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 及同步练习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4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卷(2)
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jū;tiǎo;qiú;wù;xìng;mào;xī;chí;sù;jiā;sì;zhǐ; 2.水中的陆地;文静美
好的样子;配偶;捞取;使…快乐;艰险;干;服:思念; 3.西周;春秋;305;诗三百;
风;雅;颂;赋;比;兴;国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溯洄从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是《诗》的绝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生命的感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历史沧桑的清音……5 月 12 日下午,河北省实
验中学举办了“2017 感动校园﹣﹣经典照亮人生诵读大赛”活动,同学们用年轻的声音
去吟诵经典,用青春的激情去传承古韵风范。朗读或铿锵有力,或慷慨激昂,或妙曼轻
爱情是什么?是白居易笔下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还
是
?是简•爱与罗切斯特追寻灵魂的平等,还是 Jack 和 Rose 在“泰坦尼克号”
上演绎的惊心动魄?
也曾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也曾有过“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也曾有过
……其实,谁也无法用言语来真正诠释这
迢迢牵牛星
第3页(共5页)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请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第4页(共5页)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 24 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卷(2)
份亘古以来便包含无数悲欢离合的感情。
5.(8 分)从下面的句子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关雎‧( ) 窈窕‧‧( ) 好逑‧‧( ) 琴瑟‧‧( ) 芼‧( )之 蒹葭‧‧( ) 未晞‧( ) 水中坻‧( ) 溯洄‧‧( ) 水中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在河之洲 ( )(2)窈窕淑女( )(3)君子好逑 ( )(4)参差荇菜( )(5)左右流之 ( )(6)寤寐思服 ( )( )(7)悠哉悠哉( )(8)琴瑟友之 ( )(9)左右芼之( )(10)钟鼓乐之( )(11)蒹葭苍苍( ) (12)溯洄从之 ( )( )(13)道阻且长( )(14)宛在水中央 ( )(15)蒹葭萋萋( ) (16)白露未晞( ) (17)道阻且跻( ) (18)蒹葭采采 ( )3.下列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 305 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B.《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C.《邶风·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用咏叹的方式表达了受奴役的百姓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D.《周南·关雎》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 淑女,琴瑟/友之。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2022年至2022年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语文试卷(人教部编版)
2022年至2022年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语文试卷(人教部编版)字词书写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雎鸠(_________)窈窕(_________)好逑(_________)寤寐(_________)溯回(_________)荇菜(_________)【答案】jūjiūyǎo tiǎo hǎo qiúwùmèi sùxìng【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此题应该注意“窈窕”都应该读三声;“荇”应该读四声。
综合性学习填空题。
(1)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经》305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经》的阅读理解。
选择题下列句子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 “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雎》内容的分析能力。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到期间的诗歌篇,故又称为“〞.分、、三大类,其中即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民间歌谣,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2.默写?氓?中女主人公追述恋爱生活的三句:, ., . , .3.给以下加点字注音.①硕.〔〕鼠呦呦..〔〕②无食我黍.〔〕乘彼垝.〔〕垣.〔〕③爰.〔〕得我所自我徂.〔〕尔④谁之永号.〔〕淇水汤汤..〔〕⑤氓.〔〕之蚩蚩..〔〕隰.〔〕那么有泮.〔〕⑥愆.〔〕期卜筮.〔〕⑦视民不恌.〔〕晏晏..〔〕⑧和乐且湛.〔〕帷裳.〔〕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1〕例句:适.彼乐土A、适得其反B、无所适从C、削足适履D、适可而止〔〕〔2〕例句:逝将去.女A、大势已去B、何去何从C、扬长而去D、去粗取精〔〕〔3〕例句:爰得我所.A、各得其所B、所向披靡C、无所不为D、大失所望〔〕〔4〕例句:莫.我肯故A、爱莫能助B、望尘莫及C、莫我毒也D、莫衷一是〔〕5.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②甚矣,汝之不惠③河曲智叟亡以应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对以下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悦与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B.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C.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快与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D.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7.判断以下各句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A.?硕鼠?和?鹿鸣?两诗都选自?诗经?中的精华局部国风.B.?硕鼠?和?鹿鸣?都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C.?硕鼠?和?鹿鸣?都采用四言体,排列整洁.D.?硕鼠?选自?诗经·魏风?.硕鼠,大老鼠,这里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8.?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写出以下诗句各属于那一种.〔1〕呦呦鹿鸣,食野之革.〔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夭?〕〔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6〕山有扶苏〔大树〕,隰〔xí洼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狂夫,且,读jū〕〔?山有扶苏?〕〔7〕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9〕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赋:;比:;兴:阅读?相鼠?,完成9—11题.相鼠相.鼠有皮,人那么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休,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互不遄.死?9.选出诗中四个加点字意义或注音有误的一项:〔〕A.相——xiàng,仔细看B.仪——令人敬重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C.俟——同“矣〞,句末语气词D.遄——chuán,快10.这首诗的题旨是:〔〕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B.挖苦统治阶级荒淫无耻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11.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顶真、反问B.拟人、夸张C.比喻、拟人D.顶真、反问阅读下面诗歌,答复12—15题.蒹葭〔秦风〕蒹.〔jiān〕葭.〔jiā〕苍茫,白露为霜...遡〔sù〕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睎.〔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jī〕;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下面对诗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蒹葭:荻苇和芦苇为霜:凝结成霜伊人:那个人B.一方:另一边洄:盘旋曲折的水道睎:枯燥C.遡:从岸上向上游走跻:地势低坻:水中高地D.涘:水边右:迂曲沚:水中小洲13.以下两句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2〕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A.〔1〕如果沿着曲折的水边去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2〕如果沿着直流的水边去寻找,那个人却像被水包围,可望而不可即.B.〔1〕如果来往返回地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2〕如果跟从她的脚印去找,那人却像在水中央.C.〔1〕如果沿着曲折的水边去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2〕如果跟从她的脚印去找,那人却像在水中央.D.〔1〕如果沿着直流的水边去寻找,那个人却像被水包围,可望而不可即.〔2〕如果来往返回地寻找,道路既难走又遥远.14.与?硕鼠?相比,以下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结构相似,两诗都分为三章,每首诗第二、三章都与第一章句数相同,句式相同.B.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这样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C.两首诗都是四言体,每句都是四个字,排列整洁,都没有用“兮〞字.D.?硕鼠?揭露了剥削阶级的贪婪嘴脸及凶残本性,本诗那么表达了对意中人思念及寻访不遇的怅惘.15.与?伐檀??硕鼠?相比,以下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伐檀?采用“赋〞和“兴〞的手法,每章第三句起兴句,感情强烈.B.?硕鼠?通篇采用“比〞的手法,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人民果实的大老鼠.C.本诗采用“兴〞的手法,每章第一句为起兴句.D.本是第一章的韵脚为:苍、霜、人、方、之、长、之、央.参考答案:1.诗歌总集;西周;春秋;305;诗三百;风;雅;颂;风.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①shuò;yōu ②shǔ;guǐyuán ③yuán ;cú④háo ;shāng ⑤méng chī;xípàn ⑥qiān ;shì⑦tiāo ;yàn ⑧dān ;cháng4.〔1〕B 〔2〕C 〔3〕A 〔4〕C5.①逝-誓;女-汝②惠-慧③亡-无④反-返⑤畔-叛⑥衡-横6.A.7.D.8.赋:〔7〕〔9〕;比:〔2〕〔5〕;兴:〔1〕〔3〕〔4〕〔6〕〔8〕9.C.〔此题考查正音,重在知识迁移.“俟〞读sì,等待之意.〕10.C.〔此题考查把握诗意.AD两项太笼统,B项中将“止〞当做“耻〞的通假,所以不对.只有C项准确、全面.〕11.D.〔此题考查修辞格.“鼠〞在诗中是与人比拟,而不是以鼠喻人,与?硕鼠?中以鼠喻人是不同的;夸张、拟人无从谈起.本是采用重章叠句的写法,与修辞上的排比也不相同,应选D项.〕12.C.〔“跻〞为“地势越来越高〞〕13.A.14.C.〔?蒹葭?每章前七句为四字,最后一句为五字,但仍属于“四言体〞〕15.D.〔韵脚为:苍、霜、方、长、央〕。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练习与解析2 人教版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练习与解析21、在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匪我愆.( )期,于无良媒。
(3)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答案】(1)méng (2) qiān(3) dān(4) shì2 与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望风披靡.。
C.豪华奢靡.。
D.靡靡..之音。
【解析】A.无,没有; B.倒下; C.浪费、奢侈;D.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答案】A3解析下列加点的词或成语。
(1)言笑晏晏..()(2)二三其德....()(3)夙兴夜寐....()(4)信誓旦旦....()【答案】A.欢乐的样子孙; B.三心二意,前后行为不一; C.早起晚睡; D坚决发誓,显得很诚恳的样子.2指出下面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通(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 )(4)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 )【答案】A.“说”通“脱”;B“泮”通“畔”;C“于”通“吁”;D“爱”通“”3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此诗采用的手法是。
【解析】诗歌开篇通过描写“蒹葭”“白露”引出所要吟咏之事,故为“托物起兴”手法。
【答案】兴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练习。
上山采蘼芜①无名氏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妹。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②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
织缣日一匹⑤,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古诗无题,以首句为题。
蘼芜,香草名。
②閤:旁门、小门。
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
④素:白色的生绢。
⑤匹:长四丈。
1.下面几句子的释义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正。
(1)新人虽言好:新人虽说性情善良。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经》两首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经》两首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经》两首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能力提高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开放探究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4《诗经》两首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寤寐..求之()蒹葭qī qī() 道阻且jī()宛在水中chí()在水之sì()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寤寐..求之( )(2)钟鼓..乐之( )(3)蒹葭苍苍..( )(4)道阻且右.()3按要求写诗句。
(1)《关雎》诗中最能体现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苦闷焦灼的语句(不必是连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蒹葭》诗中与“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不必是连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赋、比、兴是《诗经》中使用较多的写作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言也”。
《关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成对成对的关雎在河中的陆地上嬉戏的情景,兴起了青年男子对钟爱的女子的追求。
《蒹葭》中使用“兴"的特点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所学的《〈诗经〉两首》中的__________,被台湾作家琼瑶引用在了她的小说《在水一方》中,并在同名电影中做了主题曲.这首诗出自__________。
《诗经三首》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婚前
纯真温柔 热情
热情幸福 对比
婚后
勤劳 怨恨 沉痛
感悟
坚强
性格
清醒 刚烈 基调
氓是怎样的一个人?具体表现在哪里?
婚 来既我谋。
士贰其行。
薄
二三其德。 情
言即遂矣,
寡
至于暴矣。
义
信誓旦旦
对比
不专凶暴
2、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
3.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 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 了钱财,生活又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 筑在经济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 出金钱关系。 4.年老色衰说:情节为“氓之蚩蚩,抱布贸 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
《氓》现有最好的翻译:
清醒.刚烈
思考:
根据情节,你认为给女主 人公带来了痛苦和不幸的原 因有那些?
1.“士”之变心说:情节为“不见复关”的暗示性;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 这一切可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
2.社会道德说:情节为“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当时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哪儿是真
来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 顿丘才转回。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起来日期。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左盼右盼
不见你的影,不由得珠泪滚过腮。一等再等到底见你 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 儿偏偏还不坏。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齐 带来。
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真新鲜。斑鸠儿阿,见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4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卷(1)
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
第2页(共5页)
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孟之道亮国学】 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 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 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 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 二、课内精读 8.(4 分)阅读《关雎》,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2)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 9.(8 分)阅读《蒹葭》,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4)《蒹葭》一诗中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正是这种“距离产生美感”,使得全诗有 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找出同样的例子吗? 三、拓展阅读 10.(4 分)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 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 贻。 【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 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 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 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练习与解析1 人教版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练习与解析1 人教版1 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匪我愆.期(qiān)白头偕老.(jié)淇水汤汤..(shāng)B.体无咎.言(jiǜ)隰.则有泮(xí)渐.车惟裳(jiàn)C.尔卜尔筮.(shì)将.子无怒(qiāng)于嗟.鸠兮(jiē)D.自我徂.尔(cú)静女其姝.(zhū)送子涉淇.(qí)【解析】A. 偕xié B.渐 jiān D.姝zhǖ【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 即见复关无食桑葚搔首挠耳一劳永逸B. 无与士眈其黄而陨向隅而泣激流勇通C. 縻有朝矣躬自悼矣匪夷所思情投意合D. 总角之宴修我矛戟踟蹰不前藕断丝连【解析】A.即→既 B.眈→耽 C.縻→靡【答案】D3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将要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贿:贿赂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贿赂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丽【解析】A.将:愿,请;C.贿:财物; D.洵:确实。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解析】A.二三其德:三心二意而没有一定的操守。
德:操守,心志 C.白头偕老:谓夫妇共同恩爱到老。
D.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
信誓:表示诚挚可信的誓言。
旦旦:诚实的样子。
【答案】B5.对下面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静女.其姝③贻.我彤管②说怿女.美④ 美人之贻.A.①②的意思相同,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的意思相同,③④用法不同.C.①②的意思不同,③④用法相同.D.①②的意思不同,③④用法不同.【解析】A. ①女:女子;B. ②女:rǔ,你,指彤管; ③贻:赠; ④贻:赠给的(彤管),名词性的【答案】D6下面有关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的“爽”是“差错”的意思,与成语“屡试不爽”“毫厘不爽”中的“爽”义同。
《〈诗经〉三首》学习要点及课后练习
《〈诗经〉三首》学习要点及课后练习《〈诗经〉三首》学习要点及课后练习一、学习要点(一)关于《诗经》的知识1、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2、命名《诗经》中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305篇作品。
故又名《诗三百》或《诗》。
《诗经》这个名称起于这部总集成为儒家的经典以后。
我们现在仍叫它为《诗经),不过是依照习惯,沿用旧称,并非将它看作“圣贤”的著作。
3、构成《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雅颂是从音乐得名。
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
风的意思就是声调。
《诗经》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
全部风诗产生的地域不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雅是正的意思。
周人所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
雅分为大难、小雅。
有105篇。
大小之别向来没有圆满可信的解释,可能原来只有一种雅乐,后来有新的雅乐产生,便叫旧的为大雅,新的为小雅。
大雅全部产生与西周,《小雅》里兼有东周的诗。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颂即“容”字,容就是“样子”,颂乐是连歌带舞的,舞就有种种样子,容也有舒缓的意思。
《颂》分《周颂》《商颂》《鲁颂》,有40篇。
4、来源及目的“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何休说:“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采集目的除教育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政治的效果,即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孔子在教育中强调学诗,说“不学诗无以言”,还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
5、内容《诗经》中的诗多反映日常生活,即“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还有表现爱情、讽刺统治者等。
其中占数最多的是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
最新《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解析】(1)开场白: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内容要切合此次活动,并具有一定的鼓动性。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红;其次针对情况,小红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B.“参差荇菜”一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窈tiǎo(____)xìng(____)菜wù(____)寐
蒹jiā(____)未xī(____)sù(____)洄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jū) 窈窕淑女(shū) 宛在水中沚(zhǐ)
4.A
【解析】
试题分析:答案为A项。A项“关关鸠鸠,在河之洲”中的“之”可译为“的”,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5.A
【解析】试题分析:A加点词解释有误。“好”的意思是“好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6.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雌》和《蒹葭》内容的解读能力。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是指“男子的意中人”,《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诗经三首》基础知识练习
《诗经三首》知识能力训练一、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 诗歌总集,通称为 或 ,共 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它与《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合称为" "。
全书搜集了从 到 约500年间的诗歌,按内容分 、 、 三大类,其表现手法有 、 、 ,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 送子涉淇 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帏裳 士也罔极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邶风 静女其姝 俟我城隅 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于嗟鸠兮。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与子同泽。
5.爱而不见。
6.说怿女美。
7.自牧归荑。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氓之蚩蚩 2.将子无怒 3.匪我愆期 4.乘彼垝垣 5.体无咎言6.无与士耽 7.以我贿迁 8.其黄而陨 9.自我徂尔 10.渐车帏裳11.女也不爽 1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3.靡室劳矣 14.言既遂矣15.躬自悼矣 16.言笑晏晏 17.与子同裳 18.修我甲兵 19.静女其姝20.俟我与城隅 21.静女其娈 22.贻我彤管 23.彤管有炜 24.说怿女美25.自牧归荑 26.洵美且异 五、能力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无食桑葚 搔首踟蹰 洵属可贵 来既我谋 B.无与士眈 其黄而陨 向隅而泣 置若罔闻 C.躬自悼矣 縻有朝矣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 D.总角之宴 修我矛戟 贻笑大方 东渐于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已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诗经》同步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诗经》两首零失误训练语言根底知识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雎.鸠(jū) 窈窕淑.女(shū) 宛在水中沚.(zh ǐ) B.荇.菜(x ìng) 在水之湄.(m èi) 寤.寐思服(w ù) C.琴瑟.(sè) 左右芼.之(mào ) 蒹葭.苍苍(jiā) D.参差.(cī) 在水之涘.(sì) 宛在水中坻.(chí) 2.给以下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凄萋 ⎩⎨⎧_____)(_____)(寤寝 ⎩⎨⎧_____)(_____)(溯朔 3.以下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先用横线画出,再在题前方格内加以改正。
A.白露未唏 溯洄从之 在水之湄B.蒹葭苍苍 在水之涘 婉在水中央C.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悠哉游哉D.在河之州 君子好逑 辗转反侧A B C D4.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宛在水中沚.(水中小沙滩) 宛在水中坻.(水中的高地) B.琴瑟友.之(相亲相爱) 钟鼓乐.之(欢乐) C.溯洄.从之(曲水) 溯游.从之(直水) D.道阻且右.(道路弯曲) 道阻且跻.(地势高,难于到达) 5.解释加点词语。
语言表到训练6.《蒹葭》这首诗的三章不断转换字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凄凄〞“采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未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诶〞;“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
这种写诗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7.《蒹葭》虚实结合,实际情景同想象、梦想交织,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实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等,虚写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字运用极为传神,表达了“伊人〞朦胧缥缈,不可捉摸的影像,用想象手法描绘出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8.某学校新建了一栋实验楼,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他的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请你就“躬行楼〞这一命名好在哪里写出两点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三首》及同步练习
点击浏览该文件
一、课文悟读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活动于战国中期的一位儒学大师,他也曾周游列国兜售儒家学说,但和孔子一样,他的学说也百不一售。
本文记叙的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时和齐宣王的一次关于“王道”问题的谈话。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和精彩的游说。
在孟子的层层诱导之下,齐宣王侧耳恭听了儒家“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虽然事后齐宣王并没有付诸实施,但这恐怕要归因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大趋势。
在以兼并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动乱社会中,只有兼并才能实现社会的统一,才能结束战乱,因此孟子所说的“王道”和“仁政”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可文章却写得很有特色,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孟子的思想;而孟子在游说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妙的论辩艺术,更使本文成了游说的名篇。
凡是高妙的游说,论辩者首先要把握对方的心理,化解对方的敌意,求同存异,掌握主动,蓄谋存势,然后再抓住时机,一举攻破对方。
考察烛之武、文种、触龙还有邹忌的游说,虽然各有其风格和特点,但也无不入此规则。
孟子比起这些人来,则更显其圣人之胸襟、高屋建瓴之气势和进退自如之能事。
尤其是在论说的主动权钓把握上和千回百转、迂回前进、游刃有余的说理过程上,更为人称道。
他一步一步牵着齐宣王的鼻子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弃“齐桓晋文之事”,谈“保民而王”之术,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用“以羊易牛”的小事,发掘对方长处,给予对方信心,缩短双方距离的心理战术;要说道理,先举事例,打比方,“引而不发,跃如也”,并逐层推进的启发方式;明知故问,有纵有擒,因势利导,引之人彀,由齐宣王高高在上的问询,到自己承认“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的“围剿”等方法令人叫绝。
短短的篇章,波翻浪卷,风云开合,舒卷自如。
孟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为了使儒学能够在诸家学说中独领风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君主的采纳,孟子充分表现了他“好辩”的风格、“能言”的特长,游说诸侯,批驳论敌,议论风发,纵横捭阖。
《孟子》一书也具备了宗旨宏远、逻辑清晰、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和技巧娴熟的特点,这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史、文学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两天看《南方周末》,有报道说美国一位社会心理学博士搞了一项课题研究——如何让人们降低对诱惑的抵制,让游说和劝告更具说服力。
看来,如何使你的言词更具说服力,更容易打动别人,这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严肃对待的研究课题了,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游说的科学”还会随着经济生活的丰富、国际间交往的增多、政治或民族冲突的延续而发扬光大。
二、亮点探究
1. 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和《孟子》的其他篇章中对此事都有所
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圣人也会说谎么?
探究学习: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
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
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
2.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
”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
探究学习: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
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3. 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那么能否依据孟子的论述谈一下你对“推恩”的认识?
探究学习:“恩”即恩情,“推”就是推广,所谓“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
按照孟子前面的论述,“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
4.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探究学习: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
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于之;再次,国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满爱心,整个社会不再有受难之人。
总之,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他的理想社会,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在古代,尤其是在那样一个“霸道”之风盛行的社会,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
5.本文中出现的疑问句比较多,请逐一挑选出来,进行分类总结。
探究学习:本文中出现的疑问句有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
其中一般疑问句有:“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不识有诸?”“彼恶知之?”“则牛羊何择焉?”“独何与?”“则王以为孰胜?”。
这些语句分别用下列疑问词表疑问:乎、
何、哉、诸、恶、焉、与(欤)和孰。
其中“何”与“孰”是疑问代词,其他是疑问语气词。
文章中的反问句有“何可废也?”“而王岂为是哉?”“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这些语句都是用疑问副词来表反问的,分别是:何、岂、焉。
三、选题设计
1.我国封建时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
我们通常听到的说法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孟子的“仁政”究竟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的思想的呢?
研究方法:可以带领同学研究《论语》《孟子》中的重要篇章,如《论语》的《颜渊》《学而》篇和《孟子》的《梁惠王上》《公孙丑下》。
从中抽取重要言论加以考察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深入研究思想范畴内的东西,而是培养他们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参读书目:
(1)何晓明《亚圣思辨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吴德义《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历史教学》2001年第8期。
(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这篇文章中孟子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齐桓晋文之事》篇承载的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意识的体现,是对百姓的现实关怀。
当今社会中,很容易看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比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高人口素质,甚至包括反对战争、保护生态环境等。
此题的完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今的政治思想和政策,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孟子思想的博大以及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参读书目:
(1)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张铁民《人世大关怀——今读》,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南怀瑾《旁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
(4)王生平《旷世大儒——孟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点击浏览该文件点击浏览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