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高一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复习教案.docx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复习)★新课标要求1、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时,可以不涉及过程中力的作用细节。
2、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分析解决电磁学、热学等领域中问题的重要依据。
3、高考对本章考查的热点包括功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考查的特点是灵活性强、综合面大,能力要求高。
★ 复习重点功和功率、功和能的关系(重力作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教学难点功和能的关系(重力作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 教学过程(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二)本章要点综述Ⅰ 功和功率:1、功:功的计算公式: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1)力;( 2)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功是标量、是过程量。
注意:当=时, W=0 。
例如:线吊小球做圆周运动时,线的拉力不做功;当<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也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正值)2、功率:定义: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单位:__________ ;其他单位: 1 千瓦 =1000瓦特。
其他计算公式:平均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瞬时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额定功率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Ⅱ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运动的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的定义:文字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重力势能是标量、状态量、相对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三复习课《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计算;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二.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的判断和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1.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2.重力势能(1)表达式:E p =mgh .(2)重力势能的特点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即W G =-(E p2-E p1)=-ΔE p .(二)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即W =-ΔE p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mgh 1+12m v 12=mgh 2+12m v 22.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系统只受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不受其他外力.(2)系统除受重力或弹簧弹力作用外,还受其他内力和外力,但这些力对系统不做功.(3)系统内除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外,还有其他内力和外力做功,但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4)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系统内、外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进一步理解(1)只有重力做功时,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2)只有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如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碰到一个弹簧,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来说,机械能守恒. (3)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来说,机械能守恒.(4)除受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外,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如物体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运动,其拉力的大小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在此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守恒.【例1】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A紧靠竖直墙壁,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B后留在其中,由子弹、弹簧和A、B所组成的系统在下列依次进行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的是()A.子弹射入物块B的过程B.物块B带着子弹向左运动,直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C.弹簧推着带子弹的物块B向右运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D.带着子弹的物块B因惯性继续向右运动,直到弹簧伸长量达最大的过程【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离开桌面后经过A点时,小球的速度vA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例3】如图所示,质量都是m 的物体A 和B ,通过轻绳子跨过滑轮相连。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5.3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案
专题5.3 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学法指导: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专题包括各种功能关系、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弹力的功和弹性势能等功能关系及用功能关系研究实际问题是高考热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分析、解决一般问题的重要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更是本单元的主干知识和重要规律,本单元知识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及现代科学技术,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电磁学问题综合考查.一、机械能守恒的理解与判断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各种抛体运动,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除重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
(3)除重力外,只有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并且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注意并非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如与弹簧相连的小球下摆的过程机械能减少。
2.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三种判断方法(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之和不变,机械能守恒。
(2)利用守恒条件判断。
(3)利用能量转化判断:若物体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物体系统内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二、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1.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达式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种“能——能转化”关系,其守恒是有条件的,因此,应用时首先要对研究对象在所研究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做出判断。
(2)如果系统(除地球外)只有一个物体,用守恒观点列方程较方便;对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用转化或转移的观点列方程较简便。
高频考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机械能守恒的判定方法(1)做功条件分析法:若物体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均不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能量转化分析法: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增加)。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复习教案
三、重力做功WG=mg△h =mg(h1-h2)
特点:重力做功只跟物体的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四、重力势能EP=mgh
EP:重力势能(J) 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 (物体的重心到零势能点的竖直距离)h在零势能点(参考平面)以上取正值,零势能点以下取负值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 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
七、动能Ek=
Ek:动能(J) 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大小(m/s)
课堂小结
作业:
板书设计
教
后
反思
W:功(J) F:恒力(N)l:位移(m)α:F、l间的夹角
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 (有时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0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0时, 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竖直高度m物体的重心到零势能点的竖直距离h在零势能点参考平面以上取正值零势能点以下取负值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学科组
高二物理备课组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复习
课 型
复习课
时 间
人教版高一物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 教案
教学重点:
梳理功和能量相关概念与规律,形成功能分析的系统思维能力。
针对不同的物理模型和情境,合理选择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对物体的物理分析是否全面和准确,如何根据不同的物理情境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案源自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科
物理
学段:高一第三学段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深入理解能量概念在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般性,树立能量守恒的观念,运用功和能的思想分析生活中的比较复杂的运动现象。
科学思维:理解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的灵活性与广泛的适用性。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章节知识复习
1、复习功和功率的概念,总结求功的各种方法;
2、复习各种能量的概念以及和做功的关系;
3、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复习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功和能的知识体系。
二、力学分析方法回顾
回顾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做功分析和能量分析这四种力学基本分析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通过细致的例题分析,落实思维和科学能力的实践运用。
五、课堂小结
简要概括本章的要点,强调练习和运用。
结束全章学习。
再次强调物理分析的重要性。
三、解题步骤回顾
复习明确对象和过程,力学分析,选择物理规律和准确书写表达式,求解和检验的力学问题基本求解步骤
通过解题步骤的复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系统求解力学问题的基本模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习惯
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能够通过公式和图像解决与机械能守恒有关的问题。
2. 掌握弹性力学、重力势能和动能等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机械能计算方法。
2. 实验: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4. 演示:通过工程实例的演示,让学生感受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含义。
2. 机械能的各种形式的计算方法。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4.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步骤:Step1:引入教师介绍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目标。
Step2:讲解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 机械能的各种形式的计算方法。
Step3: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Step4:讨论在小组内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并交流讨论结果。
Step5:演示通过工程实例的演示,让学生感受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Step6:总结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应用和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掌握反思和总结的方法。
Step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和深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最新6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最新6篇)说明1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教具2演示物体在运动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器材包括: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
教学目标3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4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小结5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物理学》第九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机械能守恒定律展开。
具体包括: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其守恒条件。
2. 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滑块、小车、绳子、重物等。
2. 学具:计算器、纸笔、物理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斜面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教学内容讲解:(1)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之和。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没有外力做功和内能转化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推导。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能守恒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定义: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2. 守恒条件:无外力做功,无内能转化3. 推导:牛顿运动定律 + 能量守恒定律4. 应用:实际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沿斜面下滑,已知斜面倾角和物体质量,求物体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
(2)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已知物体质量、高度和空气阻力系数,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能源转换、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特别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即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第二版)第十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第2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 学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验证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运用数学方法验证机械能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滑轮、小车、重物等);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让学生思考“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基本概念:讲解机械能、势能、动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含义。
3. 验证方法:介绍实验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 理论推导: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出机械能守恒的公式。
5.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应用拓展: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定义:机械能、势能、动能;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3. 验证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4. 应用实例:具体例子、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求落地时的速度;(3)分析生活中一个应用机械能守恒的实例。
2. 答案:(1)略;(2)v = √(2gh);(3)实例:秋千摆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024年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
2024年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物理学》下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具体包括:8.1节机械能的定义,8.2节机械能守恒的条件,8.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能的定义,能区分不同形式的能量。
2. 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重点: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重物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小球从斜面滚下,撞击地面后反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机械能的定义,分析实验中涉及到的能量形式。
2)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中机械能的守恒。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能的定义2.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 例题解析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已知高度h,求落地时的速度v。
(3)一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已知斜面倾角θ,物体质量m,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μ,求物体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
2. 答案:(1)正确。
(2)v = √(2gh)(3)v = √(2gh/(1+μ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如天体运动、生物力学等)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二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高二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功和功率这两个知识点,既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必考内容,对照这两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测试的要求由原来的A 级上升为B 级,因此这两个知识点的复习就成了我们复习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学情分析主要是将学生的知识在新课程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复习。
梳理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做题分析能力,所以复习课以知识梳理为主,题目解答为辅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分析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学会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内涵和外延的把握2、有关功和功率等问题的释疑3、功和功率知识的灵活运用五、教学过程一、自主梳理,注重释疑(一)功<基本概念>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 上发生的位移。
2.功的公式:W= ,其中F 为恒力,α为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夹角。
3、正功和负功:根据W=Flcos α可知、功的单位: (J) (点拨:(1) 功的公式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力“F”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lcos α”二是在位移l 方向上的力“Fcos α”乘以位移l(2) 功是标量,正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力为动力,负功表示对物体做功的力为阻力,功的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
<思考题>1.做功的必要因素常常强调的是两个因素,而功的表达式涉及到的却是三个因素,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对物体ααcos )cos (W 1Fl l F l F =⨯== ααcos cos 1Fl l F Fl W =⨯==)(2.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去,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 。
若物体的质量为m ,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则在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问:重力做的功和空气阻力做的功各为多少?小明是这样解答的:(1)因为位移大小l=0,根据公式W=Flcos α,所以W1=mg ×0=0J ;(2)同理,因为位移大小l=0,所以W2=-f ×0=0J 你认为他的解法对吗?如错,请说明理由。
专题12机械能守恒定律
物理一轮复习案学生姓名年级学科物理专题12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要点】一、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高度的乘积.2.公式:E p=mgh.3.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其大小.4.特点(1)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共有的.(2)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大;重力做多少正(负)功,重力势能就减小(增大)多少,即W G=E p1-E p2.二、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2.大小: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1)守恒观点:E k1+E p1=E k2+E p2(要选零势能参考平面).(2)转化观点:ΔE k=-ΔE p(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3)转移观点:ΔE A增=ΔE B减(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或虽有其他外力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考点一 做功和功率【典例归纳】功率【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物体以10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经过2 s 落地.取g =10 m/s 2.关于重力做功的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是400 WB.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是100 WC.落地前的瞬间重力的瞬时功率是400 WD.落地前的瞬间重力的瞬时功率是200 W练习1.如图所示是小孩滑滑梯的情景,假设滑梯是固定光滑斜面,倾角为30°,小孩质量为m ,由静止开始沿滑梯下滑,滑行距离为s 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mg gsB.12mg gsC.mg 2gsD.12mg 6gs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例1】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汽车的额定功率为100 kW ,质量为10 t ,设阻力恒定,且为车重的0.1倍(g 取10 m/s 2),求:(1)若汽车以不变的额定功率从静止启动,汽车的加速度如何变化?(2)当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时,速度为多大?(3)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的大小.练习1.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质量为m=2.0×103 kg,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80 kW,行驶在平直公路上时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110.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启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1.0 m/s2.达到额定输出功率后,汽车保持功率不变又加速行驶了800 m,直到获得最大速度后才匀速行驶.试求:(g取10 m/s2)(1)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2)汽车匀加速启动阶段结束时的速度大小.(3)汽车从静止到获得最大行驶速度时阻力做的功.练习2.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0 kW,若其总质量为m=5 t,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F=5.0×103 N,若汽车启动时保持额定功率不变,则:(1)求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ax.(2)当汽车加速度为2 m/s2时,速度是多大?(3)当汽车速度是6 m/s时,加速度是多大?考点二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例1】(多选)如图,轻弹簧竖立在地面上,正上方有一钢球,从A处自由下落,落到B处时开始与弹簧接触,此时向下压缩弹簧.小球运动到C处时,弹簧对小球的弹力与小球的重力平衡.小球运动到D处时,到达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A.小球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小球的机械能减少B.小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小球的机械能减少C.小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小球的动能增加D.小球由C向D运动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小球的机械能减少【变式1】如图所示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预设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坡度,电车进站时要上坡,出站要下坡,如果坡高2m,电车到a点时速度是25.2km/h,此时便切断电动机的电源,不考虑电车所受的摩擦力。
2025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教案 第六章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OA=12.41 cm,OB=18.90 cm,OC=27.06 cm,在
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1.00 kg.根据以上数据算
出:当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
.
由 题 图 2 可 知 , 当 l = l2 时 , 遮 光
条挡光时间最短,此时物块通过光电门时的
速 度 最 大 , 可 得 l2 =
1
, mgl2 = k 22
2
1
2
mmax
,联立可得vmax=
2
+
2 ,此时细线的
拉力与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而物块加速度大小为0.
返回目录
摩擦阻力 .
(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
(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释放纸带让重物下落.
ℎ+1 −ℎ−1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n=
,不能用vn=
2
2ℎ 或vn=gt来计算.
(5)此实验中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返回目录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
2
图像若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
1
=2
2 2
l + 2 l,即可验证弹簧和小物块组成的
2
系统机械能守恒.
返回目录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在(1)中条件下,l取某个值时,可以使物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最大,速度最大
值为
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高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二、教材分析:1. 本课是物理学高三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介绍,重点关注它的原理和应用。
2. 该课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有《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导》,《高中物理实验》等。
三、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2.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实践性地操作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以及运用其衍生出来的定律;2. 难点:理解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2. 小组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实践;3. 图文并茂的方法提供视觉上的说明;4. 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习的兴趣;5. 尝试将实验与理论结合起来,构建理论。
六、教学过程:一、预习热身1. 学生就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一些基本概念;2. 预习课前读物,准备好今天的教学任务;二、新课呈现1. 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出它的定义、特征及其应用;2. 用图表形象地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3. 播放多媒体视频提供参考;三、实践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特点;2. 为学生提供实践示范,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与运用;2. 学生之间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一定的讨论,引导他们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规律;五、归纳概括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特点及其应用;2. 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团队探究、实验操作等活动,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改进。
六、辅助教具:多媒体视频、实验室器材、图表示意图、练习题及答案课后作业:1. 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记录在课堂笔记本中;2. 根据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3. 做相关的练习题,复习和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规律,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
高考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考查重点是:连接体问题,与弹簧有关的问题,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问题。
为了增加试题的综合性,高考命题一般将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其它知识相结合在一起,设置新新情境考查。
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5题,新课标全国卷3第15题和第17题,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物理情境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进行考查。
预计2015年高考仍会以新颖的情境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考查。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即E=E k+E p.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①从守恒的角度:选取某一平面为零势能面,如果含有弹簧则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系统末状态的机械能和初状态的机械能相等,即E k2+E p2=E k1+E p1.(要选零势能参考平面)②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时,若系统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系统机械能守恒,即ΔE p=-ΔE k. (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③从能量转移的角度:系统中有A、B 两个物体(或更多物体),若A 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B 机械能的增加量,系统机械能守恒,即ΔEA减=ΔEB增.(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2受其它力,但其它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3.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4)(4)选取方便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形式(E k1+E p1=E k2+E p2、ΔE k=-ΔE p 或ΔEA=-ΔEB)进行求解.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常见题型题型一、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的理解例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C. 外力对物体做功为0 ,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D. 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守恒【变式】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 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 连接,且m 、M 及M 与地面间摩擦不计.开始时,m 和M 均静止,现同时对m 、M 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 1和F 2,设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2.明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本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强调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重要性.二、重点、难点分析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知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一个重点知识.特别是定律的适用条件、物理意义以及具体应用都作为较高要求.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的理解以及应用,对多数学生来说,虽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仍常常是把握不够,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也说明此项正是教学难点所在.三、教具投影片若干,投影幻灯,彩笔,细绳,小球,带有两个小球的细杆,定滑轮,物块m、M,细绳.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投影片).(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说明(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2)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二)教学过程设计1.实例及其分析.问题1 投影片和实验演示.如图1所示.一根长L的细绳,固定在O点,绳另一端系一条质量为m的小球.起初将小球拉至水平于A点.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时的速度.分析及解答:小球从A点到C点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由于绳的拉力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可见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因此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选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教师展出投影片后,适当讲述,然后提出问题.问题2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在上例中,将小球自水平稍向下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如图2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分析及解答:仍照问题1,可得结果问题3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现将问题1中的小球自水平稍向上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如图3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分析及解答:仿照问题1和问题2的分析.小球由A点沿圆弧AC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的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2.提出问题.比较问题1、问题2与问题3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3的物理过程作细节性分析.起初,小球在A点,绳未拉紧,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B点,绳被拉紧,改做进一步分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圆周运动这两个过程,都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而不是整个运动过程机械能都守恒,因此原分析解答不合理.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小球从A点的自由下落至刚到B点的过程;(2)在到达B点时绳被拉紧,这是一个瞬时的改变运动形式的过程;(3)在B点状态变化后,开始做圆周运动到达C点.通过进一步讨论,相互启迪,使学生从直觉思维和理论思维的结合上认识到这一点.前后两个过程机械能分别是守恒的,而中间的瞬时变化过程中由于绳被拉紧,v B在沿绳方向的分速度改变为零,即绳的拉力对小球做负功,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并不守恒.因此,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不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正确解答过程如下:(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裁定.)小球的运动有三个过程(见图4):(1)从A到B,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到达B点时,悬线转过2θ°角,小球下落高度为2Lsinθ,取B点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小球到达B点,绳突然被拉紧,在这瞬间由于绳的拉力作用,小球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 B∥减为零,垂直绳的分速度v B⊥不变,即(3)小球由B到C受绳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做初速度为v B⊥的圆周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联立①、②、③式可解得v C.教师对问题1、2、3的分析及解答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问题.问题4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如图5所示,在一根长为L的轻杆上的B点和末端C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可以在竖直面上绕定点A转动,现将杆拉到水平位置与摩擦均不计).解法(一):取在C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有:解法(二):取在B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由于固定在杆上B、C点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则v B∶v C=r B∶r C=2∶3,现比较解法(一)与解法(二)可知,两法的结果并不相同.提出问题:两个结果不同,问题出现在何处呢?学生讨论,提出症结所在.教师归纳总结,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应注意研究对象(系统)的选取和定律守恒的的条件.在本例题中出现的问题是,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但是,系统的某一部分(或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并不守恒.因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由于两小球、轻杆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且只有系统内两小球的重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选杆在水平位置时为零势能点.则有E1=0.而E1=E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上解法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可有以下表述:①物体系在任意态的总机械能等于其初态的总机械能.②物体系势能的减小(或增加)等于其动能的增加(或减小).③物体系中一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减小等于另一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增加.请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各用一种表述,重解本例题.共同分析比较其异同,这样会更有助于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化.为此,给出下例,并结合牛顿第二律的运用,会对整个物理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刻.已知,小物体自光滑球面顶点从静止开始下滑.求小物体开始脱离球面时α=?如图6所示.先仔细研究过程.从运动学方面,物体先做圆周运动,脱离球面后做抛体运动.在动力学方面,物体在球面上时受重力mg和支承力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下滑过程中其速度v和α均随之增加,故N逐步减小直到开始脱离球面时N 减到零.两个物体即将离开而尚未完全离开的条件是N=0.解:视小物体与地球组成一系统.过程自小物体离开顶点至即将脱离球面为止.球面弹性支承力N为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内力仅有重力并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以下可按两种方式考虑.(1)以球面顶点为势能零点,系统初机械能为零,末机械能为机械能守恒要求两种考虑得同样结果.〔注〕(1)本题是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典型题,又涉及两物体从紧密接触到彼此脱离的动力学条件,故作详细分析.(2)解题前将过程分析清楚很重要,如本题指出,物体沿球面运动时,N减小变为零而脱离球面.若过程分析不清将会导致错误.为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可补充下例.投影片.一根细绳不可伸长,通过定滑轮,两端系有质量为M和m的小球,且M>m,开始时用手握住M,使系统处于图7所示状态.求:当M由静止释放下落h高时的速度.(h远小于半绳长,绳与滑轮质量及各种摩擦均不计)解:两小球和地球等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提问:如果M下降h刚好触地,那么m上升的总高度是多少?组织学生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解法一:M触地,m做竖直上抛运动,机械能守恒.有:解法二:M触地,系统机械能守恒,则M机械能的减小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即有:教师针对两例小结: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体现了思维的多向性.我们在解题时,应该像解本题这样先进行发散思维,寻求问题的多种解法,再进行集中思维,筛选出最佳解题方案.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结合前述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由哪些物体组成的物体系);(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3)分析各个阶段诸力做功情况,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才能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4)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机械能守恒时,其中每个物体的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5)要重视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明确运动过程中有无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对有能量形式转换的部分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为进一步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请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如下问题.(见投影片)如图8所示,质量为m和M的物块A和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A放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而B能沿杆在竖直方向上滑动,杆和滑轮中心间的距离为L,求当B由静止开始下落h时的速度多大?(轮、绳质量及各种摩擦均不计)(指定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后师生共同审定.)分析及解答如下:设B下降h时速度为v1,此时A上升的速度为v2,沿斜面上升距离为s.选A、B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其重力势能的减小,等于其动能的增加,即有:由于B下落,使杆与滑轮之间的一段绳子既沿其自身方向运动,又绕滑轮转动,故v1可分解为图9所示的两个分速度.由图9知:由几何关系知:综合上述几式,联立可解得v1.教师归纳总结.五、教学说明1.精选例题.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复习课,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精选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的问题作为实例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两道错例,是课本例题的引伸和拓展,基本上满足了上述要求,这对于深化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防止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大有裨益.这种对问题的改造过程,也就是从再现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过程.它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发展思维能力方面比做一道题本身要深刻得多.2.教学方法.注重引导、指导、评价、发展有效结合.(1)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错误例题中发现两种结果不同.(2)针对不同结果,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指导学生共同探求解决方案.(3)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处理同一问题,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这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从思维方法上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提高认识,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4)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