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_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一、二单元检测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一、二单元检测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检测第一卷(选择题共9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

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理论根据是()①世界是物质的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③主观必须符合客观④实事求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

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4.“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联系具有普遍性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5.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6.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

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①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②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③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④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42010-12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不是B、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D、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世界皆是神的意志。

这一观点属于()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7、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8、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9、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0、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1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关系问题③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7.甲说:“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句话表明( )①哲学不具有时代性②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③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④哲学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8.下面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思维运动的主体是精神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9.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单元练习题及答案(2)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单元练习题及答案(2)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单元练习题及答案(2)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21.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22、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二、不定项选择题2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

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B.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的学说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A、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25、甲说:“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2020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学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

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必修 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 ( 以下选项中,只有一个切合题目要求,每题 2 分,共 50 分)1.列宁说:“物质是标记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类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拍照、反应。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归纳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归纳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古时有“庸人自扰”,那时天没有遇到损坏,杞人所忧之天要塌下来,不过是没有依据的臆想。

今世人的忧天,是我们确实地感觉到了生计环境的恶劣,全球每年有56 亿吨矿物燃料变为烟尘,留在大气中。

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堆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地球上每日大概有400 万人患有各样环境病。

据此回答 2 ——4题2.“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A. 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事物C.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3.今世人的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这是因为()A.全部事物都处在永不暂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之中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能够被人认识和利用的C.全部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D.以错误认识指引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4.妥当应付天气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亲自利益。

面对天气变化的严重挑战,我们一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采纳更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资料表现了()A. 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B. 人们老是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C.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D.事物运动规律的客观性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领会议公报指出:“十二五”连续高扬公公正义之旗。

公正正义的精神正如一条红线贯串全会公报一直,之所以要重申公正正义的精神,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意识都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事物C.正确的意识能够经过人们的实践促使事物的发展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固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一直是资本主义。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试卷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1-2单元第Ⅰ卷(共40小题,共70分)一、判断题:阅读各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推动着具体科学的进步。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意识对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8.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凡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lO.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13.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4.有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属于可知论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5.下列说法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类似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 B.存在即被感知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理生万物16.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在于A.认为原子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 B.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C.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D.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18.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范围的有①电磁场②党的基本路线③市场经济④人脑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9.《列子·天瑞》篇记述:古代杞国有一人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愁得生了一场大病。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二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二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是统一的问题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下列观点或做法属于形而上学的有A.万事万物在概念中运动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抓住一点不及其余5.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否则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

这说明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A.无任何联系B.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C.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相互转化6.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双稳健”,即既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又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要把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绝对性统一起来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D.①②④7.实现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汲取经验,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中部自己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中部崛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丢掉愚公精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重视外部力量的作用,中部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C.中部和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积极促成中部飞跃,力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

167-(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167-(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发布了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

及时准确发布的信息()①有利于公众正确认识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传②能防止矛盾的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是主体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们认为犬科动物是传播疫源,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是蝙蝠,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身上找到,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

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检测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检测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检测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叫做反物质。

1928 年秋拉克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上方 3500 光年处,发现有一个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说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物质的B.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易传》中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这句话说明了A.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读书没有用。

”因为许多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或者跟学历低于他们的人打工;反而有一些中途辍学的人最后变成大老板。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错在:A. 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B. 把偶然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C. 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D. 通过事物个性去把握事物共性4.2017年5月25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焊接合龙完成。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克服小空间、高水汽、恶劣的现场环境等不利因素,成功解决了这一世界级难题。

这一难题的解决体现的哲理是A.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条件B. 人可以改造规律,从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C.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D.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5.2017年5月25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焊接合龙完成。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克服小空间、高水汽、恶劣的现场环境等不利因素,成功解决了这一世界级难题。

这一难题的解决体现的哲理是A.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条件B. 人可以改造规律,从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C.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D.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6.2017年1月3日教育部通知,从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A卷)一、选择题。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我国能源和资源的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

例如,我国人均的国土、耕地、草地、森林面积分别为0.8公顷、0.11公顷、0.33公顷、0.1公顷,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29%、40%、50%、17%;人均原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为2.6[1屯、10742方米、89.8吨,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5%、4.5%、50%。

这说明( )A.入口因素是客观的 B.地理环境是客观的C.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D.我国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4.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A.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B.坐地日行八万里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 (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着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有人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有人说“鬼在心中”。

这种观点()A.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B.实际上否认了神鬼的存在C.实际上是有神论D.是一种不可知论4.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5.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学生听课做作业②教师给学生讲课③经济政治体制改革④中美进行钢铁贸易谈判⑤第五次人口普查⑥蜘蛛织网,蜜蜂采蜜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6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回答7—8题:7、《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8、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9、“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一、选择题。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54分)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 具体的物质形态B. 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 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 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下列对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人类无关B.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控制于人的计划、目的有条不紊的强制作用下D.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5.针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从哲学角度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说明此时①事物处在不显著的运动、变化状态②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③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党中央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A.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正确意识决定着事物的发展7.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8.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课件 新人教必修4
• 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认为 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出发,就是认为办事情要从意识出发,是唯心 主义的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开放中,我们必须以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 本出发点。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 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 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 的过程中认识规律
8、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
)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③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5、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
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
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
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
送格式。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 动的影响
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 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 造自然物 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 相处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
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检测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检测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选题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蕴含的哲理是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英国物理学家、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黑洞理论”闻名,提出两大突出理论留下三大主要贡献,他为人类理解宇宙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霍金的贡献说明()①世界是客观的,其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反映存在③合理预测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经过全球众多射电望远镜多年的协同观测,天文学家公布了黑洞侧影的第一张图像,在它所吸积的射电热气体背景下黑洞呈一个漆黑的洞窟状。

这幅图像佐证了()①黑洞与地球有相同的物质结构②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④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说明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是指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物质以具体物质形态作为存在的部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9年10月2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一月昼工作期,继续开展包括月表形貌、物质组成和浅表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进一步揭开月球背面的奥秘。

这佐证了()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观测设备是揭开月球奥秘的基础④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下面漫画反映了在落水者被救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真正的哲学才会指引我们前行B.社会中每个人的方法论都是不同的C.人们的行为选择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D.社会中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不同的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3.《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并植入自己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些思想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依靠思维,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甚至可以进行犯罪活动。

《盗梦空间》这部影片()。

①关注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②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④从一个侧面表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

据此回答5~6 5.哲学要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先得老老实实地做好“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

为此它必须()。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时代呼唤“高鸣报晓的雄鸡”,社会更需要“高鸣报晓的雄鸡”。

这是因为它可以()。

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全盘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A.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试题:第2单元第4课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试题:第2单元第4课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

2013年11月28日,《自然》杂志载文: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并在国际上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进行了首次、也是唯一一例成功的测量。

这一成果证明了()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物质世界的可知性③上帝创世说是荒诞的④人们可以创造物质运动的规律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依据黑洞形成的原因知,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即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也证明上帝创世说是荒诞的,①③符合题意。

科学家发现最遥远的黑洞双星,并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成功测量,说明世界是可知的,②符合题意。

④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

2.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这一观点()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解析:选A。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说明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础,A项正确。

3.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这两种传说都否认()①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无论“上帝造人”还是“女娲造人”,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都否认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否认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①②③正确,故答案选A。

④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意识的形成,需要人脑,但无须客观存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D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下列对于意识活动说法正确的是()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人们通过意识活动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3.我们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主要的依据是()①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不具有主观因素③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④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4.下列关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C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②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真理只有一个,这一个真理能够说明一切问题A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6.真理的客观性意味着( )①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真理同客观事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真理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⑥真理同谬误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A①②⑤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主观性 B 普遍性 C 唯一性 D 客观性*8. 下列对联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 有的事物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C 人们可任意把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D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 9.下列关于整体和部分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有()A整体就是部分相加的总和* B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C整体功能可以大于局部功能之和D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10.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联系主要表现在()①事物及其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有着严格的区别②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③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④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1.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互相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永恒性D 运动性*13、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在于( )A是否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B是否对事物作出了最终的正确反映C是否正确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D是否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作出了如实的反映*14、下列属于规律的有()①苹果落地②万有引力定律③商品价格时涨时落④价值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5.物质和意识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6.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7.真理具有( )①具体性②全面性③条件性④.客观性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8.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①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②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③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19.意识的本质是指它是 ( )A.人脑主观自生的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20.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实践是认识的归宿③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④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⑤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①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②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③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④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⑤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互相转化A.①②③⑤B.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3.规律独立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政策③公式定理④生产关系⑤法律A.①④B.③C.①③④D.①③⑤4.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5.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6.(02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8.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

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A.意识依赖于物质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10.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11.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回答12-13题。

1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4.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

”的说法。

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16. 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7.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D.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18.为了进一步探测太空奥秘,2008年9月25日21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在“神舟六号”取得的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问天。

这表明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根本原因D.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19.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主观性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一得2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3、“我们要坚强,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

这体现了①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②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③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④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24、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5、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6、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

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

”这一认识的根据是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有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7、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动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

这启示我们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8、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9、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

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管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0、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侧念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时间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1、“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时间是按照主管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时间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时间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32、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

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检验真理的标准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二、非选择题1、某市一中学高二(1)班学生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了解到,该市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