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舒适性主观评价及主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性也越来越重视。

热湿舒适性作为衡量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穿着服装时的舒适感受具有重要影响。

热湿舒适性是指人体在穿着服装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能否保持体温平衡,并保持相对干燥的感觉。

对于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既包括了对服装材料本身热湿透湿性能的研究,也包括了对人体穿着服装后的热湿适应能力的研究。

在对服装材料热湿透湿性能的研究中,一方面需要考虑材料的透湿性能,即材料对水蒸气的传输能力。

透湿性能好的材料能够快速将人体排出的汗水转移到外界环境中,保持人体相对干燥的感觉。

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即材料对热能的传导能力。

热传导性能好的材料能够有效地将人体产生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环境,保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在对人体穿着服装后的热湿适应能力的研究中,一方面需要考虑人体的热感受,即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感觉。

人体会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调节自身的热产生和散热,以保持体温平衡。

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人体的湿感受,即人体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湿感觉。

人体会根据周围环境的湿度,调节汗液的分泌和蒸发,以保持相对干燥的感觉。

通过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可以为服装设计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方面,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适合不同环境条件下穿着的材料,以提高服装的热湿透湿性能。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服装的结构设计,以提高人体穿着服装后的热湿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与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穿着服装的舒适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服装材料热湿透湿性能和人体热湿适应能力的研究,可以为服装设计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需求。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关于G2000品牌服装舒适性的调查调查品牌:G2000 (无锡百盛)调查时间:1020年11月14日调查人:。

G2000品牌市场定位为时尚潮流的男仕及女仕职业装,其风格年轻而深沉,在白领的精致品位中加入了一点反叛色彩。

以下我将从运动舒适性、触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等方面分析G2000某些款式服装的舒适性能。

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1,热湿舒适性热舒适性能主要是衡量服装保护体温的保暖性和散发体内热量的散热性,保持人体热量平衡。

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热舒适环境的因素很多,如人体心理、生理因素,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辐射热强度)、服装因素(保温程度、透湿性能)等。

1.1面料成分比热容J/(g·℃) 导热系数W/(m (℃) 公定回潮率%羊毛 1.36 0.052—0.055 15.0粘胶纤维 1.26—1.36 0.055—0.071 13.0涤纶 1.34 0.084 0.4 G2000的面料成分为65%羊毛.、30%粘胶纤维和5%聚酯纤维(涤纶),为针织服装,里料100%涤纶。

导热系数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保暖性能好。

由上表可知,相对其他纤维面料,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导热系数较小,比热容较小,所以这种混纺面料保暖性能总体良好。

关于吸湿性,公定回潮率越高,吸湿性能越好,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较高,总体来讲,这种混纺面料的吸湿性较强,但是放湿过程缓慢,透湿性不佳。

里料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作为里料穿着有闷热感,1.2款式结构G2000西装颜色基本是黑色系列,深色材料反光小、吸热多,适合秋冬季,女装为单排扣西服套装,两粒纽扣,属于流行的款式。

男装为黑色暗竖纹西服(双扣带西裤),后面侧开双叉,整体效果笔挺。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1 基本概念及研究的发展现状 1. 1 所谓服 装的舒适 性是指人体 着装后, 服装具 有满足人 体要求并排除任何不 舒适因素 的性能。服 装的舒 适性是 一个很 复杂的问题, 涉及生理、心理、物理、环境等多方面 的因素, 服装舒 适性与评 价 是 近些 年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门新 型 交 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科, 它把 人 体 %%%服装 %%%环境 作为一个系统, 从人 体需要 出发, 全面 研究 服装及其材料的使用 性能, 评价服装的舒适性。 1. 2 服装 舒适性的研究包括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体感 舒适性。目前, 对于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湿舒适性方 面, 其中包括织物导热、导湿性 能的研究, 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 法研究等。服装舒适性研 究除了 包含热湿 舒适性 研究以 外还包 括结构舒适性研究。 1. 3 服装结构舒适性研究的发展现状 1. 3. 1 服装压对服 装穿着舒适性的影响 所谓服装压是指 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 体所产生 的压力。根 据力的 作用形 式服装 压可分为三类: 重量压, 即 因为服 装重量 形成的 压力; 束缚压, 指 的是因为服装勒系过 紧而产生的压力; 面压, 指人体运动时, 服装 与身体接触而产生的 压力。服装 压是评价 运动功 能性的 最重要 的指标。对服装压的研究主要 采用人体着装实验的方法, 通过接 触压测定器直接测量 , 或者通过理论计算间接获得。同时采用主 观评价法让受测试者 评价着装的感受, 建立服装压感与舒适性的 关系。 目前 研究表明 服装的束缚 压与服装 的重量压、面压相 比较, 束缚压更容易被受测 试者感知, 这对服装压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 义。在过去人们为了着装 美而去 穿着的紧 身胸衣 等对人 体造成 了极大的伤害, 导致骨骼变 形、胃 肝变形, 并 引起功能 性障碍, 这 都是服装压力过大引 起的。尤 其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 过紧 的服装对于儿童的身 体会产生压迫, 影响其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 育, 束缚儿童活动。再者, 服装的压力集中在两肩 和腰部, 如果压 力过大就会影响儿童 的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 1. 3. 2 服装结构设 计对服装运动舒适性的影响 人们每一 天都要从事不同 的运 动, 如果 服装 结构 设计 中存 在不 合理 的因 素, 就会给人们日常的运动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要求服装要具 有良好的运动舒适性 , 要研究人体各种运动变形与服装变形之间 的关系。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57混纺纱的混纺比测试在检测二组分三组分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时通常采用国家标准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和gbt2911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但如遇到混纺纱中各组分纤维溶解性能相同或用户提供试样少等情况则不能采用该方法因此二组分三组分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 ��� 年第 � 卷第 期 广西纺织科技
,,
, 53 .3
, 6 6 . 7
做成 9 种款式相同 1, 2 , 3 , 1, 2 ,
的紧身背心, 这 9 款试样分别记为
实验人员的选择
图1
数量估计标尺
选择腰围在 56 .7 80. 0 之间的近似连续分布的试 � 在室温 24 , 相对湿度为 6 0% 的条件下,试验人员
收稿日期: 2 009 -09 -18 � � � � � 10 左右,每种试样试穿完后需要静放 20 30 , 以 作者简介 : 周彬 (19 81. 2 - ) , 男, 山东 泰安人, 助教, 主要从 事纺织检测与产品开发� � 使其达到初始穿着状态 � 试穿者在数值 0 10 的范围内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试验分析
周 彬
盐城 224 005)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摘要�通过 3 种不同氨纶含量的单面针织面料进行人体穿着试验, 对服装压力舒适性进行了主观评价 � �关键词�主观评价;舒适性;服务压力;试验
+ 中图分类号: 101. 92 3.9
文献标识码:
服装压力舒适性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 是在一定的 意程度� 任何影响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物理指标都不能单 独地用来全面表达服装的压力舒适性 � 离开了人体主观 因此, 现将采用服装实际穿着验的主观评定方法来对 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压力舒适性进行评价� 感受进行压力舒适性评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12
4 60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Vol. 27 8
服装舒适性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吕进
( 青岛大学)
提要 对影响服装舒适 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认为研究纤维、织物的各种 性能与服 装舒适性
的关系以及人体生理舒适要求、形态舒适要求与 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All factors influencing garment comfort is analys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finds the researches about some garment propert ies have important signif icance in improving garment comfort, the researches involves the relat ions between all properties of fibre & fabric and garment comfort, and between human body comfort demands & appearance comfort demands and garment structure.
但是我们在进行腰部结构设计时主要注重腰围静
态美, 因此腰围舒适量主要考虑生理舒适量, 一般
控制在 2 cm~ 3 cm。
表 4 腰围变化所需宽松量
单位: cm
姿势
动作
平均增加量
直立正
45 前屈
1. 1
常姿势
90 前屈
1. 8
坐在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分析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分析
得 到肩 带 3 . 2 k P a 、 胸 下 围 和侧 部 1 . 4 7 ~2 . 1 3 k P a的
1 研 究历史及现状
服 装压 力 舒适 性是 服装 和人 体 皮 肤 问相互 作 用 而 产 生 的皮肤 压 力 感 觉 的舒 适 范 围 , 包 括 服 装 尺 寸 合体 性 与运 动 自由度 等 力 学 角 度 的舒 适 性 , 反 映 的是 一个
量、 心率、 血压 、 唾液分泌 、 呼吸 、 肺活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 服装压对人体积极和 消极的影响 , 服装 压产 生原 因以及 服装压
力 舒 适 性 的主 观 和 客 观 评 价 方 法 。
关键词 : 服装压 ; 服 装 压 力舒 适 性 ; 人 体 生理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9 4 1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0 3 5 6 ( 2 0 1 5 ) 0 1 一O O 4 7 一O 5
随着 社会 经 济 发 展 和 生 活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人 们 对 服 装 穿着 的关 注点 也 产 生 了新 变 化 , 从 服 装 的耐 穿 性 和时 尚性 向舒 适 性扩 展 。服装 压 力舒 适性 作 为 影 响服 装 舒 适性 三 大 因素 之 一 , 对 其 研究 可 为 服装 设 计 提 供
早在 1 9 6 6年就 提 出 了一 种 用 于 测 量 人 体 皮 肤 在运 动
时延伸率的方法 , 并将此作为对弹性服装弹性要求的 依据 。
1 . 2 中期 研 究
力测试的需要 , 研制了一种 成年女性上体 可动式 软体 假人I 5 ] 。该假人 内层采用标 准骨骼模 型作 为基本 部
2 0 1 5 年第 1 期
测 试 分析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第六章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

指导如何选定数字的原则,构成了定 义每一标尺的准则。
有四类数字或测量标尺:类别、顺序、 区间(等距)及比例标尺。
从类别标尺到比例标尺,数字的规则 变得更有约束性,同时增加了这些数字的 计算操作性。
四类心理学标尺的描述和能应用的分析方法总结 列于下表。
心理学标尺类型
标尺
原则
用法
可应用的统计方法
Hollies五级标尺
标尺 舒适性评价
1 完全不舒适
2
不舒适
3
舒适
4
较舒适
5 完全舒适
2、霍莉主观舒适评分表
舒适性评
在空调室的时间间隔/min
价术语
0
15
30
45
60 75
刚硬 静电感
粘腻 不吸汗
冷 滑腻
湿 紧贴 刺扎 粗糙 擦挂
说明 舒适性评分值:1-2-3-4-5 、完全舒适~非常舒适
3、热舒适标尺
在服装舒适性研究中,最有典型意义 的是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使用该标尺 研究织物手感。
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使用七级标尺, 3在两端代表极值,0在中间代表二者都不。 如下例所示。
弗里茨的语义差异标尺
感觉特征
柔软的 光滑 凉爽 轻 细的 脆的
滑腻的 天然的 极薄的 紧贴的 易碎的
花的 悬垂好的 瘙痒的
硬挺
极值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非常 一定程度 二者都不 一定程度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1
0
1
2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1. 什么是服装的舒适性服装的舒适性是指穿着服装时的舒适感受。

它包括了服装对身体的贴合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适宜的重量感等方面的因素。

舒适性是衡量一件服装是否适合人体穿着的重要标准。

2. 为什么要进行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服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舒适的服装能够提高我们的穿着体验,使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更加自在和舒适。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对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3. 如何研究服装的舒适性研究服装舒适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馈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客观测试则是通过仪器和设备来测试服装的物理性能,例如透气性测试、吸湿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服装的舒适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服装舒适性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服装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材料应具有适宜的柔软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等特性,能够与肌肤良好地接触并提供舒适感。

此外,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如缝制方式、剪裁设计等。

人体的形状和运动也是考虑的因素,服装应能够与人体的运动相适应,不会限制活动或造成不适。

5.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应用前景是什么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运动、户外活动以及特殊工作环境中。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此外,舒适的服装还可以降低身体不适和损伤的风险,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衣服的舒适性测试与改进方案

衣服的舒适性测试与改进方案

衣服的舒适性测试与改进方案
一、测试
1. 评估标准:舒适性是衣服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标准来评估舒适性:透气性、吸湿性、柔软度、弹性、重量和尺寸稳定性。

2. 样本选择:选择不同材质、款式和尺码的衣服,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3. 测试方法:进行试穿,记录穿着者的感受,包括透气性、吸湿性、柔软度、弹性等方面。

同时,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尺寸稳定性、重量等客观数据的测量。

4. 结果分析:根据试穿和测量结果,对不同衣服的舒适性进行评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改进方案
1. 材质选择: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柔软度高、有弹性的材质。

如棉、麻等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可以考虑使用。

2. 面料处理:对面料进行特殊处理,如柔软剂处理、抗菌处理等,以提高衣服的舒适性。

3. 剪裁设计:优化剪裁设计,减少穿着时对身体部位的束缚感,提高舒适度。

同时,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款式,如无袖、露肩、宽松等,以降低衣服对身体的压力。

4. 弹性材料的使用:在衣服中加入适当的弹性材料,如氨纶等,以提高衣服的弹性,减少穿着时的紧绷感。

5. 调整重量和尺寸稳定性:根据测试结果,调整面料和填充物的用量,以达到最佳的重量和尺寸稳定性。

同时,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衣服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

6. 品牌和生产工艺:品牌效应也能提高衣服的舒适度。

好的品牌往往有更严格的生产标准,对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有更高的要求,能够保证衣服的质量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优质材质、特殊处理面料、优化剪裁设计、加入弹性材料、调整重量和尺寸稳定性以及注重品牌效应等措施,可以提高衣服的舒适性。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综述与剖析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综述与剖析
1966 年 Kirk Wm 等人提出了一种测量人体皮肤 在运动时延伸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后来被用做计算 压力 与 皮 肤 延 伸 关 系 的 重 要 参 考[4] 。 Ibrahim Salim M在 1968 年探讨了具有双向拉伸性能的织物 制成的保型性服装的力学性能 ,并给出了服装压 、服 装穿着在人体上的外型轮廓 、人体在行走时的震颤 情况的测试方法[5] 。1972 年 Denton 指出舒适服装 压力的范围为 1196~3192 kPa ,当服装压力超过此 值时会令人感到不舒服 ,其程度因人和身体部位而 异[6] 。不 舒 适 服 装 压 力 的 临 界 值 介 于 5188 ~ 9. 81 kPa之间 ,与人体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的血压平 均值7. 85 kPa接近 ,当服装压力超过此值时 ,血液流 动非常困难 ,从而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或停止流动 。 最终血液被迫流向腿部较低部位 ,从而造成下肢肿 胀[7] 。1975 年 Verillo 指 出 在 理 想 状 态 下 , 低 于 01001 mm的位移就能有效引起压力感觉产生[8] 。
收稿日期 :2007 - 01 - 27 修回日期 :2007 - 10 - 16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05025501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0061620) 作者简介 :尹玲(1977 —) ,女 ,讲师 ,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化服装与服装人体工学等。E2mail : yinling @mail. dhu. edu. cn。
Denton , Harumi Morooka 等人从人体自身的角度 分析了影响服装压力大小的人体体型方面的因素 , 主要有 :身体曲率 、人体的弹性模量 、软组织结构 、脂 肪含量 、运动幅度等 。Denton 指出服装压随身体曲 率的增加而增大 , 女性身体两侧的曲率是腹部的 315 倍 ,所以腰部两侧受到的服装压力是其腹部所 受压力的 315 倍 。Harumi Morooka 在提出胸衣的下 胸围压力值与压力舒适感之间的相关性时 ,测试并 比较了静态与常规动态状态下穿着胸衣时的压力 值 ,发现服装压力受人体的运动幅度 、姿势以及呼吸 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比较了同一个测试点的压力值 与不同受试人体的 BMI 之间的关系 ,说明压力与人 体脂肪含量有相关性[10] 。

服装舒适性探讨

服装舒适性探讨

服装舒适性探讨摘要:服装被称为人的“第二肌肤”,其舒适性一直是服装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简单阐述了服装舒适性的概念,并从人体工效学角度分析了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服装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服装;舒适性;影响因素;评价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服装已有数万年的历史,最初只是用来遮体御寒,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视觉效果要好,而且穿着也要舒适。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服装的舒适性作为选择服装的首要条件。

因此,服装的舒适性在当前已成为服装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1服装舒适性分类服装的舒适性是人体着装后感到舒适的特性,它涉及到心理学、卫生学、美学及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

1.1热湿舒适性服装穿着的热湿舒适性是指在人与环境的热湿传递之间维持人体体温稳定,为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觉。

服装在能量交换中通过热、湿传递过程起着调节作用,是人、服装、环境之间的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也是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基本因素。

1.2接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是指服装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对织物的触觉舒适感,对突然变化的幅度要小,光滑且没有刺痒感。

服装织物的接触舒适程度也称服装压力的舒适性。

包括由皮肤触觉神经末梢感觉的力学舒适,如软硬、粗糙、刺痒、刺痛、静电、瞬时接触的冷感、服装尺寸的合体性等。

服装的触觉舒适性对着装者起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着装的整体舒适状态。

1.3视觉舒适性视觉舒适性是指服装的款式、色彩、花样要适合不同性格和爱好的消费群体。

使人们在穿着时处于心理上的舒适状态。

服装的色彩、款式、面料触觉等都会刺激消费者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影响消费者的服装行为[1]。

2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服装人体工效学研究表明,人体–服装–环境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与制约,其作用构成了服装的基本要素。

服装舒适度测试及评价方案探究

服装舒适度测试及评价方案探究

服装舒适度测试及评价方案探究小编(服装学院 ***专业 ***学号)一、研究目的人类懂得穿衣蔽体已有几万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对纺织品和服装舒适性的科学研究仅有几十年的历史。

服装的舒适性是指人体着装后,服装具有满足人体要求并排除任何不舒适因素的性能。

人们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研究是在初步形成了服装舒适性的某些基本定义,指标和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后逐步开展的。

目前,对于杜庄舒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湿舒适性方面,其中包括织物导热,导湿性能的研究[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早已不只是简单的御寒或遮羞,而是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期望。

因而,研究服装舒适度测试及评价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服装设计与生产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人们对于高标准服装质量的要求。

二、研究对象2.1 服装舒适性服装舒适性,涉及心理学、卫生学、物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由于人们的感知不尽相同,所以对主观舒适性的判断也不同。

与人体、服装及服装的穿着环境都有关系。

Slater 给出的舒适性定义基本可以归纳为人与环境之间在生理、物理和心理方面互相协调的一种令人愉悦的状态[2]。

换言之,舒适型包含生理舒适性、物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

图2-1 生理舒适性、物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关系图生理舒适性与人体维持生命状态的能力有关。

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在干制过程中,各个具体因素都是与另外的因素交互作用后得出综合感受,如图2-1所示。

2.2 服装舒适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服装的穿着舒适性能是受到物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人体活动因素、环境气候因素等交叉影响的一种综合性能[3]。

在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中,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很多。

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考虑,服装应当从心理、生理、感觉方面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舒适性的需要[4]。

一是服装的生理舒适性,包括着装后运动机能的舒适性(包括服装的弹性、刚柔性、平滑性、带电性、合身性,装结构尺寸、服装重量和服装款式等)和着装后卫生机能的舒适性(包括织物的吸湿性、透湿性、放湿性、透水性、透气性、含气性、保暖性等)。

服装穿着舒适性

服装穿着舒适性

难点内容:
• 服装压力舒适性; • 服装间气候;
第一节 服装压与压力舒适性研究
服装压的分类 影响服装压的因素
服装压舒适性的评定
服装压
• 亦称为着装接触压、着装拘束压; • 定义:人体着装时服装作用于人体表面且垂直于人体表面的单位
压力;
• 服装压的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由于服装的重力作用对人体产生压 力的影响;第二种是由于材料的变形产生张力,从而产生作用于 人体上的压力,使人体产生紧迫感;
• 如果织物既有很高的摩擦阻力,而织物的延伸阻力又大,可能对 人体产生较大的着装压力,从而导致不舒适感。
• 通过对人体坐姿时皮肤的变形与织物的实际伸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发现皮肤应变明显高于实际织物的伸长,这表明在顺应皮肤的应 变方面,合适的服装尺寸及滑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近年来消费者偏爱迷你的服装,迷你服装一般采用弹性织物,而 弹性织物能够小变形地延展和收缩,这是近期广泛用来使服装合 体的另一种方法。如Lycra类弹性纤维也大量应用于泳衣等紧身功 能性服装,既达到提高人体活动性能的功能,又满足人体的压力 舒适性。
人体姿势与服装压
• 根据Kirk Ibrahim的压力公式可知,人体某点的服装压与该点的曲 率半径成反比;
• 因为姿势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细部曲率的半径变化,因此动静态时 人体同一部位曲率半径不同,从而服装压也会发生变化。人体细 部曲率半径的变化由表可见;
部位 肩 胸 腹 背
方向 横 斜 纵 斜 横 斜 纵 斜 横 斜 纵 斜 横 斜 纵 斜
• 它由两层薄膜组成,每层薄膜上铺设银质导体并涂上一层压敏涂层。两片薄 膜压合在一起形成传感器。银质导体从传感点处延伸至传感器的连接端。传 感点在电路中起电阻作用;
• 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附着在许多表面上进行测量。传感器的附着 容易受外部条件影响,调节难;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着不同类型服装时的感受和反应。
产品开发和改进
03
服装企业使用主观评定方法来评估新产品的舒适度,以便更好
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改进现有产品。
限制与挑战
主观性
主观评定方法高度依赖于个人的 感受和经验,因此结果可能因评 价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难以量化
主观评定方法通常以等级、评分 或描述的形式呈现,难以进行量 化分析。
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评估系统,辅助评定人员进行主观评定,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目录
• 引言 • 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 主观评定方法的实施步骤 • 主观评定方法的应用范围与限制 • 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Chapter
服装舒适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服装舒适性是指人们在穿着服装时所感受到的生理和心 理上的满足程度。
舒适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选择合适的评定内容
根据目的选择需要评定的服装项目,如保暖性、透气性等。
制定评定标准
为每个项目制定具体的舒适度评分标准,如使用1-10分的评分尺 度。
选择合适的参与者
选取样本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试人员,如 不同体、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 。
筛选参与者
排除有皮肤过敏、呼吸系统疾病 等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参与者。
拓展应用领域
将主观评定方法应用到更多服装领域,如运动服、工作服、防护服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舒适性需 求。
建立标准化程序
通过建立主观评定的标准化程序,推动主观评定方法在服装舒适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浅谈服装舒适性

浅谈服装舒适性

浅谈服装舒适性作者:韩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0期韩静(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摘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服装有着最为基本的遮体御寒的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功能以外,还需要在穿着的时候感觉到舒适合体,已经成为了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了.本文将从服装的舒适性出发进行较为详尽的探讨,主要介绍了服装舒适性的几个分类,并指出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最后结合这些情况提出了应该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服装着装时候的舒适性问题,从而使得服装发挥出人体第二皮肤的重要职能.关键词:服装舒适性;基本功能;科学性;艺术性;第二皮肤;服装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0-0109-021 前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然离不开服装,千百年来,服装已经经历了最初仅仅是发挥出其遮风挡雨功能的时代,走入了人们还需要服装在进行着装的时候,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舒适性,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服装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保护性特征,更要显示出一定的舒适性特征.事实上,服装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皮肤,它穿在人体上应该感觉到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不合体的服装将会大大降低服装的实用性功能.那么,所谓服装的舒适性就是指人们在选择服装这种客观物质进行穿着的时候,应该感觉到一定的舒适体验,不仅是生理方面的,也要是心理方面的舒适,从而体现出服装的舒适功能.2 服装的舒适性分类作为已经发展了数万年历史的服装来说,其已经从最初的遮体御寒、适应环境的基本功能向着更高的功能发展,它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穿着物品了,更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产物.这是由于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突破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注重服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那么,服装的舒适性到底有哪些类别呢?具体分类如下:2.1 运动舒适性服装穿在人体上,首先它应该符合人体的运动特征,否则,服装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就在于运动,任何服装都不能穿在人体上妨碍人体的活动,从而使得人体活动能力受限.这样的服装将是失败的,不具有舒适性.应该来说,这就是服装运动学的基本理念所在.因此,服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服装对于人体的运动舒适性,要能够做到认真分析人在各项运动中可能存在的与服装有关的运动变化关系,并根据这些运动特征进行服装设计.比如说,服装中的腰身设计应该注意到后腰身的设计应该与前腰身的设计不是完全相同的,男装与女装的腰身设计也应该是有区别的;2.2 热湿舒适性所谓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就是指人体在穿着了一件服装以后,能够在环境、服装本身以及人体自身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生物热力学的综合性平衡关系,能够维持人体体温的稳定,并为人体发挥出正常的生理机能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人体生理方面对于服装的实际需求,进而让人体感觉到服装的舒适性能.应该来说,服装的这种热湿舒适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的服装应该是人体、环境二者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载体,并通过传递不同的热、湿程度来调节人体的感觉,进而达到人体的生物平衡.比如说,人体出汗时,服装应该具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从而让人体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不会感觉到阴冷;2.3 触觉舒适性这种感觉主要是指服装跟人体的皮肤进行接触的时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于服装这种材料的生理感觉.从内在来讲,它主要是来自于人体皮肤与服装的材料进行直接接触时,服装材料对于人体表皮层下的神经系统的一种刺激,要让人体能够在感觉到刺激的时候,不能够有一种刺痒的感觉,这种突然变化的幅度也不能过大.一般来说,服装材料的舒适感主要表现为:冷暖感,爽适触感,动态穿着感等,它也被称作为压力舒适感,它对人体的着装来说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影响.这种触觉舒适性不能给人体过大的压力,否则它将引起服装穿着的不舒适感;2.4 视觉舒适性这种服装的舒适性主要是指服装的款式、色彩以及样子等方面对于不同人们的带来的感受,从而使得这些服装消费群体产生不同的心理舒适感受.一般来说,服装的视觉舒适性是由心理机制引出来的,会通过服装外在的色彩、款式、面料触觉等来对服装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刺激,进而影响到消费群体对于服装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服装消费行为.3 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来说,服装的舒适性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具体有这么几个方面:3.1 生理机能因素对于服装来说,其舒适性受到生理机能因素的重大影响,它主要表现为:服装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多方面的生理机能因素.比如说,服装的吸湿性机能就是指服装材料是否能够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所排出来对汗液和蒸汽,并通过服装材料释放到空气中去.如果吸湿性能好,服装的舒适性就越高.事实上,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对服装的材料进行了改良,以改善材料的吸湿性能,从而提高服装的舒适性.那么,服装的保暖性、透气性、柔软、光滑度、伸缩性以及化学性能因素等,都将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服装的保暖性越好,其舒适性也越高,透气性越好,舒适性也好.服装材料越柔软、光滑度高,服装的表面触觉就越好,其舒适性也越好.此外,人体生理机能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光从服装生理机能来考虑其舒适性,是有失全面的.这是因为当人体与服装产生联系后,人体本身也会有一定的生理调节功能,以使人体获得对服装的最佳舒适性.比如说,人体在进食以后,食物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要看人体进食的质和量区别,肌肉运动也会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服装的舒适性.当然,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使人对服装舒适性有不同的感受;3.2 心理方面的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对于服装的需求除了最为基本的实用功能以外,还要追求其心理感应,看服装是否能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情趣,从而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艺术品位.这就是现代人对于服装的心理追求.因而,人的心理方面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服装心理方面的舒适性包括了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因素.就服装色彩来说,它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来产生一种心理感受,它会影响到人的视觉神经,还会影响到人的心脏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服装色彩能使人产生冷与暖、兴奋与沉静等多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装色彩的舒适性将给人带来一种服装的舒适性.甚至有时会因为不同的色彩搭配而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此外,服装的不同风格也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因为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是人类表达心理感应的有效语言之一,不仅需要获得生理方面的满足感,也要追求心理上面的平衡感,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服装的社会效果.不同的服装风格将会给人带来高贵感、庄重感、时尚感等多种不同的感受.对于具有高贵感的服装来说,其一定是材料珍贵,做工精细,款式现代的,但是,不一定是舒适的,其更多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服装的庄重感和时尚感也是反映出了人的不同文化修养与气质,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然而,一些时尚感较强的服装却不一定利于人体穿着需要,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皮肤的呼吸,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而,我们说,服装在追求审美心理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其舒适性能的实现,满足心理需求和生理需要;3.3 服装材料性能因素服装的舒适性显然还会受到服装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服装材料本身就对人体穿着来说,不具有舒适性.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化纤材料的服装往往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异常刺激感,而真丝则更为适合人体的穿着舒适性要求,它不仅美丽轻盈,而且柔软光滑,具有独特的保健性能.棉质的服装则是更利于吸汗、透气,而且它的价格还相对较为便宜.此外,粘胶纤维综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环保材料的服装则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因此,服装的不同材料显然会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应该来说,还是较为直接和关键的影响.一些服装材料本身还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应,这主要是材料的色彩因素产生的保温性有一定的差别.这些服装材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服装的设计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到人体穿着时候的舒适感和服装性能.因而,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设计服装,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选择和穿着服装,从而使得服装材料既体现出美观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性.4 结语总之,服装舒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对服装舒适性进行评价,可以是主观评价,也可以是客观评价,它是衡量服装设计与制作水平最有效的标准,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又能提高服装产品的质量,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服装舒适性要求,根据服装材料、人体结构等来具体实施服装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服装满足人们基本的实用功能基础之上,更能够让人们穿出健康、穿出时尚、穿出个性,将服装的舒适性发挥到极致,让服装美与健康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人类文明的更快、更好发展,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切不可只重视服装的设计,而忽略其穿着等各方面的舒适性,否则,这样的服装设计将是失败的,无法推广开来,也无法得到普遍消费群体的认可和接受.参考文献:〔1〕孙斌.关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04):93-95.〔2〕陶海湄,孙莉.浅析服装的舒适性[J].国外丝绸,2004(01):28-31.〔3〕向东.特体服装结构版型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35-70.〔4〕邢旭佳.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特点与适应性[J].丝绸,2004(3):26-30.〔5〕张技术,佟立民.着装舒适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北京纺织,2005. 〔6〕张渭源.服装舒适性与功能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45.。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实验对象
年龄在18-60岁之间,不同体型、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共计100人。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 实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试穿的方式进行主观评定 。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1. 设计问卷,包括服装款式、材质、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等方面的问题。
2. 选择不同款式、材质的服装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提高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的认识和评 价能力,促进服装行业对舒适性的重 视和改进。
意义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穿着 体验,推动服装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 持续发展。
02
服装舒适性的定义与影响因

舒适性的定义
舒适性
指穿着服装后,人体所感受到的轻松、自在和满足的程度。
舒适性的评价标准
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和社会舒适,其中生理舒适主要关 注服装对人体的生理需求满足程度,心理舒适关注服装对人 的心理感受的影响,社会舒适则关注服装在特定社会文化环 境中的适应性。
口袋和拉链设计
合理设计口袋和拉链位置,方便使用,避免 不适感。
领口、袖口和裤口设计
注意细节处理,如宽松的领口、袖口和裤口 ,减少束缚感。
缝线和纽扣设计
选用合适的缝线和纽扣材料,确保耐用性和 舒适性。
生产工艺的优化
热压和粘合工艺
采用热压和粘合工艺替代传统缝制工 艺,减少线头和摩擦。
预缩水处理
对面料进行预缩水处理,减少尺寸变 化和缩水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场竞争力。
03
主观评定方法介绍
主观评定方法的定义和分类
主观评定方法是一种通过人的感觉和经验来评价服装舒适性 的方法。它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其中直接方式是通过 人体试穿实验来进行评价,间接方式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评 分等手段来进行评价。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环境,、服装、人体之间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能满足人体生理状态的要求,同时,服装舒适性作为一种主观感觉,穿着舒适与否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因此,服装的舒适性研究一直是现代纺织服装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多种衡量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主要有物理指标评价法,微气候参数评价法、暖体假人法、生理学评价法、心理学评价法、综合评价.1 物理指标评价法1. 1 热舒适性物理指标评价服装的热舒适性单项指标主要是保暖率、热传导率、热阻值. 1941 年,盖吉(Gagge.A. P. ) 等人通过研究服装的热传递和热阻值,提出了与人体生理参数、生理环境和外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服装隔热保暖指标克罗值( clO) ( 表示服装向外界环境散热时的总热传递阻值) ,由此解决了服装热传递的定量测试问题,为该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 2 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汗液的传递是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最重要指标,传统的评价湿传递性的指标有保水率,脱湿率、芯吸收率、透湿率. 袁观洛模拟服装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水量,以最大吸水率比较不同服装面料的吸湿、放湿性能; 李显波等人综合脱湿率、芯吸收率、透湿率、借助线性模型数学。

理论的矩阵求解方法综合评价服装湿舒适性; Scheurell 采用表面含湿变化" ( dynamicsurface wetness) 小型服装湿度仪, 根据氧化钴颜色变化检测表面水分的变化, 以确定服装内湿含量及舒适性能. 李俊~ 张渭源研究细纤度丙纶针织物的湿传性能, 把毛细高度~ 湿阻、保水率、放湿干燥率结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套全面评价织物湿舒适性的试验评价体系.1. 3 热湿综合评价方法单纯性热传递和湿传递只考虑织物两侧所形成的温差或水汽浓度差, 而织物两侧的温、湿差是同时存在的, 在织物中热量和水汽是同时传递并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模拟实际穿着情形,应采用热湿同时测定的方法.在人体处于相对静止时, 织物静态热湿性能评价指标综合为热阻、湿阻、透湿指数与蒸发散热效能指数. 透湿指数消除了各种织物在对比中所受织物厚度的影响, 透湿指数在0~1之间,值越大, 织物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越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维持人体的热湿平衡; 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描绘了织物热阻对透湿的交叉影响, 其值越低, 透湿性愈差. 透湿指数及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是静态热湿舒适性能的综合评判指数. 范士秀采用模拟人体皮肤的出汗装置, 在静态热湿交换条件下, 对服装面料的透湿指数进行测试和探讨, 通过多元回归, 得出透湿指数与透气性成正比, 与服装热阻成负相关.但实际上人体的散热、散湿并非总是在稳态条件下进行, 尤其在夏季, 外界气温较高, 人体常常要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这样人体皮肤表面常常要经历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在稳态条件下测得的舒适性能难以全面反映人体穿着时的实际感觉, 因此, 有必要对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进行研究. 当着装的人体在运动出汗时, 要求贴身织物对人体应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 汽相缓冲系数为衡量织物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收和输送能力的评判指标, 液相缓冲系数表示织物吸收汗水、蒸发放湿能力的大小. 人体出汗后, 微气候中温度的迅速下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织物动态舒适性还要织物能在人体出汗后, 使微气候中的温度下降较小, 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其评价指标为BT( 出汗后微气候中温度下降至最低后的回升角的正切值) , BT值越大, 织物在散湿中对温度的缓冲能力越好, 温度下降较小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从而保证了织物在湿输送的同时, 皮肤不产生阴冷感. 所以评判织物热湿舒适性要综合考虑各项静态、动态指标, 结合透湿指数、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汽相缓冲系数、液相缓冲系数建立多指标评判图, 综合评判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 郭维婵等人选定服装面料服用性能综合评判论域|= ( 透湿性、吸湿性、热传递性、悬垂性、抗皱性) . 为了较好地协调各个性能指标, 综合合理地评价服装面料的优劣, 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预处理, 模糊综合评判的关系式为B= A R, B 为综合评判结果, A 为各指标对织物服用性能效果的影响权重系数集, R 为模糊服用性能评价效果与指标面的模糊关系矩阵.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表现为没有与人体的生理状态相结合, 单纯性地考虑了服装的热湿指标.微气候参数评价原田隆司等人指出了服装小气候概念, 认为在环境-衣服-人体系统中, 把视点放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实际生活中衣服的状况上, 与此对应进行体温、耗氧量、出汗量等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人体的调节功能. 在原田的这一理论基础上, 许多学者把服装微气候作为研究热湿舒适性的基础, 通过测量织物与模拟皮肤间气候区温度、湿度的变化来反映织物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 如vmbach 得出了水汽传递指数等8 项指标; 原田等人甚至提出了高达33 项指标, 但由于这些指标过于繁杂且缺乏足够的稳定性而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另一类是通过模拟皮肤热损失来反映人体的舒适感. 钱军等人通过热流计测定损失, 并提出了散热因子等 3 项指标, 张怀珠以非显性蒸发的生理条件作为分析基础, 设计了相应的非显性蒸发状态, 无任何蒸发的模拟装置, 以湿热散失、干热散失、透气阻抗对服装的热湿移动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李栋高等人以皮肤温度、生理饱和压差、无感发汗量及热阻值为测定服装内小气候状态参数, 以形成热湿舒适性特征的描述和表征方法, 描述在非显汗状态下服装的热湿舒适性.3 暖体假人法暖体假人作为研究服装舒适性和特种功能服装的一种仪器最早在美国发明, 从Z O 世纪4O 年代起, 美国、加拿大、英国、前苏联、日本等都进行过暖体假人的研制. 我国总后军需服装备研究所,中国纺织大学也成功地研制了暖体假人. 暖体假人本体形态、区段划分、关节活动、代谢产热、体表温度分布、皮肤辐射系数等均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特点, 模拟人体表面温度分布, 进行与人体有关的热学研究. 假人各个区段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镍铬丝加热, 采用电子计算机为中心控制的闭环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暖体假人是进行服装隔热值试验研究的理想测试设备, 它可以经受任何试验条件, 可按需要进行连续试验来多次重复试验, 由于没有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试验结果稳定、误差较小, 可以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 利用暖体假人进行服装热湿舒适性测定的指标为克罗值和透湿指数. 但到目前为止, 其模拟出汗装置还不能达到汽热同时进行.4 生理学评价方法服装生理学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人体在特定的活动水平和环境下, 以穿着不同种类服装对生理参数的变化来评价服装舒适性的一种客观方法, 是服装功效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服装生理学评价指标有: 体核温度< 一般使用直肠温度作为体核温度> 、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代谢热量、热平衡差、热损失、出汗量、心率和血压等. 尽管人体的生理指标因人而异, 但其变化是有规律的. 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 人体皮肤的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变化是在一条生理曲线带内, 在着装状态下, 人体可以通过生理调节使得人体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都能满足产热和散热平衡的要求, 但使人体感到舒适的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比例只有一个很小的范围.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提出了人体舒适状态下有关生理指标的大致范围, 其中代谢产热量为81. 1O4 W, 不显汗蒸发水分量为45~ 65 g/h, 直肠温度为37C , 平均皮肤温度为33C. 也有人认为由于生理学方法的可重复性差, 不大适合服装舒适性的评价, 因此, 这也是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5 心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即主观感觉评分法, 它是对客观评价方法的补充及检验. 其方法是预先设计好问卷调查表格让受试者通过穿着试验根据自己个人的心理感觉对穿着服装的舒适感觉指标< 如闷热感、粘体感等> 进行舒适感觉评分但指标的确立和标尺的划分是心理学评价方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完善或公认的方法. 评分标尺一般分为三点标尺、五点标尺和七点标尺. 由于给人提供一维刺激时一般人能够清楚区分的感觉量级数不超过7 个故心理学方法的标尺设计不应超过7 个点. 综合受试者的评分结果后可得到各种服装舒适感觉指标的主观感觉评分值然后再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即可评出各种服装的综合舒适感觉指标的优劣性.6 综合评价法唐世君等人认为由实验测得的基本指标在物理意义上不明确而且基本指标间在物理意义上会有重叠. 为了找出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综合全面地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对所测基本指标进行了主因子分析并采用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法旋转从而获得具有明显独特物理意义的两个因子. 主因子1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湿润率、衣内温度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综合透汽速率以及衣内水汽分压. 这几个指标与服装的湿蒸发有关. 从量化关系上来说主因子1 与人体皮肤湿润率、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综合透汽速率成正比而与衣内湿度、衣内水汽分压成反比. 因此主因子1 是描述服装综合性能的其值越大服装透汽能力越好服装的湿舒适性就越好. 主因子Z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及衣内基本有效温度这些指标都与温度有关而且主因子Z 与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衣内基本有效温度都成正比所以主因子Z 是描述衣内综合温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衣内综合温度越高服装热舒适性越差. 因此,主因子1 大,说明服装透湿性好。

衣服测评实验报告总结(3篇)

衣服测评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服装具有实用性,还要求其美观、舒适、环保。

为了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衣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衣服测评实验,以评估不同品牌、款式、材质的服装在舒适性、保暖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方面的表现。

本实验报告将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品牌、款式、材质的服装在舒适性、保暖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方面的表现。

2. 为消费者提供选择服装的参考依据。

3. 探讨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了10个品牌、20款不同款式、5种材质的服装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环境:在恒温、恒湿、安静、通风的室内环境进行实验。

3. 实验指标:舒适性、保暖性、透气性、耐磨性。

4. 实验方法: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四、实验过程1. 舒适性测评:邀请20名志愿者试穿不同款式的服装,通过询问志愿者对服装的舒适度、贴合度、透气性、吸湿性等方面的感受,对服装的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

2. 保暖性测评:将服装平铺在实验箱中,通过测量箱内温度变化,对服装的保暖性进行客观测试。

3. 透气性测评:将服装平铺在实验箱中,通过测量箱内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服装的透气性进行客观测试。

4. 耐磨性测评:将服装在耐磨实验机上连续摩擦10000次,观察服装的破损情况,对服装的耐磨性进行客观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舒适性:根据志愿者主观评价,舒适性较好的服装品牌有A、B、C三个,款式以宽松型、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为主。

2. 保暖性:根据实验结果,保暖性较好的服装品牌有D、E、F三个,材质以羊毛、绒毛、聚酯纤维为主。

3. 透气性:根据实验结果,透气性较好的服装品牌有G、H、I三个,材质以棉、麻、丝为主。

4. 耐磨性:根据实验结果,耐磨性较好的服装品牌有J、K、L三个,款式以简约、线条流畅为主。

六、结论1. 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应关注服装的舒适性、保暖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方面,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服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尺 寸 的稳定性 。
2 ) 受试 者 。本实 验选 用 1 5名身 高 ( 1 6 0 ±5 ) c m, 体重 ( 5 0 ±2 ) k g , 年龄 为 1 9 ~2 1岁 的女 学生 作 为受 试 者, 实 验前 对受试 者进行 培训 , 在 实验 条件下 进行 实 际穿着 对 比实验 。 3 ) 实 验步骤 【 6 ] 。首先 在室温 2 9 ℃, 相对湿 度 7 5 的环 境 中 , 受试 者 穿上实 验服 , 蒙住 双 眼 。实 验 开始 时, 受试 者 先在 固定 的脚踏 车上 运 动 1 0 mi n , 骑车速度控制在 6 0 r / mi n , 使 受试 者 在 大运 动条 件 下 大量 出
l 主 观 评 价
1 . 1 实 验 1 ) 实验 材料 。实 验 中 , 实验 面 料选
表 1 织物 的基 本 结构 参 数
择 纯棉 、 纯涤 纶 、 涤 棉 混 纺 3种织 物 , 织 物
组织 为平 纹 。试 样 规 格 参数 如表 1所 示 。
将 实验 面料 做 成款 式 及 规 格 相 同 的 上装 , 测试 前 , 每件 服装 均经过 3次洗涤 , 以保 证
第 3期
刘丽 英 , 等: 服 装舒 适性 主观评 价及 主客 观指标 间 的相关 性研 究
6 1
4 ) 实验 问卷 设计 。在设计 舒 适性 问卷 时 , 对所 研究 对象 的性 能采 用语意 差别 进行 描述 , 将受试 者 的感
觉 强 度赋 予数 值 , 采用 经验 赋值 的 方 法 。本 工 作 采 用 五 阶 标 尺嘲 , 舒适评分值分别为 I , 2 , 3 , 4 , 5 , 其中 1 代 表 完全 不舒 适 , 5代表 非常 舒适 。主观 问卷 选 取 7种 主 观感 觉 进行 评 价 。随时 间 变化 的环 境 条 件及 主 观
文 章 编 号 :1 0 0 6—9 7 9 8 ( 2 0 1 3 ) 0 3 —0 0 6 0—0 4
服装 舒适 性 主 观 评 价 及 主 客观 指标 问 的相 关 性 研 究
刘 丽英 ,刘 林
( 海 军 医学研 究 所 ,上 海 2 0 0 4 3 3 )
摘要 : 针对 评估 主 观测试 方 法 在 服 装 舒 适 性 上 的 应 用 , 本 文 运 用 数 理统 计 的方 法 , 对 涤 纶、 棉、 涤/ 棉混纺 面料 服装 在不 同 的气候条 件 下对其 舒适 性进 行 主观测 试评价 , 并 对其 主 要物理 指标 进行 测试 , 同时 运用 回归分 析对 主 观舒 适 性 指标 和 客 观测 试 指标 进 行 了相关 性分析 , 实 验结果 表 明 , 主 客观测 试 能够辨别 出服 装 舒适 性 能 的 总体 差 异 , 并且 对 于 服装
关键词 : 舒 适性 ;主观评 价 ; 客 观测试 性能 指标 ;回归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T S l O 1 . 9 2 3 文献标 识码 : A
服装 的穿着 感觉 主要 是指 热感 觉 , 即主观 现象 。人体 在着 装上 的热 感觉 受服 装 、 环 境和 人体 自身 等多 种 因素 的综 合影 响 , 是 服装舒 适性 的重 要反 映 , 同穿着 者 的舒 适程 度 和健康 密切 相关 , 如果 穿着 不舒 适 , 会 影 响 劳动效 率 和工作 质量 [ 1 ] , 同时 , 也 会加 重身体 的疲 劳 , 损失更 多 的热量 。迄 今 为止 , 国 内外 研究 者对 服装 穿 着 感觉 的研究 主要 采用 定性 评价 , 其结 果存 在 明显 的模糊 不 确 定性 _ 2 ] 。近 年来 , 随着 生 活 质量 的不 断 提 高 , 人们 对服 装 的舒 适性 要求 也越来 越 高 , 在 服装设 计上 正确 测定 人体 感觉 越来 越受 到研究 者 的重视 。因此 , 为 评估 主观 测试 方法 在服装 舒适 性上 的应用 , 本 文运用 数 理统计 的方 法对 涤纶 、 棉、 涤/ 棉 混纺 面料 服装 进行 主 观舒 适性 评价 , 并对 主观舒 适性 指标 和织 物有 关客 观测试 指标 进行 回归 分析 , 同时探讨 了主 客观 指标 间 的相 关性 , 为 服装 的舒适 性研 究提供 了理 论基 础 。
第2 8卷 第 3 期
2 0 1 3 年 9月
青 岛大学学报 ( 工程技 术版 ) J OU R N AL OF QI N G D A O UN I V E R S I T Y( E &T)
Vo 1 . 2 8 NO . 3
Se p. 2 0 1 3
穿 着 舒适 性感 觉 心理量 值 如表 2和表 3所示 。实验 过程 中 , 在 表 3的“ 一” 处填 写舒 适评 分值 。
表 2 随 着 时 间 变 化 的 环 境 条 件 表3 主观 穿着 舒 适 性 感 觉心 理 量 值
舒 适性 趋势 预测 的呈现 有所 帮助 。主 客观测 试 结 果具 有 一 定 的相 贯 性 , 而 与服 装 舒 适性
主观感 觉相 关度 最高 的测试 指标 为水 蒸汽传 递 速率 、 透气 率 、 织 物模 量 以及悬 垂指 数 。主 观测试 方法 可 以很好 的适用 于热 、 冷 环境下 着装 人体 热湿 舒适 性 的研 究 。
汗, 然 后进 入人 工气候 室 内 。气 候室 温湿度 采 用温度 先 升高 然后 逐 步 降低 , 湿 度 随着 温 度 的升 高 而 升 高 , 然

后 随着温 度 的降低也 有所 下调 。
收 稿 日期 :2 0 1 3一 O 3 —1 9
作 者 简 介 :刘 丽 英 ( 1 9 7 2 一 ) , 女, 副研究员 , 主 要研 究 方 向 为功 能 服 装 E ma i l : l l y h y s @1 6 3 . C O L T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