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概说

一、几个时间节点

1、1206年,成吉思汗创立蒙古帝国。

2、1234年,窝阔台灭金。

3、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4、1279年,元灭南宋。

5、1368年,元朝灭亡。

元朝时间:90年左右,短命的朝代。

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1234—1368,约130多年

二、元代社会简况

1、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

横跨亚欧,国力强盛;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

2、经济繁荣。忽必烈恢复农业、重视手工业,交通发达(漕运、海运)、商业发展,都市繁荣(大都、杭州、泉州、温州),市民阶层扩大。

3、政治特征。民族压迫:将国民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歧视、压迫、不平等;阶级压迫: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地租、高利贷、赋税,吏治腐败、贪赃枉法、社会混乱。民族情绪、反抗意识强烈。

4、思想文化特征。提倡各种宗教:佛、道、回、基督;儒学、理学削弱。儒学失去精神统治地位。科举长期废止(1315年恢复),知识分子失去仕进机会,沦落社会底层。促进俗文学发展。

三、元代文学形式

1、元曲:杂剧、散曲。

杂剧:北曲流行区域北方大都一带;前期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后期作家郑光祖、乔吉。元曲四大家:关、马、白、郑。

南戏流行南方,最初流行温州一带,也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著名作家:高明(《琵琶记》)

散曲: 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套数两类。小令:单支曲;套数: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组曲。散曲前期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散曲后期作家:张可久、乔吉、睢景臣。

2、元代诗词文总体走向衰落

诗:宗唐,受宋诗影响。作家前期:刘因、卢挚、赵孟頫;后期:萨都剌、杨维桢、王冕。词:宗宋词。宗苏轼、辛弃疾;宗周邦彦、姜夔。前者:刘因、萨都剌;后者张翥。

散文:以唐宋韩愈、欧阳修为学习对象。代表作家:姚燧、虞集。

四、元杂剧的渊源、形式和体制

(一)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

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形。

秦汉:角抵戏(又称百戏),如《东海黄公》。

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且步且歌、和声伴唱。

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被戏弄者)、苍鹘(戏弄者)两个角色。互相问答、讽刺滑稽。

宋代:官本杂剧。在角色、体制方面为元杂剧打下基础。滑稽为主

金代:院本(王国维:行院之本。行院:倡伎所居),院本就是剧本。对白、动作

诸宫调:一种说唱文学。情节、音乐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杂剧就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二)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剧本结构:一本杂剧一般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正名”。四折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来安排。楔子放在剧首为序幕,放在中间为过场戏。题目正名为二句或四句诗,扼要概括剧情,用于剧团演出前贴“招子”之用。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梧桐雨》:题目: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

杨贵妃晓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结构例外的有;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五折一楔子。

2、演唱体制: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由宫调、曲牌、曲词三部分组成。如:〔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称,“端正好”是曲牌,曲子的名称。

元杂剧规定(1)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2)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角唱叫“末本”,女角唱叫“旦本”。(《西厢记》出现变例,角色轮流唱)

“白”:宾白。有时作“云”。剧中人台词、道白。“白”的种类:

独白、对白、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带白。

定场白:角色第一次上场的自我介绍,一般用韵语。如《窦娥冤》第一折赛卢医上场:“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然后报姓名、籍贯、身份。

冲场白:角色再次上场的说白。

背白:背对其他角色,面对观众的的说白。

带白:插在曲词中的带白。

3、角色

元杂剧分旦、末、净、杂四大行当。

旦:正旦(女主角)、外旦、小旦、老旦、副旦、贴旦、大旦、花旦、搽旦、魂旦等;

末:正末(男主角)、正末、副末、大末、小末、冲末、外。

净:(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外净、副净

杂:杂角。孤(官员)、卜儿(老妇)、孛老(老头)、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

4、科范

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舞台指示。“笑科”、“把盏科”、“内作起风科”。

元杂剧就是把唱、念、科、舞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十分精彩的表演。

五、元杂剧的兴盛和衰微

中国的戏曲到了宋金渐趋成熟,到了元代有特定的发展土壤,所以达到了繁荣。标志:

1、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

钟嗣成《录鬼簿》是研究元代戏曲最早的资料,记录杂剧作家152人;无名氏《录鬼簿续编》记录作家71人。综合起来,200人。作家涉及面广。创作盛极一时。

作品:《录鬼簿》458种,《续编》156种,综合起来,600种。

明:臧晋叔编《元曲选》收100种;

今人: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62种。合计162种。

2、鼎盛时期:金灭亡至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人才辈出,名作如林。

关汉卿:60种,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王实甫:14种,代表作《西厢记》;

白朴:16种,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

杨显之:8种,代表作《潇湘夜雨》;

马致远:13种,代表作《汉宫秋》;

高文秀:32种,代表作《双献功》;

石君宝:10种,代表作《秋胡戏妻》;

纪君祥:10种,代表作《赵氏孤儿》;

康进之:2种,代表作《李逵负荆》。

尚仲贤:11种,代表作《柳毅传书》。

李好古:3种,代表作《张生煮海》。

3、衰微期(大德以后1307)

北方作家纷纷南下。创作由鼎盛转入衰微。大部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不如前期。著名作家郑光祖,剧本存目17种,代表作《倩女离魂》。其他作家:宫天挺、秦简夫、乔吉等。原因有三:

(1)大德以后社会比较安定,科举恢复。剧作家幻想仕进,脱离现实,缺乏现实性和战斗精神。

(2)受南方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南方绮丽文风影响,偏重对辞藻形式的追求。杂剧在南方失去发展的土壤。

(3)杂剧本身局限。如体制方面,限制表现复杂生活内容,限制表演。最后,南戏取而代之。

4、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元杂剧的兴盛是对传统的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3)元代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复杂,文人社会地位卑下,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杂剧的发展。

思考题

1、谈谈元杂剧体制的特点?

2、元杂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元代都市经济发展和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兴盛?

六、元杂剧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元杂剧的优秀作品,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生动地展示了元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内容大致分以下几方面:

1、揭露黑暗现实,反映人民疾苦;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3、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望和要求。

①描写青年男女真诚相爱,争取婚姻自主。

②揭露男子背义负心,反映妇女不幸遭遇。

③反映娼妓问题。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赵氏孤儿》清官贪官庸官

归纳: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社会剧、历史剧。

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是元杂剧创作的主流,但也不乏积极浪漫主义的描写;

2、戏剧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

3、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