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解剖与心脏电生理基础

合集下载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PPT课件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PPT课件
赖式ATP酶), 作用是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并利用此能量将细
胞内的Na+逆浓度转移至细胞外,同时把细胞外的 K+度转移至细胞内,从而形成和维持细胞内高K+细 胞外高Na+的不均匀的离子分布状态。
;
7
离子通道(ionicch-annels
心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是有选择性的,主要是由于心肌细胞膜中存在着 一类贯通细胞膜的离子通道蛋白质,简称离子通道(ionicch-annels),是离子跨 膜扩散的通道。离子通道有如下特性:
可形成跨膜电位。
9
(二)静息电位
如用一台灵敏的电测量仪器的两个微电极,测量处于安静 状态的心室肌细胞的表面各点,可以发现细胞表面各点之 间并无电位差存在,表明安静细胞的膜外各点是等电位的。 但如把一个测量电极放在心肌细胞膜的外表面,把另一电 极换成尖端只有1um左右的微电极刺入膜内(图2-1),则 在微电极刚穿膜的时候,测量仪器上立即出现一个明显的 电位变化,说明膜的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其数值如以 膜外为零电位,则膜内电位即相当于-90mV。由于这一电 位差存在于安静心肌细胞膜的两侧,故称静息电位(resting polential),或称膜电位。通常以膜内电位的负值来表示静 息电位的值,正常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值为-90mV,是 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
Na+通道的恢复过程称复活。 快Na+通道是电压依从性通道,可被河豚毒阻断。 由于快Na+通道激活开放速度快,Na+内流快,故心肌细
胞”0”时相除极速度快,动作电位升肢陡峭。
22
除极化过程“0”时相是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 也就是“兴奋”(扩布性兴奋)。
膜电位的急剧变化起一种“引发”作用, 可以引起细胞的其他机能活动, 如肌细胞的收缩 腺细胞的分泌 兴奋的传导等。

心脏的结构课件

心脏的结构课件

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 部偏左的位置,被肋骨和胸骨
所保护
心脏的形态:心脏是一个中空 的肌肉器官,外形略呈倒置的
圆锥形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房
位置:心脏的上方
功能:接收静脉血并泵入 心室
结构:分为左心房和右心 房
连接:与心室相连通
心室
心室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泵血并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淋巴液:淋巴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 液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免疫细 胞,具有免疫功能。
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补 充,它可以将淋巴液从心脏输送到全 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可以将免 疫细胞从淋巴结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的免疫防御系统
心脏免疫细胞的组成: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心脏将二氧化碳等 废物从身体其他部 位返回至肺部,再 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心脏还负责调节血 压,确保血液在全 身循环畅通
心脏通过排除废物 ,维持身体内环境 的稳定和健康
心脏的生理变化
心动周期
过程:心房收缩、心室收缩、 心房舒张、心室舒张
定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 次所经历的时间
特点:心脏每搏输出量相同, 但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
心室分为左心室和右心室,分别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负责将氧气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
心室的肌肉壁厚实且具有弹性,能够承受高压和快速的血流,确保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动。
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是心脏搏动的主要原因,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入到主动脉和 肺动脉中。
瓣膜
瓣膜的种类: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瓣膜的作用:控制血液流向,确保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正常进行 瓣膜的结构:由多个薄片组成,可以开合 瓣膜的疾病:狭窄、关闭不全等

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4

4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4

3.心室舒张期与充盈
1).等容舒张期 心室肌舒张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
<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关
→心室密闭腔→心室容积不变、压力急剧↓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2).快速充盈期 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开→心房血被“抽吸”入 室 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 血液由心房快速流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3).减慢充盈期 房室压力梯度



心脏的泵血功能随不同生理情况的需要而改变。最终 是通过改变搏出量和心率来调节心输出量的。


(二)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
博出量的多少则决定于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 力等。 1、心肌前负荷 心室的前负荷:心室肌的初长度决定于心室舒张末期 的血液充盈量,换言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当于心 室的前负荷。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一定范 围)

⑸4 期缓慢除去的发生机理也与快反应细胞不同。
4 期缓慢去极主要由K+外流的进行性减衰和以Na+为 主的缓慢内流所引起。

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是形成自动节律性的基 础,也是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 象的主要区别。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机械特性



这种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参与,只是通过心 肌细胞本身初长变化而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 变化过程。
临床上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防止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增加,心 室舒张末期容积(即初长度)增加,则心室肌收缩力量 增强,博出量增多。这种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 改变来对博出量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心脏解剖图解

心脏解剖图解

都有心肌桥,只是程度不重罢了。
静脉系统 1、心脏静脉系统比较简单,看图示就行,主要的意义就是冠状窦在电生理检查中可以安放 CS 电极,临床上有重要解剖意义 2、我们要熟悉冠状窦口位置,在心脏手术中也可以从冠状窦口进行血液逆灌注 3、心前静脉血液直接回流右心房,不经过冠状由右冠发出的房室结支(绿白相间色)供血,注意是主要,次要的部分虫哥就不 展开了
窦房结主要由窦房结(绿白相间色)支供血,窦房结支主要有二种形式 93% 的人由右冠 发出,7%由左冠回旋支发出,还有不同走向,和交叉供血方式这个就不做进一步介绍,做 人不能太变态,大家直观了解一下就行
到这里亲们已经达到中级水平了,在上一副图大家默认一下
小贴士 8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1、副冠状动脉,简单的说如果动脉圆锥支直接从冠状窦发出就叫副冠状动脉 2、 既然会多,当然也会少,有时候左右冠状动脉会开口于同一个动脉瓣口
3,有些人先天右冠缺如,这种人多伴有先心,在做心脏手术时不能交叉灌注,这种人手术 难度很大,如果术前不考虑周全,碰到这种突发状况----那你就杯具啦、碉堡啦。 4、心肌桥 本应当走在心脏外膜的血管埋到心脏肌肉里面去,收缩时引起血管挤压。上面是 心肌,下面是血管,里面流动着血液,小桥流水---这个还是很生动的命名----赞一个!理论 上大支血管都可能埋到肌肉中,但最常见是前降支,其实如果按这个概念 60--80%人尸检
小贴士 7 1、右优势型: 67% 就是我们上面介绍的右冠末端是左室后支,右冠分出后降支,房室结 由右冠后降支分出房室结支供血 2、均衡性: 28%,左右两边都分出一支后降支,有 2 支后降支,或后降支由两个末端融 合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左优势型: 5%,右冠很短到锐缘支就结束了左冠分的回旋支分出后降支,房室结由左 冠后降支分出房室结支供血

心脏17节段划分

心脏17节段划分

心脏17节段划分心脏17节段划分是对心脏结构和解剖功能的详细描述,这一划分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17节段划分主要包括解剖学划分和功能划分两个方面。

一、心脏17节段划分简介心脏17节段划分是对心脏结构和解剖功能的详细描述,这一划分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17节段划分主要包括解剖学划分和功能划分两个方面。

二、心脏17节段划分的方法1.解剖学划分:根据心脏的解剖结构,将心脏划分为17个节段。

这些节段包括心房、心室、房室结、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

2.功能划分:根据心脏的生理功能,将心脏划分为17个节段。

主要包括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两个方面。

三、各节段的特点及功能1.心房:心房主要负责接收经过肺部氧合的血液,并通过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2.心室:心室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包括脑、肌肉和皮肤等。

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对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3.房室结:房室结是心脏的起搏点,控制心脏的跳动节奏。

4.束支:束支是将心脏起搏信号传递到心肌的纤维束。

5.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是心脏内的特殊传导纤维,负责心脏激动的传导。

四、心脏17节段划分的临床应用1.心脏手术:心脏17节段划分有助于心脏手术的精确规划和实施,提高手术成功率。

2.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17节段划分有助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心脏康复治疗:心脏17节段划分有助于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五、心脏17节段划分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心脏17节段划分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心脏各节段的功能和结构,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精细化治疗。

六、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心脏17节段划分将面临更精确、更微创的挑战。

未来,心脏17节段划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精准化治疗,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动作电位的产生 • 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和复极两个阶段: ○除极——心肌细胞激动后,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 正电位,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复极 —— 心肌细胞除极后, Na+ 通道失活关闭,细胞膜 上 K+ 、Ca2+ 通道相继开放,膜内电位逐渐降低,细胞内正 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复极 化过程比较缓慢。 • 共分5个位相:0,1,2,3,4相位 0位相代表心肌的除极过程,其后的4个位相代表复极过程。
The normal Sinus Node Rhythm
一、典型心电图组成
正常心电图
P-R段 S-T段
T
U 一个模式的心 电图波组,由 下列各波和波 段构成:4波、 2段、2间期
P
P-R间期 QRS
J
Q-T间期
• • • • • • • •
P波: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段:心房除极结束到心室除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ST段: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T波:心室晚期复极电位的变化; Q-T间期: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的总时间; U波:代表心室肌的激动后电位。
3.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解剖
心脏的电活动是在 心特殊传导系统与心 肌中进行与完成的,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 窦房结、结间束、房 室结、希氏束、束支、 浦氏纤维网。

三、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动作电位的产生 • 心肌细胞在没有电激动时,细胞内的电位比细胞外的电位 为低。这时所测得的细胞电位约为 -90 毫伏 (mV) 。即在静 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电位低 90mV ,这种静 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外带有正电荷,膜内带有同等 数量的负电荷,心肌细胞膜内与膜外的这种电荷分布并稳 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 当心肌细胞某处受刺激,使静息电位减少到-60~-70mV(阈 电位)水平时,细胞膜的钠通道(或快通道)开放,于是膜对 Na+的通透性急剧升高,而对K+的通透性显著降低,细胞 外的大量Na+渗入细胞内,于是细胞内Na+大量增加,细胞 内电位由-90mV突然升高到+20~+30mV,这种由激动所 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心脏的解剖

心脏的解剖

房室交界区

• • • • • • •
目前,根据解剖和功能一致的原则,把结间传导束进入房室结部 分、房室结和希氏束未分叉部分称为房室交界区, 分别称为 房结区 结区 结希区。 房室交界区的功能有三: ①传导作用:近年来有人用微电极探测,认为在房室交界区有两条传 导途径,一条是正常传导途径,即快速传导途径,不应期较长;另一 条是慢传导途径,只限于传导高频激动,不应期较短。此两条传导通 道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也可能仅有功能不同的差别。 ②对兴奋的传导起延搁作用,约为40ms。 ③有起搏的作用。
图1-1 心脏的前面观
图1-2 心脏的后面观
二、心脏的大体结构
• •
(二)右心室 右房室口周围绕以纤维环,将心 房与心室分开。右房室口周径约10cm。三尖瓣分为 前瓣、后瓣与隔瓣,各瓣的基底部附于纤维环上, 瓣尖向下连于腱索乳头肌,构成一个整体。右室壁 较薄,有5~8mm。 右心室向肺动脉方向逐渐平滑 呈圆锥形,称肺动脉圆锥或右室漏斗部。此部下端 有一横行肌嵴,称为室上嵴。室上嵴将流入道及流 出道分隔开。
四、心脏的神经支配
• 心脏受交感及迷走神经的直接支配。 • 前者来自颈部上、中、下三个交感神经节,和第 • •
1~5胸部交感神经节; 后者来自胸部迷走神经的分支和上、下颈部神经 干的三个分支。 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分支相互交错,在主动脉弓的 前后形成深部和浅部两个神经丛,由神经丛再分 出许多细小分支,在心脏表面形成新的神经丛, 由此神经丛再次分出许多分支,分布至心脏传导 系统及冠状血管。
窦房结
房室结
图1-3、心脏的传导系统
1.窦房结
窦房结是心脏的最高起搏点,它是由 Keith 和 Flack于1907年发现的, 又称 Keith和 Flack结。它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附近,并沿 界沟的长轴排列,埋在心外膜下1~2mm处,呈椭 圆形,中央切面为底朝心房、尖指上腔静脉的等 腰三角形,长约 15mm,宽约2mm,厚约2mm。分头、 体、尾三部分,前部为头,中间为体,后部为尾。 成人窦房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有变异。因心 房壁很薄,仅3mm左右,故窦房结紧靠心内膜与心 外膜之间。病变累及心内、外膜者,可影响到窦 房的结功能。

2024《心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2024《心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心脏生理功能》ppt课件CONTENTS •心脏概述•心肌细胞特性•心脏传导系统•血液循环过程•心脏调节机制•心脏疾病与生理功能关系•总结与展望心脏概述01心脏位置与形态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两肺之间,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

形态心脏外形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似,近似前后略扁的倒置圆锥体,尖向左下前方,底向右上后方。

心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心脏内有四个瓣膜,即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左、右两半又各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

心壁心脏瓣膜心腔心脏结构与组成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泵入全身各组织器官,以满足其代谢需要。

泵血功能心脏能分泌一些激素,如心房钠尿肽等,参与调节体液平衡及血压等生理过程。

内分泌功能心脏具有自律性,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并通过传导系统将兴奋传播到整个心脏,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

传导功能心脏内的纵膈和横膈可将心房和心室隔开,使血液在心房内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屏障功能心脏功能简介心肌细胞特性0203传导细胞(浦肯野细胞等)具有快速传导兴奋的能力,分布于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内,确保心脏电信号的同步传播。

0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具有收缩功能,主要分布于心房和心室,负责心脏的泵血功能。

02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等)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分布于心脏的特定区域,主导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心肌细胞类型及分布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阈电位等,是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基础。

离子通道与离子流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变化依赖于各种离子通道的开闭以及相应的离子流,如钠离子流、钾离子流和钙离子流等。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等,这些特性共同维持着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

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研究

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研究

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研究心源性猝死是指因心脏骤停导致的突然死亡,属于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病症。

针对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揭示其发生机制,还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心源性猝死的解剖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心脏和相关器官的病变上。

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心脏肌肉的损伤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解剖特征之一。

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源性猝死死因,它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和坏死。

在解剖中可以观察到梗死区域的明显变黑,形状不规则,质地坚硬。

此外,心室壁的退行性变、纤维化和钙化也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观察结果。

其次,心脏的结构异常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解剖学改变之一。

心肌病、心脏肥大和心脏瓣膜疾病等结构异常都可能导致心脏的功能异常和心脏骤停。

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心脏的肥大、增厚或异常形状等特征。

此外,心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脱垂等瓣膜异常也常见于心源性猝死患者。

再次,电生理异常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解剖学改变之一。

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是维持心脏功能的基础,而电生理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节律紊乱和心脏骤停。

在解剖镜下观察到的电生理异常包括心室扩张和心室壁动作电位的异常。

此外,有些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研究还可以发现其他器官的病变,如肺部疾病、肾脏病变等。

这些病变有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次生死因,即心源性猝死发生后导致其他器官功能紊乱而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研究是对心脏和相关器官进行细致观察和病理分析的过程,它可以揭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死因特点和相关病变。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研究虽然能够揭示病理变化,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一些心源性猝死的死因解剖病变可能表现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

此外,心脏病变本身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死因。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一、基本操作需知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02射频消融指南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

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

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右房导管常用6F4极(极间距0。

5~1cm)放置於右房上部,记录局部电图为HRA1,2和HRA3,4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V波较小或不明显。

心血管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心血管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心血管基础知识ppt课件
侧枝循环的实现,有赖于 小血管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 称为吻合
2021精选ppt
11
心血管临床疾病和治疗
2021精选ppt
12
心血管病事件链
心肌梗死
冠脉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肌丧失
猝死
冠状动脉病变
神经内分泌活化
心室 重构
粥样硬化 左心室肥厚
心室扩大 心力衰竭
危险因子 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吸烟
血流量和回流有时相性
代谢调节作用大于N调节
心肌毛细胞血管密度大,几乎每个心肌细胞有一条毛细血 管,弥散途径短,最大弥散距离为9μm,而骨骼肌为18μm, 有利于心肌细胞获取氧与营养物质。
吻合支少而细,易发生心肌梗死。
2021精选ppt
10
血管系构成及功能
侧枝循环和吻合
当血管堵塞影响主要血管的血液循环时,血液可能会 通过次要血管进行循环,这一过程称为侧枝循环或代 偿性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每搏动一次的过程,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两 个阶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首先是两心房同时收缩,继之 以心房舒张,在心房开始舒张后即刻两心室又几乎同时进行 收缩,然后心室舒张,接着心房又开始收缩而进入下一个心 动周期
心率:心室收缩的频率,即每分钟心跳的次数(60~ 100 次 /min)
心律:是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 ,经正常 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冲动再经束支及其 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代謝・内分泌系统 4. 胰岛素敏感性低下,糖耐量异常,低血糖状态,血脂异
常(LDL増加,HDL減少)
其他 5.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2021精选ppt
19
心力衰竭

心脏正常解剖

心脏正常解剖

右前斜位
2004.8.25
jy
右前斜位
2004.8.25
jy
心脏大血管各部位解剖
2004.8.25
jy
心脏解剖模式图
2004.8.25
jy
2004.8.25
jy
一、心脏位置及毗邻关系
• • • • • 心脏 主要位于中纵隔,纵隔内最大器官。 其中1/3心脏裸区:靠近胸骨和第3~6肋软骨的部分没有 肺覆盖---UCG和心包、心腔穿刺 • 心脏的左房和部分左室后面与食管毗邻--X线观察左房、左室大小,TEE、心脏电生理检查
• 左室流出道:从心尖小梁部延伸到主动脉瓣叶附 着处。 • 主动脉前庭—前外侧壁为心肌组织(室间隔、左 室壁),后内侧壁为纤维组织(二尖瓣前叶附着 部分、膜部室间隔) 2004.8.25 jy
Left Arium and Ventricle
2004.8.25
2004.8.25
jy
右心房
• 3.右房体部—静脉窦部或光滑部 • 为上下腔静脉汇合处的后下部右心房,有上下腔、 三尖瓣口、冠状静脉窦等重要开口 • 其左后侧是房间隔,房间隔中部偏下后方是卵圆 窝 • 下腔静脉瓣 • 冠状静脉窦口,在下腔静脉入口上方与三尖瓣之 间 • Coch三角:处于冠状静脉窦口、三尖瓣环隔叶附 着处和Todaro韧带之间,其内有房室结和近端希 氏束
室间隔
• 与人体矢状面45度 并非呈平面 • 从额面平面观察,凸面向右,凹面向左 • 从横断面观察,从后向前将两侧流入道分 隔,然后向右前方稍形成弧度,构成左室 流出道一部分。
2004.8.25
jy
室间隔
• 膜部室间隔:位于右冠窦与无冠窦之间的下方,
左右心室与右房之间,肌部间隔的上方(上下径 10mm,前后径12mm,厚1mm)

临床实用心脏解剖相关图片

临床实用心脏解剖相关图片

室性心律失常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 扑动、心室颤动等,多与心室肌细胞自律 性增高、触发活动或折返机制有关。
包括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逸搏 心律等,多与房室交界区自律性增高或传导 异常有关。
03 心脏瓣膜病理解剖与临床 表现
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风湿热是主要原因,早期表现为活动 后呼吸困难,晚期可出现端坐呼吸、 咯血等。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尖区舒张 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
自房室结向下分为左右束支, 分别负责将冲动传至左右心室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 律性兴奋的能力,不同部 位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传导性
心肌细胞间存在低电阻 通路,使冲动可迅速传
播至整个心脏。
兴奋性
心肌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 的能力,与静息电位水平
和阈电位水平有关。
收缩性
心肌细胞在接受冲动后 可产生收缩反应,完成
瓣膜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以防止血液倒流。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叫做二尖 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瓣膜叫做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做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 瓣膜叫做肺动脉瓣。
心肌纤维走向与功能
心肌纤维
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心肌纤 维的走向与心室收缩方向一致, 使心肌收缩时更加有力。
P波代表心房除极电位变化;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电位变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电位 变化;U波可能与心室复极后电位变化有关。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与机制
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 心律不齐等,多与窦房结自律性改变有关 。

心脏电生理学

心脏电生理学
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为心脏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依据。
心电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究
总结词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治疗 方案的方法,通过心电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 究,有望实现心脏疾病的精准治疗。
详细描述
心电信号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心电 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究,可以了解不同个体 心电信号的特点和差异。这将有助于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此外,心电信号的个性化治疗研 究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作用机
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
总结词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有望为心脏疾病 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详细描述
干细胞治疗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力,可以用于修复和再生受损的心肌组织。通 过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干细胞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优 化干细胞治疗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心电信号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还有助于探索
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异常减慢,导 致心跳过慢。
房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房性早搏
心房肌细胞提前发放冲动 ,引起心跳提前。
心房扑动
心房肌细胞发放冲动的频 率异常增加,导致心跳过 快。
心房颤动
心房肌细胞发放冲动的频 率异常减慢或紊乱,导致 心跳不规律。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心室肌细胞提前发放冲动 ,引起心跳提前。
远程诊断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05
心脏电生理疾病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房颤、室 性早搏等,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

心电学技术基础知识-2

心电学技术基础知识-2

心电学技术基础知识-2(总分:4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 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25,分数:25.00)1.心室易损期在心电图上大致位于A.R波降支 B.T波起始处C.T波顶峰前或后30~40ms内D.S波内E.T波顶峰后50ms处(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心室易损期在心电图上大致位于T波顶峰前或后30~40ms内。

2.关于心脏解剖和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A.心肌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主动脉起始处分出的两支冠状动脉B.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束支等C.心肌受刺激后能引起反应,表现为机械性收缩和电生理的变化D.等容收缩期是指半月瓣关闭至房室瓣开放这段时期E.判断心脏收缩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是射血分数(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等容收缩期是指房室瓣关闭至半月瓣开放这段时期。

而半月瓣关闭至房室瓣开放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

3.以下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但应除外A.心排出量 B.E/A比值C.射血分数 D.心脏指数E.每搏量(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评定心脏收缩功能常用的指标有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其中评定心脏收缩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是射血分数。

E/A比值常用来反映心脏的舒张功能,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时,表现为E/A比值<1。

4.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刺激时可产生以下效应,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呼吸加深加快 B.心排出量增加C.外周血管阻力增加D.血压下降 E.心率增快(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刺激时血压增高。

5.关于心肌易损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心室有易损期,在T波的升支;心房有易损期,在R波的升支B.心室有易损期,在T波的降支;心房无易损期C.心室有易损期,在T波的顶峰前或后30~40ms内;心房有易损期,在R波的降支和S波内D.心室无易损期,心房有易损期,在R波的降支E.心室有易损期,在T波的升支;心房无易损期(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心室的易损期大致位于T波顶峰前或后30~40ms内;心房也有易损期,在体表心电图上相当于R波降支和S波内。

心脏电生理PPT共44页

心脏电生理PPT共44页
• 以逐渐增快的频率起搏心房,A-H,A-RB间 期可逐渐延长,或出现Wenckebach周期;AN可延长和仅有不显著延长
希氏束、右束支 与房室结波的鉴别(2)
• H-V为35~55ms,H-RB30ms • 希氏束起搏
– 在多个导联上QRS和T波的时限和 形态与窦律一致
– 刺激信号至V波=H-V间期
不应期测定的影响因素
– 刺激的电流强度: 刺激强度增大,心房心室不应期缩短
– 起搏周长: 心房、希-蒲系统和心室随起搏周长
缩短ERP也缩短 房室结随起搏周长的缩短,ERP反
而延长
程序刺激的应用(2)
• 房室、室房传导顺序的测定 前向传导:高右房希氏束左右束支 左、右心室 左心房 逆向传导:心室希氏束邻近心房、 冠状窦右、左心房
之一处 – 逆钟向旋转导管 – 见导管上下跳动将导管送入
希氏束电图
• 在希氏束记录到位于A波与V波之间 的电位
• 电位呈双相或三相尖波称为H波 • H波时限10~25毫秒
希氏束、右束支 与房室结波的鉴别(1)
• 时限:房室结波50ms,希氏束10~25ms,右 束支10ms
• 频速、振幅:房室结波低频低振幅。希氏束 和右束支呈高频高振幅,为快速上升的尖耸 波
间,平均60~130ms。(易受植物神经因素
影响)
心内传导间期(2)
• H间期:自希氏束电位起始点至该电位 的终止点。代表希氏束内传导时间,平 均10~25ms
• H-V间期:自希氏束起始点至体表心电 图QRS波的最早起始处。代表希-浦系统 内的传导时间,平均35~55ms
程序刺激的方法
• 程序刺激:为进行电生理检查而事先设 定的刺激方式
程序刺激的应用(3)
• 房室结传导功能检查 I型反应:随S1S1逐渐缩短,A-H逐渐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 A. Into the Body



Ventricles contract Blood flows through Aortic Semi-Lunar Valve. Blood enters Ascending Aorta Aortic Arch
Descending Aorta
IV. B Vessels into the Body

From Aortic arch:
Brachiocephalic Artery: to Right Arm & Head To head: Common Carotid Artery To Arm: Subclavian Artery Common Carotid Artery: to Left Head Subclavian Artery: to Left Arm Pulse in Common Carotid
IV. B. To specific organs




1 Common Carotid A 2 Jugular V 3 Subclavian 4 Brachiocephalic A 5 Brachiocephalic V 6 Aortic Arch
IV. B. To specific organs

IV. A. Return to Heart

From Lungs enters Pulmonary Arteries.

Enters Heart in Left Atrium Bicuspid is open Blood flows into Left Ventricle Atria contract

Two Ventricles


A septum separates right from left.
IV. A. Into the Heart

Superior and Inferior Vena Cava
Blood enters Right Atrium Tricuspid Valve is open Blood enters the Right Ventricle, Atria Contract
Left Coronary Artery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Circumflex Artery


Right Coronary Artery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Marginal Artery

Vascular System
A microcatheter is inserted ~1.5 cm into the duct. 1-2 cc of lidocaine is infused through the catheter.
Blood flow of the heart
Coronary Circulation

IV. B. From the Body




Blood returns through the same named veins. Abdomen and legs return to Inferior Vena Cava. Arms: Subclavian Veins to Brachiocephalic veins. Head: Jugular Veins to Brachiocephalic. Brachiocephalics enter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rterial System
arteries arterioles capillaries


Venous System
venules veins

IV. A. Heart Circulation In/Out

4 Chamt/Right


In arms pulse taken in Radial Artery
IV. B. Into the Body



Descending Aorta (Thoracic Aorta): To organs in the thorax. Descending Aorta (Abdominal Aorta): To organs in the abdomen. Aorta divides into Common Iliac Right and left External Iliacs feed right and left legs. Pulse: Femoral Artery and Dorsal Pedal.
Capillary Exchanges
Cross section of the thorax. The resistivity values are given for six different types of tissues.
Coronary Circulation
心脏解剖与生理内容
Normal Baroreflex
Baroreflex Failure
Resting quietly
Excitation
Fibrous Skeleton
Mitral Valve Apparatus
The Breast Duct
Ductal Cannulation



7 Coronary A 8 Cardiac V 9 Superior Vena Cava 10 Inferior Vena Cava
IV. B. To specific organs



12 Gastric A 13 Splenic 14 Abdominal Aorta 15 Hepatic Portal V 16 Mesenterics 17 Renal
IV. B. To specific organs


18 Inferior Vena Cava 19 Gonadal
Ovarian Testicular

IV. B. To specific organs

20 Common Iliac 21 Femoral
Nervous Regulation of Heart



IV. A. Into the Lungs



Exits the heart through the Pulmonary SemiLunar Valve Ventricles Contract Enters Pulmonary Trunk Into Pulmonary Veins to Lung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