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原理图,发射端

合集下载

无线充电的原理

无线充电的原理

无线充电的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电磁场来进行能量传输,以实现无需通过电缆连接便可将在发射器端产生的能量传输到接收器上,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设备的电池中,实现充电的功能。

一、原理:
1、电磁能量传输原理:无线充电是利用“电磁能量传输原理”实现的,即通过电磁场完成电能的传输,并将传输到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充电的功能。

2、发射器与接收器的原理:发射器由发射模块和发射线圈组成,发射模块可以产生出电磁场,而线圈可以将电磁能量放大;接收器也由接收模块和接收线圈组成,接收模块用来收集外界传来的电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存放在设备内的电池中。

3、安全保护: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过程中采用多重保护机制,如温度控制、充电流量控制和太阳能电池板报警等,保证充电安全。

二、优点:
1、免去了连接线材的麻烦:采用无线充电,不再需要担心连接线材的烦恼,只需要把发射与接收器放置在指定位置,设备就可以自动完成充电。

2、高效稳定: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过程中采用最高稳定的电磁场,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充电,无线充电的传输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节
省一定的电能损耗。

3、环境友好:无线充电技术不含任何有毒物质,充电过程中没有任何
射线,安全环保,符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

三、缺点:
1、空间限制:无线充电过程中,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只能保持有限距离,过大的距离就会使能量传输无法实现,从而导致充电失败。

2、费用昂贵:无线充电技术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制作,并采用大型发
射器与接收器,制造成本较高,使得无线充电价格昂贵。

3、输出功率有限:有些型号的无线充电技术,输出的功率只有有限的,无法满足大功率设备的充电需求,导致充电效果不佳。

无线充电的原理及应用

无线充电的原理及应用

无线充电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便捷生活的需求增加,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无线充电的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无线充电的原理无线充电技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电磁场传输。

具体来说,无线充电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发射端和接收端。

以下是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2.1 发射端发射端通常包括一个电源和一个发射线圈,电源提供能量,而发射线圈则产生一个交流电磁场。

发射线圈中的电流通过变压器和谐振电路产生射频电磁场,这个电磁场能够传递能量。

2.2 接收端接收端包含一个接收线圈和一个储能装置(如电池)。

接收线圈接收发射端产生的电磁场并将其转化为电流。

这个电流随后被转化为直流电能,用于供电或者储存。

2.3 传输效率在无线充电系统中,传输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传输效率可以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匹配来实现。

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谐振频率相等时,能量传输效率较高。

3. 应用领域无线充电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智能手机充电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充电。

用户只需将手机放在充电器上,无需使用充电线连接,即可进行充电。

这极大地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3.2 电动汽车充电无线充电技术也被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

电动汽车可以通过停放在装有发射线圈的充电地垫上进行充电,无需插电充电,提供了更为方便和安全的充电方式。

3.3 无线传感器充电无线充电技术还被应用于各种无线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通常用于监测环境参数、收集数据等任务,在一些对电力供应有限的场景中特别有用。

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无线传感器无需更换电池,能够持续供电,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3.4 医疗设备充电医疗设备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来进行充电。

这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植入型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等。

无线充电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安全的充电方式。

4. 优势和挑战虽然无线充电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把⼿教你制作⽆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实⽤⽆线充电器设计[附电路图]
基本功能是通过线圈将H电能H以H⽆线H⽅式传输给电池。

只需把电池和接收设备放在充电平台上即可对其进⾏充电。

实验证明.虽然该系统还不能充电于⽆形之中.但已能做到将多个校电器放置于同⼀充电平台上同时充电。

免去接线的烦恼。

1 ⽆线充电器原理与结构
⽆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如图1所⽰,系统⼯作时输⼊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24V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

经过H电源管理H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

通过2个H电感H线圈耦合能量,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接受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2.2 发射电路模块
如图3,主振电路采⽤2 MHz有源晶振作为振荡器。

有源晶振输出的⽅波,经过⼆阶低通滤波器滤除⾼次谐波,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经三极管13003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丙类放⼤电路后输出⾄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辐射出去.为接收部分提供能量。

2.2 接收电路模块
测得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的空芯耦合线圈的线径为0.5 mm,直径为7 cm,电感为47 uH,载波频率为2 MHz。

根据并
联谐振公式得匹配电容C约为140 pF。

因⽽.发射部分采⽤2MHz有源晶振产⽣与谐振频率接近的能源载波频率。

2.3 充电电路。

无线充电工作原理

无线充电工作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工作原理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电磁共振、无线电波(RF)、电场耦合传输技术,这些技术允许电能通过非物理接触的方式从充电基座(或发射器)传输到电子设备(或接收器)的电池中。

以下是这三种主要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①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1.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无线充电方式。

其基本原理与变压器相似,利用交变电流通过初级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次级线圈则感应出电动势并转换为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2.充电时,充电设备(如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板上,两者内置的线圈相互靠近。

充电板上的线圈连接至电源并产生交变磁场,手机内的线圈感应到这一磁场后产生电流,进而为手机电池充电。

3.优点:效率高、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

4.缺点:传输距离短(一般需几毫米至几厘米),且要求设备位置相对固定。

②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1.电磁共振技术通过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频率,使它们在同一频率上共振,从而更有效地传输电能。

这种技术的传输距离比电磁感应更远,可达数米。

2.发射器和接收器都包含能够产生和接收共振的线圈,它们被调谐到相同的频率。

当发射器通电并产生交变磁场时,与接收器线圈频率相同的部分会被放大并传输给接收器。

3.优点:传输距离较远,适用于多个设备同时充电。

4.缺点:效率相对较低,且对设备位置和方向有一定要求。

③无线电波(RF)传输式无线充电:1.无线电波式无线充电利用微波或毫米波等无线电波将电能传输到接收设备。

这种方法类似于无线通信,但传输的是电能而非信息。

2.发射器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接收器则捕捉这些无线电波并将其转换回电能。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较远距离的电能传输,但技术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3.优点:传输距离远,理论上可以实现较远的无线充电。

4.缺点:效率低,能量在传输过程中会有较大损失;且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总的来说,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同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qi无线充 tx与rx通信原理

qi无线充 tx与rx通信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将能量传输到设备上进行充电的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包括发射端(TX)和接收端(RX)两个部分。

其中,发射端负责产生无线电波能量,并将其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则负责将收到的无线电波能量转换成电能,用于给设备充电。

本文将针对无线充电技术的TX与RX通信原理展开详细介绍。

TX与RX通信原理:1. 发射端(TX)通信原理发射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天线和调制器组成。

TX模块通过功率放大器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能量。

通过调制器来控制无线电波的频率和幅度,以便让无线电波能够在空中传输并被接收端接收到。

通过天线将产生的无线电波能量进行辐射,实现向周围空间传输能量。

2. 接收端(RX)通信原理接收端主要由天线、解调器和整流器组成。

接收端的天线用于接收发射端发送过来的无线电波能量。

接收到无线电波能量后,解调器对无线电波进行解调,将其转换成原始的电信号。

整流器对解调后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将其转换为直流电能并存储起来,用于给设备充电。

在TX与RX通信原理中,无线电波的频率和幅度的调制控制非常重要。

合理的频率和幅度调制可以使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更远距离,并且在接收端更高效地接收到无线电波能量。

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天线设计也会直接影响到无线充电的传输效率,因此天线的选择和布局也是无线充电技术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总结:TX与RX通信原理是无线充电技术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发射端的发射和接收端的接收,能够实现无线电波能量的传输和转换,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来设计和优化TX与RX的通信原理,以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无线充电技术中TX与RX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

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充电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无线充电技术中的TX与RX通信原理,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无线电波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实现设备的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TX与RX通信原理的优化和改进是提高无线充电技术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

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
图】
实用无线充电器设计[附电路图]
, 基本功能是通过线圈将电能H以H无线HH方式传输给电池。

只需把电池和接收设备放在充电平台上
即可对其进行充电。

实验证明(虽然该系统还不能充电于无形之中(但已能做到将多个
校电器放置于同一充电平台上同时充电。

免去接线的烦恼。

1 无线充电器原理与结构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如图1所示,系统工作时输入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用 24V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

经过H电源管理H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 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

通过2个H电感H线圈耦合能量,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接受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 2(2 发射电路模块
如图3,主振电路采用2 MHz有源晶振作为振荡器。

有源晶振输出的方波,经过二阶
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经三极管13003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
丙类放大电路后输出至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辐射出去(为接收部分提供能量。

, 2(2 接收电路模块
测得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的空芯耦合线圈的线径为0(5 mm,直径为7 cm,电
感为47 uH,载波频率为2 MHz。

根据并联谐振公式得匹配电容C约为140 pF。

因而(发
射部分采用2MHz有源晶振产生与谐振频率接近的能源载波频率。

2.3 充电电路。

无线充电器工作原理

无线充电器工作原理

无线充电器工作原理无线充电器是一种便携式充电设备,它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向充电设备传输能量,实现无需插线即可充电的便利。

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

一、电磁感应原理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能量从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

它由两个主要组件组成: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通过电源输入产生交变电流,并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而接收器中的线圈则感应到这个交变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用于充电。

在发射器中,通过电源输入的交流电通过一个电路板,经过变换器转换为中等频率的交流电。

这个交流电将经过线圈,从而在其周围形成一个交变磁场。

与此同时,接收器中的线圈也被安装在被充电设备内部。

当接收器的线圈暴露在发射器产生的交变磁场中时,感应到的磁力线将在接收器线圈中产生交变电流。

这个交变电流会被转换为直流电流,并用于充电设备的电池。

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无线充电器能够将能量从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实现充电的过程。

二、电磁辐射原理除了电磁感应原理之外,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还涉及电磁辐射。

当发射器产生的交变磁场遇到接收器时,它不仅会感应到磁场,还会辐射出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会传输能量,并在接收器中产生交变电流。

在电磁辐射原理中,发射器中的线圈通过电源输入产生的交变电流在发射器的磁场周围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并将其辐射出去。

接收器中的线圈感应到这个辐射的磁场,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流。

然后,交流电流会通过整流电路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流,用于充电设备的电池。

电磁辐射是无线充电器工作原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能量能够通过空中传输,并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

总结: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

通过发射器产生的交变磁场,能量可以传输到接收器,并转换为电能用于充电设备的电池。

同时,电磁辐射使得能量能够通过空中传输,实现了无线充电的便利。

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使得我们可以摆脱插线充电的束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充电器也将继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无线充电——你不知道的知识

无线充电——你不知道的知识

无线充电——你不知道的知识1.无线充电系统1.1无线充电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图1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图片来源于《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整流滤波:将220V/50Hz的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DC-DC:将高压直流电降压,输出低压直流电;高频逆变:低压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电路转换成低压高频交流电(频率约为100-200kHz),以便于发射端线圈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整流滤波:由于电磁感应的原理,接收端在强大的感应磁场中产生低压高频感应电流,该电流经过AC-DC电路后变成直流电,此时就可以直接供给负载使用(功率为5W电压一般为5V,10W电压9V,15W电压12V,小米9最新20W电压为15V,无线充电电流一般不超过1.5A)。

1.2无线充电系统调控过程图2无线充电系统调控过程检测阶段:发射端检测到放置物体的位置后,发射一个小的测量信号来监控物体的放置和移动,判断是否进入下一阶段,这个信号不会唤醒接收端;判断阶段:发射端将发射功率信号,并检测可能来自接收端的响应,从而判断响应是接收端还是未知的对象。

如果发射端接收到正确的信号,将继续进入识别和配置阶段,保持功率信号输出;识别和配置阶段:接收端会将所需要的能量信号传递回发射端。

发射端需要将收到的信号解码,根据接收端所需要的能量调节输出功率,当无法解码时默认传输功率为5W;功率发射阶段:“识别与配置”阶段完成后,发射端启动功率传输模式。

接收端控制电路向发射端发送误差包,将整流电压调整到线性稳压器效率最大化所需的水平,并将实际接收到的功率包发送给发射端进行外目标检测(FOD,Foreign Object Detection,异物检测),可保证安全、高效的功率传输;结束阶段:充电结束后接收端发出EPT(End Power Transfer,结束功率传输)信号,当接收端受到EPT信号时终止功率传输。

1.3无线充电Qi标准为什么选用100~205kHz?Qi标准基于电磁感应的充电技术,频率是100-205kHz,无线充电传输的是能量而不是信号,因为100-205kHz是对人体无害的低频非电离频率,采用这个频率将大大减小对人体的伤害。

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无线充电最完整教程手把手教你制作无线充电器附电路图

实用无线充电器设计[附电路图]
基本功能是通过线圈将H电能H以H无线H方式传输给电池。

只需把电池和接收设备放在充电平台上即可对其进行充电。

实验证明.虽然该系统还不能充电于无形之中.但已能做到将多个校电器放置于同一充电平台上同时充电。

免去接线的烦恼。

1 无线充电器原理与结构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如图1所示,系统工作时输入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用 24V 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

经过H电源管理H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

通过2个H电感H线圈耦合能量,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接受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2.2 发射电路模块
如图3,主振电路采用2 MHz有源晶振作为振荡器。

有源晶振输出的方波,经过二阶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经三极管13003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丙类放大电路后输出至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辐射出去.为接收部分提供能量。

2.2 接收电路模块
测得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的空芯耦合线圈的线径为0.5 mm,直径为7 cm,电感为47 uH,载波频率为2 MHz。

根据并联谐振公式得匹配电容C约为140 pF。

因而.发射部分采用2MHz有源晶振产生与谐振频率接近的能源载波频率。

2.3 充电电路。

无线充电 原理

无线充电 原理

无线充电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使用电磁波来传输能量的技术,又称无线能
量传输。

它通过在发射端产生高频电磁波,然后通过磁感应作用将电
磁波能量传输到接收端,进而实现对接收设备进行充电的功能。

具体来说,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涉及两个环节:发射端和接收端。

发射端通常使用射频场(RF)来产生电磁波,使用线圈来发射和接收
高频电信号,然后通过磁感应原理将电磁波转化成电流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通常有一个电感线圈,用来接收电磁波,将其转化成电流为设
备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电缆的烦琐连接和插拔,同时也
可以降低电缆的使用量,减少资源浪费。

因此,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
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

车载无线充电方案

车载无线充电方案

车载无线充电方案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普及,车辆内部的充电需求也逐渐增加。

无线充电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许多传统充电方法的不便之处,使车辆充电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车载无线充电方案,讨论其原理、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车载无线充电的原理车载无线充电使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场的传输实现能量的传输和充电。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发射端:车辆内部安装一个发射装置,通常是一个无线充电座或充电垫。

该装置包含一个发射线圈,当通过电流流过该线圈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电磁场。

2. 接收端:智能手机或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配备有一个接收线圈。

当该设备接近发射装置时,接收线圈会通过感应到的电磁场来产生电流,从而进行充电。

3. 能量传输:发射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穿透到接收线圈,将能量传输到接收设备中,使其充电。

二、车载无线充电的优势1. 便捷性:车辆内部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随时供司机和乘客使用,无需使用充电线缆,不必担心忘带充电线或插头不匹配问题。

2. 高效性: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提供高效的充电速度,将电能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降低了能量的损失,比传统的充电方式更加高效。

3. 安全性:无线充电能减少使用充电线缆时的电线纠结和连接不牢固的问题,避免产生意外情况,提高安全性。

4. 智能化:一些无线充电装置还具备智能识别功能,可以根据接收设备的需求自动调整充电功率,以达到最佳充电效果。

三、车载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车载无线充电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和场景,提供便捷的充电方式:1. 汽车:车辆内部设置无线充电装置,驾驶员和乘客可以随时将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放在充电座上进行充电,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2. 的士/出租车:在出租车内部安装无线充电装置,乘客可以在乘坐的过程中方便地给手机等设备充电,无需担心电量不足的问题。

3. 公共交通工具:无线充电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上,如公交车、高铁等,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4. 特殊车辆:一些特殊车辆,如物流车辆、消防车、警车等,也可以采用车载无线充电方案,保证车辆内置电子设备的持续供电。

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原理

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原理

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原理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原理解析引言无线充电技术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就是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

什么是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磁场实现无线充电的方法。

它基于共振的原理,通过在充电器和设备之间建立共振磁场,将能量传递给设备,从而实现无线充电的目的。

原理解析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发射端的工作:发射端通过电源将交流电转换为特定频率的交变电流。

该电流通过发射线圈,在发射器上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2.共振现象的发生:接收端上的接收线圈通过谐振,与发射器上的发射线圈产生共振。

这种共振现象使得两个线圈之间的交变磁场得以共享和传输。

3.能量传输:通过共振现象,发射端的交变磁场引起接收端的线圈内的交变电流。

这样,能量就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无线充电。

4.能量匹配:为了实现更高效的能量传输,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进行能量匹配。

这意味着它们的电感和电容需要调整到能够产生最佳的共振效果。

优势和应用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方便性:无需插拔充电线,设备接触发射器的瞬间即可开始充电,使用更为方便。

•充电效率: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能够通过共振现象提高能量传输的效率,相比传统有线充电更为高效。

•应用广泛: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可用于手机、智能手表、电动汽车等各种设备,适用性极广。

结论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共振现象实现了无线充电的便利和效率。

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善我们的充电体验,并促进无线充电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们可以期待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改进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技术挑战和未来展望尽管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在便利性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和改进空间。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挑战:•距离限制:目前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的有效传输距离较短,一般在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之间。

无线充电——你不知道的知识

无线充电——你不知道的知识

无线充电——你不知道的知识1.无线充电系统1.1无线充电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图1 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图片来源于《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整流滤波:将220V/50Hz的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DC-DC:将高压直流电降压,输出低压直流电;高频逆变:低压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电路转换成低压高频交流电(频率约为100 - 200 kHz),以便于发射端线圈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整流滤波:由于电磁感应的原理,接收端在强大的感应磁场中产生低压高频感应电流,该电流经过AC-DC电路后变成直流电,此时就可以直接供给负载使用(功率为5 W电压一般为5 V,10 W电压9 V,15 W电压12 V,小米9最新20W电压为15 V,无线充电电流一般不超过1.5 A)。

1.2 无线充电系统调控过程图2 无线充电系统调控过程检测阶段:发射端检测到放置物体的位置后,发射一个小的测量信号来监控物体的放置和移动,判断是否进入下一阶段,这个信号不会唤醒接收端;判断阶段:发射端将发射功率信号,并检测可能来自接收端的响应,从而判断响应是接收端还是未知的对象。

如果发射端接收到正确的信号,将继续进入识别和配置阶段,保持功率信号输出;识别和配置阶段:接收端会将所需要的能量信号传递回发射端。

发射端需要将收到的信号解码,根据接收端所需要的能量调节输出功率,当无法解码时默认传输功率为5 W;功率发射阶段:“识别与配置”阶段完成后,发射端启动功率传输模式。

接收端控制电路向发射端发送误差包,将整流电压调整到线性稳压器效率最大化所需的水平,并将实际接收到的功率包发送给发射端进行外目标检测(FOD,Foreign Object Detection,异物检测),可保证安全、高效的功率传输;结束阶段:充电结束后接收端发出EPT(End Power Transfer,结束功率传输)信号,当接收端受到EPT信号时终止功率传输。

1.3 无线充电Qi标准为什么选用100~205 kHz?Qi标准基于电磁感应的充电技术,频率是100 - 205 kHz,无线充电传输的是能量而不是信号,因为100-205 kHz是对人体无害的低频非电离频率,采用这个频率将大大减小对人体的伤害。

几种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特点及原理图

几种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特点及原理图

几种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特点及原理图无线充电技术发展至今在电子领域已经被深入研究应用,虽然还未曾大范围普及,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

手机厂商也纷纷在自家旗舰机上加入这一革新性的先进充电技术,如三星S6、索尼Xperia Z3+、谷歌Nexus 6、诺基亚Lumia 930等手机均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

那么,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发展会如何呢?现如今都有哪些常见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一、无线充电联盟(WPC):电磁感应方式,2008年12月成立。

目前WPC在商业推广中的QI标准目前已有172家会员公司:德州仪器(TI)、飞利浦、飞思卡尔(Freescale)、东芝(Toshiba) 、微软、松下、三星、索尼、高通(最后加入)等等。

无线充电联盟(WPC)共同制定的无线充电标准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

但这技术还有比较多的缺陷,比如最大输出功率只有5W,所以充电速度上会非常有局限。

从市场规模上,Qi无疑是目前最为普及的,值得关注的是,Qi的最新标准可实现7至45毫米的无线充电距离,算是一个小小的突破。

QI标注采用的电磁感应技术的优缺点:优点:原理简单,制作容易缺点:传输距离严重受限实例如下:1、德州仪器(TI):最早量产无线充电方案公司第一种:WPC主要会员之一的德州仪器(TI),已推出业界首款无线电源传输控制芯片套片。

该套片包含一片bq500110单通道发射控制芯片,一片bq51013单通道接收控制芯片。

TI是最早量产无线充电方案公司。

第二种:1、15V 输入发射端:(1)功能描述:第二代数字无线电源控制发射端用于便携式设备如手机等的充电输入 5V 直流电,输出 10V 交流电可寻找将被供电的 WPC 兼容器件接收来自被供电器件数据包通信并管理电源传送(2)重要特征:动态电源限制 (DPL)符合无线电源联盟 (WPC) 类型 A5 和类型 A11 发送器规范的 5V 运行数字解调减少了组件综合充电状态模式和故障指示(3)功能框图:(4)方案照片:2、12V 输入发射端:(1)功能描述:TI 自由定位无线充电发送端应用在 WPC 1.1 可用的手机, 车载和桌面充电三个线圈发送数组: 充电区域 > 70 mm×20mm12V DC 输入, 5V AC 输出(2)重要特征:符合无线供电联盟(WPC)A6 发送机技术规范外来物体检测增强型寄生金属检测确保安全性数字解调过流保护(3)功能框图:(4)方案照片:3、5V 输出接收端(1)功能描述:提供 5V 稳压电源输出应用于便携式设备提供无线充电(2)重要特征:93% 的整体峰值 AC-DC 效率符合 WPC v1.1 标准的通信控制输出电压调节内部集成整流器 , 低压降压稳压器 , 数字控制热关断(3)功能框图:(4)方案照片:2、飞思卡尔(Freescale)高效定位无线充电方案5V 输入发射端:(1)功能描述:自由定位充电设备应用在 WPC Qi可用的手机, 车载和桌面充电提供准确、高效充电电流输入电压可调(2)重要特征:符合 WPC 规范采用 DSC 内核技术的软件平台,高效的 PID 控制环路输入电压范围 9~18 V(3)功能框图:(4)方案照片:3、东芝(Toshiba)简单快速无线充电方案5V 输出接收端:(1)功能描述:基于 TC7761WBG 的无线充电接收端应用于智能手机 , 平板电脑的电池块符合 WPC 1.1 协议(2)重要特征:全桥整流电路欠压锁定 / 过压保护最大输出电压 / 电流 : 5V/1A热关断检测和保护(3)功能框图:(4)方案照片:4、凌阳:凌阳无线充电芯片GPM8F3132AGPM8F3132A 凌阳公司摔出的首款无线充电芯片,采用LQFP44封装,最大功率达到75%,优越的性能和性价比,是目前最为通用的。

无线充电什么原理

无线充电什么原理

无线充电什么原理
无线充电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能量,从而实现对设备进行充电的技术。


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和共振来实现能量的传输,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充电。

首先,无线充电的原理基于电磁感应。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
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

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端通过电流产生一个交变磁场,而接收端的电磁感应线圈则感应到这个磁场并产生电流,从而实现能量的传输。

其次,无线充电的原理还涉及到共振。

共振是指当两个系统的振动频率相同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能量的交换。

在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通过调整自身的电感和电容来实现共振,从而使得能量的传输更加高效。

通过共振,能量可以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有效地传递,实现对设备的充电。

另外,无线充电的原理还包括电磁波的传输。

无线充电系统通过电磁波来传输
能量,这些电磁波可以穿透空间并到达接收端,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充电。

这种传输方式不需要通过物理连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设备的充电,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总的来说,无线充电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共振和电磁波传输来实现对设备
的充电。

通过这些原理,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的便捷充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电磁炉无线充电的原理

电磁炉无线充电的原理

电磁炉无线充电的原理
电磁炉和无线充电的原理是不同的,电磁炉利用交流电的磁场来加热金属锅具,而无线充电则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将电能转化为无线电磁场,从而将电能无线传输到充电设备中。

无线充电的原理是利用发射端(充电器)的电磁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感应到接收端(被充电的设备)上的电磁感应线圈,从而在两个线圈间产生电磁耦合。

当发射端电流变化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感应到接收端的线圈上,从而产生电流,并将电能传输到接收端中。

接收端将接收到的电能转化成直流电,并通过电池存储。

因此,电磁炉和无线充电虽然都涉及电磁场的应用,但其本质原理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