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通信的频率选择

合集下载

中国频率分段标准

中国频率分段标准

中国频率分段标准中国的频率分段标准是依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以下是关于中国频率分段标准的主要内容:1. 航空通信使用高频段在航空通信中,高频段(HF)被广泛使用。

该频段范围为3-30 MHz,具有较长的传播距离和较好的抗干扰性能,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导航。

2. 短波通信使用高频和极高频段短波通信主要使用高频(HF)和极高频(VHF/UHF)频段。

高频范围为3-30 MHz,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和传播特性;极高频范围为30-300 MHz,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好的传播特性。

3. 甚高频航空无线电导航使用甚高频段甚高频(VHF)被用于航空无线电导航。

该频段范围为117-137 MHz,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和传播特性,适用于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通信。

4. 地面模拟电视广播使用VHF和UHF频段地面模拟电视广播主要使用VHF(甚高频)和UHF(超高频)频段。

VHF范围为48.5-106.5 MHz,具有较好的传播特性和抗干扰性能;UHF范围为470-890 MHz,具有较高的频宽和传输速率。

5. 数字声音广播使用中频段和低频段数字声音广播主要使用中频段(MF)和低频段(LF)。

中频段范围为1.5-30 MHz,具有较好的传播特性和抗干扰性能;低频段范围为30-300 MHz,具有较低的传输速率和较高的信号穿透能力。

6. 地面固定业务使用中频段和低频段地面固定业务主要使用中频段(MF)和低频段(LF)。

中频段范围为1.5-30 MHz,主要用于固定电台之间的通信;低频段范围为30-300 MHz,主要用于固定电台和移动电台之间的通信。

7. 移动业务使用高频段、中频段和低频段移动业务包括移动电话、移动数据传输等,使用高频段、中频段和低频段。

高频段范围为3-30 MHz;中频段范围为1.5-30 MHz;低频段范围为30-300 MHz。

这些频段可用于不同类型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

短波通信需要的大概参数举例

短波通信需要的大概参数举例

短波通信需要的大概参数举例
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短波频段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技术。

在进行
短波通信时,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参数,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考虑
的参数举例:
1. 频率范围,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通常为3 MHz至30 MHz。

这个范围内的频率可以在大气层反射和折射以及电离层反射的作用
下实现远距离通信。

2. 发射功率,发射功率是指发送端的信号强度,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

发射功率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信号的传播距离和质量。

3. 天线增益,天线增益是指天线在特定方向上的辐射能力,通
常以分贝(dB)为单位。

天线增益的大小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距离和
覆盖范围。

4. 调制方式,短波通信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如AM(幅
度调制)、SSB(单边带调制)、CW(连续波)等,不同的调制方式
适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

5. 天气条件,大气层和电离层的状态会对短波通信产生影响,如太阳黑子活动、电离层的频率反射特性等都会对信号的传播产生影响。

6. 天线架设高度,天线的架设高度会影响信号的传播范围和覆盖区域,合理的天线架设高度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7. 接收灵敏度,接收端的灵敏度决定了接收端能够接收到多远距离的信号,灵敏度越高,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就越好。

总的来说,短波通信需要考虑的参数涉及到频率范围、发射功率、天线增益、调制方式、天气条件、天线架设高度和接收灵敏度等多个方面,这些参数的合理选择和配置将直接影响到短波通信的效果和质量。

413短波电台参数

413短波电台参数

413短波电台参数
短波电台是一种广播电台,用于在短波频段进行无线电广播。

短波电台的参数包括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类型和架设方式等。

首先,短波电台的发射频率通常在3 MHz至30 MHz的范围内,这个
范围内的电磁波可以在大气层内反射和折射,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发射功率是指电台发射信号的强度,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不同的电台根据其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会有不同的发射功率。

天线
类型包括垂直天线、水平天线、定向天线等,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
于不同的传输需求,比如定向天线可以实现信号的定向传输,垂直
天线适合进行全向传输。

天线的架设方式也会影响信号的传输效果,比如天线的高度、架设角度等。

除此之外,短波电台的调制方式、
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等参数也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短波电台的参数涉及到发射频率、发射功率、天线类型和架设方式
等多个方面,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短波电台的信号覆盖范围、传
输质量和接收效果。

不同频段信号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不同频段信号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不同频段信号传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下:
1. 长波通信(3kHz~30kHz):长波主要沿地球表面进行传播(又称地波),也可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形成的波导中传播,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

长波能穿透海水和土壤,因此多用于海上、水下、地下的通信与导航业务。

2. 中波通信(30kHz~3MHz):中波在白天主要依靠地面传播,夜间可由电离层反射传播。

中波通信主要用于广播和导航业务。

3. 短波通信(3MHz~30MHz):短波主要靠电离层发射的天波传播,可经电离层一次或几次反射,传播距离可达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

短波通信适用于应急、抗灾通信和远距离越洋通信。

4. VHF(甚高频):频率范围从30 MHz到300 MHz。

其中,FM广播电台的频率范围是88 MHz到108 MHz。

VHF频段在传输中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和较好的穿透能力,适合在城市环境中进行通信。

5. UHF(超高频):频率范围从300 MHz到3 GHz。

UHF频段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强的阻抗辐射能力,适用于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和数字电视等。

6. SHF(极高频):频率范围从3 GHz到30 GHz。

SHF频段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强的阻抗辐射能力,适用于卫星通信、雷达系统等。

7. EHF(极超高频):频率范围从30 GHz到300 GHz。

EHF频段的特征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强的阻抗辐射能力,适用于微波通信、无线红外通信等。

短波频率选择方法分析

短波频率选择方法分析

短波频率选择方法分析短波是指波长在10-100米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其传播距离可达数千公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于国际通信、天气预报、无线电广播等领域。

在短波通信中,频率的选择对于信号的传输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短波频率选择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在短波通信中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频率。

短波频率的分类短波频率一般以频率(单位:兆赫兹,MHz)为主要参数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超短波(2-30MHz):主要用于国际通信、航空通信、电离层研究等领域;•短波广播(3-30MHz):主要用于全球广播、中外语广播、科学教育等领域;•单边带通信(0.5-30MHz):主要用于军事通信、海事通信、天气预报、救援通信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使得信号传输的质量得到最大化。

短波频率选择的方法短波频率的选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总结得出的一种选择短波频率的方法。

例如,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使用低频段(5-15MHz)的短波会取得较好的传输效果;而在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则需要选用高频段(15-30MHz)的短波才能获得较好的传输效果。

经验法具有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特点,但也具有局限性,因为其选择频率的依据过于简单,难以适应新的传输环境和信息需求。

利用预测利用太阳黑子周期预测是一种选择短波频率的方法。

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表明太阳活动较强,此时阳光照射的上部大气层对电离能力影响最大,电离层中的电子浓度相对较高,短波易于穿过。

而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表明太阳活动较弱,此时阳光照射的上部大气层对电离能力影响较小,电离层中的电子浓度相对较低,短波易于反射和散射。

这种预测方法需要预先了解太阳黑子周期,而且只适用于一定周期内的预测。

使用天磁数据短波信号受地球磁场影响较大,因此天磁数据可以用来选择合适的短波频率。

短波传输的合适频率和太阳活动的强弱、夜间磁层的状况等有很大关系。

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研究

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研究

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研究第一章:引言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短波信号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技术。

由于短波信号的特性,其在大气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频率选择成为短波通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章将介绍研究动机、目的以及文章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短波通信频率选择原理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的核心在于找到一种能够不受大气情况变化影响,并且能够提供良好通信质量的频率。

本章将介绍短波的传播特性、大气的影响因素以及频率选择的原理和目标。

第三章:已有的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目前,已有多种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中。

本章将对已有的算法进行分类和评述,包括传统的经验法、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以及基于智能算法的方法。

第四章:基于计算机仿真的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计算机仿真方法是基于对短波信号传播特性的深入了解和大量仿真实验数据的积累,通过分析数据和建立数学模型来选择最佳频率。

本章将介绍基于计算机仿真的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的原理、实现过程以及优缺点。

第五章:基于智能算法的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算法在频率选择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本章将介绍基于智能算法的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的原理和常用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以及它们在频率选择中的应用。

第六章:频率选择算法的性能评估指标为了评估不同频率选择算法的性能,需要定义一些评估指标。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性能评估指标,并分析其适用性和优缺点,为后续章节的比较分析打下基础。

第七章:案例研究与实验结果本章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不同频率选择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

通过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来验证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八章:讨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将综合前文的研究成果,对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进行总结和讨论。

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结合机器学习、优化算法的研究、实时自适应频率选择算法等。

第九章:结论本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总结短波通信频率选择算法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短波通信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

短波通信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

短波通信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1.6 MHz~30 MHz1600 kHz~1800 kHz:主要是些灯塔和导航信号,用来给鱼船和海上油井勘探的定位信号。

1800 kHz~2000 kHz:16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在秋冬季节的夜晚有最好的接收效果。

2000 kHz~2300 kHz:此波段用于海事通信,其中2182 kHz保留为紧急救难频率300 kHz~2498 kHz:120米的广播波段。

2498 kHz~2850 kHz:此波段有很多海事电台。

2850 kHz~3150 kHz:主要是航空电台使用。

3150 kHz~3200 kHz:分配给固定台。

3200 kHz~3400 kHz:90米的广播波段,主要是一些热带地区的电台使用。

3400 kHz~3500 kHz:用于航空通信。

3500 kHz~4000 kHz:8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

4000 kHz~4063 kHz:固定电台波段。

4063 kHz~4438 kHz:用于海事通信。

4438 kHz~4650 kHz:用于固定台和移动台的通信。

4750 kHz~4995 kHz:60米的广播波段,主要由热带地区的一些电台使用。

最好的接收时间是秋冬季节的傍晚和夜晚。

4995 kHz~5005 kHz:有国际性的标准时间频率发播台。

可在5000 kHz听到。

5005 kHz~5450 kHz:此频段非常混乱,低端有些广播电台,还有固定台和移动台。

5450 kHz~5730 kHz:航空波段。

5730 kHz~5950 kHz:此波段被某些固定台占用,这里也可以找到几个广播电台。

5950 kHz~6200 kHz:49米的广播波段。

6200 kHz~6525 kHz:非常拥挤的海事通信波段。

6525 kHz~6765 kHz:航空通信波段。

6765 kHz~7000 kHz:由固定台使用。

7000 kHz~7300 kHz:全世界的业余无线电波段,偶尔有些广播也会在这里出现。

短波通信组网与数字短波组网关键技术

短波通信组网与数字短波组网关键技术

短波通信组网与数字短波组网关键技术一、短波通信组网的技术原理短波通信组网是指通过短波无线电信号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网络技术。

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频率选择、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功率控制、多址接入、信号波束成形等方面。

频率选择:短波通信组网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资源来进行通信,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频率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天波传播、多径传播、多径干扰等因素,通过频率规划和频率分配来避免频谱空洞和频谱冲突,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调制解调:在短波通信中,利用调制解调技术将原始数据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调制信号进行发送,并在接收端通过解调技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数据信号。

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在短波通信组网中根据不同的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信道编解码:短波通信组网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编解码处理,以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通过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对数据进行冗余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纠错能力;而信道解码技术可以在数据接收端对经过编码加密处理的数据进行还原和解密。

功率控制:短波通信组网中需要合理控制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发射功率,以保证通信的质量和效率。

合理的功率控制可以降低信号干扰和能耗,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节省通信设备的电能消耗。

多址接入:在短波通信组网中,通过采用多址接入技术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共享同一频率资源进行通信。

常见的多址接入技术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进行通信而不相互干扰。

信号波束成形:为了提高短波通信组网的传输距离和通信质量,可以利用信号波束成形技术对发送信号进行指向性发射,在接收端利用信号波束成形技术对接收信号进行指向性接收,从而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二、数字短波组网的技术原理数字短波组网是在传统短波通信技术基础上,引入数字信号处理、数字调制解调、分组交换、数据压缩等先进技术,实现短波通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具有传输速率高、通信质量好、系统灵活等优势。

短波摩尔斯电码频率

短波摩尔斯电码频率

短波摩尔斯电码频率
短波摩尔斯电码频率是一个相对复杂且专业的通信话题。

首先,短波,作为无线电波的一种,其频率范围为3~30MHz。

这个频段内的无线电波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夜间,可以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到较远的距离。

摩尔斯电码,又称为摩尔斯码,是一种通过不同长度的信号脉冲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编码方式。

它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航海、航空等领域,特别是在那些需要简洁、高效且可靠的通信环境中。

当涉及到短波摩尔斯电码频率时,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频率值。

这是因为摩尔斯电码的使用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通信距离、通信环境、可用频段等。

在短波通信中,通信双方需要在一个共同的频率上进行通信,而这个频率通常是通过事先的协调或搜索过程来确定的。

此外,短波通信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电离层的变化、天气条件、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短波摩尔斯电码的频率选择和使用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短波摩尔斯电码频率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通信需求、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通信设备和操作技术来确保通信的顺利进行。

因此,对于短波摩尔斯电码频率的深入了解和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通信知识和实践经验。

短波通信频率选择技术研究与实现

短波通信频率选择技术研究与实现
【关键词 1短波通信;频率选择技术;实现
短 波通信 过程 中 ,信道 会产生 窗 口效应 ,如 果短波通 信频 率的选 择 不合理 ,信道 会干 扰短波通 信 。由此可 以看 出,短波通 信频 率的合 理 选择是 保证 短波通 信质量 和成效 的关键 。要想保 证短波 通信 效率选 择 的合理性就 必须研发 和 引进先进 技术 ,实现 短波通 信的 目标 。
1.短波 通信频率选择技术的分类
目前 , 短 波通 信 频 率 选 择 技 术 的分 类 方 式 比较 多 。按 照 短 波 通 信 频 率 选 择 技 术 原 来 来 分 类 ,可 以把 短波 通 信 频 率 选 择 技 术 分 为 : 一是 频率 预 测 技术 ,二 是频 率 探测 技术 。其 中 ,频 率 预 测技 术 实 际上 就 是通 过 构 建相 关参 数模 型 来分 析短 波 通信 频率 ,是 比较 常 用 的短 波 通信 频率 技术选 择 方 法 。按照 短波 通 信频 率选 择 技术 的 实 效 性可 以分为 以下 几类 :一 是长 期 预测 ,二 是 中期 预测 ,三是 短 期 预 测 。按 照短 波通 信 频 率探 测 的方 式可 以分 为 以 下几类 :一是 垂直 探 测 ,二 是斜 向探 测 ,三 是 斜 向返 回探 测 。按 照短 波通 信频 率 探测 体 制可 以分为 以下几 类 :一 是 脉冲 探测 技术 ,二是 导频 探 测技 术 , 三 是错 误 计数 技 术 , 四是眼 图 技术 。事 实上 ,频率 预测 必 须 与频 率 探 测结 合 在 一起 ,二 者 缺一 不 可 。频 率 探测 是 频率 预测 的前提 和基 础 ,频 率 探测 需 要为 频 率预 测提 供 所需 要 的数 据和 参数 。但 是 ,在 短 波通 信 技术 的实 际应 用 过程 中, 多种 因素 限 制 了短波 通 信技 术 的 使 用 ,不 仅浪 费 了大 量 资源 ,还 会暴 露 探测 目标 ,无法 保证 短 波通 信 的安 全 性 。当然 ,要 想 保 证短波 通 信 的质 量和 安 全性 ,需要 结合 用户 的 实 际情况 来控 制 频率 预测 和频 率探 测 的结 合度 。

短波 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 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的波长短,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波绕射能力差,传播的有效距离短。

短波以天波形式传播时,在电离层中所受到的吸收作用小,有利于电离层的反射。

经过一次反射可以得到100~4000km的跳跃距离。

经过电离层和大地的几次连续反射,传播的距离更远。

射频频谱的高频部分,频率为3~30MHz,有时称为短波波段。

根据现行标准,这是一种误称,因为它的波长比特高频、微波和红外都要长,而它们也常用于无线设备中。

在自由空间,频率为3MHz对应波长为100m;30MHz对应波长为10m。

短波在无线电技术早期得名,当时3~30MHz频率的无线电波长,比大多数广播和通信信号的波长(千米量级)都要短。

任何人都可以搭建或购买短波或普通波段的收音机,然后安装一般的室外天线,从而收听来自全世界的信号。

这种爱好活动称为短波收听(SWL)。

在美国,计算机和在线通信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了短波收听,很多现在长大的年轻人都对这个广播和通信领域一无所知,但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它还是主要的通信方式。

不过,有些人还是对它很着迷,因为人们可以仅使用无线设备就可以互相沟通。

除了需要两根天线(分别位于通信双方)外,不需要其他任何人造设施。

电离层可将短波信号返回到地表,通过这种特性可提供全球范围的广播和通信,这和20世纪早期(无线通信诞生时)的情形是一样的。

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短波信号主要靠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也可以和长、中波一样靠地波进行短距离传播。

超短波通信主要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

当通信距离较近时,通常使用鞭状天线,利用地波传播;当通信距离较远时,应用高架天线或将电台设在较高的地方,利用空间波传播;需要超视距通信时,可采用接力的方式或使用散射通信和卫星通信。

每一种传播形式都具有各自的频率范围和传播距离,利用适当的通信设备,都可以获得满意的信息传输。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是一种利用短波频段进行无线传输的通信技术。

它的原理是通过调频调幅的方式,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高频的短波信号,然后通过天线进行传输。

短波信号在空间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经过反射和折射等过程,能够覆盖长距离的传输距离。

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一般为3MHz到30MHz,这个频段在电
离层中的传播特性比较好,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与其他频段的无线通信相比,短波通信具有以下优点:
1. 长距离传输:由于短波信号的传输特性,它在空间中的传播距离较远,能够覆盖较大的通信范围,特别适用于遥远地区的通信需求。

2. 抗干扰能力强:短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对不容易受到天气、建筑物等因素的干扰,因此能够更好地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灵活性高:短波通信设备相对较小、轻便,可以快速搭建和移动,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4. 自主性强:短波通信不依赖于任何地面基础设施,可以独立进行通信,特别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通信应急需求。

短波通信在广播、航空、海陆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虽然现在有很多其他频段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
和更大的带宽,但短波通信由于其独特的传输特性和广阔的覆盖范围,仍然是许多远距离通信需求的首选技术。

短波发信机简介及应用

短波发信机简介及应用

短波发信机简介及应用短波发信机是一种能够发送和接收短波信号的设备。

短波信号是指在3 MHz到30 MHz频率范围内传播的无线电信号。

短波发信机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

短波发信机可分为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类型。

调频短波发信机使用频率调制,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频率变化的信号进行传输。

调幅短波发信机则使用幅度调制,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幅度变化的信号进行传输。

这两种调制方式各有特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选择不同的短波发信机。

短波发信机具有多种应用。

首先,它们被广泛用于无线电广播。

短波广播是一种全球性的广播服务,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传播,因此非常适合用于传递国际新闻、文化和娱乐信息。

短波广播可以覆盖广泛的地域范围,并且在灾难发生时,短波广播可以提供紧急信息传递的手段。

其次,短波发信机也常用于远程通信。

由于短波信号在大气层的反射和折射作用下能够传播长距离,因此短波发信机可用于在远距离上建立点对点通信。

这在远程地区、山区和海上航行中非常有用,因为短波信号不受地理地形的影响,能够实现无障碍的通信。

此外,短波发信机还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紧急救援领域。

在军事方面,短波发信机可用于建立战地通信网络,实现军队的指挥和控制。

在紧急救援方面,短波发信机可以作为一种备用通信手段,用于在灾害发生时与被困人员进行联系。

由于短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它可以穿透障碍物,比如建筑物和山区,从而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除了上述应用之外,短波发信机还被用于天文学研究、航空和航海导航、科学研究等领域。

短波发信机通过发送和接收短波信号,可以与空间探测器进行通信,提供远距离数据传输的手段。

在航空和航海中,短波发信机可用于导航和通信,确保飞行员和船员能够与地面通信并获得导航指引。

在科学研究中,短波发信机可用于进行电离层和大气层的研究,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的大气环境。

总之,短波发信机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无线电广播、远程通信、军事和紧急救援、天文学、航空和航海导航等领域。

短波通信频率功能的划分

短波通信频率功能的划分

短波通信频率功能的划分短波通信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 1.6 MHz〜30MHz1600kHz〜1800 kHz :主要是些灯塔和导航信号,用来给鱼船和海上油井勘探的定位信号。

1800kHz〜2000 kHz :16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在秋冬季节的夜晚有最好的接收效果。

2000kHz〜2300 kHz :此波段用于海事通信,其中2182kHz保留为紧急救难频率。

2300 kH kHz :120米的广播波段。

2498 kH kHz :此波段有很多海事电台。

2850 kH 3150 kHz :主要是航空电台使用。

3150 kH 3200 kHz :分配给固定台。

3200 kH 3400 kHz :90米的广播波段,主要是一些热带地区的电台使用。

3400 kH 3500 kHz :用于航空通信。

3500 kH 4000 kHz :80米的业余无线电波段。

4000 kH 4063 kHz :固定电台波段。

4063 kH 4438 kHz :用于海事通信。

实用文档实用文档4438kHz 〜4650kHz:用于固定台和移动台的通信。

4750kHz 〜4995kHz:60米的广播波段,主要由热带地区的一些 电台使用。

最好的接收时间是秋冬季节的傍晚和夜晚。

4995kHz 〜5005kHz00kHz 听到。

5005kHz 〜5450kHz 固定台和移动台。

5450kHz 〜5730kHz 5730kHz 〜5950kHz 几个广播电台。

5950kHz 〜 6200kHz 〜 6525akHz 6765kHz 〜 7000kHz 〜7300kHz 会在这里出现。

7300kHz 〜8195kHz 播音。

:有国际性的标准时间频率发播台。

可在50 :此频段非常混乱,低端有些广播电台,还有 :航空波段。

:此波段被某些固定台占用,这里也可以找到 6200kHz:49米的广播波段。

6525kHz:非常拥挤的海事通信波段。

短波通信电台频率选择研究分析

短波通信电台频率选择研究分析
( 海 军 陆 战 学 院 广 州 5 1 0 4 3 0 )


论文研究分析 了短波传播 的传播形 式、 特点 以及在不 同传 播形式下的影响因素 , 总结 出短 波通信 电台频率选 择使用的 原 则,
短波电 台;频率选择 ;电离层 ; 传播规律
T N9 2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2 — 9 7 3 0 . 2 0 1 3 . 1 0 . 0 1 4
总第 2 3 2期 2 0 1 3年 第 1 0 期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S h i p El e c t r o n i c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3 3 No . 1 O
39
短 波 通 信 电 台频 率选 择 研 究分 析
施祥 同 王 磊 胡 博
见 的混合传播模式 。模 式表示 中 , E、 F分别代 表反 射 电离
层, T为发射端 , R为接收端 。

2 短 波 传 播 的基 本 形 式 和 特 点
短波传播 的基本形式 主要有地波传播方式 和天 波传播
方式。
( a ) E F 模式

( b ) F E 模式
地 波是指沿地球表面传播 的电波 。当 电波 沿地表传 播
u n d e r t h e f o m r f a c t o r s ,s u mm e d s h o r t wa v e r a di o f r e q u e n c y c o m mu ni c a t i o n s c h o o s e t o u s e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c h o i c e f o r t h e s h o r t - wa v e c o m mu n i — c a t i o n f r e q u e n c y r e f e r e n c e . Ka y W or ds s h o r t wa v e r a d i o,f r e q u e n c y s e l e c t i o n,i o n o s p h e r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Cl a s s Nu mbe r TN9 2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众所周知,无线通信中存在三种主要波段:长波、短波和中波。

它们在通信技术、广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如何区分这三种波段,并了解它们的传播特点和适用场景呢?一、长波、短波、中波的定义与区分长波:频率范围在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波长较长,约为1000公里。

长波在无线电通信中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短波:频率范围在300kHz至30MHz之间的无线电波,波长较短,约为100公里。

短波具有较强的直线传播能力和一定的折射、反射能力,适用于中短距离通信。

中波:频率范围在30MHz至300kHz之间的无线电波,波长介于长波和短波之间,约为10公里。

中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地形、建筑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适用于局部通信和广播。

二、长波的传播特点与应用场景长波由于波长较长,能够沿地球表面传播,形成所谓的“地波”。

长波通信在海洋、极地等地区具有较好的通信效果。

此外,长波还适用于地下通信、保密通信等领域。

三、短波的传播特点与应用场景短波具有较高的频率,能够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反射、折射,形成“天波”传播。

这使得短波通信适用于远距离、跨国通信。

此外,短波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中波的传播特点与应用场景中波波长介于长波和短波之间,受到地形、建筑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中波通信适用于城市、乡村等局部地区的通信和广播。

此外,中波还在地震预警、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实际应用中的频率选择与调整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通信距离、地形、保密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和调整频率至关重要。

长波、短波和中波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关注电磁环境、干扰等因素,确保通信质量。

总之,长波、短波和中波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
长波、短波和中波的区分标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1.波长:长波的波长范围通常在1000米至100米之间,短波的波长范围在100米至10米之间,而中波的波长范围则在1000米至100米之间。

2.频率:长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30 Hz至300 Hz之间,短波的频率范围在30 MHz至3 GHz之间,中波的频率范围则在500 kHz至5 MHz之间。

3.传播方式:长波和中波主要是依靠地波进行传播,而短波则主要是通过电离层反射进行传播。

4.通信应用:长波通信具有较远的通信距离和较低的误码率,常被用于军事、航海等领域的通信;短波通信可以利用电离层反射进行远距离通信,常被用于国际通信和广播;中波通信主要用于广播和海上导航,其信号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区分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情况和条件。

例如,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长波也可以通过电离层反射进行远距离通信,而短波也可以通过地面反射进行较远距离的通信。

此外,不同类型的无线电波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短波通信的频率选择

短波通信的频率选择

短波通信的频率选择老笨所在的工作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一个短波单边带通信网,以解决手机通信站点未能覆盖的地区的移动条件下的远程通信问题。

为此,曾开了一期操作人员培训班。

由设备供应商主讲电台的操作与使用。

老笨负责主讲短波通信的频率选择。

在培训中老笨尽可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但多数人没有听懂。

系统建好后,曾多次有过固定台对移动台(车载)之间建立起2000公里的话音沟通(发射功率约100W)。

随着手机通信覆盖地域的不断扩展,这套耗资百万的系统用了几年后现在已经废掉了。

现将当年的培训提纲上至矿坛,为老笨加点积分。

简述短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与短波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选择及预测一、引言:在无线电通信中,无线电发射机的天线辐射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到达接收点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要经过一段自然路径。

无线电波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主要有三个路径常用于无线电通信:视距传播、地波传播、天波传播。

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在以上三种传播路径中有不同的传播规律。

短波无线电波(2—30Mhz)的传播有不同于其它频段的特殊规律,只有透彻认识和运用其特殊规律,才能发挥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应有效能,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联系,提高通信质量。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路径:(1)视距传播:视距传播是指电波在发射天线与接受天线互相“看得见”的距离内的传播方式。

电波在靠近地面的低空大气层中以近似直线的路径传播(见图-1),在发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通信距离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收发双方的天线高度,多用于超短波通信,本文不多作讨论。

(2)地波传播:地波是指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

当电波沿地表传播时,在地表面产生感应电荷,这些电荷随着电波的前进而形成地电流。

由于大地有一定的电阻,电流流过时要消耗能量,形成地面对电波的吸收。

地电阻的大小与电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地的吸收越大。

因此,地波传播适宜于长波和中波作远距离广播和通信;小型短波电台采用这种方式只能进行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近距离通信。

常用短波频率

常用短波频率

常用短波频率短波是指波长在10-100米之间的无线电波,其频率范围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和科学研究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短波频率及其应用。

1. 3950 kHz - 用于业余无线电通信短波业余无线电是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短波频段进行通信的活动。

3950 kHz频率通常被用于国内和国际之间的业余无线电通信,通过这一频率可以与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进行交流。

2. 6165 kHz - 用于国际广播6165 kHz是一种常用的国际广播频率,许多国际广播电台使用这一频率向全球广播新闻、音乐和文化节目。

通过收听这一频率,人们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文化。

3. 13560 kHz - 用于无线电天文学研究短波频段在无线电天文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3560 kHz频率被广泛用于探测太阳和其他天体的无线电辐射,以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7335 kHz - 用于应急通信短波频段在灾害和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7335 kHz 频率通常用于应急通信网络,如国际红十字会和无国界医生组织等组织在灾难后的救援活动中使用。

5. 15770 kHz - 用于国际广播15770 kHz是另一种常用的国际广播频率,许多国际广播电台利用这一频率向全球广播各种节目和信息。

通过收听这一频率,人们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文化和娱乐。

6. 2310 kHz - 用于科学研究短波频段在科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2310 kHz频率通常被用于无线电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和大气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探测和研究地球和宇宙的物理现象。

7. 9395 kHz - 用于数字通信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短波频段也被用于数字通信。

9395 kHz 频率一般用于数字短波广播、数字电视和无线数据传输等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短波频段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8. 5830 kHz - 用于天气预报短波频段在天气预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波的通信分类

波的通信分类

波的通信分类波的通信主要可以按照电磁波的类型进行分类,包括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

这些波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场景和目的。

1.长波:长波的波长较长,通常在100-300公里之间,频率在100-300kHz之间。

长波主要用于长距离通信,如无线电广播和船舶通信。

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表面波衰减慢,对其他接收台干扰强烈,且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较大。

2.中波:中波的波长在100米至1公里之间,频率在300kHz至3MHz之间。

中波主要用于无线电广播和近距离通信。

中波的传播特性介于长波和短波之间,具有较好的传播性能和稳定性。

3.短波:短波的波长在10米至100米之间,频率在3MHz至30MHz之间。

短波主要用于天波传播,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常用于国际广播和军事通信。

短波的传播受电离层影响较大,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随频率增高而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通信。

4.超短波:超短波的波长在1米至10米之间,频率在30MHz至300MHz之间。

超短波主要依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主要用于电视广播、雷达和移动通信等。

超短波的频带宽度大,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

5.微波:微波的波长在1毫米至1米之间,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

微波通信具有频带宽、容量大、方向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雷达等领域。

此外,根据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波还可以分为横波、纵波和球面波等。

不同类型的波在通信中有不同的应用。

例如,横波主要用于电磁波的传播,而纵波则常用于声波的传播。

球面波则是波源向四面八方传播形成的波,如地震波和爆炸波等。

总之,波的通信分类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波在通信中有不同的应用和特点。

了解这些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波的通信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波通信的频率选择老笨所在的工作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一个短波单边带通信网,以解决手机通信站点未能覆盖的地区的移动条件下的远程通信问题。

为此,曾开了一期操作人员培训班。

由设备供应商主讲电台的操作与使用。

老笨负责主讲短波通信的频率选择。

在培训中老笨尽可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但多数人没有听懂。

系统建好后,曾多次有过固定台对移动台(车载)之间建立起2000公里的话音沟通(发射功率约100W)。

随着手机通信覆盖地域的不断扩展,这套耗资百万的系统用了几年后现在已经废掉了。

现将当年的培训提纲上至矿坛,为老笨加点积分。

简述短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与短波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选择及预测一、引言:在无线电通信中,无线电发射机的天线辐射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到达接收点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要经过一段自然路径。

无线电波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主要有三个路径常用于无线电通信:视距传播、地波传播、天波传播。

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在以上三种传播路径中有不同的传播规律。

短波无线电波(2—30Mhz)的传播有不同于其它频段的特殊规律,只有透彻认识和运用其特殊规律,才能发挥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应有效能,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联系,提高通信质量。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路径:(1)视距传播:视距传播是指电波在发射天线与接受天线互相“看得见”的距离内的传播方式。

电波在靠近地面的低空大气层中以近似直线的路径传播(见图-1),在发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通信距离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收发双方的天线高度,多用于超短波通信,本文不多作讨论。

(2)地波传播:地波是指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

当电波沿地表传播时,在地表面产生感应电荷,这些电荷随着电波的前进而形成地电流。

由于大地有一定的电阻,电流流过时要消耗能量,形成地面对电波的吸收。

地电阻的大小与电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地的吸收越大。

因此,地波传播适宜于长波和中波作远距离广播和通信;小型短波电台采用这种方式只能进行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近距离通信。

地波是沿着地表面传播的,基本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信号稳定,这是地波传播的突出优点。

(3)天波传播:天波是指地面发出的经电离层折射返回地面的电波。

短波无线电台站可以较小的发射功率,不依赖任何地面系统利用天波路径独自建立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的通信联系,是为有别于其它通信方式的突出优势。

但是,电离层随昼夜、季节、年度而变化,导致天波传播状况依时间变化。

因此,依赖电离层反射所建立的短波无线电天波通信是不稳定、不可靠的(相对于其他传播路径而言)。

远程短波通信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对短波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较多的实践经验,并且依赖于通信各方的配合默契。

本文主要讨论短波通信的地波和天波传播。

三、短波的地波传播:利用地波路径,可在一定距离内建立稳定可靠的短波通信联络。

其有效距离主要取决于短波电台的发射功率、天线的架设方式、传播路径上的地形地物的影响及使用的载波频段。

在发射功率、天线架设、地形地物均已确定的情况下,载波频率成为决定通信距离的唯一可选因素。

鉴于频率越低大地对电波的吸收越小,短波电台的地波通信宜选用短波频率的低段(2 — 6 Mhz)。

很明显,地波的场强与传播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远,信号强度越弱。

远至一定距离,信号/ 噪声比将降低到无法保证可靠通信的程度,导致通信中断。

对于短波通信而言,其噪声主要来自产生于大气的天电和周围工业设备的电气干扰。

一般来说,在一方天线高架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载波频率,小型短波电台利用地波路径可在数十公里范围内建立可靠的通信联络。

四、短波的天波传播:(1)关于电离层:短波无线电远程通信依赖于高空电离层反射的天波路径,了解电离层的生成、结构和变化规律,了解电离层不同时段对不同频段的短波段电波的反射规律,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太阳紫外线照射、宇宙射线的碰撞,使地球上空大气中的氮分子、氧分子、氮原子、氧原子电离,产生正离子和电子,形成所谓电离层,其分布高度距地面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

电离层中电子密度呈层状分布,对短波通信影响大的有D 层、E 层、F1 层、F2 层,各层的中部电子密度最大,各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各层的电子密度D〈E〈F1〈F2 ):由于电离层的形成主要是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结果,因此电离层的电子密度与阳光强弱密切相关,随地理位置、昼夜、季节和年度变化,其中昼夜变化的影响最大。

D 层:高度60—80公里,中午电子密度最大,入夜后很快消失;E 层:高度100—120公里,白天电子密度增加,晚上相应减少;F1 层:高度180公里,中午电子密度最大,入夜后很快消失;F2 层:高度200—400公里,下午达到最大值,入夜逐渐减少,黎明前最小。

(2)电离层对电波的折射和反射:电离层可看成具有一定介电常数的媒质,电波进入电离层会发生折射。

折射率与电子密度和电波频率有关。

电子密度越高,折射率越大;电波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小。

电离层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随高度的增加电子密度逐渐加大,折射率亦随之加大。

可以将每一层划分为许多薄层,每一薄层的电子密度可视为均匀的。

电波在通过每一薄层时都要折射一次,折射角依次加大,当电波射线达到电离层的某一点时,该点的电子密度值恰使其折射率为900,此时电波射线达到最高点,尔后沿折射角逐渐减小的轨迹由电离层深处折返地面。

当频率一定时,电波射线入射角越大,则越容易从电离层反射回来。

当入射角小于一定值时,由于不能满足900 的折射角的条件,电波将穿透电离层进入太空不再返回地面。

当入射角一定时,频率越高,使电波反射所需的电子密度越大,即电波越深入电离层才能返回。

当频率升高到一定值时,亦会因不能满足900 折射角的条件而使电波穿透电离层进入太空,不再返回地面。

(3)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当电波通过电离层时,电离层中的自由电子在电波的作用下作往返运动,互相碰撞,消耗能量。

这部分能量来自电波,此为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

吸收的大小主要与电子密度和电波频率有关。

电子密度越高、电波频率越低,吸收越大,反之则低。

当吸收大到一定程度时,电波强度将不能满足短波接收机的信号/噪声比要求,导致通信中断。

五、短波天波通信的频率选择与预测: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及电子密度主要随日照强弱昼夜变化,因此工作频率的选择是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性问题,若频率太低,则电离层吸收增大,不能保证必须的信噪比,若频率太高,电波不能从电离层反射回来。

一般来说,选择频率应考虑以下原则:(1)不能高于最高可用频率:当通信距离一定时,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最高频率叫最高可用频率。

很明显,通信频率不能高于最高可用频率,否则电波将穿出电离层。

最高可用频率与电子密度有关,电子密度越大,最高可用频率越高。

电离层电子密度主要随时间变化,所以最高可用频率也随之变化。

其次,对一定电离层高度而言,通信距离越远,则电波入射角也就越大,就是说最高可用频率越高。

但应注意,由于电离层电子密度是经常变化的,其最高可用频率不能保证每时每刻可靠反射电波,因此实际使用的频率为最佳工作频率。

经验说明,最佳工作频率约为最高可用频率的85%。

附表列出了我国南方夏季不同通信距离在不同时段的最高工作频率及最佳工作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所列的工作频率并非确定的准确频率,而是在此频率附近即可。

实际应用时,可从表列最佳工作频率向下1-2Mhz的范围内选取合适的工作频率,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及地域。

(2)不能低于最低可用频率:在短波通信中,频率越低,电离层吸收越大。

当低到一定程度以致不能保证通信所必须的信噪比时,通信质量严重下降导致通信中断。

能保证最低所需的信噪比的频率称为最低可用频率。

根据经验,不同距离、不同时段的最低可用频率一般比相应的最佳工作频率低3—4Mhz。

此外,频率为1.4Mhz附近的电波可与电离层中自由电子的振动发生谐振,产生较大的谐振吸收。

所以天波通信时工作频率不应低于2Mhz。

(3)一日之内适时改变工作频率:原则上说,最低可用频率至最佳工作频率之间的频段可作为工作频率。

但是,这一频段在一昼夜之间是随时变化的,而电台的工作不可能随时变化。

实际工作中一昼夜内只改频1—2次。

在一段时间内只用一个频率,通常选日频、夜频各一个。

改频时间通常是在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急剧的黎明和黄昏时刻适时进行。

六、短波通信的“盲区”:短波通信的盲区亦称“静区”。

盲区现象是短波无线电通信很难回避的问题。

在地波最远覆盖范围与天波最近反射区之间有一段所谓“盲区”。

在一方天线高架的情况下,盲区从数十公里的距离开始出现,大约在150—200公里处消失,从理论上说,在此区域内收不到任何信号。

但是,当前的一些新的天线技术已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理论上的盲区内可建立沟通,只是信噪比差些而已。

在此区域内,适当降低工作频率,减少大地对电波的吸收,同时使仰角较大的电波能被电离层反射下来,可能会使信噪比状况有所改善。

七、关于“频率自适应技术”:(1)传统短波通信选频方式的固有缺陷:合理选频对中远程短波通信至关重要,这一点已有说明。

传统的中远程短波通信的选频模式是:通信指挥人员根据长期频率预测和短期频率预测以及电离层随季节、昼夜变化规律和通信距离指定“时间—频率表”,各台站之间以定时、定频方式进行通信联络。

但是,问题在于要准确地预测电离层的传输频率,并使通信效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非常困难。

其主要原因是:短波信道(电离层)是一种典型的随机变参数信道,它的信道特性随时间、空间和工作频率而随机变化。

而预测所得到的频率是在既往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最佳频率”。

它可能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电离层传输频率有较大的偏差,并且无法考虑到诸如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和各种干扰等因素,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办法。

以这种方法预测的工作频率有时只能作为参考。

实际工作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通信系统指挥人员和各台站操作人员的经验、技巧、随机应变能力和通信各方的配合默契。

而这种能力和默契的取得,有赖于专业化训练和长时间的磨合,并非易事。

(2)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使现有的装备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尽可能减少通信系统对人员条件的依赖,采取技术措施使设备操作(关键是频点选择)自动化、“傻瓜”化。

当前,中远程短波通信自动选择可用工作频点的所谓“频率自适应技术”及产品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短波自适应通信方式是现代短波通信的象征,使短波通信系统具有自动适应通信条件变化的能力(还有功率自适应技术,本文不作讨论)。

它采用微处理机控制技术,使短波通信机实现自动频率选择、自动信道存储、自动天线调谐,能实时选择出当时当地最佳的短波通信信道,克服短波信道的时变性,能非常有效地改善通信效果,简化了人工选频的复杂操作,非专业人员也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