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云南大学生马加爵从小性格孤僻,加之自卑的因素和大学同学的关系相处的不好,一次打牌因与同学发生口角,遂起杀念,接连杀害四名大学同学,最终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执行枪决。

案例分析:此案例系为故意杀人,所以马加爵被判处故意杀人罪,并被依法剥夺政治基权利终身,执行枪决发生惨案的因素------------------(一)自身因素1长相丑陋一般认为,长相与性格有关。

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都是慈眉善目,性情暴躁、铁石心肠的人总是长着一幅凶相。

这是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情绪都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一种经常出现的情绪构成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一种经常出现的面部表情会凝固下来而成为面相。

马加爵小的时候长得还算可以,可是后来越长越难看,显然跟他的心灵扭曲有关。

2言语障碍,性格孤僻:马加爵自幼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爱交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家中缺乏语言环境,长大以后又不主动与人交往,他的语言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言能力与左脑有关,而左脑又是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的中枢。

语言能力差的人控制能力也差,容易冲动,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事,甚至违法犯罪。

他也曾试着和别人沟通,但每次都是遭到嘲笑)3自卑家境贫寒,交际能力差,长相丑陋,是其自卑的原因。

自卑常常会引起多疑和恨。

马加爵内心总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把别人的一举一动都看作是对自己的蔑视,甚至挑衅,甚至也会将别人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因而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时刻准备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与人争斗4情商低情商低的人不会察言观色,不理解别人的感受,难以与人产生心灵的互动,容易引起尴尬和窘迫,甚至出现冲突和互相伤害。

而马加爵就是这样的人。

5易冲动,一意孤行(二)家庭因素1家境贫寒2家庭教育不当,马加爵的父母马加爵的父母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家庭气氛非常压抑。

(三)被害人因素1唐学李和杨开红因在妨碍马加爵计划而被杀;龚博生日时没邀请马加爵被马加爵怀恨在心;2邵瑞杰和马加爵打牌发生口角,邵瑞杰批评马加爵为人直接引发惨剧的发生。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三)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相比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要经历 更多挫折,产生更多的挫折感,因此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应该主动 地、人性化地去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启示
(一) 从小开始,强化责任教育。
当代很多人都会随意地、冲动性地进行行为,毫不考虑行为后果。这些 责任丧失的行为表明对人们进行责任教育已刻不容缓。要从小教导人们对自 己的行为自己负责,要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不仅是对本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而且要对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都要产生影响;要从小教导人们领会到作为一个 社会人的真正内涵,逐步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及人类所负有的责任。
唐学李: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龚博: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 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时,恰巧来到马加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 害了杨开红。
(二) 强化“尊重生命”的意识。
很多大学生犯罪事件反映出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大学生中缺 乏“尊重生命”的意识。在西方一些国家中规定凡怀胎满三个月以上不准堕 胎,因为胎儿已“成”人,有其生存的权利。而我们的大学生却任意地将正 处旺盛时期的生命杀害或抛弃。“尊重生命”已经被残酷的事实激起强烈的 呼唤。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不可再生,每人只有一次生命。 必须珍惜生命,因为生命的归属从诞生那天开始早已不完全属于他本人,而 是家庭、社会的一部分,一定要爱护生命、保护生命。
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人的犯罪心理的来源同样 是对客观世界消极因素能动反映的结果。马加爵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大 量的消极因素,为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消极因素:严重的“贫富差距加大”、马加爵家庭贫困 学校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忽视

关于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与反思

关于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与反思

关于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与反思2月13~15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宿舍用重锤杀害了他的四个同窗舍友,制造了一起全国高校罕见的令国人震惊的骇人听闻的四人命案。

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

马加爵事件,对他自己,对他的家庭,对死难者及其家人,对我们的教育都是一个悲剧,教训十分惨痛,发人深省。

“马加爵是怎样一个人?”“作为大学生的马加爵存在哪些人格缺陷和不解的心结?”“风华正茂的马加爵又为什么会去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学?”“马加爵事件留给我们的反思是什么?”本文就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作些分析。

一、马加爵的心理人格分析(杀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马加爵的人格是有缺陷的、有障碍的,即病态的人格和扭曲的性格。

他的人格障碍类型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它的形成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累积过程,有一个很长时间的不良心态的累积,它的发生与幼年的心理发育不良、儿童期精神创伤及成长经历中人际关系的失败有密切的联系。

心理发育不良源于早年亲子关系的失败,主要表现亲人对孩子的需求的误读或漠视,即他的情感依附对象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所表达的含义,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合适的反应。

(一)表面朴实却敏感多疑,极度自卑在父母眼中马加爵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在中学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诚实、朴实的青年。

表面朴实的他对他的外表、家庭及周围的同学很敏感,他具有严重的自卑情结。

他觉得自己家族里几个兄弟姐妹,人人都比他强,很是自卑。

在信里他写到“虽然是大学生,我却绝对不能与十哥相比,心里很沉重”;在学校里,他也觉得很沉重,“读书读到哪年才能出头。

很多人比我老练,让我很自卑”。

他的班主任认为,马加爵自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经济上的贫穷,一个是因为其貌不扬的外表。

不仅如此,马加爵的自卑还表现在他从不愿意和别人提及他的家庭,每当说起这个话题他总是会借故躲开。

性格内向的马加爵几乎没有和班里的女生聊过天,也从不主动和女生说话。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人际关系与人格成长



马克思说: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的总和。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H.S.沙利文:人一出 生就生活在一个复杂、变动的人际关系之中, 这种关系就是他的社会性本质。个人与他人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是人格形成和发展 的主要原因。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人际情境中 相对持久的形式。 精神病学就是人际关系的科学。人际关系就是 一种操作或与人的相互作用,“操作不当”可 导致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没有责任心的行为并非第一次 —— 高中老师:高三一次会考结束后,马突 然失踪,家人和学校找了三天并报了警, 后在距家100多公里的贵港市被警方在 街头带走。 老师评价:他是一个乖戾自私的人。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暴力犯罪行为的情境前因 ——


打牌时因同学说他作弊而发生口角,当时众人 把他的种种“劣迹”数落了一番,特别是有人 言“吃饭时,连你广西老乡都不愿叫你了”, 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他说当时只是想杀死那一 人而已。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被害人是在冲突过程中首 先采用语言伤害的人。暴力行为可能是一种试 图挽回面子的报复行为。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人格障碍 —— 证据 犯罪人自白:“我想我之所以不能跟十 哥做一对知心朋友是因为我太自怜。” “我找到一棵桃树苗,但父亲不让种在 家里,十哥说给他,但我把树苗折断 了。” “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 父亲:“他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 奖状,却从不主动跟家人说。”
三、反思

坚持德智体心的全 面发展。德智体心 各要素之间是相互 作用和制约的。只 有全面发展才能做 一个有益于社会的 人,是大学生走向 社会,成家立业的 基育古训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1马加爵案件1.1马加爵案件简介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警方接到报警,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的柜子内发现4具尸体,接警后,办案民警迅速来到现场勘查取证。

经尸检及现场调查后得知,死亡4人为云南大学学生,四人为同学关系,死者分别是:邵瑞杰,唐学李,龚博,杨开红,4人均被钝器击打头部死亡,案发现场发现一个石工锤,经检验后确定,正是此起案件的作案工具。

四人死亡时间不一,唐学李最早死亡,其次是邵瑞杰,然后是杨开红,最后是龚博。

而同宿舍内的另一名学生马加爵却不知去向,是死是活也不清楚。

警方分别调查了死亡4人最后出现的地方,接触的人及目击证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该案发宿舍及同寝室的学生马加爵,宿舍地面,墙上,也有明显被清洗过血迹的痕迹。

同时,警方在寻找失踪学生马加爵的踪迹时,有目击证人反映,在案发之后,曾看见他离开学校。

警方调查马加爵于案发前后的行踪发现,在案发前,马加爵曾经在银行取过两次钱,分别是350元和100元,另外警方调查其上网数据时发现,马加爵曾浏览过江西赣州,湖南邵阳,广东广州等地的地理,交通情况,并浏览了假身份证制作等相关信息。

警方怀疑他是预谋杀人,前期已经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由于此案的恶劣性质,加上学校人员,媒体的大肆传播及发酵,此案很快便传遍全国,造成全国轰动。

而同时,公安部也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20万通缉马加爵。

在经过多方分析后,警方初步判定马加爵于案发后,很可能是逃往了广东。

警方随即部署力量前往广东,但来晚一步,马加爵嗅到风声,已经逃离,3月15日晚,警方接到线民举报,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很像是马加爵,办案民警很快来到现场,发现一名流浪汉正坐在路边吃馒头,在民警上前盘问时,马加爵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当晚19点30分左右,马加爵在三亚被抓获。

被捕后的马加爵供述了整起事件的起因,在案发之前,马加爵曾同邵瑞杰一起打牌,但是在中途时,邵瑞杰突然说马加爵出老千,马加爵一直都把邵瑞杰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在大学内唯一的朋友,他没想到邵瑞杰会这样说自己,于是,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邵瑞杰还讥讽马加爵的人品差,所以龚博(另一名被害人,与马加爵并无过节)生日的时候才没有请他,马加爵一下怒火中烧,原来在他们心中,一直都是这么看待我的,争吵过后,马加爵躺在床上,越想越不是滋味,也是从那时起,马加爵心里就生起了杀意,而当时定下的目标便是邵瑞杰及龚博。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简介本文对马加爵的犯罪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探讨其犯罪动机和心理状态,希望能够揭示出他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为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加爵的背景马加爵,男,某市某区人,自幼喜欢虐杀动物,并在成年后将犯罪行为升级到对人的伤害,包括杀人、强奸等。

他在犯罪中展现出极大的暴力倾向和对受害者的冷酷无情。

犯罪动机分析动机1:虐待成长经历马加爵的虐待成长经历是其犯罪动机之一。

在其童年时期,他可能经历了家庭暴力、虐待或其他不良成长环境,导致他对他人的恶意行为产生了扭曲的认知。

他可能通过虐待和杀戮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痛苦,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动机2:权力欲望和控制欲犯罪心理学中,一些罪犯表现出对权力和控制的极度渴望。

马加爵可能通过对受害者实施暴力和控制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并通过这种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自尊心。

犯罪的心理特征特征1:冷酷无情马加爵在犯罪行为中展现出冷酷无情的特征,他对受害者毫不留情,展现出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

特征2:精密策划马加爵的犯罪行为往往经过精心策划,他可能运用各种技巧来追踪和选择受害者,并在犯罪行为中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特征3:无法体验他人情感马加爵可能具有缺乏同理心和无法体验他人情感的特征。

他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只追求自己的满足感和快感,这种情感缺失可能是他犯罪的动力之一。

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心理分析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犯罪动机和心理特征。

这些信息可以为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预防措施针对这样的犯罪行为,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工作:1.家庭环境改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庭环境,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避免虐待和暴力行为对儿童的伤害。

2.社区关怀:建立社区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潜在的罪犯寻找其他途径来释放压力和消除犯罪冲动。

3.教育宣传:加强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犯罪心理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防范意识。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1. 引言马加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狼藉的犯罪分子,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探讨他犯罪的原因和心理动机。

2. 个人背景马加爵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他在学校表现平庸,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犯罪活动,并逐渐陷入了犯罪的泥沼。

3. 行为模式分析根据对马加爵犯罪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他的行为模式。

首先,他选择了靠近高风险地区进行犯罪,这样可以更容易逃避警方的追捕。

其次,他喜欢选择单独作案的目标,这样可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最后,他善于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窃听、跟踪等,来获取犯罪所需的信息。

4. 动机分析对于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缺乏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可能导致了他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

其次,他在学校中的失败和社会的歧视,可能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最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缺失,可能导致了他对道德规范的忽视,从而采取了犯罪行为。

5. 心理特征分析通过对马加爵的心理特征的研究,可以发现他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具有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只顾自己利益,无视他人感受。

其次,他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任何悔意。

最后,他具有一定的智商和技术能力,这使得他能够更加巧妙地进行犯罪活动。

6. 心理诊断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对马加爵做出心理诊断。

他可能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出自私、无责任感和缺乏情感的特点。

此外,他还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创伤和心理压力,这可能是他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

7. 预防和治疗建议针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点预防和治疗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贫困家庭和边缘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提供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帮助,防止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其次,应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最后,对于已经犯罪的个体,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犯罪的阴影。

马加爵案

马加爵案

“马加爵案”心理分析一、案情概述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

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初公安部统一指挥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全国出现数十名“疑似者”。

警方查明,2月15日,马加爵曾在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2月8日至13日以及2月15日马加爵上过互联网,查询江西省赣州市、湖南邵东县和广州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况,并浏览了有关身份证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网站。

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

3月12日广东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查缉马加爵线索的通告:警方调查发现了一些东西,马加爵极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前往广东,所涉车次及时间包括:2060次昆明—湛江,时间为20:41;1166次昆明—广州,时间为23:23。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二、心理分析(一)、马加爵的心理特点分析1、马加爵的认识特点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篇一: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一、案例简介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19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19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19年至2019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

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

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

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

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

马加爵曾经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

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

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

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

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篇一: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一、案例简介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19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19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19年至2019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

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

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

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

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

马加爵曾经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

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

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

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

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1.案件概述马加爵杀人案,是指发生在某地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共涉及10名受害者,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2年。

马加爵是案件中的主要嫌疑人,通过对其犯罪行为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犯罪心理和动机。

2.背景调查2.1 嫌疑人个人背景马加爵,男性,现年45岁,曾在某市工作。

嫌疑人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但社交能力较差,在工作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挫折感。

2.2 受害者背景受害者均为年轻的女性,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

他们大多数是单身,有些是大学生或在校学生,存在各类社交关系,但无法找到类似之处。

3.犯罪心理分析3.1 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嫌疑人具有恒定的沉稳个性,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内心的压力会逐渐积累,导致情绪爆发。

3.2 犯罪动机分析马加爵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自己受到了忽视和排斥,内心愤怒和不满导致他对年轻女性产生了深深的憎恶情绪。

他通过杀害女性来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权力感。

4.犯罪心理学分析4.1 犯罪手段嫌疑人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杀人手段,并且在每次作案后会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布局,能够展示他对犯罪过程的掌控能力。

4.2 作案动机通过对受害者的调查,发现马加爵在作案前会进行一定的物色和观察,选择那些与自己产生冲突或无法控制的女性作为目标。

5.心理分析与研究5.1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马加爵对受害者的憎恨心理以及他对犯罪过程的满足感。

5.2 心理帮助与预防针对类似的犯罪行为,应加强对潜在犯罪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相关的心理帮助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阻止潜在犯罪的发生。

6.附件附件1:马加爵案件相关文件附件2:受害者调查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陪审团:指由法院选任的一组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特殊团体,负责在部分案件中拿出裁决。

2.刑事犯罪:指违犯刑法规定,以罪事人身、财产权益为对象的违法犯罪行为。

3.犯罪心理学:专门研究犯罪心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他们犯罪的动机和心理机制。

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学分析2004 年,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

马加爵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起刑事案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更能揭示出背后复杂的心理因素和社会问题。

马加爵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成长环境相对艰苦。

贫困可能导致他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在成长过程中,他或许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可能在他进入大学后,面对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时,被进一步放大。

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多元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课题。

马加爵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使得他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当遇到人际矛盾时,他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选择将负面情绪积压在内心。

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来看,马加爵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没有能够建立起健康、积极的防御方式。

他可能过度使用了逃避、压抑等消极的防御机制,导致负面情绪不断积累,最终以极端的暴力行为爆发出来。

社会比较心理也在这一事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学中,学生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各种比较,如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社交能力等。

马加爵可能在这些比较中感到自己处于劣势,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不平衡。

此外,马加爵的心理问题可能也与他长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有关。

家庭、朋友和学校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他的心理困扰,并给予关心和帮助,或许能够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但在现实中,他可能感到孤独和无助,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痛苦。

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分析,马加爵可能存在一些偏执、冲动的特质。

这些特质在特定的情境下被激发,导致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了极端的选择。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教育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校和家庭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学分析正文:一、背景介绍马加爵事件是指近期发生在某地的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案件涉及多名被害人遭受侵害甚至失去生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讨论。

本文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对马加爵事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和心理过程,为解决类似事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心理学分析⒈事件前的心理状态在事件发生前,马加爵可能存在一些心理状态或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压力过大、情绪失控、人际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可能是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

⒉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在事件发生过程中,马加爵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愤怒等。

这些心理反应有可能导致他做出极端的行为。

⒊事件后的心理影响马加爵可能在事件后受到心理创伤的影响,如心理阴影、自责、抑郁等。

这些心理影响可能对他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心理干预和治疗建议针对马加爵事件中的心理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干预和治疗措施:⒈心理疏导和支持针对马加爵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失控等问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通过倾听和沟通来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⒉心理评估和诊断对马加爵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了解他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潜在的心理疾病,为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⒊心理治疗和康复针对马加爵的具体心理问题,可以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和康复,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相关调查报告、心理评估报告、心理治疗记录等。

如有需要,可联系相关人员获取相关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刑事案件: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以犯罪行为形式表现的案件。

⒉侵害:指对他人权益进行非法侵犯或侵害的行为。

⒊心理动因:指影响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内部或外部因素。

⒋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阶段上的变化过程。

⒌心理创伤:指人在遭受重大压力或创伤后,心理上产生的持久性,难以适应的问题。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1:简介
1.1 背景介绍
1.2 犯罪案件概述
2:犯罪行为分析
2.1 杀人动机分析
2.2 作案手段与准备
2.3 犯罪心理分析
2.4 犯罪心理学术理论探讨
3:个人背景调查
3.1 马加爵的家庭背景
3.2 教育经历与职业情况
3.3 人际关系与社交活动
4:犯罪心理剖析
4.1 马加爵的心理特征
4.2 早期偏好与行为倾向
4.3 马加爵的受害者选择模式
4.4 犯罪手法的变化与适应能力
5: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5.1 社会环境的影响
5.2 生活压力与心理反应
5.3 自我认同与归属感
5.4 地理、文化与社会因素对行为的影响6:法律心理学分析
6.1 证据的分析与评估
6.2 罪责与负刑能力判断
6.3 犯罪心理学在法律定罪中的应用
7:犯罪预防策略
7.1 早期犯罪预防
7.2 心理健康辅导与治疗
7.3 社会支持与正面影响力
7.4 犯罪侦查与安全防范
附件:
附件一、马加爵的个人犯罪记录
附件二、相关调查报告与证据材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正当防卫:指的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合法权
益而实施的防御行为。

2:行为动机:指犯罪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动机或目的。

3:罪责刑事责任能力: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
行为负有的刑事法律责任。

4: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与刑事司法系统有关的心理学科。

从心理中介因素分析马加爵犯罪行为

从心理中介因素分析马加爵犯罪行为

从心里中介因素分析马加爵犯罪行为经济管理学院0909112 32 赵倩1.认知评价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

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观才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

2.社会支持据报道,事情的起因是在一次打牌时,别人说马加爵作弊,随后相互发生了口角,大家就把马加爵曾经的种种“劣迹”都给他说了,甚至还提到“吃饭时,连你广西老乡都不愿叫你了”之类的话。

据他父亲回忆,他从来没有跟马加爵做过深入的交谈。

在马加爵上大学期间,父亲只给他写过一封信。

马加爵自己遇到开心的事或伤心的事也从来不告诉父母,最典型的例子是得了奖状也不向父母汇报,往抽屉里一塞,就象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一样。

父母对儿子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直到从抽屉里发现了奖状才知道儿子在学校里的表现。

由此可见,马加爵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

马加爵的父母为什么会忽视自己的孩子?一个原因是家境贫寒,整天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父母也是分裂样人格障碍,即性格孤僻、情感淡漠。

如果是这样的话,马加爵的人格障碍就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马加爵被捕以后全家出动去向被害人家属道歉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家人也是非常“偏执”的。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是一个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这表现在他情绪化地处理问题。

与父亲吵架后,写日记诅咒父亲,与同学发生争执将其杀害,这都有所表现。

4.心理坚强马加爵心理不过坚强,他并不容易从情绪困扰中走出来,应激和压力对于他行为和情感的干扰明显。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马加爵的犯罪心理,通过对马加爵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探讨,探究他犯罪的原因和心理动机。

通过对马加爵犯罪心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并帮助未来类似案件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犯罪心理分析,马加爵正文:马加爵,男,27岁,高中肄业,无业,因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马加爵犯罪的背后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在探究这些因素时,我们需要从他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经历马加爵的个人经历与他的犯罪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马加爵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进入社会后也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生活困顿。

这使得他对社会存在着一定的不满和不信任,通过犯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得以滋生。

此外,马加爵还存在很强的攀比心理和优越感,他希望通过犯罪来展示他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二、家庭环境马加爵的家庭环境也是导致他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一直不太和谐,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母亲还曾经因为家庭暴力离开家。

这种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和亲人离别的经历使得马加爵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因此他对外界表现出了一定的胆怯和抵触情绪,但同时他也很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

三、社会环境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也是马加爵犯罪的外在原因之一。

在目前的社会中,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就业难题和经济压力,这让他们面临着犯罪的风险。

特别是在城市内部分地区,一些陋习的存在使得犯罪人员更容易藏匿和作案,这也为马加爵的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个人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加深。

其次,家庭的不和谐和亲人的离别让他缺乏安全感。

最后,社会环境的问题为他提供了作案的便利。

因此,在未来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积极开展社会矫正工作,帮助类似犯罪潜在人群解决心理问题和经济困境,切实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

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马加爵案例分析犯罪心理学
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學
1. 引言
本章將介紹研究對象馬加爵案例的背景和目的。

2. 案例背景
本章將闡述馬加爵案例的發生經過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包括案發時間、地點、被害人和嫌疑人的基本情況等。

3. 事件分析
本章將對馬加爵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包括案發動機、犯罪手段、案發過程等。

4. 犯罪心理學理論應用
本章將運用犯罪心理學理論對馬加爵案例進行分析,包括人格特徵、心理動機等方面的研究。

5. 調查與審判過程
本章將介紹馬加爵案例的調查和審判過程,包括警方工作、證據收集、法庭審理等。

6. 學術探討
本章將對馬加爵案例進行學術討論,包括犯罪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的研究觀點。

7. 心理狀態評估
本章將對馬加爵進行心理狀態評估,包括心理測評工具的運用、犯罪者的心理狀態評估等。

8. 防控對策
本章將提出針對馬加爵案例的防控對策,包括社會措施、法律制度改革、教育和心理輔導等方面的建議。

9. 結論
本章將對馬加爵案例進行總結,提出結論並展望未來的研究方向。

附件:
本文檔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法庭文件、調查報告、犯罪心理學專家報告等。

法律名詞及注釋:
1. 刑法:對犯罪行為進行處罰和防治的法律體系。

2. 量刑:根據犯罪的性質、情節和罪行嚴重程度,對犯罪者進行的刑罰裁量。

3. 审判程序:指對涉嫌犯罪的嫌疑人或被告進行的法庭審理程序。

4. 毒品:指對人體中構成危害的物質,包括非法藥物和合法藥物的濫用。

犯罪心理学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犯罪心理学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

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唐学李一人,2月14日晚杀邵瑞杰一人,2月15日再杀杨开红、龚博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3月15日晚于海南三亚市被捕,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先后用锤子杀死4名同学藏尸宿舍案件一经爆出,全国上下沸沸扬扬,引起了全国上下的讨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来诸多研究者探讨马加爵的不归之路。

有人指责马是杀人狂魔、校园屠夫、冷酷杀手、变态狂,也有人说是社会的悲哀,教育的失败,也有人说马加爵即可恨又值得同情。

指责声和同情声中,也引发了我们对校园犯罪的思考。

看似马加爵一案已经尘埃落定,其实则不然,大学校园犯罪频频发生。

2004年5月16日,发生在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

2010年,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发现伤者在记录自己的车牌号码,拿出刀子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郭力维(1986年-),男,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其在2009年11月杀害同寝室友而被判死缓。

黄洋,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耳鼻喉科专业。

2013年考取博士。

黄洋同学因喝饮水机里的被林森浩投放有毒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的水,经抢救无效去世。

2014年2月18日,一审宣判死刑。

2007年4月1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发生的两次枪击事件,连同凶手在内,共有33人死亡,并至少造成23人受伤。

校园犯罪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对学生、老师和学校等造成生命或财产侵害的违法行为。

从刑法以及心理角度剖析“马加爵案”

从刑法以及心理角度剖析“马加爵案”

我看“马加爵”案案件介绍:马加爵,男,汉族,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

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从马加爵的简介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天分及努力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云南大学。

可就是这么一位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的人,却在大四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变成杀人凶手,杀了四个同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同学。

让人震惊之余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人,让一个大学生化作杀人狂魔。

犯罪动机马加爵的杀人动机似乎很简单,因为打牌的一次口角。

命案发生前的几天马加爵与几个同学一起打牌,期间邵瑞杰,被他自认为是最好的朋友与他发生了争吵,最后还用言语讽刺了马加爵为人。

但正是这次争吵压倒了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了马加爵的杀人案件。

但是,马加爵的杀人动机真的是仅仅因为一句话吗,很显然不是。

是同学们对他的长期偏见,社会对他的压力以及他自卑而扭曲的人生观导致了这桩惨案。

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就是,报复同学们对他的长期不公平待遇。

环境以及犯罪心理从马加爵的成长经历看,他不仅没有什么特殊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喜爱的学生,是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

但正是这么一个人,却在步入大学后心理一步步扭曲,最终踏上了杀人的不归路。

一个社会越发达,越文明,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包容性越强。

就好比美国能够接纳从全球各地的人,可以接纳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宗教信仰,而朝鲜却不能。

很不幸,中国社会还不能到达美国那种境界,我们总是对不同于我们普遍认识的事物抱有成见,从心里甚至行动上加以排斥。

对于马加爵那种人,我们在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偏见,而正是这种偏见是他的自尊转变为自卑,最终导致了他扭曲的人生观。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要为他逃脱责任,而是想要表明我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多一份宽容,便多一份和谐,少一份杀戮。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一、本文概述《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旨在深入探索马加爵犯罪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动机。

通过对马加爵的个人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犯罪行为的详细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以期为预防类似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章将从马加爵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心理发展的轨迹,探讨其犯罪行为的根源,并对如何预防和干预类似犯罪行为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马加爵犯罪心理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犯罪心理学的理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二、马加爵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马加爵的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对于理解其犯罪心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马加爵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他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为了供他上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马加爵自幼就展现出了聪明好学的天赋,成绩优异,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他进入高中和大学,马加爵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发现自己与同龄人在经济、社交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让他感到自卑和焦虑。

马加爵也遭受了一些人际关系上的挫折,比如与同学的矛盾、恋爱的失败等,这些经历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困扰。

在家庭中,马加爵的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改变家庭的命运。

这种期望无形中给马加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努力学习,但却始终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这让他感到内疚和失望。

马加爵的家庭环境也缺乏情感支持和沟通,这使得他在面对困境时更加孤立无援。

综合分析马加爵的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他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包括经济困难、社交障碍、人际关系矛盾以及家庭期望等。

这些压力和挑战导致了他的心理失衡和扭曲,最终促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因此,在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时,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三、马加爵的人际关系及社交状况马加爵在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上的缺失,可以说是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篇一: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下面是我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我认为对于犯罪者应该分类讨论:至少应该分为3类:1:生活所泊型:对于这一类人是由于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没有办法保障。

他们本来没有多么大的目标,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他们犯罪的基本动机。

基本心理,这些人对于没有多么大的危害性。

对于这类犯罪者应该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使他们的生活稳定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类犯罪。

2.心理变态型:这种犯罪类型的人是由于自己的心理在成长中受到了打击。

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形式的。

比如:由于自己的生理缺陷引起、少年成长时受到了别人的歧视、少年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少年时受到了迫害从而在心理上造成难以忘记的了阴影等等。

这类人由于受到种种不同寻常的遭遇。

从引起了心理的变态。

如果调整不好,就会造成他们在心理上对社会、对他人的仇视或不满:当这种情心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就会造成他们把对社会、对他人的这种心态演变成现实中的行动,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变态心理。

这样就会造成犯罪。

对于这类犯罪者,应该从心理学上给予一定的治疗。

使他们能够重新调整心态。

对社会、对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犯罪。

3、人格分裂型:这种类型的犯罪者。

与第二类有一定的相同点:都是由于遇到了重大的打击而造成的。

但不同的是他们本人对待的方法不同与第二类犯罪者:他们在思想上采取了逃避直接面对的办法。

他们想让自己的这些痛苦的记忆中删除。

于是经常去从不同与自己本人的性格或思想的方向去考虑问题,久而久之。

造成了另外的一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出现了。

他于原来的性格可以完全的不同。

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性格。

并且当一种性格存在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另外一种性格的存在。

并且也完全不记得自己在另外的一种性格。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摘要: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一案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

一场对马加爵杀人心理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也随之产生。

带着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关注以及对暴力犯罪原因的兴趣,笔者从马加爵个人入手分析了个体暴力犯罪的心理学成因。

从马加爵的本人入手,从他的性格、犯罪人格、犯罪心理历程以及人生观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马加爵;性格;人格;不完全社会化;敌意短短几天之间,云南大学的一件学生被害案件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

笔者在20xx年2月23日的新浪网新闻中心上看到了这个案件的相关报道。

四个鲜活的生命被扼杀在大学校园中,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腐烂模糊,经过法医鉴定,这四个学生是被人用钝器击打致死,装在黑色塑料袋里然后放在宿舍的橱柜中的。

与此同时,对案件的各种猜测和传言被各种媒体,流传于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直到杀人凶手落入法网,人们才最终相信,行凶者是被害人的四年同窗——马加爵。

马加爵一案,从发生到现在,已经在全国上下产生的巨大影响,案件发生之初就已经震惊全国。

在案情不断发展的同时,媒体、高校、社会各界,都出现了十分热烈的讨论。

一些学者也就此问题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各个领域进行了新的研究。

此案目前一审已经审结宣判。

由于被害人以及犯罪人身份的特殊性,同时,案件本身的严重程度和杀人者行为的残忍,就是这个案件倍受重视的原因,也使得笔者产生了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对马加爵进行分析的想法,并以此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

按照行为方式分类来看,马加爵此案属于很严重的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也就是犯罪性暴力,就是“非法使用武力的行为,包括形式杀人、伤害、抢劫、强奸和其他的性侵害”。

在以往对暴力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心理研究中对行为人认知特点的描述均为:思维方式简单,认知水平低,认知内容有缺陷,具有歪曲的道德观、价值观。

在本案中的犯罪人马加爵,他是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学生,经过了大学四年的高等学府教育,从常理上来认定,他不应该存在思维方式简单,认知水平太低这样的问题了,那么为什么他会犯下这样令人惊讶的罪行,恐怕要从他本身的个体差异入手来分析。

当然,作为暴力犯罪人,他也具备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征。

一、浅析马加爵的性格(一) 性格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从出生以后随着跟社会接触的不断增多,形成了个人所特有的思想、行为特点,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和表现都是与之相符合的。

对于马加爵来说,由于没有实际接触的机会,我们只能通过报纸、网络从侧面来了解他的性格。

从他的家人那里来看,他们认为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父亲认为他很听话,而且还很独立。

学校的同学们大多说他,比较沉默、不太爱与人交流。

在报纸、网络上也流传了一些对马加爵过去的描述,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一定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表现,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的影响,马加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他总是处在一种极端的矛盾之中,在渴望成功的同时又感觉自己卑下渺小不如别人,造成了他矛盾,敏感,多疑的性格。

为什么总是保持沉默,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人格对于性格的讨论,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经常被我们提到的词语“人格”。

这两个词语经常会被混同,实际上还是有所差异的。

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

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

人格类型的分类更加典型,人的性格特征在某种情况下会跟人格特征相重合,但是人格类型和特征更加抽象化,通常存在某些不同的特定群体中,用于标示某些类人群的普遍特点。

而性格总是因人而异的,更零散,而且,也不是说具有性格中具有哪种人格类型特征就一定属于哪种人格。

他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对马加爵犯罪人格的很多描述,因此,在下面就从犯罪人人格方面对马加爵进行一些分析。

1、马加爵是否具有反社会人格马加爵出生于一个偏僻的山村,有着贫穷家庭的背景,从小性格内向,不爱流露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

当进入云南大学学习以后,出于性格、家庭背景、消费水平、人生观念等很多因素,朋友圈子相对狭小,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知心的。

朋友,因此,并没有被主流的广大同学所接受。

基于这种情况,就曾经有人评论说,马加爵应该具有反社会人格,而且他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2、马加爵的人格“不完全社会化”的情况个体的“不完全社会化”是一个基本上在所有犯罪心理学相关书籍中都会提到的词语。

要考察一个人的犯罪人格,首先就要看看形成他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在这个内化机制中,首先遇到的就是人的社会化问题。

我们说,人生存在社会之中。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纯存在,因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学习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从出生开始,逐渐熟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到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真正融入到社会当中去,也就完成了个体的社会化,或者说“人格的社会化”。

就是所谓的从“生物性存在”转化成“社会性存在”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理论上把它概括为“个体经过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3、马加爵属于怎样的人格类型谈到暴力犯罪,就自然想到了暴力人格。

马加爵是不是那种典型的暴力人格呢?据同学介绍,马加爵并不是一个易怒的人,虽然有时候会跟人发生口角,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保持缄默。

也就是说,其实他在内心中相当愤怒,但却极少表达出来,他不断增加对自己情绪的抑制程度,虽然对外界刺激和挑衅十分不满,也在不断的压抑自己。

从他杀人这件事情上来看,他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压抑极限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忍无可忍。

二、马加爵杀人的动因(一)马加爵所说的原因马加爵为什么杀人?他的动机是什么?据他自己说“有一次他们说我打牌时候作弊,其实我根本没作弊,就跟他们吵起来了。

”“起因是因为一次吵架,吵加之后,有件事情让我很意外,我把邵瑞杰(被害人之一)当成非常好的朋友,很真心得,这次吵架之后我发现,在他心中我完全不是那个样子,我就想了很多,觉得很绝望,然后就决定杀人了。

”仅仅是报复么?并非这么简单。

并且,“觉得很绝望,然后就决定杀人了。

”,他本人的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模棱两可。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马加爵产生犯罪,继而杀人的念头呢?(二)、对马加爵犯罪杀人的分析1、马加爵怎样产生犯罪的念头马加爵在学校中表现的十分低调,这跟他的家境贫寒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说过,贫穷并不是他最终杀人的根源所在。

那么,现在我们从他个性的深处探索一下。

他在学校中没有知心的朋友,跟人交往也不是很频繁,基本上是一个典型的我行我素的人。

实际上,他不跟人接触,从表面来看,是因为他个性内向的一个表现,往更深处来说,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的人。

一般来说,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有比较强的自卑心理。

他们通常离群索居,做自己的事情,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对马加爵来说,不跟人交流,不让人知道他内心深处真正在想什么,才是他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只有人们不知道他想什么,做什么,才不会从情感上刺伤他。

为了这种所谓的防护,他采取了一种比较消极的对待别人的方式。

跟外界的接触减少以后,相对的接受到的反馈就比较少,这样,就没有人看到他内心真正脆弱的地方,也就不会有人真正伤害到他。

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就成了他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开始。

所以,虽然说马加爵说的杀人动机并不仅仅是报复,但他当时应该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无论他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所在,报复这种想法,确实是在他心目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的。

2.马加爵为什么会采用杀人的方式当马加爵由于内心中“敌意”的叠加而无法抑制的时候,他产成了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反击的念头。

这就是攻击的产生。

然而,他为什么会采用杀人碎尸藏尸这样十分残忍的手段呢?其实,一定程度的伤害他人身体也是一种攻击手段。

而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对一个人来说已经是最极致最终端的一种方法了。

马加爵在精神上十分孤独。

他不愿与人交流,也没有人与他交流,包括家人、同学都是如此。

加上他从小就是内向的性格,很多人,把这看成是他性格原因而没有多加重视,他不愿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得他在内心人生观确立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与社会交流和反馈的过程,也就使得他的人格不完全社会化,价值观念单一而且单纯,他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

笔者认同的一种观点是,他的悲剧,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对人生乃至生命的价值没有一个确定的正当的认识。

实际上,这也是暴力犯罪人的典型特点之一:歪曲的道德观、人生观。

马加爵,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本应该有美好的前程和生活,却成了五个家庭悲剧的始作甬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