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凹地区“四性”关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树凹地区“四性”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岩心分析资料结合试油资料,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和交绘图技术,对研究工区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的四性关系进行了研究[1],建立了储层孔、渗、饱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测井和录井结合建立了梨树凹地区测井评价电性标准,为油田对梨树凹地区后期开发、油水层的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四性关系交绘图测井录井

1 引言

河南油田在泌阳凹陷的近物源(南部陡坡带东段带-梨树凹区块)发现有良好的油气显示,部分钻探井获得了工业流油,在梨树凹鼻状构造部署的泌331井在2410.4~2414.4m 井段(h3ⅱ6),日产油52.05t。随后部署的6口勘探开发井均钻遇油层,为该区上交储量探明储量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该区域勘探上面临着许多难题:油藏复杂-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砂体连通性差,油水关系混乱;油干界限不清楚;有高阻干层(水层),低阻油层(因试油是各种类型的储层合试);没有建立油、水、干层的电性判断标准。这些难题时常困扰着测井解释人员,造成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开展梨树凹地区“四性”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2 油藏概况

2.1 地质特征

梨树凹鼻状构造带位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东段,受东部边界断

裂拉张断陷后期的反转挤压及后期凹陷的不均一抬升形成较为明

显的鼻状构造。西部为深凹区,北部为下二门背斜。有两个物源体系,一个来自北部的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另一个为东部的梨树凹冲积锥。发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新近系平原组、凤凰镇组、古近系廖庄组、核桃园组、基岩。主要含油层系在核桃园组的核二段、核三段。2.2 储层特征

薄片资料分析表明,该区碎屑成份主要有石英、长石、岩屑等,其中石英含量所占比例平均为33.3%,长石所占比例平均为37.5%,岩屑所占比例平均为27.7%。岩石中泥质含量0-5%,碳酸盐岩含量1-15%。胶结类型为孔隙型胶结,分选度中等-好,磨圆度次棱角状。储层孔隙度分布在1.0-22.0%之间,平均14.5%;渗透率分布在0.001-1530×10-3μm2之间,平均170×10-3μm2;属中孔、中渗透性储层。

试油资料分析:梨树凹区块核二段原油属高胶质沥青质、高含蜡、低含硫、中-低凝固点的常规油-稠油;核三段原油为高胶质沥青质、高含蜡、低含硫、低凝固点的常规油。地层水cl-含量226

mg/l-3481.19mg/ l,总矿化度2370 mg/l-17330mg/l,ph值6.5-10,水型为nahco3。

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3.1 基础资料情况

3.1.1取心简况

取心井7口,取心进尺255.7m,心长229.69m,平均收获率91.2%。

油气显示总芯长180.5米,含油级心长155.46米,其中油浸级25.2米,油斑级76米,油迹级70.0米。荧光级14.26米。

3.1.2试油简况

工区试油井12口进行了试油,累计试油35层组,其中单层试油22层组,合试13层组。共试出油层 7层,干层9 层,油水同层7层,水层15层,含油水层8层。

3.2 “四性”特征

3.2.1含油性特征

该区块含油产状主要是:油浸、油斑和油迹,占统计含油产状的90.8%以上,其中油斑占50%以上,荧光较少。

3.2.2岩性特征

该区块的岩性主要以中-粗砂岩为主,占统计岩性的74%以上。还有少量的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3.2.3物性特征

(1)孔隙度

该区块分布区间为1.0—22%,主要分布区间为10—22%,特征峰值为15%,属中孔储层。

(2)渗透率

该区块渗透率分布区间在0.001—1530×10-3μm2。主要分布区间在80—500×10-3μm2。特征峰值为170×10-3μm2,属中渗储层。

3.2.4电性特征

该区块电性特征为:储层微电极为正差异,自然电位为负异常,三孔隙度曲线指示储层孔隙度在10%以上。双侧向电阻率在油层一般为基本重合到正差异;双侧向电阻率在水层一般为负差异,且油水层双侧向电阻率值差别较大。

3.3 “四性”关系研究

3.3.1岩性与含油性关系

该区块含油产状分为四级:油浸、油斑、油迹和荧光。不同岩性其含油产状不同。对含油岩心显示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具有油气显示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含砾细砂岩和少量的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而粒度较粗的含砾砂岩和粒度较细的泥质粉砂岩油气显示很少。

3.3.2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

储层物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储层含油状况。对岩心含油产状统计可知:对于油浸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平均值为19.12%,渗透率平均值为470.3×10-3μm2;油斑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度平均值为14.2%,渗透率平无值为102.2×10-3μm2;油迹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度平均为16.78%,渗透率平均值为80.1×10-3μm2;荧光级别的岩心,其孔隙度平均值为10.55%,渗透率平均值为8.44×10- 3μm2。

3.3.3电性与含油性的关系

电性是储层各种特性的综合反映。对所有测井曲线分析表明,三孔隙度曲线(声波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微电极

和双侧向电阻率对油、水、干层有一定的响应特征。典型的油层声波时差值一般高于230μs/m、电阻率测井的幅度值大于35欧姆.米。而典型水层的电阻率测井的幅度值小于30欧姆.米;干层和低产层的声波时差值较低。

4 储层地质参数模型4.1 泥质含量模型

根据以上不同的岩电响应特征,主要采用自然伽玛(gr)曲线计算泥质含量,其模型如下。

l=(gr- grmin)/(grmax-grmin)

(式1)

式中:gr:自然伽玛测井相对值,grmin:自然伽玛最小值,grmax:自然伽玛最大值,l:自然伽玛测井相对值。

sh=(2b* l-1)/(2b-1)(式2)

式中:sh:泥质含量(小数)。b:常数(b=3.7)

4.2 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

md=0.323vsh-0.882 (式3)相关系数r:r=0.91。

4.3 孔隙度解释模型

中细砂岩:ф= 0.2036*△t – 33.415

(式4)

含砾砂岩:ф= 0.3021*△t – 55.817

(式5)

式中:ф:孔隙度(小数),△t:声波时差(μs/m)。

4.4 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