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彩图详细版

合集下载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彩图详细版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彩图详细版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实验须知兽医病理解剖学是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实验部分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全部实验项目训练后,才可能掌握本门课程的最基本技能,才能真正理解病理解剖的基本理论,因而才谈得上把病理解剖学知识用作为后期各临床诊断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指导和服务于兽医临诊工作。

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组织切片的光学检查以及临诊病理讨论会这四个部分。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所观察的各种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静止的,片断的,往往是疾病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一个侧面。

因此,必须在病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思考,把观察到的各种病理现象结合起来,把它与发展中的疾病和病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概念。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窥视病理现象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一、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尸检就是对病畜病禽尸体进行系统的或局部的病理剖检和检查,根据尸检所见,结合临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尸检是病理解剖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来源,又是病理解剖学服务于临诊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畜禽的系统剖检程序和方法,病变脏器的检查、描述和记录方法,检查结果的分析综合方法,以及能够正确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

在教学安排上,要在课程内实现基本技能训练,还应要求学生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中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尸检。

要求不怕脏、累等,认真操作尽量避免漏检和误检等二、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检查病变脏器要遵循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一般来说,先看整个脏器的大小和形状,再看表面和色泽,其后检查质度,观察剖面的组织纹理。

若有病灶,则顺序地观察其分布、大小、形状、色泽、质度和剖面纹理及其组成。

对病变脏器的描述和记录,原则上也应按此顺序。

病变脏器及其邻近组织有病理性联系(如粘连、瘘管、病变蔓延等)时,应首先检查。

病理实验室保存的浸泡标本,均已用甲醛溶液作防腐固定,组织蛋白已凝固,因而和新鲜标本相比,体积稍缩小,其外形还可能有人为改变,质度均变硬实。

兽医病理学--动物病理学及检验技术 ppt课件

兽医病理学--动物病理学及检验技术  ppt课件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化学性致病因素 (3)物理性致病因素 (4)机械性致病因素 (5)营养性致病因素
ppt课件 20
• (二) 疾病发生的内因
(1)机体的反应性
(2)机体的防御能力
(3)遗传因素
• (三 )疾病发生的诱因
(1)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
(2)疾病发生的自然因素
ppt课件 21
6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炎性充血:在炎症早期或炎灶边缘。是最常见的一种病 理性充血类型,几乎所有的炎症都可以看到充血现象,尤其是炎 症早期或急性炎症表现的极为明显,所以常把充血看作炎症的标 志。 (二)刺激性充血:摩擦、温热、酸碱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 引起的充血。机理同炎性充血,只是程度较轻。
(三)减压后充血:长期受压而引起局部缺血的组织,血管张 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小动脉反射性扩张引起的充血。这 种充血容易造成其他器官(脑)、组织的急性缺血,严重时会危 及生命。
ppt课件 29
3 病理变化
(1)眼观变化: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或蓝紫色,在动物
的可视粘膜及无毛皮肤上特别明显,这种症状称为发绀。淤血局部温度降低, 代谢机能减弱。
(2)镜下变化: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充盈大量血液。 (3)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① 急性淤血,原因消除后,可以完全恢复。
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2. 疾病的特点
(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3)疾病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
(4)生产能力的降低是家畜患病的标志之一。
ppt课件 16
3. 疾病的分类
(1)按疾病的经过分类
最急性型(数小时);急性型(数小时到2-3周);亚 急性型(3-6周);慢性型(6周以上)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三:水肿实验四:高血钾一、血钾升高对蛙心的毒性作用实验步骤:1、蛙的脑及脊髓2、背位固定在蛙板上3、打开胸腔并暴露心脏4、将头皮针穿刺入蛙腹壁静脉5、描记一段蛙正常心跳曲线6、向腹壁静脉内缓慢注入0.2%氯化钾溶液0.5ml.观察心跳曲线及心脏形态变化7、心跳停止时,立即向腹壁静脉内注入1%氯化钙溶液1ml,观察心跳曲线及心脏形态变化.二、实验性肺水肿实验步骤:1、取小白鼠一只,称重、观察一般状况。

2、将小白鼠放入广口瓶中,通入氯气,密切观察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及深度的改变。

3、动物死后,将肺取材,观察形态变化。

4、将肺周围脂肪组织及心脏分离下来,用滤纸轻轻吸去肺表面血液后称其重量。

5、计算肺系数并与正常小白鼠的肺系数相比较。

实验五炎症一、大体标本1、假膜性炎(气管白喉)气管、支气管已剪开,可见气管腔内有一条索状的灰白色假膜,为脱落的假膜卷曲而成,由于假膜堵塞气管管腔,使患者窒息死亡。

2、细菌性痢疾结肠标本,肠壁已剪开,可见粘膜面充血,水肿,粗糙无光泽,粘膜皱壁的顶部有灰白色假膜附着,量糠皮样,并可见小溃疡形成。

3、化脓性阑尾炎整个阑尾肿胀,变粗,浆膜面失去光泽,被覆有黄白色脓性渗出物,浆膜血管扩张充血,切面阑尾壁增厚,阑尾腔内亦见脓性渗出物。

4、出血性胰腺炎可见胰腺肿胀,何种增大,表面可见散在的暗红色出血区。

5、化脓性脑膜炎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脑沟及脑回表面有点状的灰黄色脓性渗出物附着,以额叶为重。

6、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壁已剖开,宫腔内可见一带蒂的肿物(由增生的内膜腺体及间质构成)二、切片标本1.肺纤维素性炎:低倍镜观察:肺泡腔内均充满大量的渗出物,主要是纤维蛋白及中性粒细胞。

高倍镜观察:肺泡腔内渗出物的形态。

纤维蛋白为红染细丝状物质,中性粒细胞已呈退行性变,故核的分叶结构不清。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低倍镜观察:重点观察黏膜下层及肌层,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高倍镜观察:中性粒细胞核呈分叶状(1-3叶居多),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有嗜酸性颗粒,为染色鲜明的伊红色。

《动物病理学》实验

《动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性空气栓塞一、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三、实验内容:1. 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 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 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 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实验二脱水一、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引起红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推理说明机体脱水对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三、实验材料抗凝血、带凹载玻片、滴管、10%、0.9%、0.1%氯化钠溶液、显微镜四、实验内容:1、将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入3块玻片的凹内,数滴即可,勿太多,以防溢出。

2、分别向各玻片凹内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抗凝血1滴。

3、片刻后,轮流将载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状态,直至出现变化为止,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实验报告:记录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引起红细胞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三尸体剖检诊断技术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动物了尸体剖检方法,包括剖检的准备工作、常见动物动物的剖检术式、各器官及其病理变化的检查方法、病理材料的采集、包装和保存方法、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方法等;培养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为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兽医病理学PPT演示课件

兽医病理学PPT演示课件

一、重要概念
❖ 应激:指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出现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 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为主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旨在提高机体 的适应能力,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 应激原: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其种类有:机械性、物理 性、化学性、生物性、精神性和躯体性等因素。
❖ 应激性疾病: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 ❖ 应激相关疾病:应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的疾病。
二、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 警觉期:全身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血压↑、血糖↑,心跳、呼吸↑,骨骼肌、心肌和脑血流 量↑,为机体对抗应激原作充分准备。但刺激过强,也可致死。
❖ 抵抗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进一步↑为主,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 性↓,炎症出现与免疫反应↓。
四、染色体病
❖ 数目异常:多倍体、非整倍体、嵌合体。 ❖ 结构异常: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臂染色体。
五、遗传病的诊治
❖ 诊断:1、系谱调查与分析;2、染色体检查(大致步骤:标本制作、镜
检、核型分析、基因诊断)。
❖ 防治原则:关键是做好选种育种工作,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10
第四章 发热
一、重要概念: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前一点与常染色体特点相同,不同的是,系谱 图上呈不连续分布;近亲配种时后代发病率高。
❖ X-伴性显性:雌性发病率大于雄性;连续性分布,正常家畜无病理基因。 ❖ X-伴性隐性:雄性发病率大于雌性;跳跃式分布;近亲配种发病率↑。 (二)多基因遗传病特点:表现型群体频率呈倒钟形常态分布;有家族史。
❖ 发热:恒温动物在各种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从而导致体温↑,并伴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代谢发生改变的全身性反 应的病理过程。发热是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它 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在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

《动物病理学》课件

《动物病理学》课件
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 了解动物体内代谢和器官功能状态。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动物在受到疾病或损伤后的生理反应, 分析病理生理过程和器官功能的变化。
病理形态学研究方法
肉眼观察与大体解剖
01
通过观察动物的整体外观、器官大小、色泽、质地等,初步判
断疾病或损伤的性质。
组织学观察
02
利用显微镜对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分析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变化。
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03
利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组织中的特定成分进行
染色和定位,以揭示其功能和变化。
常见动物疾病的病
04
理学特点
传染病疾病的病理学特点
传染病疾病通常具有急性经过、全身性反应和病原体在体内 迅速繁殖等特点。
传染病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包括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和扩散, 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常见的传染病疾病包括病 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其病理学特点因病原体不 同而异。
基因组学在动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在动物疾病诊断 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动 物疾病,为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基因组学在动物疾病预防 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动物品种,提 高抗病性能和生产性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疾病诊断中 的应用
疾病监测
动物病理学通过对动物群体的定期检查和监 测,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和传播趋势, 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提供时间上的优势 。
预警系统建立
基于病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建立动物疾病 预警系统,通过对历史病例数据的分析,预 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和疫情,提前做好应 对措施。

兽医病理学 教案(第2次课)

兽医病理学 教案(第2次课)
3.诱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应激因素。
三、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疾病过程中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四、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包括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五、疾病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按照病程长短、病因、患病系统分类:
普通病、传染病,遗传病,免疫性疾病等,
如肺结核病、猪瘟、马立克氏病等。
课程名称:兽医病理学备课时间:第2次课
教学
目标
掌握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疾病发展概况。
教学
重点健康Biblioteka 疾病概念教学难点疾病病因和分类、发生机理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节健康概论
健康概念亚健康状态(精神抑郁性疾病等)
第二节疾病概论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1.内因:机体反应性,机体防御能力降低,特异性的免疫防御,遗传性因素;2.外因: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病因素营养因素。
思考与
练习题
概念:健康概念 亚健康状态潜伏期
教学
总结

动物病理教案.pptx

动物病理教案.pptx
原因 外因
内因
诱因 (诱发疾病的社会、自然条件)
一、外因 指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子。
1、机械性致病因子 (1)、外来:锐、钝器损伤、爆炸…。
内在:肿瘤、寄生虫、结石等造成的压迫、堵塞,难产。
(2)、特点: 无选择性;
无潜伏期、前驱期;
是疾病的启动因子;
引起机体组织的各种损伤和功能障碍;
对疾病只取决于其作用强度、性质、部位、范围。
(三)、衰老 1、概念 衰老(senescence)——是生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 性变化的总和,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的进行性下降,机体维持内环 境恒定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发展 的必然。 机体成熟后,机体各器官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变,如
神经原、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在性成熟后死一个少一个,意味着衰老 开始;分裂细胞,如肠上皮细胞、皮肤和肝细胞等以细胞增殖周期 延长为老化指标。
二、疾病的特征
1、病因作用的结果。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3、损伤与抗损伤矛盾斗争的过 程。
4、生产力下降。 5、是不同于正常生理现象的异 常生命活动过程。
三、分类
按疾病长短 按系统分
最急性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
按病因分
传染病 寄生虫病 内科病
产科病
疾病概念(concept of disease)是关于疾病本质认识的概括。它 随人类对疾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疾病本身的发展变化而有所 变化。
疾病 —— 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稳态破坏和代谢、机能、结 构的损伤,是机体通过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生命 过程。
疾病 ——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 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 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兽医病理学 教案(第9次课)

兽医病理学 教案(第9次课)
理解病理学上眼观病变的真正意义,初步形成对眼观病变的认识。
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大体病变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考与
练习题
教学
总结
课程名称:兽医病理学备课时间:第9次课
教学
目标
掌握各种动物尸体剖检的方法
教学
重点
猪、鸡尸体剖检方法
教学
Hale Waihona Puke 难点病变分析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演示法
教学
过程
设计
介绍各种动物(主要是猪、鸡、牛、羊)的尸体剖检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外部检查
内部检查
剖检报告
熟悉尸体剖检基本方法,领会尸体剖检在畜禽疾病诊断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尸体剖检实践。

动物病理学全套PPT课件(889页):

动物病理学全套PPT课件(889页):

(一)基本概念
1、动物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 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生机理以及患病 机体内所呈现的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 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门基础 学科。
目的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 践依据。
What is Pathology?
Pat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disease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ease, and the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occur during the course of a disease.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动物病理学概论 第二节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动物病理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Animal Pathology)
一、概 述 二、病理学发展概要 三、病理学研究基本方法 四、 现代病理实验技术 五、学习动物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1.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To master concept, contents and meaning of
2、病理学各论(Systemic Pathology)
各系统、器官特殊规律(系统病理部分)
special rule of systems and organs
阐明各种疾病的病因、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 殊规律,研究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防 治的意义。
(三)基本任务
运用各种方法,从整个机体直到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2、病理过程( pathological proc变化。
如酸碱平衡紊乱、缺氧、水肿、发热、休克等。 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病理过程,不同的疾病

动物病理学基础实验(全套课件100页)

动物病理学基础实验(全套课件100页)

静脉血管内充 满大量的红细胞
淋巴结中大量 渗出的红细胞
淋巴结充血、出血(HE染色, X10
淋巴结髓质毛细血 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淋巴结髓窦内 渗出的红细胞
淋巴结充血出血(HE 染色 x40)
大量的红细胞的渗出
血管扩张,充满 红细胞
淋巴结充血、出血(HE染色, X40)
髓窦内大量的 红细胞渗出
毛细血管扩张, 充满红细胞
肺淤血 (HE染色 x20)
肺泡隔毛细血管 淤积大量的红细胞
胞浆内含有棕黄色 颗粒的心力衰竭细胞
少数肺泡腔内有 大量均质红染的浆液
和少量红细胞
肺淤血 (HE染色, x40)
淋巴结被膜下、皮质及髓 质部均见大量的 见大量的红细胞
淋巴结充血出血(HE染色 x10)
均与尸检时的脏器状态不同,经福尔马林固定后 血液的颜色变黑、质地则普遍硬固,这些固定后 发生的变化,观察时应注意区分。
▪ 病理组织切片,大部分是苏木精——伊红 (Hematoxylin-Eosin,HE)常规染色的切片, 细胞核染成蓝(紫)色,细胞浆染成(粉)红色。
▪ 观察切片时,应先用肉眼观察全貌;使用显微镜 时,先低后高的原则,切忌一开始就用高倍镜或尚 未看清病变特点就动手描绘。油镜仅用于分辨组 织中的病原体及细胞的微细变化(如坏死细胞的 胞核、肿瘤细胞的分裂相等)。用完后一定要注 意擦清镜头。
淋巴结充血出血 (HE染色 x40)
二、实验内容 (一)肉眼标本 ①脑硬膜下腔积水脑压迫性萎缩; ②肾囊腔积水压迫性萎缩; ③心冠状沟及纵沟脂肪组织胶冻样萎缩; ④脾脏淀粉样变性;⑤肝脏脂肪变性; ⑥干酪样坏死;⑦脑液化性坏死。
(二)组织切片
①肾贫血性梗死(9917) ;②肾出血性(2008); ③肝水泡变性+脂肪变性(0350); ④脾淀粉样变(0330); (三)正常组织切片 1、脾(猪);2、肝;3、肾。 三、作业绘图

《兽医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兽医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前言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家畜在疾病时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转归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家畜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发现发病动物组织器官的病变,明确其发生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病理学诊断,为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家畜病理学中,实验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典型病理变化和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

家畜病理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1) 印证、巩固和扩大讲授的理论知识;(2) 掌握常见典型病变的基本形态学特征;(3) 了解研究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家畜病理学实验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标本观察(大体标本、幻灯片和镜检标本)、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大体标本主要是观察肉眼所见的典型病变,以固定标本为主,同时结合利用新鲜标本。

观察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指导的说明,对典型病变进行描述和分析。

镜检标本观察可从组织和细胞水平认识病变,可以进一步说明眼观病变的性质,发现肉眼看不到的病理变化。

在观察病理切片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观察每一张切片:首先看清切片的片名、片号和组织块的大致形状,再用低倍镜浏览观察整个切片的概况,认清是什么组织及其结构特征;然后重点观察该片要看的主要病变,最后再观察切片上的其他变化,在观察认识的基础上,再把主要病变进行画图和注字来说明主要病变的形态特征,并扼要分析其发生机理。

逐步锻练通过观察形态变化来认识疾病的特征和分析其发生机理的能力。

尸体剖检实验时,学生要系统认真地观察示范操作,并在教师指导下实地进行尸体剖检,在此过程中初步掌握尸体剖检技术,学会病理组织学病料采集和寄送的方法,练习填写尸检记录和尸体剖检报告,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病变和综合分析发病机理及进行病理学诊断的能力。

为了比较正确地认识病变和分析其发病机理,在尸体剖检以及眼观标本和镜检标本的观察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把病变部位的结构变化与该组织的正常形态加以对比,把眼观变化和镜检变化、局部病变与全身状态、形态变化与机能改变联系起来。

兽医病理学 ppt课件

兽医病理学 ppt课件

兽医病理学 PPT课件
21
二 变性
变性是指机体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内或间质中出 现某种异常物质聚积或正常物质过多。
(一)颗粒变性:是指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肿大, 胞浆出现蛋白质颗粒的病变。常见于一些急性疾病病理 过程,如急性传染病,化学物质中毒和高热、缺氧等场 合。病变好发生于实质器官(肾、心、肝)。特点是病 变细胞肿大,严重的细胞破裂,胞浆内充满细小的蛋白 颗粒。器官则体积肿大,质度脆弱,土灰黄色,结构不 清。
第一节 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一.动脉性充血 由于小动脉的扩张局部组织内动脉血的 灌注量增多引起的充血,简称充血。
(一)原因
1.生理功能性:运动、饮食后等
2.神经反射性:人害羞时
3.代偿性:中小动脉兽阻医病塞理等学 PPT课件
7
4.病理性: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受各种理化因素和 生物因素的刺激。
(二)病理变化
(2)脂肪坏死 常见于脂肪组织外伤。
3、坏疽 大块组织坏死后,受腐败菌的作用,变成黑色 的病变。
(1)干性坏疽 发生在动脉闭塞而静脉仍畅通的情况 下,多见于四肢、耳壳、尾根等,坏死组织分界明显。
(2)湿性坏疽 发生在动脉闭塞又伴有静脉血回流受 阻的情况下,坏死组织肿胀、恶臭、呈深蓝、绿或黑色, 界限不清。
(一)炎性水肿
(二)非炎性水肿
1、淤血性水肿
2、肾性水肿
3、营养不良性水肿
渗出液是炎性水肿液,混浊、易凝固、蛋白含量4%以 上,密度1.018以上;漏出液是非炎性水肿液,透明、不凝 固 、蛋白含量3%以下,密度1.006~1.015
(三)水肿的病理变化
1、皮肤水肿:肿胀明显,呈苍白色,组织缺乏弹性,
7. 红色血栓(静脉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病理学试验教案实验须知兽医病理解剖学是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实验部分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全部实验项目训练后,才可能掌握本门课程的最基本技能,才能真正理解病理解剖的基本理论,因而才谈得上把病理解剖学知识用作为后期各临床诊断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指导和服务于兽医临诊工作。

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组织切片的光学检查以及临诊病理讨论会这四个部分。

兽医病理解剖学实验课程所观察的各种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静止的,片断的,往往是疾病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一个侧面。

因此,必须在病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思考,把观察到的各种病理现象结合起来,把它与发展中的疾病和病理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概念。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窥视病理现象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一、尸体剖检和疾病病理学诊断尸检就是对病畜病禽尸体进行系统的或局部的病理剖检和检查,根据尸检所见,结合临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尸检是病理解剖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来源,又是病理解剖学服务于临诊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畜禽的系统剖检程序和方法,病变脏器的检查、描述和记录方法,检查结果的分析综合方法,以及能够正确提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

在教学安排上,要在课程内实现基本技能训练,还应要求学生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中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尸检。

要求不怕脏、累等,认真操作尽量避免漏检和误检等二、大体标本的眼观观察检查病变脏器要遵循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一般来说,先看整个脏器的大小和形状,再看表面和色泽,其后检查质度,观察剖面的组织纹理。

若有病灶,则顺序地观察其分布、大小、形状、色泽、质度和剖面纹理及其组成。

对病变脏器的描述和记录,原则上也应按此顺序。

病变脏器及其邻近组织有病理性联系(如粘连、瘘管、病变蔓延等)时,应首先检查。

病理实验室保存的浸泡标本,均已用甲醛溶液作防腐固定,组织蛋白已凝固,因而和新鲜标本相比,体积稍缩小,其外形还可能有人为改变,质度均变硬实。

非原色保存的标本,固定和保存液均用4%甲醛(即10%的福尔马林溶液),组织中血红蛋白受甲醛作用后变为黑色,因此,含血多的部位和出血区均由红色、暗红色变为黑色,含血少的部位亦显灰色,与黑色物质沉着不能区分。

胆红素可溶于水,有此色素浸润的黄疸组织,颜色减退。

其他种类的色素不受甲醛溶液的影响而仍现原色。

原色保存的标本,在甲醛溶液固定后曾用乙醇作回色处理,血色素回复到原来的鲜红色。

因而,回色和保存合适的标本,其颜色接近原色。

染色标本,因已用染料染色,组织中某些成分可显特定颜色,如脂肪组织用苏丹Ⅲ染色后由原来的洁白色变为红色;淀粉样变的标本用碘溶液处理后,淀粉样物质呈红褐色,而组织呈淡黄色。

三、切片标本的光学显微镜检查亦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首先应知道材料的来源、制片的方法和染色的方法,并持切片对着光线做一眼观检查。

接着在低倍镜下按顺序观察切片,确定何种组织和病变部位分布,注意有无制片缺陷,如染色不良、切片碎裂等,初步判定病变性质。

然后,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代表性部位的组织学(如实质和间质成分,细胞的各组成成分)变化,异物和病理产物,色素和特殊结构物等。

观察病灶要从外向内顺序,判明病灶层次,组织和细胞构成,以及病理产物性质等。

最后,如果需要鉴别更细微的结构和病理产物,可用油镜观察,要重视培养用低倍镜识别组织病变的能力。

观察组织切片时,一定要通观全片,而且对每一个病变部位都要过细检查。

在认真观察后,作出诊断。

同时写出病变的描述和绘图。

常规检查的切片是石蜡包埋的、(H-E)染色的切片。

在这种染片中,除色素一般不着染之外,其它成分被染成红色或蓝色。

染成红色的,称为嗜酸性染色,即被伊红着染,包括有核细胞的细胞浆、红细胞、纤维素、血浆、胶原纤维等;染成蓝色的,称为嗜碱性染色,即苏木精着染,包括含核酸的细胞核、细菌菌块,含酸性粘多糖的粘液和类粘液、软骨的基质,以及钙盐等。

分裂增殖旺盛的细胞如癌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的胞浆含较多的核酸物质,可被染成浅蓝色。

有些正常或病理成分,需要用特殊染色方法显示。

观察病理切片时,应注意组织和细胞染色特性的改变,包括着染过深、过浅、出现异常染色成分。

要从全局、立体的观察病理变化景象,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为诊断依据。

三、临诊-病理讨论会临诊-病理讨论会被列为本门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在于增强学生的临诊生产观点,提高运用病理学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病理解剖学理论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

兽医病理学实习指导书实习守则病理解剖学部分的实验观察是客观的描述所见到的病理变化,并加以讨论.因此在实习时学生应忠实地记录与描绘所见病变,非在教师授意下,决不许虚构.在观察组织学标本(切片)时,应遵循下述守则:在显微镜状态下:1、先用低倍镜将切片顺次观察一遍.找到指导书中所指示的病变部位2、以高倍镜观察病变的详细结构3、根据指导书中所指定的内容,以彩色铅笔描绘病变.4、在描绘时,单筒显微镜以左眼观察切片,右眼看着绘图纸描绘5、标本观察时结合幻灯图片观察眼观标本并认真绘出组织学病变学生在实习时,应爱护仪器与实习器材:1、微镜使用后妥加保管.2、眼观标本不得任意摇晃,取出或用手(器械)触挟,爱护切片,实习后交还原处学生在实习前,应做好以下准备1,图纸(白道林纸或优质新闻纸)2,削好的彩色铅笔(至少红蓝两种)3,预习实习指导书.4,预习有关器官的组织学结构.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肺充血和肝慢性淤血的形态特点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3、掌握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肉眼及镜下形态特点4、熟悉出血的类型及肉眼形态特点实验内容:观察和绘出显微标本图片1、动脉充血2、静脉性充血3、血栓和栓塞4、局部贫血和梗死实验材料:幻灯和镜下标本图片和切片切片包括:肾充血;肾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淋巴结炎。

幻灯片:如下:图1:肺动脉性充血图片一肺的动脉性充血: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细胞,由于充血多见于炎性过程中,故常见炎性细胞、渗出液、出血和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症状。

图片2Fig. 1. Hyperemia of capillaries of pulmonary alveoli and mononuclear infiltration were shown. Fibrin and red blood cells could be found inside the alveolar spaces. (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Fig. 2. Thickened basement membranes of capillaries and widened walls of pulmonary alveoli with fibrinous deposition were detected. (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Fig. 3. Hyaline-membrane formation was observed. (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Fig. 4. Epithelium desquamation of bronchioles mucosa could be detected, together with neutrophils and some fibrous thrombosis in the accompanied vessels. (HE staining, original magnification×200).图片3:实物图片发生充血的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轻度增大,代谢旺盛,温度升高,功能增强(如腺体或粘膜的分泌增多等),位于体表时血管有明显的搏动感。

图4:其它充血组织学变化>动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肺充血(猪)淋巴结充血(猪) 肠粘膜充血(马)纤维素性肺炎(猪)血管反应(马)血管反应(猪)犊牛狂犬病非特异性急性充血性脾炎(急性脾肿瘤) 非特异反应性增生(增生性脾炎)图5:静脉性淤血肝脏(槟榔肝)[慢性肝淤血]肝表面光滑,被膜紧张,体积稍大。

表面及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棕褐色(原为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棕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在肝的切面上构成网络的图纹,形似槟榔。

[慢性肝淤血]肝表面光滑,被膜紧张,体积稍大。

表面及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棕褐色(原为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棕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在肝的切面上构成网络的图纹,形似槟榔图片6:[慢性肝淤血]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淤血,肝索萎缩、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图片7:其它充血图片7:渗出性出血在病理形态上表现斑点状出血淤血静脉性充血肺淤血(鹿)>肺淤血(鸡)肝淤血(马)肝淤血(马)脾淤血(马)肾淤血(猪)肾淤血肾出血(猪瘟)血管反应(猪)血小板样活性紫癜病消耗凝固病及出血非特异性淋巴结出血血栓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眼观:血小板血栓呈灰白色、质地较坚实的小丘,于心瓣膜紧密相连故又称白色血栓;光镜下:为细小、均匀一致、无结构的血小板团块,血小板兼有微量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存在。

电镜:可见血小板紧密接触,保持一定轮廓,但颗粒已消失。

一般心脏和动脉内的血栓主要是白色血栓,白色血栓牢固地粘附于心瓣膜及血管壁上,不易被血流速度较快的血液冲走。

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呈网状横挂于血小板小梁之间,其中网罗有白细胞和大量的红细胞,此凝固成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因此称为混合性血栓(mixture thrombus)随着血管内混合血栓的形成并组建增大,血流更为缓慢,当管腔完全被阻塞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发生凝固,形成条索状血凝块,成为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又称凝固血栓(coagulation thrombus)。

当血栓最后完全阻塞血管腔,导致血流停止后,后部血管腔内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

这种血栓与生理性的凝血作用相同,首先是纤维素析出,而后由红细胞、白细胞凝集形成的血栓贫血性梗死多发生于肾、心、脑等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

这种梗死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故又称为白色梗死(white infarction)。

梗死灶的形态与阻塞动脉的分布区域一致。

如肾贫血性梗死灶呈锥体状,锥底为肾表面,尖端指向血管堵塞部位,心脏的梗死灶呈不规则的地图状,肠管的梗死灶呈节段状。

梗死一般为凝固性坏死,梗死灶稍隆起,略微干燥、硬固,周围有充血出血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