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第一则成语故事是“不耻下问”。
相传,有一位叫做曹刿的人,他向孔子请教军事问题。
孔子很高兴地向他讲解了很多军事战术的知识。
曹刿虽然是一个有很高地位的人,但是他却不耻下问,虚心向孔子请教,最终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一个人的地位如何高,都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第二则成语故事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身上总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愿意向别人学习,不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已经无所不能。
第三则成语故事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也是一则成语故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我们才能取得进步,才能感到快乐。
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牢记的道理。
第四则成语故事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是淡泊的,不应该过于热络,更不应该沉浸在虚荣和利益之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以淡定的心态对待人际关系,不要过于计较,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起争执。
第五则成语故事是“言必信,行必果”。
这是孔子对自己要求的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果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牢记的道理。
通过以上几则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导是非常深刻的,他的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智慧。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是对古代学生的教导,更是对我们当代人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这些道理,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成功。
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被尊称为“孔圣人”。
他不仅在哲学、政治、教育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也是刻苦求学的典范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1.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勤奋学习《易经》时的情景。
孔子为了研究《易经》,经常翻阅无数次,由于翻阅太多次,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都断了多次。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
2.孔子与老彭:据传,孔子与老彭(古代的一位贤人)在周游列国
时,由于旅途困苦,两人经常食用野菜。
为了补充营养,他们还捕食野鸟。
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阻挡他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脚步。
3.叩其两端: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一块麦田里
藏着一块石头。
于是他搬开石头,想取麦穗。
不料,麦田的主人发现后大怒,认为孔子偷了他的麦子。
但孔子解释说,他只是为了寻找食物,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面对困境时的大度和智慧。
4.孔子与颜渊: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仰慕孔子,并经常
向孔子请教问题。
据说,颜渊曾经问孔子:“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这个回答非常简洁,但却深刻地
阐述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人性的看法。
5.磨穿铁砚: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学习时非常专心,以至于他的
铁砚都被磨穿了。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形容学习勤奋的成语。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孔子刻苦求学的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
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榜样。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首先,我们来说说“鸡鸣狗盗”。
相传,孔子曾经在鲁国做官,有一次他去参加宴会,宴会上有人偷了一只公鸡。
孔子让人抓住了小偷,小偷却说,“我只是偷了一只公鸡,而那只狗却每天都偷吃人家的肉。
”孔子听了之后,感叹道,“鸡鸣狗盗,人不知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做了坏事,却不愿意承认,反而把过错推卸到别人身上,这就是“鸡鸣狗盗”。
接下来,我们说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也是一句成语。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心态和追求。
在孔子看来,25岁时应该立志于学习,30岁时应该有所立足,40岁时应该有所悟,50岁时应该懂得自己的天命,60岁时应该能够听从他人的意见,70岁时应该能够随心所欲,但不逾越规矩。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再来说说“饮水思源”。
这是孟子的一句名言,也是一句成语。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源和来源。
就像饮水一样,水源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我们应该心存感激,不忘初心,不忘自己的根源。
最后,我们说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是孔子对颜渊的评价。
颜渊是孔子的学生,他有一次对孔子说,“我擅长巧言令色,是否可以称为仁?”孔子回答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巧言令色可以迷惑人,但真正的仁德却是不可伪装的。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无法掩饰的,只有真诚和善良才是最珍贵的。
通过以上几个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故事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们的故事和成语,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素材。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跟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大全
跟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大全孔子是春秋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就有孔子学琴及孔子相师的成语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跟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相师的故事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
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
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今天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传言夸大啊。
”孔子被讽刺地不知言语,于是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项橐。
之后,孔子晃过神来,决定为难一下那小孩,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结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难题都被项橐一一解答。
孔子冷静下来后,调整好心态对项橐俯下身子心服口服道:“有志不在年高,达者为先,我应该拜你为师。
”孔子觉得项橐年纪小小就有渊博的知识,并且能言善辩,连自己也要甘拜下风。
于是之后对弟子们训诫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治学当不矜不傲,对自己不如的人应该不耻下问。
”这就是孔子相师,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宋代的应麟编写《三字经》记载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总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
据史料推断,在孔子三十岁之前他曾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拜道家思想奠基者老子为师学习知识。
孔子去洛阳的路途很远,但是孔子不畏困难,日夜兼程。
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的城门外,他看见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人站在城门外。
孔子心想:“这就应该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孔子走上前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吧?”老子有些奇怪,自己并不认识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为什么他会认识自己呢?老子很疑惑。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1. 孟母三迁:哎呀呀,这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她就像一只护雏的老母鸡一样,带着孟子一次次地搬家。
比如说,你要是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也像孟母这样不停地换地方住,那得多厉害呀!这不就和现在好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拼命买学区房一个道理嘛!2. 有教无类:孔子真的是太伟大了呀!他提倡有教无类,不管你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贱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呢!这就好比一场盛大的知识盛宴,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坐下来享用。
想想看,要是现在所有的学校都能做到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都一视同仁地教育,那该多棒啊!3. 始作俑者:最初那制作俑来殉葬的人,可真不是啥好人啊!就像打开了一个坏的源头。
你想想看,要是有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面跟着学的人不就多了嘛,那不良风气不就蔓延开来了。
这就和在一个班级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同学带头捣乱,很快可能就会有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调皮是一样的道理呀!4. 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说的这个可太有意思啦!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去笑逃跑一百步的人。
哎呀,这不就像两个人都犯错了,一个犯的轻点,一个犯的重点,那轻点的反而去嘲笑重点的,真是太可笑了。
好比两个人都没考好,一个考了 50 分,一个考了 30 分,50 分的还笑话 30 分的,这不是很荒唐嘛!5. 一曝十寒:学习要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怎么能行呢!就像种庄稼,你今天浇浇水,然后十天半个月不管它了,能有好收成吗?你要是对待学习也是这样时而勤奋时而懒惰,那肯定学不好呀。
比如你说要减肥,结果运动一天休息十天,那还能减下去嘛?所以得持之以恒才行啊!6. 韦编三绝:孔子读书那叫一个刻苦啊!把书都翻烂了好几遍。
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为了夺冠,每天拼命地训练,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
如果我们学习也能像孔子那样刻苦努力,不断钻研,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会呢!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把书读到韦编三绝的精神呀!我的观点结论是:孔子和孟子的这些成语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从中学到为人处世和学习的真谛。
有关孔子的成语和故事
有关孔子的成语和故事
1. “有教无类”:孔子招收学生不论出身,真是太伟大了呀!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不会因为谁穷谁富就区别对待,这是多么高尚的教育理念呀!比如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校也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让不同背景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多棒啊!
2. “韦编三绝”:孔子读《周易》那么勤奋,把书简都翻烂了好几回,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呀!这就好像跑步比赛,不断地坚持冲向终点,这种精神能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好多学霸不也是这样,刻苦钻研,把知识都学透了呢!
3.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多谦虚啊,他觉得别人身上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花园里,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和魅力,我们不能小瞧任何一个人呀!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多向别人取经,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4. “举一反三”:孔子教导学生能够从一个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哇,这思维多敏捷!就如同下棋,走一步能看到后面好多步,多厉害的能力!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呀,学会灵活运用。
5. “温故知新”:孔子强调复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这是多么实在的学习方法呀!像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每次回头看都可能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宝贝。
我们平时学习不也应该时不时回顾一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领悟呢!
6. “逝者如斯夫”:孔子看着河水感慨时光流逝,多么触动人的情感呀!这就好像看着沙漏中的沙子一点点落下,让人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是不是得好好珍惜每一刻,别浪费宝贵的时间呢!
总之,孔子的这些成语和故事真的蕴含了超多智慧和道理,值得我们一直去学习和体会呀!。
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
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孔子的成语故事篇一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孔子的成语故事篇二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孔子的成语故事篇三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孔子的成语故事篇四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孔子的成语故事篇五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
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
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7个与孔夫子的成语故事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17个与孔夫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至圣先师【解释】:至:最。
旧时特指孔子。
也称大成至圣先师。
【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
”《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及行事,必以币。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
2、有教无类【解释】: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
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
《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
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
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3、见贤思齐【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示例】: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
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
4、慎终追远【解释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谨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
追远:看看老祖宗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应效法先古圣贤。
每个人都这样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解释2】:宋儒的解释。
终,人死;远,指祖先。
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解释3】:慎,害怕;终,结果;追远,指找当初的动机和原因。
正所谓凡人怕果,圣人怕因。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成语一,“鸡犬不宁”。
相传,孔子曾经在鲁国游历,有一次,他到了一户人家门前,看见门前的鸡犬都在乱叫乱跑,十分吵闹。
孔子对门前的人说,“这里的鸡犬为何如此不安?”那人告诉孔子说,“因为我们家主人不是孔丘,所以鸡犬才会如此不宁。
”后来,这个故事就被人们用“鸡犬不宁”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家庭的混乱不安。
成语二,“千金散尽”。
相传,孔子的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为什么有些人家里的钱财可以散尽呢?”孔子对他说,“这是因为他们家里的人不懂得节俭,不懂得珍惜财富。
”后来,人们就用“千金散尽”来形容某个人家里的财富被浪费用尽。
成语三,“亡羊补牢”。
相传,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问孔子,“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想办法解决呢?”孔子对他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好预防工作,等到出了问题才来补救。
”后来,人们就用“亡羊补牢”来形容事先不防备,事后来弥补。
成语四,“鼓盆之风”。
相传,孔子曾经在鲁国游历,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人在空盆子上吹气,结果盆子里发出了声音。
孔子对他说,“你这是在做无用的事情,这就好比鼓盆之风。
”后来,人们就用“鼓盆之风”来形容做了无用功,白费力气。
成语五,“独木不成林”。
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们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好比一根木头无法成为一片树林。
”后来,人们就用“独木不成林”来形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
这些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不仅传承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反映了孔子对待生活、处世态度的深刻见解。
这些成语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流传甚广,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品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成语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成语一,饮水思源。
相传,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为什么您要学习礼乐呢?”孔子回答说,“礼乐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就像饮水思源一样,没有礼乐,我们将失去文化的根本。
”孔子用“饮水思源”这个成语来告诫弟子们要牢记自己的根本,不忘初心,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成语二,言传身教。
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言传身教,他认为教育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游览大观园,路过一处污水横流的地方,孔子没有迈步,弟子们不禁停下来,孔子说,“我不过是一个老师,我不能让我的弟子们看到我踩着污水前行。
”孔子用自己的行为来诠释了“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让弟子们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语三,博学多才。
孔子倡导博学多才,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不仅要学习经史,还要学习音乐、礼仪、射箭、驾车等各种技能。
孔子曾经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虚心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做到博学多才。
成语四,和而不同。
孔子主张和而不同,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尊重差异。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他,“为什么您要和那些不同意见的人交往?”孔子回答说,“和而不同,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同,我们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孔子用“和而不同”这个成语来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包容和谐,不同观点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通过这几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风范。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也影响了后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不舍昼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关于三国的典故与成语成语不出所料谗言之可怕处,就是传播者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哪怕是一丁点。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不知所云诸葛亮这一生,诚恳忘我的工作,就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情动难已,连自己说些什么话都不清楚。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乘虚而入田丰的这一提议,已经超出了袁绍的所能理解范围之内,因而不能采用,若袁绍能听取此计,那北方的天下也就可能不姓曹了。
出自:《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仰人鼻息公孙瓒的大兵压境,倒是让袁绍白白地捡了“入主冀州”这个大便宜。
韩馥的行为实为不智,大大的地盘拱手让于人,从让人仰鼻息百而转变为仰他人鼻息。
出自:《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奈何乃欲以州与之?”伯仲之间将班固提到了傅说的高度,不知傅说他老人家是否能答应。
出自: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作奸犯科在法律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你地位如何,每个人行为如何,都因有有关机构来执行。
诸葛亮提醒人们,有罪无罪,有法律说了算。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有勇无谋,是谓匹夫;有谋无勇,是谓文士;有勇有谋,方为大丈夫。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
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手不释卷经诗书文籍熏陶的曹丕,虽在统一大业上没有什么建树,可文学修养却是非其他君主扩一般文士所能匹敌的。
出自:曹丕《典论》,其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月明星稀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曹操在写诗时观察得很仔细,月亮明亮了,星星的光芒自然也就暗淡了许多,现在还有人在写文章时还会用“星月交辉”的词来,应当好好地读读这道诗。
出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周郎顾曲周郎风采,令人想往。
出自:《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品头论足半吊子水的人,自以为才华快要溢出,往往就好这调调。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绝伦逸群诸葛亮的这顶送给关公的高帽子,于无形之中,化解了一场武将的纷争。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一身是胆用这词形容云哥,再也恰当不过,刘备的眼光及识人高人一等。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与三国人物有关,与三国事件无关,一个有些才能的南朝宋国山水诗作家,再一次喝醉之后,说出的狂妄之言。
出自:《释常谈.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此事发生在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去讨伐张绣,当时,那个天气叫热,吐口唾沫出去,立时就给蒸发掉了,何况是还要在曲折的山道上行军,几个体弱的,一时抗不住,都倒在了路边,战士们一片哀声载道,大有兵变之势。
曹操想,这可不行啊,捅出了漏子,大家都要玩完。
于是,手搭凉棚,便在向前望了一会后,说道:“哇噻,好大的一片梅林,从我那如望远镜般的眼睛中可以看见,那梅子又大又好吃,酸中带甜,甜中透着酸,一定解渴。
”士兵们一听,嘴里的哈喇子流了一地,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焕发,大步流星地快速向前,从而来到了水源之地,大大地痛快地喝了一回。
探囊取物《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
公献首级于操前。
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
”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关公以曹操说的这句话,好似给张飞打了免费宣传广告,燕人张翼德的万人敌的形象,在阿瞒的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并且延续到了多年以后的,长坂坡。
那一日,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
曹操数万军队,无一敢动,其中还包括了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合、许褚等诸位名将,真所谓众星云集,星光熠熠,可这些的到来,也不只过是为了烘托张飞这光辉的明月。
曹操想起关公当年的话,回顾左右道:“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其言未了,张飞一声大吼:“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见其未答,张飞又是大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操便回马而走。
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如鱼得水《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於是(刘备)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原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
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