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 第五章体育科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古代,由于受“以善身之道,增进健康、延 年益寿”的思想影响,体育已被列入教育之中。例 如,孔子的教育内容中的“射、御”、老子养生观 中的“节制嗜欲”的主张,这些推崇尚武健体的教 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长达2000多 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来就注意国民“尚武”精 神的培养,促使了运动医疗,导引养生术和多种民 间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汉代名医华佗,依据运动 能增强体质的生理机制,创编了强身健体的“五禽 戏”,以及相继出现的“达摩十八罗汉手”、“八 段锦”等,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古代运动医学,成为 中国医学和体育学中的宝贵遗产。 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人类对体育还缺乏本质的认 识,此时,虽然某些体育科学思想已具雏形,但都 是伴随军事、教育和医学而并存的,体育实践活动 与体育科学思想均处于萌芽状态之中。
体育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制,也成为国际 体育科研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如电子计算机、激光、无线电遥控遥测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的应用等 等,以及测力、测速仪器系列化; 心电、肌电遥测系列化; 人体测量仪器系列化; 携带测量仪器的微型,精密化。 这些都为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工作 者认识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的规律,改 进提高运动技术,进行训练的最佳化模 拟,提供了良好的充分的条件。
1、 体育科学思想的萌芽
人类对体育的认识体系正是在体育的实践不断丰富 和发展之中萌发的。 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和发达的哲学、教育思想, 促进了欧洲古老的文明,也带来了体育的繁荣。 他们提倡用体育“造就健全的公民”,把体育 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古希腊哲 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在他的身心调和论教育设 计中,提出了“对青少年儿童实施为造就完美 和谐发展的人而健身”的教育思想。他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了体育、德育、 智育的联系,主张应“重少年儿童身体、德行 与智慧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体育应先于智 育”的教育思想。同时设计了“按年龄分期参 加运动量不同的项目”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体育科学的形成
体育作为单学科的发展,却可以追 溯到19世纪30年代或更早一些。 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和体育实 践的发展,体育科学的部分学科从 它的母系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 医学等)中派生出来,然后逐渐形 成了体育科学的各个学科。这些学 科在体育科学体系中有着密切的联 系,并逐步交叉成一门有机联系的、 不可分割的综合科学。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
1. 体育科学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 趋向 一方面,体育科学各学科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 各学科之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 频繁,体育科学研究的面越来越宽,研究的问 题也越来越深,使体育科学从单一学科研究阶 段进入多学科协调配合的综合研究阶段。与此 同时,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产生出许多新 兴的体育学科。 另一方面,系统科学思想深入体育科学领域, 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横向工程 技术等)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体 育科学研究从分化到综合,有了科学的理论基 础和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运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 自身完善 3、体育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 体育实践服务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一、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 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主要是从人 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 等学科入手,这些学科为揭示体育 特点和体育对人类特有的存在价值 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 物化学就是研究体育运动中或在长 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形 态结构、各种生理功能、人体机体 内化学组成的发生变化规律。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体育科学的概念 二、体育科学的形成 三、体育科学的发展 四、我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
一、体育科学的概念
科学:把大量的事实有序化,从中找到 规律。 是系统化并借助于严密的逻辑关系构建 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 思维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反映客观 事实和规律的发展着的知识体系。 《辞海》对科学的诠释是:“运用范畴、 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 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第五章 体育科学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思考题
学习目标
掌握体育科学的概念 了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体育科学的生物学、心理学和 社会学的三维视角 掌握体育科学的属性 能够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描述体育科 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在体育应用科研方面,如田径训练应用的微机控 制训练仪、篮球比赛技术微电脑统计议、 “YT—B”型游泳接力测试仪等电子技术研究成 果已推广使用。 在运动训练科研方面,如《对世界女排强队技、 战术分析及相应对策》、《对世界乒乓球强队的 技术动态之比较》、《运动技术特征数据反馈系 统》等科研成果,使运动训练更趋科学化,对我 国女排、乒乓球运动队、体操队等在国际比赛中 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国家政策方面《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的出台与实施。
而中国由于翻译的问题或因为教育的问 题,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科技误会,甚 至把“高技术”的英文high-technology 也要叫做“高科技”。 技术是科学的派生物,两者非常密切, 但差别很大。科学是精神的,而技术是 物质的。科学是内在的灵魂,它是理性 的、概念的、观念的、内在的、抽象的、 素质的;技术是外在的技能,它是物化 的、外在的、具体的、工具的、买卖的、 应用的。
一、体育科学的概念
科学与体育科学
科学是当今最为时髦的高频词汇。从背着书包、怀着新奇 和期待的心情第一次走入学校大门的小学生,到在夕阳西下感 叹人生的白发老人;从每天迎送无数客人的火车站、飞机场的 检票员,到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在不断的感受着科学的魅力。对 某些人来说科学就是数学;对另一些人来说,科学就是白大褂 加实验室;还有人可能会Baidu Nhomakorabea科学看成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 一个不断创造着奇迹的精灵。
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许多学者, 对动物与人体运动进行研究,初步创立 了现代“人体运动学”的基础理。.如法 国教育家马黎用仪器和电影技术记录观 察人体运动现象,成为现代生物力学研 究的创始人。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撰写了《运动心理学 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体育科 学论著,由于他的卓越贡献,促使第一 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举行, 从而把竞技体育推向国际范围,顾氏成 为现代奥运会的奠基人。
世界范围的体育科学研究,也随着竞技 运动的国际化,开始打破国家界限,相 继开展了包括生理、医学、心理、教育 等多种内容的联合研究。 1911 年北欧国家建立的国际体育学会; 1912年在德国第一次召开医学大会; 1913年在巴黎又召开了国际体育学术会 议; 1924年国际体育科研所正式成立。国际 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 展示了体育科学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的概念
广义的科学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思维科学等的总称。
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即研究 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 动规律的科学。
技术
技术是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利用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
中,获得物质财富、精神和信
息手段的总和。
科 技?
“科技”一词是典型的中国说法。英文从来都是 分开用的,即science&technology。完整翻译 成中文应该是科学与技术。很显然在西方国家 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就是技术,科学与技术是 两码事。两者再密切也不会是同义词。但中国 人的习惯用法或科学普及方面的问题,总把 “科技”当成一种东西,从而“科技”成了偏 正关系,即科学的技术。即英文的scientific technology(事实上英文没有这种说法)。字面 意思就成了技术是科学的。
德国体育科研所,仅应用学科研究部就 包括了运动医学、人体运动学、训练学、 体育社会学等7个学科研究室; 法国国立体育运动学院实行教育学,训 练、科研结合体制,设置有人体测量学、 生物力学、体育史、体育哲学等近10个 学科研究室,以及按课题需要的多学科 联合研究组。 美国、前苏联、德国、罗马尼亚、古巴 等国家的运动训练中心,同时又是体育 科学研究中心,在科学选材、科学训练、 运动营养、运动疲劳消除等研究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体育科学
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知识 体系。
体育科学的基本使命是揭示体育的特征和
规律,探索新原理、新思想等,解决认识 问题,它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的问题。 体育与体育科学:
•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教育过程
•体育科学是研究和提示这种现象发展规律的知 识体系。对体育进行多层次、多视角以至全方 位的研究,并经反复验证所形成的系统化的知 识体系才称之为体育科学。
四、我国的体育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几十个省级以上体育科研 机构,一批从事专门研究的队伍已经形成,全 国性体育科学刊物《体育科学》、《中国运动 医学杂志》已公开发行。 1986年12月,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正 式成立,许多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相 应的二级学会。 华东师大成立了学校体育研究所,大连工学院 成立了体育科研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相继成立 人体研究室。近年来重大的体育科技成果就达 到数百项。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多次参加国际 体育学术会议,同20多个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体 育学术交流。
实例
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 文奥运” 技术:鸟巢、水立方等场馆的建设、 便捷的通讯、网络传输、电视直播 或转播的质量、电子计时更高水平 的应用等 科学:开闭幕式、各运动项目的分 布(协办城市的选取)、运动项目 的时间安排。
科学是发现那些在世界上客观存在 着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 技术则是发明那些世界上从来没有 的东西或在原有事物基础上的进一 步创新。科学是提供应用的理论; 而技术则是使可能应用的理论变成 现实。
三、体育科学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类对体育的需求, 运动竞赛的日趋激烈,以及运动技术的 高、难、复杂化,促使许多国家把体育 科学研究同民族体质的发展,同体育运 动实践紧密结合,致力于解决体育运动 中许多亟待应用和开展的课题,并成立 了许多相应的体育科研机构。例如, 美国除了包含多学科的全国性科研协调 机构——美国运动医学会外,还建立了 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并拥有一批高水平 科学家和现代化设备条件,开展了多学 科的综合研究;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在其创立的医学和生物学 知识体系中,把运动按身体部位、激烈程度 和动作节奏分为三类,并就身体锻炼对人体 匀称、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科 学论证 古印度学者罗迦把“营养、睡眠和节食”从 理论角度视为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医学家 卡拉卡又把按摩分为“运动、医疗、卫生” 三大类型,论述了通过运动预防疾病、减少 肥胖、帮助消化、修整容貌、推迟老化的道 理。古印度民间的身体运动、涂油按摩等维 持和恢复健康的方法极为流行。
2、 体育科学的形成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要以追溯17、18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首先提出了学校 教育的“三育”并重学说,把教育明确 地划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个部分, 提出了“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体” 的唯物主义教育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按班级开展体 育教学,设计了包括游戏、跑、跳及球 类活动等内容的教学方案,创立了“通 过体育活动达到使身心健康的”教育理 论。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教育应 顺应儿童的本性,让其身心自由发 展”,“儿童应经常由游戏、运动、 手工艺与直接熟悉自然的方式学 习”,并提出了“体育乃是由儿童 至成年整个发展过程的一部分”的 学说。 这些主张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 理论,对欧洲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入19世纪后,德国“体操之父”库茨 姆斯、“社会体操之父”雅思,以及瑞典 “体操领袖”林德福尔斯,分别就体操及 其一般原则,体育实践经验等撰书立著。 这些理论著作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19世纪前半期,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迅速发展。英国教育家阿诺德正式把民 间流行的户外运动板球,足球等竞技游戏 纳入学校教育轨道,初步形成学校体育教 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