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

合集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展开研究。

在分别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中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及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最后对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讨论。

在总结了研究的重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关注这一领域,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影响因素、对策、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政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就业观念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重视。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是分开的,缺乏有效的融合与互动。

大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规划和目标,容易迷失在繁杂的择业信息中。

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创新创业的能力。

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问题,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就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问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建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建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 校 毕 业 生 是 国 家 宝 贵 的 人才 资源 , 但 大 学 生 的培 养 状 况 与 社 会 需 求 有 差 距 , 自1 9 9 9 年 高 校 陆 续 扩 招 以 来 , 存 在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与 用 人 单 位 招 人 难 的 矛 盾 , 高 校 职
影 响 学 生 将 来 择 业 问 题 ; 就 业 目 标 不 清 晰 , 导致 学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重 心 不 定 :职 业 生 涯规 划 意 识 比较 淡 薄 ,对 于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的 认 识 远 远 不 够 ;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教 育
世 纪 初 ,2 O 世纪9 0 年 代 , 职 业 指 导 发 展 速
发 展 , 许 多 高 校 己经 对 大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教 育 进 行 了 一 定 的 探 索 和 实 践 , 但 高 校 职 业 生涯规 划教 育仍 存在 一些 问题 :大 学生 职业 生涯规 划理 念 尚未普 及 ,大学 生 阅历有 限 , 在 某 些 问题 上 的 判 断 上 还 很 难 把 握 ; 职 业 生 涯规划 教 育专业 指导 老 师缺 乏,老 师大 部分 是非 专业 的兼职 人 员 ;组织机 构设 置不 够健 全 ,尚未 形成职 业规 划 教育体 系 ,大部 分高 校 只 是 成 立 了就 业 指 导 中 心 ; 高 校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实 施 不 到位 ,相 关 课 程 建 设 方 面 还 是 空 白 , 存 在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脱 节 的 现 象 ,存 在 理 论与 实践 相脱 节 的现象 ,存 在理 论与 实践相 脱节 的现 象 。 存 在 问 题 的 成 因 : 我 国 提 倡 素 质 教 育 也 己 经 有 很 多 年 , 但 不 能 转 变 就 业 观 念 , 缺 乏 自 主 创 业 意 识 , 重 视 的 仍 然 是 学 历 教 育 和 应 试 教 育 ; 社 会 文 化 环 境 因整 的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教 育 体 系 , 甚 至在 中 学教 育 中就 开 设 职 业 设 计 辅 导 , 从 事 职业 指 导 的人 员专 业 化 水 平

学校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建构

学校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建构
指 导 作 用 也 必 然 有 限 直 至 2 0 年 教 育 部 办 公 厅 08 印 发 《 学 生 职 业 发 展 与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 学 要 求 大 教 之 后 . 国 高 校 的 生 涯 规 划 服 务 在 理 念 上 才 实 现 了 全 与 国 际 的 接 轨
所谓生涯 , 纵向而言 , 就 即从 出生 到 退 休 , 至 死 甚
框 架 中 .个体 尽 其 所 能地 规 划 未 来生 涯 发 展 的历
程 , 考 虑个 人 的 智 能 、 向 、 在 性 价值 , 以及 阻 力 和助
力 的前提 下 . 善 安排 . 借 此 调 整 和摆 正 自己在 妥 并 人 生 中的位 置 . 自己能适 得其所 使

们 . 体从 生 命早 期 开 始 . 通 过 与周 围环 境 的互 个 就
体 的终 身 发 展 .教 育者 和家 长 默认 这 种 规 划 的期 限是从 出生 到高 考 结 束 .高 考 成 功就 是 它 的终 极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
目标 。其 二 , 学 规 划 不 是 在 完 整 的 生 活 空 间 中 针 升 对 各 种 生 活 事 件 和 生 涯 角 色 展 开 的 .它 只 关 心 一 个 目标 、 种 生 活 事 件 — — 升 学 。 升 学 规 划 直 接 导 一
校 生旌规 戈服 务体 系的建 匏 j
◇ 曾盼 盼
生 涯 规 划 是 聚 焦 职 业 发 展 . 在 促 进 学 生 在 职 旨
金 勇
政 支持 . 一套 完整 的生 涯规 划服 务体 系得 以在 全美
范 围 内建 成 相 比 之 下 . 我 国 . 管 改 革 开 放 以来 职 业 辅 在 尽 导 受 到 了 政 府 有 关 部 门 的 重 视 和 支 持 . 出 台 了 相 并

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模式与保障体系构建

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模式与保障体系构建
涯辅 导 ; 涯 发 展 社 团通 过 各 类 活 动 的 开 展 , 校 系 两 级 生 涯 辅 生 为 导提 供 实 践 平 台 , 行 学 校 整 体 工作 。 推
业 知 识 贫 乏 、 合 能 力 欠缺 。为 此 , 该 树 立 全程 化 的 生 涯 辅 导 综 应 观 念 , 大学 生生 涯 辅 导贯 穿于 高等 教 育 整 个 过 程 , 据 各 年 级 将 根 大 学 生 的 不 同任 务和 特 点 进 行 系统 的 、 合理 的辅 导 。一年 级 为 生 涯 适 应 期 , 使 大 学 生 完 成 角 色 转 变 , 快 适 应 大 学 生 活 . 时 应 尽 同
E c to R a i e h du a s r e c
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模式与保障体 系构建
口 张 士 军
( 岗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黑龙 江 鹤 岗 1 4 0 ) 鹤 5 1 7
【 要 】 过 完善 大 学 生 生 涯辅 导模 式 、 全 大 学 生 生 涯 辅 摘 通 健
业 辅 导 、 活 辅 导 、 理 辅 导 、 业 辅 导 与创 业 辅 导 等 内 容 。 目 生 心 职 前 , 国 大 学 生 生 涯辅 导基 本 上 停 留在 就 业安 置 , 学 生 提 供 就 我 为 业 信 息 、 业 形 势 的 一般 介 绍 和 政 策 法 规 的解 释 等 方 面 . 种 突 就 这 击 性 的外 部 指 导 很 难 对 大 学 生 的 生 涯 发 展 产 生 影 响 .也 难 以 适
帮 助 大 学 生树 立生 涯 规 划 意 识 , 立 生 涯培 养方 案 。二年 级 为 生 确 涯 探 索 期 , 引 导 学 生树 立 合理 的职 业理 想 , 助 学 生 了 解 职 业 应 帮 的 要 求 和 应 具 备 的 基 本 素 质 ,培 养 学 生 的 人 际 交 往 能 力 和 自我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与建构原则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与建构原则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与建构原则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与建构原则》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框架,它提供给人们在不同阶段学习能力的支持。

随着时代的变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显而易见,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契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趋势,同时总结和汇总历史上教育发展的成果及规律,确定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及建构原则。

一方面,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方面,聚焦于为终身学习的人提供从早期教育开始,直至逝世前的所有教育机会。

根据终身发展的理论,我们可以将终身教育进行分类,分为早期教育、中期教育和晚期教育。

早期教育以婴儿期至少年期为主,中期教育以少年期至成年期为主,晚期教育以成年期至终老期为主。

此外,终身学习还能落实证书、课程、技能和培训等非学历性课程。

另一方面,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原则上,则需要充分考虑到终身学习的全过程,以及各个受众的特点和需求。

比如,在早期教育阶段,应该强调获得基础知识,增强全面素质,培养孩子求知欲望。

在中期教育阶段,应该强调获得基本技能,结合实践,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晚期教育阶段,则应该强调获得高级知识,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此外,受众针对性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原则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应该根据不同受众的年龄、能力和特点,给予充足的支持和资源。

总之,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结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及社会发展趋势,确定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及建构原则。

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结构方面,可以把它分为早期教育、中期教育和晚期教育,同时对非学历性课程给予重视。

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原则方面,要从各个阶段出发,充分考虑终身学习的全过程及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给予各个阶段及不同受众充足的支持和资源。

最后,要想构建一个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同时确保受众能够获得有效的终身教育,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入,为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全力支持,以造福整个社会。

生涯发展教育模式的建构

生涯发展教育模式的建构

生涯发展教育模式的建构生涯发展教育之八大内涵指标:1.自我觉察→自我认定分辨2.教育的认知→了解教育系统及学习资源为何3.生涯认知4.经济的觉察→了解国家及国民经济状况5.生涯决策6.工作态度→基本人的体质及认真负责→谋职的技巧7.受雇的技能8.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认知→人际关系第四节生涯发展教育方案的规划一、生涯发展教育方案应包含内容生涯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透过有关生涯发展观念和教与学之活动中来增进教育的效果。

1.生涯发展教育使学术世界延伸到工作世界。

2.在范围上生涯发展教育对象从儿童延伸到个人的职业生活。

3.一个完整的生涯发展教育方案应包含:①工作世界觉知。

②广泛的职业(包括专业和非专业)认识选择,并对某些职业群的深入试探。

③生涯准备。

④了解与工作切相关的经济体制。

⑤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当的工作。

二、方案的设计1.LCCE生活本位的生涯发展教育2.每天生活的技巧,如:学习赚钱、消费与家事管理、嗜号的发展婚姻责任的结合。

3.人际社会技巧,如:建立自信、与他人沟通...等。

4.职业辅导与准备,如:职业的选择与规划。

5.其范围包括22个目标能力,发展成97个细目标,并根据此来设计活动。

6.以工作或职业导向的生涯发展教育7.如何将职业资料转化成一般教育训练者能接受之讯息,以裨将人力资源进一步推展。

内容包含如下三方面:①自我认知②教育与职业的探索-学习社会也让学生作职业的试探及如何得学习之机会。

③生涯规划第五节生涯发展策略一、自我认知能力一:对正向自我概念影响力的认知描述为胜任不同生活角色所必须的个别技能。

描述一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的感觉与行动。

确认环境对态度、行为与性向的影响。

能力二:和他人互动的技巧展现对他人信念与感情的尊重。

展现对人们之间类似与差别处的欣赏。

在人与人之间与团体的状况下,展现容忍度与弹性。

展现回应评论的技巧。

展现有效的团体活动技巧。

展现有效的社会技巧。

展现对不同文化、生活风格、态度,以及能力的了解。

浅谈大学生学业辅导的发展性辅导体系建构-2019年文档

浅谈大学生学业辅导的发展性辅导体系建构-2019年文档

浅谈大学生学业辅导的发展性辅导体系建构一、学业辅导“新”概念的界定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辅导,是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开展的补差工作,包括对该类学生的重点教育、严格管理和学习辅导。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辅导概念相比,我们的概念相对狭隘,学业辅导工作只是一种消极的应对,而非发展性的。

面对大学生学业出现的新特点,发展性视域下的学业辅导应被赋予新的工作内涵,是一个工作体系,不仅要辅导学业,还要关注影响学业的因素,做到前摄性干预,根据大学生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良好的分段式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发展性辅导是一个可持续的全方位的发展辅导体系,契合了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所侧重,是分阶段的辅导模式,具体包括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业适应辅导、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业规划辅导、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业创新辅导及针对大学四年级的学业发展辅导。

[1]发展性学业辅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大学生对学业辅导“新”需求的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对学业辅导的需求,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进行了学习动力与学业需求的问卷调查,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2份,回收率96.2%。

(一)学业辅导需求总体强烈,期待辅导形式的多样性调查数据显示,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学业辅导的学生比例高达84.6%,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对学业辅导有很强的需求。

从辅导形式上看,学生更喜欢“一对一个体辅导”“一对多团体辅导”“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和“学业规划与学业指导课程”,比例分别占56.4%、51.9%、30.3%和27.8.%。

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业辅导的需求更加细化和具体,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业的需求,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于自身学业发展的关注。

学生一是希望得到朋辈辅导,从高年级学长那里得到更多的经验和帮助;二是注重团队的作用,希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合作意识较强。

到学生中去“7+1”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宁夏建院为例

到学生中去“7+1”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宁夏建院为例

714289877@ 教育管理作者简介:杨金艳(1984-),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㊂到学生中去 7+1 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宁夏建院为例ʏ㊀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㊀杨金艳㊀㊀摘要:本文以宁夏建院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领导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基层面对面做好学生工作,推进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育人,且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 7+1 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举措㊂关键词: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7+1 育人体系;建构1㊀ 7+1 育人体系建构与实施的育人意义近几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㊁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都围绕 培养什么人㊁怎样培养人㊁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就如何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推进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育人,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因此,高校领导干部通过创新学生工作方式方法,把 到学生中去7+1育人体系作为重要载体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㊁关口前移,通过贴近学生㊁围绕学生㊁关照学生㊁服务学生,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承担育人职责,着力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㊁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搭建党建引领㊁各方联动㊁齐抓共管㊁贯穿全程㊁融入日常的学生工作新机制,通过广大干部经常性地开展进班级㊁进课堂㊁进宿舍㊁进食堂㊁进社团㊁进讲座㊁进网络,与学生交朋友活动(简称 七进一交友 ),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着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创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学生朋友的知心人㊁学生工作的热心人㊁学生思想的引路人㊂使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2㊀宁夏建院 7+1 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2.1㊀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工作体系 七进一交友 即 7+1 育人体系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㊁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在此项目实施推进过程中,宁夏建院逐步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促进学院各级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把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体察校情㊁关爱学生㊁答疑解惑㊁解决问题㊂逐步完善 三全育人 工作体系,统筹全院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 立德树人 合力,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㊂先后制定印发了‘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到学生中去 活动实施方案“‘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三全育人 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通过党委会专题会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㊁党建工作专题会等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㊁融入㊁结合到办学治校㊁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建构内容完善㊁标准健全㊁保障有力㊁成效显著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㊂最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㊁各部门系部分工负责㊁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㊂2.2㊀把握重点环节,深入推进实施(1)进课堂㊂学院中层以上干部按照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等活动以及听课制度等要求,每学期讲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成为为学为人的表率㊂每名干部每学期至少听4节课(至少包括1节思政课),深入课堂检查了解学生上课出勤㊁课堂秩序等情况㊂主动向任课教师了解班级学生上课情况,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业成绩㊂(2)进班级㊂按照干部联系班级等活动要求,每名中层以上干部都要联系1个班级㊂每月与所联系班级学生至少面对面交流1次,每学期至少参加所联系班级主题活动(如党日团日㊁主题班会㊁文体竞赛㊁专业教育㊁创新创业㊁大学生志愿者㊁文明班级评选等)1次,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㊁生源分布㊁班级氛围等基本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相关活动㊂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指导党团支部建设㊁班级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㊁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管理714289877@裂㊁反渗透斗争教育,增强全体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㊂(3)进宿舍㊂按照干部联系宿舍等活动要求,每名中层以上干部都要联系1个宿舍㊂学院领导干部每月至少深入学生宿舍1次,了解宿舍成员构成和相处关系情况,了解学生作息规律,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课余时间,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㊂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学业㊁生活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㊂向学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㊁讲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学法㊁懂法㊁守法㊁用法,正确处理各种思想和成长问题,促进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㊁共同进步㊂(4)进食堂㊂每名中层以上干部每月至少1次一起深入食堂与学生一起用餐㊂领导干部与学生坐在一起㊁吃在一起㊁交流在一起,带头营造勤俭节约好风气,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食堂在服务育人方面的落实情况以及食堂饭菜质量㊁价格㊁食品卫生㊁安全㊁营养等情况,了解学生对学院服务管理的意见建议,做好反馈,搭好桥梁,满足学生合理需求,不断增强校生关系㊂(5)进社团㊂每名中层以上干部都要联系一个社团,每学期至少要与社团面对面交流1次,每学期参加社团活动1次,了解社团的学生结构㊁兴趣爱好㊁活动形式㊁活动效果等基本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㊂指导社团建设和活动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㊂(6)进讲座㊂院级领导每学期要至少2次主动走进自己分管或联系的部门举办各类校园讲座㊁论坛㊁报告会㊁研讨会,对发现有发表错误思想或不当言论的情况要立即叫停并予以澄清,决不允许任何利用学生讲座等渠道公然散布各种错误观点;中层干部对自己部门主办的每一次各类校园讲座㊁论坛㊁报告会㊁研讨会都要全程参与,确保政治方向㊁舆论导向㊁价值取向正确㊂(7)进网络㊂结合 互联网+ ,主动利用微博㊁微信㊁抖音等新媒体关注学生动向㊁倾听学生诉求㊁疏导学生情绪,以 键对键 作为 面对面 的有益补充㊂每名中层以上干部要主动加入1个所联系班级或宿舍或社团的微信群㊁QQ群,主动深入到学生聚集的网络社交平台,密切关注舆情和学生思想动态,引导网络正能量,占领思政教育新阵地㊂加强清朗网络建设,坚决抵制暴力恐怖音视频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㊂(8)与学生交朋友㊂学院领导班子要做到 六个一 即每个人至少联系1个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党支部或1个学生社团,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联系对象开展的集体活动,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1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与政策课,每月至少听1次课,每周至少 面对面 接触学生1次,每年至少向学校党委汇报1次联系学生工作情况,通过活动开展体察校情㊁关爱学生㊁答疑解惑㊁解决问题,与普通同学交朋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交流,带头做好学生思政工作㊂学院中层干部要做到与学生常态化联系交流,根据日常工作及 七进 活动内容到一线联系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推动解决学生思想㊁心理㊁生活㊁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㊂2.3㊀创新评价机制,提升育人成效七进一交友 即 7+1 是平台和载体,要把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合力,要做到思路上融合,工作上契合㊁资源上整合㊁力量上联合㊂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确保落实成效㊂针对落实过程,通过建立 七进一交友 即 7+1 项目实施工作台账,对学生反映的问题㊁提出的建议,及时汇总分析㊁研究落实,每学期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调研 七进一交友 即 7+1 项目实施实际效果,解决了实际问题,产生了实际育人效果㊂此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全院广大学生的满意度㊁获得感评价,以实施效果的评价反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㊂要以明确的目标责任和具体可操作的评估标准来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研究,不断提升评价的信度㊁效度和精准度㊂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纪问责,把 软指标 变成硬约束㊂把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作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㊁狠抓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㊂将此项目的实施情况作为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项目落在实处㊂2.4㊀优化平台建设,做好育人保障从宏观上拓展,主要是要把学院的物质平台㊁实践平台㊁文化平台㊁网络平台等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形成教书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的统一整体;从微观上拓展,主要是要将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如思想状况㊁心理健康㊁人际交往㊁社会环境等纳入项目工作范畴,实现全方位㊁多角度的教育体系㊂2.5㊀创建育人品牌,促进成果转化此项目前期主要组织学院领导干部实施,随后可逐步拓展至全院教职工,由 点 到 线 ㊁聚 面 成 体 ,实现 面 面 俱到㊁多 体 联动,使之成为一项常态化的思政工作机制,为实现学院 三全育人 工作格局奠定育人工作机制㊂参考文献[1]蒋鹏.三全育人模式及其运作机制探究[J].科学导刊(中旬刊),2020,(32).[2]李晓堂,王建华.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 体系建构对策与建议[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3]叶红春,刘琳琳.经管类大学生 多平台㊁多环节㊁多渠道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7,04(28):20-24.责任编辑㊀孙晓东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特士 于 1 6 9 8年首 次提 出生命 教育这 一思想 , 之 后在世界范 围内引起了广泛关 注, 国分别从不 各 同角度研 究开展生命 教育 。如 美国 的生命 教育 重在死亡教 育和生命挑战教育, 澳大利 亚的生命
自杀或暴 力 伤害 的报道不 断见 诸报 端 , 读来 令 人扼腕 叹息 。人们在 痛惜 之余 , 禁追 问 这些 不 拥有 大好 年 华 的天 之骄 子 为 何生 命 意识 这 么
充分 展现 的活动 过程 。生命 教育 的宗 旨是珍惜 生命存在 , 注重生命质量 , 凸显生 命价值。 从世界范 围来 看, 生命教育 的提 出已颇有时
日。2 0世纪 6 O年代 中后 期以后 , 一些 国家开始 明确提 出生命教 育和敬畏生命n n ss m pata s t , e m m u y e c t t yt , c cl y e t e e - sm o e e r i s m h i ti foc ytms r i itre t neset e a o o ress ,i s nevni rpci tn f e cs o v
结 , 而认识生 命 、 从 理解 生命 、 赏生命 、 欣 尊重生 命 、 惜生命 , 珍 建立起乐 观 、 积极 的人生态度 , 培 养生存 能力 , 提升生命价 值 , 最终 使人生命 质量
教育 的重点是对 吸烟和吸毒 的预防, 本 的生命 日 教育 即“ 余裕 教育 ” 口号 是“ 其 热爱 生命, 择坚 选 强 ” 我 国也开始 以人文教育为导 向的生命教育 ,
求 所谓生命 教育, 是指在个 体从出生到 死亡的 整个 过程 中, 过有 目的 、 计划 、 通 有 有组 织 的教 育活动 ,引导人们 认识生命 的起 源 、发展 和终
积极实践 。与此 同时, 生命教 育” 以“ 为主题的各 种学会 、 组织 也相继 出现 。 国学者杰 ・ 美 唐纳 ・ 华

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体系建构与行动路径

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体系建构与行动路径

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体系建构与行动路径摘要:为了实施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学校结合学生生涯发展的现状,依照教育教学规律,开拓校本课程,建立适合现在学生的生涯教育方式。

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不但升高了学生们的生涯发展水准,还促使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也为学生们生涯教育提高了宝贵的建构和行动路径。

关键词: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建构与行动路径涉及我校3000多名高中生,我们经过调查问卷发现,75%的学生对自己的性格、酷好、才华和世界观比较清楚,70%的学生已经对大学环境有所了解,50%的学生知道每年的录取情况,少数的40%的学生清晰现在社会对人才的条件。

从学生们调查数据情况来讲,学生在自我认知这方面比较成熟,但对将来要上的大学、专业、工作职业要求和社会生活等了解甚少,欠缺生涯规划的意识。

所以,我要依照学生生涯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生涯教育的本质要求,探究符合校本发展的生涯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涯教育课程。

1.在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体系建构唤醒学生生涯发展意识,使学生对生涯发展与自己人生的相关有基础明白。

指引学生确立自己的性格、能力、酷好、人生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大学环境、专业设施、录取方式、职业类型、从业要求的系统认识。

清楚家庭对自己生涯的影响,并从正面看待生涯发展中遭遇的生涯挫折等。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外,生涯发展校本课程的实行重视激发学生的自立发展动力,从会处理人际关系、目标管理、生涯规划、生涯能力、自主适应等方面培育学生处理生涯问题的能力,取得生涯胜利感。

在高一年级,应重视学生生涯意识唤醒,关心学生的生涯适宜性,使学生培养良好的适应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吸收能力。

在高二年级,让学生走出校门,对社会、职业、大学环境实行有计划的探索,重视生涯开始、生涯行为、生涯处理能力培育。

在高三年级,重视生涯发展自立能力进步和保持,主要关注学生的目标管理、生涯指引、生涯调整、社会适宜能力的培育,并为升学做准备。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立体培养体系建构问题初探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立体培养体系建构问题初探
重要原 因。

此外 ,巨大的人 口资源与人力资本短缺 的矛盾 、教育 资源不 足与大学生就业 困难 的 矛盾 。巨大的现实冲突 ,凸现 目 前大学在体 制、 结构、 机制 、 战略和政策上 的诸多 问题。 大学教育必须提高其能力 以适应服务经济、 知识 社会 和经 济全球 化等各 种不 确定性 的 变化 。 在新世纪 , 大学教育所面临 的问题的解 决途径将来 自 于对社会的展望 , 来 自于赋予 教育 的总体使命 ,特别是大学教育的使命 。 我们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 新世纪的大学 教 育必 须面 向世界 ,使学 生更具 国际 化能 力, 才能应付全球性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 野 、创新精神、系统知识 、创造能力和 国际 竞争 能力 的人力资本是大学教育新的任务。 无论 国外还是 国内,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 方 面有一个共 同的趋势 , 那就是采用树立创 新教育 的思想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 学 的环节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等各种手段 , 呈 现在 学生面 前 的是 适合 当代大 学生 特点 与社会需要 的喜 闻乐见 、放飞思维、自由畅 想 的、生动开放多元的教学景致 , 让学生体 验创新 、快乐学 习、科学探究 、素质锤炼 , 带 给学 生们创 新 意识 、创 新能力 和创 新 品 质。 二 、建构素质教育立体培养体 系的重要 条 件 当前 , 为实现大学生 素质教育体 系的有 效建 构 , 开拓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 必须切实

( 二) 创新 精神 和创新能力培养缺失 长期 以来 ,中国社会变化速度慢 , 人们 依 靠祖宗传 下来 的经验 , 足以维持生存 。因 此 我 国教育 强调 以继承为 中心 。向过 去学 习。 “ 祖宗之法不可改”的传统观念根深 蒂 固 ,如 “ 有例不能减 , 无 例不能添” ( 孔府 格 言 ); “ 述而不作” ( 孑 L 子 ); “ 编而不 作” ( 纪晓岚 ) 。“ 学问”变成了 “ 学答”, 也就是 回答 老师 的问题 ,解释前人的著述。 为什么我们 国家 近几百年来 , 没有产生开 时 代先 河的科研成果 , 不能不说 , 我 国教育重 视 创新 精神和 创新 能力 的培养不 够是 一个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评估模式建构[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评估模式建构[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评估模式的建构【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而且能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如今,如何检验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对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评估,在借鉴国外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评估模式的基础上,从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主体等三方面对大学生涯规划多元评估模式的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评估模式建构“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生涯规划教育引入高校后的产物。

作为一个舶来品,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然而,如何对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评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外生涯规划教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研究、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反馈、法律保障、社会援助等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

借鉴国外生涯规划教育评估的成功经验,对于开展我国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涵义界定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这个概念是建立在“生涯”“生涯规划”等基础上的,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概念有不同的见解。

美国心理学教授舒伯(super)1976年对于生涯的定义是目前生涯学者普遍采用的。

他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与生活的角色,由此表露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

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儿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父母、退休者等项。

”按照扮演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学生生涯、职业生涯、退休生涯等。

周祥龙在《大学生涯规划》一书中指出:“大学生涯规划就是主要针对大学这一特殊时间段,根据学校教学的客观现实和自己的实际条件以及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思考自己大学生活如何度过,制定出个人四年之中在学习、思想、择业、就业等方面知识、素质、能力等培养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通过逐步实施、考核、反馈、调整等行动方略,顺利、充实地度过大学四年并实现最终职业目标,为人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

生涯教育实施的六大步骤

生涯教育实施的六大步骤

生涯教育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核心步骤,这些步骤既适用于中小学生,也适应于大学生及成人:
自我觉知与承诺:
学生首先需要认识自己,明确个人的价值观、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并对生涯规划过程产生内在的承诺和责任感。

自我探索:
进行深度的自我评估,通过心理测验、反思性写作、咨询讨论等方式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技能特长、潜在的职业倾向等。

职业与专业信息搜集:
探索工作世界,研究不同职业领域、行业发展趋势、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未来就业市场前景。

决策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基于信息分析进行合理决策的能力,学会在各种可能性中权衡利弊,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路径。

生涯规划制定:
根据以上步骤获得的信息,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需求和外部环境要求的生涯规划方案,包括学习计划、实践经历安排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

执行与调整:
实施生涯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反馈、评价和调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社会实践、课程项目等活动,积累经验,提升竞争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生涯规划的变化。

总结来说,生涯教育实施是一个动态且持续的过程,旨在帮助个体从认识自我出发,逐步了解并融入社会职场,最终实现个人生涯发展的理想目标。

基于和谐就业目标的大学生生涯发展辅导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和谐就业目标的大学生生涯发展辅导体系建构研究
素 、 人 目标 选 择 因素 、 个 落实 生 涯 目标 措 施 因 素 、
(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和内涵 一) 职业 生 (aer的最 初 来 源 是 拉 丁 文 的 C re) “ 路径 ” 之意 , 个人 生命 的进 程 , 是 结合 每 个 人 一 生 所 扮 演 的角 色 。 合 各 种 职业 、 作 、 闲等 结 工 休
人生 价值 、 贡献 社会 的重要 保证 。
依 据舒 伯 的生 涯发 展 阶段理 论, 一个 人 的职业 生 涯分 为 五 个 阶 段 : 长 阶 段 、 索 阶 段 、 立 阶 成 探 建
为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挑 战
和 现实 影 响 。 因此 , 进 高 校 毕 业 生 和谐 就 业 促
校 毕业 生 达 到 6 0万人 , 历 史 新 高 。在 2 0 1 创 09
年 ,还 有 2 0万 往 届 未就 业 大 学 生 要 找 工 作 。 5 毕 业生 人 数 增 加 、 融危 机 下 相 关行 业 用 人 需 金 求减少 , 0 使 9年 的就 业 竞 争更 为激 烈 。高校 毕 业 生就 业 问题 给政 府 和 社 会造 成 极 大 压 力 。 也
袁 霞 高 佳 ,
( . 江警 官职业 学 院 , 江 杭 州 3 0 1 ;. 江 中 医药大 学 , 1 浙 浙 1 0 8 2浙 浙江 杭 州 3 0 5 ) 10 3
摘要: 目前 , 校 毕 业 生就 业 问题 成 为 政 府 与 社 会 关 注 的 热 点 。 助 西 方 成 熟 的 生 涯 发展 与辅 导理 论 , 合 我 国高 校 高 借 结
实 际情 况 和 中 国就 业 现 实 , 行 大 学 生 生 涯 发展 辅 导 理 论 的 研 究 , 建 科 学的 、 有 中 国特 色的 大 学 生 生 涯发 展 辅 导 体 进 构 具

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1 第1 期(月. 1竽 1 总第 1

4 ) ( 7 卷 9期 第 2 )
Ju ao Sadn ot U i rtoPlc1 c ne or l fhnog u n e i i aSi c n Y h v sy f ot e i
山东 青年政治学院学 报
N . e. o 19-- 2 o1S rN .4 v 1 7 - 7 0
扮演 一定 的角色 , 承担一 定 的责任 , 既是 人之 在世 的
民, 户部 无所 逃 其 责 矣 。 可 见 , 任 是 社 会 主 导 价 ” 责 值观 念 、 国家法律 法规 、 一般 行为规 范 以观念 的形式 植入社 会成 员 的深 层心 理结 构并在 其影 响下形 成 的

当然 的生存方 式 , 是 人 之 为 人 的本 质 所 在 。而 意 也

J 01 a 21 n
当代 大 学 生 责 任 教 育 体 系 建 构 研 究
蒋 文 亮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 技术 学院 , 江苏 扬州 2 52 ) 2 17
摘要 :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教 育如何直接关 系到 我们 国家 的未来和 民族 的前途。在社会转 型的宏观背景 下, 对于高 等 教育 院校 而言 , 强 当代大 学生的责任教育 , 加 构建对 自己、 对他人 、 对家庭 、 对社会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 系, 以提升社

t n, h e p n i i t f h ih r d c t n isi t n o e h n e t er s o sbl y e u ai n a d t o sr c n n e r t ee . i i i t er s o sbl yo e h g e u ai n t u i st n a c e p n i i t d c t , n c n tu t i tg a i d o ts i t e o t o h i o o a v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

70安全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

新时代背景下,尽管我国高校已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不断贯彻落实且成效显著,但大学生安全教育仍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学生对高校环境安全稳定的需求与高校对危机分析处理、安全教育的不充分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

因此,推动安全教育指导原则与时俱进、构建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是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应然之举。

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构成要素变化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构成要素的外延也更为广泛。

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应该涵盖原有的传统安全领域,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更要涵盖非传统安全教育方面,包括信息安全、社会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管理方式的变革,高等院校的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现已成为综合型社会化机构。

这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不断延展,活动空间更开放多元,社会互动、人际交往更为频繁,同时也使他们更容易暴露在诸多风险之中。

因此,空间范围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安全教育内涵的拓展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空间的延展,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构成要素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促使安全教育育人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此,高校应该认识到,当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内容的交织,也有校内与校外安全场域的交织。

高校在构建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时应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安全教育涉及的范围与领域”“安全教育的开展现状与效果”以及“如何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的调研总结,发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如下——首先,调查显示,电信诈骗是大学生普遍容易受到的侵害,传销、偷窃、暴力外伤、性侵和自然灾害等次之。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涵盖了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两大方面。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组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在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考虑。

首先,要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考虑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应该涵盖学生需要研究的各种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

同时,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和技能。

其次,要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还要考虑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特点,以最佳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优势,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考核方式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准备职业生涯。

最后,要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还要考虑教师的资质。

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具有指导学生研究的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管理教室。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总之,建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教师的资质等多方面因素。

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

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
20 0 9年 5月
社 会科 学 家
S OCI AL S ENTI T CI S
M a ,0 9 y2 0
( 5 , 第 期 总第 15 ) 4期
【 教育新探索】
( o , n rl o 4) N .Geea N . 5 5 1
构建“ 四位一体” 的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 : 四位 一 体 ; 业 生 涯规 划 ; 式 职 模
中 图分 类 号 : 6 20 G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3 4 ( 0 9 0 — 13 0 10 — 2 0 2 0 )5 0 2 - 3
随着 高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大众 化 的推 指导 、 专题讨论会 、 到企业行业开展职业生涯人物访 进和实现 , 其在某种程度上 已经成为大学生求 职的重 谈等新颖直观的教育手段运用较少 ; 实施过程中在重 要条件 , 也是其获得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当前 , 社会 视程度 、 教育理念 、 内容和方法 、 师资匹配 、 机构设置、 对人才 的需求 , 使大学生 的就业意识 、 就业需求 以及 制度完善等方面还存在 缺少有力 的组织机构与健全 就 业途 径 与 方式 , 呈现 出多样 化 的态 势 。因此 , 创新 教 的制度保障 ; 存在缺少专业化 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 教学内容宽泛化 , 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 、 职业生涯 育模式 , 有意识地 帮助大学生科 学 、 明确地设 计职业 伍、 规划教育过程 的形式化等 问题 ; 甚至有的高校用就业 生涯 , 以确定他们未来的职业意向显得尤为关键。 指导 课 代 替 职 业 生 涯 教 育 ,而 就 业 指 导课 是在 大 学 四年 导 当前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 、 级 开 设 , 致 一 边 上 就 业 指 导 课 一 边 找 工 作 的尴 尬局 面 。 开展的现状 这些 问题 的存在导致 了当前高校学生在职业 生 涯 规 划方 面存 在 缺少 专 业选 择 的主动 性 、 自我 职业 对 我国进行学生职业发展 、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比 生 涯 目标 追 求偏 颇 、 自我 职业 生 涯发 展 目标认 知 模 对 较晚 , 直到 2 一 0世纪 末 、l 纪初 才 开始 学 习 和推 广 糊 、 划 自我 职业 生 涯 的 意 识 与技 能 较 弱 、 乏 学 习 2世 规 缺 比较 前沿 的理论 和做 法 。19 90年 以来 , 随着 社会 主义 职业技能与提高职业能力 的积极性等问题 。 这些都成 市场经济体制及 “ 双向选择 , 自主择业 ” 就业方针 的确 为影响高校就业率 、 制约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 因素。 立 ,职业生涯教育逐渐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 根据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 2 0 年普通 07 职业院校的关注和重视。 如今 ,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通知》 国办发 [o7 2 ( 2 o ]6 念受 到我 国内地教 育界 的认 同并 开始 实践 ,一 些大 学 号 ) 和教育部办公厅关 于印发《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 已开设职业生涯课程 , 但大多处于探索、 引人阶段。 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的通知要求 , 高校如何开好大学 目前虽然 国内有些高等学校相继启 动了职业生 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 开展好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 , 激 涯 规 划 教 育 , 是 由于 刚 刚起 步 , 资 欠 缺 、 备 不 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的自主意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 但 师 准 足、 没有经验 , 除了少数高校外开设 了职业 生涯规划 观, 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 自身未来的发展 , 并努力在 选修 课 程外 , 多高 校 的职业 生 涯 规 划教 育 仅 仅 局 限 学 习过 程 中 自觉 地 提高 就业 能力 和生 涯管 理能力 已成 大 于搞几个讲座这类教师起 主导作用的启蒙教育方式 , 为当前我省高校职业发展教育 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因 而真 正 体 现 学 生 的主 体 性 、 主动 性 的 职业 咨 询 、 别 此 ,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在理 个 “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建构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建构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建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合理的理论框架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推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框架与体系建构。

一、理论框架的构建理论框架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它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撑。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指导。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大学生应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和理论逻辑,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拥护。

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在今后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大学生应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

各级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使其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二、体系建构的路径体系建构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保障,它要求教育实践在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1.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纳入课程设置的全过程,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国家的热爱。

2.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大学生应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国家与人民的需要,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社会组织要鼓励并提供支持,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验爱国主义的深远魅力。

3. 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连,两者之间要实现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以生涯教育规划理念为基础,阐述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层次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

关键词:生涯教育;教育体系;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生涯发展理论于1909年始于美国工业时代的兴起,是以能力测评和就业安置为主要研究对象。

20世纪50年代后,生涯发展教育理论进入蓬勃发展期,各种类型理论兴起。

2000年左右,我国高校教育领域开始引入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管理等,大部分高校将生涯教育归口于思政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学生的“职业定向”,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但实际上,生涯发展应包括学生学业、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平衡协调,包括学生对自我的清楚认识以及作为个体的自我发展。

对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学习,是人生中大学生活经历的开始,同时,他们也在这段经历中存还在着一种特殊的心理,经过高中三年的应试教育,终于解放了,开始彻底放松了。

这种状况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了学习、生活的目标。

所以,站在个体发展的起点上,针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的整体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涯教育规划理念生涯教育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内涵。

高校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要围绕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高校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角度来说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个体目标上说是培养有幸福感的人。

这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入校后如何有目标、有计划地度过大学时光;二是毕业求职时如何积极主动地充分展示自己的求职意愿,获得自己喜欢的岗位。

针对这两个问题,本人建议从三个层次来设计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

(一)制造压力,塑造典型高校对入学新生生涯教育的传统做法是进行专业教育,而在专业教育中强调的重点是未来的就业压力以及就业竞争的残酷性,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

对学生而言,还没开始学习,就已经感受到惶恐和压力。

“毕业就是失业”的心理,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对于这种现象,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抱怨、感慨和生气。

就如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所说的:“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厅舞厅和酒楼,大学一概不缺,唯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

”[1]也就是说高校的这种入学教育方式,想要用一己之力去推动一群学生变化的教育理念,反而成为了一种抑制力,在这种理念下,学生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导致毕业生离职率从第一年的45%,上升到第二年的75%,降低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正是当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与上述现状比较,本人认为在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中,制造压力是必要的,但同时要塑造典型和榜样,让学生知道成功有的时候也是可以模仿的,让学生看到未来努力的希望,把自己当下应做的事变成想做的事,使学生有一种做事和学习的“欲望”。

(二)授人以渔当学生有了榜样可以借鉴和模仿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生涯教育理念中,不仅要提供社会资源的信息,而更应该掌握获取外部信息,进行自我规划的方法。

但是,掌握了方法,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古人说“非不能之,而不为之”。

所以激发学生去进行探索、规划的动机和欲望,才是真正促使学生行动的前提[1]。

通过榜样和典型塑造来对学生进行“欲望”引导。

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除了要侧重于对本专业的发展教育外,不应过多强调所学专业之“专”,而应更多发现与其他专业的“相通”之处,做到触类旁通。

让学生明确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各种途径。

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理想中的自己时,会产生对自己未来“负责”的动机,才会真正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制造机会,促进行动学生已经有了获取外部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并开始实际行动时,学校的生涯教育体系中,就要给学生制造机会。

利用学校资源,开辟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并在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在不断给学生“找事”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合作方式行动,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才可能真正培养出来,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人生资本。

以上三个步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对高校学生自我认知、创新能力、职业价值和理想追求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模式生涯发展理论进入我国时间较晚,目前国内大部分生涯发展教育模式都是采用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提出的因素理论和舒伯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论(彩虹图)[3]。

这两种理论主要是以年龄为依据,从人职匹配的角度来探讨人在职场中的发展。

美国的生涯教育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大学以后主要以职业教育为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涯体系,既有个人的自我内在发展,也有将自我与社会职业相匹配的外在发展。

我国的生涯发展教育在大学以前从未开展过,2008年左右,在教育部的推广下,生涯教育迅速成为“高校必修,辅导员必懂”的一门课程体系。

这门课程的开设,结合了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教育目的。

只不过,这种“人才论”更多是倾向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的有用工具。

但是从生涯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达标率,为了完成教育部的任务去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西方的生涯发展理论在我国的生涯教育实践中遇到了种种局限。

所以我们必须要探索出融合中国文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之路,根据生涯教育的规划理念,针对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自己的人生,让学生知道人一生的发展,怎么过才能丰满、有意义,不但有事业,也要有美好的家庭、亲密的朋友,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能够判别真善美。

因此,本人认为要从三个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

(一)大学新生:侧重专业选择,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规划(二)中年级大学生:重点在于职业知识与道德的培养结合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对内自我意识的认知和对外职业世界的互动与探索。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拓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

本阶段的生涯教育重在进行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大学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大学毕业生的生涯教育则包括了升学、就业、创业等多种途径的规划辅导。

根据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让学生适应自身的角色转换。

“升学教育”侧重知识学习,为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大学生进行相关辅导帮助。

“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寻求工作而进行的方法性和技巧性的指导,包括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协助学生选择就业去向、辅导学生如何制作求职材料、进行面试前的准备等方面的指导。

“创业基础”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这种生涯发展教育模式遵循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主要体现了发展性、持续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其中知识、能力以及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建构基于生涯混沌理论认为,生涯发展是一种自我的,非线性的、阶段性的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自由移动,在各种不同社会角色中自由转换,这才是生涯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内在的发展变化过程[5]。

因此,高校生涯发展教育应该融合于整个教育体系之中,由学校、教师、辅导人员、家长以及社会中相关人员共同配合,结合政府、高校、专业协会在内的多方力量来共同建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根据高校的不同性质整体开发设计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内容,探索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与通识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开发适合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生涯发展教育课程和活动。

(一)加强生涯教育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融合对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开发和改革,挖掘两者之间的相通性,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自我认知、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培养能力。

为学生的生涯教育提供认知准备。

(二)设置生涯教育系列课程第一,将生涯辅导相关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在挖掘学生所学专业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内容的同时,融入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三)开展生涯教育辅导着重打造教育性、咨询性和沟通性三类生涯辅导,通过生涯辅导让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接受以及自我提高。

其中,教育性辅导包括升学类和求职类,主要在于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咨询性辅导重点在于个体生涯的测评和咨询答疑,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是对教育性辅导的拓展和延伸。

这两种服务从性质上看是从普遍到具体的关系,属于理论性的辅导。

沟通性辅导则是提供社会上各类信息的发布,以及加强社会和学校、行业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服务,从性质上看是属于实践性的辅导。

为了保证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密切配合。

具体来说,是构建以高校为中心、以政府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辅助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形成理念导入―个体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7]。

四、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一)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生涯教育体系培养高校学生生涯发展中的“两个意识”,包括个人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的发展。

实现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培养自我责任感并转化为人生选择、决定和行动的力量。

(二)学习生涯教育相关理论知识霍兰德的兴趣理论,荣格的人格理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等生涯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综合分析个人能力和兴趣发展的特点与倾向,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调研或参加实践活动,寻求个人兴趣与社会所提供、个人能获得的机会之间的最佳结合[8]。

(三)调整学生的生涯认知,确立科学的生涯选择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分阶段实现生涯发展目标,从而引导他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培养学生自信、自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生涯教育新途径,并扩大生涯教育的受众面。

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邀请各行业内人士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对话,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及社会信息,树立职业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终生的活动,而我国现有的生涯发展教育大部分是从大学开始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仅凭学校一己之力,在学生即将毕业前所完成的相关指导,其具体的教育内容是将职业教育和生涯教育混为一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就业率。

与此同时,当前社会上生涯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还不足以支撑本土的生涯教育体系实践化,这就使得我们在高校的生涯教育实践中照搬西方理论较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凭借经验化进行思考,在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中更多地侧重于个体事业上的成功,而忽略了个体自我人格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